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题库(1)

心理学题库(1)
心理学题库(1)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心理学是研究的科学。

2.从心理活动的动态变化过程、相对持续状态和比较稳定特征这三个维度看,可以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和三个方面,或三个子系统。

3.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的那些心理活动,通常称之为。

4.人们常常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产生一定的需要和动机,拟定目的和计划去行动,人们的这种活动叫做。

5.个性心理就是指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

和。

6.人们在、、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这些差异,心理学上统称为个性。

7.在心理活动的进程中,或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过渡阶段,常常会出现一种相对持续的状态,这类心理现象,我们称之为。

8. 和有机地、综合地体现在一个人身上,就构成了一个人完整的个性心理。

9.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体现着人的整体心理活动在方面的相互关系和时相特征。

10.现代科学表明: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的机能。

11.人脑是人体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特别是位于脑的顶部的大脑,更是心理的。

12.从心理的内容和源泉来看,人的心理是对的能动的反映。

13.“狼孩”事件充分说明了人的心理对于人的依存性。

14.人的心理的主体性首先表现在心理是人脑的。

15.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

16.十九世纪末德国心理学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有影响的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科学的诞生和独立。

17.行为主义心理学派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可直接观察的行为,行为就是客观可测的“”及其关系。

18.现代认知心理学家主张心理应直接研究知觉、表象、思维、记忆和语言等内部。

19.精神分析观点是由奥地利精神病理学家提出来的解释心理、意识和行为的一种独特的观点,亦称为精神分析学派。

20.高等师范心理学的特点表现为、综合性、实用性和。

21.科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方法论为指导思想,遵循、、。

22.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有:、、、、。

二、选择题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公元前四世纪

B.十八世纪

C.十九世纪

D.二十世纪

2.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亚里士多德

B.弗洛伊德

C.布伦塔诺

D.冯特

3.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作某种变量,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学研究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研究法

4.行为主义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A.冯特

B.弗洛伊德

C.华生

D.马斯洛

5.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认知的观点

6.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精神分析的观点

7.以神经生理学的研究结果为基础,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解释的心理学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精神分析的观点

8.把个体所有行为的产生看作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的心理学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认知的观点

9.主张人的所有行为的产生取决于他对世界的知觉和看法的心理学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

C.现象学的观点

D.认知的观点

10.在觉醒状态下,人们所感觉到、意识到、体验到的心理现象称为。

A.个性倾向性

B.心理状态

C.心理过程

D.心理特征

11.心理学把灵感、心境、注意等心理现象称为。

A.认识过程

B.心理状态

C.情感过程

D.心理特征

12.有的人情绪稳定,有的人情绪波动;有的人做事果断,有的人做事优柔寡断。这类心理现象称为。

A.情感过程

B.心理状态

C.意志过程

D.心理特征

13.从被试的书信、日记、自传等资料中分析其心理特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

A.测验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活动产品分析法

14.从动态——稳态的维度,可以把人的心理现象分为

A.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B.意识、潜意识、心理特征

C.意识、心理状态、潜意识

D.心理过程、意识、心理特征

15.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称之为。

A.心理状态

B.心理特征

C.心理过程

D.个性心理

16.人们在形成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价值观等方面,总会表现出个体的差异性,这种经常表现出来的人们在此方面的差异称之为。

A.个性心理

B.心理特征

C.个性心理倾向性

D.个性心理特点

17.人们在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心理学上统称为。

A.个性倾向性

B.个性心理特点

C.心理状态

D.心理过程

18.所谓“狼孩事件”说明了。

A.人的心理对于生存环境的依存性

B.人的心理的主体性

C.人的心理的意识性

D.人的心理反映了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19.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

A.人的意识性

B.人的主观性

C.物质性

D.客观性

20.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方法。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心理测验法

D.调查法

21.人们根据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产生一定的需要和动机,拟定目的和计划去行动,人们的这类活动叫做。

A.意志行动

B.意识活动

C.认识过程的心理活动

D.情绪、情感方面的心理活动

22.人们在认识及其活动效率方面表现出的不同内容,称之为的个别差异。

A.气质

B.性格

C.能力或智力

D.意志行动

23.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点有机综合地体现在一个人的身上,就构成一个人完整的。

A.性格

B.能力

C.气质

D.个性

24.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三者体现着人的整体心理活动在方面的相互关系和时相特征。

A.稳态——动态——过渡态

B.动态——稳态——过渡态

C.稳态——过渡态——动态

D.动态——过渡态——稳态

25.我国较早通过科学观察和实践确立了“脑是心理的器官”的认识的人是。

A.李时珍

B.王清任

C.张载

D.戴震

26.人脑所形成的事物的映象与它所反映的事物本身之间的区别是

A.前者是第一性,后者是第二性的

B.两者皆是第一性的,只不过是事物的映象以观念的形式存在

C.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一性的

D.两者皆是第一性的,而被反映的客观事物是独立存在于现实中的实在的客体。

三、名词解释题

1.心理学

2.心理状态

3.个性心理

4.实验法

5.活动产品分析法

6.心理过程

四、辨析题

1.人的心理现象作为观念的东西,它可以离开物质载体。

2.如果说粗心大意是稳定的个性特征,漫不经心则是暂时的心理状态。

3.从人的心理过程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内容可以看出:认识是基础,情感是动力,意志是保障。

4.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就是在人脑中形成被反映事物的映象过程。

5.人的心理的主体性最重要的特点在于人的能动性。

6.在同一班级里接受同一老师的教育,但各个学生的心理反映是不同的,这种现象说明了人的心理是先天固有的。

7.心理状态常常是从心理过程的发展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一个过渡环节。

8.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都是密切联系,交互影响,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9.被人脑所反映的客观现实在某种意义上是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它包括自然界和社会环境。

10.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一物质器官,而且也取决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但并不依存于作为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11.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12.精神分析学派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并特别强调意识在人整个精神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13.教师通过学生的作文、作业、日记、试卷或其他活动产品,来了解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观察法。

14.人的心理过程总是体现在人的各自不同的生活实践中,受差异规律的制约,表现出个体心理的不同倾向和特点。

15.心理过程和个性的相互制约关系,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异规律的辩证统一。

五、简答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它包括哪些方面?

2.为什么说个体的心理现象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3.如何科学地理解人的心理现象的实质?

4.简析人的心理的主体性?

5.简述心理科学发展进程中认知心理学派的基本观点。

6.如何理解“心理学有一个长期的过去,但仅有一个短期的历史”?

7.列举高师心理学的特点。

8.简述科学心理学诞生后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基本观点。

9.简述心理过程所包含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等三个方面的心理活动的相互关系。

10.简述当代心理学发展的取向。

11.简述高师心理学的基本任务

六、论述题

1论述科学心理学对心理实质的基本观点。

2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心理活动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3联系当前教育改革的实际,谈高等师范院校学生为什么根学习心理学?

