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浪海堤的断面设计(一)

越浪海堤的断面设计(一)
越浪海堤的断面设计(一)

越浪海堤的断面设计(一)

摘要:本文介绍了越浪海堤断面设计的基本方法,提出了解决了堤身断面设计过程中越浪量、堤顶高程、堤身强度、排水及恢复自然型海岸等设计问题的方法。

关健词:海堤越浪量断面设计护面强度排水自然型海岸

1概述

我国有总长3.2万公里的海岸线,其中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1.4万公里,随着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台风暴潮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已建海堤大部分已很难适应当前防潮、洪的要求。由于缺乏反映海堤自身特点和要求的国家标准,海堤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难以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管理规范的要求。笔者近年为配合广东省“十项民心工程”的实施,编撰广东省地方标准《广东省海堤工程设计导则(试行)》DB44/T182-2004,期间,对现有海堤作了一些调研,并根据已有的设计工作经验,针对越浪海堤的断面设计,在此提出粗浅看法。

目前,海堤的设计以是否允许越浪划分为两大类,即不允许越浪和允许部分越浪。大部分的海堤建在软土地基上,若都按不允许越浪标准设计,则对堤顶高程和断面尺寸的要求较高,投资大,往往不经济合理,允许部分越浪的海堤的合理设计就成了设计者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越浪海堤的断面设计主要解决越浪量、堤顶高程、堤身断面、护面强度及排水及恢复自然型海岸等方面的问题。

2设计步骤

2.1堤顶高程

堤顶高程是确定堤身断面规模的关键设计参数。堤顶高程的确定要考虑海堤沉降量,可按下式计算:

(1)

式中——对应设计频率水位的堤顶高程(m);

——与设计频率相应的高潮位(m);

——按设计波浪计算的累积频率为F%的波浪爬高值(m);由于按允许部分越浪设计,取%;——安全超高值(m),按表2规定值选取。

表2堤顶安全加高值

海堤工程等级

1

2

3

4

5允许部分越浪A(m)

0.5

0.4

0.4

0.3

0.3

堤顶高程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防浪墙顶面,二是指堤身断面顶面,当堤顶临海侧设有防浪墙、且防浪墙稳定、坚固时,堤顶高程可算至防浪墙顶面。但堤身断面顶面的高程仍应高出设计高潮(水)位0.5以上,且不得低于设计高潮(水)位0.5m。

如何处理好堤顶高程与允许部分越浪的关系,设计时应以堤顶高程的要求初步确定某一高程,越浪量大于允许越浪量要求时,堤顶高程应重新确定,一般是加高堤顶或通过对堤顶、背海侧坡面加强防冲保护等方法来提高海堤允许越浪量。当海堤堤前波浪较大,通过前两种方法

均难以满足要求时,也可采用人工消浪措施减小海堤堤前波浪,控制越浪量。沿海城市的沿海(江)堤防一般都有景观要求,为满足城市的总体规划要求,对堤路结合海堤堤顶高程的要求予以适当放宽,但须计算越浪水量,并根据水量设置完备的排水系统,与城市排水系统接驳,以保证越浪量及时排泄。

在考虑预留沉降量后,设计图上的堤顶高程应为考虑堤身固结、堤基附加沉降量后的工后堤顶高程,故设计者应在图纸的说明部分明示计算沉降量及施工时要求的预留沉降高程。2.2越浪量

大部分的海堤的损毁均由于超标准潮浪的越浪水体作用,允许部分越浪的海堤其越浪量成为海堤断面结构设计的控制因素。海堤的越浪量是指1m单位宽度海堤上每秒钟波浪翻越海堤的水量,其单位为(m3/s.m)。当海堤越浪超过一定数量时,将导致堤身破坏,目前国内外对海堤允许越浪量的确定和越浪量计算方法的研究成果均建立在模型试验的基础上,越浪量允许值见表1。

表1几种常见护面结构型式海堤的允许越浪量

海堤型式和构造

允许越浪量(m3/s·m)有后坡(海堤)

堤顶为混凝土或浆砌块石护面,内坡为生长良好的草地

堤顶为混凝土或浆砌块石护面,内坡为垫层完好的干砌块石护面

≤0.02

≤0.05无后坡(护岸)

