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运算总结归纳

四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运算总结归纳
四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运算总结归纳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一、加法的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与不变。通常用字母表示:a+b=b+a、

二、加法的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与不变。用字母表示:(a+b)+c=a+(b+c)

注意: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与刚好就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进行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

例:(1)97+89+11 (2)85+15+41+59 (3)168+250+32

三、加减法的运算中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的简便运算:

注:这些都就是由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衍生出来的。

性质①: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a-b-c=a-c-b

例:198-75-98

性质②: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与。

字母表示:a-b-c=a-(b+c)

例:(1)369-45-155 (2)896-580-120 (3) 344-(144+37)

性质③: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的同时加上一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另外两个数的差。

字母表示:a-b+c=a-(b-c)

例:571-128+28

四、拆分、凑整法简便计算

(1)拆分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拆分成整百、整千与一个较小数的与,然后利用加减法的交换、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103=100+3,1006=1000+6,…

(2)凑整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小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写成一个整百、整千的数减去一个较小的数的形式,然后利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97=100-3,998=1000-2,…

注意:拆分凑整法在加、减法中的简便不就是很明显,但与乘除法的运算定律结合起来就具有很大的简便了。

随堂练习:计算下式,怎么简便怎么计算

(1)730+895+170 (2)956-197-56 (3)85-17+15-33

(4)89+997 (5)103-60 (6)876-580+220

(二)乘除法运算定律

一、乘法交换律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字母表示:a×b=b×a

二、乘法结合律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字母表示:(a×b)×c=a×(b×c)

注意: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基于要熟练掌握一些相乘后积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

例如:25×4=100 20×5=100 50×2=100 125×8=1000

例:(1)25×9×4 (2)25×12 (3)25×32×125

三、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与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

律。字母表示:( a+b)× c = a×c+b×c

a×c+b×c = ( a+b)× c(逆运算)

例:(1)125×(8+4) (2)150×63+36×150+150 (3)22×46+22×56-22×2

(4)12×99+12 (5)33×101-33 (6)99×85 (7)103×26

四、连除算式中的简算

性质①: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交换这两个数的位置,商不变。字母表示:a÷b÷c=a÷c÷b

例:(1)800÷5÷8 (2)480÷5÷48 (3)240÷5÷12

性质②: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字母表示:a÷b÷c=a÷(b×c)例:(1)1000÷25÷4 (2)1000÷125÷8 (3)1250÷25÷5

五、较难运算的简算

(1)(2+4+6+……+98+100)-(1+3+5+……+97+99)

(2)1530+(592-530)-192

(3)99+999+9999+99999

(4)2357-183-317-357

六、易错题(运算顺序错误)

(1)120×4÷120×4容易计算为(120×4)÷(120×4)=1,实际错误。

(2)735-35×20容易计算为(735-35)×20=1400,实际错误。

(3)36-36÷6-6 容易计算为(36-36)÷(6-6),实际错误。

(4)100-36+64容易计算为100-(36+64),实际错误。

(5)102+1-102+1 容易计算为(102+1)-(102+1) ,实际错误。

七、简便运算在应用题中的运用

1、同学们去军区演出,四年级去113人,五年级去272人,六年级去87人。三个年级一共去多少人?

2、一个工程队要用一个月的时间挖一条长2670米的水渠,已知上旬挖了1016米,中旬挖了984米。要想按期完成任务,下旬需要挖多少米?

3、学校要做4800面彩旗,把这个任务交给25个班,每个班有4个小组,平均每个小组要做多少面彩旗?

4、一座大楼有25层,每层有24个窗口,每个窗口有4块玻璃,这座大楼一共有多少块玻璃?