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填空题

1.认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与的含义基本相同;狭义的认知与的含义基本相同。

2.认知风格是个体的信息加工的方式,又称认知方式。认知风格是个体在长期的认知活动中形成的、稳定的,表现为对一定的信息加工方式的偏爱。

3. 是指导个体认知活动的计划、方案、技巧或窍门。

4.元认知是个体对的认知。元认知由、、三种心理成份组成。

5.认知心理学是以观点研究人的认知活动的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重要分支。

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和。

7.根据注意的和维持注意是否需要,可以将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8. 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9.认知心理学认为,感觉是个体对的刺激的。感觉是认知活动的起点,通过感觉,个体可以获得客观事物具体的、特殊的信息。

10.感觉能力与感觉阈限成比,感觉阈限越大,感觉能力越。人的感觉能力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

11.知觉是个体将信息组织成的过程。

12.表象是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大脑以的心理形式表现客观事物的过程。

13.想象是个体对已有进行加工,产生的过程。

14.表象既有,又有,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被人们看作知觉与思维相联系的桥梁。

15.从信息加工的对象来看,想象具有性;从信息加工的结果来看,想象具有性。

16.根据表象产生的不同,可以将表象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味觉表象等;根据表象的不同,可以将表象分为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根据表象的不同,可以将表象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

17.根据想象上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将想象分为和。

18.有意想象有两种形式,即和。

19.幻想是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与个人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20记忆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和的认知加工过程。

21. 是根据记忆对象的外部联系,通过重复进行识记。是根据记忆对象的内部联系,通过建立记忆对象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来进行识记。22.信息的提取是记忆的最后一个环节。信息的提取有和两种形式。

23.记忆有很多种,根据记忆所加工的信息的内容的不同,可以将记忆分为四种, 、

、和。

24.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活动是由、和三个相互联系的记忆系统完成。

25.遗忘的进程是的,有的特点。

26.能满足个体需要或对个体有重要意义的材料容易,不能满足个体需要或对个体没有意义的材料容易。能引起个体愉快的情绪体验的材料容易,能引起个体不愉快的情绪体验的材料容易。

27.思维是以和客观事物的为中介,形成客观事物的认知过程。

28.根据思维活动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29.根据思维活动及其结果的可以将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创造思维。

30解决问题的效率与动机水平是曲线的关系。

31.卡特尔认为,是在不同情境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一致的行为倾向,是人格结构的基本单元。

32.卡特尔根据人格特质的独特性将人格特质区分为和。前者是个体所特有的人格特质,后者是许多人(同一群体或阶级的人)所共有的人格特质。

33.卡特尔根据人格特质的层次性,将人格特质区分为和。前者是能够从个体外部行为中直接观察到的特质,是个体的行为表现。后者是不能直接观察到,但对个体的行为起制约作用的特质。

34.气质的指向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心理活动的和的特点。

35.巴甫洛夫认为人的气质是由人的决定的。

36.巴甫洛夫发现,大脑皮层的基本神经过程有、和三种基本特性。根据这三种特性可以将个体的神经活动分为不同的神经活动类

型。

37. 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反应迅速而灵活;外倾性明显。

38. 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低,不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可塑性较差;情绪兴奋性低,反应速度慢,具有稳定性;内倾性明显,外部表现较少。

39. 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易受外界刺

激的影响,反应迅速但不灵活;可塑性较低;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外倾性明显。

40. 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不随意反应性低,不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可塑性较差,具有刻板性,不灵活;情绪兴奋性高,情绪体验深刻,反应速度慢;具有严重的内倾性。

41.按照性格结构中认知、情绪、意志三种心理机能哪种占优势,可以将性格分为、

、。

42按照个体心理活动是否外露,可以将性格分为、。

43.按照个体心理活动的独立性程度,性格可分为、。

44.需要是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或的缺失或不足是导致这种紧张状态的原因。

45. 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在西方心理学中,它往往被称

作。

46.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将需要分为、。

47.按照需要对象的性质,可以将需要分为、。

48.需要的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49.动机是并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50.动机的动力作用具体表现为动机的、、维持和调整功能。

51. 是指,当个体的两种动机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目标时而产生的冲突。

二、单项选择题

1.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信息加工的过程。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由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下列哪一项不是认知操作?

A·获得 B·编码 C·选择 D·提取和使用

2. 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 B·记忆 C·表象 D·想象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注意品质的一项是:。

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选择性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转移

4.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外部感觉?A·视觉 B·听觉 C·机体觉 D·味觉

5.内部感觉是个体对内部刺激的觉察。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内部感觉?A·味觉 B·机体觉 C·平衡觉 D·运动觉

6.人类对颜色的视觉具有色调、明度、饱和度三种特性。这些特性是分别由光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下列哪一项中的匹配是错误的?

A·色调——光的强度 B·明度——光的强度 C·色调——光的波长 D·饱和

度——光波的成份

7.人类的听觉特性具有音调、音响、音色三种特性。这些特性主要是由声波的物理特性决定的。下列哪一项中的匹配是错误的?

A·音响——声波的强度 B·音调——声波成份 C·音色——声波的成份 D·音调——声波的频率

8.下列所列举的心理特点中,哪一个不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A·知觉的意义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持久性 D·知觉的完整性9.从学习程度方面来说,学习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不容易遗忘。当学习重复的次数达到能刚好完全背诵的时,对阻止遗忘的效果最好。A·110% B·150% C·200% D·200%以上

10.根据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的成果的特点,可将思维分为与。

A·动作思维形象思维 B·辐合思维发散思维

C·常规思维创造思维 D·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11.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组成的结构,其中是最强大的。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三者一样强大

12.气质主要反映了心理活动在方面的动力方面的特点。

A·速度、强度、稳定性和选择性 B·速度、平衡性、稳定性和指向性C·灵活性、平衡性、稳定性和指向性 D·速度、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

13.人的气质类型是由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决定的。下列选项中哪一项的匹配是错误的?

A·强、不平衡型(兴奋型)——胆汁质 B·强、平衡、不灵活型(安静型)——粘液质

C·强、平衡、灵活型(活泼型)——胆汁质 D·弱型(抑制型)——抑郁质14. 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反应迅速而灵活;外倾性明显。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6. 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低,不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可塑性较差;情绪兴奋性低,反应速度慢,具有稳定性;内倾性明显,外部表现较少。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7. 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反应迅速但不灵活;可塑性较低;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外倾性明显。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8. 的气质特征是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不随意反应性低,不易受外界刺激的影响;可塑性较差,具有刻板性,不灵活;情绪兴奋性高,情绪体验深刻,反应速度慢;具有严重的内倾性。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9.根据动机对行为作用的大小和地位,动机可分为:

A·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 B·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C·主导动机和非主导动机 D·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0.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可以将动机分为:

A·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 B·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C·主导动机和非主导动机 D·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1.根据动机引起的行为与目标之间关系的远近,动机可分为:

A·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 B·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C·主导动机和非主导动机 D·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22.当个体的两种动机要求个体分别回避两个不同目标,但只能回避其中一个目标,同时接受另一个目标而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就是。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动机冲突

三、名词解释题

1.认知

2. 认知过程

3.元认知

4.注意

5.无意注意

6.有意注意

7.感觉

8.知觉

9.想象

10.无意想象

11.再造想象

12.创造想象

13.记忆

14.定势

15.原型

16.人格

17.人格的独特性与共同性

18.人格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19.气质

20.性格

21.需要

22.动机

23.趋避冲突

四、辨析题

1.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

2.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因此有意

后注意是最容易形成的注意。

3.遗忘就是所识记的信息的完全丧失。

4.对于人类来说遗忘并不都是有害的。

5.动机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条件,它是人们解决问题的动力因素。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动机越强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6.不论什么气质的人,遇到高兴的事,都会情绪高涨;遇到不愉快的事总会情绪低落。

7.有个学生看到别的同学因拾金不昧而受到表扬,就向妈妈要了一元钱交给老师,以获得老师的表扬。这说明,这个同学不诚实。

8.抑郁质是一种最差的气质类型。

9.一个在教师面前较勤快的学生,有可能在父母面前表现得很懒惰。

10.福利彩票的中奖率极低,没有几个会买它。

五、说明题

1.有的女生能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衣,电视看得明明白白,毛衣也打得一针不错。试用有关的心理学知识说明这种现象。

2.当人从明亮的地方走到暗处,或从暗处走到明亮的地方,刚开始什么都看不见,过一会儿便能看见了。在厕所呆久了,就觉得里面的气味不太臭了。试用有关的心理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3.喝过苦的东西后,喝白开水都觉得甜。灰色的正方形放在红色的纸上,看上去有点发绿;灰色正方形放在绿色的纸上,看上去有点发红。试用有关的心理学知识,说明这种现象。

4.人类是从蝙蝠的生理构造得到启发,从而发明了雷达。试用有关的心理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5.性情急躁的人,在争论时,会情绪激动;在探究问题时会急不可待地要了解探究的结果。请用有关的心理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6.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请用有关的心理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7.人饿了要吃东西。但具体吃什么东西,往往各有不同。有的人随便吃块面包就行了;有的人还要求色、香、味俱全。试用有关的心理学知识说明这种现象。

8.古人说“衣食足而知礼仪”。试用有关的心理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

六、简答题

1.影响无意注意产生的因素有哪些?

