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实验研究进展
扶正化瘀胶囊抗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临 床 症 状 和体 征 ,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1 . 2 改善 肝 功 能 、 肝 纤 维化 、 免 疫 指 标 和 肝 组 织 炎症 王 传
炎 肝 纤 维 化 患 者 随机 分 为 治 疗 组 与 对 照 组 各 5 5例 , 两 组 患 者 均 给 予 恩 替 卡 韦胶 囊 ( E T V) 0 . 5 n l g口服 1次/ d , 治 疗 组 加 片 】 扶正化瘀胶囊 1 . 5 g口服 3次 / d , 疗 程均 为 1 年 。结 果 显
组 治 疗 前 后 肝 功 能 指 标 变 化 情 况 。结 果 治 疗 后 , 四 组 肝 功
能较 治疗 前明显改善( 均 P< 0 . 0 5 ) , 而两个治疗组 的改善情
学, 2 0 1 1 , 2 3 ( 7) : 5 3—5 4 .
李 晋, 彭 熊 波, 姚 宏 辉 .疏 肝 利 胆 化 瘀 汤 治 疔 慢 性 胆 囊 炎
2 .广西 中 医药大 学 附属瑞 康 医院 , 广西
[ 关键词 ] 肝纤维化 ; 扶正化瘀胶囊 ; 综述 , 学术性
[ 中 图分 类 号 ] R 2 5 9 . 7 5 2 [ 文献 标 识 码 ] A
D O I : 1 0 . 1 6 8 0 8 / j . e n k i . i s s n l 0 0 3— 7 7 0 5 . 2 0 1 6 . ¨. 0 8 3 联合组 患者 的厌 食 、 乏 力 及肝 区 痛改 善 率分 别 为 8 9 . 5 %、 8 4 . 2 %和 9 2 . 1 %, 显著 高 于对 照组 的 6 5 . 7 %、 6 2 . 9 % 和
4 3例 的『 临床 观 察 [ J ] .中 国中 医药 现 代远 程 教 育, 2 0 0 9 , 7
川芎嗪抑制肝纤维化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③ECM、整合素及ECM/整 合素/FAK通路等。同一种细胞因子可以激活多条信
号通路;同一条传导通路也可以被多种细胞因子激 活。川芎嗪对以上3条信号通路都有比较明显的抑 制作用。 2.1对主要信号通路的影响
用,结果表明川芎嗪可诱导大鼠活化HSCs凋亡;经川
芎嗪处理的HSCs,其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s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TIMPs)mRNA
表达减少;同时caspase一3活性明显增高,提示川芎
嗪可能通过caspase一3和TIMPs发挥作用。
抑制HSCs的增殖和活化,是治疗和改善肝纤维化的
关键途径。 HSCs的增殖和活化受到多种细胞因子及细胞内 多种信号转导通路网络的调控。目前研究较多的信
从而阻断NF—KB信号通路,阻断下游的结缔组织生
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ECT)的表达,
最终达到减少ECM合成的目的¨0|。 对整合素/FAK信号通路的影响 (focal
川芎嗪除了对以上3条信号通路具有良好的改 善作用;还对其他的信号通路及其细胞因子均有不同
程度的抑制HSCs活化的作用。 2.2对瘦素的影响 瘦素(1eptin)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因子,最新的
原基因表达。在TGF—p的信号传导中,Smad4起着
关键性的作用口J,Smad4属于受体依赖性Smad,与受
体的复合物结合并发生磷酸化,向细胞核内转移,发
细胞内ca2+作为一种重要的第二信使,在细胞的
肝纤维化实验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实验研究进展作者:段宏凯来源:《中国医药科学》2013年第03期[摘要] 肝脏纤维化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肝内结缔组织的异常增生为病理过程的慢性肝损害,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过程。
肝纤维化的进展常为慢性隐匿性的,早期尚有逆转为正常的可能,晚期则为非可逆性的。
因此,从实践诊断的角度找出肝纤维化的标志物,帮助临床早期发现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并及时治疗,十分重要。
[关键词] 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胶原;实验诊断[中图分类号] R57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03-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常常因其早期症状不明显而失去治疗机会,进而转变成慢性肝炎,近年来慢性酒精性肝病及脂肪肝发病率不断增高,以及血吸虫性肝病,各种不同病因引起的慢性肝脏疾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诊断治疗,都有发展为肝纤维化的可能[1]。
肝纤维化已经成为了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2]。
临床上,病理检查采用肝脏穿刺具有局限性,而采用血清学指标来监测肝纤维化的发展变化过程和判断抗纤维化的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几项理想的肝纤维化血清指标和动态测定联合使用能更有助于判断纤维增生和纤维降解的相对强度[3-4]。
本研究主要介绍几种近年来研究较多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
1 肝纤维化常用的血清学指标。