四年级下册数学老师工作总结三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老师工作总结三篇 一、在教学工作中 1、能认真备课,学生进入四年级后空间概念加强了,动手实践的内容增多了,教师如何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挪入课堂,这是当今教师能力的体现。和三年级相比每一节课的课后练习量有所增加。数学活动课后也有一定量的练习,同时学生还要面对课外活动学习的压力。所以备课时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充分了解学生现状的基础上,不能存在任何死角。特别是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备课时先想到他们。如何设计课堂教学使他们能够听得懂、听的高兴。就可以保证全班学生都能获取新知。我是这学期接手这个班的,对这个班的情况不是很了解,例如有个学生他平时无论做什么都慢,就象对数学不开窍似的。开始时我对他的了解不够,他平时作业完成的也很好,可是期中考试他得了三十几分。全班有十多个学生不及格。我很意外、很惊奇,这是怎么回事呢?我就找他谈话。他才说平时的作业都是抄别人的。通过检查我才发现他不是一般的差。书本上的知识怎么讲他都不懂。如果把书本上的知识用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来描述,效果就不一样了。从那以后我就经常

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补课。因此备课时多备他们,视为重点内容之一。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2、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精讲要针对每一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所采用的方式不一定是教师讲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生自主学习”等方式进行。精练指的是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选用的习题必须是符合学生的特点的。学生容易接受的、有趣的。用少题精题使全班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达到举一反三、甚至达到举一反十的作用。这些精选题也可以在课后练习、也可以进行提高练习。此时的练习使学生的家庭作业量有所减少。即达到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目的。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达到对知识能准确的掌握和灵活的运用。 二、教研教改方面 能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他们经常

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的几种类型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a+b=b+a 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a+b)+c = a+(b+c) 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 = b×a 乘法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a×b)×c = 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 再相加。 (a+b)×c = a×c+b×c (*减号和除号后面添加或拆开括号时,括号里面 要变号) 一、加减法简便运算 999+99+9 3065-738-1065 1883-398 3999+498 276+228+353+219 (2130+783+270)+1017 2214+638+286 2357-183-317-357 7755-(2187+755) 2365-1086- 214 497-299 2370+1995 899+344 (181+2564)+2719 375+219+381+225 5001-247-1021-232 158+262+138 (375+1034)+(966+125) 378+44+114+242+222 2356-(1356- 721) 1235-(1780-1665) 368+2649+1351 89+101+111 24+127+476+573 400-273-127 327+(96-127) 442-103-142 374-205+226-95 3000-999 (78+61)+39 700-82-18 348+163+242+410+ 537 二、定理的应用

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100题

简便计算练习题 一、2356-(1356-721)1235-(1780-1665)75×27+19×25 31×870+13×310 25×65+25×28 二、(300+6)x12 25x(4+8) 125x(35+8) (13+24)x8 968-599 三、84x101 504x25 78x102 25x204 99x64

四、99x16 638x99 999x99 99X13+13 25+199X25 五、78X4+78X3+78X3 125X32X8 25X32X125 88X125 72X125 六、8100÷4÷75 3000÷125÷8 1250÷25÷5 1200-624-76 2100-728-772

七、847-527-273 278+463+22+37 32X16+14X32 732+580+268 3600÷25÷4 八、425+14+186 214-(86+14)273-73-27 787-(87-29)365-(65+118) 九、455-(155+230)576-285+85 825-657+57 690-177+77 755-287+87

十、871-299 157-99 363-199 968-599 178X101-178 十一、83X102-83X2 17X23-23X7 35X127-35X16-11X35 3999+498 1883-398 十二、12×25 75×24 138×25×4 (13×125)×(3×8) (12+24+80)×50

十三、25×32×125 32×(25+125) 88×125 102×76 178×101-178 十四、84×36+64×84 75×99+2×75 98×199 123×18-123×3+85×123 50×(34×4)×3 十五、25×(24+16)178×99+178 79×42+79+79×57 7300÷25÷4 8100÷4÷75

四年级下册数学工作总结

四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担任了四【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感慨于时光的匆匆。回首自己走过的路,有付出的充实,也有收获的喜悦。小学时代最重要的转折时期——四年级的数学,而且兼本班班主任,自己肩上扛着太多家长、学生的希望及学校领导和老教师们的期盼。一年的磨练,给了我很多。我可以说:我是迈着坚实的步伐走过来的!因为我早已告别刚站上讲台时的羞涩,克服了种种压力,用自己满腔的热忱和科学的态度来从事教学!一串串脚印,一串串收获。 一路走来,我认真备课、上课、听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在课余时间,我认真学习教学理论,并努力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遇到自己不懂的或不确定的问题就向其他教师请教,在课后也经常与他们交流,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在课堂上我一直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在课堂教学中追求实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并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通过精心设置支架,巧妙

