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脱胶技术报告
大麻脱胶方法综述

第41卷第7期2019年7月染整技术Textile Dyeing and Finishing JournalVol.41No.7Jul.2019大麻又名汉麻、火麻,一年生草本植物,我国的大麻主要有线麻和魁麻2大类,其中线麻为早熟品种,品种优良,纤维素质量分数较高,魁麻为晚熟品种,纤维粗硬,含胶量较高[1]。
大麻纤维是各种麻纤维中最细软的一种,细度仅为苎麻的1/3,化学成分主要为纤维素,其次为木质素等。
相对亚麻和苎麻,大麻纤维坚韧、耐久、耐腐蚀性强、吸/排湿快、强度高,可开发多种环保型的纺织和非纺织制品,其中纺织纤维既可以与棉、麻、丝、毛及化纤混纺,也可以纯纺,所得的纺织品风格别致“挺而不硬、轻而不飘、爽而不皱”,悬垂性、抗静电性、吸/排湿性都较好,穿着舒适。
与棉织物穿着相比,体感温度低5℃左右[2]。
此外,大麻织物还具有抗霉抑菌、防腐防臭、防辐射、坚牢耐用等其他纺织品不可比拟的优点,而且没有亚麻、苎麻等织物穿着时的刺痒感。
作为一种生态纺织原料,大麻纤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然而,要将大麻作为纺织原料,必须对原麻作适度脱胶得到精麻。
大麻纤维由于单纤维过短(一般为12~ 25mm)、纤维整齐度差、纤维素质量分数相对于其他麻类低,木质素、果胶和半纤维素的质量分高达40%,增大了脱胶的难度,严重影响纤维的可纺性,可以说脱胶的好坏决定了纤维(束)的长度、细度和断裂强度等,对稳定和提高后道工序的产品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业界对大麻脱胶的研究主要基于3类方法:化学脱胶法、生物脱胶法和物理脱胶法。
1化学脱胶法化学脱胶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原麻中纤维素和胶质成分对碱、无机酸和氧化剂作用的稳定性不同,以化学方法去除原麻中的胶质成分,保留纤维素成分。
常用的工艺有:一煮法、二煮法、二煮一炼法、二煮一漂法、二煮一漂一炼法、二煮二漂法及二次打纤法等,视大麻脱胶方法综述开吴珍(纺织工业科学技术发展中心,北京100020)摘要列出了目前大麻脱胶3类基本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并归纳总结了业界为得到高效低耗的大麻脱胶工艺方法和技术路线,将不同脱胶方法相结合,扬长避短,相互补充,进行了各种探索和尝试。
麻类生物脱胶技术开发与应用方案(一)

麻类生物脱胶技术开发与应用方案一、实施背景随着中国纺织业的快速发展,麻类作物作为一种具有优良性能的天然纤维,被广泛应用于服饰、家居等领域。
然而,当前麻类脱胶技术存在环境污染大、资源消耗高、生产效率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麻类纺织产业的发展。
因此,开发高效、环保的麻类生物脱胶技术对推动麻类纺织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原理麻类生物脱胶技术主要利用微生物酶的生物催化作用,对麻类纤维进行高效脱胶。
具体来说,该技术包括以下步骤:1.选取适合的微生物酶:根据麻类纤维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筛选出能够高效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酶。
2.优化微生物酶的发酵条件:通过控制发酵温度、湿度、营养物质等参数,提高微生物酶的生产效率和活性。
3.生物脱胶工艺流程:将微生物酶与麻类原料混合,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发酵,使纤维素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可溶性糖类,从而实现脱胶。
4.残胶处理:将脱胶后的溶液进行分离、洗涤、干燥等处理,得到精制麻纤维和可利用的残胶物质。
5.纺织加工:将精制麻纤维进行纺织加工,得到各类麻制品。
三、实施计划步骤1.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当前麻类纺织品的市场需求和主要生产工艺,明确生物脱胶技术的开发方向和目标。
2.筛选微生物酶种:通过实验室筛选和优化,确定适合麻类纤维生物脱胶的微生物酶种。
3.建立生物脱胶工艺流程:根据优化的微生物酶发酵条件和脱胶工艺参数,建立完整的生物脱胶工艺流程。
4.调试设备与设施:根据工艺要求,选购或改造适合生物脱胶工艺的设备与设施。
5.试制样品:按照建立的工艺流程进行小批量试制,对试制品进行性能检测和评估。
6.中试生产:在试制样品成功的基础上,进行中试生产,进一步验证工艺流程的稳定性和可行性。
7.产业化推广:根据中试生产的结果和市场反馈,制定产业化推广计划,将生物脱胶技术应用于麻类纺织生产中。
四、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各种麻类作物的脱胶加工,包括但不限于亚麻、大麻、黄麻等。
同时,该技术还可应用于其他具有类似纤维结构的天然或人造纤维材料的脱胶加工。
国内苎麻脱胶技术

