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操作系统》试题一【中文有答案】

华南理工大学《操作系统》试题一【中文有答案】
华南理工大学《操作系统》试题一【中文有答案】

《操作系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在下列性质中,()不是分时系统的特征。

a. 多路性

b. 交互性

c. 独占性

d. 成批性

2.分时系统的响应与下列哪一个因素无关。()

a. 时间片长短

b. 系统时钟的频率

c. 终端用户数

d. 主存和后援存储器之间的信息对换量

3.多进程的系统中,为了保证公共变量的完整性,各进程应互斥进入临界区。所谓临界区是指()。

a. 一个缓冲区

b. 一段数据区

c. 同步机制

d. 一段程序

4.一个进程是()。

a. 由协处理机执行的一个程序

b. 一个独立的程序+数据集

c. PCB结构与程序和数据的组合

d. 一个独立的程序

5.并发进程之间()。

a. 彼此无关

b. 必须同步

c. 必须互斥

d. 可能需要同步或互斥

6.实现进程之间同步与互斥的通信工具为()。

a. P、V操作

b. 信箱通信

c. 消息缓冲

d. 高级通信

7.最佳适应算法的空白区是()。

a. 按大小递减顺序排列

b. 按大小递增顺序排列

c. 按地址由小到大排列

d. 按地址由大到小排列

8.存储管理方案中,()可采用覆盖技术。

a. 单一连续区存储管理

b. 可变分区存储管理

c. 段式存储管理

d. 段页式存储管理

9.作业在执行中发生了缺页中断,经系统将该缺页调入内存后,应继续执行()。

a. 被中断的前一条指令

b. 被中断的指令

c. 被中断的后一条指令

d. 程序的第一条指令

10.采用()不会产生内部碎片。

a. 分页式存储管理

b. 分段式存储管理

c. 固定分区式存储管理

d. 段页式存储管理

11.联想存储器在计算机系统中是用于()的。

a. 存储文件信息

b. 与主存交换信息

c. 地址变换

d. 存储通道程序

12.在可变式分区分配方案中,将空白区在空白区表中按地址递增次序排列是()。

a. 最佳适应算法

b. 最差适应算法

c. 最先适应算法

d. 最迟适应算法

13.在下列存储管理方案中,不适应于多道程序设计的是()。

a. 单一连续区分配

b. 固定式分区分配

c. 可变式分区分配

d. 段页式存储管理

14.I/O交通管制程序的主要功能是管理()的状态信息。

a. 设备、控制器和通道

b. 主存、控制器和通道

c. CPU、主存和通道

d. 主存、辅存和通道

15.磁盘设备的I/O控制主要是采取()方式。

a. 位

b. 字节

c. 帧

d. DMA

16.通道是一种特殊的()。

a. I/O设备

b. I/O控制器

c. 处理机

d. 存储器

17.在下列文件中,不便于文件增、删操作的是()。

a. 索引文件

b. 连续文件

c. Hash文件

d. 串联文件

18.为了允许不同用户的文件使用相同的文件名,通常采用()的方法。

a. 重名翻译

b. 多级目录

c. 文件名到文件物理地址的映射

d. 索引表

19.存放在磁盘上的文件()。

a. 即可随机访问又可顺序访问

b. 只能随机访问

c. 只能顺序访问

d. 必须通过操作系统访问

20.文件系统的主要目的是()。

a. 实现对文件的按名存取

b. 实现虚拟存储

c. 提高外存的读写速度

d. 用于存储系统文件

二、多项选择题(20分)

1、设计实时操作系统必须首先考虑系统的()。

A. 效率B.使用的方便性C.实时性D.可移植性E.可靠性

2、进程具有的特性有()。

A .动态性B.共享性C.并发性D.静态性E.独立性F.不确定性

3、死锁的预防措施有()。

A.静态资源分配法B.动态资源分配法C.资源顺序分配法

D.非剥夺控制法E.剥夺控制法

4、虚拟存储器的物质基础是()。

A.大容量的辅存B.高速缓存C.一定容量的主存

D.联想存储器E.地址变换机构

5、磁盘存储器是由()组成的。

A.磁盘B.通道C.驱动器结构D.控制器E.缓冲区

6、在下列算法中,用于磁盘驱动调度的算法是()。

A.先来先服务算法B.扫描算法C.优先级调度算法

D.电梯调度算法E.响应比高优先调度算法

7、文件的物理结构一般有()。

A.连续结构B.流式结构C.记录式结构D.串联结构E.索引结构8、计算机的资源包括()。

A.系统资源B.硬件资源C.用户资源D.软件资源E.应用资源9、下面()算法与作业的执行时间有关。

A.优先级调度B.时间片轮转C.短作业优先D.响应比高者优先E.先来先服务

10、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是()。

A. 就绪B.运行C.阻塞D.提交E.撤销

三、名词解释(10分)

⑴操作系统

答:操作系统是运行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上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它控制和管理着所有的系统硬件(CPU、主存、各种硬件部件和外部设备等),也控制和管理着所有的系统软件(系统程序和用户进程等),操作系统为计算机用户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操作环境,也为其他各种应用系统提供了最基本的支撑环境。

⑵脱机输入输出方式

答:为了解决低速输入/输出设备和CPU速度不匹配的问题,可将用户程序和数据在外围机的控制下,预先从低速输入设备输入到磁带上,当CPU需要这些程序和数据时,再直接从磁带机高速输入到内存;或当程序运行完毕后CPU需要输出时,先高速地把结果输出到磁带上,然后在外围机地控制下,再把磁带上的计算结果由输出设备输出。这种输入/输出方式称为脱机输入输出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大大加快了程序的输入/输出过程,提高了效率。

⑶进程

答: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运行的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⑷死锁

答:当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在无外力作用下,这些进程将永远不能继续向前推进,我们称这种现象为死锁。

⑸设备独立性

答:设备独立性是指用户在编制程序时所使用的设备与实际使用的设备无关,即引入了逻辑设备和物理设备的概念。在用户程序中对I/O设备的请求采用逻辑设备名,而系统在实际执行时,则是通过逻辑设备表将设备名映射为物理设备名。

四、简答题(20分)

1.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为何要引入多道程序设计?

答: 多道程序设计是指同时把多个作业(程序)放入内存并允许它们交替执行和共享系统中的各类资源;当一道程序因某种原因(如I/O请求)而暂停执行时,CPU立即转去执行另一道程序。操作系统在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后,使得系统具有了多道、宏观上并行、微观上串行的特点。

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是为了减少CPU时间的浪费,增加系统吞吐量,提高系统效率。

2.操作系统的设计目标有哪些?操作系统的特性是什么?

