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学复习思考题

犯罪学复习思考题
犯罪学复习思考题

犯罪学复习思考题

导论概述(名词或判断、选择)

1.犯罪学中的犯罪概念与刑法学中的犯罪概念的差异(P4)

2.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和概念(P6)

3.犯罪学研究的逻辑起点(P10)

导论犯罪学简史(※考试重点)(名词、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论述)

1.贝卡利亚主张的刑罚适用原则(P28)

2.古典学派的犯罪原因观和犯罪预防观(P29-P31)

3.龙博罗梭的天生犯罪人论及犯罪人分类(P32)

4.菲利的犯罪原因三因素论、犯罪饱和法则(名词)【菲利在化学饱和定律的启发下,根据对犯罪统计资料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犯罪饱和法则(law of criminal saturation)。他在《犯罪社会学》中对这一原则是这样论述的,“无论是自然犯罪还是法定犯罪,在总量上都是继续增加的,但每年的变化有时增多,有时减少,这些变化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会积累成为一系列真正的犯罪浪潮。由此可见,它与某些化学定律的法则相一致,我称之为犯罪饱和法则。就像一定量的水在一定的温度下会溶解一定量的化学物质,而且不多也不少那样,在有一定的个人和自然条件的特定社会环境中,也会发生一定量的犯罪,不多也不少。”这一法则的典型表现是犯罪的周期性波动和犯罪的周期性增长.。】(P34)

5.加罗法洛的自然犯与法定犯分类(名词或选择P35)

6.古典犯罪学派与实证犯罪学派的差异【古典学派与实证主义学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从研究的视角看,古典学派着眼于罪行、过去和罪责,强调对犯罪的依法治理;实证学派则更关注犯罪人及其未来的危险性,强调依据犯罪原因的不同“对症下药”。(2)从方法论上看,古典学派强调理性人是非选择的观点,在研究方法上具有明显的思辨色彩;实证主义学派则倾向于生物学和社会学观点,注重用实证的方法来研究犯罪。(3)从研究内容上看,古典学派注重的是客观行为,而实证主义学派则更加注重实施犯罪行为的人。这决定了二者在对犯罪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上,已不可同日而语。也正是由于上述区别,古典学派只能被视为犯罪学的萌芽时期或前科学时期;实证主义学派的诞生,则标志着科学探讨犯罪原因和犯罪对策时代的开始。】(论述)(P36-37)

7.塞林的文化冲突理论的研究重点是移民犯罪问题(选择P38)、亚文化理论(名词P39)、8.萨瑟兰提出了不同接触理论(选择P42)、

9.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选择、填空P46-47)、挫折攻击理论【当人的一个动机、行为遭到挫折后,就会产生攻击和侵犯性反应,从而引起犯罪。攻击行为的”挫折-攻击“理论是最早对攻击行为进行解释的心理学理论之一。公认的观点是:”挫折总会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行为“。这一理论主要由多拉尔德、梅尔、米勒等人提出。】(名词P47)10.恢复性司法的概念(名词P53)、恢复性司法的五个要素【(1)司法鼓励充分的参与协商。(2)恢复性司法寻求愈合因犯罪而造成的创伤。(3)恢复性司法寻求充分和直接的责任。

(4)恢复性司法寻求整合已经造成的分裂。(5)恢复性司法寻求强化社区以预防进一步的伤害。】(简答P53-54)、恢复性司法的核心价值(判断或选择P56)

11.当代西方犯罪学的研究特点(简答P56-59)

犯罪现象

1.犯罪现象的三大内容(P70)

2.犯罪规律(名词P70)

3.发达国家的7种新犯罪形态(填空或选择)

4.西方发达工业国家犯罪人构成上的新特点(简答或选择P86-88)

5.发展中国家犯罪现状的特点(简答P89-90)

犯罪行为

1.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犯罪行为的构成要素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犯罪意向(二)犯罪时间(三)犯罪空间(四)犯罪对象(五)犯罪工具(六)行为方式】(简答P92-93)

2.犯罪暗数【犯罪黑数(dark figure of crime)又称犯罪隐数或犯罪暗数,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社会上已经发生,但尚未被司法机关获知或没有被纳入官方犯罪统计的刑事犯罪案件的数量。】(名词P 98)

3.犯罪行为的形成过程(填空或选择P99)

4.犯罪行为的实施方式(简答P105-107)

犯罪人

1.犯罪学中犯罪人的范围【犯罪学中的犯罪人,是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应当对其采用防治措施的人。在理解犯罪人这一概念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人不同于刑法意义上的犯罪人,刑法意义上的犯罪人,是应对其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的主体;而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人,则是为了正确分析犯罪原因、犯罪规律及防治犯罪的措施而提出的一个用语。(二)犯罪学中的犯罪人不同于“天生犯罪人”(三)犯罪人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四)犯罪学中的犯罪人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简答P109)

2.犯罪人的反社会性(名词P 115)

3.犯罪人反社会性的具体体现(简答P 116-117)

4.犯罪生涯【就是指个人成为犯罪人的过程以及个体犯罪行为的时间序列,是一种典型的犯罪人个案研究或临床研究。其意义在于为犯罪控制和刑事司法决策提供启示和建议】(名词P119)

5.犯罪人的年龄特点(多选P121)

被害人

1.被害人(名词P123)

2.被害人的特性(简答P125-128)

3.被害的受容性(名词P126)

4.被害人学的奠基人(填空或选择P128)

5.被害盲点症【指被害人因某种迫切的需要和急切的欲望,以致注意狭窄、判断力减弱甚至轻度丧失理智,对自己所处的危险或面临的风险视而不见的一种状态。】(名词P147)

6.被害人与犯罪人互动的基本模式(简答P151-153)

7.斯德哥尔摩模式(名词、判断或选择P153-154)

8.被害人贬值(名词P156)

犯罪原因的一般原理

1.犯罪原因的过程性与动态性(判断P168)

2.历史唯物主义的犯罪根源论(判断或填空、选择P176)

3.犯罪场(名词P176)

犯罪的自然原因

1.犯罪的自然原因(名词P181)

2.犯罪自然原因的特性(填空或选择P182-184)

3.造成城乡犯罪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简答P192-193)

4.夜晚与白昼的发案率比较(判断P185)

5.月圆与犯罪率(判断P187)

6.性犯罪与财产犯罪的周期性规律(判断P190 )

犯罪的社会原因

1.犯罪的社会原因(名词P200)

2.我国当前心理失衡最严重的群体(选择P212)

3.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哪些弊端容易诱发犯罪?【(一)权力缺乏制约.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政治权力缺乏制约表现在行政权力过度膨胀, 行政权力对经济的不正当干预和单位内部集权制,家长制现象严重. (二)干部终身制. 干部终身制不但使国家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影响政府办事效率,而且也是干部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官僚主义.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严重的官僚主义直接导致犯罪,尤其是导致过失犯罪.二是官僚主义间接导致犯罪,某些犯罪就是犯罪分子利用领导干部在组织,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官僚主义的掩护而作案的. (四)官员腐败. 官员腐败是我国一个严重的政治问题, 其本身往往是实施违法犯罪的行为, 侵蚀了国家的肌体, 损害的党和国家的威望,败坏了社会风气,导致违法犯罪的大量产生. 三,政策失误政策的制定和施行是国家的重要活动,当政策严重失误时就会导致犯罪的产生。】(简答P214-216)

4.学校教育的弊端与犯罪(简答或选择217-219)5家庭的不当教育方式(选择P223-225)、溺爱容易养成的不良品质(选择P223)