堤顶有铺砌

≤0.09滨海城市堤路结合海堤

堤顶为钢筋混凝土路面,内坡为垫层完好的浆砌块石护面

≤0.09

以上述值作为堤身越浪量的控制上限,通过越浪量计算,方法见文献1]第8章,可以令堤身的越浪量满足设计要求。当越浪量超出允许值时,可采取改变断面布置、调整护面结构措施削减波浪或增强护面的抗冲强度。对防护级别较高的1、2级海堤或有重要防护对象的海堤应结合模型试验确定允许越浪量,同时验证堤顶和内坡护面的防冲稳定性。当堤顶为混凝土或浆砌石护面、内坡为垫层完好且有效的干砌石护面时,除按设计重现期波浪条件计算越浪量外,还应提高一级波浪设计重现期校核越浪量,在校核条件下允许越浪量可放宽至0.07(m3/s·m)。

目前海堤允许越浪量和越浪量计算方法均建立在简单单坡和陡墙模型试验的基础上,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比较单一且精度有限,难于适应复杂断面结构型式海堤的越浪量计算。从安全和经济的角度考虑,对重要海堤结合模型试验确定越浪量是必要的。

2.3堤身断面

断面设计时,先参照已建类似工程初拟断面形式,根据波浪要素及海堤等级,确定堤顶高程,经过稳定计算,反复调整尺寸,最终确定合理的断面。断面调整的大前提是,降低堤顶高程,控制稳定,应从以下两各方面着手:

(1)断面内部调整

内部调整包括调整边坡、调整护面、调整高程。稳定不能满足时,放缓边坡是比较奏效的措施;调整护面结构,可以不改变断面形状而仅改变堤身护面,利用不同护面的糙率,削减波浪爬高,降低堤顶高程。

(2)断面形式调整

可对堤身设置消浪平台,平台位设置于多年平均高潮位加50cm超高处,可以减少波浪爬高,且有利于断面的稳定性。堤前有滩涂的应采用非工程措施,种植红树林,既可减少波浪爬高,

又能固滩保堤护岸。堤前水深较大时,可考虑堤前设置潜堤的工程措施来减少波浪爬高。2.4护面强度

护面主要指的是临海侧面、堤顶、背海侧面护面的强度。

(1)临海面

临海侧直接经受波浪作用,护面结构主要从整体性、抗冲刷、消浪等角度综合考虑。该部分结构上部应能够承受波浪的打击、上吸。下部应能承受波浪的反复掏刷。因此要求护面结构强度要高,稳定性要满足要求,护面底要做好反滤,同时坡面要留足排水孔,浆砌或混凝土砌石护坡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外表美观,抗波浪能力较强,返修率低,管理方便。但适应变形能力差,当岸坡发生不均匀沉陷时,砌缝容易出现裂缝。应在堤身土体充分固结,基础沉降已基本完成,且土坡基本稳定后的堤段经稳定厚度计算,确定护面厚度。混凝土砌石,虽造价稍高于浆砌石,但砌筑质量要优于浆砌石。混凝土护面下的砂心堤段,在波浪破碎时,自波峰抛出的水流的冲击,对板产生周期性动力荷载,引起护面下砂土的运动。当波浪爬升和自斜坡上下落时,护面构件上的压力交换也引起运动。在波浪作用下,混凝土面板即使止水做得够好,也避免不了板下部填料的移动,这种移动最终导致板底脱空,波浪作用时击碎板面。对淤泥质堤基,堤身土体充分固结后,当迎潮面封闭时,可不留排水孔。护脚要有足够的支承力,要能防止底脚被淘刷,或发生淘刷时,仍有足够的能力支承护面结构。

(2)堤顶

堤顶则由于要满足越浪的强度要求,护面的强度要求同迎潮面,由于堤顶一般兼作防汛公路,根据这一特点,护面一般采用混凝土结构。为保证堤顶护面混凝土结构的平整度,要求堤身填土的沉降、固结量已基本完成,此时的堤顶护面结构不再留沉降缝,而只留伸缩缝,路面设计的术语为胀缝,缩缝。胀缝一般设在堤轴线平面曲线曲率变化的起止部位,直线段较长时,可每200m设一条,缝间通过可以伸缩的拉力杆(钢筋)连接。缩缝一般4~6m设置一条,采取诱导切割方式,在护面上切割深3~5cm,宽3~8mm的假缝形式,当护面板收缩时,将沿此最薄弱断面有规则地自行断裂。缝间填灌沥青类材料。

