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实务》第五单元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检察实务》第五单元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检察实务》第五单元练习题及标准答案

《检察实务》第五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作者:————————————————————————————————日期:

《检察实务》第五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多项选择题

1.人民检察院侦查活动监督的途径包括()。

A.审查批捕、审查起诉B.公安、检察联席会议

C.介入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D.受理有关控告、检举

2.人民检察院受理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在程序上应先查明()。

A.起诉意见书及案卷材料是否齐备

B.移送的实物与物品清单是否相符

C.指控的罪名和所附证据材料是否一致

D.犯罪嫌疑人是否在案及采取强制措施

3.审查逮捕下列案件犯罪嫌疑人时应当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备案的有( )。

A.高某强奸杀人案件

B.李某参加台湾情报组织刺探国家重要机密案件

C 谢某(英籍华人)诈骗案件

D.廖某挪用公款案件

4.人民检察院在依法行使审查批准、决定逮捕权时,当罪该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属于下列()情形之一时,应按有关特别的规定和程序办理。

A.县级以上领导干部B.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C.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D.涉外案件分犯罪嫌疑人

5.检察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对财产采取( )等措施的,负

有赔偿义务。

A.查封B.扣押

C.冻结D.追缴

6.侦查终结后,侦查部门应将( )移送审查起诉部门。

A.起诉意见书B.案件材料

C.证据D.侦查方案

7.人民检察院直接立案侦查的案件,不能在法定侦查羁押期间内侦查终结的应当( )。A.释放犯罪嫌疑人B.变更强制措施

C.交由公安机关羁押D.继续侦查

8.刑事诉讼法第139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应当听取()。

A.被害人意见B.听取犯罪嫌疑人的意见

C.辩护人的意见D.诉讼代理人的意见

E.证人的意见

9.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自行补充侦查,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形( )。

A.主要的犯罪事实、情节不清,证据不足

B.侦查机关侦查活动有违法情形

C.人民检察院在事实和证据认定上与侦查机关有较大的分歧

D.案件已经退查仍未查清

E.基本犯罪事实,情节不清,证据不足

10.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形( )。

A.主要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B.遗漏了重大犯罪事实

C.遗漏了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案犯罪嫌疑人

D.需要采用技术性较强的专门侦查手段才能查清事实的案件

E.基本犯罪事实、情节不清,证据不足

11.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A.对公安机关的勘验、检查,认为需要复验、复查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复验、复查B.派检察院人员参加复验、复查

C.要求公安机关进行医学鉴定

D.交由公安机关移送有鉴定资料的医学机构进行医学鉴定

12.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期限的中止,适用于以下情形( )。

A.改变管辖的

B.审查起诉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潜逃

C.审查起诉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患有精神病及其他严重疾病不能接受讯问

D.审查起诉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

13.人民检察院对案件进行审查后,应当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以下决定()。A.提起公诉B.不起诉

C.补充侦查D.退回公安机关处理

14.公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必须具有以下情形( )。

A.人民检察院建议适用简易程序B.人民检察院同意适用简易程序

C.人民法院同意适用简易程序D.公安机关建议适用简易程序

15.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依法应符合下列()条件。

A.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查清

B.证据确实、充分

C.同级人民法院有管辖权

D.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16.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应当向人民法院移送()。

A.起诉书B.证据目录

C.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D.全部案卷的证据材料

17.检察院的起诉书称,郑某作案时已满18岁,他以带孩子去划船为名,当船行至水库中央时,故意将刚满一周岁的女婴抛入库,使其溺水而死。据此,本案公诉人在法庭审理时应主要证明哪些事实()?

A.郑某作案时已满18岁B.郑某的行为系故意

C.该女婴不会游泳D.该女婴已因溺水而死亡

18.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进行监督主要表现为(

A.对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活动进行监督

B.对执行逮捕进行监督

C.对审判活动进行监督

D.执行进行监督

19.下列由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委员会决定是否应当回避的人员有(

A.本检察院的检察长B.同级公安机关的负责人检察长

C.检察委员会委员D.审判长

20.对人民检察院做出的不起诉决定有权提出申诉的人有( )。

A.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B.被害人

C.被不起诉人D.犯罪嫌疑人

21.人民检察院履行刑事审判监督职能的途径除通过参加法庭审判外,其他途径有()。A.庭外调查B.检察长列席审判委员会

C.审阅卷宗D.受理申诉和控告

22.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案件依法应符合下列()条件。

A.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查清B.证据确实、充分

C.同级人民法院有管辖权D.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23.下列案件中属检察机关管辖的是( 。

A.刑讯逼供案件B.贪污案件

C.职务侵占案件D.销售伪劣商品案件

24.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形( )。

A.主要犯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B.遗漏了重大犯罪事实

C.遗漏了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案犯罪嫌疑人

D.需要采用技术性较强的专门侦查手段才能查清事实的案件

E.基本犯罪事实、情节不清,证据不足

25.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A.对公安机关的勘验、检查,认为需要复验、复查时,可以要求公安机关复验、复查B.派检察院人员参加复验、复查

