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世界的奥秘复习题-11页文档资料

昆虫世界的奥秘复习题-11页文档资料
昆虫世界的奥秘复习题-11页文档资料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普通昆虫学2.昆虫形态学3.昆虫生理学4.昆虫生物学

二.填空:

1.昆虫总类占动物界总量的大约(四分之三)。

2.动物界按照进化顺序从低级到高级分为(原生)、(多孔)、(腔肠)、(扁形)、(线形)、(环节)、(软体)、(节肢)、(棘皮)(脊椎动物)门。

3.昆虫的体腔就是(血腔),消化道位于体腔的(围脏窦),循环系统位于(背血窦),神经系统位于(腹血窦)。

4.有些昆虫食性以生物尸体或粪便为食,这类为(腐食性)昆虫,如(粪羌)。

5.蜘蛛、蝎子属于(蛛形)纲。

6.蜈蚣、钱串子属于(唇足)纲。

7.马陆属于(重足)纲。

8.虾、蟹属于(甲壳)纲。

9.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10.昆虫的(中)胸、(后)胸各着生一对翅,称为具翅胸节。

11.昆虫的头部具一对(触角),一对复眼,3对口器附肢,分别为(上唇)、(上颚)、(下颚),所以头部成为(感觉和取食)中心。

三.问答题:

1.昆虫成为地球上最繁荣类群的原因是什么?

2.简述昆虫纲的基本特征。

3.简述节肢动物门的特征。

四.不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昆虫的是()

A 蝎子

B 蜈蚣

C 金龟子

D 蜻蜓

2.以下哪些昆虫对人类有益( )

A 传粉昆虫

B 工业原料昆虫

C 药用昆虫

D 天敌昆虫

3.以下节肢动物具有一对触角的有()

A 蜘蛛

B 蜈蚣

C 蜜蜂

D 马陆

4.以下有3对行动足节肢动物的是()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世代、年生活史、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变态、不全变态、完全变态、休眠、滞育、羽化、化蛹、孵化、虫龄、龄期、生长脱皮、补充营养、趋光性、离蛹、鳃叶状触角、具芒状触角、肘状触角、寡足型、无足型、多足型、鳞翅、半鞘翅、鞘翅、膜翅、捕捉足、跳跃足、携粉足、围蛹、被蛹、脉序、寡食性、性二型、多食性、趋化性。

二、填空题

1、昆虫的头部由于口器着生位置不同,头部的形式也发生相应变化,可分为3种头式:_前口式、下口式、后口式。

2、昆虫翅的连锁机构有翅僵连锁、翅钩连锁、翅抱连锁、翅褶连锁等4种。

3、蝴蝶触角锤状;口器是虹吸式口器;足是步行足;翅是鳞翅;属于完全变态。

4、昆虫的生殖方式可分为两性生殖、孤雌生殖、多胚生殖、幼体生殖、雌雄同体。

5、按照刺激物的性质,趋性可分为3类趋化性、趋光性、趋温性。

6、外界环境对昆虫的影响主要包括4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天敌昆虫包括捕食性、寄生性两大类。

三、单项选择题

1. 蝗虫的后足是:

A.跳跃足B.开掘足C.游泳足D.步行足

2.有一昆虫,已经脱了三次皮,,请问该昆虫应处在几龄?

A.2龄B.3龄C.4龄D.5龄

3. 蝗虫的前翅是:

A. 膜翅

B.鞘翅

C.半鞘翅

D.覆翅

4. 蝉的口器是:

A.咀嚼式口器

B.刺吸式口器

C. 虹吸式口器

D.舐吸式口器

5. 螳螂的前足是:

A. 开掘足

B.步行足

C.捕捉足

D.跳跃足

6.蜜蜂的后足是:

A. 开掘足

B.步行足

C.捕捉足

D.携粉足

7.蝼蛄的前足是:

A. 开掘足

B.步行足

C.捕捉足

D.跳跃足

8. 蝶和蛾的前后翅都是:

A.膜翅

B.半鞘翅

C.鳞翅

D.鞘翅

9. 蝶和蛾的口器是:

A.刺吸式口器

B.虹吸式口器

C. 嚼吸式口器

D.舐吸式口器

10. 甲虫的前翅为: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鳞翅

11. 蝽象的前翅是: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鳞翅

12. 蜂的前后翅是:

A.膜翅

B.半鞘翅

C.鞘翅

D.鳞翅

13. 蝇的后翅是:

A.膜翅

B.半鞘翅

C.覆翅

D.平衡棒

16. 蝗虫的变态属于:

A.半变态

B.渐变态

C.过渐变态

D.全变态

14. 蝶和蛾属于:

A.半变态

B.渐变态

C.过渐变态

D.全变态

15. 蝇的幼虫属于:

A.原足型

B.寡足型

C.多足型

D.无足型

16. 触角和附肢等胶贴在蛹体上,不能活动,腹节多数或全部不能扭动,这种蛹为____

A.离蛹

B.被蛹

C.围蛹

D.裸蛹

四、多项选择题

1. 昆虫的体壁是由()组成的?

A.皮细胞层B.底膜C神经原D.表皮层

2. 昆虫的触角可分为哪几节?

A. 基节

B.柄节

C.梗节

D.鞭节

E. 跗节

F. 胫节

3. 下列昆虫的幼虫属于寡足型幼虫的有:

A.金龟子

B. 叶蜂

C. 蛾

D.瓢虫

4. 昆虫触角的功能有:

A. 味觉

B. 听觉

C. 嗅觉

D. 触觉

5. 下列昆虫的幼虫属于无足型幼虫的有:

A.蝇

B. 姬蜂

C. 蛾

D.瓢虫

6. 鞘翅目的代表昆虫有:

A. 天牛

B. 瓢虫

C. 金龟子

D. 步甲

7. 膜翅目的代表昆虫有:

A. 蜜蜂

B. 蚂蚁

C. 白蚁

D. 家蝇

8. 双翅目的代表昆虫有:

A. 蚊

B. 蚂蚁

C. 牛虻

D. 家蝇

9. 直翅目的代表昆虫有:

A. 蝗虫

B. 蝼蛄

C. 蟋蟀

D.螽斯

10. 同翅目的代表昆虫有:

A. 蝉

B. 叶蝉

C. 蚧壳虫

D. 粉虱

11. 蝗虫的听器着生在:

A. 头部

B. 胸部

C. 腹部第一节

D.前足

12. 下列昆虫属于渐变态的是:

A. 蝗虫

B.蝉

C.蝽象

D. 金龟子

13. 下列昆虫属于全变态的是:

A. 蜂

B. 蝉

C. 蝶

D. 金龟子

14. 下列昆虫的幼虫属于寡足型幼虫的有:

A.蝇

B. 叶蜂

C. 蛾

D.瓢虫

15. 下列昆虫的幼虫属于多足型幼虫的有:

A.蝶

B. 叶蜂

C. 蛾

D. 蜜蜂

16. 下列昆虫的蛹属于被蛹的有:

A.蝇

B. 蝶

C. 蛾

D.瓢虫

17. 昆虫的休眠是由于下列哪些因素引起的?

A. 光周期

B. 高温

C. 低温

五、判断题

1. 昆虫完成胚胎发育后,即进入胚后发育阶段。胚后发育的特点是生长伴随着脱皮和变态。T

2.休眠和滞育的区别是休眠是由不良环境引起的,滞育是昆虫适应不良环境的形成的。T

3. 有一昆虫,咀嚼式口器,鞘翅,前足为开掘足。该昆虫应属蝼蛄科昆虫。F

4. 所有昆虫都同时具有单眼和复眼。F

5. 背单眼为成虫全变态的幼虫所有。

6. 侧单眼为成虫和全变态幼虫所有。

7. 昆虫都具有三对胸足和两对翅。F

8. 有一昆虫,咀嚼式口器,覆翅,后足为跳跃足,产卵器剑状。该昆虫应属蝗科昆虫。

9. 同种昆虫的同一性别成虫具有2种或更多种不同类型的个体的现象叫性二型现象。

10. 昆虫在成虫期不需要取食。

11. 成虫是昆虫一生中的最后一个阶段,主要任务是交配和产卵。

12. 幼虫期是昆虫唯一的取食时期。

13. 昆虫休眠主要受光周期控制。

六、简答题

1.昆虫口器类型有哪些?了解口器构造特点对指导防治有何意义?

2.昆虫纲(成虫)的形态特征是什么?

3.为什么幼虫期是害虫防治的重要时期?

4.刺吸式口器和咀嚼式口器比较,有哪些特点?

5.半翅目昆虫和同翅目昆虫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6.鳞翅目幼虫和叶蜂幼虫有哪些区别?

7.昆虫的不全变态和全变态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8.昆虫翅的分区及各部分的名称是怎样的?

9.昆虫体壁的基本构造是怎样的?体壁的功能有哪些?

答:昆虫的体壁的构造是:⑴底膜层:由皮细胞分泌而成,主要成份为中性粘多糖(含糖蛋白的胶朊纤维);它是一个双层的构造,为一结缔组织,厚度仅为0.5μm它的作用是将皮细胞层与血腔分开,具有选择透性。

⑵皮细胞层:是一单细胞层,其排列整齐,它来自外胚层的细胞层。

⑶表皮层:由内向外分为原表皮层(内、外表皮,含有几丁质,厚)和上表皮层(不含几丁质,薄)。内表皮:最厚,柔软,有延展性。外表皮:质地坚硬致密,坚硬性。上表皮层由内向外分为:角质精层、多元酚层、蜡层、护蜡层,形成体壁的色泽和不透性。

归纳起来,昆虫的体壁具有如下功能:

⑴起外骨骼的作用,维持体形,昆虫的千变万化全是由体壁决定的。

⑵是一保护器官,免受外来微生物和其他物质的侵入,并且保持体内的水份不外散和外部的水份不进入。

⑶运动的肌肉均着生在体壁上。

⑷昆虫的抗张力,抗压力是由于体壁的作用,否则就象软体动物一样。

⑸昆虫的体色、保护色是通过体壁来形成的。

⑹各种感觉器官均由体壁特化而来。

⑺由皮细胞特化成各种腺体。

⑻信息素常由皮细胞特化的细胞来散发,如鳞翅目雌虫的香鳞。

⑼内寄生昆虫是通过表皮,而不是呼吸系统,如气门进行呼吸作用。

因此说,昆虫的体壁兼具有高等动物皮肤和骨骼的功能

10简述昆虫消化系统与害虫防治的关系。

11昆虫的分类阶元有哪些?基本的分类阶元是什么?

