乡村旅游有关报道

乡村旅游有关报道

青蛙ㄚ公

青蛙给游客留下纯真回忆

台湾南投埔里的桃米小区是一处看似荒芜沼泽的大凹地,却拥有全台湾种类最多的青蛙、蜻蜓和数量最多的萤火虫,王惠美就这么一头栽入青蛙世界,创建了“埔里青蛙ㄚ婆ㄟ家民宿”。

王惠美的先生林俊哲人称“青蛙ㄚ公”,这次也加入考察团。他告诉记者,桃米生态村在台湾已经成为一个响当当的科普教育基地,台湾有32种青蛙,这里就有23种,村里的人从来不吃青蛙,相反,他们视青蛙为宝贝。经过培训后的村民已然成为生态专家,他们了解青蛙习性、叫声、特征,还将这种资源变成商机,依靠生态导览解说来赚钱。

每年,到桃米生态村来观察动植物生态的游客很多,这里也因此建立了多家民宿。原先在台中从事插花教学和会场布置的王惠美,一手主导了民宿的规划和房间的设计,并“臣服”在青蛙、鸟儿等小动物的纯真之下。她常常带领客人观察青蛙,使住宿在“青蛙ㄚ婆ㄟ家”的游客总能留下一段最难忘的回忆!

闽台“对接”乡村旅游

2012-07-09 09:03:41来源:厦门商报

商报记者 | 陈凌

由台湾民宿业者、高校教授、旅游开发者等18人组成的台湾专家团在为期8天的行程中,先后到福清、三明、南靖、漳平、厦门等地的18个乡村旅游景点实地进行考察,并为当地乡村旅游开发业主提供创意指导。闽台20家知名乡村旅游景点开发业主还共同签署《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建设两岸幸福家园》倡议书,倡导呵护脚下的蓝天碧水和乡村家园,使山更绿、海更蓝、水更清,实现旅游富民惠民。

据悉,台湾乡村旅游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以主题、创意、特色为核心产品的新阶段。福建乡村旅游起点低,但特色多,发展迅速,

关于生态旅游的文献综述

关于生态旅游的文献综述 摘要:生态旅游作为一项以保护性、教育性和责任性为主要特征的旅游活动,在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显示出越来越大的生命力,目前生态旅游已成为世界各国旅游者的一种时尚和旅游业的热点。生态旅游迅速的发展,已成为当今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对生态旅游的产生背景,概念内涵以及特性、国内为发展概况等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生态旅游内涵特性国内外发展 一.引言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已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短短几十年的今天,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地充实,针对目前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 [1]。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服务部门和第三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旅游业以其强大的关联和带动作用,在区域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记重要,促使诸多地区将旅游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或主导性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致使区域间旅游发展竞争日趋激烈[2]。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3]。 二.生态旅游概述 当今世界经济中,服务业是增长最快的产业,也是提供就业机会最多的产业,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2000年大趋势和全球问题》中提出,21世纪世界服务经济的领导产业,主要是电信业,信息技术产业和旅游业三种主要的服务业。1992年里约热内卢会议后,生态旅游在全球得到迅速发展,它作为旅游业中一种宣传主题明确,生命力旺盛的旅游形式,日益深入人心,为了更好的发展生态旅游,先对生态旅游做一回顾。 1生态旅游产生的背景 生态旅游英名为Ecotourism是Ecological Tourism的缩写,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专家H.ceballos Lascurain于1983首次提出的。它不仅被用来表征所有观光景物的旅游,而且强调观光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是在可持续管理的思想指导下开展的旅游活动[4]。它的产生有以下几种原因: (1)有可靠的理论基础。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生态旅游的产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现生态学已超过了传统生物生态学的范畴,成为一种人类普遍的思想和原则。在生态利益优先的趋势下,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人们开始注重用生态学原理,设计良性运转的旅游系统,实施生态工程,促进了生态旅游的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亲近大自然的需要,近几年来我国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我国地域 辽阔,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我们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的发展。就国内目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对国内乡村旅游发展趋势做以预判,同时期望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国内乡村旅游积极稳步的发展。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旅游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一、乡村旅游背景及意义 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事业不断发展及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有如下几点现实意义: 1、有利于加强城乡文化交流,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观念 通过城市居民的参与活动,把先进的科技知识带到乡村,有利于科技推广;