2.引起和维持有意注意的主要心理学因素有哪些?

3. 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4.简述想象活动中的认知加工方式。

5.信息提取的基本条件是哪些?

6.什么是感觉记忆?

7.什么是短时记忆?

8.什么是长时记忆?

9.简述干扰与遗忘的关系。

10.简述遗忘与记忆材料的性质和长度的关系。

11.为什么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比单纯的反复阅读记忆保持的效果好?

12.思维的认知加工方式有哪些?

13.简述问题解决的一般思维过程。

14.如何理解人格的整体性?

15.为什么说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16.简述性格结构的基本特征。

17.简述动机与活动的关系。

18.简述动机形成的条件。

19.简述动机的相互作用。

七、论述题

1.试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2.试述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3.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4.试述影响动机形成的因素。

第三章教师心理

一、填空题

1.社会按照各类社会角色所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要求社会成员,这被称之为。

2. 是教师职业的中心角色,它主要是通过来实现的。

3.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种重要特征对学生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和;另一是教师富于和的倾向性。

4.“教师期望效应”又被称为或。

5.“,”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

6.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可以把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和两个方面。

7.教师的主观因素是影响教学效能感的关键,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和。

8.研究表明,在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中,教师的随着教学时间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而

则随教龄的增加,表现出一种上升的倾向。

9.教师的教学反思主要有、、等三种重要成分。

10.关于教学反思的方法,布鲁巴克等提出了、、、等四种反思的方法。

11.根据教学监控的对象,我们可以把教学监控能力分为和两类。

12.教学监控的是指教师根据教学情况和学生反应,从而对自己的教学活动做出最佳调节和修正的灵敏程度。

13. 的增强是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真正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14.意志的和是产生教育机智的重要因素之一。

15.师爱具有、、等特征。

16.师爱具有、、、等心理功能。

17.“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指教师在学生方面的特殊角色。

18.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包括阶段阶段和阶段。

19.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被称为。

20.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在心理学上被称为。

二、单项选择题

1.教学监控能力的是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基础。

A.评价和反馈性

B.调节与校正性

C.能动性

D.有效性

2.教学监控能力的目的是。

A.评价和反馈性

B.调节与校正性

C.能动性

D.普遍性

3.教学监控能力的是衡量教师教学监控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的不断提高是教师教学监控能力发展一个明显特征。

A.迁移性

B.控制性

C.敏感性

D.自觉性

4.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真正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的增强。

A.敏感性

B.自觉性

C.控制性

D.迁移性

5.教师形成教学监控能力的基础是。

A.调动教学积极性和自信心

B.促进教师教学策略的提高

C.正确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状况

D.掌握归因训练技术

6. 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有效影响学生的重要条件。

A.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B.教师的威信

C.师爱

D.教师的教学反思

7.社会按照各类社会角色所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要求社会成员,这被称之为。

A.角色期望

B.角色认知

C.角色认同

D.角色意识

8.“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指教师在学生方面的特殊角色。

A.学习知识

B.心理健康教育

C.思想道德教育

D.能力培养

9. 型的教师将成为未来教师的重要角色之一。

A.心理辅导

B.专家、学者

C.榜样、模范

D.朋友

10.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心理需要,这一过程发生在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形成的阶段。

A.角色认知

B.角色认同

C.角色期望

D.角色信念

11.教师通过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且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即。

A.角色期望

B.角色信念

C.角色认同

D.角色意识

12.对一个班集体的社会风气有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教师的。

A.教学风格

B.领导方式

C.人格特征

D.举止言行

13.根据教学监控的,可以把教学监控能力分为一般型和特殊型两类。

A.对象

B.作用的范围

C.表现的形式

D.任务

14.有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以后,已成为影响教师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A.教学效能感

B.教学反思

C.教育机智

D.教学监控能力

15.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实质是。

A.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自我意识

B.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所做出的调节和修正

C.教师形成的预先计划的能力

D.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三、名词解释题

1.教师角色

2.教学风格

3.教学效能感

4.个人教学效能感

5.一般教育效能感

6.教学反思

7.教学监控能力

8.自我指向型的教学监控能力

9.任务指向型的教学监控能力

10.教育机智

11.教师的教育威信

12.师爱

四、辨析题

1.教师的领导方式对班集体的社会风气有决定性的影响。

2.教师渊博的知识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是有效影响学生的重要条件。

3.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是解释教师动机的主要因素。

4.以学生集体为中心的教学风格优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风格。

5.无论对于何种学习动机的学生来说,教师的热情和同情程度对于学业成绩都十分重要。

6.教师的教学效能感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7.教师通过角色认知阶段和角色认同阶段而形成职业角色意识。

8.教学反思即教学活动后对经验的总结。

9.通过归因训练技术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

10.敏感性的增强是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真正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

五、说明题

1.教学中,有的教师强调以学生集体为中心,有的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请用教学风格等有关内容分析说明这两种方式。

2.教学活动中,有些教师感到能很好地驾驭课堂,认为学生是可以教育好的,

另一些教师则反之,请用教师心理有关原理分析上述现象。

3.有些教师虽然掌握了许多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却仍然感到力不从心,对突发事件手足无措,请用教师心理有关原理分析上述现象。

4.有些教师威严冷峻却得不到学生的敬重,而有些则亲切温和却深受敬重,试用教师心理有关内容分析其原因。

5.有些差生,如果教师对其产生偏爱心理,抱有较高期望,也可能使其产生显著的进步,试用教师心理有关原理解释这一现象。

六、简答题

1.什么是教师角色?如何理解教师角色定义的内容?

2.教师在社会中充当着哪些角色?

3.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4.如何理解现代教育条件下教师角色的作用?

5.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有怎样的影响?

6.简析教学监控能力的因素。

7.简述教学监控能力的特征。

8.简述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

9.什么是教育机智?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有哪些?

10.具有威信的教师为何会对学生有巨大的影响?

11.简析师爱的特征及其心理功能。

七、论述题

1.联系实际分析说明教学效能感对教师和学生的影响。

2.教学反思的涵义是什么?结合教学反思的过程谈谈如何提高教师教学反思的能力?

3.结合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分析说明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培养教师的教育机智?

4.教师在社会中充当着哪些角色?你以前是怎样理解教师角色的?

