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纤维讲义的生物脱胶

合集下载

生物脱胶苎麻纤维性能研究

生物脱胶苎麻纤维性能研究

3 8
2 3 工 艺 .
中国麻业
P A TF E S N R D C ¥ L N I R DP O U T B A
Q鱼 生箜 鲞箜 墨 பைடு நூலகம்塑
2 3 1 工艺流程 : . .
原麻 准 备 —] 菌种 培 养 一
I + 细菌脱胶 _ + 煮炼 _
拷麻_ + 漂、 洗 _ + 给油_ + 脱水 酸、
钟 安 华
( 武汉科技 学院, 湖北 武汉 4 0 7 ) 30 3

要 : 用一种 简便 、 应 廉价 的 细菌脱胶 方 法对 苎麻 进行 脱胶 , 究脱胶 后 的 苎麻 纤维性 能 。 研 结
果表 明 , 苎麻 细 菌脱胶后 残胶 率 18 % , . 2 达到 了脱胶要 求 。且松散 了苎麻 纤 维横 截 面组 织 结构 , 对
在 4 ℃条件 下 , 荡培 养 4 0 振 8小 时 , 出苎麻 , 取 用水 冲洗 后观察 其脱 胶效 果 。
() 3 煮炼 :.% N O 1 磷酸 三钠 , 力 为 2g c 浴 比 1l , 炼 时间为 2小 时 。 0 6 a H,% 压 k/ m , :0 煮 和工业 上
纯化 学脱 胶 比较 , a H量 由原来 的 5 降到 了 0 6 , a H量大 大 降低 。 NO % .% N O
维普资讯
20 0 6年第 2 卷第 1 8 期
中国麻业
P A TF B R N R D C S L N I E SA D P O U T
文章编 号 :6 1 5 22 0 )1— 0 1 0 17 —3 3 (0 60 00 — 1
生物脱胶 苎麻纤维性能研 究
1,A 1 H C—N A a C缓 冲液 , 乙醇 。 2 14 试 剂 : .. 果胶 粉 、 果胶 酶 、 维素酶 、 氧化钠 、 酸 、 纤 氢 硫 草酸钠 、 酸钠 、 酸 铵 、 、 碳 草 苯 无水 乙醇 、 氯 化钠 、 氯化铁 、 酸 。 盐

亚麻纺纱的生物脱胶

亚麻纺纱的生物脱胶

二、脱胶对亚麻纤维形态结构的影响
2.4温水浸渍与酶法脱胶时纤维纵向形态变化
• 使用温水浸渍法和酶法脱胶所得到的纤维 纵向表面形态都较光滑,相差不大。 • 亚麻纤维经脱色处理后,结晶度稍有提高, 可能是由于脱色处理除掉了麻茎中的色素, 无机盐等成分,使非结晶区所占比例下降, 导致结晶度有一定的上升。
三、亚麻生物脱胶方法分析 3.3、酶法脱胶
• 酶法脱胶的主要特点有: • 1、高选择性,它的选择性超过了任何人造催化剂, 例如果胶酶它只能将果胶迅速转化成果胶酶与果 胶的复合物,而对其他反应没有任何活性。 • 2、高效率,它比人造催化剂的效率高出10∧9到 10∧15倍。 • 3、反应条件温和,一般在常温、常压下进行。 • 4、反应历程复杂,受底物浓度、PH、温度等影 响较大。
• 这种工艺俗称沤麻,即将纤维素同其他物质分离。
一、亚麻脱胶基础概述 1.3、亚麻脱胶原理
• 沤麻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露水沤麻和水池 沤麻。 • 露水沤麻 就是将亚麻散铺在地面上,通过 露水、雨水、阳光以及一些细菌的作用, 将亚麻外面的表皮腐蚀和溶解; • 水池沤麻 即将亚麻浸泡在水中,经过6到 20天,通过细菌的作用使亚麻表皮溶解, 但这个过程与露水沤麻比起来成本较高。
三、亚麻生物脱胶方法分析 3.3、酶法脱胶
世纪80年代,国外对亚麻的酶法脱胶进行了广 •20 酶法亚麻脱胶技术具有酶作用条件温和,不需要 泛的研究。 Novo Nordisk 公司和比利时的 Gheat 高温加压,因而设备投资少,易于工业化生产, 大学合作开发了一种用于亚麻脱胶的混合酶制剂 不需要强酸强碱条件,工业生产污染轻,废水易 Flaxzyme。它是由Aspergillus japorticus或 处理,无空气污染等优点。因此逐渐受到人们的 A.aculeatus 重视 。 的菌株产生的液体混合酶制剂。Van Sumere和Sharma测定了Flaxzyme的组成,主要 • 酶法脱胶与加菌脱胶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加 为果胶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等。 菌脱胶实际就是利用脱胶菌脱胶过程中所产生的 脱胶酶来分解亚麻纤维束之间的果胶,从而达到 亚麻脱胶的目的。酶法脱胶是利用脱胶菌所产生 的脱胶酶经粗提或者纯化后进行脱胶。

