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苗族服饰的民俗学意义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苗族服饰的民俗学意义

摘要:服饰是民俗生活的产物,服饰是民俗的载体,服饰丰富了民俗生活。我们说民俗即

反映出物质文化特征,也反映出精神文化的特征。而其中以服饰是这种反映的最直接、最生动的现实。服饰不但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风格、习性、风情的产物和载体,从服饰可以观察到民族过去与现在文化心态的外化面貌。苗族服饰作为少数民族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服饰之丰富,样式之繁复,为中国56个民族所罕见。其工艺之精湛,文化内涵之深刻,令人赞叹不已。

关键词:服饰;民俗;苗族;文化

一、服饰与民俗的关系

民俗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服饰民俗是服饰文化的组成部分。服饰与民俗具有不可分割的共生性,它具体地表现在:它具体地表现在:服饰是民俗生活的产物,服饰是民俗的载体,服饰丰富了民俗生活。我们说民俗即反映出物质文化特征,也反映出精神文化的特征。而其中以服饰是这种反映的最直接、最生动的现实。服饰不但是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风格、习性、风情的产物和载体,从服饰可以观察到民族过去与现在文化心态的外化面貌;而且服饰的发展变化,当形成固置状态以后,也必然丰富了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风俗、风情。服饰应该是历史和现实活生生的人的精神活动的物化反映,因此服饰民俗学的研究十分重要。服饰民俗具有五大基本属性,分别为服饰民俗的历史性、服饰民俗的自发性、服饰民俗的地域性、服饰民俗的传承性、服饰民俗的变异性。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到服饰民俗的地域性。民俗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又有关联。一个民族必有共同的地缘,这就是自然界与人为社会的错综复杂之处。在同一地域中呈现的民俗现象完全相同的例证很多,服饰当然也如此。从起源角度看,人种、民族、部落都生息聚落在一定的土地上。但由于地理环境关系,地域的生态现象也不尽形同,也决定了服饰事象的差异。以下我们将着重讨论到苗族的服饰的文化背景和其服饰特点

二、苗族服饰图案纹样艺术的人文背景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居住着近四十万人口的苗族同胞,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苗族服饰作为少数民族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服饰之丰富,样式之繁复,为中国56个民族所罕见。其工艺之精湛,文化内涵之深刻,令人赞叹不已。苗族服饰向来以绮丽多姿、纹饰繁富的苗特点为世人称道。而这种华丽的、具有浓烈民族特点的服饰是如何发展而成的呢?我们可以从其历史背景和名族文化上来找寻答案

1、传统文化对苗族服饰发展的作用

服饰织绣染装艺术在苗族社会中能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千百年来得以经久不衰的繁荣和发展,一方面体现了这一约定成俗的民族风俗习惯;另一方面则体现了苗族妇女自身的价值观,即能力的体现和审美的体现。这两种价值观的体现对其社会声誉和择偶、婚姻缔结产生直接而重大的影响。苗族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吃的、用的都基本上由家庭自己生产,妇女除参加农业劳动和家务劳动之外,纺织、刺绣或蜡染是她们一生的主要劳作。因此,纺织绣染在苗族中成为人们评价妇女能力高下的一个主要标准。美誉四方的妇女,必定是纺织绣染做得最好、心灵手巧的妇女,她们会受到人们的敬重和喜爱。反之,不善纺织绣染的妇女,会受到人们鄙视,给待婚姑娘在择偶、婚姻上带来不利甚至麻烦。显然,这种受风俗制约的习惯势力是苗装服饰发展的主要条件。千变万化、灿烂多样的苗装服饰纹样表达了苗族妇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苗族人民热爱民族本土文化生活的社会习俗和社会风尚,正因为这种民风民俗的提倡和地位的确立,才使苗装苗绣得以世世代代不断继承和发展。而众多的苗族聚集地及其不同的分支与不同的环境,又为服饰纹样艺术的发展创造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条件。

2、地域性对苗族服饰发展的作用

苗族现有人口700多万,在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列第五位。在中国版图上,人们以苗族的地域分布状况和语言特征,习惯将其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分支。这三大支中,各有若干宗支。其中中支中的黔东南是苗族最大的聚居区的核心腹地,占苗族人口的1/4,有40多个支系。苗族的东支与中原汉族聚居区接近,汉族政治、经济、文化对其影响较大,自明清以来,生活习俗逐渐汉化。西支苗族因历史上频繁迁徙,同一支系往往分割在不相连的地域,其村落多夹杂在其他民族之间。由于苗族聚居地的环境分布和不同支系分布的原因,便形成了支系众多的服饰工艺争奇斗艳、图案纹样繁杂的现象。

从苗族服饰图案纹样艺术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苗族人民在严酷的自然和政治斗争中、形成的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民族个性。它不仅是一种文化与价值取向,同时也是一种政治体现。在苗族服饰发展的漫长历史中,曾受封建****统治阶级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清王朝曾强令苗族改装,黔东南一带苗区曾顽强抵制。由于苗族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反抗意识与政治自由个性,使苗族服饰在传承中得以稳定发展。工艺上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创造,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民族服装装饰艺术,成为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民族服饰中一支亮丽的奇葩。

三、苗族服饰的历史发展

苗族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服饰文化,在服饰的用料、颜色、款式、绣花等方面,都创造出了不同于其它民族的风格。苗族服饰几经历史变迁,也发生了一系列演变,且各个地区的苗族服饰有所不同。