C.要求公安机关进行医学鉴定

D.交由公安机关移送有鉴定资料的医学机构进行医学鉴定

26.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期限的中止,适用于以下情形( )。

A.改变管辖的

B.审查起诉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潜逃

C.审查起诉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患有精神病及其他严重疾病不能接受讯问

D.审查起诉过程中犯罪嫌疑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

27.人民检察院对案件进行审查后,应当根据事实和法律作出以下决定()。

A.提起公诉B.不起诉

C.补充侦查D.退回公安机关处理

28.公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必须具有以下情形( )。

A.人民检察院建议适用简易程序B.人民检察院同意适用简易程序

C.人民法院同意适用简易程序D.公安机关建议适用简易程序

29.下列各项内容属于人民检察院刑事审判监督范围的有()。

A.法庭的组成违法的

B.违反法定审理和送达期限的

C.法院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

D.审判人员徇私枉法的

30.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抗诉的范围包括:()。

A.人民法院确有错误的、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

B,人民法院确有错误的、未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定

C.人民法院确有错误的、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

D.人民法院确有错误的、已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定

31.公诉人出席法庭支持公诉的程序和内容是()。

A.宣读《起诉书》B.在审判主持下进行证据调查

C.发表出席意见D.进行法庭辩论

32.根据刑诉法规定,人民检察院必须派员出席的第二审、再审法庭的案件范围包括()。A.人民检察院按照上诉程序提出抗诉的案件

B.第二审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被告人上诉的上诉案件

C.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的案件

D.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再审或提审的案件

33.人民检察院对于下列()的提出抗诉,不予受理。

A.判决裁定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

B.判决裁定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

C.人民法院已裁定再审的案件

D.判决解除婚姻关系的案件

34.刑事审判监督程序的抗诉主体是()。

A.同级人民检察院B.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

C.上级人民检察院D.最高人民法院

35.根据民事诉讼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有权提出抗诉。

A 判决

B 裁定

C 调解

D 决定

36.在民事、行政案件抗诉程序中,出庭检察人员纠正法庭审判活动中违法行为的形式,主要有()。

A.口头提出纠正意见B.书面通知纠正违法

C.依法追究违法责任人的责任D.发出“检察建议书”

37.人民检察院对在监管改造场所执行刑罚的监督主要包括对()的监督。

A.刑罚交付执行B.刑罚变更执行

C.刑罚终止执行D.监狱狱政管理和教育改造犯罪活动

38.人民检察院对()民事行政申诉,不应受理。

A.一审终审的B.二审终审的

C.解除婚姻关系的D.裁判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

39.对刑罚执行监督中的实行“三化”检察包括()。

A.经常化B.制度化

C.科学化D.规范化

40.对刑罚执行监督的方法主要有( )。

A.派驻检察B.实行“三化”检察

C.提出口头纠正意见D.办案

41.根据司法协助的相互性特点和我国开展刑事司法协助的实际情况,刑事司法协助的主体有是( )。

A.我国法院和外国法院

B.我国检察院和外国检察院

C.我国公安机关和外国警察机关

D.我国的监狱部门和外国的监狱部门

42.根据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刑事司法协助的内容有( )。

A.调查取证B.移送证据

C.通报诉讼结果D.承认和执行对方的生效判决和裁定

43.人民检察院不予受理的民事行政申诉案是( )。

A.裁判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政案件

B.人民法院已经裁定再审或者提审的民事行政案件

C.人民法院再审改判的民事行政案件

D.解除婚姻关系和收养关系的生效判决

答案:

1、ACD

2、ABD

3、BCD

4、ABC

5、ABCD

6、AB

7、AB

8、ACD

9、BCD 10、ABCD 11、ABCD 12、BCD 13、AB 14、AC 15、ABCD 16、ABC 17、ABD 18、ABC D 19、AB 20、AB 21、ACD 22、ABD 23、AB 24、ABCD 25、ABCD 26、BCD 27、AB 28、AC 29、ABCD 30、ABCD 31、ABCD 32、ABCD 33、ACD 34、CD 35、AB 36、A B C 37、A BCD 38、A B 39、ABC 40、ABD 41、AB C 42、AB C D 43、ABD

《医学免疫学》习题集(题库+答案)

免疫学习题集和参考答案 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免疫是指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D.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2. 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法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E.印度 3. 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害无利 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4.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 5. 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过强易导致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反复感染 E.免疫缺陷病 6.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调节 7.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缺陷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调节 8. 首次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是 A.破伤风抗毒素 B.破伤风类素素 C.肉毒类毒素 D.白喉类素素 E.白喉抗毒素 9. 首次应用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的科学家是 A.Pasteur B.Behring C.Jenner D.Border E.Burner 10.最早发明减毒活疫苗的科学家是 A.Jenner B.Koch C.Porter D.Burnet E.Pasteur 11.英国科学家Jenner发明了 A. 白喉抗毒素 B.狂犬疫苗 C.人痘苗 D.牛痘苗 E.卡介苗 12.创建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学者是 A. .Koch和Pasteur B. Miller和Good C. Milstein和K?hler D. Tislius和Kabat E. Porter和Edelman 13.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 A. Burnet B. Border C.Porter D. Jenner E.Pasteur 14.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 B、免疫细胞、粘附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 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 D、免疫分子、粘附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 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X型题】 1.免疫细胞包括 A.淋巴细胞 B.单核-巨噬细胞 C.抗原提呈细胞 D.粒细胞 E.红细胞 2.下列哪些细胞具有特异性识别抗原的能力? A.巨噬细胞 B.T细胞

医学免疫学第版课后思考题答案重点

一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DC、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淋巴样祖细胞→B、T、NK细胞 ②B细胞和NK分化发育的产所 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在外周) →活化B细胞随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B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IgG,释放入血。 (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也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短,不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 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②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是T细胞)的发育。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的TCR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 高亲和力则被消除。 试述淋巴结、脾和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 淋巴结: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75%,B25%)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 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 :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60%,B 40%)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 MALT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 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生物意义:补充新的免疫细胞、增加与APC接触的机会、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其他免疫成分。三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四影响抗原应答的主要因素 A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 a化学性质:P、糖蛋白、脂蛋白、多糖类、LPS及肿瘤细胞的DNA、组蛋白 b分子量大小:>10KD,分子量大的免疫原性强 c结构复杂性:含芳香族AA的Ag免疫原性强。 d分子构像:抗原表位 e易接近性:抗原表位被淋巴细胞受体接近容易程度,易接近免疫原性强 f物理状态:颗粒性抗原免疫原性强 B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及健康状态 C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抗原进入机体的数量、途径、次数、两次免疫的间隔时间、佐剂的应用和类型。