5.分析一位你印象最深的教师在人格特征和教育能力方面的突出表现。

第四章青少年认知发展与学习

一、填空题

1.个体认知发展的生物学前提是。

2.在个体认知发展的内因中代表着活跃的一面的是。

3.在个体认知发展的内因中代表着稳定的一面的是。

4. 与之间的矛盾,是个体认知发展的内因。

5.个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自觉地调节自已的感知活动能力,这是感知觉的表现。

6.感知觉的随意性主要表现在观察活动的和两个方面。

7.能自觉地确定想象的目的和任务,并能围饶目的展开想象,是想象的的主要表现。

8.感觉记忆的内容进入长时记忆的前提是。

9.短时记忆的内容进入长时记忆的基本条件是。

10.主体控制自已的记忆活动,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称为。

11.好的复述策略应是根据进行复述。

12.一般而言,青少年记忆策略的最佳训练模式是。

13. 思维成熟标志着青少年思维的整体结构的形成。

14.青少年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发展中,相对缓慢的是。

15.在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发展过程中,这一品质存在的个别差异最小。

16.陈述性知识也称知识。

17.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和三种不同水平。

18.程序性知识也称知识。

19.在学习情景中通过自已的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学习方式称为。

20.发现学习的倡导者是美国心理学家。

21.接受学习的倡导者是美国心理学家。

22.从学习者的内部活动过程看,知识学习包括、和三个阶段。

23.在新知识的习得阶段,教师应着重在和两方面给予学生以充分指导。

24.陈述性知识的提取是一个有意识的的提取过程。

25.技能是个体通过练习而习得的。

26.根据完成动作技能对环境条件的依赖程度,可以将动作技能分为和两类。

27.根据动作是否连贯及持续时间的久暂,可以将动作技能分为和两类。

28.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是的出现。

29.动作技能形成的一般要经历、和三个阶段。

30.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和途径是。

31.运用实物的图片、模型、示意图等实物的替代物进行智力活动,被加里倍林称为活动。

32.智力活动由外部的物质及物质化活动向内部的心理活动转化称为。

33.智力技能形成的特征是智力活动、和。

34.小学生记忆策略的发展处于阶段。

35.中学生记忆策略的发展处于阶段。

36.智力技能的培训必须分、和三个阶段进行。

37.由骨骼、肌肉和相应的而实现的合理而流畅的外部动作系统,称为动作技能。

38.最复杂的陈述性知识是。

二、单项选择题

1.回答“心理学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主要运用的是知识。

A.陈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D.常识性

2.回答“圆的直径与它的半径的关系如何”这一问题,主要运用的是知识。

A.陈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D.常识性

3.一个学生能够熟练地拿笔书写文字,这种进行操作和实践所需的知识是知识。

A.陈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D.常识性

4.“授之以鱼”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知识。

A.陈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D.常识性

5.关于“如何明确并控制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向“这类知识,属于知识。

A.陈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D.常识性

6.某学生在计算中使用了“如果一个数除以一个分数,那么用这个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这一知识,这一知识应属于知识。A.陈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D.常识性

7.现代认识心理学更重视知识的教学。

A.陈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D.常识性

8.主要信息来自外部环境刺激,它的完成与准确感知、判断和预测外界活动状况密切联系的动作技能,称为。

A.精细的动作技能

B.粗大的动作技能

C.开放的动作技能

D.闭锁的动作技能

9.主要信息来自个人的动觉反馈的动作技能,称为。

A.精细的动作技能

B.粗大的动作技能

C.开放的动作技能

D.闭锁的动作技能

10.对棒球游击手来说,球棒的摆动、球的初始速度,这些都是指导他做出反应动作。

A.基本线索

B.调节反应的线索

C.无关线索

D.内部线索

11.对棒球游击的来说,球的转动和场地条件,这些都是指导他做出反应动作的。

A.基本线索

B.调节反应的线索

C.无关线索

D.内部线索

12.在赛场上,观众的喧闹是指导运动员做出反应动作的。

A.基本线索

B.调节反应的线索

C.无关线索

D.内部线索

13.初学者往往依靠来调节自己的动作。

A.动觉控制

B.自动控制

C.视觉控制

D.他人控制

14.熟练的操作者往往依靠来调节自己的动作。

A.动觉反馈

B.视觉反馈

C.他人反馈

D.成绩反馈

15.按加里倍林的观点,在阶段,智力活动就是以简缩的、自动化的形式进行的了。

A.物质活动和物质化活动

B.出声的外部言语

C.无声的外部言语

D.内部言语

16.通过提供概念的各种具体事例来改变概念的无关特征,以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这种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的方式称为。

A.适当定义

B.变式

C.比较

D.辨别

17.个体逐渐能在抽象的水平上理解图形的形状、大小及相互的位置,这一般要

在才能出现。

A.小学中年级以后

B.小学高年级以后

C.初中以后

D.高中以后

18.个体能自觉而独立地提出识记的目的和任务,并对识记过程进行自我监控,这一般要在才能出现。

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19.由机械识记向理解识记过渡的阶段出现在时期。

A.幼儿

B.小学

C.初中

D.高中

20.为了要记住“电视——服装”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电视里正在播服装广告”等这样的联系,这是记忆策略的运用。

A.注意策略

B.复述策略

C.精细阐述策略

D.组织策略

21.采用对课文进行分段、概括段意的方法来记住课文内容,这种记忆策略称为。

A.复述策略

B.精细阐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提取策略

22.在记忆材料中添加一种意义,或增加一定细节,使较为分离的对象组合为一个整体,这种记忆策略称为。

A.复述策略

B.精细阐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提取策略

23.将一组信息划分为若干较小的单元,并且表示它们的关系,以此方法来记住信息。这种记忆策略称为。

A.复述策略

B.精细阐述策略

C.组织策略

D.提取策略

24.中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中,推理成熟得最早。

A.假言

B.直言

C.选言

D.复合

25.任何有目的的学习都是以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为先决条件的。

A.感知

B.注意

C.记忆

D.思维

26.数学课上,教师常在黑板上清楚而细致地演算例题,这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进行,从而更好地形成智力技能。

A.原型定向

B.原型模型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27. “授之以渔”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知识。

A.陈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D.常识性

三、名词解释题

1.认知发展

2.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

3.知识

4.策略性知识

5.发现学习

6.接受学习

7.动作技能

8.技能

9.思维的自我监控能力

10.心理模拟法

四、辨析题

1.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决定了个体认知发展的水平和方向。

2.根据学生学习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可以把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两类。

3.“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这类知识属陈述性知识。

4.到大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识记已高度发展了,机械识记几乎就不存在了。

5.正常人膝部被击时,就会产生踢腿动作,这是动作技能中最基本的一种。

6.陈述性知识和程序知识在习得阶段就是不同的。

7.自已独立完成的动作技能是闭锁的动作技能,而同他人一起完成的动作技能则是开放的动作技能。

8.程序性知识往往表现为一系列的命题。

9.有人用编“顺口溜’的方式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许多位数字,这是记忆的组织策略的运用。

10.为了让学生获得“鸟”的正确概念,可以举鸡、鸵鸟等例证,排除鸟类“会飞”这一无关特征,这种方式称为比较。

五、说明题

1.天生的聋儿永远不会辩别声音,先天的盲人主永远不会辩别颜色。

2.“狼孩”卡马拉具有正常的遗传素质和正常的生理成熟水平,但认知发展水平却远远落后于正常的同年龄的人类个体。

3.中学生对童话类的故事的兴趣大大降低,对描写现实生活的作品比较热衷。

4.教师教“液体”这一概念时,先举水、果汁、黄油、香波以例,然后又举沙子、稀泥以例更进一步说明“液体”这一概念。

5.皮连生等人曾让小学一年级学生利用生成表象等策略记忆两组配对词组,其中A组由被试所熟悉的动物组成,B组由被试不熟悉的动物组成,如:A组有“大象——强壮,松鼠——灵巧”等,B组有“树獭——迟缓;考拉——可爱”等。结果发现,学生对A组的记忆成绩明显要好于对B组配对词组的记忆成绩(从影响策略性知识学习的心理因素来分析)。

六、简答题

1.发现学习在教育上有何积极意义?

2.接受学习在教育上有何积极意义?

3.简述认知发展与学习的关系。

4.造成中学生创造性想象水平较低的原因有哪些?

5.个体记忆策略发展具有哪些特点?

6.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有什么不同?

本题的项目特征为:0428—06—02

7.在动作技能形成的认知阶段,学习者的行为特点和任务主要有哪些?

8.知识的习得主要包括哪些步骤?

9.何为练习曲线?常见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10.培训智力技能要以历哪几个阶段?

