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偏差行为或想法要及早纠正

青少年的偏差行为或想法要及早纠正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犯下无数的错误,这是正常的现象。父母也要容忍孩子可以犯错,只要把错误改正,并教导孩子正确的观念和作法。但是,孩子如果有偏差的想法或行为,一定要及早纠正。

一、好人品比好成绩更重要

当孩子开始接受教育,就有评比。有些孩子为了追求好成绩,不惜作弊,偷改考卷,这些偏差,一定要及早纠正。要让孩子明白,只有自己消化吸收,并且能妥善运用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知识,不能为了追求假像的漂亮成绩而不择手段,好人品绝对比好成绩更重要。

二、精神富足比金钱富裕更重要

现在家庭生活普遍比过往富裕,孩子生的少,要什么有什么,常常把孩子宠上了天,也不懂得爱物、惜物,这是一个让人忧心的社会现象。要让孩子知道,世界的资源是有限的,要珍惜物资,更要珍惜用金钱换不来的人的情感。要让孩子明白,想要的物质总是太多,真正需要的其实很少。父母要给孩子支持与鼓励的爱,和温暖的关怀与陪伴,富足的精神生活比富裕的金钱生活更重要。

三、努力认真比资质聪颖更重要

人的资质差异,其实也不太大,孩子如果资质聪颖,更要鼓励他认真努力,才不枉费生而有比较好的资质,要对社会做更多的贡献与回馈。孩子如果资质平庸,除了勤能补拙,别无他法。

不管孩子的资质如何,都要让孩子知道,努力认真比资质聪颖更重要,要「不怨天不尤人」的努力充实自己。

四、建立物品所有权的观念比分享更重要

孩子在小的时候,还没有物品所有权的观念,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想拥有。所以,在幼稚园时,有些小朋友,可能会带回别人的东西,这时,父母要教导孩子所有权的观念。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别人也不可以随便拿取。分享,是美德,但是分享,要建立在尊重所有权人的基础之上。

五、施比受更重要

孩子一开始只会接受,随着慢慢的长大,与能力的增加,要鼓励孩子多付出与服务。要做个收心向下的人,懂得付出与服务;而不是只做个收心向上的人,只会接受与索求。要让孩子学习付出,享受付出,懂得提供服务,因为「施比受更有福」。

六、保持善良的心念比获得成功更重要

成长的路上,有很多的诱惑,要让孩子保持善良的心念,不伤己不害人,不能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不伤害别人,但也不能让自己被伤害,所以,要告诉孩子,保持住人与人之间的分际与界线。要学会择友、识人,辨别环境。孩子要保持善良的心念,但也要懂得保护自己,有拒绝的能力与勇气,要懂得逃离危险的人、事、物。

七、遵守规范比自由更重要

大家都遵守团体的规范,才可以互相制约与保护彼此,看着是有部分的自由受限,实则是可以安心的享受被保障的自由。

八、疏通情绪比压抑情绪更重要

现代生活压力大,孩子的压力也很大。每个人都有情绪,但情绪本身并没有对或错,要带领孩子认识情绪,疏通情绪,而不是压抑。

让孩子的情绪自由,不管是开心或愤怒,忧愁或伤感,都要让孩子去察觉与接受,然后练习消化与转化。

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有行为或思想上的偏差,父母要给孩子支持与支撑的力量,让孩子感受得到,父母家人的爱,是他最温暖的依靠。

