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变

新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变
新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变

专题新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变---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

1、1956—1978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1978—1992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经济体制

3、1992年至今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1956--1978)

(1)建立原因:中国国情(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落后)的影响;照搬苏联模式;中共缺乏经济建设经验,急于完成工业化。

(2)典型特征:

①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②国家采取直接指令性行政管理

③决策权的高度集中④社会资源的计划配置。

(3)评价:

进步性:①保证了国家重点建设;②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较为迅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物质基础;

③使广大劳动人民迅速摆脱了贫困状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④避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盲目性、不确定性等问题。

局限性:抑制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不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革新,后期严重地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认识: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逐步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虽然随着计划经济弊端的暴露,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但我们仍然要肯定当时选择计划经济体制取得的巨大成就。

2、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78--)

(1)原因:①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严重地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

②是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全球化趋势的需要。

(2)过程:①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②途径: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A.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改革

对外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沿边沿江港口城市——内地

③认识不断深化:

1982年十二大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1987年十三大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1992年南方谈话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改革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阐明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基本框架和战略部署

1997年中共十五大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④初步建立:21世纪初,中国已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意义:

①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促进了中国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②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对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4)问题:贫富差距的拉大认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要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问题。

合作探究:你认为从经济运行机制角度看,评定经济模式的一个基本标准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一基本标准的理解并举例说明?

标准:怎样处理国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或者说,国家或是市场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什么作用,扮演何种角色,实际上成为划分和评定经济模式的一个基本标准。

理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应该把政府的计划性和市场的自由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如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如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典范。

四、本课小结与练习

1. [2014·广东十二校联考] 1979年,深圳的谬真一家5口每月可凭猪肉票买6.80元的肉,凭豆腐票买0.64元的豆腐,凭鱼票买3.20元的鱼,凭海味票买0.70元的海鲜。这一现象可以印证当时( D )

A.人们的饮食结构非常合理 B.我国已完全打破计划经济体制

C.政府给予深圳特区特殊的经济政策 D.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 (2014·陕西咸阳二模)价格双轨制是指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制度。于是,有官员将计划内商品卖给黑市,从中赚取差价,“官倒”、“倒爷”正是在这种背景中产生的。这种现象的解决主要靠( B )

A.严格国家价格管控B.建立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C.加大反腐败的力度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

3. (2014·天津河北一模)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的“好路”具体指向( C )

A.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B.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

思维拓展:二战后三种经济模式

1、美英模式:

材料一美英模式,它起源于英国,在美国得到完善和发展。其实质是为维护资本利益、适应资本扩大积累、无限扩张的需要而采取的一系列经济措施。该模式属于有政府调节的市场经济模式,它强调个人和企业自由创业、自由发展、自由竞争、自由经营,任凭私人利益在微观运行中自行调节,推崇利润至上的企业经营目标。

依据材料一,请指出该模式具有特点?

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2、苏联模式:

材料二所谓苏联模式,指的是苏联在30年代确立起来的一种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思想及外交体制。具体到这种模式的经济方面或者说苏联的经济模式。

资料1:到1937年,苏联工农业中非公有经济所占的比重已经微乎其微,在工业总产值中,公有经济在工业总产值中占99.8%,在农业总产值中占98.6%,在商品流通中占100%。

资料2:(苏联)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1933~1937),重工业增长速度为19%,产值增加了1.4倍,轻工业增长速度为14.8%,产值增加了1倍,但农业产值只增加了4%。

资料3:(苏联)国有企业由国家经营,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产品供销、价格等统统由国家规定,企业没有任何自主权。党和政府通过发布命令、作出决议的办法和采取行政组织手段,与各企业和经济组织发生关系,组织社会经济生活。

资料4:在对外经济关系上,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立起来,恪守“一国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两个平行市场”教条,长期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的状态之中。

根据以上材料一归纳苏联模式特点。

③一的公有制②非均衡的经济结构(农业、重工业、轻工业之间比例失调)

③高度集中的行政管理(排斥价值规律的指令性的计划经济) ④封闭自守

3、中国模式

材料三中国模式以转轨时期的经济和特有的思想文化背景等因素为根本立足点,既强调市场机制的积极功能,又重视各种社会性因素对市场的作用,综合吸收了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理论研究方向、经济方法论、市场培育体系和市场具体操作方法等方面的成果。

依据上述材料一、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美模式和中国模式的主要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不同点:

①在所有制方面:英美模式以私有制为主;中国模式以公有制为主;

②在管理体制方面:英美模式以市场调节为主;中国模式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为辅的管理体制;

③在分配制度方面:英美模式存在严重的贫富分化;中国模式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本质目标;【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