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的护理_体会

小儿肺炎的护理_体会
小儿肺炎的护理_体会

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提高对小儿肺炎患儿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方案针对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科收治的150例确诊肺炎患儿,通过给予合理抗生素治疗、雾化吸入等治疗,加强病情监测等对症治疗等措施,在常规小儿肺炎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呼吸道护理、输液护理、饮食护理、发热护理、心理护理、吸氧等护理干预措施,提高出入院宣教质量,以提高患儿依从性及家长的信任,进而提高疗效。结果150例肺炎患儿在合理治疗机良好的护理干预下均完全康复出院,无不良并发症发生,且无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结论在合理治疗的基础上,通过给予患儿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高肺炎患儿治疗依从性,缓解病情,以提高患儿肺炎治愈率,利于预后,避免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小儿肺炎是由病毒、细菌或肺炎支原体等单独或协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四季均可发病,但多见于冬春季节和气候骤变时节[1],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严重的可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是导致我国儿童死亡的首要病因。若治疗不彻底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2]。患儿入院后,除给予各种对症治疗外,小儿护理对疾病的恢复同样重要。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合理而良好的护理干预措施,完全可以提高小儿肺炎的治愈率,并减少其相关并发症[3],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现对我科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150例小儿肺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4年4月我科收治小儿肺炎患儿150例,男98例,女52例;年龄3岁±1.9岁;病程5-10天,均表现为咳嗽、咳痰半发热;X片可见

肺纹理增粗,片状阴影。

1.2治疗方法根据患儿病情给予解热、止咳化痰、维持水电解质平稳等。同时依据不同病原菌选用适合的抗生素治疗。同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呼吸道护理、输液护理、饮食护理、发热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

2结果通过正确合理的药物治疗等,同时给予细致综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并治疗中积极加强病情监测,150例小儿肺炎患儿均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无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

2护理干预措施

2.1一般护理

保持室空气新鲜,室温控制在18 ~22℃,湿度为55% ~60%。防止病房干燥空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适宜的温湿度可减少空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可明显减轻患儿呼吸的症状[4]。让患儿多休息,尽量避免高强度的运动,因为适度的休息,可以减少机体的氧耗量,避免肺过度工作,保护患儿肺功能。同时在患儿病情稳定后可逐渐增加适当活动,以增加肺通气,促进分泌物的排出。各种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病室保持安静,有利于患儿保证睡眠,促进机体的恢复。如病房条件许可,最好要将急性期和恢复期;不同病原体感染的肺炎(如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及支原体感染等)患儿分别安置在不同的病室,防止交叉感染。病房每日双氧水喷雾消毒2次,保证室空气清洁[5]。

2.2心理护理

患儿多伴有“打针疼,吃药苦”心理,因此对待患儿态度要亲切和蔼,耐心与其沟通,取得患儿的信任,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患儿安抚工作,给予安慰及鼓励,减少其恐惧心理,增加患儿治疗信心。多与家长交流,同时向患儿家

属讲解疾病发展及治疗方法,每次操作前向患儿家长做好解释工作,以消除家长焦虑、恐慌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3体温护理

肺炎多伴有发热,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及时监测体温,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体温>38.5℃时可采用药物降温法及物理降温法;持续高热患儿给予头部冰敷、酒精擦浴等治疗措施,但降温幅度宜平缓,不宜过大,避免体温骤降而带来的继发性危险。对重症患儿可考虑用亚冬眠疗法降低体温,使机体处于抑制状态,以避免不良反应。退热处理后30分钟-60分钟复测体温。同时要密切观察是否有出汗,退热,防止过度出汗而造成脱水。出汗较多时,应及时更换干燥的衣被,避免因着凉而使症状反复或加重。发热时最好卧床休息,以减少能量的消耗。2.4饮食护理

患儿本身发育不完全,发病期间各种功能低下,饮食不当会引起消化不良、腹泻等消化道疾病,进而加重病情。发热时丢失大量的能量、热量、且水分消耗过多,以及咽痛导致食欲低下,所以要保证营养物质和水分的供应。同时指导家长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嘱其少食多餐,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6];每天补充适量水分,以利于痰液排出。如不能进食者,可考虑补液,静脉营养治疗等,也可酌情留置胃管,补充肠营养液等支持疗法应给予富有营养及高维生素饮食,高热患儿以流食为主,如牛奶、母乳、米汤等。待体温下降或正常后改为半流食,如稀粥、鸡蛋糕等。患病期间,忌食用高蛋白饮食、辛辣刺激、油腻等,以免造成腹胀,妨碍患儿的呼吸。

2.5静脉输液护理

为减少患儿痛苦,同时使治疗及抢救药物能及时有效的输入,均采用静脉留

置针。为避免患儿活动或翻身时针头脱落,因此输液穿刺部位尽量选择前额部和两侧颞部静脉,同时要提高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保护好患儿血管,并严格控制滴速、精确记录出入量等[7],以防快速大量补液造成心功能衰竭。输液前后分别用0.9% 的灭菌生理盐水冲管,防止堵塞;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渗出等,避免导管性感染造成的发热、败血症等。一切必要的治疗、检查、护理操作要轻、稳、准,避免患儿烦躁,尽量使患儿安静。