对青少年不良行为的引导

对学生不良行为的引导矫正 嘉定区新成路小学赵青 都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来自社会、家庭等各种环境的熏陶,造就了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新时代的学生。鲜明的个性无疑给教师的工作增添了一份多姿的色彩,却也对教师的工作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面对他们,我们教师是否已经做好了迎接的准备。当他们幼小的心灵发生微小的变化时,我们是否有足够敏锐的观察力,我们是否有足够机智的头脑与丰富的经验,从而成功地走进他们的心灵呢?都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尤其是那些行为上有些偏差的学生,总是让老师和家长头疼。 学生行为不良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标准或犯有比较严重的道德过错。这种现象在学校中,虽然只是发生在极少数学生身上,但是,矫正不良品德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成长,而且对全体学生的道德教育也有重大影响。品德不良的学生决不是生性愚顽,不可救药。在一定的条件下他们的不良品德是完全可以矫正过来的。在引导的过程中,应当细致考虑到他们特殊的心理状态和特点。 一、学生不良行为的形成原因及心理因素 1、不健康的个人需要。学生脱离实际,过分追求高消费、虚荣心重,都可能导致过错行为或品德不良行为。但是学生的某些合理的,尤其是基本的心理需要,如自尊需要、情感需要、交往需要、成就需要等,长期得不到满足,都会导致产生不良品德行为。小A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她经常和一些年龄较大的中学生在一起,不太和同龄的小朋友一起玩,渐渐的,在她的身上就失去了小学生该有的天真和童心,整天向往着一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久而久之,它的行为举止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不得行为。 2、消极的情绪体验。学校里有部分学生爱憎颠倒、经常会,被集体所冷落、受歧视,自尊心受到损伤,这么多的失败和挫折都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加上青少年情感强烈,易冲动,自控力弱,这些都可能导致过错行为、品德不良行为。小B很调皮,总喜欢去惹这个惹那个,大家都不喜欢他,老师有时会发现他一个人无趣的对着墙壁,桌椅发泄,也时常会搞一些小破坏。 3、人际关系的不正常。有的孩子缺乏家庭温暖,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养成自我中心主义,不能与同学和睦相处,有的同学与教师关系紧张,对立情绪严重,有的与集体关系不好,感到孤寂苦闷。这些人际关系的不良倾向,都可能成为产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小C就生活在这种关系复杂的家庭里,爸爸妈妈离婚了,都不再身边,他跟随着年迈的奶奶寄居在大伯的家里,不了大伯也离婚了,于是不再顾家,只留下了两个孩子和奶奶,不到半年的时间,他就成了个问题学生。 此外,学生缺乏正确的道德认识、强烈的好奇心、盲目模仿的心理都可能使一些中学生产生过错行为或不良品德行为。 二、学生不良行为的引导及纠正 (一)学校德育工作有针对性,从学生和社会的实际出发,进行分层次的教育。 1、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 品德不良的学生,担心别人看不起自己,对人有戒心,有敌意,他们往往会认为教师有偏心,厌弃自己。由此,他会对教师抱着沉默、躲避、怨恨等态度,不肯接受教师的教育。因此,教师要注意情感的培养,亲近他们,真诚地关心他们,用感人的事例和深刻的道理教育他们,入情入理才能入心,使他们听得进,记得住,想得深,改得快。 2、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自尊心和集体荣誉感是学生克服缺点,努力上进的动力。教师如果无视他们的自尊心,

行为偏差学生的帮教策略

行为偏差学生的帮教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教育转化行为偏差学生,是当前德育工作的一个重点。由于我们学校个别学生行为偏极、学习基础差、人情关系淡薄、缺乏合作精神和心理不健康等现象。如果不加强管理、教育,最终导致流生,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特作此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把各位行为偏差的学生与校行政干部和班主任“一帮一”结对,进行每周一次谈心教育活动,并每学期组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这些行为偏差学生在思想上端正态度,提高认识,在行为上改正过去的不良习惯。做到标本兼治,无流生,无案发。 三、具体工作: 1、摸底编组 各班班主任根据本班情况进行摸底编组,对学生成绩差,行为规范差,又有逃学现象的学生,报学生科登记备案,并根据这些偏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出几位重点加强教育的对象,这样使转化工作有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2、帮教结对 为了使行为偏差生的帮教工作落到实处,加强教育力度,组织校行政干部和班主任与行为偏差生一对一结对,展开帮教活动,并要求做到“三落实”:人员落实、时间落实、制度落实;“两定时”:学生定时汇报思想、师生间定时交流与沟通;“三有”:有记录、有措施、有实效,每月行为偏差生需写一份思想汇报,班委写上鉴定,以此作为撤消处分的依据。从而提高了学生对不良现象的免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使行为偏差学生的帮教转化工作,从组织上得到了保证,人员上得到了落实。 3、多种形式加强对行偏差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1)、行为偏差学生的主要表现是行为差,而行为差的原因是道德品质差。故纠正行为偏差,在于加强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为此,结对帮教的教师对帮教的学生要经常进行思想教育。 (2)、在单一的说教教育方式的基础上,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让这些行为偏差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接受教育。一学年结束举行一次以“我的特长和闪光点”为内容的娱乐性活动,提高他们进取心。 (3)、经常与行偏生家长保持联系,互通学生在校在家的情况,发现不良倾向及时反馈并教育,并充分发挥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功能。 (4)、禾I」用假期班主任上门家访工作,针对各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行为偏差的学生(尤其是受过处分的学生),班主任亲自上门家访并做到有目的、有记 录、有家长的意见与签名。

