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女英雄花木兰的故事

花木兰中国古代女英雄以代父从军击败北方入侵民族闻名天下在后世影响深远。其事迹被多种样式的文艺作品所表现尤其是电影、电视剧多次重拍甚至影响波及美国和全世界。

花木兰其人其事正史记载不详所以其生卒年和故里有很大争议。

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在《木兰诗》的注解中称“不知起于何代”。《古今乐录》记载:“《木兰诗》本唐朔方节度使韦甫始得于民间。”然而《古今乐录》早已失传。此说如今仍有争议。参见《木兰诗》种种。

《河南通志》:“隋木兰宋州人姓魏氏。恭帝时发兵御戍木兰有智勇代父出征有功而还。……乡人为之立庙。” 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说:“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历年以纪交锋十有八战策勋十二转。朝觐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书。隆宠不赴恳奏省视。拥兵还谯造父室释戎服复闺装举皆惊骇。咸谓自有生民以来盖未见也。卫兵振旅还以异事闻于朝。召复赴阙欲纳宫中将军曰:臣无媲君礼制。以死誓拒之。势力加迫遂自尽。所以追赠有孝烈之谥也……” 明人刘惟德著《韩木兰(娥)传》载:“少女木兰姓韩原名娥四川阆中人”

主要事迹

根据北朝民歌《木兰辞》(又作《木兰诗》)(约作于北魏迁都洛阳以后中经隋唐文人润色)的描述对于花木兰的历史年代问题:

目前有两种主要的民间说法是:

第一种说法是:

北魏太武帝年间花木兰替父从军参加了北魏破柔然之战木兰多次参与了北魏出击大漠兵伐柔然的战争且表现突出但却无人发现她是女子。战争结束后朝廷欲授予她

尚书郎被她婉言谢绝。

第二种说法是:

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多载屡建功勋。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北朝民歌的绝唱这是一篇由宋代郭茂倩编的长篇叙事诗歌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木兰辞》是公认的北朝民歌和隋朝缺乏密切的关系这种隋朝末年的说法却与多处有冲突但是不知道为何会流传这种说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