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数量之间的质量比例关系。确定比例关系的过程叫配合比设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粗集料、细集料和水,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外加剂和掺和料的应用日益普遍,因此,其掺量也是配合比设计时需选定的。

混凝土配合比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以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质量表示,混凝土中的水泥、水、粗集料、细集料的实际用量按顺序表达,如水泥300Kg>水182 Kg、砂680 Kg>石子1310 Kg;另一种表示方法是以水泥、水、砂、石之间的相对质量比及水灰比表达,如前例可表示为1: 2.26: 4.37, W/C二0.61,我国目前釆用的量质量比。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配合比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原材料的技术性能及施工条件,确定出能满足工程所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各项组成材料的用量。其基本要求是;

(1)达到混凝土结构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2)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要求。

(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和使用条件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4)符合经济原则,节约水泥,降低成本。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一个计算、试配、调整的复杂过程,大致可分为初步计算配合比、基准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施工配合比设计4个设计阶段。首先按照己选择的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初步计算配合比”。基准配合比是在初步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通过试配、检测、进行工作性的调整、修正得到;实验室配合比是通过对水灰比的微量调整,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配合比以确定水泥用量最小的方案;而施工配合绑考虑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配合比的影响,对配合比做最后的修正,是实际应用的配合比,配合比设计的过程是逐一满足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耐久性、节约水泥等要求的过程。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资料

在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前,需确定和了解的基本资料。即设计的前提条件,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和强度的标准差。

(2)材料的基本情况;包括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实际强度、密度;砂的种类、表观密度、细度模数、含水率;石子种类、表观密度、含水率;是否掺外加剂,外加剂种类。

(3)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如坍落度指标。

(4)与耐久性有关的环境条件;如冻融状况、地下水情况等。

(5)工程特点及施工工艺;如构件几何尺寸、钢筋的疏密、浇筑振捣的方法等。

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三个基本参数的确定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实质上就是确定单位体积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水泥。粗

集料(石子)、细集料(砂)这4项组成材料之间的三个参数。即水和水泥之间的比例一一水灰比;砂和石子间的比例一一砂率;骨料与水泥浆之间的比例一一单位用水量。在配合比设计中能正确确定这三个基本参数,就能使混凝土满足配合比设计的4项基本要求。

确定这三个参数的基本原则是;在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的基础上,确定水灰比。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和易性要求的基础上确定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砂的数量应以填充石子空隙后略有富余为原则。

具体确定水灰比时,从强度角度看,水灰比应小些;从耐久性角度看,水灰比小些,水泥用量多些,混凝土的密度就高,耐久性则优良,这可通过控制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的來满足(表三)。由强度和耐久性分别决定的水灰比往往是不同的,此时应取较小值。但当强度和耐久性都己的前提下,水灰比应取较大值,以获得较高的流动性。

确定砂率主要应从满足工作性和节约水泥两个方面考虑。在水灰比和水泥用量(即水泥浆用量)不变的前提下,砂率应取坍落度最大,而黏聚性和保水性乂好的砂率即合理砂率可由(表五)初步决定,经试拌调整而定。在工作性满足的情况下, 砂率尽可能取小值以达到节约水泥的目的。

单位用水量是在水灰比和水泥用量不变的情况下,实际反映水泥浆量与骨料间的比例关系。水泥浆量要满足包裹粗、细集料表面并保持足够流动性的要求,但用水量过大,会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水灰比在0. 40-0. 80范围内时,根据粗集料的

品种、粒径、单位用水量可通过(表四)确定。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一、初步计算配合比

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几如。

混凝土的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fcu.o一一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cu.k一一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一设计强度

一一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其确定方法如下;

1.可根据同类混凝土的强度资料确定。对C20和C25级的混凝土,其强度标准差下限值

取2. 5MPao对大于或等于C30级的混凝土,其强度标准差的下限值取 3. 0MPa o

2.当施工单位无历史统计资料时,。可按表一取值。

3.遇有下列情况时应适当提高混凝土配制强度;

1)现场条件与试试验室条件有显着差异时,

2) C30及其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釆用非统计方法评定时。

混凝土的。取值(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表一

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表三

注;1、当用活性掺合料取代部分水泥时,表中的最大水灰比及最小水泥用量即为替代前的水灰比和水泥用量。

2、配制C15级其以下等级的混凝土,可不受本表限制。

根据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所用骨料的种类及最大粒径查表四

得。水灰比小于0. 40的混凝土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的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可以查表中坍落度为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用水量。

