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5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5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

学完了高中语文必修5,怎么统一复习呢?整理了高中语文必修5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

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词类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一词多义:

心--因事顺心(心愿) 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故--故便求之(所以)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边承接)

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

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亲戚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幼稚

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恨

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有事

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 倒装句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

(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5)农人告余以春及(状语后置,“以春及告余”)

(6)乐夫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疑奚”)

3 省略句

(1)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

(2)寓形宇内复几时(“形”与“宇”之间省略介词“于”)

(3)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

4 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见,被) (2)以心为形役(为,被)

《归去来兮辞》中有好多包含“以”的句子,这些句子中的“以”有时作介词,有时作连词。辨清楚这些“以”到底是介词还是连词,对以后的学习和做题也是大有裨益的。以下是文中部分包含有“以”的句子及“以”在句中的词性和含义(作用)。

1、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把)

2、舟遥遥以轻飏(连词,表修饰)

3、问征夫以前路(介词,往)

4、引壶觞以自酌(介词,表承接)

5、云无心以出岫(连词,表修饰)

6、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7、请息交以绝游(连词,表并列)

8、乐琴书以消忧(连词,表目的)

9、木欣欣以向荣(连词,表修饰)

几点规律:

1、“以”作介词时,后边往往跟着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而且它常常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这个介宾短语又常常作后置的状语。

2、“以”作连词时,表关联作用,也就是说,它有连接前后项的作用,而前后项或者是动词,或者是形容词,很少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即便是,也不是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的。更为重要的是,“以”作连词时,作用相当于“而”。也就是说,用作连词的“以”可以用“而”替换。

3、判定“以”在句中是介词还是连词,就要从这两方面入手:一看“以”后边是不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它是不是与后边的名词或词性短语组成了介宾短语,而且是不是作状语的(在文言中“以”常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介宾短语作后置状语)。二看“以”能不能用“而”替换。如果能,它就是连词;如果不能,那它就是介词。上例中的“既自以心为形役”“问征夫以前路”“农人告余以春及”中的“以”都与后边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组成了介宾短语,又都是作状语的(其中后两句是状语后置的特殊句式),而且又都不能用“而”替换,因而判定它们都是介词。至于其它各句,“以”的前后连接的都是形容词或动词,又都能用“而”替换,所以是连词无疑。

三、分析两个特别的倒装句式

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2、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由于诗歌表情达意和句式平仄对应等方面的需要,诗歌中有些语句常常打乱正常语序,文中这两个句子就是这样的。在讲课时,由我提出这个疑问来,让学生自己探寻它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倒装句式,很有意思。

第一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倒装句,因而在译文时应译为:“(我的)门虽然有设,却常常关闭着,(因而,我)每天在园中走一走,自成一种乐趣。”第二个句子是定语前置的倒装句,所以在译文时,要译为“既要探寻幽深曲折的沟壑,又要经过高低不平的山丘。”

滕王阁序知识点整理

1、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瓯(ōu)越翼轸(zhěn) 睇眄(miǎn) 捧袂(mèi) 台隍(huáng) 舸(gě)舰遄(chuán)飞

潦(láo)水簪(zān)笏桑梓(zǐ)帝阍(hūn) 懿(yì)范彭蠡(lǐ) 虢(guó)州

2、注意下列括号内的词语的意义。

地(接)衡庐(接壤。) (极)娱游于暇日(尽情。) 所(赖)君子见机(依

赖。) 今兹(捧袂)(举起双袖,表示恭敬的姿势。) 等终军之(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 处(涸辙)以犹欢(比喻困厄的处境。) (三秋)(古人称七、八、九月为孟秋、仲秋、季秋,三秋即季秋,九月。) 兰亭(已)矣(过去。)

2,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南朝梁萧统的《〈文选〉序》。赠序,是指亲友间以作文相赠,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如韩愈《送李愿归盘古序》,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等。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这样的序叫宴集序,如王羲之《兰亭集序》。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3,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一)、重点字词

1、枕:台隍枕夷夏之交(动词,倚,据)

2、维:时维九月(介词,在)

3、序:序属三秋(名词,时序)

4、上:俨骖騑于上路(形容词,高)

5、披、闼:披绣闼(开,小门)

6、旷:山原旷其盈视(形容词,远)

7、浦:声断衡阳之浦(名词,水滨) 8、甫:遥襟甫畅(副词,刚,顿时)

9、遄:逸兴遄飞(副词,迅速) 10、凌:气凌彭泽之樽(动词,超过)

11、迥:天高地迥(形容词,远) 12、数: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13、舛:命途多舛(形容词,乖违,不顺) 14、疏、引:恭疏短引(书写,撰写;序)

15、赋:一言均赋(动词,铺陈)

(二)、一词多义

1、故:

①豫章故郡,洪者新府(形容词,旧)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连词,所以)

③桓侯故使人问之(副词,特意)

④既克,公问其故(名词,原因)

2、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动词,没,干涸)

③则智者尽其谋(动词,全部用出)

④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完,尽头)

3、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动词,是,属于)

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名词,类)

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动词,在,掌管)

4、即:

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动词,依附)

②胡天八月即飞雪(副词,就)

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连词,则,就)

5、引:

①控蛮荆而引瓯越(动词,连接)

②恭疏短引(名词,序)

③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动词,带领)

④引次江北(动词,后退,退却)

6、穷:

①穷岛屿之萦回(动词,穷尽)

②穷且益坚(名词,困厄,处境困难)

③日暮途穷(动词,阻塞不通)

④不忍穷竟其事(动词,穷究,追究到底)

7、数:

A、shù

①识盈虚之有数(名词,定数) ②一曲红绡不知数(名词,数量)

③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名词,技术)

B、shǔ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动词,数落,列举罪状)