6.哪些不良的家庭环境容易诱发犯罪(简答P220-226)

犯罪的文化原因

1.犯罪的文化原因作用机制的两种表现形式(填空P229)

2.犯罪的文化原因的特性(填空或选择P232-234)

3.文化变迁与犯罪现象的关系(论述P236-237)

4.塞林认为导致移民犯罪的外在原因(简答P243)

5.犯罪亚文化【指犯罪亚群体在犯罪活动中逐渐形成并予以信奉和遵守的与主文化相对立的价值标准、行为方式及其现象的综合体。犯罪亚文化主要存在于一些犯罪团伙中,尤其是一些青少年犯

罪团伙中。内容包括对犯罪的赞赏态度,将犯罪活动合理化的技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处理赃物的方法,物色犯罪目标的能力,逃避司法机关侦查与惩罚的手段,寻找犯罪同伙的方法等。】(名词P249)

6.犯罪亚文化的特征和功能(简答或选择P250-252)

犯罪的个体原因

1.犯罪个体原因(名词P258)

2.女性犯罪的数量与比例(判断P121 P267)

3.犯罪与年龄(选择P270)

4.相对被剥夺感【指于原本有同等的社会状态的人相比,当个人社会状态恶化时(例如破产,患病,家庭破裂等),或者他人的社会状态有显著改善时(例如事业成功,身体情况改善,家庭圆满等),个人会产生强烈的不满情绪,表现为抑郁、愤怒、嫉妒等。】(名词P281)相对被剥夺感的特征(简答P281)

5.成瘾性犯罪行为的特征(简答P284)

6.人格变态的分类(填空P287)

犯罪预防的一般原理

1.犯罪预防(名词P302)

2.简述犯罪预防的基本原理(简答P306-310)

3.综合治理方针的基本内涵和要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内涵包括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任务、工作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范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任务是在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整治社会治安,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要求是:(1)各级党委和政府都要把综合治理摆上重要议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定期研究部署工作。(2)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形成“谁主管谁负责”的局面。(3)各项措施落实到城乡基层单位,群防群治形成网络,广大群众法制观念普遍增强,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是社会稳定,重大恶性案件和多发性案件得到控制并逐步有所下降,社会丑恶现象大大减少,治安混乱地区和单位的面貌彻底改观,治安秩序良好,群众有安全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工作范围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即“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 】(简答P311)

4.综合治理的实践原则(简答P313-314)

5.综合治理的属地管理原则(填空P314)

6.我国综合治理的措施体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指在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领导下,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充分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思想教育的,文化的,行政的和法律的各种手段,惩罚犯罪,制裁违法,改造违法犯罪者,积极消除产生违法,犯罪的根源和条件,从多方面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社会主义法律秩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客观依据有:(1)任何一种违法犯罪现象,都不是由个别的孤立的因素造成的,是一个"综合症".(2)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客观要求.(3)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现阶段违法犯罪的特点所决定的.(4)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必须把专门机关的工作同各种社会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措施有(1)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严厉打击各种严重的违法犯罪.(2)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和法制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3)依靠人民群众,健全社会防范网络.(4)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5)搞好劳改,劳教,少管工作,提高教育改造的质量,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6)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提高广大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从根本上缓解可诱发违法犯罪的各种社会矛盾。】(论述P 322-323)

犯罪的社会预防

1.犯罪的社会预防【社会预防,是旨在使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和运行,减少或者消除社会弊端与漏洞,避免和解决社会问题,从而减少或者控制犯罪发生社会规划、调整与完善的过程,以及通过特定的机构、群体或者组织进行的社会整合、社会管理与社会控制的活动。】(名词P324)

2犯罪的社会预防的特点(简答P325)

3.犯罪的社会预防的功能(简答P326-327)

4.社会控制的三种主要力量(填空或选择P337)

犯罪的心理预防

1.犯罪的心理预防的概念(名词P344)

2.犯罪的心理预防的原理和特点(简答

P346-348)

3.犯罪心理预防的功能(简答P349-350)

4.社会文化和社会规范的主要内容(简答或填空P353-354)

犯罪的治安预防

1.犯罪的治安预防(名词P358)

2.犯罪治安预防的基点与特点(填空P358-359)

3.犯罪治安预防的分类(填空P360-362)

4.犯罪的技术预防(名词P377)

5.技术预防的地位(判断P377)

犯罪的刑罚预防

1.犯罪的刑罚预防的概念(名词P 390)

2.犯罪的刑罚预防的对象(判断P391)

3.刑罚预防功能的具体体现(简答P392-393)

4.刑罚预防功能的局限性(判断P393-394)

5.刑罚预防的基本途径(简答或填空或选择P395-396)

6.影响刑罚预防效果的因素(简答P396-398)

7.犯罪人矫治包括的内容(填空P402)

8.犯罪心理矫治的内容(简答或选择P403)

岩浆岩岩石学复习题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岩浆、岩浆作用、岩浆岩的结构、次火山岩、辉长结构、粗玄结构、拉斑玄武结构、粗面结构、超镁铁质岩、玢岩与斑岩、里特曼指数、安山岩、粗面岩、重力结晶分异作用、原生岩浆、反应边结构、熔蚀结构、嵌晶结构、包橄结构、文象结构 2以SiO2含量为例,说明岩浆岩化学成分对矿物组合的影响。 3对比分析说明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之间的相似点与区别。 4说明钙碱性系列岩浆岩的深成相及喷出相的代表性岩石名称及次生变化。 5对比分析说明辉石闪长岩和角闪辉长岩之间的相似点与差异。 6试述钙碱性系列超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和酸性岩的化学成分,矿物组合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7地壳与上地幔中产生岩浆的可能原因有那些? 8蛇绿岩的概念及其当代含义? 9简述岩浆岩的结构与岩浆冷凝条件的关系。 10何谓岩浆的分异作用和同化混染作用?简述它们的基本特点。 11简述玄武岩的基本分异模式。 12简述原生岩浆种类的不同观点,主要的原生岩浆种类有那些?它们的起源条件是什么? 13岩浆岩相的基本含义是什么?侵入岩和火山岩各有那些主要的岩相?试述它们的主要特征。 14何谓局部熔融或重熔作用?它们在岩浆起源中的意义是什么? 15解释斑状结构与似斑状结构的概念,并对比分析这两种结构类型的区别。 16玄武岩与安山岩如何区分?

17规纳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和矿物成分特征,岩浆岩中常见的矿物共生组合有哪六种?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18岩浆主要由和两部分组成。岩浆的粘度主要受,,三个因素控制。 19喷出岩常见岩相有,,,,,六种。 20按SiO2含量,岩浆岩可分为,,,四类。按里特曼指数(δ)又分为,,三个系列。 21岩浆岩色率是指,根据岩浆岩中造岩矿物的化学成分,可将矿物分为,两类。 22根据矿物在岩浆岩中的含量和在岩浆岩分类中的作用,可以分 为,,三类。 23斑岩和玢岩仅用于。斑晶以为主,称玢岩;斑晶以为主,称斑岩。 24岩石全分析,一般应作SiO2、等12项分析。 25基性喷出岩代表性岩石是,其往往具结构,基质常具,,结构。 26正长岩-粗面岩类主要造岩矿物有。粗面岩常具有结构,其特征是。 27原生岩浆的种类有,,,四种。 28常见的不整合侵入体有,,和。 29岩浆岩的碱性程度是指岩石的碱(Na2O+K2O)饱和度,确定岩浆岩碱性程度的里特曼指数(δ)=。 30斑状结构的斑晶和基质多形成于世代;似斑状结构的斑晶和基质则基本上是世代的产物。

