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李氏杆菌病症状及治疗

合集下载

猪李氏杆菌病的诊断方法及药敏试验

猪李氏杆菌病的诊断方法及药敏试验

细 菌 形态 两端 钝 圆的革 兰 氏 阳性 , 微弯 曲、 细 长 的小杆 菌 。有 的连 成链 状 , 呈“ V” 型、 环 状或 栅 栏状 , 也 出现 长 丝状 的菌 体 。
2 . 分 离培 养
③ 培 养 基 及 主 要 试 剂 兔 鲜 血 琼 脂 培 养 基 、 营
养琼 脂 培养 基 、 各 种糖 发 酵培 养基 、 西蒙 氏枸 橼 酸 盐




__
r、


流 行 性 感 冒 的 防 治
尼扎米 敦 ・ 阿布都 热衣 木 莎车县 亚克 艾热 克 乡畜牧 兽 医站 , 莎车 8 4 4 7 0 8 )
或用 安 痛定 、氨 基 比林 2 0 3 0毫升 肌 肉注 射 ,每 天 l 一 2次 , 持 续几 天 。
④动物接种试验
挑选单个菌落用蒸馏水稀释
坏 死灶 ; 取心血 、 肝 、脾 直 接 做 抹 片 , 镜 检 发 现 大 量 呈“ V” 型、 呈栅 栏 状 , 也 有 长丝 状 的革 兰 氏 阳性杆 菌 。 兔左 眼眼结 膜滴 入菌 液 7 2小 时发 生化 脓性 结膜 炎 。
5 . 药敏 试 验
培养 基 、 硝酸 盐 、 吲哚 培养 基 。 甲基 红 、 溴 甲酚 紫 、 仪 一
鲜 血 培养 基 出现 溶 血现 象 。普通 琼 脂 培养 基 上 呈 中等 大 小 的 扁 平 菌落 , 表面光滑 、 边缘整齐 、 不 透
萘 酚酒 精 溶 液 、 欧 立 希 氏吲 哚 试 剂 、 营养 琼 脂 、 蛋白
胨、 葡萄 糖 、 乳有 圆形 光 滑 、 透 明 水样 的极 小 菌 落 ; 在肉 汤 培养 基 中呈 均匀 浑浊 。 有颗 粒 沉淀 。

肉牛李氏杆菌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防治措施

肉牛李氏杆菌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防治措施

肉牛李氏杆菌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防治措施肉牛李氏杆菌病(Leptospirosis)是由螺旋形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感染牲畜,包括肉牛。

该病症状轻重不一,严重时可引起内脏出血、肝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对牛群的健康和养殖业产生严重威胁。

本文将介绍肉牛李氏杆菌病的临床特征、诊断和防治措施,希望能够帮助养殖户更好地认识和预防这种疾病。

一、临床特征1.潜伏期:肉牛感染李氏杆菌后,通常会有一个潜伏期,持续1-2周。

在潜伏期内,牛只可能没有任何症状,或者仅表现出轻微的抵抗力下降、食欲不振等非特异症状。

2.急性期:潜伏期结束后,牛只可能出现急性期症状。

典型的表现包括高烧、抑郁、食欲下降、发热、烦躁等。

部分患牛还可能出现呕吐、腹泻、黄疸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虚弱、贫血、血管内出血等情况。

3.慢性期:部分感染了李氏杆菌的牛只在急性期治愈后,可能进入慢性期。

这时牛只可能出现长期的慢性肾脏病,表现为尿液异常、水肿、体重下降等。

二、诊断1.临床诊断:根据临床症状,结合病史等,兽医通常可以初步判断牛只是否患上了李氏杆菌病。

由于该病症状与其他疾病有些相似,因此临床诊断通常只是一个初步判断。

2.实验室检测:为了确诊肉牛是否感染了李氏杆菌,兽医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测。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血清学检测、PCR检测、细菌培养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检测出细菌的存在,并进一步判断牛只是否感染了李氏杆菌病。