11.智力技能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七、论述题

1.试述认知发展与学习的关系。

2.试举例说明知识学习的基本过程及相互关系。

3.举例说明教师应如何指导学生掌握概念。

4.试述熟练的操作的主要特征。

5.举例分析动作技能形成的有效条件。

6.试举例分析智力技能形成的有效条件。

第五章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与学习

一、填空题

1.我们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五个基本因素,是智力的核心,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2.英国斯皮尔曼提出二因素说,他将人类智力分为两个因素:一是,二是。

3.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智力结构的群因素论。他认为,智力包括种彼此独立的心理能力。

4.吉尔福特提出智力模型。认为智力结构应从操作、、三个维度去考虑,

5.20世纪6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阜南提出了智力层次的因素理论。他认为,智力是按等级层次组织起来的,最高层次是,最低层次是。

6.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等人于20世纪六、七十年根据智力的不同功能,将智力划分为两种:和。

7.根据卡特尔的理论,那种不依赖于文化和知识背景而对新事物学习的能力叫做。

8.根据卡特尔的理论,智力是指人后天习得的能力,与文化知识、经验的积累有关。

9.根据卡特尔的理论,从时间上看,智力在人的成年期达到高峰后,就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步衰退,而智力自成年后不但不减退,反而会上升。

10.当代美国心理学家斯腾伯格从信息加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理论。

11.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分为三个分理论、、。

12.智力的个别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和智力的性别差异。

13.智力的水平差异主要用智力测验来研究并用值来表示。

14.据研究,智力在同龄人口中基本上呈分布,即两头小,中间大。

15.标准的常态分布曲线是两侧完全对称,但近年的研究表明,智力分布曲线的两侧并不是完全对称的。一端范围较大,人数略多。

16.心理学在研究儿童智力发展水平时,通常采用、、的概念来概括儿童智力水平的三个等级。

17. 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较持久的感知活动。

18.真正有效的观察过程既包含感知的因素,也包含的成分。

19.遗忘规律表明,遗忘进程是。因此对于新识记的材料,必须“趁热打铁”及时进行复习,这样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学习某种材料后,达到一次完全背诵后仍继续学习,叫。

21.实验表明, %的过度学习最为经济合理。

22. 或是从记忆系统提取信息的两种形式,也是记忆的最终目的。

23.对识记过的材料保持的程度是决定再认或回忆的速度与准确性的最重要的因素。

24. 就是由一种经验想起另一种经验,或由已想起的一种经验又想起另一种经验。

25. 是指运用个人的才智产生出新颖、独特而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26.创造力的核心成分是。

27.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之外,影响智力活动和智力发展的那些具有动力作用的因素。

28.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协同活动的结果。

29.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智力因素具有程度相关,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成才起作用。

30.我们把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称为。

31.奥苏伯尔提出,在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和。

32. 内驱力是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33. 内驱力,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34. 内驱力,是指一个人想获得自己所附属的长者(如家长、教师)的赞许或认可,取得应有的赏识的欲望。

35.学习期待就其作用来说就是学习的。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卷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心理学》练习题库新及参考答案

《心理学》练习测试题库一、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 2.个性心理 3.个性倾向性 4.观察法 5.实验法 6.反射 7.第一信号系统 8.第二信号系统 9.个性 10.需要 11.动机 12.兴趣 13.注意 14.有意注意 15.有意后注意 16、无意注意 二、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 A.人的心理现象B.人的行为C.人的想法D.人的思维2.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是________ A.气质B.性格C.能力D.智力 3.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________ A.兴奋B.反射C.抑制D.操作 4.动力定型不具备哪一种特点________ A.定型化B.自动化C.概括化D.简约化 5.________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 A.兴趣B.理想C.需要D.爱好

6.________是人类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 A.社会性需要B.生理性需要C.精神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7.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级别的需要是________ A.生理需要B.安全需要C.尊重需要D.自我实现需要 8.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_______ A.兴趣B.需要C.爱好D.理想 9.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是_______ A.志趣B.有趣C.乐趣D.无趣 10.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___________ A.心理现象B.心理C.心理过程D.个性倾向性 11.______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功能。 A、注意 B、记忆 C、表象 D、想象 12.人在注意看一个物体时,视线集中在该物体上,即所谓“举目凝视”属于注意外部表现的______。 A.无关运动的静止B.呼吸运动的变化C.适应性运动D.调节 13.没有事先预定目的,也无需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______。 A.有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无意注意D.无意后注意 14.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是注意的______。 A.稳定性B.分配C.转移D.广度 15.______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 A.记忆B.感觉C.知觉D.思维 16.听觉的适宜刺激是频率为______的音波。 A.16—20000次/秒(赫兹)B.20—20000次/秒(赫兹) C.15—15000次/秒(赫兹)D.16—16000次/秒(赫兹) 1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_______。 A.味觉刺激B.听觉适应C.触觉刺激D.嗅觉适应 18.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是_______。 A.幻觉B.联觉C.错觉D.感觉 19.在_______中材料保持的时间很短,约为0.25—2秒。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年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填空题 1.词语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反比关系。 2.操作技能的特点表现为: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外显性、动作结构的展开性。 3.斯坦福—比奈量表通常以智力年龄(心理年龄)和智力商数来表示儿童的智力水平。 4.激情具有爆发性、短暂性和指向性的特点。 5.青少年性别意识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与了解;对异性的疏离与排斥;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人类有五种基本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也称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2)这些需要呈现一个由低到高的排列层次。(3)只有低级需要基本满足后,才会出现更高一级的需要。 2.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理解支持原则;(2)保密性原则;(3)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4)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6)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问题情境与问题表达方式;(2)联想与原型启发;(3)定势与功能固着;(4)个体的经验水平;(5)情绪与动机对问题解决的动力和阻力作用;(6)个性因素(能力、性格等)的作用。 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1.论述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1)增加所提供的信息的影响力。①选择高威信与高吸引力的传达者来提供有关信息,提供信息时适度激发人们的情绪。但应注意,高威信造成的态度变化总的趋势是随时间推移而减

少。③将沟通信息与人的原有态度的差异调整到适当的水平。③利用生动的演讲方式来提供信息。 (2)弱化个体对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①信息传达者尽可能使自己的立场向信息接受者靠拢,避免命令式的给定结论。例如某些广告是向公众介绍产品,甚至站在公众的立场上指出产品的某些不足,从而增加人们对产品的信任感。②适当通过分散人们注意而减弱其自我防御倾向。③用各种特定惠待激发人们的认同。 (3)避免过度理由效应的出现。 心理学部分 选择题 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标志是(B) A.笛卡尔提出“反射”概念 B.冯特1879年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C.巴甫洛夫提出“两种信号系统”学说 D.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2.下列属条件反射的是( D) A.眨眼反射 B.吸吮反射C.膝跳反射 D.信号反射 3.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B) A.整体性 B.选择性C.理解性 D.恒常性 4.根据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一个学生将考试失败的原因归于个人能力时(B) A.是一种正确的归因倾向 B.教师应予以引导和纠正C.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D.会产生侥幸心理 5.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B)