犯罪学选择题

犯罪学选择题 1、犯罪学历史上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 A )。 A.龙勃罗梭 B.弗洛伊德 C.菲利 D.加罗法洛 2、犯罪人类学的鼻祖是( C )。 A.雷奇默尔 B.兰格 C.龙勃罗梭 D.菲利 3、犯罪社会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 C )。 A.菲利 B.加罗法洛 C.龙勃罗梭 D.莫顿 4、被害人学的创始人一般认为是( A )。 A.门德尔松 B.亨蒂格 C.费尔巴哈 D.鲁瓦兹 5、中国现代犯罪原因理论主要有( ABCD )。 A.社会变迁理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 矛盾冲突理论 D.综合动因论 6、四道防线的犯罪预防体系制( ABCD )。 A.社会预防 B.心理预防 C.治安预防 D.刑罚预防 7、犯罪心理学理论主要有( ABCD )。 A.精神分析理论 B. 挫折——侵犯理论 C. 行为理论 D. 社会学习理论 8、犯罪生物学理论主要有( ABCD )。 A.内分泌理论 B.脑电波异常论 C. 体格性格理论 D.双生子论 9、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前的犯罪,以( A )为主。 A.政治犯罪 B.青少年犯罪 C.经济犯罪 D.暴力犯罪 10、1983年9月做出《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决定》的机关是( AB )。 A.党中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最高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 11、对犯罪人的分类可以根据年龄、性别、( BCD )等多种标准进行。 A、身高 B、心态 C、性质 D、经历 E、服装 12、犯罪被害人的不良状态包括(ACE ) A、刺激性 B、疏忽性 C、狂妄性 D、脆弱性 E、易感性 F、被迫顺从性 13、从根本上讲,犯罪的产生是由下列因素决定的。( ABCD ) A、犯罪心理 B、社会环境 C、自然环境 D、文化传统 14、根据被害人的心理特征进行分类,可将被害人分为( ABC ) A、智能低下的被害人 B、暴力犯罪的被害人 C、贪财型被害人 D、纯粹的被害人 15、犯罪学的体系主要是由( BDE )等几个部分构成的。 A、犯罪侦察 B、犯罪现象 C、犯罪起诉 D、犯罪原因 E、犯罪预防 1、犯罪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ABCD )。 A.社会调查 B. 数理统计 C.比较论证和信息论 D.系统论与控制论 2、菲利认为犯罪是( ABC )相互作用的结果。 A.自然因素 B.人类学因素 C. 社会因素 D. 国家因素 3、贴标签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C )。 A.萨瑟 B.科恩 C.贝克尔 D.昆尼 4、激进犯罪学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 AB )。 A.昆尼 B.科尔德曼 C.科恩 D. 莫顿 5、犯罪政治学理论主要有( ABC )。 A.国家权力真空理论 B.国家机能失调理论 C.国家干预过渡理论 D.国家经济理论 6、社会治安的全面治理,要建立起不同层次和配套成龙的( ABCD )的工作体系。 A.预测 B.预防 C.打击 D.改造 7、犯罪生物学理论主要有( ABCD )。 A.内分泌理论 B.脑电波 C. 体格性格理论 D.双生子论 8、对违法犯罪的处理方法主要有( ABDE )。 A.社会帮教 B.纪律处分 C.工读学校 D.行政处罚 E.刑事惩罚 9、两道防线的预防体系指( AB )。 A.宏观预防 B.微观预防 C.犯罪前预防 D. 犯罪后预防 1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针是党中央在分析我国国情,总结实践经 验基础上,于( A )年京、津、沪、惠、汉五大城市治安座谈会上提出的。 A.1981 B. 1982 C.1983 D. 1985 1.发生犯罪的客观背景条件是( B.犯罪条件)。 2.城市犯罪率高于农村,反映的是犯罪场( B.空间因素)因素。3.在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过程中,( C.犯罪心理)处于关键枢纽地位。 4.我国减少和治理犯罪的根本途径是(A.犯罪预防)。 5.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一般认为是(佛罗依德)。 6.犯罪的显著特征是( B.社会危害性)。 7.在天生犯罪人论的基础上,提出自然犯罪的是( C.加洛法罗)。 8.中国古代商鞅认为犯罪原因是( C.欲求)。 9.被誉为美国犯罪学之父的是( B.萨瑟兰)。 10.犯罪学的核心内容是( D.犯罪原因 ) 11.犯罪古典学派最具盛名的代表人物是( A.贝卡利亚)。 12. 犯罪人的人生观的基本特征是( A极端个人主义)。 13.犯罪人的需要结构包括( A.需要 B.犯罪动机) 14.被害人享有的权利不包括( C.取证权 ) 15.在犯罪个体原因中处于基础层次的是( C.个性心理特征)。16.中国古代黄老学派认为犯罪原因是( B. 法律)。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A.1.犯罪政治学理论主要有( A 国家权力真理论 B.国家机能失 调理论 C. 国家干预过渡理论 D.国家经济理论)。 2.犯罪心理主要由(A.需要结构 B.认知结构 C.情感结构 D.意志结构E.人生观结构)因素构成。 3.犯罪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A.社会调查 B. 数理统计 C.比较论证 D.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 4.对违法犯罪的处理方法主要有( A.社会帮教 B.纪律处分 C.工读学校 D.行政处罚 E.刑事惩罚)。 5.在犯罪预防体系中,微观预防包括(A.群众预防 B.治安预防 C.法制预防 D.心理预防 E.技术预防)。 1.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经济犯罪呈现( B.高发 )态势. 2.素有”隐性犯罪”之称的是( A.经济 )犯罪. 3.下列不属于黑社会性质犯罪类型的是( D.复合性) 4. 黑社会性质组织最初产生于( A.20世纪80年代末)年代。 5.当前我国腐败现象最集中.最严重的犯罪是( D.职务犯罪)。 6. 跨境犯罪的共同特性不包括(D.暴力性) 7.1932年最早提出经济犯罪概念的德国人是(A.林德曼) 8.职务犯罪的惯用伎俩不包括(A.间接占有) 9.诱发经济犯罪的因素中,占主导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是(A.经济因素) 10.经济犯罪不具有以下(D.专业性)特征 二.多项选择题 1.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产生根源有(A.经济根源C.组织根源D.腐败根源E.社会心理根源F.社会道德根源) 2.同时是黑社会犯罪组织和跨境犯罪组织的是(A.意大利黑手党B.日本的山口组D.香港的三合会) 3.媒体已披露我国当前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的类型中最普遍的类型是(A.劫匪型C.地霸型E.欺行霸市型) 4.职务犯罪的畸形心态的表现是(A.特权心态B.眼热心态C.侥幸心态D.吃亏心态E.扳本心态F.贪色心态) 5.同跨境犯罪做斗争的基本方略是(A.打防结合 B.预防为主)。 1、一般来说,被害人的特征有( ABC ) A被害性B、可责性C、互动性D、参与E、关联性 2、在犯罪的四维结构原因是指( ABCD )。 A、社会生产方式结构 B、社会意识 C、个体人生观 D 、个体心里结构 E、私有制 3、中国现代犯罪原因理论有( ABCDE ) A、社会变迁理论 B、阶级斗争理论 C、矛盾冲突理论 D、控制系统功能弱化理论 E、本能异化理论 4、犯罪人的认知结构是犯罪人( ABDE )的总称。 A、知识水平 B、认识能力 C、观察能力 D、分析能力 E、判断能力 5、犯罪人学派的创始人是( A ) A、龙勃罗梭 B、菲利 C、贝卡尼亚 D、门德尔松 E、施鲁兹 6、犯罪心理主要由( ABCDE )因素构成。 A、需要结构 B、认知结构 C、情感结构 D、意志结构 E、人生观结构 7、在犯罪预防体系中,微观预防包括( ABCDE )。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

