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珠江公园分析汇报》

《广州珠江公园分析汇报》
《广州珠江公园分析汇报》

广州珠江公园分析汇报

私立华联学院

姓名:张溥元

2 0 1 5 / 1 1 / 1 9

一.公园概况

广州珠江公园座落在天河区珠江新城,于2000年9月28日对外开放。珠江公园占地面积28公顷,是以绿化造景为主的生态公园,环境优美,格调幽雅。园内六个景区各具特色:风景林区位于公园最高的山地以成片的混交林种植为主,运用各种配植手法及不同的树种,体现不同的季相和花期,形成一个植物色彩丰富、层次鲜明的景区。山上有高耸云霄的英雄树,翠绿茂盛的南洋杉,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景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幅完美的景象。山上的“抱珠楼”,是全园的最高点,登楼眺望,公园美景尽收眼底。山南“积石飞泉”景点以自然的山石砌筑而成,瀑布飞溅而下,溪涧蜿蜒其间,溪涧源头“奔雷”声势浩大,雄伟壮观。山北鲜花丛丛,争鲜斗艳。位于公园中部的“快绿湖”宛如仙境中的一颗明珠。沿湖区设置的具有岭南建筑特色的“品绿茶室”、“椰风水榭”使岸边的景色更加优美自然。湖面上的曲桥象“初月出云”,而小桥上的三道“波光柱”则象“长虹饮涧”,在阳光的照耀下幻出万紫千红的彩霞,在落羽松、串钱柳和棕榈林的衬托下交辉相映,引人驻足。

1.珠江公园主要植物种类

珠江公园的植物种类极其丰富,约有1050种植物,是广州植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公园之一。

2.珠江公园植物配置的艺术美

2.1多样统一性原则

植物配置讲究多样统一性原则,即树形、色彩、线条、质地

及比例都要有一定的差异和变化,显示多样性,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相似性,引起统一感。珠江公园以不同专类园的所运用树种不同。以棕榈园为例,以霸王棕、狐尾椰子、假槟榔为基调树种,大量的重复运用最能体现植物景观的统一感。另外配置了许多其他热带风情的植物如酒瓶椰子、蒲葵、棕竹、散尾葵、苏铁等,林下又种植不同的植物景观,如狐尾椰子下种植龙船花和朱蕉,抑或配置肾蕨和美人蕉,假槟榔下种植朱蕉、皱叶冷水花和鸢尾。不同的林下景观充分表现了植物的多样性。

2.2协调和对比原则

珠江公园的植物配置讲究植物之间相互的联系与配合。如快绿湖景区,岸边种植有水杉、落羽松,水边种植有水葱、芦苇、香蒲、龟背竹,整个景区给人一种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

珠江公园的植物配置除了讲究协调外,同样善于利用差异和变化来产生对比的效

果。如百花园中就利用色彩艳丽的一串红组成植物色块,利用花叶扶桑做绿篱,给人一种兴奋、热烈和奔放的感受。

3. 珠江公园植物配置的特点

珠江公园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些高大挺拔、终年常绿、繁花如云、五彩缤纷的亚热带植物所表现出的热烈的南国情调。红花羊蹄甲、蓝花楹、大花紫薇、白兰、南洋楹、南洋杉、假槟榔、大王椰子、短穗鱼尾葵等高大乔木构成了公园植物造景的基调树种。而一些花色艳丽的乔灌木又使公园四季繁花如潮。春季有刺桐、木棉、洋紫荆,夏季有凤凰木、夹竹桃、大叶紫薇。

二.广州珠江公园艺术手法分析

1、背景

随着城市迅猛发展,人工环境不断增加,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向往自然,并在园林中寻回日益失去的大自然成为人们普遍愿望,对现代造园的形式与内容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上个世纪90年代,广州第一个中西合璧的公园--云台花园建成并开放之后,无非是对传统园林造成冲击,开阔了市民的眼界,大众对此造园手法褒贬不一。珠江公园一脉相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走出了自己的特色。以植物造景为主,通过营造丰富的植物景观,突出植物群落的生态效益,使珠江公园成为集观赏、游憩、休闲于一体的公共空间。珠江公园于2000年9月28日对外开放,是广州市三年一中变的成果之一。

2、布局

珠江公园没有明显的空间轴线,全园按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划分景区以园道分隔景区,空间形成“大园套小园”的集锦式布局。以园路来连接各个景点,在入园处不远便可开始游园。珠江公园主要划分为荫生植物区、桂花园、木兰园、棕榈园、风景林区、百花园等几个主要景区,每区各有精彩。在原有的地形上挖湖堆山,造山造林造溪涧。全园以丘陵水系形成山水骨架植物景观围绕水系集中布置点线面相结合。主体山坡,荫生区的溪涧,快绿湖区,抱珠楼远眺等等组成一系列重点景观。运用迂回小径延长游览路线,园林空间组合灵活多变、过渡自然,建筑小品意境含蓄多姿。