C、shuò

而公子亲数存之(副词,屡次)

8、趋:

①他日趋庭(动词,快走) ②入而徐趋(动词,小步快走,表示尊敬)

③今背本而趋末(动词,趋向,奔向) ④使者驰传督趋(动词,通“促”,催促)

⑤趋令销印(副词,通“促”,赶快)

9、且:

①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连词,可是) ②北愚公者,年且九十(副词,将近)

③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副词,姑且,暂且)

④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哉(连词,尚且) ⑤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副词,将要)

10、矣:

①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语气词,相当于“了”)

②前人之述备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③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语气词,表示疑问)

三、词类活用

1、襟、带:襟三江而带五湖(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

2、下:徐孺下陈蕃之榻(使动用法,使……放下来)

3、腾、起:腾蛟起凤(使动用法,使……腾空,使……起舞)

4、屈:屈贾谊于长沙(使动用法,使……受委屈)

5、窜:窜梁鸿于海曲(使动用法,使……出走)

6、星: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作状,像流星一样)

7、目: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名作动,看,望)

8、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作动,都包括)

9、美:宾主尽东南之美(形作名,才俊)

四、句式

1、物(有)华天(有)宝(省略句)

2、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聚集)(省略句)

3、渔舟唱(于)晚,响穷彭蠡之滨(省略句)

4、所赖君子安(于)贫(省略句)

5、童子何知(宾语前置)

6、纤歌凝而白云遏(被动句)

7、怀帝阍而不见(被动句) 8、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介词结构后置)

9、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介宾结构后置)

五、成语

渔舟唱晚雁阵惊寒萍水相逢兴尽悲来高朋满座

命运多舛达人知命天高地迥人杰地灵老当益壮

逍遥游文言知识

1.通假字

(1) 三餐而反(返) (2) 小知不及大知(智)

(3) 此小大之辩也(辨) (4) 而御六气之辩(变)

(5) 而征一国者(耐) (6) 旬有五日而后反(又、返)

(7) 北冥有鱼(溟) ⑻ 已——矣

⑼ 培,通凭范例讲解:而后乃今培风

2.重点词语

怒:奋发范例讲解:怒而飞(振翅奋飞)

斯:则,就范例讲解:风斯在下矣:(风就在下面了)

夭阏:阻塞范例讲解:莫之天阏(没有阻碍)

枪:触、碰范例讲解:枪榆枋而止(碰到树木就停下来)

控:投,落下范例讲解:控于地而已矣(落在地上罢了)

效:显才能范例讲解:知效一官(才能胜任一官之职)

比:合范例讲解:行比一乡(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

正:本所应有范例讲解:乘天地之正(顺应天地万物之性)

恶Wū:何范例讲解:恶乎待哉(凭借什么呢)

3.词类活用。

1.名词用如动词范例讲解:而后乃今将图南(南:向南飞)

2.使动用法范例讲解:彼于致福者(致:使……到来)

3.形容词作名词范例讲解:鲲之大(大:庞大的体形)志怪(怪:怪异之事)

4.古今异义。

海运:海波动荡范例讲解: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海范例讲解:南冥者,天池也

野马:游动的雾气范例讲解:野马也,尘埃也

果然:饱的样子范例讲解:腹犹果然

众人:一般人范例讲解: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羊角:旋风范例讲解: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

怒:奋发范例讲解:怒而飞,通常的用法是气愤之意。

不过:不超过范例讲解:不过数仞而下的意思,现代汉语是转折连词。

5.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句:

①而莫之夭阏者(否定句,代词作宾语) ②奚以九万里而南为③之二虫又何知(疑问

奚以……为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哪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再往南去呢?

6.一词多义,结合课后练习三。

(1)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志向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训俭示康》立志

《齐谐》者,志怪者也《逍遥游》记述、记载

博闻强志《屈原列传》记住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桃花源记》标记、做标记

(2)名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逍遥游》名称、名字

名之者谁《醉翁亭记》命名、起名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声名

人虽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说出、指出

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赤壁之战》名义

(3)图

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图谋

图穷匕首见《荆轲刺秦王》地图

如有离违,宜别图之《赤壁之战》谋划、筹划

乃强起扶杖,执图谐寺后《促织》图画

无使滋蔓,蔓难图也《郑伯克段于鄢》谋取、设法对付

(4)置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逍遥游》放上、安放

郑人有且置履者《郑人买履》购置、添置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鸿门宴》放弃、放下

夫人一夕置酒,跪白公《王忠肃公翱事》摆、设

(5)穷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逍遥游》尽、止

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训俭示康》生活困难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走到头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孟子·尽心上》不得志,与“达”相对

(6)以

①去以六月息者也,凭、乘

②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用

(7)其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副词,表示揣测,相当于“是……还是……”

①代词,代第一人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

②代词,代第三人称(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③难道(其真无马邪)

④其中(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⑤还是(吾其还也)

(8)且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再说

①尚且(吾死且不惧,彘酒安足辞) ②况且(且尔言过矣)

③而且(以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④暂且(县官且顺群臣言)

⑤一边……一边……(且战且退) ⑥彼且奚适也,将要

⑦且适南冥也。(将要;到、往;海) ⑧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将近)

(9)乃而后乃今培风,才

①是,表判断(臣非知君,知君者乃苏君)

②只,仅仅(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③竟然(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竟然

④你,你的(家祭勿忘告乃翁)

⑤与“无”连用,表示推测(无乃尔是过与)

⑥于是(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者,受上赏)

(10)时时则不至,有时

①季节(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②隔一段时间,有时候(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③时候,时间(别君去兮何时还)

④时运,时机(时不利兮骓不逝)

⑤按时(学而时习之)

⑥当时,那时(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

⑦时常,经常(时与出游猎)

(10)知小知不及大知,同智,智慧

①知道(朝菌不知晦朔)