麻纤维的微生物脱胶技术考核试卷

麻纤维的微生物脱胶技术考核试卷
C.接种方式
D.环境条件
20.以下哪些措施可以降低麻纤维微生物脱胶过程中的废水处理成本?()
A.优化脱胶工艺减少废水产生
B.提高废水的生物降解性
C.采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
D.回收利用废水中的有用成分
(以上为试卷内容,根据实际需要可进行适当调整。)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A.纤维素酶
B.半纤维素酶
C.果胶酶
D.脂肪酶
5.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来提高麻纤维微生物脱胶效率?()
A.优化微生物接种量
B.控制适宜的脱胶时间
C.调整脱胶液的pH值
D.降低搅拌速度
6.麻纤维微生物脱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挑战包括哪些?()
A.微生物生长缓慢
B.脱胶不均匀
C.纤维损伤
D.脱胶效率低下
7.以下哪些措施可以减少麻纤维在微生物脱胶过程中的损伤?()
A.纤维素酶
B.半纤维素酶
C.果胶酶
D.蛋白酶
18.下列哪种因素会影响麻纤维微生物脱胶过程中酶的活性?(]
A.温度
B. pH值
C.酶的浓度
D.以上都是
19.麻纤维微生物脱胶过程中,为什么需要控制微生物的接种量?(]
A.保证脱胶效果
B.避免微生物过度繁殖
C.节省成本
D.以上都是
20.下列哪种条件有利于麻纤维微生物脱胶过程中酶的活性?(]
6.为了提高麻纤维微生物脱胶的效率,可以采用______的方法来优化工艺。()
7.麻纤维微生物脱胶过程中,如果脱胶效果不佳,可以考虑增加______的量。()
8.麻纤维微生物脱胶后的纤维,其柔软度可以通过______来评估。()

苎麻纤维生物脱胶

苎麻纤维生物脱胶

苎麻纤维生物脱胶
郭双庆;谢光银
【期刊名称】《轻纺工业与技术》
【年(卷),期】2009(038)006
【摘要】苎麻生物脱胶是一种绿色环保的脱胶方法,相比化学脱胶法,生物脱胶具有提高精干麻质量,不损伤纤维,无污染等优点.与常规化学脱胶相比,经生物酶脱胶后纤维断裂强力、撕破强力降低,悬垂系数增加,同时耐磨、弯曲疲劳和勾结伸长率也会下降.
【总页数】3页(P17-19)
【作者】郭双庆;谢光银
【作者单位】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陕西,西安,710048;西安工程大学纺织与材料学院,陕西,西安,71004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23
【相关文献】
1.苎麻纤维生物脱胶清洁生产工艺的开发
2.苎麻生物脱胶精干麻纤维物理性能分析
3.苎麻纤维微生物脱胶菌株的诱变研究
4.苎麻纤维厌氧生物脱胶系统工艺性能研究
5.苎麻生物脱胶与化学脱胶精干麻纤维性能对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苎麻生物酶脱胶若干问题探讨与技术应用

苎麻生物酶脱胶若干问题探讨与技术应用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苎麻生物酶脱胶若干问题探讨与技术应用
苎麻纤维的脱胶工直接关系着纤维的开发利用。

长期以来,苎麻脱胶工采用强酸、强碱、强漂、高温高压煮炼的化学脱胶工。

因为大量使用化工原料和采用高温高压脱胶工,使生产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社会的进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的首要任务,因此化学脱胶工的改进迫在眉睫。

化学脱胶工使苎麻纤维部分大分子链断裂,纤维刚性大,织物手感粗硬、刺痒、服用性能较差。

现代生物技术的进步,为苎麻脱胶展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即用酶促反应取代化学反应,利用生物酶的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不产生化学污染来完成苎麻脱胶。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湖南华升集团公司联合国内外微生物领域有影响的单位,对苎麻生物脱胶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工作,现就其工技术条件、产品质量情况、经济效益和节能减排效果作一探讨。

