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汶川地震

浅谈汶川地震

1引言

2008年5月12日14: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震源深度约为14km,大地震在90s时间内完成了主要能量的释放,相当于400多颗原子弹同时爆炸所释放的能量,造成人员伤亡超过10万,近1。9万人失踪,此次地震危害之大,历史罕见。地震主灾区位于四川西部山区,山高谷深,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属于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区。此次地震不仅直接引发了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还进一步引发了堰塞湖和泥石流等链式灾害。

汶川大地震是一场巨大的人间惨剧由其诱发的各种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影响范围巨大。此次地震,严重受灾区主要包括汶川、北川、青川、安县等市县。从灾害面积来看,汶川县受灾面积最大为131.55km2,其次为北川县,为45。57km2,其余地区均介于6-17km2。

2汶川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背景

地形地貌:受灾区主要包括龙门山区和成都平原两个地貌单元,地形上处于我国第一梯级青藏高原向第二梯级四川盆地过渡地段,地形变化剧烈。以龙门山大断裂为界,西部山高谷深,犹如屏障拔地而起,东部则为平坦的成都平原。地貌反差极其强烈。整个地形西南部高,东北部低。其西南段南部山顶海拔高度为2500-3500m,最高为4000m左右;东北段海拔高度1500-2500m左右,最高3000m,成都平原则在800m以下。

地层岩性:受灾区自元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发育,区内上三叠统广泛出露。龙门山断裂带前缘发育的中三叠世—侏罗纪地层最全。三叠纪以后的主要沉积地层自下而上包括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

地质构造:受灾区位于我国著名的活动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上,活动构造发育,断裂总体走向NE40°左右。本区著名的活动断裂有江油—都江堰断裂,北川—映秀断裂,雪山—青川断裂(见图1),由图可知所有的次生灾害整体分部成带性,与本区著名活动断裂分布几乎一致。本区地震历史记载以来7级以上地震8次,最大的即为此次汶川地震。

图1 重灾区著名活动断裂与地质灾害分布

3汶川地震的形成机理分析

据中国地震科学家耿庆国介绍说,从世界范围看,全球地震活动大致划分为三个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海岭地震带。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5个区域和23条地震带,汶川地处我国一个大地震带-—南北地震带,该地震带从我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是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南北方向的地震密集带.

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青藏高原研究专家王二七对此次汶川地震成因分析说,汶川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川西龙门山的中心,位于汶川——茂汶大断裂带上。其发生机理为“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亚欧板块、造成青藏高原的隆升。高原在隆升的同时,也向东运动,挤压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地块。虽然龙门山主体看上去构造活动性不强,但是却处于应力的积蓄过程中,积蓄到了一定程度,地壳就会破裂,从而发生地震。”天然地震分为三种类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其中90%以上的天然地震属于构造地震,汶川地震就属于构造地震。它的发生是由于地质构造活动中地下岩层受地应力作用,岩层强度不能承受,就会发生突然、快速破裂或错动。岩层破裂或错动时会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的地震波,当地震波传播到地表时,就会引起地面震动。

此外,龙门山断裂以推覆逆冲为主,右行走滑为辅,所以这次汶川大地震的烈度呈椭圆状分布,其长轴呈北东向,在该方向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明显更大(见图2).例如,四川的北川、甘肃省的陇南、陕西的南部,虽然离震中较远,但由于房屋倒塌造成的人员伤亡依然不少。

图2 汶川地震的烈度图

4汶川地震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

(1)地质灾害发生的范围大(见图3).据调查有51个地区严重受灾,地质灾害近7000处,达地震前这一数据的6。6倍.其中极重灾区11个,包括汶川、青川、绵竹、北川等,只汶川县内就发现2000处地质灾害,更是高达震前这一数据的21。8倍.

(2)成带成群性明显(见图4)。在51个受灾县市中,无论是重灾区,还是一般灾区,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而是表现为成带和成群性。沿深切河谷,大江大河,地质灾害呈带状分布.

(3)地质灾害类型以崩塌为主。这次地震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以崩塌和滑坡为主,其中崩塌又多于滑坡,据调查发现,滑坡共164处,崩塌1732处,泥石流8处。崩塌占地灾总数的91%,而震前仅为5.4%。

(4)次生性灾害长期存在。由于崩滑产生的巨量松散岩土堆积在谷坡山脚,一方面,这些堆积体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物源;另一方面,一些崩滑体堵塞江河形成堰塞湖,这些堰塞湖又威胁附近村镇安全。

图3 极重灾区11县(市)各灾种灾害面积分布

图4 极重灾区11县(市)各灾种成带分布

5灾后重建及建议

虽然龙门山地区特大地震复发周期为1000年左右,较大地震也具有几十年的周期,但是我们仍应以汶川地震为鉴,积极主动的面对该区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后重建应在政府主导下,尊重地质科学,勇敢面对地震灾害,按地震灾害设防,统筹安排,分类指导,防患于未然。龙门山区处于龙门山断裂带上,是地震活动区,也是地震灾害和次生灾害高发区,适宜于封山育林的生态恢复,而不适宜于工业,民用建筑工程,因此应以封山育林的生态恢复为主,对于必须的

建筑,一定要提高防震烈度,应设在8-9度,选择好的建筑场地,避开各个断裂带。对于地震破坏严重的县城,应予以搬迁和重建。

6结束语

汶川地震给我们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也给我们提出了许多有待深入认识的问题,只有逐步认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一步步前进。这个过程是困难的,我们还处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才能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得到提高真正挑起地震预测和预防这幅重担。