②知识,见解(孰为汝多知乎)

③了解(知我者,鲍子也)

④知己(悲歌辞旧爱,衔泪觅新知)

⑤主持(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11)修未有知其修者,长

①整治,治理(修守战之具)

②修建(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③研究、学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④高(邹忌修八尺有余)

(12)比行比一乡,联合

①等到(比至陈,车六七白乘)

②挨着(天涯若比邻)

③处处(比比皆是也) ④勾结(朋比为奸)

⑤认为和……一样(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⑥等同(与天地兮比寿)。

(13)数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拼命追求

①细密(数罟不入夸池)

②多次,屡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③几(有鱼焉,其广数千里)

④数目(愿得补黑衣之数)

⑤计算(数不胜数)。

(14)树虽然,犹有未树也,树立,动词

①种植(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②培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③树木(中有杂树)

(15)善泠然善也,高远

①好,表答应(王曰:“善。”) ②擅长(京中善口技者)

③善良的(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16)斯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则风斯在下矣(就)

(17)之

鹏之徙于南冥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则芥为之舟:助词,不译

而莫之夭阏者:代词,它;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去

之二虫又何知:指示代词,这,指两只小动物

《陈情表》知识点归纳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险衅:臣以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济)

2、见背:慈父见背(背弃我,指死亡)

3、夺:舅夺母志(改变)

4、祚:门衰祚(zuò)薄(福分)

5、鲜:终鲜兄弟(本指少,这里是没有)

6、吊: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安慰)

7、婴:而刘夙婴疾病(缠绕)

8、废:未曾废离(停止侍奉)

9、察:前太守逵察臣孝廉(考察和推举)

10、寻:寻蒙国恩(不久)

11、笃:则刘病日笃(病重)

12、拔擢: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提升)

13、区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14、听:听臣微志(听任,准许)

二、一词多义

1、行: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 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

2、矜: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②不矜名节(动词,自夸)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

3、至: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 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4、以: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

③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 ④猥以微贱(介词,凭身份)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⑥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5、见:①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 ②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6、亲:①躬亲抚养(代词,亲自)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

7、日:①日薄西山(名词,太阳) ②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

8、当:①当侍东宫(动词,任,充当) ②死当结草(副词,应当)

9、薄:①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②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

10、拜:①拜臣郎中(动词,授官) ②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

11、于: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

12、夙:①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②夙夜忧叹(名词,早晨)

13. 之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憧。助词。

②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14. 终(1)既无叔伯,终鲜兄弟。与“既”配合,起并列联合作用,相当干“又”,连词。

(2)无以终余年。结束,度完,动词。

(3)愿乞终养。终了,动词。

15. 命 (1)辞不赴命。任命,名词。

(2)人命危浅。生命、性命,名词。

(3)更相为命。生活、生存,名词。

三、词类活用

1、躬亲:躬亲抚养(名作状,亲自)

2、日:则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地)

3、闵凶:夙遭闵凶(形作名,忧患凶丧这事)

4、微贱:猥以微贱(形作名,卑微低贱的身份)

5、诚:愿陛下矜悯愚诚(形作名,诚心)

6、终:无以终余年(动词使动,使……结束)

7、卒:保卒余年(动词使动,使……终了)

8、远,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作动,远行)

9、进退: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动作名,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10、闻:谨拜表以闻(动词使动,使……知道)

四、古今异义的词

1、至于:至于成立(①古义:到。②今义:程度副词)

2、成立:至于成立(①古义:成人自立。②今义:创立)

3、不行:九岁不行(①古义:不能走路。②今义:不可以)

4、秀才:后刺史荣举臣秀才(①古义:优秀人才。

②今义: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

5、告诉:则告诉不许(①古义:申诉。②今义:让别人知道)

6、辛苦:臣之辛苦(①古义:辛酸苦楚。②今义:身心劳苦)

五、句式

1、急于星火(介词结构后置)

2、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判断句)

3、谨拜表以闻(陛下)(省略句)

4、且刘夙婴疾病 (被动句)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实词归纳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实词归纳 【导语】偶尔会抱怨为什么自己没天赋,又或者因为别人能轻易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而不平衡。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这完全没办法。现在的我倒觉得这样也好,世上或许有人能一步登天,但那人不是我。自己一点一点抓住的东西,比什么都来得真实。用时间换天份,用坚持换机遇,我走得很慢,但我绝不回头。无忧考网高一频道为大家整理了《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实词归纳》供大家参考!【一】 1.《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2.置杯焉则胶胶:粘,着地 3.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枪:碰、撞 4.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图谋 5.而控于地控:投,落下 6.小知不及大知及:赶得上。 7.穷发之北穷:荒远的、偏僻 发:毛,指草木 8.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待:凭借 9.下迨�屋迨:至 �:遮蔽光明之物 10.置酒交衢间衢:大路 11.栉比如鳞栉:木梳;比:并、排列

12.妍媸自别妍媸:美丑 13.恐进之亦兴阑矣阑:衰落、消失 14.迟月生公石上迟:等候 15.不知尚识余言否耶识:记着 16.居为奇货居:积,储存 17.操童子业,久不售操……业:从事……行业;售:考取 18.宰严限追比比:追征 19.成妻具资诣问诣:到……去 20.唇吻翕辟翕:合;辟:开 21.有古陵蔚起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 22.如被冰雪被:遭受 23.气息然然:气息微弱的样子 24.审谛之审谛:仔细 25.径造庐访成造:到 26.则虫集冠集:止,落在 27.俾人邑庠邑:县;庠:学校 28.抚军亦厚赉成赉:赏赐 29.独是成氏子以�C贫�C:蛀虫 30.民日贴妇卖儿贴:抵押 【二】 1.吾不忍其觳觫:觳觫,恐惧发抖的样子 2.天下之欲疾其君疾,痛恨、憎恨