1.1 胶原或胶原末端多肽目前,已知人体肝脏中存在Ⅰ、Ⅲ、Ⅳ、Ⅵ、Ⅷ、Ⅹ、Ⅺ、ⅩⅢ等8种胶原蛋白,其中Ⅰ、Ⅲ、Ⅳ型是参与肝纤维化的主要胶原蛋白1.1.1 血清Ⅰ型胶原及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肝脏中Ⅰ型胶原含量较多,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晚期时其含量明显升高,其血清中含量与肝纤维化程度有较高的相关性,在各种慢性活动性肝病中其含量升高,急性肝炎时其含量不升高,但却与肝脏炎症指数无相关性。
RIA法测定,正常人1.1.2 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rocollagen-Ⅲ-peptide,PⅢP) PⅢP是Ⅲ型前胶原分泌到细胞外后被肽酶切下的N端后形成胶原分子,相互交联成微纤维,是研究的最多的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
抑肝健脾复方抗大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Ex e i n a t d f Yi a J a p a g An ih p tc Fi r g n ss i t p r me t lS u y o g n i n iF n t— e a i b o e e i n Ra s
LON G Ai u h a— CH kN n W ANG u u i M e ia otg ̄o n h u Unv ri ( n z o 2 5 0 ) S Ji 、 Sh h a d c lC t e f Ya gz o iest Ya g h ut 2 0 1 y Abt at Ob etv :Tosu yt ee fcso g n Ja p F n ] h p tcf rss Me h d :Fir s sid cd sr c j cie t d h fe t fYla in i a go1 e ai i o i. b to s b o i wa n u e s
to fe tael [rma rxi h ie Co cu in-Th g n Ja p n a n iir r fe t nh po ir ss in o x r c l a ti nt elvr u n lso eYia in i Fa gh si hbto yefcs。 e t i o i. b Ke o d Yia in i n yw rs g nJa p Fa g lie b o i v rFir ss He a o ye ]a e p t c tsColg n
察 押 肝 健 脾 复 方 对 天 鼠 肝方 能保 护 天 鼠 肝 功 能 , 降 低 肝 组 织 透 明 质 酸
( HA) i前肢 原 ( CⅢ) 肢 原 ( C 、 P 、 Ⅳ一 )和 肝 组 织 中羟 脯氨 醢 ( P Hy )的 水 平 ,谊 方 药物 血 清 可 以抑 制 纤 雒 化肝 细 胞 夸 成 肢 原 ,能 显 著 减 轻 肝 脏 肢 原 纤 堆增 生 程度 结 论 押 肝 健 脾 复 方 具 有 抗肝 纤 维化 作 用 。 美 键 词 押 肝 健 辟 复 方 肝 纤 维 化 肢 原
中药治疗肝病的研究进展

中药治疗肝病的研究进展近年来,肝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给全球范围内的医疗卫生事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肝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药在肝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一、中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应用中药具有千百年的历史,其中许多草药在治疗肝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例如,柴胡、黄芩等草药在清热解毒、抗炎、抗氧化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
此外,一些中药复方如大黄黄连泻心汤可以通过调理肝胆系统和消除炎症等作用改善肝功能。
二、中药治疗肝炎的研究进展肝炎是肝病的一种常见类型,中药在治疗肝炎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研究表明,黄芩、连翘等中药具有抗肝炎活性,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和炎症反应。
此外,一些中药复方如清肝化痰方可通过改善肝脏微环境和抑制肝纤维化等作用减轻肝炎病情。
三、中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肝纤维化是肝病进展的重要环节,中药在治疗肝纤维化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优势。
一些中药如三七、丹参等可以通过抗氧化、抗炎和抗纤维化等作用减轻肝纤维化程度,并促进肝细胞再生。
此外,中药复方如四物汤可以增加肝脏血流量、活化肝细胞,阻断纤维化发展。
四、中药治疗肝癌的研究进展肝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中药在肝癌治疗中的研究也有所突破。
一些中药如青蒿素、黄芪等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此外,中药复方如血府逐瘀汤可以通过活血化瘀、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对抗肝癌。
五、中药的临床研究与应用中药在肝病治疗中的临床研究也日益增多。
临床试验表明,中药在治疗肝病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且安全可靠。
相比于化学药物,中药治疗肝病的副作用较小,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语中药在治疗肝病方面的研究进展仍在不断推进。
通过深入研究中药的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可以更好地发挥中药在肝病治疗中的作用。
但值得注意的是,中药的使用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遵循科学用药原则,充分发挥中药的疗效。