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

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 •相关推荐 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 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通过对地震特点研究发现,汶川地震地震能量巨大,震级大,烈度超强,震源深度较浅,破裂长度大,地震持续时间长,这是造成巨大损失的内因。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希望大家喜欢。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成因分析篇1 1 引言 2008年5月12日下午两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M8.0级特大地震。这次地震震级大,余震也很多,地表破裂十分严重,同时也带来了次生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是建国以来唐山大地震后的又一震害严重的特大地震。我国处于西亚地中海和环太平洋的地震带交汇地区,是个受地震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然而我国对地震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尤其是对房屋抗震研究也是十分缓慢。而且对地震的研究主要是从理论和室内试验着手,但室内试验却很难模拟出现实的地震作用,再加上地震发生本身的复杂性,地震作用很难预测。所以地震的作用机制及震害还很难准确确定。 因此对地震特点及震害分析就十分必要,这对我们研究地震作用机理,进行抗震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汶川地震特点 根据房屋的破坏特征和实地研究,我们发现汶川地震具有以下特点: 1、地震能量巨大、烈度超强。8级地震释放的能量为7级地震的32倍,本次释放的地震波能量约为1023.7尔格,有专家称相当于当年上千颗二战时美国在广岛扔的原子弹的能量。据有关资料介绍,在汶川卧龙获取的峰值加速度记录达0.9g(地震烈度10度强),在江油获取的峰值加速度记录达0.7g(地震烈度接近10度)。此次地震所产生的峰值加速度大于0.4g(地震烈度9度)的区域尺度达到350公里,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 一、背景介绍 汶川地震是指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中国四川省汶 川县发生的一次大地震。该地震的震级达到了8.0级,震中深 度为19公里。这次地震不仅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还摧毁了 大量建筑和基础设施,给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二、灾情概况 1. 人员伤亡:汶川地震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初步统计共造成69176人死亡,374643人受伤。其中学生伤亡惨重,遇难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三以上。 2. 建筑破坏:地震导致了大量建筑物的倒塌,包括学校、医院、工厂、住宅等。根据初步统计,全县共有11727所学校受损,3000多所学校完全倒塌。 3. 经济影响:这次地震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冲击。大量工厂、企业以及农田和农作物遭到破坏,给产业链的完整运转带来了困难。国家也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灾后重建,加剧了经济负担。 三、救援行动 1. 前期救援:地震发生后,国家迅速启动了抗震救灾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各级防震减灾委员会及其他相关部门进行抗震救灾工作。救援行动包括紧急救援、医疗救治、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的工作。 2. 国际援助:中国也积极寻求国际社会的援助。许多国家和组

织纷纷向中国提供了物资和人力支持。这些援助得到了汶川地震灾区居民的普遍感谢。 四、事故原因 1. 构造背景:中国是地震多发国家,位于欧亚板块和印度-澳 大利亚板块的交界处,汶川地区正位于四川盆地的边缘地带。2. 地震机制:这次地震是由岷江断裂引起的,是一次正断层的地震。岷江断裂在地震前已经累积了大量能量,因此地震发生时能量的释放非常剧烈。 3. 思想观念:地震前,当地一些地方政府和学校并未重视地震防灾意识的培养,对地震安全工作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一些学校在建筑设计和质量上存在缺陷,影响了校舍的抗震性能。 五、教训与对策 1. 深入开展地震防灾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急能力。从幼儿园开始,普及地震防灾知识,并进行地震演练。 2. 重视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在设计、施工和验收过程中加强质量控制,确保建筑物能够承受较大的地震破坏。 3. 完善抗震救灾体系和应急预案,建立起科学、快速、有序的抗震救援机制,提高救援效率和能力。 4.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吸收国际先进的地震预警技术和设备,提高地震预测和预警的能力。 六、灾后重建与发展 1. 汶川地震之后,中央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了灾后重建工作。灾区的基础设施、学校、医院等得到了全面恢复和重建。 2. 在重建过程中,政府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加强

浅谈汶川地震

浅谈汶川地震 1引言 2008年5月12日14: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震源深度约为14km,大地震在90s时间内完成了主要能量的释放,相当于400多颗原子弹同时爆炸所释放的能量,造成人员伤亡超过10万,近1。9万人失踪,此次地震危害之大,历史罕见。地震主灾区位于四川西部山区,山高谷深,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属于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区。此次地震不仅直接引发了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还进一步引发了堰塞湖和泥石流等链式灾害。 汶川大地震是一场巨大的人间惨剧由其诱发的各种灾害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影响范围巨大。此次地震,严重受灾区主要包括汶川、北川、青川、安县等市县。从灾害面积来看,汶川县受灾面积最大为131.55km2,其次为北川县,为45。57km2,其余地区均介于6-17km2。 2汶川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背景 地形地貌:受灾区主要包括龙门山区和成都平原两个地貌单元,地形上处于我国第一梯级青藏高原向第二梯级四川盆地过渡地段,地形变化剧烈。以龙门山大断裂为界,西部山高谷深,犹如屏障拔地而起,东部则为平坦的成都平原。地貌反差极其强烈。整个地形西南部高,东北部低。其西南段南部山顶海拔高度为2500-3500m,最高为4000m左右;东北段海拔高度1500-2500m左右,最高3000m,成都平原则在800m以下。 地层岩性:受灾区自元古界至第四系均有发育,区内上三叠统广泛出露。龙门山断裂带前缘发育的中三叠世—侏罗纪地层最全。三叠纪以后的主要沉积地层自下而上包括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 地质构造:受灾区位于我国著名的活动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上,活动构造发育,断裂总体走向NE40°左右。本区著名的活动断裂有江油—都江堰断裂,北川—映秀断裂,雪山—青川断裂(见图1),由图可知所有的次生灾害整体分部成带性,与本区著名活动断裂分布几乎一致。本区地震历史记载以来7级以上地震8次,最大的即为此次汶川地震。

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心得体会小学范文5篇600字

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心得体会小学范文5篇600字 2008年5月12日,是给四川人民带来灾难的日子。那天14时28分那里发生了7.级大地震!经过几天在电视上看到的、网上查的,我了解了很多很多,每一幅画面都让人感到心酸,每一句话都让人感到难过。有许多画面都让我铭记心头。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欢迎大家参阅。 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心得体会1 2008年5月12日,注定要使我们用一生去铭记。汶川地底的一次震动,震动了中国,震动了世界。无数的生命转瞬而逝,无数的房屋顷刻瓦砾。汶川成为了川之伤,成为了国之殇! 还记得在那段哀痛的日子里,全国人民心手相连,共度灾难,一幅幅画面让我们感慨万千,一个个身影让我们肃然起敬,一份份感动让我们记忆犹新。面对无数生命被掩埋在废墟中,失去亲人的人们对着废墟呼唤。山悲水泣天垂泪,星暗云浓地含愁。汽笛为故去生灵而哀鸣,国旗为百姓而垂降。然而,伟大的中国人并没有因此而被打倒。我们在挫折中奋斗,在逆境中成长,在悲痛中崛起,在废墟上前行。 怀着对生命的敬畏,全国人民联合起来,不分昼夜,无私奉献,打响拯救生命的接力战。无数的同胞被救出,神州大地上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图画。经历了悲痛、镇定、坚强、抗争之后,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让中华民族更加团结,更加奋进,更加成熟。 精神的力量让我们一次次动容,一次次得到洗礼,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可贵,让我们看到了在和平环境下成长的年轻一代的责任感,让我们看到了民族未来的希望。 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心得体会2 5月12日下午2时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一起7.8级特大地震。发生地震前,学生们正在上课,大人们正在工作......在短短12秒内一座繁华的都市变成了一片废墟。就在这 一瞬间,犹如天崩地裂。高楼、大桥塌了,房屋、树木倒了。学生们被压在了地下,工作的人们被压在地下......这一瞬间的地震,让四