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陈情表》知识点梳理

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陈情表》知识点梳理 《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课文。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陈情表》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陈情表》知识点总结 1.作者介绍 李密(224年-287年),字令伯,一名虔,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著有《述理论》十篇,不传世。《华阳国志》、《晋书》均有李密传。 2.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

高中语文必修五《陈情表》知识点及译文

《陈情表》知识点及译文 一、文言实词 (一)文言通假 1、夙遭闵凶:闵,通"悯",可忧患的事(多之疾病死伤)。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终鲜兄弟:鲜,同"无"。 4、常在床蓐:蓐,同"褥",草褥子、草席。 5、除臣洗马:洗,又作"先",前驱的意思。 6、猥以微贱:猥,犹"鄙",自谦之词。 7、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有,同"又"。 (二)古今异义古义今译 1、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成人自立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2、郡县逼迫:指郡县的官员古代的行政区划 3、臣欲奉旨奔驰:驾马飞奔快跑 4、实为狼狈:进退两难的情状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5、则告诉不许:申诉对……说 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数量少 7、听臣微志:任,准许用耳朵接受声音 8、九岁不行:不能行走拒绝他人的话 (三)词类活用 1、臣待汤药:名作动,喝水吃药 2、躬亲抚养:名作状,亲自 3、且臣少仕伪朝:名作动,做官 4、诏书特下:方位名词做动词,下召 5、催臣上道:方位名词作动词,上(路) 6、则以刘病日笃:名作状,一天天

7、臣具以表闻:使动,使……知道 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9、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使动,使……过完 10、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动词作名词,处境,连绵词(三)一词多义 1、矜 1)自夸不矜名节 2)同情,怜惜愿陛下矜愍愚诚犹蒙矜育 二、文言虚词 1、以 连词,表因果:因为 臣以险衅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以供养无主 但以刘日薄西山 连词,"无以",无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连词,表目的:来 谨拜表以闻 动词,用 臣具以表闻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介词,表凭借:凭,按 猥以微贱 2、见:"我" 慈父见背 3、所:……的事,……的情况 实所共鉴

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2)

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2) 高二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逍遥游》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怒:奋发,鼓起翅膀。 2.抟:环旋着往上飞。扶摇:旋风。 3.夭阏(è):阻塞。 4.奚以……为:表反问,哪里用得着……呢? 5.晦: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阴历每月的第一日 6.绝:超越。 二、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 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4.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5.而征一国者(通“能”,能力) 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返”) 7.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8.而后乃今培风(通“凭”,凭借,依靠) 9.其正色邪(通“耶”,语气词) 10.汤之问棘也是已(通“矣”,语气词) 11.辩乎荣辱之境(通“辨”,辨明) 12.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用于整数和余数之间) 三、古今异义 1.虽然:古义:虽然这样。 2.果然:古义:很饱的样子。 3.众人:古义:一般人。 4.野马:古义:流动的雾气。 5.羊角:古义:旋风。 6.天池:古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

7.海运:古义:海波动荡。 8.小年:古义:短的寿命。 9.是:古义:这。 10.控:古义:投,落下。 11.虫:古义:泛指动物。 12.枪:古义:触碰。 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 水击三千里(水,在水面上) (二)名词作动词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名作动,南行) 2.不过数仞而下(下,落下,降落) (三)形容词作名词 《齐谐》者,志怪者也(形作名,怪异之事物) (四)形容词作动词 怒而飞(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 (五)使动用法 1.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合:使……满意;征:使……信任) 2.彼于致福者(致,使……到来) 五、一词多义 1.之: ① 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 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 ③ 穷发之北(助词,的) 2.息: ①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②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3.其:① 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代词,代鹏) ②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连词,表选择,是……还是) ③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代词,他们)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大全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拒,抵御,抵抗;内——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邀,邀请; 3、臣之不敢倍德:倍——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隙,隔阂,嫌隙;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骖乘:坐在车右担任侍卫的人; 二、词类活用 1、沛公欲王关中:王:大王——称王; 2、范增数目:目:眼睛——使眼色; 3、道芷阳间行:道:道路——取道; 4、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夜:夜晚——连夜; 5、吾得兄事之:兄:兄长——向对待兄长一样; 6、常以身翼蔽:翼:翅膀——像翅膀一样; 7、头发上指:上:上面——向上; 8、日夜望将军至: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 9、臣活之:活:使……活; 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使……从; 11、素善留侯张良:善:善良——交好、友好; 12、秋毫不敢有所近:近:与“远”相对——沾染、接触; 三、一词多义 (一)虚词“为” 1、用作动词音wéi 表动作: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使子婴为相 表观点: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 表判断;是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用作介词 表被动;为所/为……所音wéi 若属皆且为所虏 表原因、涉及对象音wèi 慎毋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用作助词 句末语气,表疑问或反问音wéi 何辞为? (二)虚词“因” 1、动词:沿袭、继续蒙故业,因遗策 2、名词:原因、缘由于今无会因(到现在没有相会的机缘了) 3、连词:表顺承,于是,就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表原因,因为,由于鼠,子神也,因爱鼠,不蓄猫犬(鼠,是子神啊,因为喜欢老鼠,所以不蓄养猫狗) 4、介词: 凭借、条件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趁着、趁机因计沛公于坐/因招沛公出/因言曰 因为、由于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三)虚词“而” 1、表目的:来,用来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2、表转折:但,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3、表修饰:(地,着)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4、表修饰:(地,着)项王按剑而跽曰