国内苎麻脱胶技术1. 引言苎麻,又称亚麻、亚麻麻等,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苎麻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广泛用于纺织、建筑、医疗等领域。
然而,在苎麻纤维应用过程中,需要进行脱胶处理,以去除纤维表面的胶质和杂质,提高纤维的质量和纯度。
国内苎麻脱胶技术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将对国内苎麻脱胶技术进行全面详细、完整深入的介绍。
2. 脱胶技术的意义脱胶技术是苎麻纤维加工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提高苎麻纤维的质量和纯度具有重要作用。
主要意义如下:2.1 提高纤维质量通过脱胶技术,可以有效去除苎麻纤维表面的胶质和杂质,提高纤维的质量和纯度。
脱胶后的苎麻纤维具有较高的强度、韧性和耐久性,适用于各种纺织加工和应用领域。
2.2 降低生产成本脱胶技术可以减少后续加工过程中的能耗和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脱胶后的苎麻纤维可以更好地吸收染料和化学药剂,降低了染色和后续处理过程中的用量和成本。
2.3 促进苎麻产业发展苎麻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苎麻产业的发展对于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脱胶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苎麻纤维的附加值,促进苎麻产业的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
3. 国内脱胶技术的发展现状国内苎麻脱胶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目前,主要的脱胶技术包括机械脱胶、化学脱胶和生物脱胶等。
3.1 机械脱胶技术机械脱胶技术是最常用的脱胶方法之一,通过物理摩擦和冲击力去除纤维表面的胶质和杂质。
常用的机械脱胶设备包括刀式脱胶机、锤式脱胶机等。
机械脱胶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能耗低、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但脱胶效果受纤维质量和设备性能的影响较大。
3.2 化学脱胶技术化学脱胶技术是利用化学药剂对苎麻纤维进行处理,去除胶质和杂质。
常用的化学脱胶方法包括碱法脱胶、酶法脱胶等。
化学脱胶技术具有脱胶效果好、操作灵活、适用范围广等优点,但需要注意对环境的影响和化学药剂的安全性。
苎麻脱胶范文

苎麻脱胶范文
苎麻脱胶是一种将苎麻纤维与胶水结合的工艺,旨在提高纤维的牢固
性和耐久性。
苎麻脱胶的过程主要包括浸泡、烘干、压制和固化。
首先,苎麻纤维需要经过清洗处理,去除其中的杂质和污垢。
然后将
苎麻纤维浸泡在适量的水中,以软化纤维并提高胶液的渗透性。
接下来,将浸泡后的苎麻纤维进行烘干处理。
烘干的目的是去除纤维
中的水分,使纤维变得更加干燥。
这样可以防止胶水在苎麻纤维表面形成
较厚的膜状物,以免影响后续的压制和固化。
在苎麻纤维烘干后,将其放置在压制机器中进行压制。
通过加压将胶
液充分渗透到纤维间隙中,使纤维与胶液充分结合。
压力大小需要根据具
体情况进行调整,以便使胶液均匀分布,并避免纤维因过高的压力而断裂。
最后,将压制后的苎麻纤维放置在固化室内进行固化。
固化室内的温
度和湿度需要根据胶液的要求进行调整,以便加快胶液的固化速度。
固化
的时间需要根据纤维的厚度和胶液的固化特性来确定,一般为数小时至数天。
苎麻脱胶后的纤维具有较好的牢固性和耐久性,可以用于制作各种纺
织品和手工艺品。
脱胶后的苎麻纤维可以增加纤维的柔软度和光泽度,使
其更适合于纺织品的制作。
同时,胶液的渗透性可以使纤维间的结合更加
紧密,提高纺织品的耐用性和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苎麻脱胶是一种将苎麻纤维与胶水结合的工艺,通过浸泡、烘干、压制和固化等步骤,使纤维具有更好的牢固性和耐久性。
脱胶后的
苎麻纤维可以用于制作各种纺织品和手工艺品,提高纤维的柔软度和光泽度,同时增加纺织品的耐用性和使用寿命。
苎麻脱胶实验报告

