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度高二化学《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识点详总以及典例导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学习目标】

1、知道难溶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及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能描述沉淀溶解平衡;

2、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

3、知道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沉淀的生成、沉淀的溶解和转化)。

【要点梳理】

要点一、沉淀溶解平衡

1.物质的溶解性

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有的很大,有的很小,但仍有度。在20℃时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如下:

2.难溶物的溶解平衡

难溶电解质的离子进入溶液的速率和从溶液里转回到电解质固体表面沉积的速率相等,溶液里的离子处于饱和及固态电解质的量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做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状态,简称沉淀溶解平衡。例如:

(s) ()―()

未溶解的固体溶液中的离子

(s) 2+()+2I―()

2

未溶解的固体溶液中的离子

3.溶解平衡特征。

(1)“动”——动态平衡,溶解的速率和沉淀的速率都不为0;

(2)“等”——v溶解沉淀;

(3)“定”——达到平衡时,溶液中离子的浓度保持不变;

(4)“变”——当改变外界条件时,溶解平衡将发生移动,达到新的平衡。

4.沉淀溶解平衡常数——溶度积。

(1)定义:在一定条件下,难溶强电解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质的离子与该固态物质之间建立动态平衡,叫做沉淀溶解平衡。这时,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为一常数,叫做溶度积。

(2)表达式:

(s)()―()

[c()]m·[c(―)]n

要点诠释:溶度积()的大小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与浓度无关。

(3)溶度积规则:

通过比较溶度积与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幂的乘积——离子积的相对大小,可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给定条件下沉淀能否生成或溶解;

>,溶液过饱和,有沉淀析出,直至溶液饱和,达到新的平衡;

=,溶液饱和,沉淀与溶解处于平衡状态;

<,溶液未饱和,无沉淀析出,若加入过量难溶电解质,难溶电解质溶解直至溶液饱和。

要点诠释:

(1)对同种类型物质,越小其溶解度越小,越容易转化为沉淀。

(2)对于化学式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的难溶电解质,不能直接比较的大小来确定其溶解能力的大小,需转化为溶解度来计算。

(3)溶液中的各离子浓度的变化只能使沉淀溶解平衡移动,并不改变溶度积。

5.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内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外因:

(1)浓度:加水冲稀,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但不变。

(2)温度:多数难溶电解质溶解于水是吸热的,所以升高温度,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同时变大。

(3)同离子效应: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相同的离子,使平衡向沉淀方向移动,但不变。

(4)其他:向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可与体系中某些离子反应生成更难溶的沉淀或气体,使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不变。

要点诠释: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难溶电解质,升高温度后,沉淀溶解平衡向溶解的方向移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难溶电解质,升高温度后,沉淀溶解平衡向沉淀的方向移动。要点二、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在生产、科研和环保等领域有着许多应用。沉淀溶解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当条件发生改变时,平衡也会相应地发生移动。我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根据平衡移动原理,选择适当的条件,使平衡向着需要的方向移动。

1.沉淀的生成。

(1)沉淀的方法:

①调节法:

例如:除去硫酸铜溶液中混有的少量铁离子。

方法:向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铜或碱式碳酸铜,调节溶液的在3~4之间,铁离子就会转化为氢氧化铁而除去。

流程图:

2+、2+等生成极难溶的硫化物、

22-

22-=↓ 2

2

S=↓+2

(2)不同沉淀方法的应用。

①直接沉淀法:除去指定的溶液中某种离子或获取该难溶电解质。

②分步沉淀法:鉴别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或分别获得不同难溶电解质。

③共沉淀法:除去一组某种性质相似的离子,加入合适的沉淀剂。

④氧化还原法:改变某离子的存在形式,促进其转变为溶解度更小的难溶电解质便于分离除去。

要点诠释:

(1)在涉及无机制备、提纯工艺的生产、科研、废水处理等领域中,常利用生成沉淀来达到分离或除去某些离子的目的。

(2)沉淀法工艺流程示意图如图:

2.沉淀的溶解

根据溶度积规则,当<时,沉淀就向溶解的方向进行。因此,使沉淀溶解的总原则就是设法使构晶离子的浓度减小使之满足<。

常用的方法是:在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中加入适当试剂使之与组成沉淀的一种构晶离子结合成另一类化合物,从而使之溶解。具体办法可采用酸碱溶解法、配位溶解法、氧化还原溶解法以及沉淀转化溶解法等。