高中语文必修5文言文通假字知识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5文言文通假字知识整理 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通“薆”;“见”通“现” 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通“悦”;“女”通“汝” 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归”通“馈” 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通“非”;“女”通“汝” 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 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 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 8.肇锡余以以嘉名“锡”通“赐” 9.扈江离与辟芷“辟”通“僻” 10.来吾道乎先路“道”通“导” 11.指九天以为正兮“正”通“证” 12.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取”通“娶” 13.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帘”通“奁” 14.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纫”通“韧” 1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丁宁”通“叮咛” 16.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奄奄”通“晻晻” 17.他乡各异县,展转不可见“展”通“辗” 18.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属”通“嘱” 19.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 20.比去,以手阖门“阖”通“合” 21.称心快意,几家能能彀“彀”通“够” 22.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

23.其翼若垂天之云“垂”通“陲” 2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反”通“返” 25.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 26.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27.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而”通“能” 28.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29.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匪”通“非” 30.瞎王刘引定火乔男女“火”通“伙” 31.明标着册历,见放着文书“见”通“现” 32.求!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 33、是谁之过与“与”通“欤” 34.直不百步尔,是亦走也“直”通“只” 3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36.涂有饿殍而不知发“涂”通“途” 37.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 38.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 39.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 40.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 41.合从而缔交,相与为一“从”通“纵” 42.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景”通“影”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归去来兮辞 一、重点词解释: 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一边…一边) 2、三径就荒,松菊犹存(近于) 二、通假字 1、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 2、景翳翳以将入(通“影”,日光) 三、一词多义 1、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李白乘舟将欲行(离去)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 2、引: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拉开) 引壶觞以自酌(端起) 引以为流觞曲水(疏导,引来)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引用、征引) 3、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乘坐) 聊乘化以归尽(顺应) 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就着) 4、策: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 策扶老以游憩(拄着) 退而论书策(竹简) 蒙故业,因遗策(计策,策略) 四、词类活用 1、策扶老以流憩(拄着,名作动) 2、园日涉以成趣(每天,名作状) 3、或棹孤舟(划着,名作动) 4、善万物之得时(以…为善,意动用法) 5、乐琴书以消忧(以…为乐,意动用法) 6、携幼入家(儿童,形容词作名词) 7、眄庭柯以怡颜(使颜怡,使动用法)

8、倚南窗以寄傲(自足自待的心情,形作名) 9、感吾生之行休(将要,动作状) 五、古今异义词 1、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指战乱:今义:比喻纠纷和乱子) 2、尝从人事(古义:治人之事;今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变动等)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古义:不久;今义:寻找,追寻) 4、悦亲戚之情话(古义:亲属戚属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家庭的成员) 5、觉今是而昨非(是:古义:正确;今义:判断词,是。非:古义:错误;今义:判断词,不是) 六、特殊句式 1、复驾言兮焉求(宾语前置句)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宾语前置句) 3、乐天天命复奚疑(宾语前置句) 4、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结构后置句) 5、既自以心为形役(被动句) 6、童仆欢迎,稚子候(于)门(省略句) 七、难句翻译 1、悟已往之不谏,知道来者之可追 译:我觉悟到过去做错的已无法挽回,知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 2、实迷途之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译:虽然走入迷途但还不是太远,现在已经明白了如今归田是对的,以前出仕是错的。 3、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译:身体依靠着南面的窗户寄托自己傲世的情怀,深感简陋的居室更容易使人安乐满足。 4、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译:姑且顺着大自然的变化以了结此生,抱定乐天安命的主意,又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滕王阁序 一、通假字 1、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齐) 2、云销雨霁(“销”通“消”,消失) 3、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5高中文言文名家必背常识

高中文言名家必背常识 1.《诗经》:又名“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被列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首。著名篇目有《关雎》《蒹葭》《氓》《硕鼠》《七月》等。 2.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成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古传诵。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 3.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私学创办人。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论语》20篇中。《论语》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是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 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主要作品为《孟子》7篇,各篇取开头几字为篇名,该书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为“四书”之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即出自《孟子》。 5.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其中《兼爱》《非攻》等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公输》即选自《墨子》。 6.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代表作《逍遥游》。 7.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子的弟子,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一书。《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等均出自此书。。 8.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字子长,别称太史公。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130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裁。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陈涉世家》即选自《史记》。 9.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之首。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属乐府歌辞。开创“建安风骨”新风。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10.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东晋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饮酒》等。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大家更好地掌握,小编整理了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必修5 《归去来兮辞》教与学知识点梳理 一、《归去来兮辞》基本常识 1、题解 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的楚国,故称楚辞。汉代常把辞与赋合称为辞赋,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赋重铺陈 2、作者 陶渊明,东晋诗人。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家境贫寒。29岁起为江州祭酒,不久自解职归。以后做过镇军、建威参军,因不堪行役之苦,转任彭泽令,仅80余天即辞归田园。晋安帝义熙末,50多岁时,被征为著作佐郎,不就。晚年穷到“窥灶不见烟”(《泳贫士》)的程度。最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卒年62岁。 陶渊明的诗留存一百二十多首,其中有20余首是写田园生活和景色的田园诗。这些诗冲破当时“玄言诗”的风气,为五言诗开辟了新境界。 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作品题材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绘田园美景,抒发厌恶官场、洁身自好的情怀。如《归园田居》、《饮酒》、《移居》等;另一类为咏怀诗,如《泳荆轲》、《读山海精.精卫填微木》等,寄寓抱负,多悲愤慷慨之音。散文首推《桃花源记》,辞赋《归去来兮辞》称著文史。欧阳修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3、写作背景 陶渊明41岁时(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85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云,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