生态旅游英文文献

Gee Journal 31.4457-465457?1993 (Dec) by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Ecotoufism in the Small Island Caribbean Weave~ David B., Prof. Dl:, UniversiO, of Regina, Luther College, Regina, Saskatchewan $4S OA2, Canada ABSTRACT: Ecotourism-related strategies can serve to enhance the tourism industries of small Caribbean islands, which are presently dominated by a 3S (sea, sand, sun) product. In the first place, the principles of Alternative Tourism can be applied to 3S tourism in order to minimize negative environmental impacts. Secondly, diversionary ecotourism opportunities can be promoted to diversify the tourism product, thus providing a nature-oriented alternative to resort-based tourists. Thirdly, regional ecotourism, catering to ecotourists, can be fostered in mountainous interiors, peripheral islands, undeveloped coastlines, rural agricultural areas and in offshore reefs. A fourth strategy, exemplified by Dominica, entails a comprehensive ecotourism approach for destinations in which 3S tourism is undesired or unsuited. Introdactien The concept of ecotourism has attracted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interest among both academics and non-academics since the term was first introduced in the mid-1980s (see for example Boo t990; Goriup 1991; Lindberg 1991; Nelson, Butler and Wall 1993; Whelan 1991; Ziffer 1989). In a frequently cited definition, Ceballos-Lascurain (1988) characterizes ecotourism as Tourism that involves travelling to relatively undisturbed or uncontaminated natural areas with the specific object of studying, admiring and enjoying the scenery and its wild plants and animals, as well as any existing cultural aspects (both past and present) found in these areas. While this definition is useful in stressing the environmental orientation of ecotourism, it is clear that the term has also come to be associated with a range o f characteristics which collectively define an "alternative tourism" (AT) paradigm (Dernoi 1981; Krippendorf 1987; Singh, Theuns and Go 1989). This paradigm has emerged as an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mass tourism" (CMT), which has been criticized as an often inappropriate form of tourism, especially for smaller destinations. CMT characteristics, outlined and contrasted in Tab 1 with the AT model, tend to appear during the middle and later stages of a destination's cycle of evolution (Butler 1980; Christaller 1963; Stansfield 1978). With respect to accommodations, attractions, market and economic impact, the argument can be made that ecotourism and AT are merely other names for the early "exploration" stage of the resort cycle, when relatively unspoiled areas are opened up to further tourist incursions by a few pioneer travellers. However, as pointed out by Weaver (1991), what distinguishes this "circumstantial" AT from "deliberate" AT is the lack of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which attempt to ensure that the activity is maintained at environmentally, economically and socially sustainable levels. "Deliberate" ecotourism, the subject of this paper, is therefore very" much associated with intentions of identifying and working within the carrying capacities of a particular area, and o f discouraging the emergence of a CM T product where it is deeme d to be undesirable or inappropriate. The recent proliferation of ecotourism case studies, based largely in the underdeveloped world, is not surprising in light of deliberate ecotourism's status as the fastest growing form o f tourism (Whelan 1991). For example, Dearden (1989) and Zurick (1992) examined the p h e n o m e n o n of mountain trekking in Nepal and northern Thailand respectively, while Boo (1990), and Fennell and