(3)背海侧面

爬上海堤临海侧坡的浪花,越过防浪墙,直接与堤顶或后坡碰撞,因此流速哀减迅速,故背海侧坡的防护主要以能承受垂直于坡面的冲击力为主,无波浪的回流水流的拖拽力,因此护面设置原则应为透水、消能。在保证良好的反滤垫层的基础上,按其造价高低排序,应为干砌石砂浆勾缝,预制混凝土板勾缝,浆砌石。虽然按部分允许越浪设计,但应按越浪量计算成果,使海水在堤顶汇集,通过排水沟排向前坡脚,创造条件使背水坡仍能采用生物措施保护,加铺一定厚度的腐质类土,一来可保证提高成活率,二来可为其繁植提供较丰富的营养积蓄地。背海侧坡脚应设置矮挡墙,既可得保护堤脚,又使工程界限明确,增加美观。

《海堤工程设计规范》

《海堤工程设计规范》 (SL***-2007) 编制工作大纲 《海堤工程设计规范》编制组 二○○六年二月

目录 一、编制的目的及必要性 (1) 二、编制依据与原则 (3) (一)编制依据 (3) (二)编制原则 (3) (三)适用范围 (4) (四)技术路线 (4) (五)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标准 (4) 三、主要章节内容及专题研究 (5) (一)主要章节内容 (5) (二)拟开展的专题研究 (11) 四、进度计划 (13) (一)总体计划 (13) (二)分年度计划 (13) 五、经费预算 (14) (一)《规范》编制预算费用 (14) (二)专题研究预算费用 (14) (三)总预算费用 (15) 六、编制组人员组成及工作分工 (15) (一)编制单位及编制组人员组成 (15) (二)工作分工 (16)

一、编制的目的及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岛屿和辽阔的海域,海岸线总长达3.2万km,其中陆地海岸线北起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口,包含沿海10个省、市、自治区,全长约1.8万km,岛屿海岸线1.4万km。几万公里的海岸堤防保卫着我国沿海省份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保卫着沿海经济发展的累累硕果。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经济飞速发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到上世纪末,沿海地区仅重要城市的GDP就占全国城市GDP的1/3以上,其社会经济发展整体水平明显高于全国总水平。可是,随着沿海社会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台风暴潮造成的损失却越来越大,已建海堤已越来越难以适应当前防潮、防洪形势的要求,表现在海堤标准普遍偏低,且缺乏统一的海堤设计建设标准,以致各地在进行海堤设计建设时水平参差不齐,其设计、施工和管理难以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严重制约了海堤的安全和规范化建设。为保卫沿海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规范我国海堤工程建设,不断提高海堤设计质量和水平,很有必要立即开展《海堤工程设计规范》的制定工作。 国家标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和水利行业有关的施工和管理标准,为全国的堤防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在现行的有关堤防工程技术标准中,其技术内容更多的是针对江堤和河堤,对与海堤有关的技术条款和规定大多只是原则性的和粗线条的,缺乏具体明确的技术要求。 特别是有关海堤设计的关键性技术内容,如波浪要素的计算、波浪的爬高、海堤的护面和结构型式、堤顶高程的确定、软土地基的处理等方面,《堤防工程设计规范》中只有指导性的意见,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和条款。在进行海堤设计时,设计人员主要靠自己的经验,不同的设计人员设计结果差异很大。海堤的

8 海堤设计

8 海堤设计 8.2 海堤断面 8.2.1堤型选择应遵守下列规定: 1 选择堤型时应根据自然条件、施工条件、运用和管理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选定; 2 斜坡式海堤可用于风浪较大的堤段,可采用土堤堤身临海侧设置护坡的断面形式,当涂面较低时,宜在临海面设置抛石棱体等措施; 3 陡墙式海堤宜用于风浪较小、地基较好的堤段。对低涂、软基上的海堤,陡墙下应设抛石基床并与压载相结合,抛石基床顶高程以略高于小潮低潮位为宜; 4 在涂面较低、风浪较大的堤段,宜采用具有消浪平台的混合式或复坡式海堤。 (宽消浪平台多功能海堤结构已有应用) 1号堤0+000~1+618段上部结构图 8.2.2堤顶高程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堤顶高程应按下式计算: Z p=h p+R F+△h (8.2.2)