相信通过持续的研究努力,中药在肝病治疗中的地位将会更加凸显。
基于TGF-β1 Smads信号通路中医药抗纤维化研究进展-戚潇禹

58第23卷 第1期 2021 年 1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23 No. 1 Jan .,2021基于TGF-β1/Smads 信号通路中医药抗纤维化研究进展戚潇禹1,刘璐佳1,杨阳1,于海洋1,王有鹏2(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74485)作者简介:戚潇禹(199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通讯作者:王有鹏(1964-),男,黑龙江哈尔滨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摘要:组织器官纤维化是多种细胞因子、多条信号通路共同作用的产物,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几乎参与了纤维化发生进展的全过程,是当前最强促纤维化细胞因子之一。
TGF-β1主要通过TGF-β1/Smads 信号通路发挥促纤维化作用,近年来关于该信号通路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多。
中医药因其成分复杂、靶点多样、不良反应少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相关疾病的防治。
中药复方、中药单体化合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通过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阐释中药的具体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调控方式,可进一步明确中药疗效机理,对于中医药的科普与推广具有促进推动作用。
该文阐述了TGF-β1/Smads 信号通路的结构及其对纤维化的调控机制,并系统总结了近年来中医药通过干预TGF-β1/Smads 信号通路改善、延缓多种脏器及组织纤维化的具体作用方式和可能机制,为今后纤维化性疾病的中医药靶向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TGF-β1/Smads 信号通路;纤维化;中药中图分类号:R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21) 01- 0058- 05Research Progress of Anti-fibro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TGF-β1/Smads Signaling PathwayQI Xiaoyu 1,LIU Lujia 1,YANG Yang 1,YU Haiyang 1,WANG Youpeng 2(1.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arbin 150040,Heilongjiang,China;2.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arbin 150001,Heilongjiang,China)Abstract:Fibrosis of tissues and organs is the product of multiple cytokines and multiple signaling pathways.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is almost involved in the entire process of fibrosis progression,and is one of the strongest cytokines to promote fibrosis. TGF-β1 mainly plays a role in promoting fibrosis through the TGF-β1/Smads signaling pathway,and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this signaling pathway have been increasing in recent years. TCM is widely used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linical related diseases due to its advantages of complex ingredients,diverse targets,and few side effects. The molecular biology research of TCM compound and monomer compound is also in full swing. By using moder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eans to explain the specific action targets of TCM and the control methods of signal pathways,the mechanism of the efficacy of TCM can be further clarified,which can promote the popular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structure of TGF-β1/Smads signaling pathway and its regulation mechanism on fibrosis,and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the specific role of TCM in improving and delaying