三、防治措施1. 加强环境卫生:李氏杆菌主要通过受污染的水源传播,因此要预防这种疾病,做好环境卫生尤为重要。

养殖户应定期清理牛舍、饮水设施等,确保牛只的生活环境干净卫生。

2.防止感染源:除了做好环境卫生外,养殖户还应该注意过量饮水、草料过多污染、驱虫不彻底等会增加感染几率的因素。

3.定期疫苗接种:为了防范肉牛李氏杆菌病,兽医建议定期为牛只接种相应的疫苗。

定期疫苗接种可以有效增强牛只的抵抗力,减少感染几率。

4. 及时治疗:一旦发现牛只出现了与李氏杆菌病相关的症状,养殖户应该立即请兽医进行诊断并进行治疗。

李氏杆菌病

李氏杆菌病

李氏杆菌病症状
图1病猪受刺激后表现角弓反张的神经症状
李氏杆菌病症状
图3患病小猪有的呈急性死亡,有的四肢麻痹,行走困难
李氏杆菌病症状
图4病猪四肢瘫痪,不能站立
李氏杆菌病症状
图6膝关节及其周围化脓性炎灶
李氏杆菌病症状
• 3.兔:多无明显症状而突然死亡,有的表现精神 萎顿,独蹲不动、口流白沫,神志不清,神经症 状呈间歇性性发作,发作时无目的地向前冲撞或 转圈运动,最后倒地、角弓反张,抽搐而死。 4.家禽:主要表现为败血症,沉郁,停食,下 痢,迅速死亡,病程长者可有神经症状,表现痉 挛,斜颈等。 5.妊娠母畜: 牛发生于妊娠的第5-8个月内,羊 多为怀孕最后2个月的初胎绵羊,流产前多不表现 症状,间或可以见到胎衣滞留、伴以子宫内膜炎。 兔流产见于妊娠的第2个月,母兔常死于子宫炎和 床类型复杂,表现多样,单凭症状难以确诊。可 采取血液、脑脊髓液、脑、肝、脾等病变组织及流产胎儿 胃内容物、母畜阴道分泌物,进行实验室检查: 1.涂、触片,镜检; 2.分离培养: 接种0.5-1%葡萄糖琼脂板或0.05%亚 碲酸盐胰蛋白示琼脂平板上,1982年前苏联学者报道: 取肝、脾、淋、延脑、小脑接种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和肉汤 培养基(每种病料接种4管,连续观察3天,若为阴性,再 用30%无菌甘油生理盐水在冰箱保存10天的延脑、小脑 再次各接种20管,连续观察3天,若仍为阴性,再作第三 次接种,李氏杆菌的分离率达93%。 3.动物接种:包括 家兔(滴眼,1-3天后发生脓性结 膜炎)、小鼠(死于败血症)、雏鸽、幼龄豚鼠(结膜囊 接种,妊娠豚鼠流产)。 (血清学反应价值不大)
李氏杆菌病
• 1.搞好平时饲养管理,特别是青贮饲料、 灭鼠,驱除体外寄生虫; 2.发生时,应全群检疫,将病畜隔离治疗 , 彻底消毒污染的场舍、用具等; 3.治疗:本病目前尚未有特效治疗药物, 可早期大量应用抗菌素,或与磺胺类药物 联合应用,可收到一定的效果。脑炎型一 般治疗无效。

兽医微生物学-革兰氏阳性无芽胞杆菌(李氏杆菌+丹毒杆菌+分枝杆菌)

兽医微生物学-革兰氏阳性无芽胞杆菌(李氏杆菌+丹毒杆菌+分枝杆菌)