苎麻脱胶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苎麻脱胶的工艺流程和影响因素,以及在脱胶过程中对苎麻品质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2.1 实验材料本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包括: - 苎麻:新鲜的苎麻茎杆 - 脱胶剂:例如氢氧化钠(NaOH)2.2 实验方法1.准备工作:–将苎麻茎杆收集起来,并清洗干净,去除杂质。
–将清洗后的苎麻茎杆晾干。
2.脱胶操作:–将适量的脱胶剂(例如氢氧化钠)溶解在适量的水中,制备成一定浓度的脱胶液。
–将晾干的苎麻茎杆放入脱胶液中,浸泡一定时间。
–在浸泡过程中,定时搅拌苎麻茎杆,以保证脱胶液均匀地接触到苎麻茎杆的表面。
–根据需要,可以调整脱胶液的温度和浸泡时间。
3.脱胶后处理:–将脱胶液中的苎麻茎杆取出,并用清水进行冲洗,以去除残留的脱胶剂。
–对冲洗后的苎麻茎杆进行晾干处理。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苎麻脱胶实验的工艺流程对苎麻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对苎麻的脱胶效果有着显著影响:1.脱胶剂浓度:实验中使用的脱胶剂(例如氢氧化钠)的浓度会直接影响脱胶效果。
过高的浓度可能导致苎麻纤维受损,影响品质,而过低的浓度则可能导致脱胶效果不佳。
因此,在使用脱胶剂时需要控制好浓度的选择。
2.温度和浸泡时间:实验中的温度和浸泡时间也对脱胶效果有着影响。
较高的温度和较长的浸泡时间可以加快脱胶过程,但过高的温度可能损害苎麻纤维的结构,从而影响品质。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温度和浸泡时间。
3.搅拌均匀性:在实验中,定时搅拌苎麻茎杆可以确保脱胶液均匀地接触到苎麻茎杆的表面,从而提高脱胶效果。
如果搅拌不均匀,可能导致苎麻部分区域的脱胶效果较差。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和建议: - 在进行苎麻脱胶实验时,应该选择适宜浓度的脱胶剂,并控制好温度和浸泡时间,以兼顾脱胶效果和苎麻品质。
- 在实验过程中,要保证搅拌的均匀性,以确保脱胶液充分接触苎麻茎杆的表面。
苎麻脱胶实验报告

苎麻脱胶实验报告苎麻脱胶实验报告一、引言苎麻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植物,其纤维被广泛用于纺织、造纸等领域。
然而,在利用苎麻纤维之前,需要对其进行脱胶处理,以去除纤维表面的胶质物质,从而提高纤维的质量和可用性。
本实验旨在探究苎麻脱胶的最佳方法和条件,并对脱胶后的苎麻纤维进行分析。
二、实验方法1. 原料准备:收集新鲜的苎麻植株,并将其晾干至含水量在10%左右。
2. 脱胶方法:采用热水脱胶法和化学脱胶法进行对比实验。
a) 热水脱胶法:将苎麻纤维与适量的水放入容器中,加热至沸腾,保持一段时间后取出。
b) 化学脱胶法:将苎麻纤维与适量的碱性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浸泡,保持一段时间后取出。
3. 纤维分析:对脱胶后的苎麻纤维进行形态学和物理性能的分析。
a) 形态学分析:使用显微镜观察纤维的形态特征,如长度、直径等。
b) 物理性能分析:测量纤维的强度、断裂伸长率等指标。
三、实验结果与讨论1. 脱胶效果比较:a) 热水脱胶法:经过热水脱胶处理后,苎麻纤维表面的胶质物质明显减少,纤维变得更加清洁,但纤维长度有所缩短。
b) 化学脱胶法:化学脱胶法能够更彻底地去除苎麻纤维表面的胶质物质,纤维长度相对保持较好,但可能会对纤维的物理性能产生一定影响。
2. 形态学分析:a) 热水脱胶法:显微镜观察显示,经过热水脱胶处理后的苎麻纤维表面光滑,纤维断面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较均匀。
b) 化学脱胶法:化学脱胶法处理后的苎麻纤维表面更加光滑,纤维断面呈圆形,直径较均匀。
3. 物理性能分析:a) 热水脱胶法:经过热水脱胶处理后的苎麻纤维强度略有下降,断裂伸长率也有所降低。
b) 化学脱胶法:化学脱胶法处理后的苎麻纤维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相对较好,但仍略有下降。
四、结论通过对苎麻脱胶实验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热水脱胶法和化学脱胶法都能有效去除苎麻纤维表面的胶质物质,但化学脱胶法效果更好。
2. 脱胶后的苎麻纤维在形态学和物理性能上都有一定的变化,但整体质量仍然较好。
第三章 苎麻脱胶