答:目标――(1)提供一个计算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使计算机系统更易使用;(2)有效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使之得到更有效的利用;(3)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系统地工作流程,以改善系统性能。

特性――(1)并发性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2)共享性指系统中地硬件和软件资源不再为某个程序所独占,而是提供多个用户共同使用。 (3) 虚拟性指把一个物力上的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前者是实际存在的,后者是虚的,只是给用户的一种感觉。(4)不确定性有两种含义:一是程序执行结果是不确定的二是多道程序环境下程序的执行是以异步方式进行的,即程序的执行时间和多道程序的执行顺序是不确定的。

3.何谓线程?试述虚拟处理机的概念。

答:线程是比进程更小的能够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它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系统内程序并发执行的的程度,也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

虚拟处理机,是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使得计算机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作业,使用户感觉到每一个作业在一个独立的CPU上运行,这个CPU是模拟出来的,称之为虚拟处理机。

4.何谓临界区?给出临界区的使用准则。

答:进程在并发执行中可以共享系统中的资源,但对临界资源的访问必须互斥进行。我们把一个进程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称为临界区。临界区使用准则如下:

(1) 空闲让进――无进程处于临界区时,若由进程要求进入临界区应立即允许进入。

(2)忙则等待――当已有进程进入临界区时,其他试图进入各自临界区的进程必须等待,以保证

诸进程互斥地进入临界区。

(3)有限等待――有若干进程要求进入临界区时,应咱有限时间内使一进程进入临界区,即它们

不应相互等待而谁都不进入临界区。

(4)让权等待――对于等待进入临界区地进程必须释放其占有地CPU。

5.何谓虚拟存储器?有何特征?

答:基于程序局部性原理,一个作业在运行之前没有必要全部装入内存,而仅将当前要运行地那部分页面或段先装入内存就可以启动运行,其余部分则存放在外存。当所访问地信息不在内存时,再由系统将所需要地那部分内容调入内存。从效果上看,计算机系统好像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比实际内存大得多地存储器。这个存储器称为虚拟存储器。特点有四个

离散性:在内存分配时采用离散分配方式。

多次性:一个作业运行时分成多次装入内存。

对换性:作业在运行时可以将需要的内容调入内存,也可以将内存中暂时不需要的程序或数据调至外存。

虚拟性:从逻辑上扩充了内存容量,使用户感觉到的存储容量远远大于实际的内存容量。五、综合题(30分)

1.测量控制系统中,数据采集任务把所采集的数据送入一个单缓冲区;计算任务从该单缓冲区中取出数据进行计算。试写出利用信号量机制实现两者共享单缓冲区的同步算法。

解:在本题中,应设置两个信号量SE,SF, 信号量SF表示缓冲区中是否有可供打印的计算结果,其初值为0;信号量SE用于表示缓冲区有无空位置存放新的信息,其初值为1。

本题的同步描述如下:

int Se=1;

int Sf=0;

main ()

{ cobegin

get ( );

compute ( );

cdend

}

get ( )

{ while (采集工作未完成)

{采集一个数据;

P(Se);

将数据送入缓冲区中;

V (Sf );

}

}

compute ( )

{ while (计算工作未完成)

{ P (Sf )

从缓冲区中取出数据;

V(Se )

进行数据计算;

}

}

2. 假定磁盘块的大小为1k,对于540M的硬盘,其文件分配表FAT需要占用多少存储空间?当硬盘容量为1.2G时,FAT需要占用多少空间?

解:由题目条件可知,硬盘大小为540M,磁盘块大小为1K,所以硬盘共有盘块:

540M / 1K=540 K (个)

又512K< 540K < 1024K

故540K 个盘块号要用20位二进制表示,即文件分配表的每一个表目为2.5个自

节。FAT要占用的存储空间总数为:2.5×540K=1350K

当硬盘大小为1.2G, 硬盘共有盘块 1.2G/ 1K = 1.2M(个)

又1M< 1.2M <2M

故 1.2M 个盘块号要用31位二进制表示,为方便文件分配表的存取,每一个表目用32位二进制表示,即文件分配表的每个表目大小为4 个字节。

FAT 占用的存储空间总数为:4×1.2M=4.8M

3. 在一个分页存储系统中,页面大小为4kB,系统中的地址寄存器占24位,给定页表如下所示,现给定一逻辑地址,页号为3,页内地址为100,试计算相应的物理地址,并画图说明地址变换过程。(本题数值采用10进制)

解:相应的物理地址为:4096×7+100=28772

地址变换过程如下图:

控制寄存器23 12 11 0

有效地址

试题一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20分)

1.(d)2.(b)3.(d)4.(c)5.(d)

6.(a)7.(b)8.(a)9.(b)10.(b)

11.(c)12.(c)13.(a)14.(a)15.(d)

16.(c)17.(b)18.(b)19.(a)20.(a)。

二、多项选择题(20分)

1、(C E )。

2、(ACE )。

3、(ACE)。

4、(ACE)。

5、(ACD)

6、(ABD)。

7、(ADE)。

8、(BD )。

9、(cd)10、(ABC)。

三、名词解释(10分)

1、操作系统

答:操作系统是运行在计算机硬件系统上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它控制和管理着所有的系统硬件(CPU、主存、各种硬件部件和外部设备等),也控制和管理着所有的系统软件(系统程序和用户进程等),操作系统为计算机用户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操作环境,也为其他各种应用系统提供了最基本的支撑环境。

2、脱机输入输出方式

答:为了解决低速输入/输出设备和CPU速度不匹配的问题,可将用户程序和数据在外围机的控制下,预先从低速输入设备输入到磁带上,当CPU需要这些程序和数据时,再直接从磁带机高速输入到内存;或当程序运行完毕后CPU需要输出时,先高速地把结果输出到磁带上,然后在外围机地控制下,再把磁带上的计算结果由输出设备输出。这种输入/输出方式称为脱机输入输出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大大加快了程序的输入/输出过程,提高了效率。

3、进程

答: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运行的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4、死锁

答:当多个进程因竞争资源而造成的一种僵局,在无外力作用下,这些进程将永远不能继续向前推进,我们称这种现象为死锁。

5、设备独立性

答:设备独立性是指用户在编制程序时所使用的设备与实际使用的设备无关,即引入了逻辑设备和物理设备的概念。在用户程序中对I/O设备的请求采用逻辑设备名,而系统在实际执行时,则是通过逻辑设备表将设备名映射为物理设备名。

四、简答题(20分)

1.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为何要引入多道程序设计?

答: 多道程序设计是指同时把多个作业(程序)放入内存并允许它们交替执行和共享系统中的各类资源;当一道程序因某种原因(如I/O请求)而暂停执行时,CPU立即转去执行另一道程序。操作系统在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后,使得系统具有了多道、宏观上并行、微观上串行的特点。

引入多道程序设计是为了减少CPU时间的浪费,增加系统吞吐量,提高系统效率。

2.操作系统的设计目标有哪些?操作系统的特性是什么?

答:目标――(1)提供一个计算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使计算机系统更易使用;(2)有效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使之得到更有效的利用;(3)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系统地工作流程,以改善系统性能。

特性――(1)并发性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2)共享性指系统中地硬件和软件资源不再为某个程序所独占,而是提供多个用户共同使用。 (3) 虚拟性指把一个物力上的实体变为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前者是实际存在的,后者是虚的,只是给用户的一种感觉。(4)不确定性有两种含义:一是程序执行结果是不确定的二是多道程序环境下程序的执行是以异步方式进行的,即程序的执行时间和多道程序的执行顺序是不确定的。

5.何谓线程?试述虚拟处理机的概念。

答:线程是比进程更小的能够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它的引入有效地提高了系统内程序并发执行的的程度,也进一步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

虚拟处理机,是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使得计算机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作业,使用户感觉到每一个作业在一个独立的CPU上运行,这个CPU是模拟出来的,称之为虚拟处理机。

6.何谓临界区?给出临界区的使用准则。

答:进程在并发执行中可以共享系统中的资源,但对临界资源的访问必须互斥进行。我们把一个进程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代码称为临界区。临界区使用准则如下:

(1)空闲让进――无进程处于临界区时,若由进程要求进入临界区应立即允许进入。

(2)忙则等待――当已有进程进入临界区时,其他试图进入各自临界区的进程必须等待,以保证诸进程互斥地进入临界区。

(3)有限等待――有若干进程要求进入临界区时,应咱有限时间内使一进程进入临界区,即它们不应相互等待而谁都不进入临界区。

(4)让权等待――对于等待进入临界区地进程必须释放其占有地CPU。

5.何谓虚拟存储器?有何特征?