苗族先民“好五色衣“,以麻掺头发束髻于头顶。到了宋代,最突出的特点是:未婚男子盘发上插着簪”女子以海螺珠挂于颈上,标志着好的身份而且是未出嫁的姑娘。到了清代,女子服饰演变为绣花衣、百褶裙,盘髻插簪,佩戴银质饰物;男子也盘髻插簪,着绣花衣。之后,男子穿满人的大襟、大袖长衫或短衣。老人多穿无领短衣,系腰带。现在苗族服饰有发生了很多的变化,青年男女以学生装为主,女青年以裤代裙的人数逐渐增多,汉、苗装结合的趋势日占上风。各地苗族充分开拓审美意识,丰富服饰艺术,装备着自己,美化着生活。这是苗族服饰从古至今的演变历程。

四、苗族服饰的特点

苗族服饰有性别、年龄及盛装与常装之分,且有地区差别。据清代《百苗图》所载,凡八十

三种。另有考察资料称百余种。我们将苗族的服饰分为服与饰两块来分别介绍。首先我们来谈谈苗服的特点及其发展。

1、苗服

(1)苗服地域的差异:

纷繁复杂的苗族服饰分为湘西型、黔东型、川黔滇型、黔中南型以及海南型等五大类别和若干款式。

湘西型,流行于湖南湘西州及湘、黔、川、鄂四省交界一带。古代男女蓄发椎髻的习俗已消失。今女我穿圆领大襟短衣,盘肩、袖口等处有少许绣花;宽脚裤,裤筒边缘多饰花边;包扎又高又大的青布或花布头帕,戴银饰。黔东型,流行于黔东南。男装多为青色土布衣裤,包青头帕。女装以交领上衣和百褶裙为基本款式,以青土布为料,花饰满身,图案多为平绣的各种龙、凤、鸟、鱼及花卉。雷公山一带女装独特,百初裙甚短,长者30厘米,短者不足20厘米,上衣花饰用彩线挑以各种几何图案。妇女盛装银饰繁多。

川黔滇型,流行于川、黔、滇、桂等省区讲西部方言的苗族地区。女装上为麻布衣,下为蜡染麻布花裙。色调较浅,花饰不多,银饰亦少。黔西北和滇东北一带,不论男女皆缀以织花披肩,大者形同斗笠。

黔中南型,流行于贵州中南部以及黔、桂、滇交界处。女装上衣多披领、背帕等,下装有一青色百褶裙,也有蜡染裙。以挑花为主,兼用蜡染。贵阳、安顺、安龙等地的花溪式女装,其披领酷似一面旗帜,俗称「旗帜服」,花饰也多。海南型,流行于海南省。女装多为右偏襟青布长衫,蜡染布筒裙,花饰少。

(2)苗服的性别差异

过去男子服装上衣有两种:一种是本民族的对胸开襟短衣,质地为棉布。另一种是大襟短衣,襟向右开,有圆球铜或布钮扣3枚,无领。以上两种男子上衣,工艺简单,制作粗糙,但结实耐穿,很适合苗族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男裤多为管筒长裤,已与汉族农民的裤子相同,只不过色彩多为黑、蓝两色。

现在苗族男子的服装已经很少看到过去传统服装的样式,基本上与汉族男子的服饰相同。妇女的穿着至今变化不大,一般是妇女在市场上购买各种布料,自己裁缝加工制作衣服。女子服装十分讲究和精美。其上衣多为蓝黑棉布,衣服较大而长,尺寸因人而异。一般中年妇女的上衣,为对胸开襟或略偏右的长襟,无领,肩脖内有一层蓝布垫衣,领口用五色彩线绣上简单的花纹,用粉红彩线锁口,最外层还有一小白布边,胸襟、袖口、衣祺用红线绕边。在腹部缝有一条红带,作为上衣的系带。两侧开有尺许长的祺夹,通常让祺夹敞开,露出裙子。前身右幅比左幅短。妇女下裳是一条长过膝的短裙,质地为印染后的蓝黑色棉布,它实际上是用一块布经两层叠缝而成的裙子,裙的两头上部有小绳,用以穿时绑扎。裙子的下部边上有一层腊染纹饰,纹饰为8个大三角形,从左至右,依次宽2厘米,图案为线纹、划纹、折线纹等。三角形内上部图案为小树,下部为几何纹。这种图案花纹主要是采用腊染方法制作而成。短裙的开襟处于身前,且短小,为的是便于在山地上下行走,是靠宽长的上衣将其开襟处遮掩。

2、苗饰(发式,饰品)

苗族发式和头饰的式样极为丰富,它是苗族服饰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头饰、发式、耳饰、胸饰、项饰,款式之多样,风格之各异,在中国56个民族中是屈指可数的。

苗族头饰之曼妙,在古籍中已有记载。《新唐书》曰:“妇人横布二幅,穿中贯其首,号曰通裙。美发髻,垂于后,竹筒三寸,斜穿其耳,贵着饰以珠王当。”可见,苗族妇女的发饰和耳饰在唐代之前已很引人注目。至今,苗族妇女仍喜梳髻,而且有的还借助于假发帮衬编梳出好些奇特发式。第一类,是传统的古老形式。比较华丽,内容丰富多采,是苗族最具特色的部分。仅头饰就有几十种,在头饰上以挽发髻盘扎于头顶,上插木梳及其它妆饰物,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