全国2007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犯罪现象 B.犯罪原因 C.预防犯罪 D.学科建设 2.从研究方法上看,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主要采用() A.事实分析法 B.规范分析法 C.法律论证法 D.犯罪行为结构解析法 3.关于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当今大多数犯罪学学者持() A.法学观点 B.心理学观点 C.社会学观点 D.独立的综合性学科观点 4.“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学者() A.孔德 B.托皮纳尔 C.塔尔德 D.加罗法洛 5.现代犯罪学关于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A.犯罪的心理预防 B.犯罪的社会预防 C.犯罪的个体预防 D.犯罪的法律预防 6.在犯罪分类问题上,贝卡利亚认为犯罪行为的真正衡量标准是() A.法律 B.犯罪人的自由意志 C.该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D.刑罚 7.以龙勃罗梭为代表的实证派犯罪学将犯罪学研究实现了从犯罪行为转向() A.被害人 B.刑罚 C.犯罪情境 D.犯罪人 8.20世纪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在对芝加哥地区的犯罪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 A.同心圆说 B.犯罪饱和说 C.犯罪的生物遗传说 D.模仿论 9.依据影响某一结果的一种或几种因素以及它们影响的程度来主观判断抽取样本数的犯罪学抽样方法是() 第 1 页

A.配额抽样 B.判断抽样 C.等距抽样 D.随机抽样 10.犯罪学对事物之间具有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被称为() A.解释性分析 B.描述性分析 C.横向比较分析 D.纵向比较分析 11.一定时空内的犯罪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 A.立案率 B.破案率 C.人犯率 D.犯罪率 12.已经发生并被发现,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已举报而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 A.发案数 B.相对暗数 C.绝对暗数 D.恒比数 13.从新中国犯罪发展的过程看,犯罪的大幅度起伏与() A.经济快速发展直接联系 B.自然环境的变迁直接联系 C.人体的生理变化紧密联系 D.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紧密联系 14.犯罪统计表明,从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犯罪人的初犯年龄() A.正在提高 B.正在降低 C.没有变化 D.变化不定 15.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是() A.违法性 B.社会性 C.形式多样性 D.社会危害性 16.欲望在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起着() A.纽带作用 B.辅助作用 C.核心作用 D.基础作用 17.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 A.思想体系 B.组织体系 C.实践体系 D.形式体系 18.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学理论观点的是() A.天生犯罪人论 B.人种论 C.亚文化论 D.差异交往论 19.在犯罪原因系统中,以对具体犯罪事件为中心,在较长时间和较大空间内同犯罪发生存在联系的因素组类是() 第 2 页

矿物岩石学思考题标准答案

矿物岩石学思考题答案 1、什么是晶体?晶体和非晶体有何区别? 晶体: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或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区别:在内部结构上:晶体具有格子状构造,质点的排列既有短程有序性,又具有长程有序性;非晶质体则不具有格子状构造,质点的排列只具有短程有序性,不具有长程有序性。 在外形上: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多面体形状,非晶质体多为无定形体。在物性上:非晶质体不具有确定的熔点,晶体具有固定熔点。 在分布上:由于晶体比非晶体稳定,所以晶体的分布更广泛,自然界的固体物质绝大多数是晶体。 2、什么是空间格子,包括哪些要素? 在晶体结构中找出相当点,再将相当点按照一定的规律连接起来就形成了空间格子。相当点在三维空间作格子状排列,我们称为空间格子。要素:结点、行列、结点间距 3、什么是面网,面网密度与面网间距之间的关系。 结点在平面上的分布即构成面网。面网密度与面网间距成正比. 4、什么是面角,如何理解面角恒等定律? 面角:相邻晶面法线的夹角。 由于晶体的对称性及规则性,所有相对应晶面的面网及面网夹角是固定不变的相等的角。 5、形成晶体有哪些方式?

①液相转变为晶体;②固相转变为晶体;③气相转变为晶体; 6、在晶体的形成方式中,固相与固相之间有哪些转变方式? 1同质多像转变;2原矿物晶粒逐渐变大;3固溶体分解;4变质反应;5由固态非晶质体结晶 7、层生长理论和螺旋生长理论区别与联系是什么,现实中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这两个生长模型? 联系:都是层层外推生长;区别:生长新的一层的成核机理不同。有什么现象可证明这两个生长模型? 现象:环状构造、砂钟构造、晶面的层状阶梯、螺旋纹。 8、晶体的生长的实验方法有哪些?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区别。 水热法、提拉法。 区别:水热法,将高温的饱和溶液带至低温的结晶区形成过饱和析出溶质使籽晶生长;提拉法,熔体-晶体面上面晶体的温度低于相变点,下面熔体的温度高于相变点,使晶体生长(相变)恰好在熔体-晶体界面处进行。 9、对称的概念;晶体的对称和其它物质的对称有何本质区别? 对称:是指物体相同部分作有规律的重复。 区别:首先,由于晶体内部都具有格子构造,通过平移,可使相同质点重复,因此,所有的晶体结构都是对称的; 其次:晶体的对称受格子构造规律的限制,因此,晶体的对称是有限的,它遵循“晶体对称规律” 最后,晶体的对称不仅表现在外形上,还表现在物理、化学性质上。

岩石学课后思考题全解

答案不全,望请大家用红色补充答案 思考题 第一章: 1、什么叫矿物?什么叫造岩矿物? 矿物:就是岩石的基本组成单元,它是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的无机固体物质, 造岩矿物: 2、地壳中的造岩元素通常是指哪8种元素?含量最高的是元素是什么元素? O、Si、Al、Fe、Ca、Mg、Na、K。含量最高的:O 3、常见主要造岩矿物有那些?肉眼如何鉴别? 石英:柱状晶型;高硬度;无解理;断口具有油脂光泽等 钾长石:常见肉红色;卡式双晶;两组完全解理夹角90度;硬度高等 斜长石:常见白色或灰白色;常具有聚片双晶;两组完全解理不正交;硬度高等 普通角闪石:常见浅、深绿色或黑色;长柱状;两组解理夹角近56度;断口近菱形等 普通辉石:常见黑绿色或黑色;短柱状或粒状;两组解理夹角近90度,硬度高等 橄榄石:常见橄榄绿色;粒状;常见贝壳状断口;硬度高等 黑云母:常见黑色、褐黑色、绿黑色;片状;极完全解理;薄片具弹性等 白云母:常见无色;片状;极完全解理;薄片具弹性等 方解石:常见白色;菱形体解理;硬度3;遇冷稀盐酸剧烈起泡等 白云石:常见白色或灰白色;菱形解理;晶面常完全呈马鞍形;块体遇冷稀盐酸不起泡,但其粉末遇冷稀盐酸起泡等 4、什么叫岩石?什么叫岩石学? 岩石是由矿物或类似矿物的物质组成的固体集合体

岩石学是地质学领域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是研究地壳、地幔及其他星体产出的岩石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成因及演化等方面的科学。 5、野外如何区分三大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6、如何理解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之间互相转化关系?(比较多,挑自己喜欢的背哈)