答:基于程序局部性原理,一个作业在运行之前没有必要全部装入内存,而仅将当前要运行地那部分页面或段先装入内存就可以启动运行,其余部分则存放在外存。当所访问地信息不在内存时,再由系统将所需要地那部分内容调入内存。从效果上看,计算机系统好像为用户提供了一个比实际内存大得多地存储器。这个存储器称为虚拟存储器。特点有四个

离散性:在内存分配时采用离散分配方式。

多次性:一个作业运行时分成多次装入内存。

对换性:作业在运行时可以将需要的内容调入内存,也可以将内存中暂时不需要的程序或数据调至外存。

虚拟性:从逻辑上扩充了内存容量,使用户感觉到的存储容量远远大于实际的内存容量。

六、综合题(30分)

1.解:在本题中,应设置两个信号量SE,SF, 信号量SF表示缓冲区中是否有可供打印的计算结果,其初值为0;信号量SE用于表示缓冲区有无空位置存放新的信息,其初值为1。

本题的同步描述如下:

int Se=1;

int Sf=0;

main ()

{ cobegin

get ( );

compute ( );

cdend

}

get ( )

{ while (采集工作未完成)

{采集一个数据;

P(Se);

将数据送入缓冲区中;

V (Sf );

}

}

compute ( )

{ while (计算工作未完成)

{ P (Sf )

从缓冲区中取出数据;

V(Se )

进行数据计算;

}

}

2.解:由题目条件可知,硬盘大小为540M,磁盘块大小为1K,所以硬盘共有盘块:540M / 1K=540 K (个)

又512K< 540K < 1024K

故540K 个盘块号要用20位二进制表示,即文件分配表的每一个表目为2.5个自

节。FAT要占用的存储空间总数为:2.5×540K=1350K

当硬盘大小为1.2G, 硬盘共有盘块 1.2G/ 1K = 1.2M(个)

又1M< 1.2M <2M

故 1.2M 个盘块号要用31位二进制表示,为方便文件分配表的存取,每一个表目用32位二进制表示,即文件分配表的每个表目大小为4 个字节。

FAT 占用的存储空间总数为:4×1.2M=4.8M

3.解:相应的物理地址为:4096×7+100=28772

地址变换过程如下图:

控制寄存器23 12 11 0

有效地址

最新操作系统试题及答案分析

一、选择题 1、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C)组成的。 A.硬件 B.软件 C. 硬件和软件 D.用户程序 2、操作系统的基本职能是(A )。 A.控制和管理系统内各种资源,有效地组织多道程序的运行 B.提供用户界面,方便用户使用 C.提供方便的可视化编辑程序 D.提供功能强大的网络管理工具 3、以下著名的操作系统中,属于多用户、分时系统的是(C )。 A. DOS系统 B. Windows NT系统 C. UNIX系统 D.OS/2系统 4、为了使系统中所有的用户都能得到及时的响应,该操作系统应该是(B )。 A.多道批处理系统B.分时系统C.实时系统D.网络系统 5、当操作系统退出执行,让用户执行时,系统会(C )。 A.继续保持管态B.继续保持目态 C.从管态变为目态D.从目态变为管态 6、下列进程状态的转换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D)。 A.就绪→运行 B.运行→就绪 C.阻塞→就绪 D.就绪→阻塞 7、某进程由于需要从磁盘上读入数据而处于阻塞状态。当系统完成了所需的读盘操作后,此时该进程的状态将(D )。 A.从就绪变为运行B.从运行变为就绪 C.从运行变为阻塞D.从阻塞变为就绪 8、多个进程的实体能存在于同一内存中,在一段时间内都得到运行。这种性质称作进程的(B )。 A. 动态性 B. 并发性 C. 调度性 D. 异步性 9、进程控制块是描述进程状态和特性的数据结构,一个进程(D)。 A.可以有多个进程控制块B.可以和其他进程共用一个进程控制块 C.可以没有进程控制块D.只能有惟一的进程控制块 10、在大多数同步机构中,均用一个标志来代表某种资源的状态,该标志常被称为(C)。 A、公共变量 B、标志符 C、信号量 D、标志变量 11、如果进程PA对信号量S执行P操作,则信号量S的值应(B )。 A.加1 B.减1 C.等于0 D.小于0 12、进程状态从就绪态到运行态的转化工作是由(C)完成的。 A.作业调度B.中级调度C.进程调度D.设备调度 13、为了使系统中各部分资源得到均衡使用,就必须选择对资源需求不同的作业进行合理搭配。这项工作是由(A)完成的。 A.作业调度B.中级调度C.进程调度D.内存调度 14、通常,用户编写的程序中所使用的地址是(A )。

操作系统期末试卷(含答案)