化工设计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1、简述化工设计的概念、作用与分类。 答:(1)概念:化工设计是对拟建化工项目在技术和经济上进行全面详尽的安排,是化工基本建设的具体化,是把先进的技术和最新科研成果引入生产的渠道。 (2)作用:化工设计是生产技术中的第一道工序,是化工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化工设计是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的先导,是先进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中间环节,是科研成果实现工业化的桥梁。 分类:根据项目性质可分为:新建项目设计、重复建设项目设计、已有装置的改造设计。根据化工过程开发程序化工设计可分为:概念设计、中式设计、基础设计和工程设计。 2、化工设计划分为哪三个阶段?并分别叙述其主要内容。 答:初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三个阶段。 初步设计:是根据计划任务书,探求在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的最符合要求的设计方案,还应编写初步设计说明书。 扩大初步设计:根据已批准的初步设计,解决初步设计中的主要技术问题,使之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还应编写扩大初步设计说明书及工程概算书(允许误差较大)。 施工设计:根据已批准的扩大初步设计进行的,是施工的依据,为施工服务,应有详细的施工图纸和必要的文字说明书以及工程预算书(误差较小)。 3、写出化工设计程序,并对其主要内容作简单阐述。 答:化工设计程序 前期准备工作→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决策(评估)→计划任务书→初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施工设计 4、工艺设计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设计准备、方案设计、化工计算、车间布置、化工管路设计、提供设计条件、编制概算书的设计文件 第二章 1、化工厂址选择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节约用地,考虑发展(注:地不能征多,但也应留有发展佘地); (2)利用城镇设施,节约投资(电、蒸汽、燃料等靠近电厂或水水电站,靠近燃料供应点,水靠近江、河、湖等); (3)满足环境卫生及交通运输要求(能妥善处理“三废”,优先使用水路、铁路运输,适当增加公路运输); (4)不旱不涝,地质可靠; (5)少挖少填,有利于协作等,还要与城市规划协调。 2、在化工厂总平面布置设计时,对于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行政办公楼、住宅及道路等有何具体要求。 生产车间的位置应按工艺过程的顺序进行布置,生产线路尽可能做到直线而无返回流动,但并不要求所有车间在一条直线上,应考虑辅助车间的配置距离及管理上的方便。一般功能、工艺相似的车间、工段尽可能布置在一起(便于集中管理),车间之间的管道尽可能沿道路的铺设。生产有害气体或粉尘车间要放置在下风或平行风侧。 关于辅助车间的布置 (1)锅炉房尽可能布置在用蒸汽较多的地方,其附近不得有易燃、易爆的车间或仓库,应放置在下风位置;

免疫学习题及答案

免疫学部分 一、概述 【A型题】 1.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的抗微生物感染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排除非自身物质的功能 D.机体识别、杀灭与清除外来微生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 2.免疫监视功能低下的后果是 A.易发生肿瘤 B.易发生超敏反应 C.易发生感染 D.易发生自身免疫病 E.易发生免耐受 3.免疫应答对机体是: A.有利的反应 B.不利的反应 C.有时有利,有时不利 D.适当时有利,不适当时不利 E.以上都不是 【X型题】 1.免疫功能在正常情况下可表现为 A.阻止病原微生物入侵 B.对自身组织成分的耐受 C.清除体内损伤、衰老细胞 D.诱导组织细胞突变 E.防止肿瘤发生 二、抗原 【A型题】 1.一般而言,抗原的分子量为多少才具有免疫原性? A.<10kD B.< 9kD C.=10kD D.>10kD E.>100kD 2.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自身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感染的微生物抗原 3.TD-Ag得名,是因为它 A.在胸腺中产生 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 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 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 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T细胞辅助 4.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A.抗原决定基 B.抗原的大小 C.抗原的电荷性质 D.载体的性质 E.抗原的物理性状 5.下列哪种物质没有免疫原性? A.异嗜性抗原 B.抗体 C.补体 D.半抗原 E.细菌多糖 6.异嗜性抗原广泛存在于: A.人与人之间 B.动物与动物之间 C.植物与植物之间 D.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 E.不同种属之间 7.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提示: A.自身耐受的终止 B.机体易受微生物感染 C.免疫监视功能被抑制 D.免疫应答被抑制 E.抗原的免疫原性增强 8.接种牛痘疫苗后机体产生了对天花病毒的免疫力,反映了这两种抗原分子的

医学免疫学第6版课后思考题答案重点

一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与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与胸腺 骨髓的功能: 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DC、①血细胞与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红细胞与血小板 淋巴样祖细胞→B、T、NK细胞 ②B细胞与NK分化发育的产所 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在外周) →活化B细胞随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B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IgG,释放入血。 (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与淋巴结也就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短,不就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 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②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与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与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就是T细胞)的发育。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的TCR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 高亲与力则被消除。 试述淋巴结、脾与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 淋巴结:T细胞与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75%,B25%)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 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 : T细胞与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60%,B 40%)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 MALT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 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生物意义:补充新的免疫细胞、增加与APC接触的机会、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其她免疫成分。三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四影响抗原应答的主要因素 A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 a化学性质:P、糖蛋白、脂蛋白、多糖类、LPS及肿瘤细胞的DNA、组蛋白 b分子量大小:>10KD,分子量大的免疫原性强 c结构复杂性:含芳香族AA的Ag免疫原性强。 d分子构像:抗原表位 e易接近性:抗原表位被淋巴细胞受体接近容易程度,易接近免疫原性强 f物理状态:颗粒性抗原免疫原性强 B宿主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年龄、性别及健康状态 C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抗原进入机体的数量、途径、次数、两次免疫的间隔时间、佐剂的应用与类型。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题目及答案