结核分支杆菌
2. 分离培养:将病料中加入6% 硫酸或 4% NaOH溶液处理15min后,经中和、离心, 取少许沉淀物接种在培养基斜面上,每份 病料接4~6管,管口封严,置37℃培养8 周,每周观察一次,培养阳性时,需进行 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鉴定。
第一群
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 L.monocytogenes
伊氏李氏杆菌
L.ivanovii
无害李氏杆菌
L.innocua
韦氏李氏杆菌
L.welshimer
塞氏李氏杆菌 L.seeligeri
第二群---格氏李氏杆菌
L.grayi
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 致人和动物的李氏杆菌病。
第一群
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 L.monocytogenes
(七)微生物学诊断
1、显微镜检查:取患病动物结节及病变 与非病变交界处组织直接涂片,抗酸 染色后镜检,如发现红色成丛杆菌时, 可做出初步诊断。 结核杆菌,菌体细长,直或微弯。 牛型菌比人型菌粗而短, 禽型菌呈多形性。菌体呈单个散在 排列,少数成对、成丛。
结核杆菌(抗酸染色)
禽分支杆菌
禽分支杆菌
30℃~37℃。 • 4、血平板上生长茂盛,透明,灰白色露滴
状小菌落,α溶血; • 5、明胶穿刺:沿穿刺线横向四周生长,呈
试管刷状,但不液化明胶。
三、生化特性
• 1、糖类发酵:葡、果、乳,+ • 2、接触酶:- • 3、IMViC:---- • 4、H2S:+ • 5、不分解尿素
四、血清型
• 根据肽聚糖抗原可分为:25个血清 型和1a、1b、2a、2b四个亚型。
37℃~37.5℃,在30℃~34℃可生长; 禽分支杆菌可在42℃生长。
2、生长慢,初代分离1-2周才开始生长, 3-4周才能旺盛生长。生长速度:禽型菌 >人型菌>牛型菌。

引起母猪流产死胎和木乃伊化疾病的鉴别诊断

引起母猪流产死胎和木乃伊化疾病的鉴别诊断

引起母猪流产死胎和木乃伊化疾病的鉴别诊断核心提示:引起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化一类的疾病的病因非常复杂,可分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类。

在传染性因素中有病毒性、细菌性和寄生虫等因素,非传染性因素中除一小部分先天性生殖器官畸形造成不能繁殖外,主要是营养不平衡和饲养管理水平差所致,如日粮中的蛋白质及能量水平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不足等。

因此本文拟从上述两方面对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木乃伊化一类疾病作简明扼要的阐述,以供同仁参考。

1 病毒性疾病1.1 母猪无临床症状,但胎儿死于不同发病阶段⑴ 猪细小病毒(PPV)高产仔猪数少,并出现木乃伊化、死胎、弱仔;胎盘部分被钙化,胎儿在子宫内被溶解和吸收。

⑵ 日本乙型脑炎:胎儿皮下水肿,三腔积液,并有小出血点,肝、脾有坏死点(灶)。

⑶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流产胎儿无特异病变,但可能出现淋巴结出血和小脑发育不良。

⑷ 猪肠病毒感染、猪腺病毒感染、猪巨细胞病毒感染、猪其他病毒感染。

胎儿、胎盘不伴有其他特异性病变。

1.2 母猪有临床症状,窝产仔猪数少、木乃伊化、死胎,弱仔发生于不同的发育阶段⑴ 猪伪狂犬病(PR):母猪出现喷嚏、咳嗽、呕吐等症状,胎儿的肝、脾出现灰白色坏死灶,并出现坏死性胎盘炎。

⑵ 猪流感:母猪衰弱、嗜眠、痉挛性咳嗽,而且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⑶ 猪瘟:母猪体温升高,伴有结膜炎、吐泻,呼吸困难,皮肤有红斑,胎儿头、嘴、四肢、背部、臀部和腹部均有不同程度出血点,脾稍肿大并有出血点,肾有出血点,头畸型,小脑发育异常。

1.3 母猪有临床症状,胎儿死于任何发育阶段,但常处于同一胎龄⑴ 蓝耳病:母猪厌食,发热,精神沉郁,偶见角膜浑浊,返情增多,产仔数下降,产木乃伊胎。

⑵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PRRS):母猪突然出现厌食、嗜眠和呼吸急促症状,胎儿脐带坏死、动脉炎。