心理学试卷1

《心理学》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空,计20分)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现代科学表明: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的机能。 3、认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与认识的含义基本相同;狭义的认知与记忆的含义基本相同。 4、表象既有直观性,又有概括性,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常被人们看作知觉与思维相联系的桥。 5、卡特尔认为,人格特质是在不同情境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一致的行为倾向,是人格结构的基本单元。 6、需要是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生理上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是导致这种紧张状态的原因。 7、“教师期望效应”又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8、感觉记忆的内容进入长时记忆的前提是注意。 9、从学习者的内部活动过程看,知识学习包括习得、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应用三个阶段。 10、我们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能力,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五个基本因,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11、智力的水平差异主要用智力测验来研究并用智商值来表示。 12、创造性(创造力)是指运用个人的才智产生出新颖、独特而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计15分)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C 。A.公元前四世纪 B.十八世纪 C.十九世纪 D.二十世纪 2、心理学把灵感、心境、注意等心理现象称为 B 。A.认识过程 B.心理状态 C.情感过程 D.心理特征 3、人们在认识及其活动效率方面表现出的不同内容,称之为 C 的个别差异。 A.气质 B.性格 C.能力或智力 D.意志行动 4、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信息加工的过程。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由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下列哪一项不是认知操作? CA·获得 B·编码 C·选择 D·提取和使用 5、从学习程度方面来说,学习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不容易遗忘。当学习重复的次数达到能刚好完全背诵 的 B 时,对阻止遗忘的效果最好。 A·110% B·150% C·200% D·200%以上6、个体在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时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是性格的 D 。 A·态度特征 B·理智特征 C·情绪特征 D·意志特征 7、回答“心理学有什么作用”这一问题,主要运用的是 A 知识。 A.陈述性 B.程序性 C.策略性 D.常识性 8、为了要记住“电视——服装”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电视里正在播服装广告”等这样的联系,这是 C 记忆策略的运用。 A.注意策略 B.复述策略 C.精细阐述策略 D.组织策略 9、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用任何有助于记忆的方法的识记叫做 B 。 A.机械识记 B.无意识记 C.重复识记 D.有意识记 10、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 C 。 A.过度学习 B.记忆的恢复现象 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 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11、伴随情绪体验出现的有机体的外部表现叫做 B 。 A.情绪 B.表情 C.情感 D.感情 12、人对客观事物采取怎样的态度,是以某事物是否符合或满足自己的 C 为中介的。 A.动机 B.态度 C.需要 D.体验 13、道德品质的基础是 D 。 A.道德观点 B.道德行为 C.道德情感 D.道德认识 14、小学生在回答“什么是讲道德”这一问题时,只能答“不打架不骂人”等而不能作出概括的回答,这种道德概念称为 A 。 A.具体的道德概念 B.知识性的道德概念 C.内化了的道德概念 D.复杂的道德概念15、当个体的两种动机分别指向不同的目标,只能在其中选择一个目标而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就是 A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题库1

第二章习题 一、选择题 1.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 A.种系进化过程中的心理发展B.人类的心理发展 C.民族心理发展D.个体人生全程发展 2.哈洛(Harlow)的恒河猴隔离实验说明了。 A.遗传的决定作用B.环境的决定作用 C.早期经验对心理发展的影响D.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3.通常说“好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句话说明了。 A.遗传对环境的影响B.环境对遗传的影响 C.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D.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 4.鸟类印刻现象说明。 A.个体发展存在阶段性B.个体发展存在多样性 C.早期经验决定个体发展D.个体发展存在关键期 5.一般认为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 A.1-3岁B.3-5岁 C.1-5岁D.4-5岁 6.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开始具备守恒的阶段是。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7.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开始具备“去自我中心”的阶段是。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8.强调语言和交往对儿童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维果茨基 C.埃里克森D.科尔伯格 9.重视社会因素、人际关系对人格发展的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弗洛伊德 C.埃里克森D.科尔伯格 10.运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B.维果茨基 C.埃里克森D.科尔伯格 11.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核心是探讨个体的。 A.本我的发展B.自我的发展 C.人际关系的发展D.思维的发展 12.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所探讨的核心是儿童。 A.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B.道德情感的发展 C.道德意志的发展D.道德行为的发展 二、填空题 1.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是岁,儿童音

【1】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学概论

【 1】中科院官方题库-心理学概论 【单项选择题】 1.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 W?詹姆斯 B. H?艾宾浩斯 C. W?冯特 D. S?弗洛伊德【答案】 C 2. “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查明S 和 R 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持这种观点的学派是 A. 机能主义心理学 B. 构造主义心理学 C. 人本主义心理学 D. 行为主义心理学【答案】 D 3.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是 A.机能主义心理学 B. 格式塔心理学 C. 行为主义心理学 D. 精神分析学说【答案】 C 4.猴子能认识事物的外部联系,说明它们的心理发展到的阶段是 A.知觉 B. 思维萌芽 C. 思维 D. 意识【答案】 B 5.心理活动的器官是动物的 A.感受器 B. 神经系统 C. 反射弧 D. 神经细胞【答案】 B 6.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是 A.小脑 B. 脑干网状结构 C. 丘脑 D. 下丘脑【答案】 B 7.调节内脏系统活动的皮层下中枢位于 A.下丘脑 B. 脑干 C. 上丘脑 D. 小脑【答案】 A 8.躯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A.额叶 B. 颞叶 C. 枕叶 D. 顶叶【答案】 D 9.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 A.额叶 B. 颞叶 C. 枕叶 D. 顶叶【答案】 B 10.脑的最古老部位是 A.小脑 B. 间脑 C. 大脑 D. 脑干【答案】 D 11.在下列感觉中,未经丘脑中转抵达大脑皮质进行信息处理的是 A.视觉 B. 听觉 C. 嗅觉 D. 味觉【答案】 C 12.支配内脏器官的是 A.植物神经系统 B. 运动神经系统 C. 中间神经系统 D. 感觉神经系统【答案】 A 13.感觉适应指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 A.降低 B. 提高 C. 不变 D. 发生变化【答案】 D 14.音色主要由声音 [声波 ]的()决定的。 A.频率 B. 波形 C. 强度 D. 音调【答案】 B 15.白纸在橙色灯照条件下,看起来依然是白色的,这是因为知觉具有 A.选择性 B. 恒常性 C. 理解性 D. 整体性【答案】 B 16.红色让人感到温暖,这是一种 A.感觉适应 B. 感觉对比 C. 感觉后像 D. 联觉【答案】 D 17.人类听觉的适宜刺激的声波是频率 A. 200~ 20000 赫兹 B. 1000~ 4000赫兹 C. 16~ 20000 赫兹 D. 1000~ 5000 赫兹【答案】 C 18.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起来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称为知觉的 A.恒常性 B. 整体性 C. 选择性 D. 理解性【答案】 B 19.红灯灭后眼睛里出现了蓝绿色的灯影,这是 A.正后像 B. 互补现象 C. 负后像 D. 彩色对比【答案】 C 20.人脑对物质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叫 A.运动知觉 B. 时间知觉 C. 似动知觉 D. 方位知觉【答案】 B 21.位于中央窝上的视神经细胞主要是 A.双极细胞 B. 边缘细胞 C. 杆体细胞 D. 锥体细胞【答案】 D 22.人们在知觉外部事物的时候,会把一部分物体当做对象, 其他部分当做背景,这表明知觉具有 A. 整体性 B. 选择性 C. 理解性 D. 恒常性【答案】B 23.对弱光敏感的视觉神经细胞是

历年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历年试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 分)。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 A、集中性和选择性 B、指向性和集中性 C、集中性和紧张性 D、选择性和稳定性 2、具有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和协调人的随意运动的机能。 A、小脑 B、大脑 C、丘脑 D、网状结构 3、新生儿生下来遇冷就会哭是。 A、经典条件反射 B、无条件反射 C、操作性条件反射 4、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的值的大小来度量的。 A、感觉阈限 B、差别感觉阈限 C、差别感受性 D、绝对感受性 5、读了《西游记》后,在头脑中出现孙悟空形象,这种想象是()。 A.无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科学幻想 6、()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A、“尝梅止渴” B、“望梅止渴” C、“谈虎色变” D、“谈梅生津” 7、一位小学生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能独立的完成各项作业,反映了其意志的什么品质 A、果断性 B、自觉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8、心理学实验证明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有密切关系,解决问题效率最佳时的动机强度应是() A.最强B.较弱C.适中D.极强 9、既想涉足爱情,又怕因恋爱影响学习,是() A、双趋冲突 B、趋避冲突 C、双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10、坚定沉着、稳重忍耐,但反应缓慢呆板是()的特点。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是______。 2、______和______是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二种基本过程。 3、个性心理是每个个体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现象,它包括______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4、反射弧由、、、和五部分构成。 、有明确的目的,但又不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 三、判断正误(正确在题后括弧内打“”,错误打“×”。每 小题1分,共10分) 1、人的心理成熟水平是与其年龄完全成正比的。 ()