(1)酸碱溶解法。

例如:难溶于水的3沉淀可以溶于盐酸中

在上述反应中,气体2的生成和逸出,使3溶解平衡体系中的32―浓度不断减小,平衡向沉淀溶解方向移动。

要点诠释:

①类似的可用强酸溶解的难溶电解质还有、()3、()2等。

②医学上用4作“钡餐”,但不能用3,其原因是3溶于胃酸(盐酸)。

(2)盐溶解法。

如()2可溶于4溶液。

2+

3

↓(除去3+)

3

2

3

2-

3

-→H

23

→H22↑

()2(s) 2+()+2―()

当加入4溶液时,4― 3·

H 2O ,使c ()减小,使()2溶解平衡向右移动,直至沉淀完全溶解,总反应式为:

()2+24=2+23·H 2O

(3)氧化还原法。

有些金属硫化物如、等,其溶度积很小,在饱和溶液中c (S 2-)特别小,不能溶于非氧化性强酸,只能溶于氧化性酸,减小c (S 2-),从而达到沉淀溶解的目的。如:

383=3(3)2+3S↓+2↑+4H 2O

此法适用于溶解那些具有明显氧化性或还原性的难溶物。

(4)生成配合物使沉淀溶解。

向沉淀体系中加入适当配合剂,使溶液中某离子生成稳定的配合物,减小其离子浓度,从而使沉淀溶解。如:

可溶于3·H 2O

此法对用酸碱性不能溶解的难溶电解质具有重要意义。

(5)沉淀转化溶解法。 此法是将难溶物转化为能被前三种方法溶解的沉淀,然后再溶解。例如:

重晶石(4)23Na CO −−−−−

→饱和 3 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32― 342- 要点诠释:虽然4比3更难溶于水,但在32-浓度较大的溶液中,4溶解在水中的

2+能与32―结合形成3溶液。转化过程是用饱和23溶液处理4溶液,待达到平衡后,移走上层溶液;再加入饱和23溶液,重复处理多次,使绝大部分4转化为3;最后加入盐酸,2+即转入到溶液中。 3.沉淀的转化。

根据难溶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难溶物质间可以进行转化,例如:

3溶液和溶液反应,

生成沉淀。当向体系中滴加溶液时,溶液中的和I ―结合生成了更难溶解的,由于溶液中浓度减小,促进了的溶解,最终全部转化为。 同样,由于硫化银的溶解度比碘化银的溶解度更小,因此向体系中滴加硫化钠溶液时,碘化银转化为硫化银。

要点诠释: (1)沉淀转化的实质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一般地,溶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物质易转化为溶解能力相对较弱的物质。

(2)沉淀的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较多,如用、、H 2S 等除去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2+、2+

等):

(s)2+()=(s)2+()

4.生活中的沉淀溶解平衡

(1)溶洞里美丽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是大自然创造的奇迹。石灰岩里不溶性的碳酸钙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能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氢钙[(3)2]。溶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溶洞顶向溶洞底滴落时,水分蒸发、二氧化碳压强减小或温度的变化都会使二氧化碳溶解度减小而析出碳酸钙沉淀。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积聚,渐渐形成了钟乳石、石笋等。

(2)氟化物防龋齿的化学原理。

龋齿可能是由口腔细菌在糖代谢过程中释放出来的有机酸穿透牙釉质表面使牙齿的矿物质——羟(基)磷灰石[5(4)3]溶解造成的。由于细菌在牙齿表面形成一层黏附膜——齿斑(或称菌斑),这些有机酸能够长时间地跟牙齿表面密切接触,使羟(基)磷灰石溶解:

5(4)34=52342―2O

饮水、食物和牙膏里氟离子会跟羟(基)磷灰石发生沉淀转化生成氟磷灰石:

5(4)3=5(4)3

(s) ()-() 3·H 2O [(3)2]+ 4 242- 32- 3(s)

3NaCl −−−→ KI −−→ 2Na S −−−→2S (白色沉淀) (黄色沉淀) (黑色沉淀

) ― 2 22I ― +

+ =I ― 2S =S 2―+2

2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