关于青少年行为偏差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青少年行为偏差是指与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相悖的行为,包括违法犯罪、学校欺凌、早期性行为、药物滥用等。这些行为除了给青少年自身造成伤 害外,还会对社会秩序和稳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进行社会工作的介入 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将讨论关于青少年行为偏差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的重 要性、方法和效果。 青少年行为偏差的社会工作介入有助于提供相关的支持和服务,帮助 青少年克服不良行为,促使其重新走上正确的道路。同时,社会工作的介 入也能够为青少年和他们的家庭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以及为他们提供适 当的辅导和指导。这些介入措施不仅有助于减少青少年犯罪和其他不良行 为的发生,还能够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和成长环境。 社会工作介入的方法可以多样化,包括个体辅导、家庭治疗、社区组 织和参与、教育训练等。个体辅导可以帮助青少年了解并解决他们自身的 问题,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家庭治疗则可以通过 改善家庭关系,增强亲子沟通和亲子关系来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社区组 织和参与可以为青少年提供积极的社会支持网络,减少他们与不良行为的 接触。教育训练可以帮助青少年获得新的技能和知识,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和学校的要求。 各种社会工作介入的效果也得到了一定的研究和验证。研究表明,社 会工作介入可以显著减少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和犯罪行为。例如,个体辅导 可以帮助青少年学会更好地处理冲突和情绪问题,从而减少他们的攻击性 行为。家庭治疗可以改善亲子关系,增加家庭支持,从而降低青少年的不 良行为发生。社区组织和参与可以为青少年提供正面的社会支持网络,减 少他们与不良行为的接触。教育训练可以提升青少年的社交技能和自我管 理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学校的要求。

小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分析及预防与矫正

小学生不良行为的成因及治疗 闾井中心小学康玉龙 内容摘要:本文从生物、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学生自身等方面分析了小学生产生不良行为的成因,依据人本主义的观点、维果茨基的概念——最近发展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斯金纳等人提出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提出了治疗的对策。以期对小学生的教育提供一些帮助,让小学生能在小学阶段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生不良行为成因治疗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学生的不良行为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标准或犯有比较严重的道德过错。有的甚至处在犯罪的边缘或已有轻微的犯罪行为(或称准犯罪水平)。”[1]这种现象在学校中,虽然只是发生在极少数学生身上,但是,矫正不良品德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成长,而且对全体学生的道德教育也有重大影响。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基础时期,良好的养成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必须高度重视。 一、正确区分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行为 学生的不良行为可以分为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行为两种,在学校生活中,区分学生的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行为是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如果将学生的过错行为视为不良品德行为,就会将问题看的过于严重。反之,如果将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混同于过错行为,也会将问题看的过于轻率。 1、“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是指学生个体或群体由错误道德意识支配的、严重违反道德规范的、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行为。” [2]在学校生活中,品德不良学生的人数虽然极少,但其消极作用很大,经常干扰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学生的过错行为是指学生个体或群体所发生的违反学校中校纪校规的行为。” [3]由于缺乏明确的道德意识,道德观念不强,道德知识经验不足和认知水平较低,在不良的需要或情绪、好奇心、好动、试探和模仿等心理的驱使下,学生

中学生价值观发生偏差的成因及矫正对策

中学生价值观发生偏差的成因及矫正对策 作者:魏勤 来源:《天津教育·中》2019年第11期 【摘要】价值观是人民品德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学又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近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中学生在价值观取向方面都出现了偏差问题。由此可见,现阶段中学学校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矫正中学生偏差的价值观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针对从中学生价值观发生偏差的成因及中学生价值观偏差的教育对策两个方面出发进行具体研究,希望能够为广大中学德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 【关键词】中学生;价值观;偏差;成因;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很多人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或多或少地影响到中学生的发展,给中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更多挑战。因此,帮助中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矫正中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是现阶段中学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需重点关注的问题。文章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具体研究,希望能够给广大中学德育工作者带来一些有益的帮助。 一、中学生价值观发生偏差的成因 (一)受特殊社会环境影响 现阶段,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而社会转型也必然会带来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在此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表现就是人们开始越来越追求个人利益,这样的社会风气对中学生的成长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中学生内心的家国情怀逐渐弱化,个人意识逐渐增强,随之而来的就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在中学生群体中的蔓延,给中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带来十分不利的影响。 (二)受西方价值观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深入推进,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也逐渐加深,在此过程中,西方思想给我国人民的价值取向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西方人民的价值观与我国人民的价值观存在诸多矛盾之处。西方价值观更强调人在发展过程中自主独立的精神,这种精神虽然有其可取之处,但是凡事过犹不及,若不加以控制就容易滋生金钱至上、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而青少年的辨别能力还相对较弱,更容易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因此,在相互对立的两种价值观之间,相比于成年人,中学生更容易受到伤害。 (三)受家庭因素影响