实验一流体流动阻力测定 1、倒∪型压差计的平衡旋塞和排气旋塞起什么作用怎样使用 平衡旋塞是打开后,可以进水检查是否有气泡存在,而且能控制液体在U型管中的流量而排气旋塞,主要用于液柱调零的时候使用的,使管内形成气-水柱 操作方法如下: 在流量为零条件下,打开光滑管测压进水阀和回水阀,旋开倒置U型管底部中间的两个进水阀,检查导压管内是否有气泡存在。若倒置U型管内液柱高度差不为零,则表明导压管内存在气泡,需要进行赶气泡操作。 开大流量,使倒置U型管内液体充分流动,以赶出管路内的气泡;若认为气泡已赶净,将流量阀关闭;慢慢旋开倒置U型管上部的放空阀,打开底部左右两端的放水阀,使液柱降至零点上下时马上关闭,管内形成气-水柱,此时管内液柱高度差应为零。然后关闭上部两个放空阀。 2、如何检验测试系统内的空气已经排除干净 在流量为零条件下,打开光滑管测压进水阀和回水阀,旋开倒置U型管底部中间的两个进水阀。若倒置U型管内液柱高度差不为零,则表明导压管内存在气泡,需要进行赶气泡操作。知道,U型管高度差为零时,表示气泡已经排干净。 3、U型压差计的零位应如何调节 操作方法如下: 在流量为零条件下,打开光滑管测压进水阀和回水阀,旋开倒置U型管底部中间的两

个进水阀,检查导压管内是否有气泡存在。若倒置U型管内液柱高度差不为零,则表明导压管内存在气泡,需要进行赶气泡操作。 开大流量,使倒置U型管内液体充分流动,以赶出管路内的气泡;若认为气泡已赶净,将流量阀关闭;慢慢旋开倒置U型管上部的放空阀,打开底部左右两端的放水阀,使液柱降至零点上下时马上关闭,管内形成气-水柱,此时管内液柱高度差应为零。然后关闭上部两个放空阀。 4、测压孔的大小和位置、测压导管的粗细和长短对实验有无影响为什么 有,有影响。跟据公式 hf=Wf/g=λlu平方/2d也就是范宁公式,是沿程损失的计算公式。因此,根据公式,测压孔的长度,还有直径,都是影响测压的因素。再根据伯努利方程 测压孔的位置,大小都会对实验有影响。 5、在测量前为什么要将设备中的空气排净怎样能迅速地排净 因为如果设备含有气泡的话,就会影响U型管的读数,读数不准确,便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要迅速排净气体,首先要开大流量,使倒置U型管内液体充分流动,以赶出管路内的气泡;若认为气泡已赶净,将流量阀关闭。 6、在不同设备(包括相对粗糙度相同而管径不同)、不同温度下测定的λ-Re数据能否关联在同一条曲线上 答,不能,因为,跟住四个特征数,分别是长径比l/d,雷诺数Re,相对粗糙度 E/d,还有欧拉数Eu=wf/u的平方。即使相对粗糙度相同的管,管径和温度不同都会影响雷诺数及摩

免疫检验技术复习题及答案样本

免疫检验技术复习题( 一) 一、名词解释: 1、抗原: 2、直接凝集反应: 3、免疫球蛋白: 二、填空: 1、免疫的三大功能即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血清中Ig含量最多的是____, 含量最少的是_____, 唯一能经过胎盘的是_____。 3、超敏反应分为四个类型: ____、 _____、 _______、 ______。 4、酶免疫技术常见的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三大经典血清学试验方法是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三、选择: 1、首次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是 A、破伤风抗毒素 B、破伤风类毒素 C、肉毒类毒素 D、白喉类毒素 E、白喉抗毒素 2、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高可导致 A、严重感染 B、免疫缺陷 C、超敏反应 D、自身免疫病 E、肿瘤 3、 T细胞主要位于淋巴结的 A、深皮质区 B、淋巴结 C、浅皮质区 D、髓窦 4、 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是 A、 TCR B、 CR2 C、 CD3 D、 FCR E、 mIg 5、与外毒素有相同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A、抗毒素 B、细菌素 C、类毒素 D、抗生素 E、干扰素 6、存在于不同种属的共同抗原称为 A、同种异型抗原 B、异嗜性抗原 C、异种抗原 D、自身抗原 E、独

特型抗原 7、产妇初乳中含量最多的免疫球蛋白是 A、 IgG B、 IgM C、 SIgA D、 IgE E、 IgA 8、补体不具备下列哪种作用 A、溶解细胞作用 B 、调理作用 C 、过敏毒素作用 D 、趋化作用 E、中和毒素作用 9、 I型超敏反应主要是哪一类抗体介导产生的 A、 IgA B、 IgD C、 IgE D、 IgM 10、下列不影响抗原抗体可见反应的因素是 A、温度 B、电解质 C、酸碱度 D、湿度 11、检测血清中Ig的常见方法是 A、单向琼脂扩散 B、双向琼脂扩散 C、协同凝集试验 D、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四、简答: 1、抗体的生物学活性主要有哪些方面? 2、试述人工被动免疫的概念、特点及常见生物制品。 3、图示酶免疫技术的分类。 免疫检验技术复习题( 二) 一.名词解释: 1、交叉反应: 2、抗体: 3、人工被动免疫: 二、填空: 1、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 2、免疫活性细胞是指______和_______。 3、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从____开始, 活化替代途径从____开始活化。 4、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三个

(完整版)免疫所有选择题集及答案

第一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展望 一、选择题 1.免疫是指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D.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2. 最早用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法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E.印度 3. 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 B.有利的 C.有害无利 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4.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 5. 针对特定抗原的免疫应答过强易导致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反复感染 E.免疫缺陷病 6.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自稳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调节 7.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 B.免疫缺陷

C.免疫耐受 D.免疫防御 E.免疫调节 8. 首次用于人工被动免疫的制剂是 A.破伤风抗毒素 B.破伤风类素素 C.肉毒类毒素 D.白喉类素素 E.白喉抗毒素 9. 首次应用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的科学家是 A.Pasteur B.Behring C.Jenner D.Border E.Burner 10.最早发明减毒活疫苗的科学家是 A.Jenner B.Koch C.Porter D.Burnet E.Pasteur 11.英国科学家Jenner发明了 A. 白喉抗毒素 B.狂犬疫苗 C.人痘苗 D.牛痘苗 E.卡介苗 12.创建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学者是 A. .Koch和Pasteur B. Miller和Good C. Milstein和K?hler D. Tislius和Kabat E. Porter和Edelman 13.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 A. Burnet B. Border C.Porter D. Jenner E.Pasteur 14.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 B、免疫细胞、粘附免疫系统、中枢免疫器官 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 D、免疫分子、粘附免疫系统、皮肤免疫系统 E、免疫器官、免疫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D 2.B. 3.E 4.A 5.B 6.D 7.A 8.E 9.B 10.E 11.D 12.C 13. A 14.E 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 一、选择题 1.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A.扁桃体 B.淋巴结 C.胸腺 D.脾脏 E.肠淋巴组织