操作系统复习题1 一、判断题 1.分时系统中,时间片设置得越小,则平均响应时间越短。() 2.多个进程可以对应于同一个程序,且一个进程也可能会执行多个程序。() 3.一个进程的状态发生变化总会引起其他一些进程的状态发生变化。() 4.在引入线程的OS中,线程是资源分配和调度的基本单位。() 5.信号量的初值不能为负数。() 6.最佳适应算法比首次适应算法具有更好的内存利用率。() 7.为提高对换空间的利用率,一般对其使用离散的分配方式。() 8.设备独立性是指系统具有使用不同设备的能力。() 9.隐式链接结构可以提高文件存储空间的利用率,但不适合文件的随即存取。() 10.访问控制矩阵比访问控制表更节约空间。() 二、选择题 1.在设计分时操作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A);在设计实时操作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B);在设计批处理系统时,首先要考虑的是(C)。 A,B,C :(1)灵活性和适应性;(2)交互性和响应时间;(3)周转时间和系统吞吐量;(4)实时性和可靠性。 2.对一个正在执行的进程:如果因时间片完而被暂停执行,此时它应从执行状态转变为(D)状态;如果由于终端用户的请求而暂停下来,则它的状态应转变为(E)状态;如果由于得不到所申请的资源而暂停时下来,则它的状态应转变为(F)状态。D,E,F:(1);静止阻塞(2);活动阻塞(3);静止就绪(4);活动就绪(5)执行。 3.我们如果为每一个作业只建立一个进程,则为了照顾短作业用户,应采用(G);为照顾紧急作业用户,应采用(H);为能实现人机交互,应采用(I);而能使短作业、长作业和交互作业用户满意时,应采用(J)。 G,H,I,J:(1);FCFS调度算法(2);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3)时间片轮转算法;(4)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5)基于优先权的剥夺调度算法。 4.由固定分区发展为分页存储管理方式的主要推动力是(K);由分页系统发展为分段系统,进而发展为段页式系统的主要动力分别是(L)和(M)。 K,L,M:(1)提高内存利用率;(2)提高系统吞吐量;(3)满足用户需要;(4)更好地满足多道程序进行的需要;(5)既满足用户需求,又提高内存利用率。 5.在存储管理中,不会产生内部碎片的存储管理方式是(N);支持虚拟存储器,但不能以自然的方式提供存储器的共享和存取保护机制的存储管理方式是(O)。 N:(1)分页式存储管理;(2)分段式存储管理;(3)固定分区式存储管理;(4)段页式存储管理。 O:(1)段页式存储管理;(2)请求分区页式存储管理;(3)请求分段式存储管理;(4)可变分区存储管理;(5)固定分区存储管理;(6)单一连续分区式存储管理。 6.磁盘调度主要是为了优化(P),下列算法中能避免磁盘粘着的现象的是(Q)。P:(1)寻道时间;(2)旋转延迟时间;(3)传输时间。 Q:(1)SSTF;(2)FCFS;(3)SCAN;(4)CSCAN;(5)FSCAN。 7.文件系统中,目录管理最基本的功能是(R),位示图的主要功能是(S),FAT表的主要功能是(T)。 R,S,T:(1)实现按名存取;(2)提高文件存储空间利用率;(3)管理文件存储器的空闲空间;(4)指出分配给文件的盘块(首个盘块除外)的地址;(5)管理文件存储器的空闲空间,并指出分配给文件的盘块(首个盘块除外)的地址。8.文件系统采用多级目录结构,可以(U)和(V)。 U,V:(1)缩短访问文件存储器时间;(2)节省主存空间;(3)解决不同用户文件的命名冲突;(4)方便用户读写文件;(5)提高检索目录的速度。 9.计算机系统中信息资源的安全包括(W)、(X)和(Y)三个方面,其中程序被删除属于(W)方面的威胁,数据被非法截取属于(X)方面的威胁,消息被更改属于(Y)方面的威胁。W,X,Y:(1)保密性;(2)完整性;(3)可用性;(4)方便性。 三、填空题 1.操作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是(1)和(2),最主要的任务是(3)。 2.引入进程的主要目的是(4),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是(5)。 3.(6)是指通过破坏死锁产生的必要条件来防止死锁的发生。引起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中,(7)是不应该被破坏的,但对某些特殊的资源(如打印机),该条可通过(8)来破坏;而其他能被破坏的三个必要条件分别是(9)、(10)和(11)。 4.虚拟存储器管理的基础是(12)原理,在请求分页管理方式中,页表中的状态位用来只是对应页(13)修改位用来只是对应页(14),引用位则是供(15)使用;而在请求分段系统还增加了增补位,它用来指示(16)。 5.设备驱动程序是(17)与(18)之间的通信程序如果系统中有3台相同的单显和2台相同的彩显则必须为它们配置(19)种设备驱动程序 6.廉价磁盘冗余阵列可组成一个大容量磁盘系统,它利用(20)技术来提高磁盘系统的存取进度,而利用(21)技术来增加磁盘系统的可靠性 7.包过滤防火墙工作在(22)层,采用代理服务技术的防火墙则工作在(23)层 文件系统对文件存储空间采用(23)分配方式,它通过(24)来管理空闲的文件存储空间。 四、问答题 1.假设某多道程序设计系统中有供用户使用的内存100k,打印机1台。系统采用可变分区管理内存:对打印机采用静态分配,并假设输入输出操作的时间忽略不计:采用最短剩余时间优先的进程调度算法,进程剩余执行时间相同时采用先来先服务算法;进程调度时机在执行进程结束时或有新进程到达时。现有一进程序列如下: 假设系统优先分配内存的低地址区域,且不需移动已在主存中的进程,请: (1)给出进度调度算法选中进程的次序,并说明理由。 (2)全部进程执行结束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请用信号量解决以下的过独木桥问题:同一方向的行人可连续过桥,当某一方向的行人必须等待:另一方向的行人必须等待:当某一方向无人过桥是,另一方向的行人可以过桥。 3.提高内存利用率的途径有哪些 4.何谓脱机输入/输出技术 5. 将目录文件当作一般数据文件来处理有什么优缺点 操作系统复习题1答案 一、判断题 1、错 2、对 3、错 4、对 5、对 6、错 7、错 8、错 9、对10、错 二、选择题 1、A :(2);B:(4);C:(3)。 2、D:(4);E:(3);F:(2)。 3、G:(2);H:(5);I:(3);J:(4)。 4、K:(1);L:(3);M:(5)。 5、N:(2);O:(2)。 6、P:(1)寻道时间;Q:(5)。 7、R:(1);S:(3);T:(5)。8、U:(3);V:(5)。9、W:(3);X:(1);Y:(2)。 三、填空题 (1)并发;(2)资源共享;(3)管理资源;(4)使程序能够正确地并发执行;(5)进程控制快PCB;(6)预防死锁;(7)互斥条件;(8)SPOOLing技术;(9)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简介

附件2: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简介 1、汪晓军 博士,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废水处理及其相关的生物技术开发研究工作;首创化学氧化与曝气生物滤池技术,在垃圾渗滤液处理及废水深度处理得到广泛工程化应用;目前正开展以亚硝化-厌氧氨氧化为主导的废水新型节能降耗脱氮技术研发及工程应用工作;已发表学术论文超200篇,获国家授权专利超60项,相关成果已广泛应用工程项目中;曾获国家发明展览金奖、广东省环境保护技术二等奖、环保部环境保护技术三等奖。 2、姚顺春 博士,华南理工大学电力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能源高效低污染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中国光学工程学会LIBS青年科学家,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能源基础与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碳普惠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发改委钢铁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能源清洁转化与系统优化研究,重点开展燃烧诊断、排放监测及其控制技术研究;主持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省部级项目,承担华电集团、广东电网公司、粤电集团等单位委托项目多项;发表论文60余篇,SCI/EI 收录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件、实用新型专利17件;相关成果

获中国南方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 3、马邕文 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1年进入广东省“千百十人才工程”,长期致力于工业污染控制及清洁生产新技术的研究,提出了“造纸废水封闭循环技术”及“工业废水处理系统的嵌入式三层网络控制方法”和“造纸废水的物化-生化一体化处理方法”,在国内外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论文及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并在全国八十多家造纸厂应用,每天共处理造纸工业废水七十多万吨,每年通过节水、节电、沉渣回用等直接为社会创经济效益2.07亿元。其“二次纤维造纸废水的封闭循环及其污泥回收利用”清洁生产技术及理论目前已被学术界认可并被越来越多的造纸厂采用,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已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4、付名利 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华南理工大学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学术团队成员,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技术与装备国家工程实验室、广东省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环境应急与风险防范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核心骨干。研究方向包括大气环境与污染控制和环境功能材料;有机废气(VOCs)治理与移动源排气净化功能材料、反应机理等。 5、浦跃武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以来,作为项目主持人,已完成技术转让项目13项,现正推广染整污水生化处理、高浓度有机