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官员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 二、《归去来兮辞》字词语言 1、古今异义词 悦亲戚之情话亲戚古:指包括父母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指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 情话古:指知心话今:指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有事古:指农事今:泛指 既窈窕以寻壑窈窕古: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觉今是而昨非是古:正确今:判断词非古:过错、错误今:不恨晨光之熹微恨古:埋怨、遗憾今:仇恨、怨恨 2、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日:每天 时矫首以遐观时:有时 (2)形容词作名词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幼:儿童、小孩子 (3)名词作动词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抚琴、读书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棹:划船 策扶老以流憩策:拄着 (4)使动 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 (5)意动 乐琴书以消忧乐:以。。。。。。为乐 悦亲戚之情话悦:以。。。。。。为愉快 善万物之得时善:以。。。。。。为善羡慕 3、一词多义 引引以为流觞曲水疏导、引来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 四川人教必修五文言文知识梳理(含答案) 归去来兮辞并序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于时风波未静 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古义:________________ 2.策扶老以流憩 今义:搀扶老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 3.悦亲戚之情话 今义:男女表示爱情的话古义:________________ 4.问征夫以前路 今义:出征的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 5.既窈窕以寻壑 今义:指美丽的身材古义:________________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多义词。 1.就 三径就荒( )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金就砺则利( )

2.行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赵王畏秦,欲毋行( )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故何如哉( ) 3.引 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 引而不发( )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 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 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 4.将 田园将芜胡不归( ) 将信将疑( ) 出郭相扶将( ) 将功赎罪(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5.绝 请息交以绝游(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绝不相干( ) 6.辞 归去来兮辞( ) 辞不赴命( ) 停数日,辞去( ) 动以朝廷为辞( ) 7.而 门虽设而常关( ) 觉今是而昨非( ) 时矫首而遐观( ) 鸟倦飞而知还( ) 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并解释。 1.乐琴书以消忧( ) 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 3.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 4.眄庭柯以怡颜( ) 5.悦亲戚之情话( ) 6.乐琴书以消忧( ) 7.倚南窗以寄傲( ) 8.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精选3篇)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精选3篇)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篇1 《滕王阁序》文言知识梳理 一、通假宇 1.所赖君子见机 (通“几”,预兆) 2.俨骖騑于上路 (通“严”,整治)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通“消”) 二、词类活用 1.一言均赋(名词用作动词,铺陈) 2.目吴会于云间(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看) 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作状语,像雾;像星) 4.四美具,二难并(形容词作名词,美好的事物;难得的人) 5.襟三江而带五湖(名词意动,以……为衣襟;以……为束带); 三、古今异义 1.穷且益坚古:困厄,处境艰难。今:穷困; 2.一介书生古:量词,个今:介绍,介于 3.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古:以二十岁为弱年今:无此意 4.盛筵难再古:第二次。今:又 5.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古:语气词,用在句尾今:无意义。 6.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古:掌管文学撰述的官今:常用来指学位 7.识盈虚之有数古:定数今:数量 8.彩彻区明古:日光今:彩色 9.序属三秋古:秋季的第三个月今:三个秋季 10.路出明区古:过今:向外走四、一词多义 1.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潦人尽而寒潭清形容词,完了、没有 2.胜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躬逢胜饯形容词,盛大的胜地不常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3.穷响穷彭蠢之滨副词,尽穷睇眄于中天副词,尽 穷且益坚名词,因厄、处境艰难岂效穷途之哭形容词,走到头的4.临临别赠言副词,将要临帝子之长洲动词,面对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篇2 《逍遥游》文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三餐而反(通“返”,返回) 3.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4.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5.而征一国者(通“耐”,能力) 6.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 7.而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二、词性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齐谐》者,志怪者也(怪异的事物) 2.名词作动词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南行) 不过数仞而下 (降落) 3.使动用法 彼于致福者(使……到来) 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使……满意;使……信任) 三、古今异义的词 1.虽然,犹有未树也古:虽然这样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2.腹犹果然古:食饱之状今: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3、众人匹之古:一般人今:多数人。4.之二虫又何知古:泛指动物。今:虫子。 5.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古:毛,指草林。今:头发。 6.小年不及大年古:寿命。今:时间单位 7.野马也,尘埃也古:流动的雾气。今:野生之马。 8.蟪蛄不知春秋古:四季。今:春季和秋季,岁月;人的年岁 9.我决起而飞古:快速的样子今:决定 10.枪榆枋而止古:触,碰今:枪械 11.适莽苍者古:往今:刚好 12.抟扶羊角而上九万里古:旋风今:羊的角 13.行比一乡古:合今:比较四、虚词积累 1.之鹏之徙于南冥也(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之二虫又何知(代词,这) 穷发之北(助词,的)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篇3 《陈情表》文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1.夙遭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 2.零丁苦辛(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通“又”,表示整数后有零数) 4.常在床蓐(通“褥”,草席子)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躬亲抚养(亲自) 则病日笃(一天天地) 2.形容词作名词

高中语文必修5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5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 学完了高中语文必修5,怎么统一复习呢?整理了高中语文必修5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归纳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 通假字: 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词类活用: 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 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 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 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 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 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 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 一词多义: 心--因事顺心(心愿) 既自以心为形役(内心) 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 故--故便求之(所以) 亲故多劝余为长吏(故交,朋友) 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 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 四方之事(助词“的”) 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 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 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边承接) 古今异义: (1)于时风波未静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寻 古义:不久。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亲戚 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幼稚 古义:小孩。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慷慨 古义:感慨。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恨 古义:遗憾。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有事 古义:指耕种之事。今义:指发生某事。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 2 倒装句 (1)复驾言兮焉求(疑问句宾语前置。“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 (2)胡为乎遑遑欲何之(疑问句宾语前置。“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介宾结构后置) (4)将有事于西畴(介宾结构后置)