犯罪学考试题答案修订稿

犯罪学考试题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近代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第一部刑法典即1810年《法国刑法典》以( A )为理论基础。 A.犯罪古典学派 B.犯罪人类学派 C.犯罪社会学派 D.犯罪心理学派 2、首先应用科学的实证方法研究犯罪的是( C )。 A.边沁 B.贝卡利亚 C.龙勃罗梭 D.菲利 3、将自然犯罪的原因归结为心理或道德异常的犯罪学家是( C )。 A.龙勃罗梭 B.菲利 C.加罗法洛 D.边沁 4、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在其代表作( B )中提出了“接触理论”。 A.《文化冲突与犯罪》 B.《犯罪学原理》 C.《少年犯罪的原因》 D.《命定的犯罪》 5、恢复性司法对现代刑事司法制度的简明概括是﹙ A ﹚。 A.有害的正义 B.无害的正义 C.普世的正义 D.绝对的正义 6、将犯罪人和被害人二者视为“刑事伙伴”或“犯罪搭档”的犯罪学家是( D )。 A.京蒂 B.施耐德 C.萨瑟兰 D.门德尔松 7、犯罪学家( D )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以犯罪学命名的研究专着《犯罪学》。 A.龙勃罗梭 B.贝卡利亚 C.菲利 D.加罗法洛 8、功利主义的创始人( A )。 A.边沁 B.霍尔巴赫 C.孔德 D.菲利

9、当代犯罪学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D )。 A.犯罪人类学理论 B.犯罪心理学理论 C.犯罪生理学理论 D.犯罪社会学理论 10、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当代西方犯罪问题的犯罪学派是 ( A )。 A.激进派犯罪学 B.芝加哥学派 C.社会生态学理论学派 D.社会结构理论学派 11、被尊称为近代刑法之父的是( A )。 A.贝卡利亚 B.边沁 C.费尔巴哈 D.菲利 12、新中国的犯罪学是从研究( B )开始的。 A.黑社会犯罪 B.青少年犯罪 C.反革命罪 D.暴力犯罪 13、李斯特的犯罪原因观被后人称为( A ) A. “犯罪原因二元论” B. “犯罪原因三元论” C. “犯罪原因四元论” D. “犯罪原因多元论” 14、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是( A )。 A. 社会危害性 B. 形式多样性 C. 传染性 D. 违规性 15、( B )在犯罪发生中起决定作用,是犯罪发生的必然因素。 A.犯罪条件 B.犯罪直接原因 C.犯罪根源 D.犯罪相关因素 16、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是( B ) A.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 B.抑制犯罪动机 C.严厉打击犯罪 D.预防重新犯罪 17、强调刑罚的个别化的犯罪学派是( B )

岩石学2思考题

岩石学2思考题 1.试从成因角度阐述沉积岩的定义 2.与岩浆岩相比,沉积岩有哪些显著特征(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分布等方 面)? 3.试评述国内外在沉积岩基本岩石类型的划分方案。 4.试述物理风化、化学风化、生物风化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因素? 5.说明造岩矿物在风化带中的稳定性顺序,怎样解释这个顺序? 6.试述长石类矿物的风化稳定性和一般风化过程。 7.以花岗质岩浆岩为例说明矿物在风化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产物。 8.试述母岩风化过程中元素迁移的顺序及影响元素迁移能力的主要因素。 9.试述母岩在风化过程的阶段性和分带性? 10.试述母岩风化产物的主要类型。 11.风化壳的定义及其地质意义? 12.试述影响碎屑物质在流水中搬运和沉积作用的主要因素。 13.雷诺数(Re)的含义及其水力学解释在地质中的应用。 14.佛罗德数(Fr)的含义及其水力学解释在地质中的应用。 15.碎屑物质在流水中搬运方式有哪几种?试说明跳跃搬运机理和悬浮搬运、沉积的机理。 16.试以龙尔斯特龙图解为例,说明碎屑颗粒的搬运、沉积与流速的关系。 17.试述斯托克沉速公式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 18.碎屑物质在流水搬运过程中将发生哪些变化? 19.何谓沉积分异?机械沉积分异的规律和模式如何? 20.试述碎屑物质在沉积的水盆地(海盆)中搬运、沉积作用的特点。 21.与流水搬运、沉积作用相比,风和冰川的搬运、沉积作用各有哪些显著特点? 22.何谓牵引流、重力流?二者在搬运和沉积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23.什么是胶体溶液?它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的方式和控制因素是什么? 24.试述真溶液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25.溶度积、PH值、Eh值对溶解物质的搬运、沉积有何影响?请举例说明。 26.试以碳酸盐矿物的溶解、沉积为例,说明水体中CO2溶解度对其的影响。 27.何谓化学分异作用?试述它的影响因素及其模式。 28.试述机械沉积分异和化学沉积分异的关系及其在地质中的意义。 29.试述沉积后作用的概念及其研究的意义。 30.沉积后作用可分哪几个阶段?试述各阶段的概念及其在时间上、空间上(深度)的变化范 围。 31.试述成岩作用的物化环境(T、P、PH、Eh)特点,及各类沉积物在此阶段的变化情况。有 何典型自生矿物生成?它有何环境意义? 32.试述后生作用阶段的物化环境、沉积物变化情况及新生矿物特点。 33.试述表层成岩作用特点及其与风化作用的区别。 34.试从原始物质、搬运方式、沉积作用及成岩后生作用等方面说明碎屑岩、粘土岩、化学 岩和生物化学岩的形成作用。 35.试述压实作用、压溶作用的含义及识别标志。 36.何谓溶解作用?它们在岩石薄片中如何识别? 37.试述砂岩中氧化硅胶结物的类型、特征及形成环境以及氧化硅胶结物的可能来源。 38.试述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的类型、形成条件及物质来源。 39.试述碎屑岩中交代作用和溶蚀作用的含义,发生的时期,交代作用的证据,有哪些常见

变质岩岩石学复习题

变质岩岩石学复习思考题 一、判断题 1、变斑晶比变基质中的矿物形成要早。 2、接触变质晕内近侵入体处岩石变质程度较低,而远离侵入体处变质程度较高。 3、变粒岩与片麻岩的主要区别在于矿物成分方面的差异。 4、绿泥石片岩、绢云石英片岩及滑石片岩均属绿片岩相。 5、交代变质过程中,原岩既有矿物成分的变化,也有化学成分的变化,因此是封闭体系。 6、特征变质矿物就是稳定的温压条件范围较宽的变质矿物。 7、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变化范围比岩浆岩的要宽。 8、变质反应均是吸热反应。 9、特征变质矿物一定是新生矿物。 10、在等化学变质作用中,岩石的化学成分基本不变。 11、变质作用过程中,原岩基本是在固态下发生变化的。 12、斑状变晶结构中,变斑晶是最早结晶的。 13、角闪岩相的变质岩都含角闪石。 14、混合岩化作用中流体相起了很大的作用。 15、影响动力变质作用的主要物化因素是温度和负荷压力。 16、包含变晶结构是变晶结构的一种。 17、板岩、千枚岩、片岩的变质程度依次递减。 18、变质作用是一种内生地质作用,发生于一定的地壳深度和固态转变是它的两个基本特点。 19、定向构造是由片状、纤状或柱状矿物定向排列所构成。 20、负荷压力的增大有利于生成分子体积小、密度大的变质矿物。 21、只出现于变质岩中而岩浆岩中极少见的矿物,称为特征变质矿物。 22、变粒岩与片麻岩的主要区别不在于结构方面,而是矿物组成和构造的不同。 23、绢云千枚岩、绿泥石片岩、阳起石片岩、蛇纹石大理岩均可属绿片岩相。 24、变质岩的矿物共生组合主要受原岩成分的控制,而与变质条件关系不大。 25、糜棱岩和碎裂岩都是具定向组构的动力变质岩,但其碎基的比例不同。 26、混合花岗岩与岩浆成因花岗岩的区别标志之一是前者没有完整的形态和明显的接触界面。 27、一个变质相大致相当于一个等物理系列。 28、区域变质作用是在原岩基本保持固态的条件下进行的。 29、碎裂岩是原岩经强烈的塑(韧)性变形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动力变质岩 30、蓝片岩相变质作用是高压变质作用。 31、特征变质矿物就是稳定温压范围较窄且能灵敏反映变质条件变化的变质矿物。 32、变质岩的化学成分变化范围比岩浆岩的化学成分变化范围更窄。 33、高压相系的地温梯度比低压相系的地温梯度要高。 34、等化学系列岩石都处于同一温度和压力条件下。 35、在变质过程中,岩石的矿物成分变化都是交代作用引起的。