汶川地震案例分析

《公共安全管理案例分析》 课程设计 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班级:安管1203班 姓名:徐邦耘 学号:311219020320 2014.12

目录 1.案例简介 (3) 2.防灾减灾 (3) 2.1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差 (3) 2.2群众应对地震能力较差 (4) 3.应急准备 (4) 3.1地震应急预案未能落到实处 (4) 3.2应急准备资源不足 (4) 4.决策过程 (4) 4.1始终把拯救生命放在第一位 (4) 5.处置行动 (5) 5.1事态界定 (5) 5.2响应迅速 (5) 5.3采用心理干预 (5) 5.4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5) 5.5军警结合,专业救援到位 (5) 6.信息管理 (6) 6.1信息透明,发布及时 (6) 6.2多种传播媒介综合运转,联合作战 (6) 7.恢复重建 (6) 7.1国家高度重视恢复重建工作 (6) 7.2恢复速度迅速 (7) 8.结果与影响 (7) 8.1造成巨大的损失 (7) 8.2提高人民防灾意识 (7)

汶川地震案例分析 摘要: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严重的财产损失。事件发生后,相关部门快速响应,积极救灾。汶川地震可谓是我国现代该类灾害的代表性案例,本文将从该案例的防灾减灾、应急准备、决策过程、处置行动、信息管理、部门合作与冲突、恢复重建以及结果与影响方面剖析该案例的整个应对过程。 关键词:汶川地震案例分析 Abstract:May 12, 2008 Wenchuan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Richter 8.0 earthquake, causing a large number of casualties and serious property damage. After the incident,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rapid response, positive relief. Earthquake can be described as a representative case of such disasters of modern paper from the cas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preparedness, decision-making process, the disposal acti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department of cooperation and conflict, reconstru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and impact case entire response process. Key words: Wenchuan Earthquake Case Analysis 1.案例简介 汶川大地震,也称2008年四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震中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与漩口镇交界处,四川省省会成都市西北偏西方向92千米处。根据中国地震局的数据,此次地震的面波震级达里氏8.0级,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地震烈度可能达到11度。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北至辽宁,东至上海,南至香港、澳门、泰国、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惨重的一次。 2.防灾减灾 2.1建筑物抗震能力较差 汶川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来说较为落后,建筑物大多都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建筑物,当时预制空心楼板中大量使用冷拔低碳钢丝构件的房屋,以及在农村建房中大量使用“干打垒”等土筑墙形式,用泥、砂或糯米浆为主要粘结材料的房屋,其整体性和抗震性均差,对于里氏8.0级的地震无力抵抗,在农村房屋基本全部倒塌,城市大部分建筑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在这次地震中倒塌房屋536.25万间,损坏房屋2142.66万间。

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心得体会5篇汇总600字

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心得体会5篇汇总600字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的特大地震,并且在山西、甘肃、山东、北京等多个省份出现了不同的震感!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欢迎大家参阅。 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心得体会1 2008年5月12日,是给四川人民带来灾难的日子。那天14时28分那里发生了7。8级大地震! 经过几天在电视上看到的、网上查的,我了解了很多很多,每一幅画面都让人感到心酸,每一句话都让人感到难过。有许多画面都让我铭记心头。 在四川绵竹市汉旺镇武都小学的教学楼在地震中倒塌,众多学生和老师都被埋在倒塌的校舍中,在图上看到,从她们那一双双大眼睛里感受到她们多么渴望赶紧从废墟中被救出来啊! 在北川县城核心现场,从深山逃出的人流中,11岁的张吉万背着3岁的妹妹张韩,非常吃力地走着。同行的爷爷奶奶已经老了,父母在外打工,小吉万就勇敢地担起小男子汉的责任。小吉万说,他很爱妹妹。 在什邡市洛水镇一间倒塌的民房内,传出了微弱的哭声,战士们经过了40分钟的紧急挖掘,终于清除了表层建筑碎物。顿时,一幕感人的情景出现在战士面前:一个脸色苍白、目光呆滞的两岁小女孩在墙角舞动这小手,她身上压着一个面孔朝下的老妇,老人身上还压着一个成年男子。男子全身几乎无处完好,却生生顶住了塌下来的断梁;老人的头已经垂下来没有任何反应,双手却紧紧将小女孩搂在身下……没有时间擦去夺眶而出的泪水,一位战士上前抱起小女孩,跑步赶往灾区救护所。据了解,那名老妇人,是小女孩的奶奶,成年男子是小女孩的爸爸。这一家三代的悲壮场景,感动和震撼了在场的战士们。 …… 我们沉痛着,但我们也感动着。四川地震的受灾人们牵动这全国人民的心,救援人员不分昼夜地在废墟中救出遇难的人们。各地的志