地将学习目标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产生认知困惑,引起反思,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从而促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育内容的革新,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的过程。 根据计算结果,探索规律,教学中,首先应该学生思考,从上面这些式子中你能发现什么?让学生经经历观察(每个算式和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之间的异同)、归纳(可能具有的规律)、提出猜想的过程。教学中,不要仅注意学生是否找到规律,更应注意学生是否进行思考。如果学生一时未能独立发现其中的规律,教师就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通过交流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发展问题,不仅能将“游离”状态的数学知识点凝结成优化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能将模糊、杂乱的数学思想清晰和条理化,有利于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在和谐的气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学习,同时,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还可以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 三、注重开放题的教学,提高创新能力。 沿袭以久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数学作为一门思维性极强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尤其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题集

简便计算分类练习题 第一种 第二种 84x101 504x25 78x102 25x204 704X 25 88X 125 102X 76 101X 87 第三种 99x64 99x16 638x99 999x99 99 x27 98 x34 32X16+14X32 178X 99+178 第六种 3000+ 125+ 8 1250+ 25+ 5 (300+6)x12 25x(4+8) 125x(35+8) (12+24+80) X 50 32 X (25+125) 25X (24+16) 4X (25X 65+25X 28) (13+24)x8 98X 199 第四种 99X13+13 58X 98 25+199X25 79X 42+79+79 X 57 75X 27+19X 2 5 第五种 88X125 125X32X8 138X 25X 4 84X 36+64X 84 31 X 870+13 X 310 72X125 75X 24 25X32X125 (13 X 125) X (3 X 8) 75X 99+2X 75 78X4+78X3+78X3 75X 24 12X 25 50X (34 X 4) X 3 25X 32X 125 7300+ 25+ 4 第七种 3900+ (39X 25) 420+( 5X 7) 800+( 20 X 8) 1200-624-76 2100-728-772 273-73-27 847-527-273 5001-247-1021-232 2356-(1356-721) 1235-( 1780-1665) 3065-738-1065 第八种 2357-183-317-357 2365-1086-214 278+463+22+37 732+580+268 425+14+186 158+262+138 1034+780320+102 375+219+381+225 2214+638+286 (181+2564) +2719 (375+1034)+(966+125) 第九种 378+44+114+242+222 276+228+353+219 (2130+783+270)+1017 99+999+9999+99999

【深圳市】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 加数+加数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得的数叫做差。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 被减数—减数 减数 = 被减数—差被减数 = 减数 + 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 因数×因数因数 = 积÷另一个因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除得的数叫做商。没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 被除数÷除数 除数 = 被除数÷商被除数 = 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 (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被除数 = 商×除数+余数 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有关零的运算: (1)一个数加0,仍得原数。A+0=A (2)一个数减0,仍得原数。A-0=A (3)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 (4)一个数乘0等于0。A×0=0 (5)0除以一个非0的数,得0。0÷A=0 (0不能作除数,A不等于0。) (6)两个不等于0的相同数相除,商一定是1。 3、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要

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100题

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100题 158+262+138 375+219+381+225 5001-247-1021-232 (181+2564)+2719 378+44+114+242+222 276+228+353+219 (375+1034)+(966+125) (2130+783+270)+1017 99+999+9999+99999 7755-(2187+755) 2214+638+286 3065-738-1065 899+344 2357-183-317-357 2365-1086-214 497-299 2370+1995 3999+498 1883-398 12×25 75×24 138×25×4 (13×125)×(3×8) (12+24+80)×50 704×25 25×32×125

32×(25+125) 88×125 102×76 58×98 178×101-178 84×36+64×84 75×99+2×75 83×102-83×2 98×199 123×18-123×3+85×123 50×(34×4)×3 25×(24+16) 178×99+178 79×42+79+79×57 7300÷25÷4 8100÷4÷75 16800÷120 30100÷2100 32000÷400 49700÷700 1248÷24 3150÷15 4800÷25 21500÷125 2356-(1356-721) 1235-(1780-1665) 75×27+19×2 5 31×870+13×310 4×(25×65+25×28)