12昆虫有哪些主要的习性?了解各种昆虫的习性在害虫防治中有哪些作用?13有效积温法则可应用在哪几个方面?

14昆虫发生期预测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七、问答题

1举例说明哪些口器类型是属于吸收式口器?其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2以上各类口器在构造上各有哪些特点,其功能是什么?

3.什么是昆虫的世代和生活史

4什么是羽化

5什么是雌雄二型及多型现象

6什么是补充营养

7昆虫的年生活史

8简述昆虫的休眠和滞育的区别

9简述昆虫的休眠和滞育的条件

10简述打破昆虫的休眠和滞育的方法

11简述昆虫的习性

12什么是昆虫的胚后发育

13什么是孵化

14简述变态及类型

15简述幼虫主要类型

16简述昆虫蛹及类型

17简述昆虫卵的基本构造

18简述昆虫卵类型和产卵方式

19简述昆虫产卵器的类型

20简述虫胸部的基本构造

21举例说明昆虫胸足的基本构造及常见类型22简述昆虫翅的起源和发生

23举例说明昆虫胸翅的基本构造及常见类型24简述昆虫翅的连锁

25绘昆虫的翅脉

26简述昆虫头部的感觉器官(触角、眼、口器) 27简述咀嚼式口器的特点

28简述吸式口器的特点

29简述口器的类型与害虫防治关系

30简述昆虫的习性

八论述题

1.试从昆虫的适应性出发,谈谈昆虫在自然界繁荣昌盛的主要原因?

2.简述直接或间接有益于人类的昆虫种类?

(1)提供工业原料:蚕丝是纺织的重要原料,也是我国自古以来的重要出口项目;五倍子是蚜虫(倍蚜)在盐肤木树上造成的虫瘿,含有大量鞣酸,是制革的重要原料;紫胶,又叫火漆,是一种介壳虫(紫胶虫)的产物,可以用来制作绝缘物、唱片等;白蜡是一种介壳虫(白蜡虫)雄虫的分泌物,可以用来提高油腊的熔点,作布匹器皿的磨光。蜜峰、蜂乳、蜂蜡都是蜜蜂的产物。

(2)传粉:在显花植物中,约有85% 属于虫媒植物,自花授粉和借风传粉的只有5% 和10% 。以花蜜和花粉为食料的昆虫?蜂、蝇、蛾、蝶等经常出没于花丛,为植物授粉,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的财富。

(3)药用昆虫:大约有100 多种,如蝉蜕、土鳖虫、斑蝥等均可药用,一种鳞翅目昆虫被真菌寄生后生成的子实体。冬虫夏草有“保肺益肾、化痰止咳“之功。

(4)害虫的天敌:食虫昆虫用来防治害虫,如捕食性的瓢虫、草蛉、食蚜蝇等;寄生性的姬蜂、茧蜂、赤眼蜂、跳小蜂等等。

(5)作科研材料:如遗传学的研究就是以果蝇为材料的,因为果蝇的唾液腺为巨型细胞,染色体的变异和行为比较容易观察。一般用来试验的昆虫易于饲养,生活周期短,材料丰富,并且,昆虫是开放循环动物,器官和内分泌腺的移植较容易,所以,无脊椎动物的生理、育种、遗传研究都以昆虫为材料。

(6)清理垃圾:腐蚀性昆虫占昆虫总数的17.3% ,如埋葬甲,隐翅虫等甲虫,食动物尸体,将动物尸体掩埋入土,成为地球上最大的清洁工,并对自然界的能量循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7)作为食物:多种昆虫可以大批饲养作为心爱的食物,当昆虫大发生时也可以收集

起来作为家畜饲料。如柞蚕、家蚕的蛹都是美味食品,一只蝉的蛋白质相当于一个鸡蛋,昆虫还含有许多维生素,如蜜蜂的蛹含有高量的维生素A 及维生素D 。

尽管现在我们对昆虫加入食谱可能还不很习惯,相反的在我们碰到受玉米螟危害的玉米穗时,会将高度富有营养的玉米螟毁掉,去吃营养较差的甚至有农药残留的玉米,但我们确实需要研究昆虫作为食物应用的问题。应该研究以昆虫代替其它食物来饲养家畜。

总之,虽然有些昆虫对人类有害,但仍然有一些昆虫对人类有益的,这就需要我们植保工作者努力工作,了解昆虫的发生规律,控制昆虫使有害不害,有益更益,造福于人类。3为什么昆虫能在地球上如此繁荣地发展呢?

答:(1)有翅能飞: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有翅的动物,也是动物界出现翅最早的类群。飞行给昆虫在觅食求偶、避敌和扩大分布范围等方面都带来了莫大的好处。

(2)身体小:昆虫身体一般都比较小,只需很少量的食物即可完成发育,例如一张白菜叶能供上千头蚜虫生活。

(3)繁殖力强:昆虫体小发育快,因而具有惊人的繁殖能力,一年可繁殖十代至几十代,蚜虫3?5 天一代。一般昆虫一生能产卵数百粒。因而在环境多变、天敌众多的自然情况下,即使自然死亡率达到90% 以上,也能保持一定的种群数量。

(4)食源广,食性杂:昆虫的食料来源广泛,遍地都是,到处都有。昆虫不但能食固体,而且也能食液体食物。例如小地老虎可以危害32 科、100 多种植物。

(5)历史悠久:根据地质学和化石的考察,昆虫在地球上的历史已经有三亿五千万年了(最古的化石昆虫发现于中泥盆纪的岩石内)。而人类的出现距今只不过一百万年了。所以,在人类出现以前,昆虫就和它们所栖息的环境里的一切动物和植物,建立了悠久的历史关系。

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由于人要从自然中获得生活资料,要改造自然,必然会出现同昆虫

争夺自然资源的问题;另一方面,昆虫也为人类提供了资源。所以,人也就同昆虫发生了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4试述昆虫纲成虫的特征

1.体躯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

2.头部着生有触角、口器、单眼、复眼;

3.胸部着生有三对足,一般还有两对翅;

4.腹部着生有外生殖器和尾须;

5.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变态(metamorphosis)现象。

所谓变态,是指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内部器官和外部形态经过一系列变化,一般经过卵、幼虫、蛹、成虫三或四个阶段。

5昆虫对人类的危害有哪些?

1.直接有害于人类的昆虫:很多种昆虫直接有害于人类的身体,或传播病菌,或刺蜇引起中毒,其中虱子、跳骚、蚊、蝇对人类危害最大。

2.间接危害人类的昆虫:昆虫中有48.2% 是吃植物生活的,在人类栽培的植物中,没有一种不受害虫危害的。作物从种到收以至贮藏时期都有害虫危害。

(1)危害农作物:主要农作物害虫给人们造成的损失是十分惊人的,例如,蝗虫从周末春秋时期到新中国成立的2600 多年中,成灾800 多次,蝗虫大发生时灾情的严重程度古书上有很多记载,如“飞蝗蔽日,禾草一空”,“赤道千里,饿殍载道”。解放前,我国历史上历来把蝗灾同黄河水灾相提并论。水稻害虫常年发生,轻则损失率为15% ,重则达30% 。棉花一般损失都在30%-40% 。

(2)危害果树、林木:果树受害虫危害尤为严重,一般平均在15?20% 左右,在品质上的损害是无法统计的。树木或森林也遭到害虫的严重危害,如每年都有马尾松毛虫将成片

松林吃光的实例。各种天牛因幼虫钻蛀林木而造成大量死亡,或使林木失去经济价值。(3)危害家畜、家畜的健康:牛虻和吸血的蚊蝇、虱、骚等,有的危害家畜、家禽,降低畜禽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上述这些昆虫,或者直接危害人类健康,或者危害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和植物,影响人类对植物和动物的利用。因此,这就需要更多有经验有技术的植保人员,摸清害虫危害规律,制定有效的措施,开展积极的防治。

6昆虫的头式有那几种?昆虫头式的变化及其适应?

昆虫由于食性的不同,用来吃东西的构造??口器在头部的着生位置也不相同,所以,昆虫的头部常因口器的着生位置而分为三种型式:

1.下口式(hypgnathous):较原始,口器位于头的下部,头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垂直,大多数吃植物茎叶的昆虫属此。如蝗虫、蟋蟀和一般鳞翅目幼虫属于下口式。

2.前口式(prognathous):口器位于头的前部,头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成一钝角或几乎平行,多属于捕食性和钻蛀性的昆虫,如步甲、虎甲、天牛幼虫等。

3.后口式(opisthognathous):这类昆虫由于头的颜面向下弯,使头的纵轴与身体的纵轴成一锐角,后口式见于吃植物汁液的昆虫中,如半翅目和同翅目的昆虫。

昆虫的头式,反映了昆虫的取食方式,不同的头式,以不同的方式取食,是昆虫对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所以,根据头式可区别昆虫大的类群,这在分类上常常用到。

7为什么说头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昆虫的感觉器官大都着生在头部,主要如触角、复眼和单眼。此外,在口器附肢和舌上也有感觉器。

8触角的着生位置、功能、基本构造如何,常见的触角类型有哪些?