塑性混凝土用水量(kg/n?)表四

注;1、本表用水量第釆用中砂时的平均取值。釆用细砂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增加5~10Kg,采用粗砂时,则可减少5"10kg o

4、确定水泥用量

由己求得的水灰比W/C和用水量m“可计算出水泥用量。

由上工计算出的水泥用量应大于表三中、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若计算而得的

水泥用量小于最小水泥用量时,应选取最小水泥用量,以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

5、确定砂率

砂率可由试验或历史经验资料选取。如无历史资料,坍落度为10、60mm的混凝土的砂率可根据粗集料品种,最大粒径及水灰比按表五选取。坍落度大于60mm有混凝土的砂率,可经试验确定,也可在表五的基础上,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砂率增大1%的幅度予以调整。坍落度小于10mm的混凝土,基砂率应经试验确定。

混凝土的砂率(%)表五

注;1、本表数值系中砂的选用砂率,对细砂或粗砂,可相应地减小或增大砂率。

2、只用一个单粒级粗集料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应适当增大。

3、对薄壁构件,砂率取偏大值。

6、计算砂、石用量叫。、m a o

1.体积法

该方法假定混凝土拌和物的体积等于各组成材料的体积与拌和物中所含空气的体积之和。如取混凝土拌和物的体积为In?,则可得以下关于m“、叫。的二元方程组。

式中;叫。、叫。、%。、m wo一一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细集料(砂)、粗集料(石子)、水的质量(kg)

P a. P s——粗集料、细集料的表观密度(kg/m3)

Pc > P w-- 水泥、水的密度(kg/m‘)

Q—一混凝土中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可取1。

二、基准配合比

按初步计算配合比进行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和调整。试配时,混凝土的搅拌量可按表六选取。当釆用机械搅拌时,其搅拌不应小于搅拌机额定搅拌量的1/4。

混凝土试拌的最小搅拌量表六

试拌后立即测定混凝土的丄作。肖试拌得出的接种物坍落度比要求值小时,应在水灰比不变前提下,増加水泥浆用屋:当比要求値人时.应在砂率不变的前提下•增加砂、石用址:当黏聚性、保水性差时,町适当加大

砂率。调整时,应即时记录调整后的各材料川虽(叫” m wb. 叶・叫宀并实测搁后混凝十样和物的体枳密度为如<kg/m3)o令丄作性调整话的混凝土试样总质虽为;

ni Qb = m cb+ m wb + ni sb + m gb

由此得出基准配合比(调整后的5右混凝土川各材料用虽)m ch

叫,=刁―5h

m Qb

m*h

叫厂殛仙

m5h

m sj = ——x pQh

】】】Qb

叫h

叫=亦―%Poh

m Qb

式中:Pch——实测试拌混凝七的体枳密度。

三、实验室配合比

经调整后的基准配合比虽工作性己满足要求,但经计算而得出的水灰比是否真正满足强度的要求需要通过强度试验检验。在基准配合比的基础上做强度试验时,就采用三个不的配合比,其中一个为基准配合比的水灰比,另外两个较基准配合比的水灰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5。其用水量应与基准配合比的用水量相同,砂率可分别增加和减少l%o 制作混凝土强度试验试件时,应检验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和维勃稠度、黏聚性、保水性及拌和物的体积密度,并以此结果作为代表相应配合比的混凝土拌和物的性能。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时,每种配合比至少应制作一组(三块)试件,标准养护28d时试压。需要时可同时制作儿组试件,供快速检验或早龄试压,以便提前定出混凝土配合比供施

工使用,但应以标准养护28d的强度的检验结果为依据调整配合比。

根据试验得出的混凝土强度与其相对应的灰水比(C/W)关系,用作图法或计算法求出与混凝土配制强度(能“,。)相对应的灰水比,并应按下列原则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材料用量;

1.用水量(niw)应在基准配合比用水量的基础上,根据制作强度试件时测得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进行调整确定。

2.水泥用量(mJ应以用水量乘以选定出来的灰水比计算确定。

3.粗集料和细集料用量(叫和叫)应在基准配合比的粗集料和细集料用量的基础上,

按选定的灰水比进行调整后确定。

经试配确定配合比后,尚应按下列步骤进行校正;

据前述已确定的材料用量按下式计算混凝土的表观密度计算值;

再按下式计算混凝土配合比校正系数§ ;

式中;Pct一一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kg/n?)