• 脱胶是苎麻纺织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脱胶效果 的好坏,直接影响纺纱质量。
一、苎麻脱胶的要求
• 苎麻单纤维长度很长,平均长度在60mm以上。苎麻纤维强 度是天然纤维中最高者,长度和强度足以满足纺纱加工的 要求,所以,为纺制细度细、均匀度好的苎麻纱,苎麻脱 胶时应全部脱去胶质而获得单纤维,即采用全脱胶的方法。 苎麻纤维单细胞在韧皮中互相疏松地排列结构,也使全脱 胶成为可能。在脱胶过程中,要注意尽量减少损伤纤维, 获得尽可能高的制成率。
存在的问题
• 迄今为止,国内苎麻生物脱胶法还未能普及,国外也仅仅停留在试验生产阶 段。脱胶菌种产酶能力低,菌种脱胶关键酶活力不高或分泌的酶系不全、脱 胶效果不稳定等使脱胶处理达不到麻对纤维残胶率的要求,主要原因有:
• (1)苎麻胶质成分十分复杂,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需要相应的复杂酶系。 而自然界的菌株往往只有一种或几种相关的酶类,或者缺少脱胶关键酶。故 需要复合菌群的作用降低苎麻胶质,达到脱胶的目的。
• (2)节能、环保优势
苎麻生物脱胶较化学脱胶
可节约脱胶用水30%以上,节约能耗15%以上,污 水排放能够达到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约束性指 标。脱胶剂投入减少80%。化学脱胶中原麻的木质 素,依靠酸、碱、氯等化学药品对其氯化,产生 大量的色素,而生物脱胶中的污水色素大量降低, 在污水整理中生物脱胶废水的色度处理较为简单。
二、脱胶方法
主要有两种: 1、化学脱胶 2、生物脱胶
(一)化学脱胶
• 化学脱胶是根据原麻中纤维素和胶质成分化学性质的 差异,以化学处理为主去除胶质的脱胶方法。由前面 分析可知,纤维素和胶质对烧碱作用的稳定性差异最 大。因此,苎麻化学脱胶只能以碱液煮练为主的方法 进行。其它化学药剂的处理,如酸和氧化剂的处理, 以及机械物理方法的处理等,是获得优良质量的精干 麻的辅助手段,化学脱胶可以去除原麻中绝大部分胶 质,达到全脱胶的要求。所以,目前国内外工业脱胶 基本上采用化学脱胶的方法。
麻织物前处理—麻纤维脱胶

麻纤维脱胶
请在此处插入小标题
苎麻的韧皮中有纤维素、胶质、木质素、蜡 状物质等物质。其中,胶质大都包围在纤维的 表面,把纤维素的单纤维胶合在一起而形成原 麻。所以原麻纤维比较粗硬,不适合纺纱,纺 纱前必须将韧皮中的胶质去除,使苎麻的单纤 维相互分离,这一过程就称为脱胶。苎麻的脱 胶一般可采用化学脱胶方法。
(2)碱液煮练。与棉纤维相比,由于苎麻原麻中杂质含量高,所以煮练时耗碱 量较大。而且,为了降低杂质在煮练液中的浓度,提高煮练效果,煮练时的浴比 也较大。采用烧碱去除原麻中的绝大部分胶质这是苎麻化学脱胶中的残留杂质,使纤维柔软、 松散、相互分离,以提高其可纺性,还可改善纤维的色泽及表 面性能,包括:1)打纤;2)酸洗:1~2g/L的稀硫酸,室温; 3)水洗;4)漂白:有效氯浓度为1~1.5g/L,室温,时间30 ~45min,pH值为9~11;脱氯:酸1.5~2.5g/L,常温,时间 为3~5min;5)精练:肥皂、合成洗涤剂等煮2~6h;6)给油 :少量;(7)脱水、烘干:要均匀,不要急烘。
纺中、高特(中、低支)纱,但这种纱不能用作高档产品。具体流程 如下:原麻拆包、扎把→预浸(水浸、浸酸、预氯)→水洗→一次煮 练→水洗→二次煮练→打纤及水洗→酸洗—→水洗→脱水—→给油— →脱水—→烘干。
化学脱胶工艺中各工序的作用(1)预处理工序1)拆包、扎把:逐包解开,检验 ,扎束;2)预浸:包括水浸、浸酸、预氯等几种方法,去除原麻中的部分胶质,减 轻煮练负担,降低碱液消耗,提高煮练效果,并改善精干麻的质量。
常用的脱胶工艺举例(1)一煮法。该法工艺简单,生产的产品适
合于纺制低支纱,以用于生产麻线。具体流程如下: 原麻拆包、 扎把→预浸(水浸、浸酸、预氯)→水洗→碱液煮练→水洗→打纤及 水洗→酸洗→水洗→脱水→给油→脱水→烘干。(2)二煮法。该工 艺的特点是工艺比较简单,精干麻的质量比一煮法有所提高,适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