操作系统第1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操作系统》第1章至第4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业余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名词解释(15分) 1、多道程序设计 2、分时技术 3、操作系统虚拟机 4、程序的顺序执行 5、程序的并发执行 二、存储式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什么?(5分) 三、为什么在单道程序工作情况下,I/O设备和中央处理机的并行操作是有限度的?(5分) 四、什么是与时间有关的错误?试举一例说明之。(6分) 五、批处理、分时、实时操作系统的特点各是什么?(6分) 六、什么是进程同步、进程互斥?这两个概念有什么联系与区别?(8分) 七、中断和俘获有什么不同?(5) 八、操作系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征?(6) 九、什么是进程?进程与程序的主要区别是什么?(6分) 十、用户与操作系统的接口是什么?(6分) 十一、如图所示,有五个进程合作完成某一任务,试用P、V操作实现同步,要求写出程序描述。(10分) p2

十二、如图所示,get、copy、put三进程共用两个缓冲区s、t(其大小为每次存放一个记录)。 get进程负责不断地把输入记录送入缓冲区s中,copy进程负责从缓冲区s中取出记录复制到缓冲区t中,而put进程负责把记录从缓冲区t中取出打印。试用p、v操作实现这三个进程之间的同步,并写出程序描述。(10分) 十三、选择、填空(12分) 1、采用多道程序设计后,可能()。 A、缩短对用户请求的响应时间 B、降低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 C、缩短了每道程序执行时间 D、延长了每道程序执行时间 2、并发进程中与共享变量有关的程序段称为___________。 3、为避免用户程序中使用特权指令,计算机硬件结构区分两种操作模式,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4、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使用的共享资源称为_______。每个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程序称为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多道程序设计:多道程序设计技术就是在计算机主存中同时存放几道相互独立的程序,使它们在管理程序控制之下,相互穿插运行。 2、分时技术:所谓分时技术,就是把处理机时间划分成很短的时间片(如几百毫秒)轮流地分配给各个联机作业使用,如果某个作业在分配的时间片用完之前还未完成计算,该作业就暂时中断,等待下一轮继续计算。此时处理机让给另外一个作业使用。这样,每个用户的各次要求都能得到快速响应,给每个用户的印象是:独占一台计算机。 3、操作系统虚拟机:在裸机上配置了操作系统之后就构成了操作系统虚拟机。 4、程序的顺序执行:一个计算由若干个操作组成,而这些操作必须按照某种先后次序来执行,以保证操作的结果是正确的,则这类计算就是程序的顺序执行过程。 5、程序的并发执行:若干个程序段同时在系统中运行,这些程序段的执行在时间上是重叠的,一个程序段的执行尚未结束,另外一个程序段的执行已经开始,即使这种重叠是很小的一部分,也称这几个程序段是并发执行的。

华南理工大学《电路与电子技术》随堂练习参考答案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定律 随堂练习提交截止时间:2020-11-30 23:59:59 当前页有10题,你已做10题,已提交10题,其中答对9题。 1.(单选题) 计算元件功率时应注意和的正方向,当和的正方向一致时,计算公式=,当和的正方向相反时,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若>0表示元件()功率,表明此元件起()作用。 A. 吸收,电源 B. 发出,电源 C. 吸收,负载 D. 发出,负载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2.(单选题) 额定值为110V,60W的一个白炽灯和额定值为110V,40W的一个白炽灯串联后接到220V的电源上,后果是()的白炽灯烧坏。 A. 40W B. 60W C. 40W和60W D. 40W或60W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3.(单选题) 如图所示电路中,供出功率的电源是()。 A. 理想电压源 B. 理想电流源 C.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 D. 电阻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4.(单选题) 如图所示电路,电压源和电流源的功率分别为()。 A. 12W,-4W B. -12W,4W C. 12W,4W D. -12W,-4W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5.(单选题) 如图所示电路中,电压UAB的值为()。 A. 2V B. 3V C. 1V D.4V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B 6.(单选题) 理想电压源,内阻=(),理想电流源,内阻=()。 A. 0,0 B. ∞,∞ C. 0,∞ D. ∞,0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C 7.(单选题) 如图示电路中,对负载电阻RL而言,点划线框中的电路可用一个等效电源代替,该等效电源是()。 A.理想电压源 B.理想电流源 C.不能确定 A. B. C. D. (已提交) 参考答案:A 8.(单选题) 在图所示电路中,已知=2V,=1A。A、B两点间的电压为()。 A. 1V B. -1V C. 0 D. -2 V

1操作系统试题及答案

操作系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 A.程序库 B.数据 C.文件 D.资源 2、在操作系统中,()是竞争和分配计算机系统资源的基本单位。 A.程序 B.进程 C.作业 D.用户 3、在操作系统中,并发性是指若干个事件()发生。 A,在同一时刻 B。一定在不同时刻 C.某一时间间隔内 D。依次在不同时间间隔内 4、产生死锁的基本原因是()和进程推进顺序非法。 A.资源分配不当B.系统资源不足C.作业调度不当D.进程调度不当 5、文件系统采用多级目录结构的目的是() A.系统开销B.节省存储空间C.解决命名冲突D.缩短传送时间 6、位示图方法可用于() A.盘空间的管理 B.盘的驱动调度 C.文件目录的查找 D.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的页面调度 7、下列算法中用于磁盘移臂调度的是( ) A.时间片轮转法 B. LRU算法 C.最短寻找时间优先算法 D.优先级高者优先算法 8、存放在磁盘上的文件,()。 A.即可随机访问,又可顺序访问 B。只能随机访问 C.只能顺序访问 D。只能读/写不能访问 9、一作业8:00到达系统,估计运行时间为1小时,若10:00开始执行该作业,其响应比是()A.2 B.1 C.3 D.0.5 10、进程和程序的本质区别是()。 A.内存和外存 B。动态和静态特征 C。共享和独占使用计算机资源D。顺序和非顺序执行机器指令 11、对于硬盘上存放的信息,物理上读写的最小单位是一个()。 A.二进位 B。字节 C。物理块 D。逻辑记录 12、多道程序设计是指() A.在实时系统中并发运行多个程序 B.在分布系统中同一时刻运行多个程序 C.在一台处理机上同一时刻运行多个程序 D.在一台处理机上并发运行多个程序 13、进程从运行状态进入就绪状态的原因可能是() A.被选中占有处理机 B.等待某一事件 C.等待的事件已发生 D.时间片用完 14、由于系统无法预先知道一个作业未来访问页面的情况,所以()在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 A.先进先出淘汰算法 B。最近最少使用淘汰算法 C.最优淘汰算法 D。最不常用页面淘汰算法 15、文件系统为每个文件另建立一张指示逻辑记录和物理块之间的对应关系表,由此表和文件本身构成的文件是()。