3、园林建筑

园林建筑不仅要满足园林景观的造景要求,而且要与园林环境密切结合,甚至与自然融为一体。园内建筑穿插布局,结构精巧、色彩艳丽,空间通透开敞,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筑以东南亚建筑风格为主。园区有三个大门,北门南门东门。北门为客流主入口,门卫亭在立面上,它是平斜式且单层的围石建筑,平淡而不臃肿,反而突出了珠江公园朴素唯美的主题,与旁边的大石“珠江公园”相互地协调。北门广场有明显轴线,简洁的花池树阵对称排开,方块铺装,无一不与园内建筑的东南亚风格相呼应。嵌有珠江公园字样的大石起着障景作用,使得园内的景色不会一览无遗。门口大门和周围的围栏均采用东南亚风格的铁花设计,与现代的小广场和绿荫相结合,显得通透而充满灵气。受本地气候影响,由于降雨量较多,园中小庭院也多见坡屋顶。实木柱子和塑石,广东特色和亚热带风格尽显。园中的厕所选址醒目方便,采光通风,轻盈大气,使用流线流畅。均

采用东南亚风格的建筑风格,很好的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园中建筑形式多样,亭楼榭廊各有春秋。快绿湖景区中的椰风水榭临水而建,突出湖的恬静之美,夸张而不失自然美。不仅可以观椰林,将快绿湖中的美景尽收眼底,其建筑本身亦极具美感,主体通透,大方简洁,景窗景墙镶嵌其中,是湖滨区的一大亮点。日月茶轩旁的一组山墙建筑为植物虚掩着,高高低低,增加层次感,扩大空间感,大有意犹未尽之意。精巧的装饰,增加了本身的美观,从而来组织空间画面。木兰园的亭廊除像游廊一样发挥建筑空间的脉络作用,作为布置点,形成观赏点,并在此组织环境景色的观赏。其建筑体型、轮廓的表现力,增加了园林画面美,建筑体量、体态与园内景观协调统一,表现出园林特色,环境特色、地方特色。在造型上,体量轻盈,形式活泼,简洁明快,通透有度,达到功能与景观的有机统一。蓝顶白柱,成为其他公园争先模仿的范本。

4、植物配置

珠江公园通过丰富的植物群落与山体、溪涧、瀑布、湖泊、建筑的巧妙结合,凸显岭南亚热带风情景色,营造出一个具有浓郁岭南特色与现代审美情趣相结合的园林。通过各种造园手法,表现岭南人对自然的崇尚和追求,同时也向世人展示岭南园林所特有的文化底蕴。为了体现设计意图,设计者从始至终都把握住人与自然这个主题,最大限度保证各种植物的最佳

生态展出效果,使整个公园生机勃勃。植物景观营造特点鲜明,空间疏朗与幽闭结合(例如去往荫生园区的步道)、景致具雕饰感(如石头与蕨类植物艳山姜的搭配)、植物造景材料富有地域特色(如棕榈园区)、园林植物的形态、色彩、质感突出(如北门山坡上植物主景区)。因四季特征不明显,常以多样植物组合增强景观变化,植物景观系统具有明显的“点线面”构成特点。其创作方法主要有主要运用风景绘画原理的“画意入园法”,乔灌木成组、地被镶嵌状布置。富有装饰效果的“装饰拼贴法”,模拟自然生态植被群落,构造为主的“自然生态群落模拟法”。珠江公园植物造景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以棕榈林和针叶林为主沿湖面连续变化的快绿湖区植物景观。

②以热带荫生植物与溪流置石相结合的荫棚区植物景观。

③结合山坡地形的花溪与风景林景观。其中山地花溪以溪流为中心水景、石景、

花景、路景相互穿插结合成景。风景林与溪流、建筑、入口广场相互映衬形成特色植物景观。

④以专类观赏植物为主布置的花园景观包括棕榈园、木兰园、桂花园、百花

⑤“东山凝彩”精品园植物景观主要结合水景布置以精致和丰富取胜。

⑥与园林建筑结合的植物景观。珠江公园的植物造景技法熟练、景观明艳动人其植物景观的类型与创作手法具有现代岭南园林的营造特点。

三.广州珠江公园给水、排水设计

1一般要求

1.1公园给水、排水设计应以公园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给水、排水专项规划依

据。

1.2给水设计应按规范要求作出公园供水管网与城市供水系统的接驳设计。1.3排水设计按规范要求作出公园排水管网与城市排水系统的接驳设计。

1.4绿化给水设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采用滴灌节水技术和措施。

2给水设计

2.1公园给水管宜随地形敷设,在管路系统高凸处应设自动排气阀,在管路系

统低凹处应设自动泄水阀。

2.2公园绿化灌溉给水管网从地面算起最小服务水压应为0.10MPa,当公园绿

地内有堆山和地势较高处需供水,或所选用的灌溉喷头和洒水栓有特定

压力要求时,其最小服务水压应按实际要求计算。

2.3草坪及疏林草地应采用隐蔽式喷淋设施;其它绿地宜按(40~60)m的间距

设计淋水接驳口,接驳口与胶水管的连接宜选用先进耐用的卡口配

件。

2.4公园景观水池应有补水管、放空管和溢水管。当补水管的水源为自来水时,

应有防止给水管被回流污染的措施。

3排水设计

3.1公园绿地中的排水,主要以地面径流方式排入园路雨水系统或其它雨水系

统,必要时可采用盲沟、透水管(板)、雨水口、暗管等集水、排水措

施。

3.2园路雨水的收集排放,宜采用沿园路边缘设置带透水板(盖)的明沟方式

或采用盲沟排水形式。

3.3绿地外部的地表排水不应引入绿地内。

3.4地下建筑及构筑物上的绿地应有排水措施。

3.5公园内的污水、废水处理工艺,宜根据进出水质、水量等要求,采用生物

处理或生态处理技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