化工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1.某精馏塔的设计任务为:原料为F, X f ,要求塔顶为X D,塔底为X w 。 设计时若选定的回流比R不变,加料热状态由原来的饱和蒸汽加料改为饱和液体加料,则所需理论板数N T减小,提馏段上升蒸汽量V 增加,提馏段下降液体量L' 增加,精馏段上升蒸汽量V 不变,精馏段下降 液体量L不变。(增加,不变,减少) 2.某二元理想溶液的连续精馏塔,馏出液组成为X A=0.96(摩尔分率).精馏段操 作线方程为y=0.75x+0.24?该物系平均相对挥发度a =2.2,此时从塔顶数起的第二块理论板上升蒸气组成为y 2= ______________ . 3.某精馏塔操作时,F,X f ,q,V保持不变,增加回流比R,贝吐匕时X D增 加_,X w减小,D减小,L/V 增加。(增加,不变,减少) 6.静止、连续、—同种_的流体中,处在—同一水平面_上各点的压力均相等。 7.水在内径为? 105m M 2.5mm的直管内流动,已知水的黏度为1.005mPa?s, 密度为1000kg ? m流速为1m/s,贝U忌= _________________ ,流动类型为_______ 湍流________ 。 8.流体在圆形管道中作层流流动,如果只将流速增加一倍,则阻力损失为原来 的_4_倍;如果只将管径增加一倍,流速不变,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 __1/4_倍。 9.两个系统的流体力学相似时,雷诺数必相等。所以雷诺数又称作相似准数。 10.求取对流传热系数常常用_____ 量纲_________ 析法,将众多影响因素组合 成若干_____ 无因次数群_____ 数群,再通过实验确定各—无因次数群 ________ 间的关系,即得到各种条件下的 _______ ■关联____ 。 11.化工生产中加热和冷却的换热方法有______ 传导____ 、—对流_________ 和 ____ 辐射—。 12.在列管式换热器中,用饱和蒸气加热空气,此时传热管的壁温接近—饱和蒸 汽一侧_____ 体的温度,总传热系数K接近—空气侧—流体的对流给热系 数.

化工原理思考题答案

化工原理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 1、压力与剪应力的方向及作用面有何不同 答:压力垂直作用于流体表面,方向指向流体的作用面,剪应力平行作用于流体表面,方向与法向速度梯度成正比。 2、试说明粘度的单位、物理意义及影响因素 答:单位是N·S/m2即Pa·s,也用cp,1cp=1mPa·s,物理意义为:分子间的引力和分子的运动和碰撞,与流体的种类、温度及压力有关 3、采用U型压差计测某阀门前后的压力差,压差计的读数与U型压差计放置的位置有关吗?答:无关,对于均匀管路,无论如何放置,在流量及管路其他条件一定时,流体流动阻力均相同,因此U型压差计的读数相同,但两截面的压力差却不相同。 4、流体流动有几种类型?判断依据是什么? 答:流型有两种,层流和湍流,依据是:Re≤2000时,流动为层流;Re≥4000时,为湍流,2000≤Re≤4000时,可能为层流,也可能为湍流 5、雷诺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雷诺数表示流体流动中惯性力与黏性力的对比关系,反映流体流动的湍动状态 6、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答: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层流没有径向脉动,湍流有径向脉动 7、流体在圆管内湍流流动时,在径向上从管壁到管中心可分为哪几个区域? 答:层流内层、过渡层和湍流气体三个区域。 8、流体在圆形直管中流动,若管径一定而流量增大一倍,则层流时能量损失时原来的多少倍?完全湍流时流体损失又是原来的多少倍? 答:层流时W f∝u,流量增大一倍能量损失是原来的2倍,完全湍流时Wf∝u2 ,流量增大一倍能量损失是原来的4倍。 9、圆形直管中,流量一定,设计时若将管径增加一倍,则层流时能量损失时原来的多少倍?完全湍流时流体损失又是原来的多少倍? 答:

免疫学思考题必考

免疫学思考题整理 1、简述参与固有免疫的细胞种类及主要生物学功能 2、试述T 细胞的主要膜分子及其意义 3、试述B细胞的主要膜分子及其意义 4、简述T细胞的分类及其功能 5、简述T细胞活化的“双信号学说” 6、什么是免疫应答?试比较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特点 7、简述机体初次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应答抗体产生的特点 8、简述抗体分子的基本结构及各个功能区的意义 9、简述抗体分子的水解片段 10、简述五大类抗体分子具有不同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功能 11、单克隆抗体 12、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13、肠道杆菌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14、归纳志贺菌致病的主要特点 15、急性菌痢的典型症状有哪些?解释其形成机制 16、霍乱是如何传播的?期临床表现和预后如何? 17、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 18、结核分枝杆菌致病物质及感染特点? 19、结核菌素试验原理、结果判定与用途? 20、试述HBV抗原抗体系统检测的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1、试述HBV致病的可能机制 22、试述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及其可能的致癌机制 23、名词解释:补体、MAC、C5转化酶、补体的灭活 24、简述补体经典激活途径和旁路激活途径的过程 25、列表比较补体三大激活途径的主要区别(激活物质、C3转化酶、C5转化酶) 26、补体系统广泛参与了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效应机制 27、迄今发现了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旁路途径和凝集素途径 28、补体激活的三个途径具有共同的末端通路,形成攻膜复合物,溶解细胞 29、补体活化过程产生多种生物活化片段,参与机体免疫调节和炎症反应 30、抗体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 效应分子 31、抗体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经链接的二硫键连接而成,分为可变区、恒定区和铰链 区 32、抗体的可变区(V区)识别并特异性结合抗原,恒定区(C区)通过激活补体、结 合Fc受体(调理作用、ADCC和参与1型超敏反应)和穿过胎盘发挥作用 33、人工制备抗体的主要方法包括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 34、正常菌群与其宿主生态环境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生理性组合的动态平衡。举例说明正 常菌群对维持这种平衡起到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35、什么是微生态失调?主要原因有哪些? 36、青霉素如何发挥杀菌作用的? 37、细菌有哪些特殊结构,研究细胞特殊结构有什么意义?