1.触角的着生位置:成虫触角一般着生于额区,但若干种类成虫和大多数幼虫的触角则前移到头部前侧面上颚前关节附近。

2.触角的功能:触角是昆虫的感觉器官,在寻找食物和配偶上起嗅觉、触觉和听觉的作用,如很多昆虫的雌成虫在性成熟后能分泌性信息素吸引雄虫前来交配,雄虫可在几百米外嗅到雌虫分泌的性信息素的气味。有人报道,舞毒蛾可在两英里外嗅到雌虫分泌的性信息素的气味。除此外,有些昆虫的触角还有其它的功能,如仰泳蝽的触角在水中能平衡身体。

3.了解触角类型和功能的实践意义:

(1)鉴别昆虫种类。由于触角的形状,分节数目随昆虫种类不同而有异。因此常把触角作为识别昆虫的重要特征,如直翅目的触角为丝状,鳞翅目蝶类的为球杆状,蛾类为羽毛状或丝状。

(2)鉴别昆虫雌雄:多数昆虫雌雄触角明显不同,如小地老虎等雄蛾触角羽毛状,雌蛾为丝状。

(3)在害虫测报和防治上应用触角的嗅觉作用。

9昆虫的眼有几种类型,各为哪些昆虫所具有?

1.复眼(compound eye):昆虫的成虫和不全变态的若虫一般具有一对复眼,位于颅侧区的上方,多为卵圆形,也有圆形或肾形的。但也有一些低等昆虫,穴居及寄生种类的复眼常退化或消失。

复眼由很多小眼(ommatidia)组成,小眼数目越多,复眼造象越清晰,家蝇复眼由4000个小眼组成,蜻蜓由28000个小眼组成。复眼的功能是帮助昆虫识别靠近物体的形状、图案及物体的移动。复眼对光的敏感范围为2537-7000?,最敏感为3650-4000?。

2.单眼(ocellus):昆虫的单眼分背单眼和侧单眼两类:

10.试述咀嚼式口器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功能如何?

(一)咀嚼式口器的基本构造

咀嚼式口器(chewing mouthparts)主要有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和舌五部分组成。直翅目昆虫的口器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

1.上唇(labrum):是舌和唇基相连的一块横行骨片,前缘的中央凹入,外壁骨化,内壁柔软具味觉器官,称内唇(epipharnx)。上唇覆盖在上颚的前面,形成口器的上盖,可防止食物外落。上唇内部有肌肉,可前后或稍作左右活动。

2.上颚(mandible):一对,位于上唇的后方,是颚头部的第一对附肢,由于适应咀嚼食物的功能而变成一对锥状或块状构造,各有两个前后关节相连在头壳侧面颊下区的下方。上颚的前端呈齿状,用以切断食物,叫切齿叶(incisor lobe),基部内侧有一个与磨盘相似的粗糙部分称臼齿叶(molar lobe)),用于磨碎食物。上颚具有来自头部的强大肌肉,可左右活动。东亚飞蝗的上颚不对称。

3.下颚(maxillae):一对,位于上颚的后方,是颚头部的第二对附肢演变而来的。下颚构造较复杂,由五部分组成。(1)轴节(cardo):是基部的三角形骨片,以基部的一个关节窝支接在头壳的侧下方。(2)茎节(stipes):是位于轴节下方的一块略成长方形的骨片,轴节和茎接之间有膜相连,所以能够折动。(3)外颚叶(galea)和内颚叶(lacinia):是着生在茎节端部的两个能活动的叶片,外面一个呈勺状,不甚骨化,较软而宽的叶片称外颚叶,里面的一个比较骨化,端部形成几个锐齿的叶片叫内颚叶,内颚叶和外颚叶有协助上颚刮切食物和抱握食物的作用。(4)下颚须(maxillary palpus):是着生在茎节中部的分节构造,一般分5节,下颚须具有嗅觉和味觉的功能。在茎节上着生下颚须处有一个突出的骨片,称负颚须节。

4.下唇(labium):是颚头部的第三对附肢演变而来的,位于下颚的后方,后头孔的下

方,他是一个愈合的结构,是由一对类似下颚的附肢愈合而成的。所以也可称为第二下颚。下唇也可分为5部分:(1)后颊(postmentum):是下唇的基部,着生在后头孔下面的薄膜上,它常被划分为两个骨片,后端的一块弓形骨片为亚颊,前端的为颊。后颏相当于下颚的轴节。(2)前颊(prementum):连在后颊的前端,相当于下颚的茎节。(3)侧唇舌(paraglossa)和中唇舌(glossa):是着生在前颊端部的两对叶状构造,外侧的一对较大是侧唇舌,中间一对很小是中唇舌,各相当于下颚的外颚叶和内颚叶。唇舌的形状和大小在各种昆虫中变化很大,有的演变成口器的主要部分,有的则非常退化。(4)下唇须(labial palpus):着生在前颏的侧后方,相当于下颚中的下颚须,但常较下颚须为短,一般只有3节,前颏上着生下唇须的骨片称为负唇须节(palpiger)。下唇的前颏部分可以前后左右活动,下唇须也可活动,用于帮助下颚须感触食物。整个下唇部分为口器的底板,可以阻止食物下落。

5. 舌(hypopharynx):为一狭长的袋状构造,着生于头壳腹面的中央,舌壁上又很多毛和感觉器,主要起味觉作用,并能帮助运送、搅拌和吞咽食物。

取食时,上唇和下唇形成口器的上下盖,上唇和口器附肢(上颚、下颚)一起围成一个空腔称口前腔,唇基的基部与舌之间为真正的口,上、下颚在口前腔内活动,切碎并咀嚼食物。在舌和下唇的基部之间有唾管的开口,唾液由此流入前口腔与正在咀嚼的食物混合,起一部分消化的作用,经过咀嚼和部分消化的食物借舌和内唇的作用被送入肠内。

具有咀嚼式口器的昆虫种类很多,如直翅目、鞘翅目的成幼虫,脉翅目的成虫,膜翅目部分成虫,叶蜂类和鳞翅目幼虫等。由于它们危害可以造成叶片穿孔、缺刻、茎杆折裂等。例如蝗虫能将禾本科植物咀食殆尽,蝼蛄咬断植株根部成丝状,鳞翅目幼虫如地老虎切断作物幼茎等,因此,咀嚼式口器的昆虫对作物的危害是很大的。

11.刺吸式口器的构造如何,危害状有什么特点?

12.昆虫式如何进行通信联系的?有什么重要意义?

昆虫的通讯有化学通讯(chemical communication)、视觉通讯(visual communciation)、听觉通讯(acoustic communication)、触觉通讯(tactile commucication)、行为通讯(bebavioral communication)等。

昆虫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

感觉器官(sense organ)是昆虫接受外界环境和体内刺激并对之产生反应的重要结构,它们与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相互作用,控制和调节昆虫“种”的行为,如寻找食物和配偶、选择产卵场所及适宜栖境、表现特殊的“寄生--寄主”关系、感受同种个体间的信息传递、引起聚集、报警、追踪行为等。

昆虫的感觉器官分布于体躯各个部位,结构复杂,可以感受不同种类的刺激。根据辨别的刺激种类,一般可把感觉器官分为感触器(mechanoreceptor)、感化器(chemoreceptor)、听觉器(phonoreceptor)和视觉器(photoreceptor)四类。

1.化学通讯

化学通讯是指以挥发性化学物质为媒介的通讯方式。感受化学物质刺激的感受器称为感化器。昆虫的觅食、求偶、产卵、选择栖境等行为,都与感化器的作用有关。在害虫测报和防治工作中,常根据昆虫的感化性,利用性信息素和忌避剂、引诱剂等来控制害虫。

嗅觉器在昆虫化学通讯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植食性昆虫在寻找寄主植物时,嗅觉器可以感觉到存在于植物下风方向空气中的寄主植物气味,从而激发昆虫对寄主的定向运动,到达寄主植物后,通过触角、下颚须、下唇须等的试探和咬食等一系列嗅觉和味觉反应以辨别寄主的可口性。在昆虫的求偶过程中,触角上的嗅觉器受到异性释放到空气中的微量的性信息素的刺激,从而引导昆虫找到配偶。

根据昆虫的化感性可以防治害虫,如利用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等的雌性信息素诱杀其雄蛾,降低田间雌蛾的交配率和卵的孵化率等;

利用糖醋酒液加入杀虫剂诱杀地老虎Agrotis spp、粘虫Pseudaletia separata等趋化性害虫。

2.听觉通讯

听觉通讯是指以声频信号为媒介的通讯方式。昆虫感受声波刺激的感受器称为听觉器。听觉器广泛分布于体躯各部位,如雄蚊和蚂蚁触角上的细毛、鳞翅目幼虫体上的感觉毛,蟋蟀(Gryllus abbreviatus)前足胫节上的鼓膜听器等。

昆虫的听觉器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听觉毛(auditory hair)、江氏器(Johnston`s organ)和鼓膜听器(tympanal organs)。

3.视觉通讯

视觉通讯是指以特殊光学信号为媒介的通讯方式。感受光波刺激的感受器成为视觉器,其感应范围为253-700μm。视觉器感觉细胞中的色素能对一定波长的光谱产生生物电位,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视觉反应。视觉器对昆虫的觅食、求偶、避敌和行动方向等有重要作用。

昆虫的视觉器包括复眼(compound eggs)和单眼两类,单眼又依据其着生的位置而分为背单眼(dorsal ocelli)和侧单眼(lateral ocelli)。复眼和侧单眼的视觉中心都位于前脑两侧的视叶内,背单眼的位于前脑背面单眼柄顶端的膨大部分内。