various organ fibrosis by intervening TGF-β1/Smads signaling pathway in recent years,which woul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ture targeted and precise trea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fibrotic diseases.Keywords:TGF-β1/Smads signaling pathway;fibrosi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纤维化是指机体在受到多种内外界因素刺激后,体内成纤维细胞出现以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过度分泌、沉积为特征的病变过程。
牛磺酸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2牛磺酸抗肝纤维化机制
2.1牛磺酸对肝星状细胞干预研究 肝星状细胞是肝脏的
增殖的作用,提示牛磺酸可能在抗肝纤维化治疗中作为抗氧 化剂具有重要的治疗价值。邓鑫等汹1研究显示天然牛磺酸可 通过调节脂质过氧化,来保护肝纤维化大鼠的线粒体,具有抗 肝纤维化作用。李菊香等旧¨研究证实,牛磺酸具有保护大鼠 肝细胞核核苷三磷酸酶,拮抗氧化毒所致的肝脏损伤作用。 2.4其他方面机制干预研究 已知细胞内环磷酸腺苷浓度 升高可抑制细胞的增殖,并抑制胶原的合成。陈岳祥等【篮1研 究发现,牛磺酸可显著提高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纤维细胞内环 磷酸腺苷的含量,提示牛磺酸可通过促进细胞内环磷酸腺苷 生成而抑制肝星状细胞和肝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具有抗 肝纤维化作用。此外,牛磺酸亦能通过抑制大鼠成纤维细胞 增殖及胶原合成,促进活化肝星状细胞凋亡,减少肝纤维化细 胞外基质沉积等途径而起到抗肝纤维化作用。
[4】陈岳祥,李石。张兴荣,等.牛磺酸对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 化的抑制作用[J】.中华消化杂志.1999.30(19):185—187. [5] [6】
张锡流,粱健,杨光业.等.牛磺酸对大鼠肝纤维化组织Ⅲ型胶原 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5.13(4):245—247. 张锡流.粱健.杨光业,等.牛磺酸对大鼠肝纤维化组织I型胶 原影响的观察[J】.广西医学,2005,27(7):969-97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60235);广西科学基金(桂科青0628080)
万方数据
肝功能,并且两者联合应用抗肝纤维化和改善肝功能的作用明 显优于单用丹参治疗者(P<O.01)。
量细胞外基质沉淀的结果,是肝纤维化的重要机制之一。已 有研究证实牛磺酸具有抗氧化损伤作用ⅢJ。张一宁等Ⅲ1研 究发现,牛磺酸在体外实验中可以有效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 的脂质过氧化物及羟脯氨酸的合成和显著的抑制肝星状细胞
抗纤维化单味中药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抗纤维化单味中药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者:曹宇余江毅来源:《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版》2013年第06期摘要:中医药抗纤维化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而现代中医不仅要了解传统中药的功效,还要对单味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有更全面的了解,这样对于临床用药辨证治疗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将常用的治疗纤维化的中药从现代药理研究的角度作以综述。
关键词:抗纤维化;中药;药理作用机制纤维化类疾病严重影响了机体组织、器官的功能,甚至危及生命,寻找有效逆转纤维化药物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点之一。
中药具有多成分、多环节与多途径的作用特点,以其独特的疗效,在抗纤维化的研究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抗肝、肺、肾等脏器纤维化方面。
中医认为纤维化形成主要由气血壅滞、经络痹阻、痰湿搏结或三者相辅作用而成,治疗亦主要选用活血化瘀、益气养阴、清热散结类中药。
现就抗纤维化单味中药及其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活血化瘀类1.大黄大黄是多种蓼科大黄属多年生植物的合称,味甘、性微温,归肺、脾、肝、肾经,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活血化瘀等功用。
近年来,大黄的抗纤维化作用得到深入的研究。
王艳春等证明大黄有效部位可下调慢性环孢素肾病模型大鼠CD68、Ⅲ型胶原和IV型胶原表达,表明其可通过抑制慢性环孢素肾病毒单核细胞浸润,减少细胞外基质产生,从而延缓慢性环孢素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病程。
黄娟等证明大黄提取的蒽醌类衍生物大黄酸具有抗炎、抗氧化及抗内毒素作用,明显减轻肾小管损害和间质纤维化,肾组织中TGF-β1,bFGF的表达显著减少,推测大黄酸可能通过下调TGF-β1和bFGF的表达,从而减轻肾间质纤维化。
2.丹参丹参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的根及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药性微寒,味苦、无毒,归心、肝经,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用。