汶川地震报告

浅析“汶川大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突然释放,是地球的快速振颤,是众多自然灾害的头号杀手。它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造成了人类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因此,为了与地震灾害作斗争,我们必须深入认识地震,了解地震,做出抗震举措,从而减少地震带来的伤害。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汶川大地震”的概况,让大家了解到相关的地震知识,做出相应的准备以防遭受突如其来的地震时不知所措。 一、概要: 发生时间: 2008年5月12日(星期一)14点28分 地点:四川汶川 震级: 8.0 死者: 69,226人,下落不明人员: 17,923人 负伤人员: 374,643人 倒塌房屋: 7,789,100户 半倒塌房屋: 24,590,000户 直接经济损失总额: 8,451亿人民币 图1 遭受地震后的废墟 二、受灾地区总体概况: 一般受灾地区: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10个省(市)中的417个县(市区),4656个乡镇,47789个行政村,总面积大约44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4626万人。其中四川省受灾面积大约是28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2983万人(6月24日国务院报告) 重大受灾区:四川、甘肃、陕西省的51个县(市区),1271个乡镇,14565个行政村,总面积132596平方公里,重大受灾地区人口:1986.7万人(8月12日国务院重建基本规划) 极度重大受灾区:四川成都市(都江堰市、彭州市)、德阳市(绵竹市、什邡市)、绵阳市(安县、北川县、平武县)、广元市(青川县)、阿坝自治州(汶川县、茂县)等10个市

县,极度重大受灾面积:26409平方公里,受灾人口:363.7 万人 三、地震成因: 此次地震的成因为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地震(见图2)。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震。四川特大地震发生在地壳脆—韧性转换带,震源深度为10千米—20千米,与地表近,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影响强烈。 图2 汶川地震成因示意图 目前,把全球岩石圈划分成六大板块,即欧亚、太平洋、美洲、印度洋、非洲和南极洲板块。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是地壳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带,也是火山、地震较为集中的地带(见图3)。 图3 全球地震带的分布图

512汶川大地震的故事观后感(5篇)

5.12汶川大地震的故事观后感篇1 汶川大地震是那么的突然,它使多少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啊?它使多少人失去了美好的家园啊?它又使多少人因亲人的离开而悲痛交加呢?不管有什么困难和危险,父母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儿女,我从一个故事中深有感触: 那天,民警邓波抱着已死儿子值岗一夜,直到遗体变僵硬。邓波是都江堰市公安局太平街派出所民警,今年34岁,目前负责所内的内勤工作。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时,他年仅6岁的儿子正在幼儿园午睡,那是多么的宁静安详啊!可无情的地震还是来临了,崩塌的房屋掩埋了儿子,其他许多小朋友也遭此厄运,当时受伤人数较多,有的躺在底上呻吟,有的奄奄一息,还有的当场死亡......现场惨不忍睹,用“恐怖”这个词形容一点也不夸张!邓波将儿子的尸体抱到派出所继续上岗执勤了一夜,直到儿子的身体从柔软变僵硬……邓波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我是一个外向乐观的人,如果没有这次地震,我从没想过我会这样痛哭,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有天堂,如果孩子在天堂上,我想跟他说句‘爸爸对不起你’。儿子六年半的成长岁月里,我陪他的时间实在太少了。”在记者面前,34岁的邓波依然难掩悲痛,一颗晶莹剔透的液体从他脸庞流下! 我知道,那是泪水:它蕴含了一个父亲对孩子的挂念与无微无至的关爱。邓波回忆到:“那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不停

地叫喊着儿子的名字,因为当时我的脑子里只想着一件事,那就是:孩子没事,他不是好好地躺在这里吗?他只是因为太累了,所以睡着了,一定是这样的.....可是,不管我怎么做,他就是不起来,我把头靠在他的胸前,心跳已经停止。我彻彻底底地崩溃了,这件事如同晴天霹雳直打在我的头上,我曾无数次的问自己:“这怎么可能?这一定是假的,对吧?这一定是骗人的....”邓波与妻子趴在儿子的身上大声痛哭起来。 每个人的命运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上的,可是邓炻的命运却是在这场可怕的地震的怀里。 5.12汶川大地震的故事观后感篇2 地震不光反应国家的救灾能力,也考验了国民的团结精神。截至24日12时,汶川大地震共造成60560人死亡,352290人受伤,26221人失踪。这句数据十分巨大,这次地震十分残酷。地震是无情的,人是有情的,截至24日12时国内外累计捐款261.01亿元,富人捐少了,不少市民甚至“封杀”这些企业和个人:不买万科房,不看姚明球。由此可以看出全国人民热情帮助灾区重建。 地震发生后,国家公安、医疗工作人员。地震专家。国家总理先后赶进灾区,留下了个个感人事迹:在一所受灾小学,许多战士正在抢救灾民,由于余震不断,废墟有可能坍塌,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消防指挥下了死命令,要等到坍塌稳定后再进入,几个刚发现孩子的战

有关汶川地震的演讲稿五篇

有关汶川地震的演讲稿五篇 2008年的春天,我们收获了许多感动的故事。可是,当我们不定期沉浸在冰灾后全力迎接奥运的喜庆氛围之中时,五月十二日下午二时二十八分的汶川大地震,四川人民面临天灾的袭击!一起来看有关汶川地震的演讲稿五篇,欢迎查阅! 有关汶川地震的演讲稿1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一刻观赏花儿的开放,我会说生命好美;这一刻看到小草在微风下摆动,我会说生命很强壮;这一刻倾听操场上的欢声笑语,我会说生命充满活力……但当听到四川“轰隆隆”的地震声时,生命,我想对你说的太多太多…… “2008”中国人激情迸发,热情洋溢的一年,奥运的舞台将在中国放出光彩,这是一个设在中国而面向世界的舞台,8月8日,奥运会开幕的那一天,全中国期待的一天,而在这一天将要来临之际,生命却诠释了它的脆弱,5月12日14时28分,大地无情地吞噬了我们的四川同胞,大山压倒了他们用汗水建立的高楼大厦,地动山摇,8。0级的地震瞬时将山水相绕,美丽繁华的四川变为一片废墟,我们亲爱的四川同胞也许还在期待8月8日的到临,期待着中国奥运的成功……但废墟已将他们肆意地埋葬。 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心系人民的政府,就在地震发生的当天国务院总理就心急如焚地从北京赶到四川,来到地震中心汶川,当总理看到昔日的四川已变为眼前的一切,看到血肉模糊的四川同胞,此刻任何语言已不能表达总理心中的那份痛,都化成了无奈的泪水夺眶而出,接着,总理不顾个人的安危去挖开废墟,希望找到幸存者,甚至手臂弄伤了。我们的心为这一片废墟下的生命惋惜,为总理的举止而震撼,人民的子弟兵在不停的挖废墟,他们想要争分夺秒从那一片废墟中救出更多的伤害者。当看到已永远闭上双眼的四川人民,我想说此刻生命是多么的无奈。在地震发生后还不停地有余震,人民子弟兵将生死置之度外,只希望能多救一个,哪怕只有一个,当我们看到他们用那双充满爱与力量的手将一个个幸存者救出时,我们感动了,