犯罪学试题库

犯罪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对罪犯予以惩罚的目的是( C ) A.给犯罪人造成一定痛苦,使之不敢重新犯罪 B.实现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 C.把罪犯改造成为新人 D.满足被害人惩罚犯罪的愿望 2.认为“犯罪不外是一种疾病,故刑罚不应是对既往的,而应是对将来的”,是由18世纪以前西方哪位思想家提出的( B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奥古斯丁 D.托马斯·莫尔 3.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委员( C ) A.3—5人组成 B.3—7人组成 C.3—9人组成 D.3—6人组成 4.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一个层面的防控措施旨在( A ) A.抑制犯罪动机 B.抑制犯罪目的 C.抑制犯罪的机会和条件 D.防止已经犯罪的人重新犯罪 5.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在各级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各部门分工协作来抓( C ) A.条块结合,以条为主 B.条块结合,分工负责 C.条块结合,以块为主 D.条块结合,统一领导 6.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领导体制是( A ) A.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共抓,办事机构具体指导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各负其责 B.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分工负责 C.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党的有关部门负责 D.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由司法机关具体负责 7.综合治理的三个基本环节是:打击、预防和( A )

A.改造 B.教育 C.挽救 D.感化 8.犯罪预测的意义和作用主要是指( B ) A.犯罪预测的方法 B.犯罪预测的价值 C.犯罪的预测目的 D.犯罪预测的对象 9.犯罪预测的方法主要有趋势外推法、因素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和( B ) A.回归分析预测法 B.专家评估法 C.临床诊断法 D.问卷法 10.针对犯罪分子和有前科劣迹、露出犯罪形迹的人所采取的刑罚或其他惩戒性措施的预防是( D ) A.改造性预防 B.控制性预防 C.保护性预防 D.惩戒性预防 11.公安保卫机关依法采取的各种预防、减少犯罪发生的专业性防范措施,被称为( C ) A.社会预防 B.心理预防 C.治安预防 D.刑罚预防 12.被害的受容性是指( A ) A.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顺应状态 B.被害人在犯罪侵害前容易接受加害者的诱导或容易成为加害者选择为侵害对象的特征 C.被害人由于自身刺激的行为而招致犯罪人对其实施犯罪行为的驱动性 D.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反抗状态 13.因主动实施了某种刺激性行为,招致加害人对其实施犯罪行为而受到侵害的人,在犯罪学理论中被称为( C ) A.轻浮型被害 B.受挫型被害人 C.挑衅型被害人 D.贪婪型被害人 14.依据犯罪预防作用对象的不同,分为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和( D ) A.疏导性预防 B.保护性预防 C.惩戒性预防 D.重点预防

1月全国自考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选项是有关犯罪学学科性质的几种学术观点,其中多数人所赞同的并为教材所认可的观点是( ) A.法学观点 B.生物学观点 C.社会学观点 D.多学科交叉的(独立的)综合性观点 2.古典犯罪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是( ) A.康德 B.黑格尔 C.贝卡利亚 D.边沁 3.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一行为是否为犯罪行为可以有不同的认定,表明犯罪具有( ) A.社会性的属性 B.阶级性的属性 C.相对性的属性 D.随意性的属性 4.改革开放后,我国犯罪地域分布出现了向( ) A.西南倾斜现象 B.东北倾斜现象 C.西北倾斜现象 D.东南倾斜现象 5.心理分析法主要用于( ) A.研究犯罪动态 B.研究犯罪工具 C.研究犯罪构成 D.解释犯罪原因 6.经济转型过程中犯罪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对犯罪的作用一般是( ) A.直接的 B.事先的 C.被动的 D.间接的 7.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导致了个体犯罪欲念的( ) A.缓解 B.分化 C.扩张 D.收缩 8.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相关因素的是( ) A.气压 B.空间 C.工具 D.引起犯罪的现象 1

9.被害的受容性是指( ) A.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顺应状态 B.被害人在犯罪侵害前容易接受加害者的诱导或容易成为加害者选择为侵害对象的特征 C.被害人由于自身刺激的行为而招致犯罪人对其实施犯罪行为的驱动性 D.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反抗状态 10.短期犯罪预测的预测时段一般是指( ) A.1—2年 B.3—4年 C.4—5年 D.5年以上 11.教育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中的( ) A.临时性措施 B.战术性措施 C.战略性措施 D.被动性措施 12.人民调解委员会任期为( ) A.二年 B.三年 C.四年 D.五年 13.保罗·费尔巴哈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犯罪预防理论是( ) A.社区参与论 B.环境预防论 C.心理强制论 D.被害预防论 14.在下列方法中属于收集犯罪资料常用方法的是( ) A.问卷法 B.比较法 C.统计法 D.分析法 15.当代犯罪学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 A.犯罪经济学理论 B.犯罪心理学理论 C.犯罪生物学理论 D.犯罪社会学理论 16.在我国犯罪数量统计一般( ) A.以实际发生案件数为主 B.以警方统计为主 C.以检察院统计为主 D.以法院最终判决数为主 17.已经发生并被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举报了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 ) A.犯罪率 B.相对暗数 C.绝对暗数 D.明数 18.新中国社会治安最好的时期是( ) A.1950—1955年 B.1956—1965年 C.1966—1976年 D.改革开放之后 2