浅谈国内乡村旅游【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 浅谈国内乡村旅游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Richard Sharpley在2002年6月的《Tourism Management》中发表了《Rural tourism and the challenge of tourism diversification》一文。通过对诸多权威旅游研究的周刊,例如《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旅行研究》中刊登的相关文献的归纳总结,作者指出了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内容,根据其提供的资料,我认为可以集中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一、乡村旅游供给。作为乡村旅游的供给方,乡村旅游的开发者、经营者、目的地居民和地方社区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原始的驱动力;二、对乡村旅游者旅游动机及其特点进行剖析作为基础,再根据不同标准进行市场细分,旅游市场将更为合理、精确;三、居民对乡村旅游的理解和态度。旅游地居民是乡村旅游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态度和感知会给乡村旅游企业带来直接的影响;四、乡村旅游的经济影响、社会影响以及环境影响,但总体看来,集中于前两者;五、乡村旅游营销。目前,国外研究焦点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营销主体与营销策略、乡村旅游形象和品牌等方面;六、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在国外,人们认为乡村是独特的,因此对其格外关注与保护。实现可持续地开发,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保持乡村性的需要。 Suzanne Wilson在《Factors for Success in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一文中介绍了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认为发达国家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离不开一个世纪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作者将乡村旅游的理论研究从概念内涵、经济、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展开分析总结,认为国外关于乡村旅游,从概念到乡村发展原因,发展方向、模式等都已有了一套相对完整全面的研究体系。除了传统的分析推理等研究方法,访谈法、图表法、综合法等也成为重要的运用手段。国外研究人士注重细节研究,将实际应用情况与理论相结合,将乡村旅游的实践创新推到一个新的层面。 二、国内的研究现状 何景文在2004年第19卷第一期《旅游学刊》中发表的《国内乡村旅游研究:蓬勃发展而有待深入》一文中,提到了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取得的可喜成绩,也对其旅

乡村旅游与可持续发展【外文翻译】

外文翻译 译文 标题:乡村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资料来源: 亚诺什学院 - 布达佩斯经济科学大学 作者:塔玛拉拉茨 - 拉斯洛坡格左 引言 乡村旅游是旅游产业的一个部分,这在匈牙利显得尤为重要。在一个国家没有壮观的自然景观,没有海滨、高山、雨林、珍奇动物的情况下,迷人的村庄、温泉、河流和湖泊这些旅游资源可以利用起来。优美环境与当地人们传统的热情接待相结合,能够提供给游客愉快的体验,让游客在安静的环境中得到放松并且欣赏到文化景观。 一方面,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使匈牙利旅游资源呈现多样化,使国家形象更加多姿多彩。另一方面,乡村旅游是刺激经济增长的一种手段,促进了欠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并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如果乡村旅游要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那么在其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就要确保资源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那么,什么是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如何对其可持续性进行监测来达到促进农村发展的目的?本文试图回答这些问题,并且通过提出匈牙利乡村旅游指标来了解被认为是这种类型的旅游的目前情况。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由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1987年的布伦特兰报告中关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发展,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能满足自己的需要”。 旅游业是世界各地最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1997年世界各地国际运送超过6.17亿人,年收益产生448亿美元(WTO,1998年),这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力量。1996年产生生产总值3153.3亿美元,为255万人创造就业机会,参与生产应用程序。旅游业生产值占到世界10.7%的国内生产总值,766亿美元用于投资应用程序,每年都