N套_操作系统期末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在现代操作系统中引入了(),从而使并发和共享成为可能。 A.单道程序 B. 磁盘 C. 对象 D.多道程序 2、( )操作系统允许在一台主机上同时连接多台终端,多个用户可以通过各自的终端同时交互地使用计算机。 A.网络 B.分布式 C.分时 D.实时 3、从用户的观点看,操作系统是()。 A. 用户与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 B.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资源的软件 C. 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的软件 D.计算机资源的的管理者 4、当CPU处于管态时,它可以执行的指令是()。 A. 计算机系统中的全部指令 B. 仅限于非特权指令 C. 仅限于访管指令 D. 仅限于特权指令 5、用户在程序中试图读取某文件的第100个逻辑块时,使用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 A. 系统调用 B.图形用户接口 C.原语 D.键盘命令 6、下列几种关于进程的叙述,()最不符合操作系统对进程的理解 A.进程是在多程序并行环境中的完整的程序。 B.进程可以由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描述。 C.线程是一种特殊的进程。 D.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运行的过程,它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7、当一个进程处于()状态时,称其为等待(或阻塞)状态。 A. 它正等待中央处理机 B. 它正等待合作进程的一个消息 C. 它正等待分给它一个时间片 D. 它正等待进入内存 8、一个进程释放一种资源将有可能导致一个或几个进程()。 A.由就绪变运行 B.由运行变就绪 C.由阻塞变运行 D.由阻塞变就绪 9、下面关于线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不论是系统支持线程还是用户级线程,其切换都需要内核的支持。 B.线程是资源的分配单位,进程是调度和分配的单位。 C.不管系统中是否有线程,进程都是拥有资源的独立单位。 D.在引入线程的系统中,进程仍是资源分配和调度分派的基本单位。 10、设有3个作业,它们同时到达,运行时间分别为T1、T2和T3,且T1≤T2≤T3,若它们在单处理机系统中按单道运行,采用短作业优先调度算法,则平均周转时间为()。 A. T1+T2+T3 B. (T1+T2+T3)/3 C. T1+T2/3+2*T3/3 3+2*T2/3+T1 11、在下面的I/O控制方式中,需要CPU干预最少的方式是()。 A.程序I/O方式 B.中断驱动I/O控制方式 C.直接存储器访问DMA控制方式D.I/O通道控制方式 12、有m个进程共享同一临界资源,若使用信号量机制实现对一临界资源的互斥访问,则信号量的变

Linux操作系统 考试题库

1.在Linux目录结构中目录中的文件是普通用户可以使用的可使用的可执行文件的目录是(B)19 A./sbin B./bin C./usr D./lib 2.在Linux目录结构中Linux的内核及引导程序所需要的文件位于(B)目录 A/bin B./boot C./root D./proc 3.在Linux目录结构中用来存放系统配置文件(D)目录 A./lib B./dev C./proc D./etc 4.Linux三种特殊权限中仅用于目录文件的权限是(C)22 C.黏滞位 D.都可以 5.Linux三种权限中允许进入目录的权限(C) 22 可读可写可执行 D.都不是 6.下列脚本文件最先自动执行的是(A)24 A./etc/ B./etc/profile C.~/.bashrc D.~/.bash_logout 7.下面通配符可匹配多个任意字符的通配符是(A)29 A.* B. ? C.[abcde ] D.[!a-e] 8.输出重定向符号右边的文件已经存在,不会覆盖文件而是追加的定向符是(B) A.> B.> > C. 2> D.&> 9.表示用户家目录的是(B) A./home (所有用户家目录的父目录,+用户名才是用户家目录) B.~ C. . D. .. 10.可删除非空目录及其子目录的命令是(B) A. touch -r 空目录 11. 是强引用的符号(A) A. 单引号 B.反引号 C.双引号 D.中括号 12.可显示隐藏文件的ls命令形式选项是(A)

13.可通过接受标准输入作为输出内容来创建简单文件的命令是(B)42 A.touch D. gedit 14.不带有编辑功能但有翻页、按行滚动、搜索功能的命令是(B) 43 A.cat 和less 和 tail D vi 15.wc命令可统计文件的行数、字数和字节数。在下列格式中只显示文件的字数的是(C) 51 A.wc B. wc -c C. wc -w D wc -l 16.可实现文件重命名的命令是(B)52 A.cp B. mv C. ln D rename 17.在Linux系统中可通过挂载将光盘、U盘或一个文件系统连接到主目录树的一个目录节点。期中光盘或光盘镜像对应的文件系统类型是(C)44 A.vfat B. ext3 D vboxsf 18.下面更改文件命令只能更改符号连接的目标文件的权限的命令是(C) A.chown C. chmod D.以上都不对 19.chmod命令的权限模式可使用字符串形式或八进制形式,当使用八进制形式时模式应由三或四位八进制构成,其中从最高到最低位依次表示为(A)每个八进制的三个二进制位从高到低分别表示为有无读、写、执行权限 A.文件所有者文件所属组其他用户 B. 其他用户文件所属组文件所有者 C.文件所属组文件所有者其他用户 D.其他用户文件所有者文件所属组 20.chmod命令的权限模式可使用字符串形式或八进制形式,当使用八进制形式时模式应由三或四位八进制构成,其中每个八进制的三个二进制位从高到低分别表示为有无(A) A.读写执行 B.写读执行 C.执行读写 D.执行写读 21.运行时不会创建子进程的方式是(C)69 A.赋予shell程序文件可执行权限,直接运行shell 程序(外部命令)

2010华南理工大学期末考试电路(答案)

诚信应考,考试作弊将带来严重后果! 拳皇大学期末考试 《2010级电路》B 试卷 注意事项:1. 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各项信息填写清楚; 2. 所有答案请答在答题纸上; 3.考试形式:闭卷; 4. 一、填空(共26分) 1)在下左图电路电压源发出的功率是 ;电流源发出的功率是 ;(2分) 2)上右图中的诺顿戴维宁等效电路的电压源电压为: _______;等效电阻为: __________(4分) 3)下左图电路的输入电阻R ab = ____。(4分) 4)上右图电路中: R =10Ω,ωL =10Ω,t t u S ωω3sin 230sin 25010++=V ,电流为 i = _______________。(4分) 5) 流过5Ω电阻的电流为i (t )=5+14.14cost+42.42cos2t A ,则电阻上消耗的平均功率为____________。(4分) 6)某三相交流发电机绕组接成星形时线电压为6.3kV ,若将它接成三角形,则线电压为____________。(4分)

7)当ω=5000rad/s 时,RLC 串联电路发生谐振,已知L =400mH ,则电容C=___________。(4分) 二、求图示电路的电压比u o /u s 。(10分) 三、用结点电压法求解图示电路中各支路电流。(10分) 四、RLC 串联电路的端电压u =14.14cos(2500t +10o )V ,当C=8μF 时,电路中吸收 的功率为最大,P max =100W ,求电感L 和Q 值。(10分) 五、图示电路中开关S 闭合前,电容电压u C 为零。在t =0时S 闭合,求t >0时的 u C (t)和i C (t)。(10分) 六、图示电路在开关S 动作前已达稳态;t =0时S 由1接至2,求t >0时的i L (t )。(10分)