汶川地震心得体会(三篇)

汶川地震心得体会(三篇) 汶川地震心得体会一 通过学习有关抗震救灾的先模人物报道,特别是众多人民教师舍身救学生的动人事迹,我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无不为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所感动。在大灾来临之际,汶川地区的老师谭千秋、吴中红、张米亚等教师没有选择逃避和退缩,而是决然而然地用自己并不强壮的身体给孩子撑起生的希望,可敬!可佩!他们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展示着伟大的师爱,向世人诠释着新时期教师的内涵。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当灾难降临时,他们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垮塌的水泥板,保护怀里的学生。用自己的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死死地护着自己的学生。有的压在废墟中已经牺牲了,可仍然死死地抱着自己的学生。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人民教师的壮烈凯歌。他们是新时代的黄继光、董存瑞!他们是这个时代人民教师的符号。他们的精神是中国教育振兴的希望。我为这些老师而感动,也为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而骄傲。 作为一个普通教师就要向“用生命作支撑,舍身护生”,勇救四个学生的谭千秋等“感动中国的十大灾区教师” 学习。并以他们为骄傲,要学习他们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操,只有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才是对灾区的最大支持。他们是真正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这些英雄教师奋不顾身勇抢救学生生命,危难关头无暇顾及自己的家人,甚至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为我们树立了爱生如子、舍己救人的崇高师德形象,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要切实把学习灾区英雄教师的英勇事迹与干好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落实到行动中去,认真查找工作中的不足,积极做好各项工作,在捐款捐物支援灾区、奉献爱心呵护学生等活动中率先垂范,发挥党员的先模作用。 当前,我省的教育事业正处在一个转型阶段,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素质教育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我们的任务还很艰巨,大量的工作还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前赴后继的去探索、去披荆斩棘,我想当前的最要紧的就是要为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来,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办社会

5·12汶川大地震事件观后感

5·12汶川大地震事件观后感5·12汶川大地震事件观后感(通用5篇) 5·12汶川大地震事件观后感1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是中国史上一次重大的灾害。 短短的几秒种时间,不少楼房倒塌,道路裂缝,引起交通无法畅通,只能步行。更惨人的是多少孩子失去了自己的父母,多少父母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还失去了自己的同伴。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有太多太多令人感动的故事。在救援过程中,再次出现坍塌,一名消防战士坚持往废墟钻,不顾个人安危,在一位双膝跪地的母亲怀中救出了一位几个月大的婴儿。还有一名小学生,他被解放军叔叔救出后,躺在木板上,举着右手想解放军叔叔敬礼,一个微小的动作表现了这名小学生学到的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为感人的是我们温总理第一时间前往随时可能爆发危险的抗灾前线,和子弟兵们并肩作战,一句“万里长城震不倒,只要双手在,我们可以把灾区建得更美好!”让灾区人民得到安慰。 看着无辜的生命就这样消逝,看着多少孤儿没有亲人,我感到非常伤心。想到这些看到这些,我作为幸运儿,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做个有用的人才。 抗击地震,让我们团结起来吧!加油中国!加油汶川!我们支持你,我们是一家人! 5·12汶川大地震事件观后感2 在我们为遇难同胞悲痛的同时,也为受伤同胞而揪心。令人欣慰更令人感动的一条消息是,四川省灾区各血站血液库未出现供血紧张状况。这么大的震灾,这么多的伤员,这么空前的救死扶伤,但请注意,在我们灾区的医疗救治中,“未出现供血紧张状况。”献血救灾的人群中有北大、清华等大专院校的大学生,有在北京、成都等城市打工的农民工,有影视明星,甚至还有老人、残疾人,还有人为血型不符合要求、体检不合格不能献血而遗憾,而伤心。 汶川地震的降临,给当地人民造成了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地震遇难的人们失去了父母,失去了儿女,失去了亲人看到一幕幕灾后荒凉的景象,还有受难灾民痛苦不堪的面孔,我们不禁感叹灾害的无情与冷漠,它把人民的家园全毁了。但是,当你看到温总理拉着灾民的手,对他们说“好好活下去”的时候,当你看到最可爱的解放军民警不眠不休,不怕苦不怕累地争分夺秒抢救伤员的时候,当你看到全为

论汶川抗震救灾的几条宝贵经验

论汶川抗震救灾的几条宝贵经验 汶川地震是中国近年来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也是全球自然灾害历史上重要的事件之一。2008年5月12日,一场 里氏8.0级的地震袭击了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导致超过6.68万人死亡,40多万人受伤,数百万人无家可归,造成极大的人 员和财产损失。然而,在这次震后的救援过程中,中国政府和人民展现出了一些令世界瞩目的核心价值,以及宝贵的救灾经验,这些经验对全球灾难救援都有重要意义。 一、时间至关重要 在抗震救灾中,时间至关重要,尤其是对于那些受伤的人来说。在汶川地震中,伤者尽早得到及时的救援非常关键,因为在一些情况下,时间就是救援者打开生命的唯一工具。政府应该将抗震救灾行动与救援时间互相配合,加强电话和网络通信,使救援者得以第一时间得到准确的情况和调度指令。在汶川抗震救灾中,救援行动得到了快速响应,救援物资和救援队伍迅速投入前线,使得许多有生命危险的人得到了及时的抢救,缓解了灾区的人群压力。 二、加强协调和统筹 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各个救援组织、志愿者、捐赠者,以及灾区政府和当地政府等都需要密切协调,共同合作。在汶川地震中,各级政府、军队、警察、志愿者和大量普通民众积极投入救援行动,各个组织之间进行了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救援