青少年的偏差行为或想法要及早纠正

青少年的偏差行为或想法要及早纠正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犯下无数的错误,这是正常的现象。父母也要容忍孩子可以犯错,只要把错误改正,并教导孩子正确的观念和作法。但是,孩子如果有偏差的想法或行为,一定要及早纠正。 一、好人品比好成绩更重要 当孩子开始接受教育,就有评比。有些孩子为了追求好成绩,不惜作弊,偷改考卷,这些偏差,一定要及早纠正。要让孩子明白,只有自己消化吸收,并且能妥善运用的知识,才是自己的知识,不能为了追求假像的漂亮成绩而不择手段,好人品绝对比好成绩更重要。 二、精神富足比金钱富裕更重要 现在家庭生活普遍比过往富裕,孩子生的少,要什么有什么,常常把孩子宠上了天,也不懂得爱物、惜物,这是一个让人忧心的社会现象。要让孩子知道,世界的资源是有限的,要珍惜物资,更要珍惜用金钱换不来的人的情感。要让孩子明白,想要的物质总是太多,真正需要的其实很少。父母要给孩子支持与鼓励的爱,和温暖的关怀与陪伴,富足的精神生活比富裕的金钱生活更重要。 三、努力认真比资质聪颖更重要 人的资质差异,其实也不太大,孩子如果资质聪颖,更要鼓励他认真努力,才不枉费生而有比较好的资质,要对社会做更多的贡献与回馈。孩子如果资质平庸,除了勤能补拙,别无他法。 不管孩子的资质如何,都要让孩子知道,努力认真比资质聪颖更重要,要「不怨天不尤人」的努力充实自己。 四、建立物品所有权的观念比分享更重要 孩子在小的时候,还没有物品所有权的观念,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想拥有。所以,在幼稚园时,有些小朋友,可能会带回别人的东西,这时,父母要教导孩子所有权的观念。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别人也不可以随便拿取。分享,是美德,但是分享,要建立在尊重所有权人的基础之上。 五、施比受更重要 孩子一开始只会接受,随着慢慢的长大,与能力的增加,要鼓励孩子多付出与服务。要做个收心向下的人,懂得付出与服务;而不是只做个收心向上的人,只会接受与索求。要让孩子学习付出,享受付出,懂得提供服务,因为「施比受更有福」。 六、保持善良的心念比获得成功更重要

青少年问题行为矫正

青少年问题行为矫正 (2014170223 周游) 1.问题行为的定义与分类: 1.1定义: 儿童问题行为是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了相应的年龄所允许的正常范围的异常行为,即虽然偏离常态但偏离程度较轻的行为。 这些行为问题如得不到及时纠正,任由其发展就有可能形成心理缺陷甚至心理障碍。问题行为又叫做行为问题、不良行为、行为异常、偏差行为,它们还是有程度、纠正者、发生频率是不同的。 “问题行为”和“问题儿童”也是不同的。比如问题行为可以存在于差生身上,也可以存在于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身上。关于问题行为与差生的关系需要辩证地看待,差生有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的差生仅指学业成就较低的学生,他并不表现出问题行为或是表现出较少的问题行为。广义的差生则指“问题儿童”,他们不仅表现出学业成就不良,而且在道德行为、价值观和人生观等多个面综合表现出不良、不妥,甚至是坏的特征,在他的身上则通常表现出更多或是程度更为严重的问题行为。 1.问题行为的分类: 一是学业适应问题:成绩不理想而非由智力因素所造成,往往兼具有情绪上的困扰和行为上的问题。表现为学习困难、注意力异乎寻常不集中、过度活动、控制自己的能力差往往影响课堂秩序。还有考试作弊、不做功课、粗心大意、偷懒、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低成就。这些学业问题多发生于小学阶段,尤其是初入学儿童中,大多数属于从学龄前期向学龄期过渡中的暂时性学业适应不良。 二是情绪等非社会行为问题:表现为情绪不稳、自控力差、反应不适度、不合作、焦虑、孤僻、抑郁、疑病、过分任性、过分冲动、过分依赖、做白日梦、焦虑反应、自恋、自杀行为和人际关系不适应等。 三是品德或反社会行为问题:主要表现为偷窃、经常打架、骂人、经常说谎、拒绝上学、逃学、离家出走、攻击行为、破坏行为、不合作、反抗、不守规律、捣乱、伤害等,往往是男生多于女生。 四是顽固性不良习惯:多与性格发展上的不健全有关。主要表现为吸食拇指、咬指甲、肌肉抽搐、口吃、偏食、尿床、烟瘾、酒瘾、药瘾、性不良适应及其他一些不良习惯。 五是青春期问题,常发生在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如吸烟、吸毒、酗酒、少女怀孕、家庭暴力、出走、自杀等。此外,问题行为的表现形式是复杂多样的,有些具体的行为表现很难严格归入某一个类别中去,也就是说任何分类都难以涵盖所有具体的问题行为。 2.三种问题行为的分析 根据上文,我选择的文三种问题行为是:注意分散、逃学、离家出走。以下是每一种问题行为作一个行为矫正的设计方案,包括行为评估、目标行为设定、实施方案、效果评价等。2.1注意分散 2.1.1行为的评估及目标行为设定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注意”,是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注意是我们心灵的惟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