穴居昆虫或栖息于黑暗环境的昆虫,其单眼或复眼常退化或消失。在自然状态下,这些昆虫的皮肤则具有感光性。

昆虫对不同波长的光线具有不同的辨别能力,根据昆虫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敏感性,可以诱杀害虫。如害虫测报和防治中使用的黑色荧光灯,发出的波长为3650?,可以诱杀多种趋光性的成虫;涂成黄色的粘胶板,可以诱杀粉虱和有翅蚜虫。

4.触觉通讯

触觉通讯是以接触感觉作为媒介的通讯交流方式。

昆虫感受外部环境和体内机械刺激的感受器,称感触器,也称机械感受器。如触角上的毛状感触器对气流的压力变化很敏感,使昆虫在黑暗中飞行不致碰撞。分布在蜜蜂和鳞翅目昆虫翅基上的钟状感触器,用于在飞行中感受空气压力,调节振翅速率;大量的钟状感触器一行行地平行排列在双翅目平衡棒的基部,对控制飞行起着重要作用。

5.种间通讯(interspecific communication)

种间通讯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昆虫个体之间存在的通讯交流方式。

一些种类的蚂蚁与生活于蚁巢内的其它昆虫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种间联系。如一种甲虫的幼虫生活于蚂蚁巢中,模仿合成蚂蚁幼虫释放的信息素,并模仿蚂蚁幼虫的乞食行为,从而刺激蚂蚁成虫产生抚育行为而获得饲养蚁提供的食物。

13昆虫的社会行为的表现有哪些?(social bebavior)

社会行为是指同一种群的昆虫相互协作所表现出的各种行为方式,包括求偶行为、交配行为、繁殖行为、双亲行为等与性别有关的行为,以及领域行为、社会等级等与性别无直接关系的行为。

社会性昆虫是指以族群的形式生活在一起,成员分化为若干品级或型,各司特殊只能的昆虫。

社会性昆虫存在于等翅目和膜翅目中,比较典型的代表是蜜蜂、黄蜂、蚂蚁和白蚁。

社会性昆虫具有利他与合作行为,但当昆虫对有限的共同资源有相同需要时,就会发生种内或种间竞争,如群体与群体之间、王虫与王虫之间、职虫与过剩王虫之间等的竞争。

社会性昆虫的通讯交流方式主要有告警(alarm)、征召(recruitment)、辨认(recognition)、食物交换、饲养和群体效应等。(polyvoltine)。而把两年以上才完成一个生命周期者称为部化性(partvoltine)。昆虫的化性随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异。

14.昆虫为什么要进行周期性蜕皮?

15.为什么说昆虫的体壁兼具有高等动物皮肤和骨骼的功能?

答:昆虫的体壁的构造是:⑴底膜层:由皮细胞分泌而成,主要成份为中性粘多糖(含糖蛋白的胶朊纤维);它是一个双层的构造,为一结缔组织,厚度仅为0.5μm它的作用是将皮细胞层与血腔分开,具有选择透性。

⑵皮细胞层:是一单细胞层,其排列整齐,它来自外胚层的细胞层。

⑶表皮层:由内向外分为原表皮层(内、外表皮,含有几丁质,厚)和上表皮层(不含几丁质,薄)。内表皮:最厚,柔软,有延展性。外表皮:质地坚硬致密,坚硬性。上表皮层由内向外分为:角质精层、多元酚层、蜡层、护蜡层,形成体壁的色泽和不透性。

归纳起来,昆虫的体壁具有如下功能:

⑴起外骨骼的作用,维持体形,昆虫的千变万化全是由体壁决定的。

⑵是一保护器官,免受外来微生物和其他物质的侵入,并且保持体内的水份不外散和外部的水份不进入。

⑶运动的肌肉均着生在体壁上。

⑷昆虫的抗张力,抗压力是由于体壁的作用,否则就象软体动物一样。

⑸昆虫的体色、保护色是通过体壁来形成的。

⑹各种感觉器官均由体壁特化而来。

⑺由皮细胞特化成各种腺体。

⑻信息素常由皮细胞特化的细胞来散发,如鳞翅目雌虫的香鳞。

⑼内寄生昆虫是通过表皮,而不是呼吸系统,如气门进行呼吸作用。

因此说,昆虫的体壁兼具有高等动物皮肤和骨骼的功能

有趣的昆虫幼儿园课件

有趣的昆虫幼儿园课件 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 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有趣的昆虫幼儿园课件 【活动内容】参观昆虫标本展 【活动目标】 1.遵守参观规则。 2.大胆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3.认识常见的昆虫,了解其基本特征。 【活动准备】 1.事先与昆虫标本展览馆工作人员取得联系。 2.收集一些昆虫的标本或图片。 3.准备幼儿用的参观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教师提议参观昆虫标本展,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讨论参观规则,提出参观注意事项。例如:不随便离开集体,跟随讲解员,认真听讲解员介绍等。 三、组织幼儿参观昆虫展览,提醒幼儿注意观察,鼓励幼儿大胆提问题, 请讲解员帮忙解答自己问题。 【活动延伸】 1.参观回园后,引导幼儿回顾参观过程,完成参观记录单。 2.鼓励幼儿收集昆虫图片、昆虫标本等资料,并带到班上与同伴分享。 【活动内容】我最喜欢的昆虫 【活动目标】

1.大胆的与同伴交流自己喜欢的昆虫。 2.初步学会观察昆虫的形态和特征。 3.尝试用美工形式表现自己所知道的昆虫。 【活动准备】 1.准备“昆虫世界”录像片段。 2.收集标本图片。 3.准备画纸、水彩笔、油画棒、橡皮泥、牙签、棉花棒等美工材料。 4.准备学习包《主题活动谁在吃?》 【活动过程】 一、让幼儿欣赏“昆虫世界”录像片段,激发幼儿谈论昆虫的兴趣。 二、引导幼儿自由观看昆虫标本、图片,交流自己所知道的昆虫。 三、鼓励幼儿用绘画、泥工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欢的昆虫。 四、展示幼儿的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中提供昆虫标本、图片或昆虫拼图,让幼儿配对、辨认。 2.在美工区中提供昆虫折纸图,让幼儿学习折昆虫。 3.引导幼儿开展“虫喜欢吃什么”的.调查,并完成学习包《主题活动谁在吃?》 【活动内容】小蚂蚁的生日会(故事) 【活动目标】 1.通过猜一猜、看一看、说一说,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 2.产生了解更多昆虫的兴趣 3.帮助幼儿回忆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认识 【活动准备】

新教材苏教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11探究昆虫的奥秘教案教学设计(3)

第三单元昆虫 11探究昆虫的奥秘 教学目标 1.能够提出有价值、可以研究的问题,并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 2.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学做科学家。 教学重点 能够针对想要研究的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教学难点 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相关的课件资料。 学生分组材料:观察日记、研究问题需要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一课,我们通过饲养蚕宝宝,分析和整理观察日记,探索了有关蚕宝宝的知识。除了通过观察分析和整理观察日记,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探究昆虫更多的奥秘呢?(做实验)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实验探究更多的昆虫的奥秘。 板书课题:11探究昆虫的奥秘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讨论交流谁的实验设计更合理 1.教师引导:一次科学课上,老师提出了“莴笋叶能不能代替桑叶喂蚕”这个问题,让同学们通过实验去探究一下。同学们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设计了不同的实验。以下是三位同学的实验设计,请大家来看一看,你认为哪个同学的实验设计更为合理? 2.分别出示课本33页三位同学的实验设计,学生认真读一读,比较这三位同学的实验设计,并想一想哪个同学的实验设计更合理?为什么? 3.全班交流,学生选择自己认为更为合理的实验设计,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4.教师小结:在这三名同学的实验设计中,阳阳的实验设计更合理,这份实验设计考虑到了实验的公平性,除了对比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保持一致。第一,两个饲养盒;第二,放在相同的地方。另外,一条蚕宝宝的实验结果存在偶然性,而10条蚕宝宝的实验结果则更具有说服力。 活动二:还有哪些可以通过实验研究的问题 1.教师引导:对于昆虫,我们有许多奥秘想要去探究。但是,有一些问题更值得我们去通过实验研究,而有一些问题不太适合通过实验探究。因此,我们要对提出的问题进行选择。 2.出示课本34页上面的三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这三个问题是什么问题?是针对什么而提出的问题?想一想这三个问题,哪些问题值得通过实验研究? 问题1:蚕宝宝喜欢生活在明亮的地方,还是黑暗的地方? 问题2:大米在什么情况下不容易生虫子? 问题3:蚂蚁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3.教师引导:这三个问题中,哪个问题是我们现在通过实验就可以找到答案的? 预设:第1个问题,蚕宝宝喜欢生活在明亮的地方还是黑暗的地方? 4.教师强调,大米在什么情况下不容易生虫子,也是一个需要通过实验探究的问题,不

昆虫世界的25个奇妙秘密

英国媒体最近向人们暴露了鲜为人知的昆虫世界的奇妙秘密。其中大多数是科学家们利用最新科技和现代化的拍摄仪器展现给人们的奇幻的昆虫世界。英国《镜报》选择刊登了最令人难以置信的二十五个事实以使人们对昆虫刮目相看: 1、昆虫是地球最早动物 昆虫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动物,它们早在四亿年前就生活在我们这颗星球上了。从出世之时起,昆虫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地球灾难并至今仍生生不息,其生命力比霸王龙更为顽强。 2、勤劳的蜜蜂 目前,全世界约有二万种蜜蜂。一只蜜蜂要生产出五百克蜂蜜需要在蜂箱与花朵之间来回飞行一千万次。 3、高产又长命的蟑螂 一只雌蟑螂一年约产二百多万个卵。此外,一只蟑螂被斩首后还能够存活九天。 4、数量惊人的昆虫数量 地球上一年内被所有蜘蛛吃掉的昆虫总重量远远超过全球活人体重总量。 5、名目繁多的蜘蛛 目前科学界已知的蜘蛛种类有三万五千种,而且还不断有新品种被发现。 6、抗寒能力极强的蝎子 雪地蝎的血液中含有防冻液,因此它可以承受零下六摄氏度的低温。 7、拥有备用性器官的蠼螋 一只雄性蠼螋有两根阴茎,而且每一根阴茎的长度都大于蠼螋本身身长。这种昆虫的阴茎还非常脆弱,一不小心它就会折断,这就是它拥有两根阴茎的原因。 8、永远清醒的蚂蚁 蚂蚁永远都不会睡觉(上图)。全世界的蚂蚁种类(8800种)几乎与鸟的种类(9000)一样多。 9、用后腿尝味道的蝴蝶 蝴蝶借助着后腿品尝食物的味道。蝴蝶翅膀的色调由能够反光的微小鳞片重叠形成。 10、可作美味的木蠹蛾幼虫