沉积岩石学复习题 及答案

沉积岩石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沉积岩、杂基、胶结物、层系、纹层、牵引流、沉积物重力流、层流、紊流、槽痕、陆表海、陆缘海、相序递变规律、基底胶结、孔隙胶结、杂基支撑、颗粒支撑、内碎屑、颗粒石灰岩、三角洲、扇三角洲、冲积扇、槽状交错层理、楔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剥离线理构造、沉积相、沉积体系、φ值、海相自生矿物、岩屑、结构成熟度、成分成熟度、胶结作用、交代作用、颗粒、晶粒、重结晶作用、蒸发岩、冲积扇、冲刷-充填构造、曲流河、二元结构 沉积岩:在地壳表层的条件下,由母岩的风化产物、火山物质、有机物质等沉积岩的原始物质成分,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 杂基:碎屑岩中的细小的机械成因组分, 其粒级以泥级为主, 可包括一些细粉砂 胶结物:碎屑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 层系:由许多在成分、结构、厚度和产状上近似的同类型纹层组合而成。 纹层:(细层)组成层理的最基本的最小的单位,纹层之内没有任何肉眼可见的层。亦称细层。 牵引流:符合牛顿流体定律的流体。其搬运机制是流体动能拖曳牵引沉积物一起运动,如河流、风流和波浪流等。 沉积物重力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 层流:一种缓慢流动的流体,流体质点作有条不紊的平行线状运动,彼此不相掺混。 紊流:充满了漩涡的多湍流的流体,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极不规则,其流速大小和流动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彼此相互掺混。 槽痕:水流在泥质沉积物表面冲刷而形成的不连续的长形小凹坑。 陆表海:位于大陆内部或陆棚内部的、低坡度的、范围广阔的、很浅的浅海 陆缘海:亦称大陆边缘海,指位于大陆边缘或陆棚边缘的、坡度较大的、范围较小的、深度较大的浅海 相序递变规律:在横向上成因相近且紧密相邻而发育着的相,在垂向上依次叠覆出现而没有间断的规律 基底胶结:碎屑颗粒漂浮在杂基中互不接触,基质对颗粒起粘接作用的胶结类型 孔隙胶结:碎屑颗粒互相接触,构成孔隙,胶结物冲天于孔隙中的胶结类型 杂基支撑:杂基含量高,颗粒在杂基中呈漂浮状的支撑结构 颗粒支撑:颗粒含量高,颗粒相互接触构成孔隙使杂基充填其中的支撑结构 内碎屑:沉积不久处于固结半固结状态的岩层,经侵蚀、破碎和再沉积而成的颗粒 颗粒石灰岩:颗粒含量大于50%,灰泥含量小于50%的石灰岩 三角洲:海(湖)陆交互地带的近河口处,河流携带沉积物倾泻入海(湖)形成的三角形沉积体 扇三角洲:邻近山地的冲积扇推进到湖中滨-浅湖地区形成的扇状砂体 冲积扇:发育在山谷出口处,由暂时性洪水冲刷形成、范围局限、形状近似圆锥状的山麓粗碎屑堆积物 槽状交错层理:底界为槽形冲刷面,纹层在顶部被切割形成的槽状层系 楔状交错层理:层系间的界面为平面但不互相平行,层系厚度变化明显呈楔形。层系间常彼此切割,纹层的倾向及倾角变化不定。板状交错层理:层系之间的界面为平面而且彼此平行层理构造(河流沉积常见) 剥离线理构造:沿层面剥开体现原生流水线理的平行层理薄层 沉积相: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 沉积体系:成因上相关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的组合,即受同一物源和同一水动力系统控制的、成因上有内在联系的沉积体或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的组合。 φ值:是一种粒度标准,粒级划分转化为φ值,φ=-log2D 海相自生矿物:指一般形成于弱碱性、弱还原、盐度正常浅海海底海底沉积物中的矿物(如海绿石、鲕绿泥石、自生磷灰石)岩屑:是母岩岩石的碎块,是保持着母岩结构的矿物集合体 结构成熟度:指碎屑岩沉积物在风化、搬运、沉积作用的改造下接近终极结构的特征程度(颗粒圆度、球度、分选性程度) 成分成熟度:指碎屑物质成分上被改造趋向于最终产物的程度,亦称“化学成熟度”或“矿物成熟度” 胶结作用: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的矿物质,将松散的沉积物固结起来的作用 交代作用:指一种矿物通过化学作用代替另一种矿物的作用 颗粒:泛指沉积盆地内由化学、生物化学成因的碳酸盐沉积物,在波浪、潮汐等动力作用下就地或经短距离搬运而形成的一系列

岩浆岩复习思考题

《岩浆岩石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岩石、岩石学的概念? ●2.岩石按其成因可分为哪三大类?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3.岩浆岩、岩浆岩岩石学的概念? 4. 结晶岩的概念? 第二章岩浆、岩浆作用及岩浆岩 ●1.岩浆的概念? 2.岩浆的成分有哪些? ●3.挥发分在岩浆中有哪些作用? 4.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的温度、粘度特点? ●5.影响岩浆粘度的因素有哪些? 6.岩浆作用的概念? 7.什么叫侵入作用、喷出作用(或火山作用)? ●8.什么是侵入岩、喷出岩(或火山岩)、次火山岩? ●9.什么是熔岩、火山碎屑岩? 第三章岩浆岩的产状和相 ●1.火山岩常见产状类型有那些?(岩流、岩被、岩针、岩钟、火山锥等) ●2.火山岩的相是如何划分的?(溢流相、爆发相、次火山相、火山沉积相等) ●3.侵入岩常见产状类型有那些?(岩基、岩株、岩盆、岩床、岩脉或岩墙等) ●4.侵入岩的相是如何划分的?(深成相、中深成相和浅成相) 第四章岩浆岩的物质成分 ●1.岩浆岩中常见的矿物成分有哪些? ●2.岩浆岩中矿物是怎样分类的? ●3.主要矿物、次要矿物、副矿物的概念? ●4.原生矿物与次生矿物、反应矿物与残余矿物以及它生矿物的概念? ●5.常见造岩矿物中,哪些是硅铝(浅色)矿物、哪些是铁镁(暗色)矿物? 6.岩浆岩的色率是指的什么? 7.岩浆岩中主要氧化物有哪些? ●8.根据SiO2含量可将岩浆岩分为哪四大类,界限如何? ●9.通常所说的岩浆岩的基性程度或酸性程度是什么含义? ●10.岩浆岩的碱质含量和碱性程度有何关系?表示碱度的里特曼指数σ值 如何定义?(σ计算表达式) ●11.随着基性程度的降低,钙碱性岩浆岩中SiO2含量与其他氧化物之间的关系如何?有何变化规律?(参见图Ⅳ-1) ●12.岩浆岩中常见造岩矿物的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如何?(参见图Ⅳ-4) 13.化学成分对岩浆岩中矿物共生组合的影响?(以SiO2及碱质含量为例) ●14.SiO2过饱和矿物与过饱和岩石、不饱和矿物与不饱和岩石的概念? ●15.平衡结晶条件下,石英与似长石、石英与镁橄榄石能否共生?为什么?

全国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试题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对策的科学称为( ) A.刑事侦查学 B.刑法学 C.犯罪学 D.罪犯矫正学 2.研究犯罪人的犯罪生涯或预测犯罪人未来行为方向或研究、预测特定罪犯矫正效果的方法是(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个案调查 3.依龙勃罗梭的观点,社会防卫的前提是( ) A.消除犯罪条件 B.鉴别犯罪人 C.消除贫困 D.严密立法 4.在当代犯罪学的研究中居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 A.犯罪环境学 B.犯罪经济学 C.犯罪心理学 D.犯罪社会学 5.菲利认为,犯罪饱和法则的主要表现之一是( ) A.犯罪数量的周期性变动 B.犯罪危害的周期性变动 C.犯罪结构的周期性变动 D.犯罪性质的周期性变动 6.把犯罪分为“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的实证学派学者是( ) A.龙勃罗梭 B.菲利 C.加罗法洛 D.胡顿 7.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而非依据主题灵活设问的访谈被称为( ) A.直接访谈 B.间接访谈 C.结构式访谈 D.非结构性访谈 8.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犯罪产生的根源是( ) A.财产矛盾

C.社会分工 D.私有制 9.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统计规律的是( ) A.恒比定律 B.差别规律 C.漏斗效应 D.反射效应 10.反映犯罪现象的影响和传播规律的是( ) A.起伏律 B.消长律 C.辐射律 D.因果律 11.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70%-80%的时期是( ) A.50年代初期 B.60年代中后期 C.80年代初期 D.2000年以后 12.暴力犯罪的情感特征一般是( ) A.冲动性 B.冷静性 C.有同情心 D.好奇性 13.影响犯罪行为方式是隐蔽还是公开的是( ) A.犯罪行为的动力机制 B.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 C.犯罪行为的抑制机制 D.犯罪行为的评估机制 14.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 ) A.男性犯罪的成因 B.女性犯罪的成因 C.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D.老年人犯罪的成因 15.犯罪动机是( ) A.犯罪的直接原因 B.犯罪的条件 C.犯罪的相关因素 D.犯罪的根源 16.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直接原因的是( ) A.犯罪意识 B.犯罪工具 C.犯罪时间 D.犯罪对象 17.下列诸项中,不属于犯罪社会原因的是( )