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及纠正过程

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及纠正过程 一、引言 中职学生是指具有初中或初中以上学历,有一定职业技能并接受初步职业教育的学生。在中职学校,学生们需要学习技能,同时也需要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由于各 种原因,有些中职学生会出现行为偏差,如早恋、逃课、打架等问题。这些行为偏差会影 响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有必要进行成因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纠正过程,帮助学生改 正错误。 二、中职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分析 1. 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对中职学生的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家庭教育不到位,父母对孩子 的管教不当,往往会导致学生出现行为偏差。父母过分溺爱、纵容孩子,导致孩子无法自律;或者家庭环境不和睦,父母经常吵架,孩子容易学会模仿不良行为等。 2. 同伴影响 中职学生处于青春期,同伴影响力较大。如果学生的同伴中有人存在不良行为, 如吸烟、打架等,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对这些行为的模仿,从而产生行为偏差。 3. 社会环境 不良的社会环境也会对中职学生的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学生周围存在的犯罪活动、淫秽色情等都会给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导致他们出现行为偏差。 4. 自身因素 中职学生自身的心理、生理特点也会对其行为产生影响。青春期的烦躁情绪、好 奇心等都会导致学生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1. 家庭教育 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家长学校活动,教育父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让他们明白过 分溺爱和纵容孩子会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学生家长工作队伍,加强对 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 2. 同伴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校园文明宣传周、同伴间的互助互爱活动等形式,增强学生的 团结协作精神,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学校应该关注学生的同伴交往情况,及时发现不良 行为,进行纠正。 3. 社会教育 学校可以邀请心理医生、警察、法官等专业人士来校做讲座,向学生宣讲法律红线、道德底线等观念。学校还可以邀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青少年宫等单位,对学生进行 性教育、毒品防范等方面的培训和宣传。 4. 自身调节 学校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情感管理等课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合理调节 情绪,树立健康的心理观念。 四、结语 中职学生行为偏差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学校和社会只有正确认识问 题的成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行纠正,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学 生自身也需要意识到自身的问题,主动纠正错误行为,争取更好的未来。愿我们共同努力,为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贡献一份力量。

青少年自我意识偏差的分析与调节、完善策略

青少年自我意识偏差的分析与调节、完善策略 摘要: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水平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偏差,表现为:高估自己、自卑、自我中心、逆反、放纵等。成人要指导青少年正确认知自我、激发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其自我调控的能力并激励他 们完善和超越自我,使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日趋完善。 关键词:青少年;自我意识;偏差分析 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要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婴儿时开始能够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并学会用“我”来表达自己的意愿与要求;幼儿时能够意识到自己是游戏活动的主体,并能对自己的某些具体行为进行评价;小学生时自我意识的范围扩大,开始认识到自己是班级、学校、社会的一员,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青少年时由于身心发生了剧变,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他们迫切希望了解自己,自觉塑造自己的形象。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思维较片面、偏激,其自我 意识的发展还不够完善。 一、青少年自我意识偏差的分析 (一) 高估自己 由于思维水平的提高,青少年已不再盲目地听从成人的评价,而是能独立地评价自己。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自我评价逐渐趋于自觉、全面、客观。但是也有一些青少年过高估计自己,夸大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感觉事事、处处比别人强, 这样的人缺乏自知自明。 (二)自卑

自卑是个体由于自我认知偏差等原因所形成的自我轻视和自我否定的情绪体验。一般而言,每个人都会在某些方面曾有过己不如人的感受,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是正常的心理。但有些学生过度自卑,对自己认识不足、评价过低,只盯着自己的缺点、短处,看不到自己的价值,轻视、否定自己,这样的人缺乏积 极性。 (三)自我中心 青少年是自我意识发展十分强烈的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强烈地关注自我,常常从自我的角度去认识、评价世界和人生并做出行动,形成自己的观念,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实现自身价值。这些是青少年自我意识日渐完善的表现。但有些青少年表现出了过分的自我中心,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常以老大自居,目空一切、颐指气使,喜欢把个人的意志强加于人,追逐 名利。这类人容易引起别人的讨厌,陷入人际矛盾冲突之中,容易遭遇挫折。 (四)逆反 独立意向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标志之一,大多数青少年表现出独立思考、独立自主、独立的人格,这些是其独立意向成熟的体现。但少数青少年的独立意向不成熟,形成了逆反心理。他们把独立理解为独来独往,我行我素,万事不求人,其结果是青少年拒绝正当的教育要求,违反校规校纪,产生过激行为。 (五)放纵 青少年的自我控制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开始变外部控制为自我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能自觉控制、调节自己的言行、情绪,接受纪律的约束。但青少年的情绪易感性强,容易冲动,看问题偏激,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和约束 自己的消极行为,在某些行为方面放纵自己,如早恋甚至发生性行为。 二、青少年自我意识偏差的调节与完善策略