(78+61)+39 700-82-18 348+163+242+410+537 125×47-47×25 201×316 374-205+226-95 3000-999 997×7+21 87×470+870×53 (55+55+55+55×5)×125 125×(8+40)×25 99+49×99 264×97+4×264 454+999×999+545 9999×36+6666×3×32 124×38+65×124+76×110-76×7 62×4+44×5+5×18 3400-62×34-38×20-38×14 1992×19911991-1991×19901990 (2+4+6+......+100)-(1+3+5+ (99) 2.73 + 0.89 + 1.27 4.37 + 0.28 + 1.63 + 5.72 10 - 0.432 - 2.568 9.3 - 5.26 - 2.74 13.4-(3.4+5.2) 14.9-(5.2+4.9) 18.32 - 5.47 - 4.32 17.29 - 5.28 - 6.29 25 × 6.8 × 0.04

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一、加法的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通常用字母表示:a+b=b+a. 二、加法的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用字母表示:(a+b)+c=a+(b+c) 注意: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进行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 例: (1)97+89+11 (2)85+15+41+59 (3)168+250+32 三、加减法的运算中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的简便运算: 注:这些都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 性质①: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a-b-c=a-c-b 例:198-75-98 性质②: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示:a-b-c=a-(b+c) 例:(1)369-45-155

(2)896-580-120 (3)344-(144+37) 性质③: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的同时加上一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另外两个数的差。 字母表示:a-b+c=a-(b-c) 例:571-128+28 四、拆分、凑整法简便计算 (1)拆分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拆分成整百、整千与一个较小数的和,然后利用加减法的交换、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103=100+3,1006=1000+6,… (2)凑整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小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写成一个整百、整千的数减去一个较小的数的形式,然后利用加减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97=100-3,998=1000-2,… 注意:拆分凑整法在加、减法中的简便不是很明显,但和乘除法的运算定律结合起来就具有很大的简便了。 随堂练习:计算下式,怎么简便怎么计算 (1)730+895+170 (2)956-197-56 (3)85-17+15-33 (4)89+997 (5)103-60 (6)876-580+220 (二)乘除法运算定律 一、乘法交换律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 (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 (8)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4、四则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 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租船问题: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1、先计算哪种船的租金便宜,就考虑先租这种 船,如果船没坐满,就再进行调整;2、尽量不空座或少空座。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c=a+(b+c) 3、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 - b - c= a - (b+c) 。 二、乘除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 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 )× c = a× (b×c )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 补充:(a-b)×c=a×c-b×c 4、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 ÷b ÷c= a ÷(b×c) 。 三、简便计算 常见乘法计算:(1) 25×4=100 125×8=1000 25×8=200 (2)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3)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50+98+50 488+40+60 =50+50+98 =488+(40+60) =100+98=198 =488+100=588 (4)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5)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完整)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方法归类及公式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方法归类 一、带符号搬家法(根据: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率)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 符号搬家”。 (a+b+c=a+c+b,a+b-c=a-c+b,a-b+c=a+c-b,a-b-c=a-c-b;a ×b ×c=a ×c ×b, a ÷ b ÷c=a ÷ c ÷b,a ×b ÷c=a ÷c ×b,a ÷b ×c=a ×c ÷b) 二、结合律法 (一)加括号法 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加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 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在减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 原来是加,现在就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即在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 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 a+b+c=a+(b+c), a+b-c=a +(b-c), a-b+c=a -(b-c), a-b-c= a-( b +c);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乘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 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在除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 原来是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即在乘除运算中添括号时,括 号前是乘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括号里要变号。) a × b ×c=a ×(b ×c), a ×b ÷c=a ×(b ÷c), a ÷b ÷c=a ÷(b ×c), a ÷b ×c=a ÷(b ÷c) (二)去括号法 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加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 是加现在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将减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加,现在要变 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哈) (注:去掉 括号是添加括号的逆运算) a+(b+c)= a+b+c a +(b-c)= a+b-c a- (b-c)= a-b+c a-( b +c)= a-b-c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乘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 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将除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乘,现在就要变为 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哈) (注:去掉 括号是添加括号的逆运算) a ×( b ×c) = a ×b ×c, a ×(b ÷c) = a ×b ÷c, a ÷(b ×c) = a ÷b ÷ c , a ÷(b ÷c) = a ÷b ×c 三、乘法分配律法 1.分配法 括号里是加或减运算,与另一个数相乘,注意分配 24×(1211-83-61-3 1) 2.提取公因式 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0.92×1.41+0.92×8.59 516×137-53×13 7 3.注意构造,让算式满足乘法分配律的条件。 257×103-257×2-25 7 2.6×9.9 四、借来还去法 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还要注意 还哦 ,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嘛。 9999+999+99+9 4821-998 五、拆分法 顾名思义,拆分法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这需要掌握一些“好朋友”, 如:2和5,4和5,2和2.5,4和2.5,8和1.25等。分拆还要注意不要改变数的大小哦。