语文必修五要求背诵的文言文汇总

语文必修五要求背诵的文言文汇总 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高中阶段的文言文很多都要求记忆,现小编整理了必修五的文言文,欢迎阅读! 必修五 第二单元 4.归去来兮辞(并序)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栗,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为小邑。于时风波未尽,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倦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已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摇摇以轻殇,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童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尤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翘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遗,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兮,将有事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惶惶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执杖而耘耔。登东坳以舒啸,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点 知识是智慧的火花,能使奋斗者升起才华的烈焰;知识是春耕的犁铧,一旦手入生活的荒径,就能使田地地芳草萋萋,硕果累累;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必考知识1 《归去来兮辞》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 (衡,通“横”,横木) (2)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 (3)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异义 1.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庭或它的成员 2.情话 古义:知心话;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3.有事 古义:农事;今义:指有事情 4.窈窕 古义:幽深曲折的样子;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来者 古义:未来的事情;今义:来的人 6.征夫 古义:行人;今义:出征的士兵 7.扶老 古义:手杖;今义:扶持老人 8.风波 古义:指战乱;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

9.人事 古义:指做官;今义:指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工作10.去留 古义:指生死;今义:离开留下 11.寻 古义:不久;今义:寻找 12.交 古义:交互,都;今义:常用义“交友”、“交通”等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 园日涉以成趣名作状,每日、每天 ② 时矫首而遐观名作状,有时 2.名词作动词 ① 策扶老以流憩名作动,拄着 ② 乐琴书以消忧名作动,弹琴,读书 ③ 或棹孤舟名作动,划船 ④ 实迷途其未远名作动,误入迷途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①生生所资动作名,生活 ②审容膝之易安动作名,容膝的小屋 2.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动作状,将要 (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① 倚南窗以寄傲形作名,傲然自得的心情 ② 携幼入室形作名,幼儿,儿童 2.形容词作状语 心惮远役形作状语,到远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背诵默写容易写错的字 《归去来兮辞》 心为形役,奚惆怅悟已往之不谏舟遥遥以轻飏熹微衡宇僮仆候门樽壶觞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日涉流憩矫首而遐观出岫景翳翳盘桓消忧西畴棹孤舟窈窕以寻壑善万物行休曷不遑遑不可期植杖而耘耔东皋舒啸赋诗奚疑 《滕王阁序》 潦水俨临帝子之长洲上出重霄鹤汀凫渚即冈峦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彭蠡之滨衡阳之浦。 《陈情表》 夙遭闵凶悯臣孤弱零丁孤苦门衰祚薄期功强近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夙婴疾病,常在床蓐逮奉圣朝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陨首具以表闻逋慢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奉诏奔驰刘病日笃伏惟犹蒙矜育特为尤甚历职郎署不矜名节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陛下报养皇天后土鉴矜悯愚诚庶刘侥幸生当陨首文言基础知识总结 《归去来兮辞》 一、通假字 (1)乃瞻衡宇 (衡,通“横”,横木) (2)曷不委心任去留 (曷,通“何”,为什么) (3)景翳翳以将入 (景,通“影”,日光) 二、古今异义

1.亲戚:内亲外戚 2.情话:知心话 3.来者:未来的事情 4.征夫:行人 5.扶老:手杖 6.风波:指战乱 7.人事:指做官 8.去留:指生死 9.寻:不久 11.交:交互,都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状语 ① 园日涉以成趣每日、每天 ② 时矫首而遐观有时 2.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 策扶老以流憩拄着 ② 乐琴书以消忧弹琴,读书 ③ 或棹孤舟划船 ④ 实迷途其未远误入迷途 (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作名词 ①生生所资生活 (三)形容词作名词 ① 倚南窗以寄傲傲然自得的心情 ② 携幼入室幼儿,儿童 (四)使动用法 ① 审容膝之易安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安乐 ② 眄庭柯以怡颜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愉快(五)意动用法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文言文字词解释精校版