Pec一一混凝土表观密度计算值(kg/n?)

当混凝土表观密度实测值与计算值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计算值的2%时,按以前的配合比即为确定的实验室配合比;当二者之差超过2%时,应将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均乘以校正系数6 ,即为最终确定的实验室配合比。

实验室配合比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原材料情况及混凝土质量检验的结果予以调整。但遇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1.对混凝土性能指标有特殊要求时,

2.水泥、外加剂或矿物掺和料品种,质量有显着变化时,

3.该配合比的混凝土生产间断半年以上时。

四、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的各组成材料数量之间的质量比例关系。确定比例关系的过程叫配合比设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粗集料、细集料和水,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外加剂和掺和料的应用日益普遍,因此,其掺量也是配合比设计时需选定的。 混凝土配合比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以1m3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质量表示,混凝土中的水泥、水、粗集料、细集料的实际用量按顺序表达,如水泥300Kg、水182 Kg、砂680 Kg、石子1310 Kg;另一种表示方法是以水泥、水、砂、石之间的相对质量比及水灰比表达,如前例可表示为1:2.26:4.37,W/C=0.61,我国目前采用的量质量比。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配合比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原材料的技术性能及施工条件,确定出能满足工程所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的各项组成材料的用量。其基本要求是; (1)达到混凝土结构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2)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要求。 (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和使用条件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4)符合经济原则,节约水泥,降低成本。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一个计算、试配、调整的复杂过程,大致可分为初步计算配合比、基准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施工配合比设计4个设计阶段。首先按照已选择的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初步计算配合比”。基准配合比是在初步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通过试配、检测、进行工作性的调整、修正得到;实验室配合比是通过对水灰比的微量调整,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配合比以确定水泥用量最小的方案;而施工配合绋考虑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配合比的影响,对配合比做最后的修正,是实际应用的配合比,配合比设计的过程是逐一满足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耐久性、节约水泥等要求的过程。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资料 在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前,需确定和了解的基本资料。即设计的前提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和强度的标准差。 (2)材料的基本情况;包括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实际强度、密度;砂的种类、表观密度、细度模数、含水率;石子种类、表观密度、含水率;是否掺外加剂,外加剂种类。 (3)混凝土的工作性要求,如坍落度指标。 (4)与耐久性有关的环境条件;如冻融状况、地下水情况等。 (5)工程特点及施工工艺;如构件几何尺寸、钢筋的疏密、浇筑振捣的方法等。 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三个基本参数的确定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1) 配制强度:f cu,k=25Mpa f cu,o= f cu,k+1.645* o=25+1.645*5=33.2Mpa (2) 初步确定水灰比:(用经验公式计算,各指标选取) W/C= a a*f ce/(f cu,0 + a a*a b*f ce) =(0.53*36.5) / (33.2+0.53*0.20*36.5) =0.52 (3) 选取单位体积水泥混凝土的用水量: 由水灰比为0.52,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为10-30mm,碎石最大粒径为31.5mm, 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的基础上选取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为:m wo=175kg/m 3。(4) 计算1m3水泥混凝土水泥用量: 由W/C=0.52,m w0=185 (kg/m3),得m co=m wo/(W/C)=337(kg/m3) 查表符合耐久性要求的最小水泥用量为320kg/m 3,所以取按强度计算的单位水 泥用量m co=337 ( kg/m 3) (5) 选取合理砂率,计算粗细集料用量:最大粒径31.5mm,水灰比0.52,查表 取混凝土砂率B s =35%o (6) 计算一组(3块试件)水泥混凝土各材料用量 3水用量175kg/ m '水泥用量337kg/m 砂用量680 kg/m 碎石用量1263 kg/m

(7) 配合比确定: 个人认为,单位用水量可取180(kg/m3) ,为保证混凝土强度,水灰比取0.5,单 位水泥用量360(kg/m3) ,根据密度法计算配合比,假定表观密度为2400 (kg/m3 ),单位粗集料用量与单位细集料用量为未知量,可设方程求解 M c0+ M g0+ M s0+ M w0=2400 M s0/ (M s0+ M g0 )*100=35 解得M g0=1560(kg/m3) ,M s0=840 (kg/m3) 通过计算得到个人的配合比为:单位用水量:单位水泥用量:单位细集料用量:单位粗集料用量=180:360: 840:1560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详细步骤