外文翻译--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旅游对环境的影响(节选) 原文来源:Environment Impacts of Ecotourism;Edited by Ralf Buckley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Ecotourism Research,Griffith University,Australia CAIB Publishing;Oct,2008 生态旅游由于其实际或潜在的积极影响受到社会和保护区以及公司和消费者广泛吹捧。例如,在讨论进入保护区方面,旅游说客和生态旅游经营者宣称他们不仅将会采取措施师环境影响减到最小,而且生态旅游还会产生利益。然而,保护区也为旅游业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好处。 每年被人类消耗或污染的自然资源有很多。人类生存需要饮用水,可呼吸的空气和可用的生物多样性。自然生态系统是每个这些领域的主要的蓄水池。生态系统由于人类活动已被不同程度地广泛地修改了。近原始的荒野地区和其他小改造的地区的环境正在不断减少,像城市中心,垃圾堆放场,矿场和单一种植区几乎完全修改的环境在继续扩大。有很多没有完全修改而又很重要的地方,如农村住宅,布罗德埃克牧区和被采伐的原始森林在最少修改的地区也继续扩大。为制止和扭转这些趋势,只在人类的社会结构和人类行为发生大规模和深远的变化时才能成为可能。然而,如果在短期内没有这种变化,规模更大的混乱将逼近人类。 关于可持续能力和关乎人类生存的任何长期策略唯一最重要的组分,能够使世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的代表性区域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原封不动的和功能的状态。当然,这是保护区全局系统的主要目标,包括世界遗产地区、生物圈储备、国家公园和其他保护区域。然而,这些公园还不能独自地防止生物多样性持续损失:首先,因为他们是太小和不充分地代表性的;第二,因为他们不充分地被保护。目前,有公开和私有土地其他地区在被保护区系统之外的,它们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空气和水的质量有很大贡献。它们包括:像极地,高山,沙漠和海洋生态系一样很少人的地方;那些为木材和家畜产品使用的但其中很少使用牧场保留其原有的性质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森林地和牧场;人类的生活方式没有介入对自然环境的密集的修改的部族和社区土地。然后,随着人口和资源消耗量的继续增长,所有这些未保护的区域却受到越来越多的开发和修改,例如采伐,农业清除和类似的冲击加速。特别是,其中一些区域涉及保护和储备,而且逐渐增长的人口压力正在导致土地清除和移民直到储备界限,有时会在保护的过程中出现侵犯。在被保护区界限不是明确界定或没有发现的地区,这样侵犯也许一般包括偷猎,非法收获,小规模移民和时而的军事演习。然而,甚而在国家公园界限已建立和强制执行的区域,侵犯可能仍然发生。有时,相关的立法也许允许发展某些类在公园界限之外的可能在保护区的周长附近增加杂草、病原生物、野生动物、水污染和火来源的压力,并且这些能不再人类进一步的干涉下在保护区里得到传播。 因此,代表性的生态系统的保护不仅能够通过增加保护区财产,改进现存储备的有效保护率,而且通过减少对储备区以外土地的修改得到改进,以便改进它的保护价值。 用纯粹财政术语来说,以现在的市场价购买高保护价值所有剩余的区域,在更加富有的政府和公司看来是在世界范围内的,并且宣称他们作为保护区。然而,由于许多政治原因,这是不太可能发生得。许多保护区管理代办处没有足够的金钱来管理他们现有的财产,更不用说发展它。全世界国家公园和相似的储备总面积继续慢慢地增长,并且在最近几年里给保护区的管理代办处的一些资助增加显著。然而,在全球范围内,公共的保护区越来越资金短缺。同时,他们不断地受到人类的压力,这种压力同时来自于从在它们的边界之外的压力和游客的人数和期望增长的压力。结果,只有最大和最远的保