⑶ 猪水泡性疾病:母猪鼻盘、口、蹄附近有水泡,胎儿胎盘无眼观变化。

2 细菌性疾病2.1 母猪症状不明显⑴ 布鲁氏菌病:母猪妊娠任何时期均可发生流产,但常为同一胎龄,胎儿自溶或皮下水肿,腹腔积液,有化脓性胎盘炎。

猪场常见疾病鉴别

猪场常见疾病鉴别

浆膜及浆膜腔
纤维素性胸膜炎及粘连 积液
猪肺疫、气喘病 传染性胸膜肺炎、弓形体病
胸膜炎明显(包括心包炎和肺炎)
猪副嗜血杆菌病
睾丸
1个或2个睾丸肿大、发炎、坏死或萎缩
乙型脑炎、布氏杆菌病
臀肌、肩甲肌、咬肌等外有米粒大囊泡
猪囊尾蚴病
肌肉
肌肉组织出血、坏死,含气泡 腹斜肌、大腿肌、肋间肌等处见有与肌纤维平行的毛根
消化道
仔猪白痢
大肠杆菌
10-30日龄内仔猪,10-20日龄最甚 无季节性,条件致病
消化道
猪水肿病
大肠杆菌
断奶前后仔猪,健壮者尤甚 多见于春季和秋季,条件致病
消化道
仔猪红痢
魏氏梭菌
3日龄内仔猪
无明显的季节性
消化道
猪痢疾
蛇形螺旋体
各年龄,2-3月龄仔猪
无明显的季节性
消化道
仔猪副伤寒
沙门氏菌
6月龄内仔猪,特别是1~4月龄仔猪 无季节性,潮湿、寒冷,季节
脑炎 猪流感
病原
CSFV
FMDV
PRRSV
PCV-2
PEDV
TGEV RV PRV PPV JEV SIV
发病日龄
任何年龄,20日龄内仔猪死亡严重
任何年龄
发病季节
传播方式
四季都可发生,以春夏多 接触,消化道、鼻腔黏膜和破
雨季节为多
裂的皮肤
无明显的季节性,且春秋 两季较多,尤其是春季
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伤口
萎缩性鼻炎 口蹄疫、水疱病
猪瘟 猪瘟 猪水肿病 气喘病 口蹄疫 猪瘟、湿疹、猪链球菌病 慢性猪丹毒、猪圆环病毒病 仔猪副伤寒、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猪痘 口蹄疫、水疱病等 链球菌病、猪肺疫等 真菌感染 蓝耳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 弓形体病

收藏:猪突然死亡,先找这9种病因!

收藏:猪突然死亡,先找这9种病因!

收藏:猪突然死亡,先找这9种病因!
猝死病多为细菌病,管理粗放卫生很差的散养动物居多,散发居多。

猝死病多为散发或零星发生。

集约化养猪场因管理较好和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基本没有猝死病型。

病毒病常具有传染病的典型过程,不管是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温和型、亚临床型,常可经历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或转归期。

病毒病少见最急性型猝死病例。

(就像高热病理少见拉稀那样。

高热导致体内水分减少,拉稀不易造成。

高热伴拉稀的症状报告,可为个例,或为一过性,或有抬杠者坚称。


猪肺疫
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猪巴氏杆菌病),俗称“锁喉风”,“肿脖瘟”。

对多种动物和人均有致病性,以猪最易感。

猪肺疫之猝死为瞬间死,是最快的猝死。

死前诸般正常,眨眼就死了。

没有潜伏期前驱期和任何病理变化。

猪李氏杆菌病
主要是由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的人、家畜和禽类的共患传染病。

猪为以脑膜脑炎、败血症和单核细胞增多症、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为特征的传染病。