免疫学试题及答案(绝对精品)

一、名词解释(共20分) 1、共同抗原:具有共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的不同抗原。 2、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 学基因。 是指抗原性物质表面决定该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3、CK:是指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剌激而合 成、分泌的一类具有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蛋白物质 的总称。 CK 能调节白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 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是除免疫球蛋 白和补体之外的又一类免疫分子。 4、TAA:指无严格的肿瘤特异性,但可在肿瘤细胞异位 表达或出现量的改变,包括某些糖蛋白、胚胎性抗 原等。 5、超敏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致敏后,再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出现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 乱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异常免疫应答。 四、简答题(共30分) 1、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答:V区:结合抗原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C区:激活补体;结合Fc受提:调理作用; ADCC作用;介导Ⅰ型超敏反应;穿过胎盘和黏膜 2、补体的生物学功能有哪些? 答:1)溶解细菌、细胞 2)调理作用 3)引起炎症反应 4)清除免疫复合物 1、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答:一、补体介导的溶菌、溶细胞作用:1。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感染的重要防御机制;2。某些病理情况下,可介导自身细胞溶解,导致组织损伤与疾病。 二、补体活性片段介导的生物学效应:(一)免疫粘附与调理作用、(二)促炎症作用、(三)对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清除作用、(四)免疫调节作用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王志魁《化工原理》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 2-1 流体输送机械有何作用? 答:提高流体的位能、静压能、流速,克服管路阻力。 2-2 离心泵在启动前,为什么泵壳内要灌满液体?启动后,液体在泵内是怎样提高压力的?泵入口的压力处于什么状体? 答:离心泵在启动前未充满液体,则泵壳内存在空气。由于空气的密度很小,所产生的离心力也很小。此时,在吸入口处所形成的真空不足以将液体吸入泵内。虽启动离心泵,但不能输送液体(气缚); 启动后泵轴带动叶轮旋转,叶片之间的液体随叶轮一起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沿着叶片间的通道从叶轮中心进口位置处被甩到叶轮外围,以很高的速度流入泵壳,液体流到蜗形通道后,由于截面逐渐扩大,大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 泵入口处于一定的真空状态(或负压) 2-3 离心泵的主要特性参数有哪些?其定义与单位是什么? 1、流量q v : 单位时间内泵所输送到液体体积,m 3/s, m 3/min, m 3/h.。 2、扬程H :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泵所获得的能量,J/N ,m 3、功率与效率: 轴功率P :泵轴所需的功率。或电动机传给泵轴的功率。 有效功率P e :gH q v ρ=e P 效率η:p P e =η 2-4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有几条?其曲线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离心泵启动时,为什么要关闭出口阀门? 答:1、离心泵的H 、P 、η与q v 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特性曲线。共三条; 2、离心泵的压头H 一般随流量加大而下降 离心泵的轴功率P 在流量为零时为最小,随流量的增大而上升。 η与q v 先增大,后减小。额定流量下泵的效率最高。该最高效率点称为泵的设计点,对应的值称为最佳工况参数。 3、关闭出口阀,使电动机的启动电流减至最小,以保护电动机。 2-5 什么是液体输送机械的扬程?离心泵的扬程与流量的关系是怎样测定的?液体的流量、泵的转速、液体的粘度对扬程有何影响? 答:1、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泵所获得的能量 2、在泵的进、出口管路处分别安装真空表和压力表,在这两处管路截面1、2间列伯努利方程得: f V M H g u u g P P h H ∑+-+-+=221220ρ 3、离心泵的流量、压头均与液体密度无关,效率也不随液体密度而改变,因而当被输送液体密度发生变化时,H-Q 与η-Q 曲线基本不变,但泵的轴功率与液体密度成正比。当被输送液体的粘度大于常温水的粘度时,泵内液体的能量损失增大,导致泵的流量、扬程减小,效率下降,但轴功率增加,泵的特性曲线均发生变化。 2-6 在测定离心泵的扬程与流量的关系时,当离心泵出口管路上的阀门开度增大后,泵出口压力及进口处的液体压力将如何变化?

免疫思考题及答案

1、免疫定义:①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再感染有抵抗力,不患疫病,即抗感染。 ②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并能将非己成分排出体外的复杂的生理学功能。 免疫学:研究机体免疫系统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科学。 2、免疫的三大功能和三大特点是什么? 答:⑴三大基本功能:①免疫防御;②免疫自身稳定;③免疫监视。 ⑵三大特点:①识别自己与非己;②特异性;③免疫记忆。 3、免疫系统的构成 骨髓 中枢免疫器官胸腺 法氏囊 免疫器官淋巴结 脾脏 外周免疫器官骨髓 哈德氏腺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免疫系统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自然杀伤性细胞和杀伤细胞 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 粒细胞系统 红细胞 抗体 免疫相关分子补体 细胞因子等 4、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树突状细胞、其他免疫细胞(粒细胞系统、红细胞)第三章 抗原:是指凡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物质。 抗原决定簇:决定抗原的特异性的是由暴露在抗原分子表面具有特殊立体构型和免疫活性的 化学基团,这些化学基团称为抗原决定簇,也称抗原表位。 异嗜性抗原:是一类与种族特异性无关,存在于人、动植物、微生物之间性质相同的抗原。抗原的两种基本特性:免疫原性:抗原→刺激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产生应答产物。 反应原性:抗原+免疫应答产物(如抗体)→特异结合。构成抗原的条件:1,异源性---是抗原的首要条件:异种物质、同种异体物质、自身物质(自身抗原) 2、构成抗原的条件有哪些? 答:异源性;大分子物质;分子结构复杂;物理状态;适当的进入途径。第四章 抗体(Ab):是由抗原致敏的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并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 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对具有抗体活性及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或尚不知是否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