乡村振兴过程中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六大基石

乡村振兴过程中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六大基石 发表时间:2019-12-11T10:40:10.953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9期作者:丁华 [导读] 为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为了更好的迎接大众旅游新时代的到来,更好的促进全域旅游的发展,应下大力气总结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 陕西咸阳中共咸阳市委党校丁华 712000 内容提要:为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为了更好的迎接大众旅游新时代的到来,更好的促进全域旅游的发展,应下大力气总结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本文从乡土文化、生态环境、创新发展、人才支撑、现代管理、各方合力六个角度总结了支撑发展乡村旅游的六大基石,从而避免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同质化竞争等问题。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基石 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吹响了咸阳市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新号角。要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彻底改变,乡村旅游不失为一极好途径。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产业支撑,能够为乡村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能够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农产品生产和农民增收,能够极大地提升农民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在乡村发展旅游产业真正能够实现“一业兴百业旺”。为了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为了更好的迎接大众旅游新时代的到来,更好的促进全域旅游的发展,应下大力气总结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要素。本文从乡土文化、生态环境、创新发展、人才支撑、现代管理、各方合力六个角度总结了支撑发展乡村旅游的六大基石,从而避免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出现的同质化竞争等问题。 一、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产业的灵魂 乡村旅游,顾名思义就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区域选择在乡村地区,利用乡村的自然风貌、人文景观、乡土生产生活等为核心吸引物而发展起来的具有“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旅游产业。乡村旅游根据地区差别、气候差别、文化差别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在我国北方,乡村经济落后于城市,但是很多民俗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则藏身于乡土村落不为外人知晓。旬邑彩贴剪纸、乾县弦板腔艺术、彬州市正月十五元宵节灯山会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知晓率低,基本还未有成规模体系的非遗文化产业化发展。这些从古至今留下的宝贵文化仍未发挥出应有的影响力和吸引力。现在的千村一面就是因为乡村失去了灵魂,缺少了曾经灿烂的精神文化生活。城市人群在选择周边乡村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同时还有很多人是带着对乡村的渴望和对乡土文化的向往。所以说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灵魂。有了灵魂才有吸引力、吸金力,才能使乡村旅游产业走的更远。 二、良好生态是乡村旅游产业的肌肤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不仅仅是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要求,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同时更是对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最基本的要求。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然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标配。优美的乡村美景、绿色的无公害产品、舒适的乡村生活、恬淡的乡村意境都是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诠释。纵观国内外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也都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除了特殊地理环境和地貌特征,如沙漠、喀斯特地貌等,优美生态环境是构成乡村旅游产业的一大基石。 三、创新发展是乡村旅游产业的生命线 目前的乡村旅游产业同质化竞争非常严重,而且还有很多看到利好的公司和各地政府都在积极营建开发新的乡村旅游景点,一哄而上、集中上马的趋势并未减缓。面对大众旅游的新时代,乡村旅游产业要发展必须要有创新创意元素,使游客见惯的“千村一面”在创新创意中散发迷人景致。陕西袁家村的创新之路一直都未停歇,从一条作坊街扩展到酒吧咖啡一条街、建设独特关中民宿、召开乡村旅游大会、热气器、直升机、“农民捍卫食品安全”、袁家村进城等等,不断的寻找乡村民俗和游客之间的契合点,使之越走越宽广。 四、高端人才是乡村旅游产业的大脑 高端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人才是不可缺少的,他们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大脑.袁家村的成功有郭裕禄、郭占武父子俩这对领头雁,马嵬驿的成功也因有一个执行力较高的团队。如果华阴老腔只是几个老艺人的话就不可能焕发出勃勃生机。乡村旅游产业发生在乡村地区,但是对乡土文化的挖掘、整理、构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的规划、建设和后期的宣传推广、活动组织、管理经营,如果没有高端的人才队伍是无法做到极致的。 五、现代管理是乡村旅游产业的心脏 要适应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有一个具备科学管理思想的管理组织,能够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实现科学管理。同时,因面对的对象不同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手段,有针对性的建立起能够持续高效率输出的充满创造活力的自适应系统。如陕西袁家村餐饮户“发毒誓”来誓死保卫食品安全,这是农民对待食品安全和游客的一个态度,也是现代管理同传统文化、诚信文化的结合.立木为信的故事就发生在咸阳,而咸阳市礼泉县袁家村的村民正践行着古老而又新鲜的诚信经商和诚信管理。这也是一个小村庄能突破自我限制走向全国的重要因素。 六、各方合力是乡村旅游产业的基石 礼泉县正在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县,县委县政府为了促进袁家村发展,扩大袁家村知名度,从宣传推介、基础设施配套、产业配套发展、教育培训、政策指导、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予支持,通过政策合力推动袁家村健康快速发展。省市县相关单位如旅游局、交通局、城建局、物价局等部门单位为了配合袁家村的发展拧成一股绳,通过部门合力推动袁家村健康快速发展。“山东大虾”改变了山东经营数年的“好客山东”,这个名誉的恢复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修复。所以品牌的持续发展需要各方合力,并不是旅游局一家的事情。推动政策合力、部门合力,鼓励多方参与、加强重视才能出现积极发展的良好局面。 由此可见,乡土文化是乡村旅游产业的灵魂、良好生态是乡村旅游产业的肌肤、创新发展是乡村旅游产业的生命线、高端人才是乡村旅游产业的大脑、现代管理是乡村旅游产业的心脏、各方合力是乡村旅游产业的基石。只有牢牢把稳这六大基石,乡村旅游产业才不至于走向落寞,才不至于走向衰退和失败,才能永葆发展的活动和动力,才能真正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愿景。