2.6吸氧护理

患儿肺组织发育不成熟,当肺组织有炎症时,导致患儿缺氧,常发生呼吸困难,如呼吸表浅、气促、颜面部及四肢末端明显紫绀,致使肺血管痉挛、肺动脉高压等,此时应及时给予氧气吸入,防止呼吸衰竭、肺水肿及脑水肿等。吸氧过程中应保持吸氧导管通畅,并控制好氧流量和浓度。长时间给氧,患儿可能会出现肺组织充血、水肿、肺不等而加重病情,因此建议间歇给氧。给氧方法以中鼻导管法最适宜,随时检查鼻导管是否达到深度,保持导管通常。如患儿烦躁不发,不能接受鼻导管培氧法,则可用面罩法。吸氧过程中应经常检查吸氧导管是否通畅,观察缺氧症状是否改善。长期吸氧患儿应每日更换鼻导管和湿化瓶,避免感染;同时及时清除鼻腔的分泌物和鼻痂,保持呼吸道通畅。

2.7呼吸道护理

患儿支气管管腔狭窄,纤毛运动及咳嗽反射较差,加之炎症刺激,容易造成小儿支气管阻塞,影响通气量,加重患儿缺氧。因此及时清除患儿呼吸道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不仅改善肺功能,增加肺血氧交换,提高血氧含量,还利于痰液的排出,良性循环。根据病情需要采取舒适体位以利咳痰,或雾化吸入后给予拍背以促进痰液排出。同时可以采用翻身扣背排痰。方法如下:手握空拳自病人

背部由下而上,由至外用力叩击,使粘附于器官上的痰体脱落,经咳嗽排出[8]。对于重症患儿可采用负压吸痰。清理痰液时操作要轻巧,压力适中,时间不宜过长(<10s)[4]。

2.8超声雾化的护理

超声雾化吸入法是在超声物理作用下将药物或水分分散为雾状或微粒,然后通过鼻腔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该种方法具有作用直接、全身副反应小、对消化道的刺激作用减少、湿化气道、稀释痰液、促进痰液排出、保护粘膜等功效。由于患儿发育不全,开始雾量一般为中低流量,并渐进调节。如果雾量过大,反而可能会造成器官痉挛,导致呼吸困难。雾化前应清除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提高雾化药物的吸收。治疗过程中如出现频繁咳嗽,面色发青、呼吸困难、憋气,应立即停止雾化,予以紧急处理,并同时通知医生。另外向患儿家属做好雾化后的宣教工作及雾化装置的清洗等工作。

2.9病情监测

患儿病情变化快,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因此在护理过程中,严密监测患儿的心率、体温、呼吸等生命体征,警惕肺炎相关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并立即报告主管医生,采取有效地治疗措施。患儿若呼吸>60 次/min,婴儿心率>180 次/min,幼儿心率>160 次/min, 可能并发心力衰竭;如果患儿咳粉红色泡沫样痰,提示是肺水肿的表现;如果患儿出现激烈咳嗽, 提示病情加重;发热持续不退或退而复升并咳出大量脓性痰多提示可能并发了肺脓肿;若患儿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胸痛伴有呼吸运动受限等,应考虑并发脓胸或脓气胸的可能。这些均应及时报告医生,准备相关药物、设备等,做好抢救工作的准备。这些病情的突发变化要求护士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及时、准确地观察病情,

具有熟练的应急能力,有效地做好急救处置。

2.10健康宣教

入院时应向患儿家长介绍有关肺炎的症状、治疗及护理要点。向患儿及家属讲解医院的环境、住院制度、安全知识、经治医生、饮食、起居等,使患儿和家属对护士、医生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发病高峰期,可用食醋熏蒸法将居室消毒,尽量避免带患儿到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及时接种各类以免,减少继发性肺炎的发生;针对患儿采取个体化的体育锻炼方式,增强个人免疫力;同时注意天气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物,防止伤风感冒;加强营养,给孩子多食富含维生素食物,荤素搭配要得当,少量多餐。使患儿及家长充分了解肺炎相关发病、治病、预防等知识,认识到防病重于治病,一旦发病及早治疗,争取最佳治疗时期。3讨论

小儿肺炎是由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严重者可发生重症肺炎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9]。对患儿采取及时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缩短患儿病程,促进其早日康复,同时增强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治疗的信任度和满意度[10],对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及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高群.小儿肺炎的治疗和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2(15):30 31.

[2] 陆红珍. 小儿肺炎89 例辩证施护[J].实用心脑血管杂志,2010,18(4):520.

[3] 素珍,邱秀蓉.小儿肺炎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0,8(21):138 139.

[4] 爱民.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护理和健康教育[J]. 医药,2010,23(3):466.

[5] 玉华,郝雪莉,银翠荣,等.重症肺炎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0,29(16):158.

[6] 王琳. 小儿肺炎护理探讨[J]. 中国医学创新,2012,3,9,9:59-60

[7] 胡金玲。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6):1615.

[8]门雨钊。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气道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

2011,19:2929-2931.

[9]唐宜新。50例小儿肺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9,10(25):626-627.

[10]黄敬亭。健康教育[M]..科学,2001:126-134.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