猪李氏杆菌病的猝死为眼睁睁地看着死。

粪泥凼中翻滚养猪的贫困农区,常有多种人畜多年偶发猝死的民间传闻。

生猪养殖场猪链球菌病的防治

生猪养殖场猪链球菌病的防治

在生猪养殖中疫病防控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尤其是非洲猪瘟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生猪疫病防控工作更为重要。

在生猪的疫病中,猪链球菌病是重点防控的疫病之一。

猪链球菌病最早的报道见于1951年的荷兰,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有相关报道[1]。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属的多种链球菌感染导致的,可引起猪的败血症、关节炎、脑膜炎等,其中猪链球菌2型还可感染人引起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等,严重的可导致人死亡[2]。

猪链球菌病在全世界广泛分布,并且可对猪的健康养殖、动物食品安全以及公共卫生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因此我国将该病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

本文对猪链球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感染猪后引发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论述,对生猪养殖场猪链球菌病的诊断、治疗和防控方面进行总结,旨在为生猪养殖场的猪链球菌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1猪链球菌病的病原猪链球菌病可由多种链球菌属的细菌引起,包括猪链球菌、马兽疫链球菌亚属、马链球菌马亚种等。

链球菌菌体呈球形或卵圆形,无芽孢和鞭毛,常呈链状或双排列,革兰氏阳性菌,在含有血清或鲜血琼脂上培养可生长出光滑、透明、露珠状的小菌落,部分菌株还可形成溶血环。

其中根据荚膜抗原的差异将猪链球菌分为35个血清型,猪链球菌2性的致病性较强且可感染人,1型、7型、9型也较为常见但无人感染的报道[3]。

猪链球菌对高热和消毒药较为敏感,在60℃的环境中30min 即可被灭活,3%漂白粉和75%酒精可在5min 内杀死该菌。

在猪舍的环境中猪链球菌存活的时间较短,在25℃的温度下,猪链球菌在灰尘中可存活24h ,在粪便中存活8d ,在0℃的灰尘中可存活1个月,粪便中存活3个月,在4℃的动物尸体内存活6周。

此外,该菌对青霉素和磺胺类抗菌药物较为敏感。

2猪链球菌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猪链球菌在自然条件下可感染各日龄、各品系的猪,其中新生仔猪、哺乳仔猪和怀孕母猪易感性最高[4]。