土著人常常将木蠹蛾幼虫作为不可多得的美味来食用。据说木蠹蛾幼虫作成的仪器能与煎蛋饼相媲美。 11、一只蜜蜂五只眼 听起来直让人吃惊,但蜜蜂确实有五只眼,其中三只长在头顶上,另外两只长在头正面。蜜蜂可以以每分钟11400次的速度扇动翅膀并制造出好听的“嗡嗡”声。 12、种类繁多的甲虫 目前已知的甲虫类型有四十万种。体形最大的甲虫身长可达17厘米(下图)。 13、飞行速度最快的昆虫:蜻蜓 蜻蜓是名副其实的昆虫界飞行之王,其飞行速度达每小时57公里。 14、营养丰富的木蠹蛾幼虫 木蠹蛾幼虫不仅是土著人的美味,还是其它动物最喜爱的佳肴。十只较大的木蠹蛾幼虫可满足一个成年人所有的蛋白质、糖和脂肪之需。 15、营养丰富的昆虫是很受欢迎的佳肴 昆虫富含蛋白质、糖、维生素和矿物质。在泰国,昆虫是家喻户晓的美味,烤蟋蟀和烤蝗虫甚至还是最时尚的美味呢。 16、杀母求生的不孝蜘蛛 有一种叫Amarobia蜘蛛幼虫最为不孝,它一生下来就会将自己的母亲吃掉。还有一些雌蜘蛛在与男友交欢时把对方作为口中餐。就这样,死去的父亲为了传宗接代成了母亲的牺牲品,而母亲却为了孩子活命而牺牲自己的性命。 17、耳朵长在脚上并能作温度计用的蟋蟀 蟋蟀的耳朵长在前脚上。最为神奇的是,我们还可以通过蟋蟀的叫声判断出气温的高低:先数一数蟋蟀一分钟之内鸣叫的次数,然后再用其鸣叫的次数除以2,再加9,再除以2,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当时气温的摄氏度数。 18、挑嘴的昆虫 约有三分之一的昆虫是肉食动物,而且它们都很挑嘴,不吃腐肉也不吃垃圾。 19、昆虫中的跳远专家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 一、主题来源 昆虫是动物界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凡是有动物存在 的地方都能看到昆虫,它们广泛地分布于空中、水中活动,乃至地表、土壤、动植物的体内及体表。在幼儿园,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们围成一圈,或趴在地上看蚂蚁搬食,或看蜜蜂蝴蝶采花蜜,他们瞪着可爱的眼睛仿佛怕 看漏了什么,这些小小虫儿对孩子们有着一种吸引力, 讨论虫子的话题更是孩子们的乐趣。从幼儿对昆虫的兴趣,由此引出主题活动:你知道多少有关昆虫的知识? 那么,本次探索性主题活动,我就试着让孩子们从昆虫 这个知识点出发,在观察和探索中有新的发现,从而感 受昆虫世界的乐趣。 二、主题总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常见的昆虫种类、身体结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激发幼儿对大自然事物观察和探索的 兴趣,体验分享交流的快乐。 2、学习用折、捏、粘、搓、剪、画等方法,利用不同的废旧材料制作昆虫,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动 手能力和交往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表演,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主题活动方案 活动一:科学《我喜欢的昆虫》 活动目标: 1、主动与同伴交流自己喜欢的昆虫。 2、有初步的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 3、乐意参加消灭害虫的行动。 活动准备: 1.收集昆虫标本、图片等资料,师生共同布置昆虫世界展区。 2.有关昆虫的VCD片。 活动过程: 1、参观昆虫世界展区,启发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喜欢的昆虫,为什么喜欢,重点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的 昆虫的名称、特性和作用。 2、引导幼儿讨论:哪些虫子是害虫?人们为什么不喜欢它们?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益虫和消灭害虫? 3、教师提供各种昆虫的小卡片,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按益虫、害虫进行分类活动,比一比哪一组分得又快 又对。 4、播放VCD片,师生共同讨论商定消灭害虫的方法,开展消灭害虫大行动。如打扫班级卫生,保护活动定整

幼儿园中班教案《昆虫》

幼儿园中班教学计划《昆虫》 中班教学计划《昆虫》适合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它可以使幼儿通过猜测,观察和听取活动来了解昆虫的知识,了解昆虫的防护颜色,并了解蝴蝶,蜻蜓和蜜蜂等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了解昆虫与人之间的关系,对昆虫感兴趣,并知道您应该爱有益的昆虫。过来看看幼儿园计划《昆虫》。 活动目标: 1.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了解昆虫与人的关系。 2.了解昆虫,并通过猜测,观察和倾听活动来了解昆虫的保护色。 3,对昆虫感兴趣,知道爱昆虫有益。 4.激发孩子对学习昆虫的兴趣。 5.培养孩子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一只手,一只物理显示仪器。 2.昆虫挂图。 3.捕获的昆虫或许多昆虫标本。 活动程序: 首先,猜谜语,并以昆虫活动为主题。

-老师读了蜜蜂的谜语,问:这是什么动物? -老师的谜语,问:这是什么动物? -让孩子猜谜语,并引起孩子注意昆虫。 其次,展示昆虫,或使用物理展示工具放大昆虫标本,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并激发儿童的兴趣。 -老师:这是什么?你叫什么名字? -老师:他长什么样?我头上怎么了身体之下是什么?多少双脚和翅膀? -老师:你知道他住在哪里吗?你喜欢吃什么? 第三,引导孩子们阅读《幼儿用书》,激发孩子们遵循“动物的名字-身体特征-生活习惯”。 -孩子们自己阅读照片,激发幼儿谈论:屏幕上有什么昆虫?他们有什么? -老师:他们住在哪里?吃什么?他们在哪里相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吗? -教师摘要:屏幕上的这些错误的通用名称为“昆虫”。昆虫的身体分为三个部分:头部,胸部和腹部。头上有触手,嘴巴和眼睛。胸部三双脚,背部两双翅膀;腹部的一部分,两侧有气孔,用于呼吸。有些昆虫,例如七斑瓢虫,有一对变硬的翅膀,而有些昆虫只有一对,例如:蚊子。

幼儿园昆虫教案

幼儿园昆虫教案 【篇一: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昆虫】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昆虫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在幼儿园,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们围成一圈,趴在地上看蚂蚁搬食,看蜜蜂、蝴蝶采花,他们瞪着可爱的眼睛仿佛怕看漏了什么,这些小虫 子对孩子们有着一种吸引力,讨论虫子的话题更是孩子的乐趣。因 而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认识昆虫》。我试着让孩子们从“昆虫”这个 知识点出发,让幼儿在观察和记录中发现昆虫的主要特征,再利用 视听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了解昆虫的一些习性,让孩子感受昆虫世 界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和记录,认识常见的昆虫,知道昆虫的主要特征。 2.通过视听结合的方式,了解昆虫和人类、自然界的关系。 3.对昆虫知识以及对自然和科学产生兴趣和爱好。 活动准备: 昆虫记录表格、各种昆虫图片、多媒体ppt。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感知昆虫特征。 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参观“虫虫博物馆”,看看里面有什么,把你们的发现记录在记录纸上。 二、讨论交流,了解昆虫特征。 1.出示大记录表格,分享记录结果。 提问:谁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幼儿交流,老师记录) 2.幼儿讨论在大记录表上的发现。 提问:在这张大记录表上,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儿讨论总结:蜻蜓、螳螂、蜜蜂都长着一个头、一个胸、一个腹部。它们都有一对触角,两对翅膀,六只脚。小蚂蚁没有翅膀。 3.出示小蚂蚁图片,了解小蚂蚁翅膀的退化现象。 4.(出示ppt)小结:刚才我们认识的这些小虫子有的有翅膀,有的没有。但是它们的身体都有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上长有一对 触角,都有6只脚,长成这样的小虫子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称,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昆虫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有趣的昆虫 活动目标: 1、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惯,了解昆虫与人们的关系。 2、通过猜谜、观察以及倾听活动,了解昆虫的有关知识,理解昆虫的保护色。 3、对昆虫产生兴趣,知道要爱护益虫。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人手一册,实物展示仪一台。 2、昆虫挂图一张。 3、捕捉到的昆虫,或者是昆虫标本若干。 活动过程: 一、猜谜语,引出昆虫的活动主题。 ——教师念蜜蜂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教师念蜻蜓的谜语儿歌,提问:这是什么动物? ——让幼儿猜谜语,引起幼儿对昆虫的关注。 二、出示昆虫,或用实物展示仪放大昆虫标本,感知昆虫主要特征,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这是什么?叫什么名字? ——教师:他是什么样子的?头上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有多少对翅膀和脚? ——教师:你知道他生活在什么地方?爱吃什么吗? 三、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启发幼儿按照“动物名称——身体特征——生活习性”讲述。 ——幼儿自主阅读画面,启发幼儿说说:画面上有哪些昆虫?他们都有什么? ——教师:他们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他们哪些地方是相同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吗? ——教师小结:画面上的这些虫子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昆虫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脚,背上一般长着两对翅膀;腹部一节一节的,两侧还有气孔,是呼吸用的。有的昆虫,例如:七星瓢虫,有一对翅膀变硬了,还有一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例如:蚊子。 四、出示挂图,找一找藏在画中的昆虫。 ——教师:今天有许多小昆虫来和我们捉迷藏游戏,他们就藏在这幅画里面,请大家找一找,有哪些昆虫?他们藏在哪里? ——教师: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你是一下子就发现昆虫的?还是仔细看才发现的?为什么仔细看才能发现?他们身上的颜色与周围的颜色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五、介绍几种关于昆虫自我保护的知识,认识保护色。 ——教师介绍昆虫利用保护色自我保护的常识,让幼儿了解昆虫会变颜色保护自己,这种变色白虎自己的办法,叫保护色。 ——介绍几种常见的昆虫保护色。 ①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同的昆虫,如:螳螂、枯叶蝶; ②身体颜色随着周围环境颜色而变化的昆虫,如:蝗虫;