精心整理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1.计算配合比的确定 (1)计算配制强度 当具有近期同一品种混凝土资料时,σ可计算获得。并且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或C25,计算值<2.5MPa 时,应取σ=2.5MPa ;当强度等级≥C30,计算值低于<3.0MPa 时,应取用σ=3.0MPa 。否则,按规定取值。 (2) W =a α、b αce f 水泥ce f ,g (3)选取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 ①根据施工条件按表4-25选用适宜的坍落度。 ②水灰比在0.40~0.80时,根据坍落度值及骨料种类、粒径,按表4-26选定1m3混凝土用水量。 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 以表4-26中坍落度90mm 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 用水量增加5kg 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

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β-=10w wa m m wa m 是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0w m 未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β外加剂的减水率。 (4)计算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0c m ) 如水泥用量计算值小于表4-24中规定量,则应取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 (5)坍落度为 6)A.0c m 、g m B .体积法c ρ、g ρ2③若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可适当增加砂率 ④调整后,测拌合物的实际表观密度ρc,t ,计算1m3混凝土各材料的用量: cb m 、wb m 、sb m 、gb m 是按计算配合比试配的混凝土中水泥、水、砂、石子的用量,b M 调整后拌合物的总质量,cj m 、wj m 、sj m 、gj m 是基准配合比中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流程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流程步骤 一、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坍落度要求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指其抗压强度标准值,一般以150mm×150mm×150mm的立方体为标准试件,按标准条件养护28天后进行抗压强度试验所得到的抗压强度值(以N/mm²计)。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重要依据。根据工程的不同要求,可分为C15、C20、C25、C30、C35、C40等强度等级。 坍落度是表示混凝土流动性的指标。它反映了混凝土在搅拌、运输、浇注等过程中的流动性,以便于控制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在一般情况下,坍落度应根据混凝土工程的要求(如构件截面大小、结构形式、配筋密集程度等)及搅拌、运输、浇注等条件来确定。 二、根据强度等级和坍落度要求,选择适宜的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 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坍落度要求,选择适宜的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一般来说,水泥的强度等级应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高一级或至少相同。例如,设计强度为C30的混凝土,应选择42.5级的水泥。 三、确定砂、石材料的含水率,并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所需的砂、石材料用量 砂、石材料的含水率是指材料中所含水的质量占材料质量的百分比。砂、石材料的含水率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的配合比,因此必须准确测定。在计算时,应采用干燥的材料进行计算。如果采用含水的材料,应考虑扣除其中的水分含量。 四、根据强度等级和坍落度要求,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所需的水泥用量 每立方米混凝土所需的水泥用量与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坍落度要求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说,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胶凝材料,其用量对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均有重要影响。在配合比设计中,应根据混凝土的使用要求和水泥的品种、强度等级等因素来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所需的水泥用量。