关于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的文献综述

学校代码:11517 学号:201011208110 HENAN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文献综述 题目关于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的文献综述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市场营销 学号2010 系(部)工商管理系 指导教师(职称) 教授 完成时间2012 年10 月26日

关于乡村旅游游客满意度的文献综述 摘要: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旅游方式,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尤其是在推动乡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旅游者对乡村旅游地关心的焦点也集中在旅游地能否提供满足其需求的旅游产品,因而乡村旅游地发展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从旅游需求角度出发,在供求关系链上寻找供需协调平衡。通过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以游客满意为核心获取有利于旅游地发展的信息, 关键词:乡村旅游、满意度 一、相关概念 顾客满意度的概念首先由Cardozo 于1965 年首次用于营销学。上世纪70 年代, 美国学者Pizam 等对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满意研究为游客满意理论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到目前为止, 国外对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游客满意的内涵、影响因素和游客满意度测度等方面。我国的游客满意研究起步晚、发展慢, 研究文献较少, 而且国内的研究在时间、视角和深度上表现不平衡。内地研究文献主要涉及游客满意的定义、影响因素和作用等理论问题。 Kolter ( 1996)指出, 满意度是体验与期望两者间差异的函数, 因此顾客满意度是来自于对产品之功能特性或结果的知觉, 以及个人对产品的期望, 两者比较后形成其感觉愉悦或失望的程度。 二、国内外研究成果 1.国外研究现状

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 欧洲每年旅游总收入为2180亿美元, 其中乡村旅游收入占5% ~10% 。英国是世界上发展乡村旅游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20 世纪60 年代左右, 就兴起了乡村旅游。法国在1998 年, 2/ 3 的法国人选择了国内度假,其中33%的游人选择了乡村度假,仅次于海滨度假的比例( 44%)。 居民对乡村旅游的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既有反对也有支持,程度各异,Weaver(2001)对澳大利亚沿海乡村地区居民对旅游态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4的居民因与旅游者接触较多,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1/2的居民对乡村旅游持中立态度;1/4的居民认为乡村旅游除了能为当地提供一些就业机会,再无裨益,因此反对发展乡村旅游。Campbell(1999)关于哥斯达黎加奥斯辛诺发展乡村旅游的研究则证明多数当地居民对乡村旅游持支持态度。 据Allen,etal在1988年的调查显示:影响居民对乡村旅游感知与态度的因素主要有当地经济水平、旅游业发展程度、居民受教育程度、年龄和参与旅游业的程度等。有关美国科罗拉多州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研究表明,性别、婚姻状况、就业等人口学特征对居民的态度并无显著影响,但居民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低,则越不支持乡村旅游;经济和旅游业都很发达或都不发达的乡村居民,对旅游开发持积极态度;反之,经济部发达或旅游业不发达的乡村社区居民,对旅游业持消极态度。 2.国内研究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1996~ 1997 年, 我国从南到北涉及观光农业这一主题的开发项目累计投资达30 亿元以上。1998年,我国国家旅游局推出的

乡村旅游经济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汇总

江西农业学报 2010, 22(4 :150~152Acta Agriculturae J iangxi 乡村旅游经济对农村经济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 韦瑾 , 薛东前 3 收稿日期 :2010-01-16 作者简介 :韦瑾 (1981- , 女 , 浙江东阳人 , 讲师 , 主要从事旅游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的研究。 3通讯作者 :薛东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 陕西西安 710062 摘要 :分析了乡村旅游开发对农村经济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 提出了乡村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关键词 :乡村旅游 ; 农村经济 ;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59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8581(2010 04-0150-03 乡村旅游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 在推动实现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按照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2009~ 2015年 , 到 2015年 , 实现乡村旅游收入 1145, , 济的发展 , 但是 , 目前我国乡 , 据 2009年中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资料显示 :全国共有 14039个村开展旅游接待服务 , 占总数的 2. 2%, 但其接待能力偏弱 , 严重制约了乡村旅 因此 , , 以促进 , 这是朝着振兴乡村经济迈出了但是乡村地区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有进一步的发展 , 特别是在西部地区 , 其生态条件恶劣 , 就连正常的农牧业发展都受到较大的限制。而中国的乡村在不同的地区 , 其经济收入也有一定的差距 (见表 1 。