近几十年来的研究发现丹参有抑制胶原纤维的产生和促进纤维蛋白降解等药理作用。
丁红等发现丹参中的水溶性成分之一丹参酮IIA磺酸钠具有抑制小鼠成纤维细胞增殖,降低成纤维细胞内胶原合成率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 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动物实验;综述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是各种致病因子如慢性肝炎病毒感染、血吸虫感染、慢性酒精中毒、代谢性疾病、持续胆汁淤积等引起的肝脏炎症或损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的代偿反应,以细胞外基质(ECM)在肝内过量沉积为病理特征。阻止或延缓HF的发生是治疗各种慢性肝病、预防肝硬化的关键,但目前临床尚无理想抗HF药物。由于HF的发生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结构,单一环节的干预很难取得理想的疗效。在此背景下,研究人员将目光转向了中医药。中医药防治肝病的长期临床实践积累给抗HF的中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多途径、多靶位、多层次的作用特点在抗HF方面显示了独有的优越性,具有广阔的前景。笔者现就近年来中药复方、单体及其有效成分抗HF的实验研究作一概述。 1 减轻肝细胞炎症 HF是炎症刺激或肝细胞发生坏死时,肝内纤维组织异常增生的病理过程。高氏等[1]采用CCl4诱导大鼠HF,以银杏叶提取物进行干预,并设复方鳖甲软肝片为阳性对照组。结果表明,银杏叶提取物高、中、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低剂量组及复方鳖甲软肝片能显著降低HF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的含量,使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HF程度得到改善。吴氏等[2]研究表明,抗肝纤1号方能显著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降低CCl4致HF小鼠肝组织脯氨酸羟化酶、脯氨酸、羟脯氨酸(Hyp)含量。张氏等[3]研究发现,三七能显著降低CCl4中毒性HF大鼠血清ALT、HA、LN、Hyp,使肝细胞损害、肝脏脂肪变性、炎细胞浸润程度减轻,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增生减少。 2 抗肝细胞坏死,促肝细胞再生 肝细胞损害是肝硬化、HF的始动环节。肝细胞增殖在慢性肝病中对维持肝功能起重要作用,且与其预后直接相关。中医药在保护肝细胞、抗肝细胞损害上具有巨大的潜力。周氏等[4]研究了中药复方软肝冲剂对肝硬变过程中细胞周期DN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软肝冲剂能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HF、肝硬变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p21在细胞增殖周期性的负调控中起重要作用有关。蔡氏等[5]建立免疫性HF大鼠模型,探讨了鳖甲煎丸的抗HF作用。结果显示,鳖甲煎丸能明显降低血清HA、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CⅣ)含量,能促进白蛋白合成和肝细胞再生,抑制胶原合成与分泌,阻抑HF过程。 3 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 在HF形成过程中,肝星状细胞(HSC)的增生与激活并向肌成纤维细胞(MFB)的转化是HF发生的关键环节和中心事件。活化的HSC不断分裂增殖,合成大量ECM,并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抑制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ECM的降解,造成ECM的合成与降解失衡,形成HF。胡氏等[6]研究了丹芍化纤胶囊对大鼠免疫性HF的预防作用及其对HSC增殖、活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丹芍化纤胶囊能增加大鼠尿Hyp的排出量,显著抑制HSCs的增殖,减少活化HSCs的数量,减轻HF程度。杨氏等[7]的研究表明,莪术提取物β-榄香烯可明显阻滞HSC从G1期向S期的进行,造成G1期细胞堆积,阻滞DNA合成和复制,抑制HSC细胞周期的进程,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周期素D1的表达。马氏等[8]用体外抗纤维化实验,发现复方861可抑制活化HSC的增殖及胶原蛋白的合成,从而减少胶原纤维在肝脏内的沉积。 4 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 ECM作为细胞的支架,不仅具有连接和支持细胞组织的作用,而且通过与膜受体结合调控细胞的迁移、增殖、分化、粘附和表型表达等生物学过程。ECM代谢失衡,生成大于降解是HF形成的生化学基础。胶原是ECM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作为反映HF和肝损害的定量指标。舒氏等[9]以CCl4腹腔注射的方法制作大鼠HF模型,发现姜黄素治疗后,大鼠HF的病理学改变明显改善,HF评分明显降低,大鼠肝组织Ⅰ、Ⅲ型胶原含量明显降低,且这种效果随着姜黄素剂量的增大而增强,表明增强胶原纤维降解可能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之一。马氏等[10]的研究表明,黄芪注射液可以显著抑制CCl4 HF大鼠模型的HF,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有关。