最新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四则运算 1、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减法: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3、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5、有关0的运算: 加法:0加一个数得原数 减法:(1)一个数减0还得原数,(2)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乘法:0乘任何数得0 除法:(1)0不能做除数,(2)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6、租船问题:(1)先要考虑租哪种船便宜。(2)尽量不要有空位。(3)哪种方案空的位子少,那种更省钱。 二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公式:a + b = b + 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公式:a + b + c = (a + b) + c = a + (b + c) = (a + c)+b 3、乘法交换律:两个因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公式: ab = 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公式: abc = (ab)c = a(bc) = (ac)b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方法汇总

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乘除法篇 一、乘法: 1.因数含有25和125的算式: 例如①:25×42×4 我们牢记25×4=100,所以交换因数位置,使算式变为25×4×42. 同样含有因数125的算式要先用125×8=1000。 例如②:25×32 此时我们要根据25×4=100将32拆成4×8,原式变成25×4×8。 例如③:72×125 我们根据125×8=1000将72拆成8×9,原式变成8×125×9。 重点例题:125×32×25 =(125×8)×(4×25) 2.因数含有5或15、35、45等的算式: 例如:35×16 我们根据需要将16拆分成2×8,这样原式变为 35×2×8。因为这样就可以先得出整十的数,运算起来比较简便。 3.乘法分配率的应用: 例如:56×32+56×68 我们注意加号两边的算式中都含有56,意思是32个56加上68个56的和是多少,于是可以提出56将算式变成56×(32+68) 如果是56×132—56×32 一样提出56,算是变成56×(132-32) 注意:56×99+56 应想99个56加上1个56应为100个56,所以原式变为56×(99+1) 或者56×101-56 =56×(101-1)另外注意综合运用,例如: 36×58+36×41+36 =36×(58+41+1) 47×65+47×36-47 =47×(65+36-1) 4.乘法分配率的另外一种应用: 例如:102×47 我们先将102拆分成100+2 算式变成(100+2)×47 然后注意将括号里的每一项都要与括号外的47相乘,算式变为: 100×47+2×47 例如:99×69 我们将99变成100-1 算式变成(100-1)×69 然后将括号里的数分别乘上69,注意中间为减号,算式变成: 100×69-1×69 二、除法: 1.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乘积: 例如:32000÷125÷8 我们可以将算式变为32000÷(125×8) =32000÷1000 2.例如:630÷18 我们可以将18拆分成9×2 这时原式变为630÷(9×2) 注意要加括号,然后打开括号,原式变成 630÷9÷2=70÷2 三、乘除综合:

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600题

158+262+138 375+219+381+225 5001-247-1021-232 (181+2564)+2719 378+44+114+242+222 276+228+353+219 (375+1034)+(966+125) (2130+783+270)+1017 99+999+9999+99999 7755-(2187+755) 2214+638+286 3065-738-1065

899+344 2357-183-317-357 2365-1086-214 497-299 2370+1995 3999+498 1883-398 12×25 75×24 138×25×4 (13×125)×(3×8) (12+24+80)×50

704×25 25×32×125 32×(25+125) 88×125 102×76 58×98178×101-178 84×36+64×84 75×99+2×75 83×102-83×2 98×199 123×18-123×3+85×123

50×(34×4)×3 25×(24+16)178×99+178 79×42+79+79×57 7300÷25÷4 8100÷4÷7516800÷120 30100÷2100 32000÷400 21500÷125 49700÷700 1248÷24