学生行为偏差成因与矫正对策[1]

浅析小学生行为偏差的成因与矫正对策 学校最终是为培养未来社会的合格人才服务的。但受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价值观点多元化、升学主义压力,离异家庭增多、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增多等因素,使当代小学生中出现的行为偏差比以往更为突出。 一、外部消极因素的影响是造成当代小学生行为偏差的客观原因。其中包括家庭不良教育、社会负面效应和学校教育失误这三大影响. 二、内在不良心理因素的诱发是造成当代小学生行为偏差的主要原因。包含自我、自卑、逆反、颓废等八大不良心理。 三、小学生行为偏差的矫治重在心理疏导。能够通过消除心理障碍、培养自尊意识,提升辨别水平,增强意志锻炼和使用教育机智来实现。 只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持续摸索,认真研究行为偏差的原因,努力寻找治“症”的“良方”,就一定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将学生培养成伟大祖国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广大小学生热爱祖国,渴望成才,他们思想开放,道德取向多样化,求实求真,注重个人发展和现实利益,渴望独立,主体意识强,应该说他们的思想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取向具有合理性,进步性。

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各种腐朽没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潮及其反映出的见利忘义,追求享乐动机等,充斥一部分小学生的心灵。在相当一部分学生中,客观存有着种种道德的困惑,更有一部分青少年学生道德素质下降,法制观点淡薄,是非、善恶、美丑、荣辱颠倒,道德堤坎被损毁,导致行为的偏差,甚至违法犯罪的发生。 从总体上看,当代小学生出现行为偏差甚至违法犯罪不是因为遗传的影响,而是因为他们幼小的心灵或多或少的受到过创伤,基于此而采取反社会的行为,来发泄他们对社会的不满和憎恨,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即使是犯罪青少年,他们之中绝绝大部分原本都是善良正直的,很大水准上是因为诸多客观原因的影响,诱发主观动因,促使他们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四、外部消极因素的影响是造成当代小学生行为偏差的客观原因。主要包括: 1. 家庭不良教育的影响。人们知道,影响和决定人的发展的因素有遗传、环境和教育,而从人出生到社会化过程,又集中到环境和教育这两个方面的影响。我们也知道,一个人的成长除了有自我教育以外,主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而作为未成年的青少年学生,由他们的身心和成长规律特点,决定家庭对他们的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能够说家庭是影响青少年学生发展之要素的一个“综合体”,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个老师。 即使家长文化水准高低并不与青少年出现偏差行为成正比,但当

政治(思想品德)(心得)之现阶段初中学生思想意识的偏差及其对策

政治(思想品德)论文之现阶段初中学生思想意识的偏 差及其对策 【内容提要】 本文在对初中学生思想状况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找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学生思想意识的偏差:羡慕实惠,追求现实化;保守思想严重,集体观念淡薄;缺乏诚信,言行不一,不顾家情,贪图享乐;相信命运,信奉伪科学等主要思想倾向。接着分析了这些偏差产生的原因在于:市场经济本身的特有的交换关系与价值关系对人价值取向的影响;法制建设、管理手段等还不够完善,使历史上的一些腐朽落后的东西陈渣泛起;父母对子女的莫大期望而形成的对子女的矛盾做法;一些西方国家加紧实施“西化”、“分化”我国的战略图谋;中学教育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对策:㈠努力学习理论,明确目标任务,积极提倡和奉行集体主义价值取向,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㈢加强诚信教育,提高诚信意识,㈣加强消费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㈤培养奋斗精神,养成劳动习惯,㈥坚持立体性原则,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 【关键词】未成年人思想意识调查对策【正文】青少年学生是我们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加强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不仅是涉及到千