表 1 2007年部分地区乡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 元 地区 可支配收入 总收入 收入来源 工薪收入 经营净收入 财产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全国 13785. 8114908. 6110234. 76940. 72348. 533384. 60上海 23622. 7326101. 5418996. 581157. 55368. 795578. 63江西 11451. 6911984. 008411. 73655. 34155. 542761. 39新疆 10313. 4411302. 999012. 19 606. 33 67. 97 1616. 49 注 :资料来源于《 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从表 1可知 , 单纯依靠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乡村居民的收入 , 遇到了一个刚性增长的极限。无论是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 , 还是经济最不发达的西部地区 ,

乡村旅游与可持续发展中英文对照

外文文献 RURAL TOURIS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TRODUCTION Rural tourism is a segment of the total tourist industry which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Hungary, in a country with no spectacular natural attractions, without seaside, high mountains, rainforest or herds of exotic animals. However, its attractive cultural landscapes with small villages, thermal springs, rivers and lakes, combined with the traditional hospitality, are able to offer pleasant experiences to the kind of tourist who is looking for relaxation and recreation in a calm setting. On one hand,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Hungarian tourist supply and in the creation of a more complex and colourful country image. On the other hand, rural tourism is not only the end, but the means to stimulate economic growth, to increase the viability of underdeveloped regions, and to improve the living standards of local populations. If rural tourism is to fulfil all these roles, it has to be developed in a way that ensures the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of the resources and that of the development progress itself. But what is a sustainable way of development in rural tourism ? How can sustainability be monitored and promoted in rural destinations ?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swer these questions by present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ungarian rural tourism through indicators that are considered to be relevant for this type of tourism.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as introduced by the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in the Brundtland Report in 1987, defin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s "development that meets the needs of the present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ability of future generations to meet their own needs". Tourism is one of the foremost economic activities around the world, having transported more than 617 million people internationally and generated 448 billion USD in receipts in 1997 (WTO, 1998). It is a major economic force, having generated in 1996 an estimated 3,153.3 billion USD in gross output, creating employment for app. 255 million people, producing app. 10.7 per cent of world gross domestic product, investing app. 766 billion USD in new facilities

乡村旅游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研究

乡村旅游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即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乡村旅游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有效渠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近几年,乡村旅游已成为拉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新的增长点,如何把乡村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是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阐述xx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带动成效,并针对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一、xx市乡村旅游发展势头好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xx市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自然和生态资源,积极开发乡村旅游产品,乡村旅游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2014-2017年,全市建成省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11个,特色村77个,乡村旅游经营单位20个,国家级旅游扶贫试点村8个,省级旅游扶贫重点村6个。其中,xx五夫镇被评为全省“十佳旅游休闲集镇”,xx竹源村、xx可建村、浦城际岭村被评为全省“双十佳旅游特色村”;xx市朱子文化休闲小镇成为xx省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xx县和松溪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xx云灵山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同时,光泽县管密村等4个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xx区九龙山庄等5家山庄(农庄)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xx市万鑫园农庄等49家单位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2017年