3150÷15 4800÷25 2356-(1356-721)1235-(1780-1665)75×27+19×2 31×870+13×310 4×(25×65+25×28) (300+6)×12 25×(4+8) 125×(35+8) (13+24)×8 84×101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 (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 (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 (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是错误的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0 (5)任何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a-a=0 (9)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6.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1.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一般是不一样的。 2.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是相同的。 3.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速度×时间=路程。 4.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单价×数量=总价。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65+93+35=93+(165+35)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叫做减法的性质。 用字母表示: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 c = a× (b×c )

四年级下册简便计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15套简便运算训练试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运算专题练习 158+262+138 375+219+381+225 5001-247-1021-232 (181+2564)+2719 378+44+114+242+222 276+228+353+219 (375+1034)+(966+125) (2130+783+270)+1017 99+999+9999+99999 7755-(2187+755) 2214+638+286 3065-738-1065 899+344 2357-183-317-357 2365-1086-214 497-299 2370+1995 3999+498 1883-398 12×25 75×24 138×25×4 (13×125)×(3×8) (12+24+80)×50 简便计算练习题2 704×25 25×32×125 32×(25+125) 88×125 102×76 58×98 178×101-178 84×36+64×84 75×99+2×75 83×102-83×2 98×199 123×18-123×3+85×123 50×(34×4)×3 178×99+178 79×42+79+79×57 7300÷25÷4 8100÷4÷75 16800÷120 30100÷2100 32000÷400 21500÷125 49700÷700 1248÷24 3150÷15 4800÷25 简便计算练习题3 2356-(1356-721)1235-(1780-1665)75×27+19×2 5 31×870+13×310 4×(25×65+25×28) (300+6)x12 25x(4+8) 125x(35+8) (13+24)x8 84x101 504x25 78x102 25x204 99x64 99x16 638x99 999x99 99X13+13 25+199X25 32X16+14X32 78X4+78X3+78X3 125X32X8 25X32X125 88X125 72X125 简便计算练习题4 3600÷25÷4 8100÷4÷75 3000÷125÷8 1250÷25÷5 2 273-73-27 847-527-273 278+463+22+37 732+580+268 1034+780320+102 425+14+186 214-(86+14)787-(87-29)365-(65+118)455-(155+230) : 576-285+85 825-657+57 690-177+77 755-287+87 871-299 157-99 363-199 968-599 简便计算练习题5 600-60÷15 20X4÷20X4 736-35X20 25X4÷25X4 98-18X5+25 56X8÷56X8 280-80÷ 4 12X6÷12X6 175-75÷25 25X8÷25X8 80-20X2+60 36X9÷36X9 36-36÷6-6 25X8÷(25X8)100+45-100+45 15X97+3 100+1-100+1 48X99+1 1000+8-1000+8 5+95X28 102+1-102+1 65+35X13 25+75-25+75 40+360÷20-10 13+24X8 672-36+64 324-68+32 100-36+64 简便计算练习题6 26×39+61×26 356×9-56×9 99×55+55 78×101-78 52×76+47×76+76 134×56-134+45×134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计算题(2016最新) 第一类:加 65+73+135 357+288+143 272+68+28 9998+3+99+998+3+9 129+235+171+165 17+145+23+35 999+99+9+3 6+7+8+102+103+104 第二类:减 400-256-44 517-53-47 284-159-41 236-(177+36) 258-42-16 545-167-145 478-47-178 344-(144+37) 第三类:乘 45×4×5 23×5×2 25×9×4 72×125 8×(125×13)(250×125)×(4×8) 25×4×88×125 88×125 125×64×25 42×125×8×5 第四类:乘 (12+50)×40 125×(40-4) 76×103 99×78

18×125 25×44 42×25 99×9 第五类:乘 45×37+37×55 28×21+28×79 17×23-23×7 38×46+64×38 99×32+32 46+46×59 167×2+167×3+167×5 39×8+6×39-39×4 28×225-2×225-6×225 (42+25)×125+(18+15)×125 23×2×4+25×4×2+27×1×8+25×8×1 99×22+33×34 第六类:除 360÷4÷9 250÷5÷2 600÷12÷5 800÷5÷8 80÷5÷48 240÷5÷12 420÷35 2400÷25 7800÷125 第七类:加减