昆虫的奥秘

题目:试论昆虫的躯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答:昆虫是世界上种类最多的动物类群最多的动物群,同时也是地球上蕴 藏量最大的生物资源。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头 部有口器和一对触角,一对复眼,通常还有2~3个单眼;胸部有三个体节组成,有三对分节的足,大部分种类有两对翅;腹部由9~11节组成,末端有外生殖器,有的还有尾须;身体外层具有坚韧的“外骨骼”。 头部 (1)触角 触角一对长在头的前上方,形状则随着昆虫种类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 触角就好象人的鼻子一样,主要是用来闻味道的;除此之外,有些昆虫的触角 有感觉空气震动的功能,在觅食,求偶和产卵中起着重要作用。 (2) 复眼 复眼一对长在头的两侧。它是由很多小小的小眼睛所集合而成的。复眼的 功能和我们的眼睛一样,用来看东西的。它的构造也往往因昆虫种类的不同而 变化。 (3)单眼 单眼是一个非常不明显的构造,位在两个复眼之间。它虽然是眼睛的一种,但是昆虫并不用它来看东西,而是用它来帮助复眼辨别物体明暗。在有些昆虫它甚至退化不见 了。 (4)口器 口器是昆虫的嘴巴,用来吃东西的。最常见的口器有两种,一种是像蝗虫 的口器,有两个大颚用以切碎食物;另一类像蚊子的口器是呈针状的,可以刺 入皮肤吸血。除此之外,口器可能因昆虫种类不同而变化。 胸部 胸部是身体的第二个体段,前缘由膜质与后头相连,由前胸、中胸和后胸 三个体节组成,每一个胸节各具一对,分别成为前足、中足和后足。 (1) 翅 翅是昆虫用来飞翔的构造;但是,和其它构造一样,翅也是因昆虫种类的 不同,而有明显的变化。昆虫的基本构造可分为前缘、外缘、后缘、扇脚、顶角、臀角、臀前区、臀区等等。翅的种类可分为膜翅,腹翅,鞘翅,半鞘翅, 鳞翅,缨翅等等。 (2)足 足是昆虫用来爬行的;不过,有些昆虫的足却有不同的功能,例如,挖掘、把握或捕捉等。腹部比起前面两部分,昆虫腹部的构造比较简单,没有太多的附属

幼儿园中班科学《认识昆虫》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认识昆虫》教案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认识昆虫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蟋蟀、螳螂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发展比较观察的能力。 3.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的关系,知道要爱护益虫。 活动准备 1.捕捉蟋蟀、螳螂各5-6只,分别放于5-6个透明玻璃瓶内,用纱布封住瓶口。 2.记录表、记录笔5-6套。 3.幼儿学习资源。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1)教师分别说出蟋蟀、螳螂的谜面,请幼儿猜猜是什么,猜对后出示装有蟋蟀、螳螂的玻璃瓶,引发幼儿观察的兴趣。 (2)请幼儿自由观察蟋蟀、螳螂,满足好奇心。 2.分组观察记录,比较蟋蟀和螳螂外形特征的异同 (1)教师交代观察要求:4-5名幼儿分为一组,一起观察蟋蟀和螳螂。看一看它们身上都长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请一位幼儿把大家的发现在记录表里圈记出来。 (2)幼儿分组进行自由观察和交流。教师加入幼儿的观察,一起交流发现,解答幼儿的疑问,重点指导幼儿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比较两只昆虫的异同。 (3)展示观察记录,分享观察收获。请幼儿根据观察记录,说一说在蟋蟀和螳螂身上的发现。教师对幼儿的介绍进行提升总结,提出昆虫的概念和特征。 提问:蟋蟀和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称是什么? 小结:蟋蟀、螳螂的身上有六条腿,两对翅膀都会飞,它们有一

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3.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了解蟋蟀、螳螂的生活习性 小结: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丛里,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多种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或砖块的下面,喜欢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虫。 4.阅读幼儿学习资源,拓展幼儿关于昆虫的经验 活动延伸 1.将蟋蟀、螳螂放在自然角,带领幼儿饲养并继续观察,一段时间后带领幼儿进行放生活动。 2.结合有关昆虫的视频,或带领幼儿到户外寻找蚂蚁、蟋蟀等昆虫,观察它们的活动,了解其生活习性,增进幼儿对昆虫的认知。

2020~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探究昆虫的奥秘》教案

11.《探究昆虫的奥秘》教案 【课标落实】 (一)本课通过提出问题、制定方案、搜集证据、得出结论等一系列过程,落实《课程标准》低、中年段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了解生物体的主要特征,知道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和生命周期;认识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科学探究: 提出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制订计划: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 搜集证据: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得出结论: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 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路、多样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 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 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 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低、中年段要求。 9.1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 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知环境。 11.1生物有生有死;从生到死的过程中,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11.2生物繁殖后代的方式有多种。 12.1动物和植物都有基本生存需要,如空气和水;动物还需要食物,植物还需要光。

描述动植物维持生命需要空气、水、温度和食物等。 举例说出水、阳光、空气、温度等的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12.2动物的生存依赖于植物,一些动物吃其他动物。 12.3动物会给植物的生存带来影响。 【教材分析】 《探究昆虫的奥秘》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3单元《昆虫》的第三课时。通过生活经验、课外阅读、幼儿园《有趣的昆虫》、本单元前两课《庞大的“家族”》《养昆虫》等学习活动,学生已经了解部分昆虫的存在及颜色、形态、食物等,因此对学生来讲昆虫是一种非常熟悉的动物。本课带领学生寻找可以探究的昆虫问题,尝试设计实验证明一些问题,如昆虫的食性偏好、生长条件偏好、如何传递信息等。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找到有价值的问题,并设计对比实验找到答案,这是具有较大难度的,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本课要培养学生“明确问题”和“初步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 本课教学内容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这是一个导入活动,让学生思考“除了通过观察、分析和整理观察日记,我们还可以怎样探究昆虫的更多秘密呢”,引到学生知道“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昆虫更多的秘密”。第二部分,探究“莴笋叶能不能代替桑叶喂蚕”这个问题,以此帮助学生形成对比实验“控制变量”、“重复实验”的意识。教材选取了三个不同的实验设计方案,让学生充分感知“两个饲养盒”“里面各放10条蚕宝宝”“放在相同的地方”“给一个盒子里的蚕宝宝喂桑叶,另一个盒子里的蚕宝宝喂莴笋叶”等,认识到实验探究要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重复实验、控制变量等。第三部分,寻找“还有哪些可以通过实验研究的问题”,有的问题可以通过“观察”获取答案,有的问题则需要通过“实验研究”来寻找证据。第四部分,“选择一个你想研究的问题,写出实验设计和发现”。学生根据模板,尝试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记录实验发现。 【学情分析】 通过生活经验、课外阅读、幼儿园、本单元《庞大的“家族”》《养昆虫》等学习活动,学生已经了解部分昆虫的存在及颜色、形态、食物等,因此对学生来讲昆虫是一种非常熟悉的动物。对于农村生活的学生,对昆虫的直观了解可能更丰富,但间接认识的知识面可能较窄;对于城市生活的学生,对昆虫的了解可能更多来自间接经验,影视、书本等。本课带领学生寻找可以探究的昆虫问题,尝试设计实验证明一些问题,如昆虫的食性偏好、生长条件偏好、如何传递信息等。对四年级学生而言,找到可研究的问题,并设计对比实验找到答案,这是具有较大难度的,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四年级学生经过一、二、三年级的实验教学,已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昆虫找家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昆虫找家 活动目标 1、能将常见的昆虫区分害虫和益虫。 2、认识常见昆虫的食物,模仿昆虫的三种基本运动形态:飞、爬、跳。 活动准备 1、昆虫头饰、昆虫拼图四张,画架四个。 2、昆虫图卡若干,食物图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昆虫  1.教师:今天我们小朋友一起来玩拼图游戏,看看里面躲了一只什么小动物? 2.请小朋友把拼图背面的双面胶撕下,并把撕下的胶带纸放在筐里。 3.幼儿操作,教师将拼好的拼图放在画架上展示,每组请一位幼儿回答。 4.提问:蝴蝶属于什么?蚂蚁呢? 为什么说它们是昆虫? 幼儿回答昆虫的基本特征。 5.教师:除了蝴蝶、蚂蚁、萤火虫和七星瓢虫外,还有什么也是昆虫?幼儿讲述,教师出示图卡。 二、游戏《昆虫找食》