xx市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数1797万人,比上年增长23.4%,乡村旅游总收入141亿元,比上年增长28.3%;2018年预计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数2150万人,比上年增长20.0%,乡村旅游总收入170亿元,比上年增长21.0%。(二)旅游业态不断丰富 xx市深入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探索新旧旅游模式相结合,涌现出一大批新的乡村旅游业态。例如延平区九龙村文化积淀深厚,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遗址,通过挖掘当地以土厝为主的人文文化,开发乡村旅游,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体验“诗与远方”的诗意田园生活,今年11月举办“中国·延平首届乡村艺术节”,进一步提高了知名度;光泽县管密村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千亩梨园、千亩茶园,还有600年曾氏宗祠,传承着曾氏的家风家训。通过举办“梨花诗会”、“梨花节”、“品梨节”、“猪蹄节”和创办“管密摄影写生基地”等活动,使这里的山水景观和产业资源升级而名声远扬;xx市龙村乡森林景观和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有万亩连片的生态林、古树群落、珍稀动植物资源,今年9月举办以“绿湲擎天·生态美境”为主题的2018xx·龙村首届乡村旅游文化节,吸引游客走进美丽的龙村乡,享受丰盛的山珍美食,体验山水田园的乐趣。 (三)营销模式不断创新 xx市积极探索营销模式,助力乡村旅游发展。一是把乡村旅游宣传促销纳入全市旅游整体宣传促销计划。通过xx电视台旅游频道、xx广播电视台、闽北日报、网站、推介活动等多种手段,不断加强和扩大成熟乡村旅游产品的知名度;二是举办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一、研究概况 为响应“美丽中国”号召,福建省提出打造乡村旅游的主题发展,在分析乡村旅游形成的背景下,基于福建省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在新的发展时期福建省乡村旅游可行性发展对策。“三农”问题一直是全党的工作重点,乡村旅游以其植根于农村、依靠农民实现农业和旅游业协同发展的特性,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突破口和重要解决途径。同时在“美丽中国”的发展背景下,追求本土性、原生性的乡村旅游极大得阻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福建省更以乡村生态旅游为背景,突出生态环境的优势,打造“美丽乡村”特色乡镇,提出一系列有利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措施,扶持乡村建设。然而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要解决首要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二是针对每一部分内容乡村旅游应采取什么战略导向。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11-2016,检索时间2016年12月)进行相关文献检索,主题含“乡村旅游”检索词的文献记录共有5639条,关键词为“乡村旅游”的文献记录有1028条,篇名含“乡村旅游”检索词的文献记录共2031条。根据2011年—2016年的文献统计发现,在2013年之前,相关研究领域基本没有提出过“乡村旅游”概念。而“乡村生态旅游”相关文献检索记录共计78篇。2015年以后,随着国内的旅游业盛行起来,一些学者们也对乡村旅游的相关发展研究重视起来。 二、研究热点 (一)关于乡村旅游的研究 1、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张驾宇在(2016)《福建省乡村旅游内生式发展研究》一文中提到乡村旅游主要应用生态旅游发展理论,对上述两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本文梳理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总结了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的特点,以及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引入乡村旅游的发展理论,简述了乡村旅游发展理论的历程,分析了国内外学者关于生态旅游发展理论的研究,归纳了生态旅游发展理论的要点,并分析了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原因及主要内容。张显庭(2016)在《乡村旅游景区开发模式研究》一文中以景区开发模式为例,文章从乡村旅游发

乡村旅游外文翻译两篇-精品

毕业论文(设计)外文翻译 学院: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二○一二年六月

外文翻译之一 Factors for success in rural tourism tourism development 作者: Suzanne Wilson, Daniel R.Fesenmaier, Julie Fesenmaier and John C,Van Es 国籍:US 出处: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原文正文: Since the 1970s,economic restructuring and farm crisis have reduced rural communities' economic development options, making older development strategies less viable and forcing many to look for nontraditional ways to sustain themselve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nontraditional rur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has been tourism and its associated entrepreneurship rur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has been tourism and its associated entrepreneurship opportunities because of tourism's ability to bring in dollars and to generate jobs and support retail growth.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and examine those factors that have helped rural communities successfully develop tourism and its entrepreneurship opportunities. Several focus groups were conducted with local businesspersons and leaders in six rural Illinois communities. The results clearly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the community approach to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hat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cannot work without the participation and collaboration of businesspersons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involved in touris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