操作系统试题及答案

操作系统试题一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操作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提高CPU和外部设备的【A 】。 A、利用率 B、可靠性 C 、稳定性D、兼容性 2、如果分时操作系统的时间片一定,那么【C】,则响应时间越短。 A、内存越少 B、内存越多 C、用户数越少 D、用户数越多 3、若把操作系统看作资源管理者,下列的【C】不属于操作系统所管理的资源。 A、CPU B、内存 C、中断 D、程序 4、操作系统是通过【D 】感知进程存在的。 A、程序名 B、进程的状态 C、中断 D、进程控制块 5、当【B 】时,进程从执行状态变为就绪状态。 A、进程被进程调度程序选中 B、时间片用完 C、等待某一事件 D、等待的事件发生 6、以下的进程状态变化中,不可能发生的变化是【D 】。 A、执行状态到就绪状态 B、等待状态到就绪状态 C、执行状态到等待状态 D、等待状态到执行状态 7、若P、V操作的信号量S初值为2,当前值为-3,则表示有【D】

个等待进程。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8、P、V操作是【A】 1 / 22 A、两条低级进程通信原语 B、两条高级进程通信原语 C、两条系统调用命令 D、两组不同的机器指令 9、用V操作唤醒一个等待进程时,被唤醒的进程状态变为【B 】。 A、等待 B、就绪 C、执行 D、完成 0、资源的有序分配策略破坏【D 】条件,是一种死锁预防策略。 A、互斥条件 B、保持和请求条件 C、不剥夺条件 D、环路等待条件 1、银行家算法是一种【B 】算法。 A、死锁预防 B、死锁避免 C、死锁检测 D、死锁解除 2、某系统中有同类资源10个,每个进程的资源需求量为3个,则不会发生死锁的最大并发进程数为【C】 A、2 B、、4 D、5 3、分区管理中采用首次适应分配算法时,应把空闲区按【C】次序进行管理。 A、大小递增 B、大小递减 C、地址递增 D、地址递减 4、很好地解决了内存碎片问题的存储管理方案是【C 】。

操作系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精选

四、解答题(共20分) 1.什么是操作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共8分) 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内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有效地组织多道程序运行的系统软件(或程序集合),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存储器管理、处理机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以及用户接口管理。 2.操作系统中存储器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什么叫虚拟存储器(共8分) 存储器管理的主要功能是:内存分配,地址映射,内存保护,内存扩充。(4分) 虚拟存储器是用户能作为可编址内存对待的存储空间,在这种计算机系统中虚地址被映象成实地址。或者:简单地说,虚拟存储器是由操作系统提供的一个假想的特大存储器。(4分) 3.什么是文件的逻辑组织和物理组织(共4分) 文件的逻辑组织——用户对文件的观察和使用是从自身处理文件中数据时 采用的组织方式来看待文件组织形式。这种从用户观点出发所见到的文件组织形式称为文件的逻辑组织。 文件的物理组织——文件在存储设备上的存储组织形式称为文件的物理组织。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通常,进程实体是由程序段,相关的数据段和PCB 这三部分组成,其中PCB 是进程存在的惟一标志。 2.从用户的源程序进入系统到相应程序在机器上运行,所经历的主要处理阶段有编辑阶段,编译阶段,连接阶段,装入阶段和运行阶段。 3.在UNIX系统中,文件的类型主要包括普通文件,目录文件,特别文件。 4.虚拟设备是通过 SPOOLing 技术把独占设备变成能为若干用户共享的设备。 5. Windows NT是采用微内核结构的操作系统,它的进程的功能发

生了变化,它只是资源分配的单位,不是调度运行的单位,后者的功能由线程完成。 五、应用题(共20分) 5.进程所请求的一次打印输出结束后,将使进程状态从( D) A、运行态变为就绪态 B、运行态变为等待态 C、就绪态变为运行态 D、等待态变为就绪态 6.采用动态重定位方式装入的作业,在执行中允许(C )将其移动。 A、用户有条件地 B、用户无条件地 C、操作系统有条件地 D、操作系统无条件地 7.分页式存储管理中,地址转换工作是由(A )完成的。 A、硬件 B、地址转换程序 C、用户程序 D、装入程序 9.对记录式文件,操作系统为用户存取文件信息的最小单位是(C )。 、文件 D 、记录 C 、数据项 B 、字符A. 10.为了提高设备分配的灵活性,用户申请设备时应指定(A )号。 A、设备类相对 B、设备类绝对 C、相对 D、绝对 11.通常把通道程序的执行情况记录在(D )中。 A、PSW B、PCB C、CAW D、CSW 14.共享变量是指(D )访问的变量。 A、只能被系统进程 B、只能被多个进程互斥 C、只能被用户进程 D、可被多个进程 15.临界区是指并发进程中访问共享变量的( D)段。 A、管理信息 B、信息存储 C、数据 D、程序 16.若系统中有五台绘图仪,有多个进程均需要使用两台,规定每个进程一次仅允许申请一台,则至多允许( D)个进程参于竞争,而不会发生死锁。 A、5 B、2 C、3 D、4 17.产生系统死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C )。 A、进程释放资源 B、一个进程进入死循环 C、多个进程竞争,资源出现了循环等待 D、多个进程竞争共享型设备 21.引入多道程序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BD ) A、提高实时响应速度 B、充分利用处理机,减少处理机空闲时间 、有利于代码共享C.

操作系统练习题

四十一、在UNIX系统中运行下面程序,最多可产生多少个进程?画出进 程家族树。P249 main() { fork(); fork(); fork(); } [分析及相关知识]系统调用fork的功能是创建一个新进程,新进程运行与其创建者一样的程序,新创建的进程称为子进程,调用fork的进程称为父进程,父子进程都从fork调用后的那条语句开始执行。 当程序执行时,若所有进程都能成功地执行系统调用fork,则会产生最多数目的进程。为了描述方便起见,将开始执行时的进程称为A进程,此时程序计数器PC,指向第一个fork调用。 main() { fork(); /* ←PC,进程A*/ fork(): fork(); } 当进程A成功地执行完第一个fork调用时,它创建了一个子进程,将此子进程称 为进程B。此时,进程A、B的程序计数器PC指向第二个fork调用,进程A派生 了1个子孙进程. main() { fork(): fork(); /* ←PC,进程A*/ fork(); } main() { fork(); fork(); /* ←PC,进程B*/ fork(); } 当进程A、B成功地执行完第二个fork调用时,它们分别创建了一个子进程,将 这些子进程分别称为进程C、D.此时,进程A、B、C、D的程序计数器PC指向第 三个fork调用,进程A派生了3个子孙进程。

main() { fork(); fork(); fork(); /* ←PC,进程A*/ } main() { fork(); fork(); fork(); /* ←PC,进程B*/ } main() { fork(); fork(); fork(); /* ←PC,进程C*/ ) main() { fork(); fork(); fork(); /* ←PC,进程D*/ ) 当进程A、B、C、D成功地执行完第三个fork调用时,它们分别创建了一个子进 程,将这些子进程分别称为进程E、F、C、H.此时,进程A、B、C、D、E、F、G、 H的程序计数器PC指向程序结束处,进程A派生了7个子孙进程。 main() { fork(); fork(); fork(); } /* ←PC,进程A*/ main() { fork(); fork(); fork(); ) /* ←PC,进程B*/ main()

华南理工大学模电试题(附答案)

