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普通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

《河南省普通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
《河南省普通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

《河南省普通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伴随着我省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省属普通公路建设近几年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路网通达深度和服务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随着大规模工程项目实施的结束,绝大部分路段路龄超过5年,甚至有相当数量的路段的路龄超过8年,全省普通公路已进入到大中修周期,公路管理部门的养护工作量日益增大,传统的“先损坏后维修”的路面养护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路面养护工作的需求。

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是在路面结构稳定、路面技术状况尚好时就进行的一种主动性养护措施。针对路面不同时期的技术状况,有计划地适时采取对应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其核心理念是在最佳的时间对合适的路面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以此可有效延缓路面的损坏,改善或维持路面现有通行状况,并通过延长原有路面的使用寿命来推迟昂贵的大、中修或改建时间,来缓解路面养护压力。

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其施工方便,开通时间短、行车舒适、噪音小等优点,在我省公路网中占据较大的比重,特别是近几年的公路建设中比更高。随着公路交通量的日益增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公路的综合服务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各级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公路的养

护维修工作。路面预防性养护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其重要意义。

西方等发达国家在经历了大规模的公路建设后都开始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公路养护上来,故许多发达国家在数十年前就根据各自国家的情况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和环境的公路预防性养护规范、规程或指南。

截至目前为止,除交通部在2001年发布的《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2-2001)及2009年发布的《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 H10-2009)外,尚未制定普通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方面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我省也无此方面的地方规范或地方标准,无法对全省普通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相关的标准规范做出统一指导意见。国内其他省市例如广东、安徽、湖北等虽然制定试行了关于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但主要是在施工指南方面,无相应的地方行业技术规范或行业标准。

沥青路面的病害较复杂,发生病害的机理各不相同。预防性养护理念的核心在于防患于未然,预防性养护时效性强,对于不同破坏机理产生的病害,错过了最佳时机,效果将大打折扣。预防性养护应以“预防为主、早期发现、及时维护、对症施治”为工作原则。预防性养护对于降低隧道全寿命周期成本、提高设施耐久性和使用寿命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直接体现。

为提升我省普通沥青路面的养护管理水平,延缓沥青路面使用功能的衰减、防止沥青路面出现病害或阻止轻微病害进一步扩展,维持

良好的路面使用功能,进而提升我省普通沥青路面使用功能,为广大驾乘人员提供良好的出行条件,减少或推迟沥青路面病害矫正性养护、降低沥青路面全寿命周期内养护费用等,结合最新行业标准、科研成果和实际工程应用,编写组编制了《河南省普通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对规范我省普通公路沥青凝土路面的预防性养护作业,提高养护资金的利用水平,推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

(1)任务来源

为提升我省普通沥青路面的养护管理水平,延缓沥青路面使用功能的衰减、防止沥青路面出现病害或阻止轻微病害进一步扩展,维持良好的路面使用功能,减少或推迟沥青路面病害矫正性养护、降低沥青路面全寿命周期内养护费用,经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河南中原公路勘察设计有限公司申请,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以《关于下达2016年第一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质监标发〔2016〕127号)文件批准立项。

(2)标准编制原则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结合产品的特点、生产和检验需要进行编写。

为了使标准发布后,尽可能少的影响生产企业与用户的使用习惯。在标准编制过程中,注意吸收了国家、行业标准及企业内部质量

管理要求的特色成果,在内容上有较好的继承性。同时,本标准的制定充分考虑国内应用的现状、使用人员专业素质等实际情况,确保相应条款在国内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编制过程

在编制过程中,规范编写组在充分调研和吸收国内外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的规范、规程或指南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普通沥青路面养护的实际情况,于2015年12月成立了《河南省普通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编写工作组。

2016年1月15日工作组对大部分资料收集完毕。

2016年2月15日完成大纲编制。

2016年5月初完成正文编制。

2016年5月-7月工作组进行内部讨论。

2016年7月完成工作组讨论稿,呈送省局养护处敬请初步审阅,2016年9月下旬由省公路局下发到各地实施征求意见,根据各地反馈的意见完成征求意见稿。

2016年10月底由省局养护处组织多名专家审定,完成送审讨论稿。

2016年11月按照标准制订的程序,形成标准文本和编制说明的送审稿。

2016年11月,完成了专家审定工作。

本规范在编写过程中没有重大意见分歧。

四、主要内容的确定

编写组根据收集的相关资料,通过学习、分析、讨论、调研,并征集专家意见,确立了本标准的主要内容。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预防性养护评价标准、决策、施工及后评估。

评价标准为本标准的重点,要充分考虑河南省实际情况,既要考虑标准的实际使用功能,同时要考虑推动预防性养护的发展。预防性养护路况评价指标包含PQI、PCI、RQI、RDI、SRI、PSSI六项内容,其中PQI、PSSI为检验指标,PCI、RQI、RDI、SRI为判断指标。在PQI、PSSI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以PCI、RQI、RDI、SRI为标准判断沥青路面是否需要进行预防性养护。本标准给出了适合预防性养护的指标范围,同时给出了适合预防性养护的路面主导损坏类型及严重程度。

决策主要是确定预防性养护措施及预防性养护时机,本标准给出了预防性养护措施选择流程图及预防性养护时机确定流程图。预防性养护措施的选择应根据道路技术状况检测结果,考虑道路使用功能、公路等级和交通量等因素,初步遴选出所有适用的预防性养护措施,然后根据本地区具体情况,考虑经济因素、技术因素及环境因素,综合分析选定最佳预防性养护措施。最佳预防性养护时间应通过对养护总费用、使用寿命等分析结合养护计划及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

施工主要通过附录形式列出常用预防性养护措施的相关技术参数。

后评估主要是对实行预防性养护的路段,应进行跟踪观测与分析,根据不同的预防性养护措施,定期对预防性养护路段进行相关数据的收集与汇总。然后对项目的实施效果、管理决策、施工技术、经济效益、社会环境影响等进行综合性评价。

五、与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本规范在编写过程中以国家规范为主导原则,吸取了行业规范《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 H10-2009)、《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2-2001)的精髓,同时结合河南省普通沥青路面的病害的特点,结合河南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领域的技术现状,加入了适合河南省普通公路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技术。

本规范与现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标准没有冲突。

六、标准实施的建议

1.本标准适用于省内普通公路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其他公路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可参照执行。

2.建议本规范尽早颁布实施。

3.进一步加大规范宣贯力度。

《河南省普通公路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规范》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组

二O一七年五月八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