92+99 197+102 354-108 127-98 323+189-123 248-86+48 672-36+64 (6467-832)+(1832-1467) 1530+(592-530)-192 (2+4+6+……+98+100)-(1+3+5+……+97+99) 第八类:乘除 960×46÷48 99000÷121×11 3702×38÷1234 640÷(16÷4) 1000÷(125÷4) 第九类:加减乘除 (98+147)÷49 (230-23)÷23 (250-25)÷25 1736÷28+1064÷28 125×(860+240÷12)700+612÷12×4 (37+15)×85+1360 2005×20062006-2006×20052005

四年级数学下册总结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工作作总结 时光如梭,匆匆忙忙一学期又结束了。回顾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可谓有条不紊,脚踏实地,在平凡中有创新,在忙碌中有收获。现根据学校教务处的要求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钻研业务、准确传授知识 这学期我继续担任四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首先是认真钻研教材。为了准确的传授知识和找出知识传授的捷径,我经常请教有经验的老师。说实在的这学期四年级数学教学比上学期教学难度增大多了,有些难题教师也需要认真想一想,让学生会做那就更难,又加之这两个班有一部分学生基础薄,为了学生更好的使用教材利用课余时间给学困生补课。这样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知识的不衔接,那只好查缺补漏。 二、严格要求学生、不让一人掉队 针对本班的知识基础和学生情况,在平时教学中我采取书上的题学生做完后我逐一批改,全批全改,连口算卡上的作业我都尽量自己批改,我认为这样能准确掌握学生学得怎么样,学生做的思考题每题必看,这样能防止学生偷懒不做,学生课余作业每人必看。学完一个单元就进行测验,测验试卷同家长见面,以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复习阶段,首先对课本进行详细复习,然后采取复习与测验相结合的方法,复习期间共做练习题九份,考试三次,不管是练习题还是考试题,做到每人每题都批改 —1—

并紧盯学校改错。 三、致力于数学教学的优化 1.注重课堂气氛的活跃。沉闷的课堂气氛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尽量给学生创设喜闻乐见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形象地理解知识。 2.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能活跃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求异性、深刻性。 3.注重学科的多元整合。如教学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应用语文里缩句的方法进行审题并画出重点,从而使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题意,正确地列式解答。 4.注重与学生的交流。“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纽带与桥梁。理解学生就是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来感染学生,给他们一张笑脸、一颗诚心、一份真情。当学生取得好成绩,获得成功时,要给以祝贺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遭受挫折时,要给以安慰和支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与他们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师的一片真诚与苦心。 四、对目标完成的效果 四年级这一学期,我也算满意。班与班的差距越来越小,我想这得益于我们的集体备课,只要我们一个人想到的题型其他人也一定能受益,每次考试后我们都会不自觉的算出学年的成绩。看似平常,可这正体现了我们的团体意识,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 —2—

四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运算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简便运算 练习题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简便运算练习题 125×6×8600÷25÷4755-122-78138×25×4 25×32125×16234×80×5781-49912×25 4004×2525×16×125(125+16)×875×24 789×99800÷1251736+4039999+999+99+9 158+262+138375+219+381+2255001-247-1021-232 (181+2564)+2719378+44+114+242+222276+228+353+219 (375+1034)+(966+125)(2130+783+270)+1017899+344 2357-183-317-3572365-1086-214497-2992370+1995 (13×125)×(3×8)(12+24+80)×50704×2525×32×125 32×(25+125)88×125102×7658×98178×101-178 84×36+64×8475×99+2×7583×102-83×298×199 123×18-123×3+85×12350×(34×4)×325×(24+16) 178×99+17879×42+79+79×577300÷25÷48100÷4÷75 16800÷12030100÷210032000÷40049700÷700 1248÷243150÷154800÷2521500÷125 附加题: 2356-(1356-721)1235-(1780-1665)75×27+19×25 31×870+13×3104×(25×65+25×28) 第一种 (300+6)x1225x(4+8)125x(35+8)(13+24)x8 第二种 84x101504x2578x10225x204 第三种 99x6499x16638x99999x99 第四种 99X13+1325+199X2532X16+14X3278X4+78X3+78X3 第五种 125X32X825X32X12588X12572X1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