B 选择题(在题末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的号码。每空1分,共14分) 1. 已知常温下26mV T U =,二极管D 正偏电压U D =0.6V ,电流I D =0.8mA ,其交流电阻 r D =( )。 A. 750Ω B. 32.5Ω C. 375Ω D. 16.25Ω 2. BJT 放大电路中,测得三个电极①、②、③对地电位分别为12V 、12.2V 、0V ,据此 可判定BJT 为( A )型三极管,其三个电极中①为( D )极。 A. PNP B. NPN C. 发射极 D. 基极, E. 集电极 3. 图1所示共射放大电路,设静态时CQ 5mA I =,晶体管 饱和管压降CES 0.6V U =,当输入信号幅度增大到一定值时,电路将首先出现( )失真,其输出波形的( )将削去一部分。 A. 截止 B. 饱和 C. 顶部 D. 底部 4. 在图1所示电路中,已知晶体管的100β=, be 1k r =Ω,i 20mV U =;静态工作时BEQ 0.7V U =,CEQ 5V U =,BQ 20uA I =, 相应的电压增益为( )。 A .u 1003 3001A ?=-=-& B .u 1001.5 1501 A ?=-=-& C .u -352502010A =-=-?& D .u 57.140.7 A =-≈-& 5. 根据不同器件的工作原理,试判断( )可以构成复合管。 (A ) (B )(C ) (D ) 6. 在设计两级放大电路的过程中,要求输入电阻i R 约为150k Ω,电压放大倍数的数值 u A &约为100,第一级电和第二级电路应采用( )。 A. 共集电路;共射电路 B .共基电路;共射电路 C. 共集电路;共基电路 D. 共射电路;共射电路 7. MOS FET 构成的两级放大电路,总电压增益u 2000A =倍,其中第一级的电压增益

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一

习题一操作系统概论 一.选择题 1. 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是一种(). A. 应用软件 B.系统软件 C.工其软件D字表处理软件 2. 批处理系统的主要缺点是(). A. CPU 的利用率不高 B .失去了交互性 C.不具备并行性 D.以上都不是 3.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功能是(). A. 把源程序代码转换为标准代码 B .实现计算机用户之间的相互交流 C. 完成计算机硬件与软件之间的转换 D. 控制、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和程序的执行 4. 在分时系统中,时间片一定时,(),响应时间越长. A.内存越多 B.用户数越多 C.内存越少D用户数越少 5.操作系统的()管理部分负责对进程进行调度. A?主存储器 B.控制器 C.运算器D处理机 6. 从用户的观点看,操作系统是(). A. 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B. 控制和管理计算机资源的软件 C. 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的软件 D. 由若干层次的程序按一定的结构组成的有机体 7. 操作系统的功能是进行处理机管理、()管理、设备管理及信息管理. A.进程 B.存储器 C.硬件 D.软件 8. 操作系统中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提高CPU 和外部设备的(). A.利用率 B.效率 C.稳定性 D.兼容性 9. 操作系统是现代计算机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为了提高计算机的()和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而配备的一种系统软件. A. CPU的利用率不高 B.资源利用率 C.不具备并行性 D.以上都不是 10. 所谓()是指将一个以上的作业放入主存,并且同时处于运行状态,这些作业共享处理机的时间和外围设备等其他资源. A.多重处理 B.多道程序设计 C.实时处理D?并行执行 11.()操作系统允许在一台主机上同时连接多台终端,多个用户可以通过各自的终端同 时交互地使用计算机. A. 网络 B. 分布式 C.分时 D.实时 12.分时操作系统通常采用()策略为用户服务. A. 可靠性和灵活性 B.时间片轮转 C .时间片加权分配 D. 短作业优先 13.系统调用是由操作系统提供的内部调用,它(). A.直接通过键盘交互方式使用 B.只能通过用户程序间接使用

计算机操作系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模拟卷一)

2012计算机操作系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操作系统试卷A 一、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什么是虚拟设备? 2.What’s the differrence between a process and a program? 3.What’s Hyper-Treading technology? 4.死锁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5.为什么将文件控制块分成主部和次部两部分? 6.若系统有同类资源m个,被n个进程共享,问:当m>n和m<=n时每个进程最多可以请求多少个这类资源,使系统一定不会发生死锁?为什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操作系统的两个重要特性是:(1) 和(2) 。 2.只能在管态下执行的指令称为(3) 。处理机状态由目态转换为管态的唯一途径是(4) ,管态到目态的转换可以通过修改(5) 来实现。 3.进程在其生存期内可以处于如下三种基本状态之一:运行态、就绪态和等待态。当一个就绪进程(6) 时,其状态由就绪变为运行,当一个运行进程被抢占处理机时,其状态由运行变为(7) ,当一个运行进程因某事件受阻时,其状态由运行变为(8) ,当进程所等待的事件已经发生时,该进程状态由(9) 变为就绪。 4.线程是进程内的一个相对独立的(10)。 三、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设某计算机系统采用虚拟页式存储管理方法,进程的虚拟地址空间为64KB,页面尺寸为4KB。假设当前进程的页表如右图所示(页表以二进制形式表示),请将虚拟地址8196和2050转换为物理地址。 2.设某计算机系统采用虚拟页式存储管理方法,内存中为该进程分配4个物理页架, 开始时内存页架为空,假设进程在一段时间内的页面访问序列如下:6,0,1,2,0,3,0,4,2,3,0,3,2,1,2,0,1,7,0,1,请画图表示采用以下页面淘汰算法时的缺页中断次数:(1)最佳页面淘汰算法(OPT);(2)先进先出页面淘汰算法(FIFO);(3)使用过最久的先淘汰(LRU)。 3.在UNIX系统中,设磁盘物理块大小为1KB,每个索引块可以保存256个索引项,请画出UNIX文件的物理结构。假设某文件大小为1028KB,请计算访问以下逻辑块时需要多少次I/O传输:(1)8;(2)300;(3)16。 4.设有周期性实时任务集如下表所示,用最早截止期优先算法(EDF算法)和速率单调算法(RMS算法)是否可以调度?画出相应的Gantt图。 四、算法设计(每题10分,共20分) 1.设有一个可以装A、B两种物品的仓库,其容量无限大,但要求仓库中A、

操作系统练习题

操作系统第一次作业 一、选择题: 1、下面关于线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线程包含CPU现场,可以独立执行程序; B、每个线程有自己独立的地址空间; C、进程只能包含一个线程; D、线程之间的通信必须使用系统调用函数。 2、核心级线程是指()。 A、内核创建的核心线程; B、内核创建的用户线程; C、在核心态下运行的线程; D、在用户态下运行的线程。 3、下列选择中,()不是操作系统关心的主要问题。 A、管理计算机裸机; B、设计、提供用户程序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界面; C、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 D、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器。 二、综合题: 1、一个计算机系统,有一台输入机和一台打印机,现有两道程序投入运行,且程序A先开始运行,程序B后开始运行。程序A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打印100ms、再计算50ms、打印100ms,结束。程序B的运行轨迹为:计算50ms、输入80ms、再计算100ms,结束。试说明(1)两道程序运行时,CPU有无空闲等待?若有,在哪段时间内等待?为什么会等待?(2)程序A、B有无等待CPU的情况?若有,指出发生等待的时间? 2、What is multiprogramming? What are its advantages? 3、What is a process? Which three components does a process consist of? 4、英文教材(第五版):150页Review Questions:3.10 3.14 199页Problems:4.1 249页Problems:5.2 250页:Problems: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