(完整版)配合比设计计算步骤

配合比设计计算步骤 一、确定计算配合比 1. 确定砼配制强度(f cu,o) f cu,o =f cu,k+1.645σ 式中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混凝土σ可按表6.8.1取值。 表6.8.1 混凝土σ取值 混凝土强度等级C35 σ(MPa) 4.0 5.0 6.0 2.确定水灰比(W/C) αa、αb----回归系数,可按表6.8.2采用。 表6.8.2 回归系数αa和αb 选用表 石子品种αaαb 碎石0.460.07 卵石0.480.33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水灰比还不得大于表6.18中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如计算所得的水灰比大于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时,应取规定的最大水灰比值。 3. 选定砼单位拌和用水量(m w0) (1)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根据所用骨料的种类、最大粒径及施工所要求的坍落度值,查表6.8.3、6.8.4选取1m3混凝土的用水量。 表6.8.3 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 拌和物稠度卵石最大粒径( mm)碎石最大粒径(mm) 项目指标102040162040 维勃稠度 (s)16~20175160145180170155 11~15180165150185175160 5~10185170155190180165 表6.8.4 塑性混凝土的用 水量 拌和物稠度卵石最大粒径(mm)碎石最大粒径(mm)项目指标102031.540162031.540 坍落度(mm)10~30190170160150200185175165 35~50200180170160210195185175 55~70210190180170220205195185 75~90215195185175230215205195 (2)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计算 a.以表6.8.4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的用水量。 b.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按下式计算: m wa=m w0(1-β) 式中m wa——掺外加剂时,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 ; m w0——未掺外加剂时,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 ; β——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试验确定。 4.确定单位水泥用量( m c0) 未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由上式计算求得的 m c0还应满足表6.6.1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如计算所得的水泥用量小于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时,应取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值。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1. 引言 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结构中的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着建筑的质量和 使用寿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关键步骤。 2. 设计原则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是: - 满足强度要求:混凝土在正常使用和极限 状态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 经济合理:在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 材料的使用量,降低成本。 - 使用合理配合剂:选择合适的掺合料和外加剂,以提 高混凝土的性能。 3. 设计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如下: 1. 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抗压强度。 2. 根据 结构的用途、条件和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要求,如坍落度、均匀度等。 3. 根据混凝土的粒径组成、材料种类和强度等级,选择合适的水灰比。 4. 通过试验 确定相对于水泥用量的砂、石用量比例。 5. 通过试验确定掺合料的掺量。 6. 通过 试验确定外加剂的掺量。 7. 根据上述确定的配合比进行试配试验,检验其性能。 8. 根据试验结果进行配合比的调整,直至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4. 材料选择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需选择以下材料: - 水泥: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确定使用 的水泥种类和用量。 - 骨料:根据结构的要求和性能,选择合适的骨料种类和配合比。 - 掺合料:根据混凝土性能要求和环境要求,选择适当的掺合料种类和掺量。- 外加剂:根据混凝土的特定要求,选择合适的外加剂种类和掺量。 5. 控制指标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需注意以下控制指标: - 水灰比: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和工作性要求,确定合适的水灰比。 - 砂石比:通过试验确定相对于水泥用量的砂、石用量比例,以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强度。 - 控制浆体含量:控制混凝土浆体含量,防止产生渗水、剥落等问题。 - 控制掺合料含量:通过试验确定掺合料的掺量,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抗裂性能。 - 控制外加剂含量:通过试验确定外加 剂的掺量,以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性能。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流程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流程 一、背景介绍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性能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工程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指标。因此,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对于保障混凝土工程质量至关重要。 二、配合比设计流程 1. 确定设计强度等级 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规范,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常见的强度等级有C15、C20、C25、C30、C35等。 2. 确定最大粒径和石子配合比 根据工程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最大粒径和石子配合比。一般来说,粗骨料应占总骨料量的60%~70%,细骨料应占总骨料量的30%~40%。 3. 水灰比的确定 水灰比是指水泥用量与水用量之比,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水泥用量。根据不同强度等级和使用环境,确定合理的水灰比范围。

4. 确定配合比中其他材料的用量 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和最大粒径、水灰比等参数,计算出其他材料(如矿渣粉、粉煤灰、膨胀剂等)的用量。 5. 配合比的试配 按照以上参数进行试配,制作出几组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试块,并进行强度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最优的配合比方案。 6. 配合比设计报告编写 将试验结果整理成报告形式,并注明各项参数和计算公式。报告应包括配合比方案、原材料用量及性能指标等内容。 7. 配合比设计方案评审 将编写好的配合比设计报告提交给相关部门或专家进行评审。经过评审通过后,即可开始混凝土施工工作。 三、注意事项 1. 在确定配合比时,应遵循“保证强度、降低成本”的原则。 2. 水泥品种和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3. 原材料应有质量保证书,并按规定检验。 4.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水泥用量和施工温度,避免出现裂缝等问题。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前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一项涉及到很多因素的工作。一是要保证混凝土硬化后的结构强度和所要求的其他性能;二是要满足施工工艺易于操作而又不遗留隐患;三是在符合上述两项要求下选用合适的材料和计算各种材料的用量;四是对初步设计结果进行试配、调整使之达到工程的要求;五是要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同时降低成本。 一、配合比设计流程和基本原理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流程主要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使用单位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单位的工艺条件,结合当地、当时的具体条件,提出要求,做好配比委托内容的准备;第二阶段是选用材料、选用设计参数,这是整个设计的基础。材料和参数的选择决定配合比设计效果以及设计是否合理;第三阶段是计算用料,可用重量法或体积法计算;第四阶段是对配合比设计的结果进行试配、调整并加以确定。配合比确定后,应签发配合比通知书或者配合设计报告单。搅拌站在进行搅拌前,根据仓存砂、石的含水率作必要的调整,并根据搅拌机的规格确定每拌的投料量。搅拌后应留置试块并将试件强度反馈。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参数确定的原则:水灰比、单位用水量和砂率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基本参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确定三个参数的原则是:在满足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基础上,确定混凝土的水灰比;在满足混凝土施工要求的和易性基础