张氏等[11]研究了乌梅丸对免疫损伤性大鼠HF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乌梅丸可显著减少免疫损伤性大鼠HFα1(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抗免疫损伤性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大鼠HF作用。张氏等[12]的研究表明,小柴胡汤能减轻模型大鼠HF程度,下调Ⅰ、Ⅲ型胶原表达。 5 抗氧化作用 目前,几乎所有临床和实验性HF都证实与氧化应激(OS)有关[13]。当肝细胞受损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释放出脂质过氧化物(LPO),通过旁分泌作用激活HSC,激活后的HSC经旁分泌和自分泌机制维持活化,从而导致胶原基因转录上调。宣氏等[14]以CCl4中毒为主,配合高脂低蛋白饮食,复制大鼠脂肪性肝炎及其HF模型,研究了扶正化瘀方提取物对大鼠脂肪性肝炎与HF的作用。结果显示,扶正化瘀方提取物可显著降低肝组织Hyp、三酰甘油(TG)、丙二醛(MDA)含量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减轻模型大鼠HF。陈氏等[15]仍以CCl4皮下注射及高脂低蛋白饮食复合因素诱导复制大鼠HF模型,发现当归补血汤抗HF作用与影响肝脏脂质过氧化的作用有关。王氏等[16]采用CCl4及饮用100 mL/L乙醇的方法制备大鼠HF模型,研究了温阳中药复方肝之福在HF大鼠形成中的防治作用。结果显示,肝之福组的肝功能明显改善,MDA含量显著降低,而SOD活性则显著升高,同时半定量计分系统评分炎症活动度及HF程度明显改善,提示肝之福可保护肝脏,预防或缓解HF的机制可能是抗脂质过氧化作用。 6 影响细胞因子表达 迄今为止,对HF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是从HSC、ECM及细胞因子这3个角度进行开展。目前已经发现很多与HF形成密切相关的细胞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TIMP、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等。体内的细胞因子间构成了相互促进或抑制作用的调节网络,在HF机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袁氏等[17]采用CCl4诱导HF模型,发现鬼针草总黄酮能明显降低HF大鼠血清TNF-α、IL-1β含量,抑制HF大鼠肝组织中NF-κB、TGF-β1蛋白和TGF-β1 mRNA表达。黄氏等[18]的研究表明,姜黄素抗HF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抑制大鼠HF模型中PDGF-BB和TGF-β1的表达。卢氏等[19]以二甲基亚硝胺(DMN)建立HF模型,发现丹酚酸B能改善HF大鼠肝脏病理组织学结构,可能通过抑制TGF-β1和TIMP-2表达而促进HF的逆转。陆氏等[20]用猪血清腹腔注射诱导免疫性HF模型,发现滋阴舒肝颗粒可使免疫性HF大鼠血清IL-1β、TNF-α水平明显下降。余氏等[21]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具有抗HF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血清中TGF-β1及IL-1的水平有关。都氏等[22]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法复制大鼠免疫性HF模型,研究疏肝利胆方抗HF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疏肝利胆方药物血清可促进脾脏淋巴细胞产生IL-2和IFN-γ,因此认为,疏肝利胆方可能通过对免疫功能进行调控而发挥抗HF的作用。 7 结语 迄今为止,抗纤维化的研究依然是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中药以其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及作用机制上的多层次、多环节、多位点显示了明显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尽管中药在抗HF作用机制的研究与阐述DOC格式论文,方便您的复制修改删减 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研究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①HF模型制作。首先,目前常用实验动物模型大多采用鼠类,但人与动物种属间差异,迄今为止还没有与人HF完全相似的模型;其次,中医药治疗的精髓在于辨证论治,但目前的HF模型并不能较好地体现中医证的实质;再次,人类HF形成的原因多为肝炎病毒所致,目前国内外尚无法用肝炎病毒来复制HF模型。大多数实验研究采用化学药物,如CCl4、DMD、免疫血清、酒精等造模,虽然病理形态学及外在症状相似,但致病因素毕竟不同。因此,加强乙肝病毒复制HF模型的研究非常必要。②实施治疗后应继续病因刺激。HF发病过程中致病因素持续存在,而很多研究在实验性HF形成后即停止病因刺激,HF就有自愈倾向,势必影响实验结果。③我国HF主要与乙肝病毒持续感染有关,缺少将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与中药抗纤维化复方联合应用的研究。④目前部分实验研究还存在与临床应用脱节的现象,部分实验研究结果虽然很成功,但临床疗效却并不令人满意。 【参考文献】 [1] 高晓倩,陈芝芸,张晓苹,等.银杏叶提取物抗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4):779-781.
[2] 吴荣雪,高连相,饶娴宜,等.“抗肝纤1号”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9,9(2):33-36.
[3] 张荣华,周子成,洪多伦,等.三七抗肝纤维化的实验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