1苎麻生物酶脱胶工技术试验研究
1.1菌种
本试验是采用山东大学培育的枯草芽孢杆菌,该菌种培养条件粗放,生
长繁殖快,产生果胶酶活性高。

经测试,在一同条件下,还产生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蛋白酶,a一淀粉酶等,但极少产生纤维素酶,适合苎麻脱胶。

该菌种易保藏,产酶活力稳定。

1.2工流程
酶制剂生产工流程:菌种选育-菌种培养-菌种产酶-三级发酵-粗酶液提

酶脱胶生产工流程:原麻扎把装笼-浸酶处理-洗麻-拷麻-漂洗-给油-脱
水-烘干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麻纤维漂白脱胶技术

麻纤维漂白脱胶技术

1.[200710047292 ]一种黄麻纤维的漂白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黄麻纤维的漂白方法,包括步骤:(1)过氧化物处理;(2)两道水洗;(3)氧化漂白;(4)水洗;(5)中和;(6)水洗。

经该方法漂白后纤维白度佳、强度损伤小、分裂度好,杂质去除效果好,产品不易泛黄,且纤维的可纺性与染整加工性有了显著改善。

2.[200810033792 ]采用离子液体溶解和加工竹麻纤维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离子液体溶解和加工竹麻纤维的方法,包括步骤:(1)将粉碎的竹、麻浆粕与离子液体混合均匀,在35~160℃温度下溶解、脱泡1~120小时,形成总固含量为3~50%的均一稳定纺丝溶液,其中竹、麻的质量比为1~99%∶99~1%;(2)经过滤、脱泡后,纺丝,凝固浴固化;(3)再经拉伸、水洗、漂白,再经过上油、干燥工序,得竹麻共混复合纤维。

本发明中使用离子液体生产效率高且易于回收,符合绿色生产的要求,制得的复合纤维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机械性能,制成的织物具有吸湿性能好、透气性强、手感柔软、织物悬垂性好、上色容易、抗菌性能等特点,同时为用作医药、卫生部门提供了一种材料。

3.[200810033509 ]采用离子液体溶解和加工再生麻纤维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用离子液体溶解和加工再生麻纤维的方法,包括步骤:(1)将粉碎的麻与离子液体混合均匀,在35~160℃温度下溶解、脱泡1~120小时,形成总固含量为3~30%的纺丝溶液;(2)经过滤、脱泡后,纺丝,凝固浴固化;(3)再经拉伸、水洗、漂白,再经过上油、干燥工序,得复合纤维。

本法采用离子液体制备纤维,效率高、绿色环保,制得的纤维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用这种纤维制成的织物具有吸湿性能好、透气性强、手感柔软、织物悬垂性好、上色容易、具有凉爽的感觉等优点。