队伍更具普遍性,减少了重复投入援助物资和补位。同时,在救灾期间,志愿者和捐赠者和政府成立统一平台进行发放,保障救援货物的公正和透明。 三、科学决策和技术支持 科学决策和技术支持也是汶川抗震救灾的另一个关键。在抗震救灾中,必须准确而迅速地做出决策,这需要政府和救援组织密切合作,确保救援同时进行,以最大限度地缩短救援时间。政府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来做出科学决策,例如使用卫星照片和天气预报来判断,有利于减少救援者的行动和救援时间。 四、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 在汶川的抗震救灾中,中国社会的参与和支持至关重要。全社会的关注,志愿者的积极投入和众筹模式的行之有效,帮助了政府优化救灾流程和说服受难者。在救援物资密切相连的中国社会,网络和新媒体也得到充分利用,搭建起了一座方便救援不断开展的通道。 总的来说,汶川地震救灾工作启示我们在未来的灾难中需要注重的方面。应该优化各种救援资源,发挥政府的引领和支持,全面保障所有救援过程的科学性、控制性和效率。所有社会力量应该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各方资源,展现人性、情感,在彼此的支持和帮助下,涵盖作为救援的方方面面,赢得抗震救灾的胜利。

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心得体会5篇整合600字范文

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心得体会5篇整合600字范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大地震!那一刻,山崩地裂,无数人在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失去了家园、亲人。从电视和报纸上,我也得知许多与我一样正在学校教室中准备上课的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他们在地震发生时,由于来不及逃生,被永远地埋在了废墟中,失去了如花的生命。消息传来,所有的人都行动起来,为灾区人民伸出援手,有的捐款捐物,有的无偿献血,有的还亲自奔赴灾区参加救援。大家都在尽力为灾区人民奉献一片爱心。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欢迎大家参阅。 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心得体会1 离汶川地震发生快一年了,但是这场地震灾难对中国来说仿佛就是昨天,我们都还没有从悲痛中挣脱出来,这场地震使四川人民有些失去了家园,有些失去了亲人,甚至有些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到处都是废墟,交通也被阻塞,没有干净的水,也没有充足的食物。 在这么糟糕的情况下,不断有解放军叔叔被送到四川,不断地有志愿者赶赴地震灾区。杭州的人民纷纷地行动起来,捐钱的捐钱,捐物的捐物,有的还把受伤的灾区人民接到杭州来治疗,希望能够挽救他们的生命。全国人民都为他们着急,掀起了一场“帮助灾区人民,战胜地震”的活动。在我们的学校,校长让我们每天哀悼一次,为他们祈福。而且我们全体师生都纷纷捐钱,希望为灾区的小朋友们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帮助灾区的人民度过难关。最令我感动的是:爸爸还去献血,真是勇敢极了!现在离这场灾难已经快一年了,我们还是十分地观念灾区的人们,灾后重建家园的任务,对四川的人们来说,依旧是十分艰巨的,我们依旧需要伸出援手,奉献爱心,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家园,还要怀念那些在灾难中失去生命的人民,更要感激那些不顾自己安危的志愿者们的无私帮助。 相信希望依旧存在,生活依旧美好。因为对于中国来说,再大的困难除以十三亿,就会变成小问题,而再小的力量乘以十三亿,也会威力无穷,因此重建汶川,不仅是四川人们的任务,听姐姐说:“再

关于汶川地震心得感悟体会8篇

关于汶川地震心得感悟体会8篇 关于汶川地震心得感悟体会7篇最新 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的特大地震,震动了全中国,也震惊了全世界。那么一起看看汶川地震心得感悟怎么写吧!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汶川地震心得感悟体会8篇最新,欢迎阅读! 汶川地震心得体会篇1 ”那年,我大你俩岁,今年我大你十一岁”,日历又翻新到5.12日,汶川大地震,九年了,九年或许可以抚慰伤痛,却抚不去思念与记忆。不管时光荏苒,不会忘的就是不会忘,那些山河破碎,触目惊心却又感人至深的画面。 十四年前,我还是个高中生,虽还青涩,犹记得人民空降兵带着遗书从5000米高空的舍身一跳,记得解放军满身伤痕满腔疲惫却没有抱怨的样子。军人累到在废墟上,军犬爪子刨地刨出血。 那一天,走在街上,全市所有的车停下来鸣笛默哀三分钟,阳光晃着眼睛感觉想哭;那一天,让我见证到了祖国的众志成城,温总理的”多难兴邦”。 那一年那一天那些惊心动魄的岁月,那些逝去的人告诉我们:活着真好! 九年后,如今的我已经是一名光荣的煤矿工人,一个要害单位的岗位司机,特殊的岗位让我更加明白安全的重要性。瓦斯抽放站,地面大型设备集结地,加压泵、真空泵、气柜是我们的岗位三宝。岗位司机每天主要职责就是认真巡检,看好这些大型宝贝。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岗位知识,应急预案,努力提升自己的操作水平,做到保运行,零事故,安全生产。 汶川大地震的生离死别告诫我们生命的脆弱与可贵,而安全就是保障我们生存的根本,只有安全生产用心工作,我们才能享受生命,有了生命,我们才能陪伴家人爱人朋友一起走过这美好的人间岁月。 致敬汶川大地震中的英雄 致敬珍爱生命的人 汶川地震心得体会篇2 那一年的那一刻,我还在十四中学读高二。当时我和同学们正在教室里上午自习,突然教室里的吊灯开始摇动,课桌也感觉被人踢了似得移动了一下,但是