2.4免疫调节练习题及答案

生物必修Ⅲ人教新课标免疫调节同步练习 1.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天花病毒、结核杆菌是抗原 B.抗原一般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 C.预防乙肝的疫苗是抗体x k b 1 . c o m D.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答案:Cw!w!w.!x!k!b! 解析:抗原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乙肝疫苗是外来的物质,具有大分子性和特异性,所以是抗原而不是抗体。抗体是效应B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能力的球蛋白。A、B、D 是对的,C是错的。 2.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他病原体感染②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 淋巴细胞③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④感染HI V 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 A.②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艾滋病的发病原理与治疗等相关知识。艾滋病的病原体为HIV,其主要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T淋巴细胞,最终使免疫功能丧失,其他病原体等乘虚而入,故艾滋病患者的直接死因往往是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感染HIV但没有发病的人不称为艾滋病患者,而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在潜伏期HIV因大量增殖而浓度增加,T细胞数量逐渐减少。 3.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 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 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 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 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 答案:C ] 解析: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可引发机体的免疫应答,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短时期内该病毒若再次感染,其免疫应答速度更快,也更强烈。4.(2010·天津六校模拟)哮喘是世界性顽症,最新研究发现哮喘的生化接触点潜伏在淋巴细胞中。下图为人的淋巴细胞的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免疫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讲总论 第一章绪论 1名词解释: 免疫:从狭义上讲,免疫就是人体对病原体(病菌、病毒)与有害物质的抵抗力。 从广义上讲,免疫就是机体识别“自身”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产生排斥反应的一种生理功能。 2.机体免疫系统识别与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C) A、免疫耐受 B、免疫自稳 C、免疫监视 D、免疫防御 E、免疫调节 3.最早提出克隆选择学说的科学家就是(D) A、Jenner B、Border C、Porter D、Burnet E、Pasteur 4.最早用牛痘预防天花的科学家就是(D) A、Burnet B、Border C、Porter D、Jenner E、Pasteur 5.免疫指(ABCDE)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与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识别与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D、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 E、机体识别与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第二章免疫器官 1、简述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概念及其意义 淋巴细胞再循环: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进入胸导管,经上腔静脉进入血液循环,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越血管内皮细胞表面(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与组织。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与组织间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即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 (1)淋巴细胞在淋巴组织与器官中分布更为合理 (2)淋巴组织不断从循环池中补充新的淋巴细胞有助于增强整个机体的免 疫功能 (3)有利于淋巴细胞与抗原与抗原递呈细胞接触 (4)有利于动员效应淋巴细胞迁移至炎症部位; (5)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记忆性细胞也参与再循环,其接触相应抗原后进 入淋巴组织,并迅速发生活化、增殖与分化,产生再次免疫应答。 2.骨髓的主要功能包括(ABDE) A.各类血细胞与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B.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C.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实验思考题(填空与简答) 一、填空题: 1.孔板流量计的C~Re关系曲线应在单对数坐标纸上标绘。 2.孔板流量计的V S ~ R关系曲线在双对数坐标上应为_直线—。 3.直管摩擦阻力测定实验是测定入与Re的关系,在双对数坐标纸上标绘。 4.单相流动阻力测定实验是测定直管阻力和局部阻力。 5.启动离心泵时应关闭出口阀和功率开关。 6.流量增大时离心泵入口真空度增大出口压强将减小。 7 .在精馏塔实验中,开始升温操作时的第一项工作应该是开循环冷却水。 8.在精馏实验中,判断精馏塔的操作是否稳定的方法是塔顶温度稳定 9.在传热实验中随着空气流量增加其进出口温度差的变化趋势:_进出口温差随空气流量增加而减小。 10.在传热实验中将热电偶冷端放在冰水中的理由是减小测量误差。 11.萃取实验中_水_为连续相,煤油为分散相。 12.萃取实验中水的出口浓度的计算公式为C E1=V R(C R1-C R2)/V E。 13.干燥过程可分为等速干燥和降速干燥。 14.干燥实验的主要目的之一是 掌握干燥曲线和干燥速率曲线的测定方法 。 15.过滤实验采用悬浮液的浓度为5% ,其过滤介质为帆布。 16.过滤实验的主要内容测定某一压强下的过滤常数。

17.在双对数坐标系上求取斜率的方法为:需用对数值来求算,或者直接用 尺子在坐标纸上量取线段长度求取。 18.在实验结束后,关闭手动电气调节仪表的顺序一般为:先将手动旋钮旋 至零位,再关闭电源 19.实验结束后应清扫现场卫生,合格后方可离开。 20.在做实验报告时,对于实验数据处理有一个特别要求就是:要有一组数据处理的计 算示例。 21.在阻力实验中,两截面上静压强的差采用倒U形压差计测定。 22.实验数据中各变量的关系可表示为表格,图形和公式. 23.影响流体流动型态的因素有流体的流速、粘度、温度、尺寸、形状等. 24.用饱和水蒸汽加热冷空气的传热实验,试提出三个强化传热的方案(1)增加 空气流速(2)在空气一侧加装翅片(3)定期排放不凝气体。 25.在精馏实验数据处理中需要确定进料的热状况参数q值,实验中需要测定 进料量、进料温度、进料浓度等。 26.干燥实验操作过程中要先开鼓风机送风后再开电热器,以防烧坏加热丝。 27.在本实验室中的精馏实验中应密切注意釜压,正常操作维持在0.005mPa 如果达到0.008?0.01mPa可能出现液泛,应减少加热电流(或停止加热),将进料、回流和产品阀关闭,并作放空处理,重新开始实验。 28.流体在流动时具有三种机械能:即①位能,②动能,③压力能。这三种能量可以互