家万户的大事,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中华民族未来的一件大事。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要加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项工作不仅教育部门要做,宣传思想部门、政法部门以及其他部门都要做,全党全社会都要来做。” 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社会正发生着划时代的变化,对人的思想、社会道德等产生深刻的影响,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并存。但我们应当看到,初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的成长阶段,可塑性很强,在这种特殊环境下,形成了特殊的道德标准及价值取向。 为能更客观地把握初中生的思想意识,找出存在问题,切实开展德育教育,本人在班主任教师的配合下,对290位初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学生进行了个别交谈。归纳起来看他们的思想主流是好的,能讲理想、有追求、要求进步、有竞争意识,但也存在着以下问题:(调查内容及结果统计见后附表) 1、羡慕实惠,追求现实化 在调查中发现:在290位初一到初三的学生中把成为“拥有丰裕生活的富人”作为理想的占了20%,学习目的在于“报答父母,争取考上大学,将来能有一份既清闲,又挣钱的工作”的占了41%,不少学

中学生网络偏差行为探析

中学生网络偏差行为探析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接触网络。然而,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一些中学生可能会出现网络偏差行为。本文将从定义、原因和影响等方面对中学生网络偏差行为进行探讨,并提出预防和治疗的相关建议。 网络偏差行为是指人们在网络上表现出的一种违反社会规范和道德 准则的行为。中学生网络偏差行为主要包括网络欺凌、网络成瘾、网络色情行为等。这些行为不仅会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导致学业受损、人际关系破裂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心理因素: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受到情绪和环境的影响。一些中学生可能因为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而在网络上寻求安慰和刺激。 社会因素:当前社会竞争激烈,许多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和家庭压力。部分中学生可能通过网络来逃避现实,寻求短暂的快乐和安慰。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对中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一些家庭可能缺乏对孩子的关爱和支持,导致孩子在网络上寻求和安慰。 网络环境因素: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拟性为中学生网络偏差行为提供了

土壤。一些中学生可能会利用网络来宣泄自己的情绪和不满,或者通过欺凌、色情等行为来获得快感和满足。 学业影响:网络偏差行为会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导致中学生学习成绩下降,甚至辍学。 社交影响:网络偏差行为可能破坏人际关系,使中学生失去朋友和家人的支持。 心理影响:网络偏差行为容易使中学生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影响其健康成长。 法律影响:网络偏差行为可能导致法律纠纷和处罚,对中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加强家庭教育:家长应该孩子的成长,给予关爱和支持,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网络,及时发现和纠正孩子的网络偏差行为。 提高中学生的网络素养:学校应该开设相关课程,提高中学生的网络素养,使其能够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正确使用网络资源。 建立健康的心理支持系统:学校和家庭应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其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帮助,缓解其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青少年行为偏差及其矫正

【摘要】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全方位的急剧转型时期,传统价值观念逐渐崩溃,面对日益复杂的多元价值选择环境,部分青少年由于思想上的困惑、观念上的冲突和心理上的失衡而产生了偏差行为。针对日益增加的青少年偏差行为各单位或部门虽然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矫治,但收效却不是很大,且社会工作介入明显不足。本文从社会工作的角度谈论青少年行为偏差,并认为社会工作的介入,将会对青少年行为偏差的预防与治疗起到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社会工作;青少年;行为偏差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3-007-02 一、青少年偏差行为 (一)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界定及类型 偏差行为,也可以说是偏离行为或越轨行为。社会学家沙莲香认为:“偏差行为是人们在遵守社会规范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指背离、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虽然不同的学者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界定不尽相同,但我们一般意义上认为偏差行为的概念是社会学的概念,是相对于社会规范行为而言的。简言之,我们可以将偏差行为界定为背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二)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现状 在当今中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青少年行为偏差现象,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主要社会问题。经调查,笔者发现,青少年偏差行为现状如下:1.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从犯罪性质看:盗窃、抢劫犯罪等各类案件俱有出现,并且均有上升趋势,而又以盗窃犯罪居多。从犯罪身份看:在校学生或是辍学在家的学生人数大幅增多;2.自毁行为比率较高: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有调查表明,25%被调查学生想过自杀;13.3%浙江中小学生曾计划自杀;上海市有5.85%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计划,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3.不良行为时有发生,当前青少年不良行为诸如:赌博、早恋、网瘾等问题相当突出。 由此可见,我国青少年行为偏差的问题愈发严峻,我们一定要加大对青少年行为偏差的重视。 二、青少年偏差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 青少年行为偏差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笔者主要从五各方面进行分析:(一)自身因素 青少年学生正好处于身心发育走向成熟的动荡时期,有人把它称为“多事之秋”。一方面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迅速发展,出现“成人感”,它是学习知识、开发智力的“黄金时代”。但另一方面由于有些青少年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身心发展错位,生理上成熟了,但心理上尚未成熟,尽管他们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爱玩好动,喜交朋友,但由于缺乏鉴别力、判断力和选择能力,较易受不良习气的影响,极易发生心理问题和障碍,出现问题行为。 (二)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个驿站,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结构不全等都是促使青少年越轨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方式偏差主要体现为溺爱型和粗暴型教育方式。这两种方式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此外,破碎的家庭也是导致青少年偏差的重要因素之一。单亲家庭下的孩子容易造成性格孤僻,感情冷漠,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在心理上产生愤世情绪。由于对社会、对生活有一种敌视的态度,极易受坏人引诱、利用,或因生活所迫而堕落。 (三)学校教育环境因素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重智轻德,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由于这种教育剥夺,使一部分青少年学生在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方面长期处于不利地位,造成师生关系紧张,后进生对学校生活适应不良,或者被贴上“问题”