岩石学试题库

岩石学试题库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岩石学试题库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岛状硅酸盐矿物的是() A石榴石 B辉石 C橄榄石 D石英 2、常见暗色矿物有() A橄榄石 B辉石 C普通角闪石 D黑云母 3、下列哪类岩石的斜长石含量最多() A.超基性岩 B.基性岩 C.中性岩 D.酸性岩 4、火山碎屑岩常见的结构() A.集块结构 B.火山角砾结构 C.凝灰结构 D.煌斑结构 5、碎屑物质被搬运后的沉积分异取决于() A.碎屑物自身的密度、体积和形态 B. 流体的流速和动能大小 C. 流体的化学性质 D.碎屑物的化学性质 6、层内从底到顶粒度由粗到细而逐渐变化的结构称为()。 A交错层理 B单斜层理 C递变层理 D粒序层理 7、岩石中成分、颜色或粒度不同的矿物分别集中,形成平行相间的条带,称为()A片状构造 B斑状构造 C眼球状构造 D条带状构造 8、变质岩主要分布在()。 A大陆前寒武纪的基底 B造山带 C大陆裂谷 D大洋中脊 9、以下物质属于岩石的是() A.大理石 B. 石油 C. 混凝土 D. 汞 10、下面属于斜方晶系的有() A.十字石 B.石膏 C.正长石 D.钠长石 11、下列哪种表述是正确的() A.花岗岩是中性侵入岩 B.玄武岩是基性喷出岩 C.辉长岩是中性喷出岩 D.橄榄岩是超基性侵入岩 12、火成岩中常见的暗色造岩矿物有() A.辉石 B.角闪石 C.黑云母 D.橄榄石 13、以下的反应形式为化学风化的有() A.水化和水解 B. 去硅和硅化 C. 酸的作用 D.阳离子交换 . 14、接触热变质作用是指在火成侵入体侵入到围岩时由于岩浆的高温对围岩烘烤的影响而使岩石发生的()作用。 A变形 B破碎 C重结晶和变质结晶 D熔融 15、交错层理的特征是纹层向不同方向倾斜呈交错状,指示的沉积环境意义是()A静水 B微弱水流 C水介质波状运动 D水流介质的流动方向在不断变化 16、岩石中含大量片、柱状矿物且均呈平行排列是以下哪种构造的特点() A板状构造 B千枚状构造 C片状构造 D条带状构造

岩石学复习思考题2013.12(2)

岩石学复习思考题 岩浆岩部分 1.岩浆的概念、岩浆的成分(主要成分,挥发份),挥发份存在的意义(降低岩浆粘度和矿物的熔点),不同 成分岩浆的温度范围(基性、中性、酸性),影响岩浆粘度的因素(氧化物,挥发份,温度) 2.岩浆岩中矿物按含量划分(主要矿物/决定大类划分、次要矿物/决定钟属、副矿物),按成分和颜色划分(硅 铝/铁镁矿物或浅色/暗色矿物),色率的定义 3.二氧化硅饱和度分类及其对应的岩石和矿物组合。 4.岩浆岩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的岩石类型变化中,SiO2的范围、硅铝矿物、铁镁矿物、颜色、色率、 酸性程度和基性程度是如何变化的? 5.岩浆岩中最主要的7种造岩矿物(橄,辉,角、黑,斜,钾,石英) 6.岩浆岩的结构和构造的概念 7.岩浆岩的结构按结晶程度、矿物颗粒绝对大小、相对大小、矿物自形程度分别分成几种类型 8.岩浆岩的构造的主要类型(块状、斑杂、带状、气孔和杏仁,流纹、枕状等) 9.岩浆岩的产状概念,侵入岩的6种产状,喷出岩的3种产状 10.岩浆岩的相的概念,侵入岩在深度上和平面上的相划分,火山岩的相划分 11.岩浆岩分类简表(见表1) 表1 岩浆岩分类简表 12.斑状结构和似斑状结构的定义,区别(基质,时间,岩石类型);玢岩定义,与斑岩的区别(斑晶,斑岩为 碱性长石和石英,玢岩为斜长石和暗色矿物) 13.超基性岩的代表性岩石及其特殊特征(代表岩石见上边表格,金伯利岩是金刚石母岩,科马提岩具有典型 的鬣刺结构) 14.基性岩类的代表性岩石及其特征(代表岩石见上边表格),特征包括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构造,掌握

辉长结构、辉绿结构的定义,洋岛玄武岩 15.在超基性-基性岩石中常见堆晶结构,请介绍堆晶结构的定义、分类,及其对于揭示岩石成因的指示意义。 16.中性岩类闪长岩—安山岩类代表性岩石(代表岩石见表1) 17.中性岩类正长岩—粗面岩类代表性岩石(代表岩石见表1) 18.酸性岩类代表性岩石(代表岩石见表1) 19.花岗岩的一般特征及其有关矿产(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结构, 构造, 有关矿产), 20.请绘制花岗岩的QAP分类三角图,并全面介绍花岗岩类QAP分类结果及各类岩石的主要特征。 21.碱性岩类的代表性岩石 22.理论上,地壳内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岩浆的3个条件:(1) 升高温度,(2) 减小压力,(3) 液相线下移 23.原生岩浆和次生岩浆的定义 24.导致岩浆演化的作用过程(分异作用,同化混染作用,岩浆混合作用) 25.简述岩浆混合作用的概念及其判别标志是什么? 26.火山碎屑岩的主要特征 27.请简述脉岩的定义、特征和主要类型。 28.请综合论述蛇绿岩套的主要岩石组合及其重要的地质意义。 沉积岩部分 《沉积岩石学》复习参考题(一) 1沉积物、沉积岩和沉积岩石学的概念;沉积岩研究的重要性。 2简述沉积岩的形成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3风化作用的概念、类型,各类型发生的条件及最终产物。 4风化作用的阶段性及分带性。 5试述主要造岩矿物在风化作用中的稳定性。 6风化作用的最终产物及其在沉积岩形成中的贡献。 7风化产物的搬运方式有哪几种?搬运营力是什么? 8雷诺数(Re)和福劳得数(Fr)的概念及其水力学意义。 9尤尔斯特龙图解说明什么问题? 10在搬运和沉积作用过程中碎屑颗粒如何变化? 11冰川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特点。 12什么是胶体物质?胶体沉淀的原因是什么? 13什么是真溶液?呈真溶液搬运的物质如何搬运和沉积? 14在不同氧化还原条件下形成的铁质矿物分别是什么? 15什么是沉积分异作用?什么是机械分异作用的化学分异作用? 16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可分成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征? 17区分同生作用、准同生作用、成岩作用、后生作用、表生成岩作用(或表生作用)等概念 18沉积岩在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构造等方面有何特征? 19什么是沉积岩的结构和构造? 20什么是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区分细层、层系、层系组等概念。 21简述下列各概念:水平层理、交错层理(板状、槽状、楔状、羽状)、韵律层理、粒序层理、脉状层理、透镜状层理、波痕、槽模、重荷模、缝合线、生物扰动构造。 22沉积岩的颜色与形成环境条件有何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