上,根据粗骨料的种类和规格确定单位用水量;砂率应以砂在骨料中的数量填充石子空隙后略有富余的原则来确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计算1m3混凝土中各材料用量为基准,计算时骨料以干燥状态为准。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原理: 1)绝对体积法:假定刚浇捣完毕的混凝土拌合物的体积,等于其各组成材料的绝对体积及混凝土拌合物中所含少量空气体积之和。 2)重量法(假定表观密度法):如果原材料比较稳定,可先假设混凝土的表观密度为一定值,混凝土拌合物各组成材料的单位用量之和即为其表观密度。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1、设计的基本资料: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施工管理水平;对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原材料品种及其物理力学性质;混凝土的部位、结构构造情况、施工条件等。 2、初步配合比计算: ⑴确定试配强度(fcu,0):f cu,0=f cu,k+1.645σ 混凝土配制强度可按下式计算(JGJ55-2000):f cu,0≥ f cu,k+1.645σ f cu,0——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f cu,k——设计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1 .计算"初步配合比” 根据原材料资料,按我国现行的配合比设计方法,计算初步配合比,即水泥:水:细集料:粗集料=m co:m wo:m so:m Go。 2 .提出“基准配合比” 根据初步配合比,采用实际施工材料进行试拌,测定混凝拌和物的工作性(坍落度或维勃稠度),调整材料用量,提出一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基准配合比",即m ca:m wa:m sa:m Ga。 3 .确定“试验室配合比” 以基准配合比为基础,增加和减少水灰比,拟定几组(通常为三组)适合工作性要求的配合比,通过制备试块,测定强度,确定既符合强度和工作性要求,又较经济的试验室配 合比,即m cb:m wb:m sb;m Gb。 4 .换算“工地配合比” 根据工地现场材料的实际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工地配合比,即 m c:m w:m s:m G或1:(m w/m c):(m s/m c):(m G/m c)。 普通硅配合比设计方法(抗压强度为指标的计算方法) (一)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1 .确定混凝上的配制强度 混凝上配制强度应根据:设计要求的混凝上强度等级及施工单位质量管理水平。 1 。计算水灰比(w/c) (1)按混凝土要求强度等级计算水灰比和水泥实际强度。 (2)按耐久性校核水灰比。计算所得的水灰比系按强度要求计算得到的结果。在确定采用水灰比时,还应根据混凝土所处环境条件,耐久性要求的允许最大水灰比进行校核。如按强度计算的水灰比大于耐久性允许的最大水灰比,应采用允许的最大水灰比。 3 .选定单位用水量(m wo) 根据粗集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和物稠度值(坍落度或维勃稠度)选择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和物的用水量,一般可根据施工单位的经验选定。 4 .计算单位水泥用量(m co) (1)按强度要求计算单位用灰量。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和物的用水量(m wo)选定后, 即可根据强度或耐久性要求已求得的水灰比(w/c)值计算水泥单位用量: (2)按耐久性要求校核单位用灰量。 5 .选定砂率(假 根据粗骨料品种、最大粒径和混凝上拌和物的水灰比确定砂率。一般可根据施工单位所 用材料的使用经验选定。 6 .计算粗、细集料单位用量(m G。、m s。) 粗、细集料的单位用量,可用质量法或体积法求得。 (1)质量法。质量法又称假定表观密度法。该法是假定混凝土拌和物的表观密度为一固定值,混凝土拌和物各组成材料的单位用量之和即为其表观密度。在砂率值已知的条件下, 可求得粗、细骨料的单位用量。 (2)体积法。体积法又称绝对体积法。该法是假定混凝土拌和物的体积等于备组成材料绝对体积和混凝土拌和物中所含空气体积之总和。在砂率值为已知的条件下,计算粗、 细集料的单位用量。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1)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按照已选择的原材料性能及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初步配合比”; (2)基准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试验室试拌调整,得出“基准配合比”; (3)实验室配合比的确定 经过强度检验(如有抗渗、抗冻等其他性能要求,应当进行相应的检验),定出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并比较经济的“试验室配合比”(也叫设计配合比); (4)施工配合比 根据现场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试验室配合比进行调整,求出“施工配合比”。 ㈠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1)确定配制强度 2)初步确定水灰比值(W/C ) 3)选择每1m3混凝土的用水量(W0) 4)计算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C0) 5)选取合理砂率Sp 6)计算1m3混凝土中砂、石骨料的用量 7)书写初步配合比 (1)确定配制强度(fcu,o) 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 σ 645.1..+=k cu v cu f f (2)初步确定水灰比(W/C) 采用碎石时: ,0.46( 0.07)cu v ce C f f W =- 采用卵石时: ,0.48( 0.33)cu v ce C f f W =- (3)选择单位用水量(mW0) ①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 a. 水灰比在0.40~0.80范围时,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可按表4-20(P104)选取。 b. 水灰比小于0.40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②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的用水量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a. 以表4-22中坍落度90mm 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 用水量增加5kg ,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 b. 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的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1) w wo m m αβ=-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混凝土中各组成材料之间的质量比例关系,确定比例关系的过程称为配合比设计。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原材料性能及对混凝土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配、调整后确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主要包括水泥、粗集料、细集料和水,外加剂和掺和料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其掺量也是配合比设计时需选定的。 混凝土配合比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1m3混凝土中各项材料的质量表示,按顺序表达各组成材料的实际用量;另一种是以水泥、水、砂、石之间的相对质量比及水灰比表达。我国目前采用的是量质量比。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达到混凝土结构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满足混凝土施工所要求的和易性要求、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和使用条件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符合经济原则,节约水泥,降低成本。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可分为初步计算配合比、基准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和施工配合比设计4个设计阶段。在初步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通过试配、检测、进行工作性的调整、修正得到基准配合比;实验室配合比是通过对水灰比的微量调整,在满足设计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配合比以确定水泥用量最小的方案;而施工配合比则考虑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对配合比的影响,对配合比做最后的修正,是实际应用的配合比。 在进行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前,需确定和了解的基本资料包括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和强度的标准差、水泥品种、强度等级、实际强度、密度、砂的种类、表观密度、细度模数、含水率、石子种类、表观密度、含水率、是否掺外加剂、外加剂种类等。 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要求,例如坍落度指标,与耐久性有关的环境条件,如冻融状况和地下水情况,以及工程特点和施工工艺,如构件几何尺寸、钢筋的疏密和浇筑振捣的方法,都需要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考虑。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实质是确定单位体积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水泥、粗集料和细集料这四项组成材料之间的三个参数:

混凝土配方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混凝土配方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其主要成分为水泥、砂、碎石和水。 混凝土的配方设计是指根据工程的要求,确定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配 比和用量,以达到所需的性能要求。以下是混凝土配方设计的方法和 步骤: 一、确定混凝土的性能要求 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包括强度、耐久性、可加工性、抗裂性、抗渗性等。在进行混凝土配方设计之前,需要明确工程的使用要求,根据工程的 要求确定混凝土的性能指标。 二、选择混凝土原材料 混凝土原材料包括水泥、砂、碎石、水、掺合料等。根据混凝土的性 能要求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原材料。水泥应选择标号相应的品种,砂和碎石应符合相应的规格要求,水应选用清洁无污染的水源,掺合 料应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三、确定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各种原材料的配比和用量。根据混凝土的 性能要求和原材料的特性,可以采用试配法或者经验法确定混凝土的 配合比。 试配法是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原材料的特性,通过试验方法确定 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配过程中需要进行配合比的初步确定、试验配合 比的制备、性能试验和配合比的调整等步骤。 经验法是在相似工程中已经使用过的配合比的基础上,根据施工质量、原材料质量和工程要求等条件进行调整。 四、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的稳定性和可行性 确定混凝土配合比后,需要进行稳定性和可行性的验证。稳定性验证 主要是根据混凝土试块的强度,检验混凝土的稳定性。可行性验证主 要是根据混凝土的可加工性、施工性、耐久性等方面,检验混凝土的 可行性。 五、制定混凝土生产和施工技术方案 根据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和验证结果,制定混凝土生产和施工技术方案。生产方案应包括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控制、混凝 土生产设备的选择和调试等内容。施工方案应包括混凝土浇筑、养护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