1、教师宣布游戏规则: 请小朋友们每人找一个昆虫头饰戴上,看看自己扮的是什么昆虫,想一想它是怎么运动的,它爱吃什么。 幼儿寻找并戴上头饰。 2、教师:请小昆虫们用自己的动作随音乐来寻找食物。 放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到森林场景中寻找食物图卡。 3、教师小结:小昆虫做得真好,请小朋友说一说你是什么昆虫,你是怎样行动的,你找到了什么食物? 请幼儿回答。 三、益虫和害虫 1、教师:蜜蜂采花蜜传播花粉,对人类有帮助,我们叫它益虫;苍蝇呢会传播细菌,给人类带来疾病,对人类有害,我们叫它害虫。小朋友想想自己扮演的昆虫是益虫呢还是害虫。 2、教师宣布游戏规则: 天快黑了,小昆虫们要回家了,我们来找家,益虫的家在这边,害虫的家在那边。 幼儿找家。 3、教师小结,帮助找不到家或找错家的幼儿正确认识自己扮演的昆虫是益虫还是害虫。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11.探究昆虫的奥秘 教案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昆虫 11探究昆虫的奥秘 1.教学内容 经过前两课的观察、饲养昆虫活动,学生们对昆虫的共同特征、生命周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积累了丰富的观察日记,对昆虫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认识都得到了调整。接下来要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把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在提升科学探究技能的同时,发展科学思维。为此,本课安排了以下教学活动:首先,通过甄别“哪名同学的实验设计更合理”,帮助学生学会有了探究问题后,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实验。 其次,遴选出前期活动中产生的有价值、可以研究的问题。最后,选择一个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写出实验设计和研究发现,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探索昆虫世界。 2.教学目标 能够提出有价值、可以研究的问题,并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 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学做科学家。 3.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够针对想要研究的问题,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难点:经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 4.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相关的课件资料。 学生分组材料:观察日记、研究问题需要的材料。 5.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周,我们学习了有关昆虫的内容,下面老师问问大家:蚂蚁的家在哪里?

昆虫吃什么?蚂蚁为什么要搬家?蚊子用什么吸人血?蝴蝶的家在哪里?瓢虫都有七个星吗?这些问题大家都会吗? 对于这些不会的问题,我们怎么办? 出示:除了通过观察、分析和整理观察日记,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昆虫更多的奥秘。今天,我们就学习利用实验来了解昆虫的秘密。 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谁的实验设计更合理 科学课上,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莴笋叶能不能代替桑叶喂蚕”,同学们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设计了不同的实验。以下是三位同学的实验设计,请大家来看一看,你认为哪个同学的实验设计更为合理? 出示三位同学的实验设计,想一想哪个同学的实验设计更合理? 结论: 在这三名同学的实验设计中,阳阳的实验设计更合理,这份实验设计考虑到了实验的公平性,除了对比因素不同之外,其他因素保持一致。第一,两个饲养盒;第二,放在相

幼儿园中班科学:各种各样的昆虫

幼儿园中班科学:各种各样的昆虫 教学目标: 1.了解蝴蝶、蜻蜓、蜜蜂等昆虫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通过仔细观察能正确辨认昆虫。 2.乐于大胆讲述自己的发现,对昆虫有进一步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猜并出示图片,引出昆虫的活动主题。 教师念蜜蜂的谜语儿歌:团结劳动是模范,全家住在格子间,常到花丛去上班,造出产品比糖甜。 提问:这是什么?(幼儿答对后出示蜜蜂的图片。) 教师念蜻蜓的谜语儿歌: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灭虫忙,低飞雨,高飞睛,气象预报它内行。 提问:这是什么?(幼儿答对后出示蜻蜓的图片。) 师:小朋友们都猜对了,那你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吗? 小结: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二、结合昆虫课件,引导幼儿认识昆虫的基本特征。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蜜蜂图片。 提问:请你们仔细看看蜜蜂,它是什么样子的?头上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有多少对翅膀和脚?你知道它生活在什么地方?(蜂巢)爱吃什么吗?(花粉和花蜜)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蜻蜓图片。 提问:蜻蜓是什么样子的?头上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有多少对翅膀和脚?你知道他生活在什么地方?(幼虫生活在水里,成虫后夜里在树枝上休息)爱吃什么吗?(蚊子、飞蛾、苍蝇等小虫)

出示更多昆虫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讨论比较它们的相同之处。 师:老师这里有很多昆虫的图片,请你们仔细看看,和边上的小伙伴说说,他们哪些地方是相同的?生活在哪里?吃什么? 4.观看课件,小结:原来昆虫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昆虫的身体都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昆虫的胸部长着三对脚,大多数昆虫背上都一般长着一对或两对翅膀;昆虫腹部包含着生殖器和大部分的内脏,是一节一节的,两侧还有气孔,是呼吸用的。昆虫在成长过程中在外型上要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才能成为成虫。 三、通过观察操作,引导幼儿辨认昆虫,能正确辨别出昆虫。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昆虫有哪些特征,老师想要考考你们。请你们来看看,这些图中,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为什么? 教师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并与同伴交流。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及其原因。 总结:昆虫是一个大家族。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其他的昆虫,请小朋友们找一找还有哪些昆虫,再和大家介绍一下,好吗?

《昆虫》幼儿园大班教案

《昆虫》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昆虫》幼儿园大班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昆虫》幼儿园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看、听、做了解几种昆虫的外形及特征。 2、使幼儿清楚的分辨出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 3、拓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哪些昆虫可以分为益虫和害虫,哪些是在土里生活的昆虫。能按照昆虫的分类找到自己的小组。 活动准备 1、带挂钩的昆虫彩色卡片(每种昆虫制作4份)。 2、代表各种小昆虫的背景音乐。 3、大挂图和大树模型。 4、摆放昆虫卡片的小盒子。 活动过程 一、逐一播放代表昆虫的背景音乐,引起让孩子猜一猜是哪种小昆虫的兴趣。(蚊子、蜻蜓、蜜蜂、蝴蝶、蚯蚓、 七星瓢虫、蚂蚁、苍蝇、蝗虫、螳螂、蟋蟀、知了、枯叶蝶、苍蝇、蟑螂…..、有些昆虫没有背景音乐,教师可以演示一下) 今天,老师请来了几位小客人,小朋友们想认识他们吗?幼:想这第一位小客人说:“我要考考大班的小朋友, 我出了一个谜语一个让你们猜,你们猜对了我就出来和你们玩儿,好吗?幼:

好。谜语:有个医生真古怪,打针反而 把人害,不要他来他偏来,专门来盯人的血。你们猜猜他是谁呀?幼:蚊子出示蚊子图片及对应的字卡。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蚊子长什么样子?有什么特点?它喜欢干什么?它都在什么时间出来?它是怎么飞的? 你们怕不怕它?为什么? 二、准备的昆虫都猜出来后,进行昆虫分类讨论,引导幼儿思维拓展,进行语言交流。 师:小朋友都选一个昆虫拿好,我们大家一起按照益虫和害虫来分成两个小组,好吗?看看小朋友们都知道自己的昆虫该站到哪边的队伍里去。 师:小朋友们,昆虫大分类,分好了吗?让我们一起看一看有没有站错队伍的“小昆虫”。 师:啊!哪位小朋友把螳螂分到害虫的队伍里了?是谁把蝗虫分到益虫的队伍里了?让我们分析一下它们应该站到哪个队里? 三、合作探讨,让幼儿了解哪些昆虫是在天上飞的大树上的,哪些昆虫是在土里的和地上的? 引导幼儿将自己拿到的昆虫再分成几个小组,分组将昆虫安排到树上、树下、地上。 在天上飞的有:蝴蝶、蜜蜂、蜻蜓、 在树上的有:知了、苍蝇、枯叶蝶 在地上土里的有:蚯蚓,蚂蚁、蟋蟀、螳螂 四、让幼儿扮演昆虫回到大自然去。 活动结束:师:昆虫想请小朋友到森林去做客,你们愿意吗?幼:愿意 但是呀,小昆虫有一个小小的要求,他想让你们扮成他们的样子飞到大森林去玩好吗? 《昆虫》幼儿园大班教案2 活动目标: 1、幼儿认识常见的昆虫,初步了解昆虫的生活特性。 2、通过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

昆虫的秘密_小学作文

昆虫的秘密 本文是关于小学作文的昆虫的秘密,感谢您的阅读! 昆虫的秘密 ━━读《昆虫记》有感 今天心情不错,喝了一口水,内心略微有点高兴地再一次翻开了这本书━━《昆虫记》。 这本书是法国的法布尔写的,讲述了他观察昆虫的经历和他做的各种实验。 第一次捧起《昆虫记》阅读的时候,不知怎么的这本书就牢牢地吸引着我,我也就深深地爱上了它,从而多次翻阅过它。这是一部描述昆虫的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书。平淡的文字,清新自然,幽默的叙述,惹我捧腹大笑。人性化的昆虫们一一亮相,述说着它们奇异、有趣的故事。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喜爱上昆虫。那些昆虫的影子钻入我的心灵,在我的心灵绿地上自由尽情地玩耍。 《昆虫记》也很有真实感,那些具体而详细的文字,不时让我感觉到放大镜、潮湿、星辰,还有虫子气味陪伴在我的身边,真的使人好似身临其境。被我因为厌恶而忽视太久的昆虫的身影,以及它们嚣张的鸣叫,一下子聚拢过来,我屏住呼吸,然后,凭它们穿透了我心灵的幽暗。是《昆虫记》,让我重新喜欢上了这些小生灵,发现它们并不讨厌,相反,还有很多可爱之处;是《昆虫记》,让我看到了昆虫跟我们人类在生与死、劳动与掠夺等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惊人的相似。《昆虫记》不同与小说,它是最基本的事实,是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独自的,安静的,是几乎与世隔绝的寂寞和艰辛。 法布尔的《昆虫记》让我知道了我以前不知道的新鲜事物,如:蝉是怎样脱壳,屎壳郎又是如何滚粪球的,蚂蚁是怎样去吃蚜虫的分泌物,等等。还知道了昆虫之间的关系也存在着强食弱者,也存在着一种昆虫会成为许多种昆虫的食物,也会吃其它的昆虫的食物链。法布尔为证实自己的猜想去过野外许多地方观察,做实验。谁知道他在灯光下熬过多少个夜晚,写了多少篇文章,为的就是给我们打开一扇通向生物学的知识大门。当我第二次放下书时我又从中收获了许多关于昆虫的知识。 每一本每看一遍都有新的收获,而这本书是一本创造奇迹的书,是由人类杰出代表法布尔和自然界的众多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乐章的书,我