4.[200810033514 ]采用离子液体溶解和加工木棉竹麻纤维的方法5.[200810014535 ]一种用短麻纤维制造纤维素的方法6.[200610068485 ]用于生产无纺布的麻纤维的制备方法7.[200510117221 ]一种麻纤维的提取和制备方法、通过该方法获得的麻纤维及其用途8.[200810054986 ]汉麻纤维冷冻辐射辅助脱胶工艺9.[200810054985 ]汉麻纤维脱胶阻燃处理工艺10.[200810047220 ]高质量苎麻脱胶菌及苎麻脱胶方法11.[200810046778 ]一种苎麻脱胶的工艺方法12.[200710305340 ]欧文氏杆菌工厂化发酵快速提取苎麻纤维工艺13.[200710164479 ]一种闪爆-高温联合麻脱胶方法14.[200710193873 ]苎麻脱胶变性麻纤生产工艺15.[200710047294 ]一种黄麻纤维短流程化学脱胶方法16.[200710145402 ]一种麻类韧皮纤维闪爆—高温蒸煮联合脱胶工艺方法17.[200710148011 ]一种麻纤维的脱胶方法18.[200710069909 ]一种麻海水沤麻与低碱联合脱胶方法19.[200710089280 ]苎麻过氧化氢酶合剂快速脱胶生产工艺20.[200710048301 ]荨麻纤维的微生物脱胶方法21.[200620133113 ]苎麻脱胶水理机22.[200610051810 ]一种麻脱胶工艺23.[200610080787 ]麻减压脱胶的工艺方法24.[200610054206 ]苎麻软麻机在苎麻脱胶工艺拷麻工序中的应用25.[200610050225 ]一种高温-微生物联合麻脱胶方法26.[200620069329 ]黄麻纤维自动脱胶机27.[200510114926 ]一种可纺性麻纤维的制备方法28.[200510118278 ]一种超临界CO*介质中酶法提取苎麻纤维的方法29.[200510017892 ]苎麻脱胶助剂及其制作方法30.[200510038801 ]高分裂度亚麻纤维的制备方法31.[200510018309 ]苎麻微生物机械脱胶、油理牵切、牵伸制条生产工艺32.[200410064790 ]黄麻的脱胶工艺33.[200410052923 ]一种用于脱胶麻类纤维拉伸细化时的防粘和柔软处理助剂和工艺34.[200410043720 ]亚麻微生物快速脱胶温水沤麻方法35.[200410024649 ]一种用于脱胶麻类纤维的拉伸细化处理剂和工艺36.[200310124145 ]苎麻快速脱胶生产方法37.[200310105286 ]麻类韧皮纤维生物酶-浴法脱胶改性工艺技术38.[02139906 ]分段式苎麻脱胶生产方法39.[02145010 ]一种苎麻纤维及其织物的柔软改性处理方法40.[01139235 ]精细化黄红麻纤维及其应用41.[01133357 ]油用亚麻的脱胶工艺42.[98111947 ]苎麻酶--化学脱胶方法43.[97120977 ]麻纤维生产新工艺44.[97101380 ]黄麻纤维板及其制造工艺45.[95112564 ]苎麻生物脱胶工艺技术与设备46.[95102365 ]亚麻粗纱的废除亚漂脱胶法47.[94110637 ]麻快速脱胶新工艺48.[91111330 ]罗布麻化学快速脱胶工艺及设备49.[88106418 ]苎麻快速脱胶工艺50.[85105350 ]麻化学脱胶工艺51.亚麻纤维及织物次氯酸钠漂白工艺条件的筛选52.浅析亚麻纤维脱胶与亚麻粗纱煮练漂白工艺53.黄麻纤维用H2O2室温漂白工艺54.苎麻纤维高得率煮,练,漂白及其化学问题55.苎麻纤维Ca^2+激活生物酶脱胶及其性能表征56.黄麻纤维生化联合脱胶研究57.脱胶工艺对麻纤维吸声性能的影响58.麻纤维机械-生物酶联合脱胶技术59.Ca^2+激活生物酶对苎麻纤维脱胶的工艺参数优化60.黄麻纤维高温脱胶工艺初探61.苎麻生物脱胶精干麻纤维物理性能分析62.脱胶汉麻纤维集合体的吸声性能研究63.黄麻纤维化学脱胶工艺的研究64.亚麻纤维在脱胶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65.麻纤维生物酶脱胶工艺分析66.黄、红麻纤维的脱胶方法及国内外发展现状67.麻纤维高温-酶联合脱胶技术68.果胶酶在麻纤维脱胶中的应用69.脱胶过程中亚麻纤维品质变化特点研究70.麻纤维高温-闪爆联合脱胶技术71.麻纤维高温煮练时间与脱胶质量的关系72.碱用量对麻纤维高温煮练脱胶质量的影响73.生物脱胶苎麻纤维性能研究74.水质对麻纤维浸泡脱胶效果的影响75.麻纤维脱胶工艺现状与展望76.麻纤维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脱胶研究77.高温脱胶对麻纤维成分与结构的影响78.麻纤维脱胶的现状与对策79.麻纤维性能及生物酶脱胶工艺的研究80.一种野生麻纤维脱胶初探81.麻纤维脱胶研究综述付款方式:1、本套技术资料120元2、资料都为电子版的,部分资料包括专利和科研成果资料,可以打印。

麻纤维——精选推荐

麻纤维——精选推荐

麻纤维麻纤维是指从各种麻类植物中取得的纤维的总称。

麻纤维品种繁多,包括韧皮纤维和叶纤维。

麻纤维bast fibre and leaf fibre从各种麻类植物取得的纤维,包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皮层的韧皮纤维和单子叶植物的叶纤维。

韧皮纤维作物主要有苎麻、黄麻、青麻、大麻(汉麻)、亚麻、罗布麻和槿麻等。

其中苎麻、亚麻、罗布麻等胞壁不木质化,纤维的粗细长短同棉相近,可作纺织原料,织成各种凉爽的细麻布、夏布,也可与棉、毛、丝或化纤混纺;黄麻、槿麻等韧皮纤维胞壁木质化,纤维短,只适宜纺制绳索和包装用麻袋等。