汶川地震温暖感人事迹心得体会11篇

汶川地震温暖感人事迹心得体会11篇 汶川地震温暖感人事迹心得体会(篇1) 一场地震,撼动了大半个中国,牵动了整个神州。 汶川一震,举国同悲。人间臻悲,天地动容 黑纸白字上的死亡人数每增加一个,这世上曾经鲜活的生命就会减少一个;时间每流逝一秒,一条生命得以存活的可能就会减少一分。此时此刻,生命,高于一切、大过 一切、急于一切。 灾区的人们,我们也许并不确切的知道他们的名字和曾经的生活状态,但我们唯一 知道的是,他们是我们的同胞,他们在某个时空上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他们与我们一 样都有着生活的热望与梦想。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让许多生命尚未充分展开便 直接面向死亡,让许多也许普通至极的生活理想从此归于死寂,再也没有实现的可能。物伤其类,何况生命如此成批成批的倒下,在废墟中被掩埋,在黑夜和暴雨里挣扎。灾区同胞的痛苦与呻吟,需要被听见,需要生者用尽一切力量去拯救正在受苦受难的 灾区同胞。 有许多人在灾区奋力营救,或者正在奔赴救灾一线的路上,而有更多人也许无法去 往灾区,冲向废墟,用脚感知大地的创痛,用手扒开掩盖在身体上的砖石尘土。但我 们有心,灾区同胞的生死下落、性命攸关,会触动每个人心灵中最柔软最敏感的部分。心灵,可以超越一切时空阻隔,宛如在场,感同身受。 我们的眼里充满泪水,我们的心灵充盈悲痛,让我们携起手,让温度相互传递,以 最大的悲悯为灾区同胞祈福。我们并不只有心灵,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多。我们可以伸 出手臂,献出红色的血液;我们可以解开包囊,捐出灾区急需的物资。忙碌者请暂时放下手中的事情,行走者请暂时停下赶路的脚步,为灾区同胞默悼、致哀。我们还可以 点燃蜡烛,奉上鲜花,去照亮层层废墟下、阖上双眼的另一个国度的夜。 灾区不是一座孤岛,灾区同胞不是自然宿命的牺牲者,让我们做一切能力所及的事 情去护佑和温暖,让我们以最大的悲悯为灾区同胞祈福。 我们信息共享,我们相互温暖,我们无所畏惧。 汶川地震温暖感人事迹心得体会(篇2) 爱心,不仅仅是身边的一些小恩小惠,更是在大灾大难中所显出的临危不惧与团结 一心。2008年5月12日,我们就是经历了这一大灾大难,汶川的8.0级大地震,震

汶川地震心得体会(10篇)

汶川地震心得体会(10篇) 汶川地震心得体会篇1 我出生在20XX年5月13日,还记得在我五岁生日那天妈妈对我说:“飞飞,你知道吗?在你出生的前一天,我国的四川省发生了汶川大地震,很多人因此而失去了生命,所以你要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那时我还小不明白这句话的意义,如今已过去了十四年,直到上个星期我看了汶川大地震的纪录片,那是一场八级大地震,顷刻间房屋倒塌,高楼大厦变成了一片废墟。人们还来不及反应什么就已经被瓦砾埋了,救援人员在废墟里发现了一位母亲,她已经死去,但她跪在地上用身体护在她孩子上面,把生存的希望留给了孩子,孩子被救出时,人们发现这个几个月大的婴儿怀里有一个手机。手机里写有这样一句话“孩子,如果你还活着,你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纪录片里还有很多感人的事迹,可是看到这里,我却泪如雨下。大灾大难面前,母爱,孕育了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的奇迹,这一刻,我流下了心疼的泪水。 是啊,妈妈说得对,难道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吗?看完纪录片,我擦干脸上的泪水对妈妈说:“妈妈,谢谢您给了我生命,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汶川地震心得体会篇2 自然真的无情,竟然爆发了如此可怕的大地震。而地震来临时,人在自然面前的脆弱表露无疑。

成片的房屋倒塌,道路通信中断,人则默默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本来他们都有自己美好的理想,美好的生活的渴望,但是一刹那,一切都没有了,甚至来不及留下一句话,一句或是对未来的渴望,或是对人生命运的慨叹。 生命在自然面前的脆弱表露无疑。面对如此的灾难,我们看到,那些面临灾难的人,没有被灾难压垮。他们有的靠自身求生的渴望,坚持百余小时,终于获救。有人失去全部亲人,孤身一人在这个世界上,仍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为其他受灾的人带去一份安全。在极短的时间内无数救助大军开赴地震灾区,解放军、武警、公安和其他无数救助人员的及时赶到,给灾者带去了生的希望,是他们的奋不顾身,他们的坚韧不拔,温暖了所有灾民的心,让他们在惊恐中看到了希望,在慌乱中得到了心的宁静。 面对如此巨灾,全国人民体现出了空前的团结,普遍的爱心。如此的爱心与团结体现在救灾的每时每刻。我们看到无数的人投身救灾,他们无所求,只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活下来,因为他们知道生命是无价的,虽然他们自己较少考虑自己面临的危险。 爱心捐款的人,好多人并不富有,但有一颗关爱的心,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爱心是支持我们从悲痛中走出来的无比巨大的力量。我们还活着,也许只有看到了别人的痛苦,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的幸福。我们是如此的幸运,我们还有未来,还有我们的亲人,我们的事业,我们的生活,我们渴盼我们未来的生活能够快乐,安心。不要再有心的痛苦的震撼了。 汶川地震心得体会篇3 当地震来临时,吴忠红老师刚刚要跑到三楼,可是听到后面有人说他们班还有两个同学再,吴忠红老师立马跑上四楼,刚刚把两个小女孩推了下去,当地震来的时候两个老师还再那里拼命挣扎。

汶川地震十五周年深刻感悟 (5篇)

汶川地震十五周年深刻感悟篇1 2008年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08年北京奥运会让全世界的关注点都聚焦在中国北京。鸟巢、水立方的魅力使他国著名建筑物都黯然失色,中国以他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大国情怀热情的接纳了四海宾朋,再次以他五千多年悠久古老的历史文化征服了全世界人。 然而2008年5月12日这一天对全国人民来说又是及其黑暗的,令我们永远无法忘记,由于天灾的摧残破坏,汶川地震震中烈度高达11级,六万九千余人不幸遇难,三十七万人受伤,1.79万人失踪,一串串惊悚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 我一直以为人是慢慢变老的,其实不是,人是一瞬间变老的。 在这一天我们痛失了无数亲人,灾害使原本瑰丽秀美的山水风光霎时间全部摧毁变得残破不堪,一些古老无价的古建筑化为一片片废墟瓦砾,多少曾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多少家庭变得支离破碎。 越是国难当头越能够看出人们的团结与无私,母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像古人行跪拜礼一般用双手支撑着身体将孩子保护在自己的身下,救护人员在熟睡孩子身旁的手机上看到了母亲留给孩子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记住,我爱你。”为母则刚,