幼儿园中班科学《有趣的昆虫》教案设计

幼儿园中班科学《有趣的昆虫》教案设 计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设计:有趣的昆虫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蟋蟀、蚂蚁等小昆虫的外形特征,了解其生活习性。 2.喜欢探究昆虫的秘密,发展比较观察的能力。 3.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要爱护益虫。 活动准备 1.画有各种昆虫的图片(如蚂蚁、蜜蜂、蜘蛛、螳螂)若干。 2.幼儿学习资源③第28-29页。 活动过程 1.猜谜语,引发幼儿对昆虫的兴趣。 头带两根雄鸡毛,身穿一件绿衣袍,手握两把锯尺刀,小虫见了

拼命逃(打一动物) 谜底:螳螂。 2.出示蟋蟀螳螂图片,提问:蟋蟀、螳螂共同的特征是什么?共同的名称是什么? 总结:蟋蟀螳螂身上都有六条腿,两对翅膀,都会飞,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昆虫。 3.让幼儿观察各种昆虫图片,引导说出昆虫的外形特征。通过结合图片描述引导幼儿讨论交流,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提问:你知道蟋蟀螳螂生活在哪里吗?他们有什么本领?是人类的好朋友吗? 总结:螳螂生活在田地里的植物上、草丛里,能吃掉苍蝇、蚊子、蝗虫等多种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食物少的时候大螳螂会吃掉小螳螂,螳螂妈妈还会吃掉螳螂爸爸。蟋蟀生活在土穴里、草丛或砖块的下面,喜欢夜里出来活动,喜欢打架能发出好听的叫声,吃各种作物、树苗、蔬菜和水果等是害虫。 4.欣赏儿歌进一步对昆虫特点加深印象:运动会,真热闹,昆虫朋友来参加。头胸腹,分三段,首先先要看清楚。一二三,四五六,我们都有六条腿。不能多,不能少,千万不能数错了。

5.欣赏歌曲《虫儿飞》。 活动延伸: 结合有关昆虫的视频,观察他们的活动,了解其生活习性,增进幼儿对昆虫的认识。

主题系列活动方案——昆虫的秘密

主题系列活动方案:昆虫的秘密 主题来源: 餐后的散步活动,我带着孩子们来到后操场,让孩 子们观察秋天的树木,花草有些什么变化。我以为孩子 们会来告诉我:“树叶变黄了。”“小草枯萎 了。”“菊花开了。”但孩子们一走到草地,就被草丛 中跳跃的蚱蜢吸引住了。 “赵老师,我捉到一只蚱蜢。”“赵老师,蚱蜢跳 得可快了。”“赵老师,蚱蜢是绿色的。”“赵老师……”看到孩子们的注意完全被蚱蜢左右了,我就对 孩子们说:“好,请小朋友去捉一捉蚱蜢,看一看,玩 一玩,过会儿请你把你的发现和问题告诉大家。”有了 老师的允许和推动,孩子观察蚱蜢的注意更集中了。 蚱蜢是很常见的一种小昆虫,也是昆虫中比较有代 表性的一种。对蚱蜢的认识孩子可以很容易的从成人那,从图书杂志上,从网络上查询到。最重要的是,昆虫是 大自然的一员,接近昆虫,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引发孩 子对大自然奥秘的赞叹,是现在的幼儿教育中科学教育 所提倡的。我觉得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引导孩子探索蚱 蜢的秘密,是有可能的。 可能形成的经验:

1、通过寻找、观察、饲养等活动,观察蚱蜢的外型特征,了解蚱蜢的生活习性,发现有关蚱蜢的一些小秘密,获得感性经验。 2、知道蚱蜢是昆虫的一种,通过收集资料,了解一些其他常见昆虫,比较蚱蜢与其他昆虫的相同与不同。 初步理解昆虫与植物和人之间的关系。 3、乐于参加寻找,观察,饲养活动,愿意对老师和同伴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能积极查询资料,回答同伴或 自己的问题。能较大胆地在集体面前用较连贯的语言讲 述自己知道的关于蚱蜢或昆虫的秘密。 可能形成的环境: 1、蚱蜢饲养角 2、各种昆虫图片展 3、蚱蜢的秘密版面 4、图书角提供昆虫保护自己的书籍资料 家长配合: 1、带孩子到草地寻找观察蚱蜢,并有意识地回答孩子提出的关于昆虫的问题。 2、带孩子一起到图书、网络上查询有关昆虫的资料,鼓励孩子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带到幼儿园于同伴一起分 享经验。 3、鼓励孩子在家饲养蚱蜢,培养孩子的耐力及细心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主题来源 昆虫是动物界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凡是有动物存在的地方都能看 到昆虫,它们广泛地分布于空中、水中活动,乃至地表、土壤、动植 物的体内及体表。在幼儿园,我们经常会看到孩子们围成一圈,或趴 在地上看蚂蚁搬食,或看蜜蜂蝴蝶采花蜜,他们瞪着可爱的眼睛仿佛 怕看漏了什么,这些小小虫儿对孩子们有着一种吸引力,讨论虫子的 话题更是孩子们的乐趣。从幼儿对昆虫的兴趣,由此引出主题活动: 你知道多少有关昆虫的知识?那么,本次探索性主题活动,我就试着 让孩子们从"昆虫"这个知识点出发,在观察和探索中有新的发现,从 而感受昆虫世界的乐趣。 二、主题总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常见的昆虫种类、身体结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激发幼儿对大自然事物观察和探索的兴趣,体验分享交流的快乐。 2、学习用折、捏、粘、搓、剪、画等方法,利用不同的废旧材料 制作昆虫,增强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和交往能力。 3、鼓励幼儿大胆表演,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幼儿的 观察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主题活动方案 活动一:科学《我喜欢的昆虫》 活动目标: 1、主动与同伴交流自己喜欢的昆虫。 2、有初步的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 3、乐意参加消灭害虫的行动。

活动准备: 1.收集昆虫标本、图片等资料,师生共同布置"昆虫世界"展区。 2.有关昆虫的VCD片。 活动过程: 1、参观"昆虫世界"展区,启发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喜欢的昆虫,为 什么喜欢,重点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昆虫的名称、特性和作用。 2、引导幼儿讨论:哪些虫子是害虫?人们为什么不喜欢它们?我 们应该怎样保护益虫和消灭害虫? 3、教师提供各种昆虫的小卡片,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按益虫、害 虫进行分类活动,比一比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对。 4、播放VCD片,师生共同讨论商定消灭害虫的方法,开展"消灭 害虫大行动"。如打扫班级卫生,保护活动定整洁,帮助厨房阿姨清理 死角,冲洗水沟,打苍蝇,捉蚊子等。 5、幼儿听音乐《小蜜蜂》学做勤劳的小蜜蜂,愉快地结束活动。 活动二:美术《七彩蝴蝶》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线条画及涂色的兴趣。 2、让幼儿学会用螺旋线、波浪线等装饰蝴蝶。 3、学会正确的涂色方法。 活动准备: 挂图、音乐《春天》、蝴蝶图片、油画棒、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展示花园,激发幼儿对春天的好奇心。

幼儿园学前教育大班主题教案昆虫乐园.doc

大班主题教案:昆虫乐园 一、适合范围: 适合大班级部。 二、设计意图: 我们大班级部近期开展的主题是《夏日的梦想》这个主题,由于这几天天气渐热,百花已渐渐盛开,许多的小昆虫也飞了出来,我带孩子到院子里玩时,他们会追着一只蝴蝶跑上一天,既然孩子们对于小昆虫这么感兴趣,因此,我在分题《真凉快》中分出一小课题—《昆虫的乐园》。 三、活动设计: 活动名称: 昆虫乐园 活动目标: 1、学习创意地布置昆虫乐园; 2、学习小组合作有序的进行制作活动; 3、根据不同昆虫的特点选择材料和制作。 活动形式: 集体、小组、区域活动 活动准备: 1、与昆虫相关的书籍;

2、蓝色塑料袋、画图纸、绘图材料、绿绳(毛线)、 3、树叶、果冻的空盒、蛋型空盒或纸卷筒、圆形贴纸。 活动过程: (1)播放上一次到户外录制的虫鸣声,并和幼儿讨论如何一起在活动室布置一个昆虫新的乐园。 (2)与幼儿讨论:我们已经学会了做蝉,夏天昆虫的乐园里还有谁呢?(池塘、大树、荷叶、花、草丛……)?谁住在里面(如青蛙、蚱蜢、瓢虫、蜜蜂、蝴蝶……)?可以用什么东西做呢? ——池塘:在地面上贴蓝色塑料袋,用彩纸设计池塘里的小鱼、荷叶、青蛙等。 ——大树:在活动室悬挂绿色绳(毛线)当大树,可在上面挂树叶或悬吊小昆虫。 ——瓢虫:果冻的空盒,贴上不同颜色的小圆形即时贴。 ――蜜蜂、蝴蝶:蛋形空盒或纸卷筒,贴上翅膀、脚和触须。 (3)按幼儿意愿进行制作或选一样制作。 (4)分享幼儿制作的作品,并选活动室一角布置成昆虫新乐园。 总结分享: 在认识昆虫特征的基础上,乐意制作或即兴制作。 活动评价: (1)能和小伙伴合作完成制作。 (2)能参与布置昆虫新乐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