心理学试题[1]

练习题一(绪论、科学心理观)(10%)一、选择题 ()1.心理学是研究下列哪方面内容的科学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c.个性D.心理现象 ()2.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 A.间脑 B.脊髓c.延脑D.中脑 ()3.从动物的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是 A.语言 B.制造工具c.劳动D.直立行走 ()4.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称之为 A.反映 B.感受性c.意识D.感应性()5.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是 A.见风流泪 B.谈梅生津 c.睹物思人 D.望而生畏 二、填空题 1.人的心理过程包

括、、。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3.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 4.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 5.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称为。 6.以为信号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以为信号的条件反射系统为第二信号系统。 7.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著名心理学家,于年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 三、简答题 1.简述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2.什么是反射与反射弧? 3.什么是神经元和突触?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 B 3. C 4. A 5. B

二、填空题 1.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能力;气质;性格 3.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反射 5.反射弧 6.具体剌激物;词 7.冯特;1879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1.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是全部神经系统的最高部位。大脑半球分成四个叶:额叶,是语言、智慧、运动中枢;颞叶,是听觉中枢;枕叶,是视觉中枢;顶叶,是躯体感觉中枢。研究表明两半球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言语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该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而知觉物体的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等则定位于右半球。 2.反射是机体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对体内外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1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2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

心理学题库及参考答案

第1章心理学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认知心理学以1967年【】出版的《认知心理学》为诞生标志。 A.奈塞尔 B.冯特 C.斯金纳 D.弗洛伊德 2.一个令人高兴的信息,会导致人们手舞足蹈。这是【】 A.兴奋的扩散 B.兴奋的集中 C.抑制的扩散 D.抑制的集中 3.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创建于【】 A.1888年 B.1879年 C.1878年 D.1877年 4.心理学通常把个性心理特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能力,二是气质,三是【】 A.性格 B.动机 C.兴趣 D.意志 5.听觉中枢位于【】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6.由于晚上学习到很晚,第二天无精打采。这属于【】 A.相继正诱导 B.同时正诱导 C.相继负诱导 D.同时负诱导 7.格式塔学派是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之一,其中“格式塔”的含义是【】(2012年烟台市市直) A.行为 B.精神

C.整体 D.人本 8.张明打了通宵的游戏,以致于第二天上课时无精打采。这属于【】 A.同时性负诱导 B.相继正诱导 C.相继负诱导 D.同时性正诱导 9.神经元具有【】的功能。 A.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B.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发动反应 C.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发动反应 D.接受刺激、转换能量和传递信息 10.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2013年滨州阳信) A.无条件反射 B.本能的反射 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 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 11.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 A.华生 B.弗洛伊德 C.罗杰斯 D.奈塞尔 12.我们在做数学题时用的是____,听音乐时用的是____。【】 A.左脑右脑 B.右脑左脑 C.左脑左脑 D.右脑右脑 13.构造主义主张研究【】 A.认知 B.意识 C.行为 D.无意识 14.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心理的器官。 A.神经系统 B.大脑皮层 C.神经元 D.脑

教育心理学100题精选及答案

1.在心理科学体系中,基础学科是() A.实验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发展心理学D.生理心理学 2.科学的反射观念是由下列哪一位心理学家建立的?() A.笛卡尔B.谢切诺夫C.巴甫洛夫D.韦克斯勒 3.感性材料是想像活动进行的() A.原因B.动力C.基础D.目标 4.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要经历四个阶段,下列哪一项是其关键的阶段() 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 5.行为主义疗法常用下列哪项心理治疗法() A.疏导宣泄B.当事人中心C.自由联想D.系统脱敏 6.有的青少年抽烟、喝酒,打扮怪异,以此显示自己的() A.独立性B.自我认识C.自尊D.对抗性 7.能力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 A.遗传素质B.早期营养C.环境D.实践活动 8.盲人可以借助自己的触摸觉来代替自己的视觉,这是感觉的() A.补偿B.相互作用C.对比D.适应 9.注意的两种最基本的特性是() 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 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 10.直接表现为对事物的倾心和迷恋是() A.需要B.目的C.动机D.兴趣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心理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心理学 2 、注意 3 、思维 4 、情绪情感 5 、气质 二、选择(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野生儿的研究表明,()对人的心理起制约作用。 A 环境 B 社会实践 C 遗传因素 D 个性 2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反映了思维的()。 A 概括性 B间接性 C 深刻性 D 独立性 3 、对刺激尽可能多地做出反应指的是发散思维的()。 A 流畅性 B 变通性 C 独特性 4 、()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 A 气质 B 性格 C 能力 5 、“鲜红的”中的“鲜”指的是颜色的()。 A 色调 B 饱和度 C 明度 6 、望梅止渴属于()。 A 条件反射 B 无条件反射 C 第一信号系统 D 第二信号系统 7 、成功解决一道难题后产生的自豪、愉快感属于()。 A 理智感 B 美感 C 道德感 8 、司马光砸缸救人属于()。 A 激情 B 心境 C 应激 D 理智感 9 、神经特性强、平衡、不灵活,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 多血质 B 胆汁质 C黏液质 D 抑郁质 10 “一叶知秋”属于知觉的()。 A理解性 B 选择性 C 恒常性 D 整体性

三、简答(每题 10 分,共 30 分): 1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如何帮助学生掌握概念。 3 、能力的个别差异表现在哪几个方面,试举例说明。 四、论述 1 、论述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20 分)。 2 、试述《心理学》对你的学习和生活的指导作用( 15 分)。 宝鸡文理学院命题专用纸 2 科目:心理学适用年级: 2003 级本科考试时间: 2005 年 7 月试卷类型: B 一、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 1 、心理学 2 、个性 3 、记忆 4 、情绪情感 5 、性格 二、选择(每题 2 分,共 20 分): 1 、听到尖锐的声音会产生冷的感觉,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 A 后效 B 适应 C联觉 D 对比 2 、“鲜红的”中的“鲜”指的是颜色的()。 A 色调 B 饱和度 C明度 3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状态。 A 焦虑 B 激情 C 紧张 D 心境 4 、触景生情属于()。 A 无意回忆 B 有意回忆 C 再认 D 追忆 5 、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这是发散性思维的()表现。 A 流畅性 B变通性 C 独特性

学校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校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的三大领域:( B) A、学习、生活、工作问题 B、学习、适应、成长与发展问题 C、学习、生活、就业问题 D、学习、亲子关系、师生关系问题 2.学校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的一个不同之处是(D) A、研究领域不同 B、研究对象不同 C、研究范围不同 D、学科对象不同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校心理学的观念与原理的是(D) A、综合性、发展性的原理 B、教育性和人性的原理 C、个别咨询与集体辅导的原理 D、理性与非理性的原理 4.问卷法包括的方式一般有(B)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5.心理咨询中,当来访者心理抵抗强时,应采用(A) A、展开式提问 B、关闭式提问 C、先关闭后展开 D、上述都可以 6.学校心理咨询室的面积可在(C) A、6平方米左右 B、10平方米左右 C、10-16平方米左右 D、16-20平方米左右 7.罗杰斯认为心理咨询的三个要素是(A) A.关怀、理解、尊重B、表扬、鼓励、支持 C、学习、自我、适应 D、了解、指导、帮助 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减轻教师职业压力的方式是(D) A、建立教师的心理咨询机制 B、提高教师自我修养的水准 C、改善学校教育的气氛和环境 D、提高学生的素质 9.家庭心理咨询的两个咨询原则是(C) A、倾听原则、中立性原则 B、倾听原则、客观性原则 C、中立原则、客观性原则 D、倾听原则、保密性原则 10.攻击性强、反抗性大、在学校中欺负别的同学的儿童最可能来自(B) A、支配性家庭 B、拒绝型家庭 C、过保护型家庭 D、不一致型家庭 二、名词解释(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学前心理学精彩试题[1]