母爱的伟大光辉又一次在灾难中温暖了人心。或许我们无法准确预报地震发生的时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面对灾难无能为力,残酷的天灾不相信眼泪,灾难发生后,中国人没有如弃妇一般怨天尤人自怨自艾。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各界的力量集聚在一起有如正午的烈日,光芒无限,驱散阴霾温暖人心。柴静说:“有些笑容背后是紧咬牙关的灵魂。”诚然!面对一张张挂满灰尘血渍,一个个身心俱疲的灵魂,救援人员加快了救援的速度,加快了自己的脚步,面对余震的危险,面对废墟里散发出的阵阵尸腐味,14万余中国军人子弟兵用自己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高效的行动拯救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用自己布满老茧满是伤口的双手扒开一片片废墟中的瓦砾,用孔武有力的臂膀扛起担架上虚弱无助的生命,用自己血肉之躯筑起一条生命之路,钢铁汉子也有柔情的一面,抱着劫后余生的孩子时他们露出了灿烂治愈人心的笑容,强忍着疲惫,强忍着身上的剧痛,强忍着空气中尸腐的血腥气味,他们将个人安危抛在脑后,只为了多救出一个生命,只为了让亲人、爱人能够再次重逢。 14年的辛酸巨变,四川受灾区旧貌已然换新颜。一切的努力都是有意义的,如今的受灾区已经发生了日新月异的改变。 知道感恩,努力奋进的四川人及时从灾难摧残的苦难中恢复,向着新生活前进,他们在党和国家的扶持帮助下及时迅速的开展灾后重

2023年512汶川地震心得体会5篇

2023年512汶川地震心得体会5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的语言组织实力也会得到提高,当我们有了新的收获和启发,我们就可以写一份心得体会,以下是我细心为您举荐的512汶川地震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512汶川地震心得体会篇1 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两点二十八分,这个让全中国人民刻骨铭心的时刻;这个让全中国的人民老师伤心到极点的时刻。就在这一刻许很多多的孩子变成了孤儿。就在这一刻许很多多的学生失去了他们尊敬的老师。伴随着数以万计生命的逝去,“老师”这个普一般通的称呼紧紧的和“英雄”连在了一起。 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灾难,见证了人民老师的宏大师魂,揭示了人民老师爱与责任的崇高境界。他们的英雄事迹可歌可泣,令人震撼,催人奋进。就在这最危难,最紧急,最关键的时刻,他们自告奋勇。用自己的死换来了学生的生。 这是一个让多数人感动流泪的画面。四川省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学楼坍塌,而就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学校教育主任

谭千秋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的护着4个学生,4个学生获救了,他却被无情的地震夺走了生命。他用自己的英雄壮举,诠释了什么是为人之师;他那在突发灾难来临时的瞬间造型,塑造了一座在人们心中永不倒塌的丰碑! 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老师袁文婷,为挽救学生,一次又一次冲进教室,柔弱的双手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当她最终一次冲进去后,教学楼完全倒塌了……她的青春定格在了26岁。一个多么年轻的生命,一个让人多么伤心的事实。 还有太多太多令你铭刻在心的名字:向丽、汤宏、严蓉、翟万容、吴忠红、张米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老师”。然而这些老师的名字,以前我们一窍不通,他们只是老师队伍中的一部分。就是这些最平凡最一般的老师,不惜陨身,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学生的平安。毫无疑问,是一种无私无畏的名贵精神在驱使着他们,是一种最基本也是最崇高的人性光辉在激励着他们,是一种对他人生命的无限敬畏、恃重、关怀与爱惜在告诫他们――先人后己,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在灾难面前,在生死关头,我们的老师首先想到的是学生,他们坚决果断地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急留给了自己,这是多么崇高的英勇无畏和大爱之举。他们用爱和责任为学生筑起了生命长城,展示了为人师表的精神风貌和

有关汶川大地震的观后感3篇

有关汶川大地震的观后感篇1 5月12日是多么平静的日子啊,当我们沉浸在书香中时,地震降临在了四川汶川县,里氏8级大地震夺走了一切美好的事物,在这次灾难中,有很多人都失去了自己的亲人,而汶川等最严重的灾区余震还时有发生,还有很多人在废墟下等待救援,学校和医院是受灾最重的地区。 当我看见那些小朋友泪痕满面的场景,真是让我伤透了心。据媒体报道学生死亡人数较多一所学校中一千五百多人,只有一两百人幸存,况切还有一些受伤的。 在我们的捐款活动中同学们纷纷捐出自己的零花钱,我也踊跃地参与其中,虽然钱的数目很少,但足以表达同学们的心意,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 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同心协力,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瞧!奋战在前线的解放军叔叔,他们不顾危险,不顾饥饿,不顾风吹雨打, 每天废寝忘食地来回穿梭废墟之间。经过几天的努力,他们救出了许多宝贵的生命。 苍天啊!您不是以慈悲著称的吗?那你为何要降临这样的地震,让那些无辜的人们失去亲人,失去儿女,失去父母,让他们无家可归呢? 四川的人民虽然我们相隔千里,但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要知道阳光总在风雨后! 有关汶川大地震的观后感篇2

“一方遇难,八方支援”,这句古话真好!把这句话用在四川大地震上是最适合不过了。 5月12日下午两时许,在四川地区发生了一起惊天动地的是——7。8级大地震。这一起事故的发生,使许多孩子没有了父母,没有了家园;使许多大人失去了心爱的孩子,失去了温馨的家。甚至是刚刚呱呱坠地的婴儿,刚刚绽放出生命的芬芳便夭折了。地震后的四川,一片狼藉,惨不忍睹,哀鸿遍野。 灾害无情人有情。虽然地震使四川变成一片废墟,但是人们对四川省的受灾人民的爱并没有被严重的灾害所淹没。在知道灾情的第一天,大家就捐赠了许多的钱和物资。著名影星成龙捐赠了1000万人民币,篮球巨星姚明捐款200万人民币,江苏沙钢集团捐赠8136万人民币。济南省捐款捐物达1。6亿。除了这些,还有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海外国民纷纷都向四川伸出援助之手。 这场大地震,牵动着每个人的`心。当电视媒体播放那惨不忍睹的画面时,我的心泛起一阵波澜。当媒体播放那一个个感人故事时,我的心在落着感动的泪水。当媒体播放出人民子弟兵奋力抢险,可有的人还是被死神抓去的镜头时,我的心在落着伤心的泪……千万群众看见这些也会这样吧!所以,他们给受灾人民送去帐篷、棉衣棉被、水、吃的等。这些平平常常的物资,包含着每一个人对受灾人民的关怀、关爱,是受灾人民最需要的。 2008年5月,人们的心都牵在四川大地震上,人们的爱都铺在通往四川的路上! 有关汶川大地震的观后感篇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