化工设计习题及答案(陈声宗)

第一章化工厂设计的内容与程序 (陈声宗习题与思考题2010.9) 1、化工设计的种类有哪些? 答:根据项目性质化工设计可分为:新建项目设计、重复建设项目设计、已有装置的改造设计。 根据化工过程开发程序化工设计可分为:概念设计、中试设计、基础设计和工程设计;其中工程设计又包括:初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2、请画出化工厂设计的工作程序示意图。 3、化工厂通常由哪些部门和设施所构成? 答:化工厂通常由化工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装置、公用工程及罐区、服务性工程、生活福利设施、三废处理设施和厂外工程等构成。 4、化工车间工艺设计的程序及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一、设计准备工作 (1)熟悉设计任务书(2)制定设计工作计划(3)查阅文献资料(4)收集第一手资料。 二、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的任务是确定生产方法和生产流程,是整个工艺设计的基础。 三、化工计算 化工计算包括工艺设计中的物料衡算、能量衡算、设备选型与计算三个内容,其任务是在这三项计算的基础上绘制物料流程图、主要设备图和带控制点工艺流程图。 四、车间布置设计 主要任务是确定整个工艺流程中的全部设备在平面上和空间中的正确的具体位置,相应地确定厂房或框架的结构型式。 五、配管工程设计 任务是确定生产流程中全部管线、阀门及各种管架的位置、规格尺寸和材料,综合权衡建设投资和操作费用。 六、提供设计条件 工艺专业设计人员向非工艺专业设计人员提供设计条件。 七、编制概算书及编制设计文件 概算主要提供了车间建筑、设备及安装工程费用。

第二章 工艺流程设计 1、化工工艺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答:生产方法选择,工艺流程设计,工艺计算,设备的设计与选型,设备布置,管道设计对 非工艺设计提条件,设计说明书,概预算书。 2、在选择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时,应该着重考虑的原则有哪些?其步骤有哪些? 答:先进性、可靠性、合理性; 资料搜集与项目调研、生产设备类型与制造厂商调研、对调研结果进行全面分析对比。 3、工艺流程设计的步骤有哪些? 答:确定整个流程的组成,确定每个过程或工序的组成,确定工艺操作条件,确定控制方案, 原料与能量的合理利用,制定“三废”处理方案,制定安全生产措施。 4、工艺流程图的种类有哪些? 答:工艺流程草图,工艺物料流程图,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管道仪表流程图。 5、某管道标注为“HW0201-150 -L1B ”,表示什么意思? 答:①HW0201-表示管道号,其中: HW -物料代号,热水;02-工程工序编号,第02号;01-管道顺序号,第01号。 ②150 –管道尺寸(管径),公称通径150mm,。 ③L1B -管道等级,其中: L -国内标准压力等级代号,1.0MPa ; 1-顺序号,第1号; B -管道材质类别,碳钢。 6、固定床反应器温度控制形式有哪些?画出示意图。 (a)用进料浓度控制 (b)用进料温度控制Ⅰ (c) 用进料温度控制Ⅱ (d)用冷料量控制 第三章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习题1 连续常压蒸馏塔进料为含苯质量分数(下同)38%(wt)和甲苯62%的混合溶液,要求馏 出液中能回收原料中97%的苯,釜残液中含苯不低于2%。进料流量为20000kg /h ,求馏 出液和釜残液的流量和组成。 解: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甲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以下标B 代表苯。

免疫学思考题汇总

思考题 1.免疫的基本特性和基本功能有哪些? (1)基本特性:识别自身和非自身、特异性、免疫记忆 (2)基本功能: 抵抗感染、自身稳定、免疫监视 2.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 (1)抗原分子的特性:异源性、一定的理化特性、对抗加工 和呈递的易感性 (2)宿主生物系统:受体动物的基因型、受体动物的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 (3)免疫方法的影响 3.细菌抗原和病毒抗原的种类有哪些? (1)细菌抗原:菌体抗原、鞭毛抗原、荚膜抗原、菌毛抗原(2)病毒抗原:病毒表面抗原、病毒衣壳抗原、核蛋白抗原4.抗原的交叉性发生的原因有哪些? (1)不同物种间存在共同的抗原组成 (2)不同的抗原分子存在共同的抗原表位 (3)不同的表位之间有部分结构相同 5.Ig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1)免疫球蛋白是单体分子结构:所有种类免疫球蛋白的单体分子结构都是相似的,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4 条肽链构成的“Y”字形的分子。 (2)Ig的水解片段和生物学活性:

a.两个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相同片段,称为抗原结合片段(Fab) b.一个可形成蛋白结晶的称为Fc片段,无结合抗原活性,具有各类Ig的抗原决定簇,与抗体分子的其他生物学活性密 切相关。 c.两个大小不同的片段,一个具有双价抗体活性的F(ab’)2片段,小片段类似于Fc片段,称为PFc’片段,无生物学 活性。 (3)免疫球蛋白有特殊分子结构: a 连接链(J链):在免疫球蛋白中,IgM是由5个单体分子聚合而成的五聚体,分泌型的IgA是由两个单体分子聚合而成的二聚体,这些单体之间就是依靠J链连接起来的。 b 分泌成分:是分泌型IgA所特有的一种、特殊结构。 (4)糖类:以共价键结合在你H链的氨基酸上,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有N-糖苷键与多肽链中的天冬酰胺连接在一起,少数可结合到丝氨酸上。 6.Ig的种类及其特性有哪些? (1)类:根据重链C区的理化特性及抗原性的差异进行区分同种系所有个体内的Ig。 (2)亚类:根据重链恒定区的微细结构、二硫键的位置与数目及抗原特性的不同进行区分同一种类免疫球蛋白。 (3)型:根据轻链恒定区的不同,各类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分为k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