学前心理学试题(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和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是( ) A.0—1岁 B.1—2岁 C.2—3岁 D.3—6岁 2.幼儿的行为动机常表现为( ) A.内部动机 B.间接动机 C.直接动机 D.远景动机 3.有的儿童在观察时,能够根据观察任务,自觉地克服困难和干扰进行观察。这说明他们观察的( ) A.持续性延长 B.目的性加强 C.细致性增加 D.概括性提高 4.“六一”儿童节聚会时,小朋友们一听到《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乐曲时,就知道自已曾经唱过。这种记忆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 ) A.再认 B.识记 C.回忆 D.保持 5.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应,即( ) A.愉快与惊奇 B.愉快与悲伤 C.愉快与厌恶 D.愉快与不愉快 6.属于儿童道德范畴的社会性内容是( ) A.亲子关系 B.亲社会行为 C.同伴关系 D.性别角色行为 7.幼儿看到天上白云的形状,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匹飞奔的“骏马”;一会儿想像它是一座会动的“山”……这种想象属于( ) A.无意想像 B.有意想像 C.再造想像 D.幻想 8.在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中,2—4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概念或象征性阶段 C.直觉思维阶段 D.具体运算阶段 9.某小朋友在语言活动中,一直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10.儿童从出生至3个月处于前言语的( ) A.简单发音阶段 B.连续音节阶段 C.学话萌芽阶段 D.复杂发音阶段 11.学前儿童行动过程中,体现学前儿童意志发展的最主要指标是( ) A.有意性 B.目的性 C.计划性 D.坚持性 12.在幼儿期,应主要发展幼儿的( ) A.第二语言 B.书面语言 C.口头语言 D.对话语言 13.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均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14.属于性格特点的是( ) A.动力性 B.遗传性 C.惯常的行为方式 D.对刺激的反应强度 15.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这个“一定年龄阶段”是( )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试题库含答案

一、选择 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A] 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 A.桑代克B.斯金纳C.华生D.布鲁纳[D] 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2.1) A.2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 A] 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 A.2-3岁B.4岁C.5岁以前D.1—3岁[B ]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B.意识特点C.综合心理特征D.品德与修养[ C] 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 A.控制B.基本看法C.改造D.意识[ D] 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 A.地升华B.发挥C.表现D.持久的变化[ D] 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D ]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B.美国心理学家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D.英国医生[C ]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C ] 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4.1)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C] 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B.兴趣性动机C.情趣动机D.直接性动机[ A] 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A ] 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需要学习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D.隐蔽性学习动机[C] 15.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B.诱因性学习动机C.强化性动机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6.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B.对活动的影响C.对记忆的促进D.对智力的影响[ A] 17.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A.举一反三B.聪明过人C.思维敏捷D.物以类聚[ A] 18. 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A.态度学习迁移B.情感迁移C.知识与技能迁移D.气质迁移[ D] 19. 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B.同化学习迁移说C.经验类化迁移说D.认知结构迁移说[ A] 20.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6.1) A.感受与体验B.前人经验C.记忆的内容D.信息及其组织[ D] 21. 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A.程序性知识B.实用的知识C.直观的知识D.可应用的知识[ A] 22.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心理学基础题库(1)-1

心理学基础习题库 一、选择题 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B ) A.个性特点 B.心理过程 C.心理现象 D.个性倾向 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 D ) A.感觉、知觉和记忆 B.知、情、意过程 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 D.能力、气质和性格 3.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B ) A.弗洛伊得 B.罗杰斯 C.威特海默 D.斯金纳 4.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和( A ) A.客观性原则 B.自然性原则 B.社会性原则 D.主观性原则 5.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D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6.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A ) A.冯特 B.华生 C.费希特 D.弗洛伊德 7*.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A ) A.边缘科学 B.人文科学 C.环境科学 D.分支科学 8*.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 B ) A.感觉与知觉 B.客观现实 C.认识过程 D.反映活动 9.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性是(A ) A.注意 B.认识过程 C.意志过程 D.思维 10.闻到苹果香味,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活动是(A )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阈限 11*.能够将外界刺激的能量转化为神经冲动,即将感觉器官接受的各种适宜刺激能量转化为生物电能的器官是(C ) A.感觉 B.感觉器官 C.感受器 D.感受性 12*.人感到某个刺激的存在或刺激变化的强度或强度变化所需要的量的临界值是( C ) A.感觉 B.感受性 C.感觉阈限 D.心理量 13*.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是(D ) A.绝对感受性 B.差别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 D.绝对感觉阈限 14*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是( C )

2020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育心理学》试卷及答案 1、第一个系统的论述教育心理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加涅 2、离下课还有10分钟,这时候一些学生的注意力开始涣散,老师说:“如果大家认真听课,我就免去今天的额外作业”。学生开始认真听课了。老师采取的措施是()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惩罚 D 消退 3、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成分是()。 A学习需要B认知兴趣C学习目的D学习理想 4、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在的参照(主体感觉),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的认知方式属于() A 场独立型 B 场依存型 C 冲动型 D沉思型 5、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的过程,提出了儿童青少年品德发展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皮亚杰 B布鲁姆 C朱志贤 D柯尔伯格 6. ()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在教学中提出程序教学思想。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皮亚杰 7、所谓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材料是指() A最鲜活的内容 B最形象、生动的内容 C事例或案例 D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8、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在“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和“任务难度”三种因素中,属于内部可控制的因素是( ) A能力高低 B努力程度 C任务难度 D以上均不是 9、一般来讲,容易、简单、枯燥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比复杂的、需要思维卷入过多,具有一定创造性的学习对动机水平的要求()。 A高 B低 C一样 D因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10、某学生背一篇古文,读8遍刚好成诵,要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他应该再读() A 2遍 B 4遍 C 6遍 D 8遍 11、下列属于元认知的实例是() A学生考试后,能准确地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能利用复述策略进行记忆 D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立即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12、当某教师在课堂时,学生不声不响,而当离校或离开课堂以后,学生纪律立即松懈。与这种课堂纪律有关的教师领导类型最可能是() A 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无法确定 13、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12---18岁时期发展的特定目标和任务是( ) A成为自主者的阶段 B发展主动性的阶段 C变得勤奋的阶段 D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 14、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 A学习积极性 B学习自觉性 C要花多少时间 D智力水平 15、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 会规范。这属于()C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 会态度三个方面D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群体的社会化 ?C、个体的成长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D ?A、社会组织结构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教育理念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 包括个体也包括()C ?A、组织 ?B、社会 ?C、群体 ?D、他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 和()A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B ?A、吴江霖 ?B、乔治米德 ?C、潘菽 ?D、迪尔凯姆

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 过程A ?A、生理 ?B、角色 ?C、心理 ?D、身体 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 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10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1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 1.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他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他满腹经 纶,这是()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光环效应 2.人在社会中,()怎样去认识别人,怎样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就 是社会认知C ?A、怎样去认识自然 ?B、怎样去认识社会 ?C、怎样去认识自己 ?D、怎样去认识动物 3.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D ?A、人际关系 ?B、人际沟通 ?C、利他与侵犯行为 ?D、角色扮演 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和()A ?A、消费社会心理学 ?B、学习社会心理学 ?C、政治社会心理学 ?D、群体社会心理学 5.以下哪个不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