归去来兮辞知识点整理 余家贫,耕植 ..【耕田植桑。】不足以 ..【足够用来】自给 ..【供给自己的生活。】。 幼稚 ..【小孩,古今异义】盈室 ..【盈室:满屋】,瓶无储粟,生生 ..【维持生计】所资.【凭借,依赖】,未见其术.【经营生计的本领。】。亲故 ..【亲戚朋友】多劝余为长吏, 脱然 ..【轻快的样子】有怀.【有所思念】,求之靡.【mǐ,没有】途。会.【恰逢】有 四方 ..【出使的差事】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 于小邑【】。于时风波 ..【战乱未平息】未静,心惮.【害怕】远役,彭泽去.【距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等到】少日, 眷.然.【思念的样子】有归欤.【语气词】之情。何则 ..【什么道理呢】?质性 ..【本性】 自然,非矫厉 ..【造作勉强】所得。饥冻虽切.【急迫。】,违己交病。尝从人. 事.【做官】,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 ..【失意的样子】慷慨 ..【感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rěn,庄稼成熟】,当敛裳宵.【在夜晚】逝。寻.【不久】程 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像骏马奔驰一样】,自免去.【离开】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田地荒废】胡.【为什么】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为什么】惆怅而独悲?悟.【认识到】已往之不谏.【劝止,挽回】,知来者之可追.【补救】。实【确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认为正确】而昨非 【认为错误】。舟遥遥 ..【漂摇放流的样子】以轻飏 ..【形容船行驶轻快。】,风飘飘 而吹衣。问征夫 ..【行人】以前路,恨.【遗憾】晨光之熹微 ..【天色微明】。 乃瞻.【望见】衡宇 ..【指居处。衡,通“横”,宇:屋檐,这里指屋子。】,载.【zài 语助词,有“且”、“又”的意思】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接近】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miǎn斜视】庭 柯.【树枝】以怡.【使动用法,使愉快】颜。倚南窗以寄傲 ..【寄托傲然自得的情怀】, 审.【明白,深知】容膝 ..【形容居室狭小,仅能容膝。】之易安。园日涉.【走】以成 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拄著】扶老 ..【手杖】以流.【周游】憩,时矫首 ..【矫 首:抬头】而遐.【xiá远望。】观。云无心以出岫.【xiù山峰】,鸟倦飞而知还。 景.【日光】翳翳 ..【阴暗的样子】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交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语助词】 兮焉求 ..【何求,追求什么】?悦.【意动,以……为喜悦】亲戚之情话 ..【知心话】,乐.【意动,以……为快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到】,将有事 ..【指耕种之事】于西畴.【田地】。或.【有时】命巾车 ..【有布篷的小车】,或棹.【名做动,用桨划】孤舟。既窈窕 ..【水路深远曲折】以寻壑.【山沟】,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喜好,羡慕。】万物之得时,感吾生 之行休 ..【将要结束。指死亡。】。 已矣乎!寓.【寄托。】形.【身体】宇内复几时?曷.【为什么】不委.【顺从,随从】心任去留?胡为 ..【为什么】乎遑遑 ..【huáng心神不定的样子】欲何之 ..【之,去,往。何之:到哪里去。】?富贵非吾愿,帝乡 ..【天帝之乡。指仙境。】不可期。 怀.【留恋,爱惜。】良辰以孤往,或.【有时候】植.【扶着】杖而耘耔 ..【yún zǐ,耘:除草。耔:培苗。】。登东皋.【gāo,高地】以舒啸 ..【放声长啸】,临.【面对】 清流而赋诗。聊.【姑且】乘化 ..【随顺自然的运转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什么】疑! 逍遥游知识点整理 北冥.【通“溟”】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变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奋发,即鼓起翅膀】 而飞,其翼若垂.【悬挂】天之云。是.【这】鸟也,海运 ..【古今异义,海动】 则将徙.【迁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 ..【古今异义,天然形成的大水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判断句】《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 也,水击.【.拍打.【环旋着往上飞】扶摇 ..【旋风】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状语后置句】”野马 ..【古今异义,游动的雾气.【吹拂】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表选择,是……还是……】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 【这样】则已 ..矣.【罢了】。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粘,指着地】,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则,就】在下矣, 而后 ..【这样以后】乃今 ..【才开始】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 ..【阻塞】者,而后乃今将图.【计划】南.【向南飞】。蜩与学鸠笑.【嘲笑】之曰:“我决.【一下子,指快速的样子】起而飞,抢.【撞,碰】榆枋而止,时.【有时】则.【或许】 不至,而控.【落下】于地而已矣,奚以 ..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固定

高中语文必修5文言文字词整理

陈情表 1. 通假字 (1)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2)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3)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4)四十有四(通“又”) 2. 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 古义:不能走路今义:不可以或能力不够 2)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优秀人才 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 (3)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义:报答 今义: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 (4)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古义:成人自立今义:(组织、机构等)正式建立(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申诉,诉说今义: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古义:辛酸苦楚,苦衷今义:身心劳苦

(7)臣欲奉诏奔驰 古义:赶快往前今义:很快地跑 (8)拜臣郎中 古义:尚书部的属官今义:中医医生 (二)词类活用 1.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 3. 则刘病日笃。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4. 夙遭闵凶。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5. 猥以微贱。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人) 6. 臣少多疾病。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7. ①具以表闻。②拜表以闻。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8. 臣少仕伪朝。仕:名词作动词,做官 9. 历职郎署。职:名词作动词,任职 10. 谨拜表以闻。表:名词作动词,上奏表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11.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12.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内,名词作状语,在家里 13. 察臣孝廉,举臣秀才。名词作动词,优秀的人才 14.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远,形容词坐动词,离开 15. 凡在老故。故老,形容词做名词,年纪发的人 (三)文言固定句式 1.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既……终……”,是连词“既”和连词“终”的搭配,表示不止一个方面,可译作“既……又……”,或“既……也”。 2. 有所希冀。 “有所……”,与“无所……”是相对的格式。意思是“有……的人(的东西、的事情)”。“所”字后面一定是动词。“所”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充当“有”的宾语。 3.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元臣,无以终余年。 无以,是动词“无”与介词“以”的结合,又写作“亡

高二语文必修五《陈情表》知识点陈情表知识点整理

高二语文必修五《陈情表》知识点陈情表知识点整理文言虚词 1、以 连词,表因果:因为 臣以险衅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以供养无主 但以刘日薄西山 连词,"无以",无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连词,表目的:来 谨拜表以闻 动词,用 臣具以表闻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介词,表凭借:凭,按 猥以微贱 2、见:"我" 慈父见背

3、所:……的事,……的情况 实所共鉴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有所希冀 4、既……终……:又……又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5、且:连词,况且 且臣少仕伪朝 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 (二)宾语前置句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三)定语后置句 (四)介词结构后置句 急于星火 (五)省略句

未尝废离(祖母) 则告诉(陛下)不许 逮(吾)奉于圣朝,沐浴(于)清化 (六)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慈父见背 沐浴清化 寻蒙国恩 犹蒙矜育 (七)固定句式 文言精句、难句翻译 1、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老人,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 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我的内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 3、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

臣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忠尽孝 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4、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 所希冀 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是卑微到不值一提,承蒙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 文言常识 本文选自南朝梁萧统编选《文选》,李密,字令伯,一名虔,西晋人,蜀汉灭亡之后,以父亡母嫁祖母无所依靠,上表陈情辞却晋武帝太子洗马 之征。 文化常识 1、表,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陈情谢贺。 2、外,指自己一房以外的亲族,古代一亲属关系的远近制定丧服的 轻重。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 的亲族。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3、五尺,汉代的五尺,相当于现在的三市尺多 4、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5、孝廉,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一种科目,举用孝顺父母、品行方正 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但办法 和名额不尽相同。 6、刺史,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这里指益州刺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