开展不良行为青少年矫治教育的策略

开展不良行为青少年矫治教育的策略 摘要:在日常的教育体系之中有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不良行为 青少年,由于青少年处于快速成长的使其,其生理以及心理的发育相对来说较为 不成熟,一旦受到一些负面因素的影响或者他人的引诱,很容易就被引入歧途, 出现各种不良行为,严重的甚至会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开展对于不良青少年行 为矫正教育策略的研究有助于分析出问题少年做出不良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有 助于帮助其行为回归正常,促进其健康成长。 关键词:不良行为青少年;问题行为;行为矫正教育; 引言:青少年的引导教育问题一直是一个教育界的热点话题,青少年由于其 所处年龄段的特殊性导致其教育起来是较为困难的,特别对于不良青少年群体, 如何对其加以合适的引导纠正其行为帮助其正常成长也就成为了一个十分值得深 入研究的课题了。 一、不良行为青少年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的影响 正所谓家庭式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个也是最为重要的老师,他们与孩子朝夕相处,也教导了孩子最为基础的认知和知识。根据研究显示,父母的言行举止对于孩子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很多时候孩子都会试着模仿父母的 行为。在这样的影响因素之下,就出现了以下的一些隐患: (1)父母或者长辈的行为不端举止不雅,导致言传身教影响了孩子的成长。 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有些家长因为出身较低,导致其文化层次不够高, 行为粗俗,有的家长甚至品行不端,在孩子面前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给孩 子造成及其不好的影响,严重的甚至让孩子从小就形成了自私自利、爱占小便宜、粗俗暴力的品质。

(2)父母和长辈对孩子的教育方法错误,教导方式不正确。有些父母把孩子 当成“小皇帝”,事事相依,要物给物,要钱给钱;有的家长不论是非曲直,偏袒溺爱;有的错误地认为粗暴即是对于孩子的关心与爱护,认为自己的暴力行为能够 让孩子反省并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信奉"棍棒下面孝子"的古代人遵行和推崇的准则,轻则训斥辱骂孩子,重则对孩子棍棒相加,完全使子女与自己对立,与孩子 间的隔膜加深;有的则是祖父母和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思想不一致,使得孩子不知听 从哪一个好,心里矛盾重重,教育的作用互相抵消或减弱。以上种种,长此以往 形成了孩子自私、自利和娇纵等不良恶习。 (3)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关系不和睦。有的家庭父母婚姻破裂,子女失去家 庭给予的温暖,得不到父母的细心关爱,感受不到父母的教导;有些家庭的父母 经常吵架打闹,特别是一些家庭父母亲离婚,造成子女心灵受到严重创伤,这些 孩子通常是内向、冷漠、冲动,甚至是偏激的。 (二)学校的影响 (1)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得不到位。有的学校认为升学率和学生的成绩是学 校的生命线,觉得对于孩子的德育是可有可无的。一些学校对德育的错误认识, 对学生的成长和良好品德的形成是不利,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2)少数教师不注重自身品德和行为举止,没有达到作为人民教师的最基本的 要求。有的教师不-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不会关心和尊重学生,对学习成绩 好的学生纵容他们的所作所为,而对成绩差的或曾经犯过错的学生,则挖苦讽刺他们,甚至有的教师还在课堂上或课后体罚学生,使学生心灵受到严重的伤害。有的 教师说话不得体,其行为没有为学生树立榜样,在学生面前表现出喜好追求名利, 给-些品德行为不端的学生起了不良示范作用。 (3)一些教师处理问题方法简单粗暴,且方式不当,学生因为还处于成长期,他们这样的行为十分容易伤害学生幼小的心灵,不但使学生得不到应该有的教育, 反而会因为其教育方式的错误加重了学生的叛逆心理。 二、青少年学生不良行为的预防及矫正措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