叶纤维比韧皮纤维粗硬,只能制做绳索等。

麻类作物还可制取化工、药物和造纸的原料。

麻纤维由胶质粘结成片,制取时须除去胶质,使纤维分离,称脱胶。

苎麻和亚麻可分离成单纤维。

黄麻纤维短,只能分离成适当大小的纤维束进行纺纱,这种纤维束称工艺纤维。

在纺织用的麻纤维中,胶质和其他纤维素伴生物较多,精练后,麻纤维的纤维素含量仍比棉纤维低。

苎麻纤维的纤维素含量和棉接近( 在95%以上),亚麻纤维素含量比苎麻稍低,黄麻和叶纤维等纤维素含量只有70%左右或更少。

苎麻和亚麻纤维胞壁中纤维素大分子的取向度比棉纤维大,结晶度也好,因而麻纤维的强度比棉纤维高,可达6.5克/旦;伸长率小,只有棉纤维的一半,约3.5%,比棉纤维脆。

苎麻和亚麻纤维表面平滑,较易吸附水分,水分向大气中散发的速度较快;纤维较为挺直,不易变形。

埃及人利用亚麻纤维已有8000年历史,墓穴中的埃及木乃伊的裹尸布长达900多米。

中国早在公元前4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采用苎麻作纺织原料。

浙江吴兴钱山漾出土文物中发现的苎麻织物残片是公元前2700年前的遗物。

组成与化学性能所有麻纤维均为纤维素纤维,基本化学成份是纤维素,其他还有果胶质、半纤维素、木质素、脂肪蜡质等非纤维物质(统称为“胶质”),它们均与纤维素伴生在一起。

要取出可用的纤维,首先要将其和这些胶质分离(称为脱胶)。

第十七章 麻纤维制品练漂

第十七章 麻纤维制品练漂

§17 麻纤维制品的练漂§17.1 原麻脱胶脱胶工序对整个麻纤维制品染整来说相当重要的工序一原麻脱胶方法原麻所含的非纤维素成分统称为麻胶,脱胶的方法有民间土法脱胶、微生物脱胶、机械物理法脱胶和化学法脱胶。

目前多用化学法脱胶化学脱胶法的原理:利用强酸强碱及氧化剂先后与原麻作用,使非纤维素物质大多数溶于酸碱液中,或在氧化后可以溶解。

应用化学法脱胶时要最大限度的提高麻纤维的纯度,使麻束纤维便于全部分离成单纤维,以提高纤维的洁净度,柔软度及单纤维支数,使可防性及成纱支数提高。

脱胶过程要尽可能不损伤麻纤维。

二脱胶工艺目前常用的脱胶法有:一次煮法,二次煮法、两煮一漂法和二煮二漂法等1一次煮法常用工艺流程为:拆包解束→原麻浸酸→碱液→一次煮练→水洗→打纤及水洗→酸洗→水洗→脱水→给油→烘干2 二次煮法纺低支纱常用此工艺:流程为:拆包解束→浸酸→水洗→一次煮练→水洗→二次煮练→打纤及水洗→酸洗→水洗→脱水→给油→脱水→烘干3 二煮一漂法纺中支纱宜用工艺4 二煮二漂法以上各种脱胶法的核心是碱煮,煮练用剂除烧碱外,还有水玻璃、硫化钠、三聚磷酸钠、螯合分散剂、亚硫酸钠、表面活性剂等。

三变性处理经过适当化学处理可以改变麻纤维的超分子结构,如结晶度、取向度,使纤维的弹性得以改善,有利于梳纺、织造、使织物的耐磨性及染色性能也有提高。

这种化学处理的方法称之为:变性麻纤维化学变性的方法有:碱法(浓氢氧化钠松弛浸渍)、磺化法、碳烷基化法、尿素法等。

但磺化法易造成空气污染而使用不多。

(一) 碱法本工艺与煮练结合,不是从精干麻开始,故工序增加不多。

其工艺流程为:第一次煮练后水洗→脱水→浸碱(200~220g/L 室温15min)→脱碱→精练→漂酸洗→脱水→给油→干燥浓碱对麻纤维作用和对棉纤维的作用相同,碱变性后麻纤维的硬度下降,有利于纺出高支数的麻纱。

(二)碳烷基化法其工艺流程为:麻脱胶(含水率<50%)→浸渍烷化剂(20%NaOH + 0.5%~1%异丙醇)→脱碱→酸洗→水洗→后处理麻纤维在20%NaOH中膨化,在碳原子上与异丙醇作用完成烷基化,生成纤维素异丙醇,有阻止退膨化作用,物理机械性能与碱变性类似,其吸收染料性能好,可省去织物丝光工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