除猪外,猪链球菌还可感染犬、猫、啮齿类动物、牛等哺乳动物,在猪场工作的人员或屠宰场的工作人员等与猪可进行密切接触的人群也可感染猪链球菌2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畜牧兽医 2018年第39卷
猪李氏杆菌病症状及治疗
刘国霞 曹玉泰
(山东省阳谷县畜牧局 252300)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8)01-0048-01
李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的散发性传染病,猪
李氏杆菌病的主要特征是脑膜炎、败血症和流产,有的
单核细胞增多。本病是一般散发,发病率低,但病死率
很高。易发于冬季和早春,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
怀孕母猪和仔猪较易感染。结合当地养殖情况提出了有
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1 主要症状 猪李氏杆菌病的症状很不一致,可分为败血型、脑膜炎型和混合型,而常见的是混合型,多见于哺乳仔猪。病猪突然发病,初期体温升高到41~42℃,吃乳减少甚至不吃,粪干尿少。中后期体温降至常温或常温以下,多数病猪表现脑膜炎症状,兴奋不安、运动失调、步态踉跄、肌肉震颤、乱跑乱跳。有的头颈后仰,四肢张开呈观星姿势;有的后肢麻痹,拖地而行;严重者躺卧,抽搐,口吐白沫,四肢乱划,轻微刺激皮肤便惊叫不安。病程1~3d,长的可达4~9d。幼猪病死率很高,成猪可能耐过康复。 2 剖检症状 2.1 败血型 主要是肝表面有灰色局灶性坏死,脾、肺、心肌、淋巴结、肾上腺、胃肠道和脑组织中也有小的坏死灶。 2.2 脑膜炎型 脑和脑膜充血、出血或水肿、发炎脑脊髓液增多、混浊,脑干变软,有小的化脓灶。肝有灰白色坏死灶。 3 实验室诊断 3.1 细菌学检查 (1)显微镜检查:采集肝、脾、心血、脑脊液或脑桥等病料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如发现有呈“V”或“Y”字形排列的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无荚膜,无芽孢,则可确诊。(2)分离培养:将病料接种于兔血琼脂平板上,用0.05%亚硒酸盐胰蛋白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和1%葡萄糖血清肉汤进行分离培养。在兔血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周围呈现β溶血;亚硒酸盐平板上长成圆形、隆起湿润、黑色的菌落,麦康凯平板上不生长;肉汤浑浊,形成颗粒状沉淀,摇动试管时呈发辫状浮起,不形成菌环和菌膜。(3)动物接种试验:取4只幼兔或豚鼠,将1滴肉汤培养物滴入动物一侧的结膜囊内,另一侧为对照,观察5d,一般在接种24~36h内出现化脓性结膜炎或败血症。也可取0.5ml悬液,于幼兔耳静脉处注射,在3~5日内幼兔血液内的单核细胞可上升40%以上。小鼠接种时,可选10~20g的小鼠2只,取0.2ml肉汤培养物腹腔注射,在5d内可将其杀死。上述试验可发现肝、脾、脑有坏死灶,如进行分离可找到本菌。 3.2 血清学诊断 荧光抗体法可快速诊断,还可用凝集
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
4 预防措施
(1)平时应注意加强饲养管理,猪圈要搞好环境卫
生,粪便进行消毒处理,灭鼠,驱除体内外的寄生虫。
(2)一旦发病,应立即隔离治疗,严格消毒。病猪尸体
要深埋或焚烧。
5 治疗
本病的预防应从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卫生、定期消
毒入手,消灭鼠类,驱除寄生虫,不从有该病的地区引
进家畜。病畜尸体一律作无害化处理,防止人感染本病。
5.1 中药治疗 (1)方剂:栀子、黄芩、菊花、大黄、
茯苓、远志各13g,生地16g,木通9g,琥珀1.5g,芒硝
30g。(2)用法:水煎,候温灌服。此为30kg以上猪的用
量,小猪减量。
5.2 西药治疗 应早期应用大剂量的磺胺类药物,疗效
较好;或氨苄西林、庆大霉素联合使用,疗效更好。
(1)用20%复方磺胺嘧啶钠10~20ml肌肉注射。(2)氨苄
西林,5~15mg/kg体重肌肉注射;或用庆大霉素,
2~3mg/kg体重,肌肉注射2次/d,连用3~5d。(3)配合对
症疗法,猪高度兴奋时可用镇静剂(氯丙嗪等),心衰时用
安钠咖、葡萄糖等强心药。(4)盐酸金霉素40mg/kg体
重,用甘氨酸钠注射液稀释后耳静脉注射,1次/d,连用
3d;10%磺胺嘧啶钠,首次剂量为0.14g/kg体重,维持量
为0.07g/kg体重,腹腔注射2~3次/d。(5)链霉素和青霉素
混合使用,各按2~3万IU/kg体重的剂量肌肉注射,2次
/d,连用3~5d。(6)氨苄西林2~7mg/kg体重,与庆大霉素
1000~2000IU/kg体重联合肌肉注射,2次/d,连用3~5d。
(收稿日期:2017–08–18)

(3)硫酸钠或硫酸镁1g/kg,大黄末6g,拌料喂服;同时
用土霉素40mg/kg,口服,1次/d,连用3d。(4)病重的
仔猪可以用20%磺胺嘧啶钠15~20ml,50%葡萄糖注射液40~60ml,维生素C1g,樟脑磺酸钠0.2g,静脉注射2次/d,连用3d。 (收稿日期:2017–08–29)

4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