式中 Z ——堤顶高程(m); p ——设计频率的高潮位(m),按本规范6.1节计算; h p ——累积频率为F%的波浪爬高(m),可按本规范附录A及附录D.1计算; R F △h——安全加高(m),按本规范表3.2.1确定。 2 海堤堤顶设置防浪墙时,堤顶高程系防浪墙顶面高程。防浪墙底面高程? 宜高于设计高潮位以上0.5H1%。(海堤规范“不计防浪墙堤顶高程仍应高 ) 于设计高潮位0.5H 1%) 3 因技术经济条件的制约,堤顶高程受到限制时,可采取工程措施降低堤顶高程。如按允许部分越浪标准设计,堤坡上可设置消浪设施以及建离岸堤等。 4 对于3级及以上或断面形状复杂的复式堤,其波浪爬高宜通过模型试验验证后确定。 5对于按允许部分越浪设计的海堤堤顶高程,应进行越浪量校核。一般情 控制为0.05m3/s.m;堤顶越浪量可按本规况设计频率波浪的最大允许越浪量Q 允 范附录D.2计算。对于3级以上的重要海堤应通过模型试验来验证越浪量。 8.2.3建在软土地基上的海堤,其堤顶高程在经本规范式8.2.2算得的基础上,再加上预计的工后沉降量(以初步验收为准)。 8.2.4 堤顶净宽应依据防浪、地基条件、施工、防汛交通及构造等需要确定;1级海堤堤顶净宽不宜小于7.5m,2级海堤不宜小于5.5m,3级海堤不宜小于4.5m,4、5级不宜小于3.5m,3级及以下海堤如受条件限制,经过论证净宽可适当减小;堤身材料易受风浪水流冲蚀时(如粉砂土堤),堤顶净宽不宜小于6.0m。 各规范堤顶宽度值比较 8.2.6 消浪平台顶高程宜设在设计高潮位附近或略低于设计高潮位,宽度宜采用1倍~2倍设计波高,但不宜小于3m。消浪平台顶面及上下一定范围内的护面结构应加强。 平台宽度加大,虽爬高可减小,但当其宽度大于4倍波高时,爬高继续减小不明显,因此过宽不经济。

景观河道施工方案

第一章施工方案 1.1工程概况及特点 1.1.1工程基本情况 工程名称:**市**区**河生态治理一期景观工程 建设地点:**市**区**河 建设单位:**市**区**河生态治理公司设计单位:杭州浙大 佳木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建设规模:全长1500m。 我标段施工范围:马道工程、亲水平台工程、码头工程、部 分土方及绿化工程。 1.1.2施工条件 施工用水用电情况施工用水、用电:由建设单位提供的电源 点和水源点引出。 施工用电采用电杆由电源点架设到施工现场,施工用水采用 镀锌管由水源点埋地接到施工现场。 1.1.3工程特点 (1)施工环境:施工场地比较复杂,场地交通比较方便,施工 要注意各工序衔接合理,并积极与其他有关单位及甲方、监 理协调关系。 (2)工期:2006年2月25日—2006年4月25日,为了更快 地完成本程,我公司本着以优秀的管理水平和一流的施工技 术,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来圆满完成此工程。

(3)搞好当地群众关系,确保施工正常进行,保证安全文明生产,不干扰施工,现场保证安全文明施工仍是本工程的关键。 (4)道路沿线可能有各种隐蔽管道,施工时应注意管线的保护工作,并注意各种管线的安全。 (5)本工程工程量大,工期较短,必须制定有力的工期保证措施,以确保在要求工期内优质完工。 1.1.4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1)**市**区**河生态治理一期景观工程(I标段)招标件; (2) 杭州浙大佳木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文件; (3) 国家、省、市有关规定; (4) 我公司机械、人员、技术的情况和资源的调配能力; (5) 我公司对施工各工种工序有关规定及操作标准、质量控制手册; (6) 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工程有关资料; (7) 现场实地踏勘了解的情况。 1.2施工部署 1.2.1施工组织准备 本标段工程施工管理将以项目经理部为核心,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原则,依托我单位管理力量和后勤人员为本项目服务,并抽调技术骨干组成“高效、精干” 的项目部,项目部下

海岸工程海堤设计——计算说明书

《海岸工程》课程设计 计算说明书 学院: 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 专业: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班级: 大禹港航班 姓名: 学号: 1420190

第1章设计资料分析 1.1工程背景介绍 1.1.1主要依据 乐清湾港区的开发建设需要对港区前沿的滩地进行大面积疏浚开挖,从而产生大量的疏浚土方。从环境保护、减少工程投 资的角度,采用就近吹泥上岸的疏浚土处理方式替代传统的外抛 方式,既实现了宝贵疏浚土资源的综合利用,又缓解了土地供求 的矛盾和压力,大大提高了疏浚弃土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了尽早形成拟建港区港池、航道疏浚工程的纳泥区,同时为临 港产业经济用地的开发建设创造条件,拟通过围垦提供约1500 亩的后备土地资源。 1.1.2主要规范、规程 1.《海堤工程设计规范》(SL 435—2008) 2.《浙江省海塘工程技术规定》(上、下) 1.1.3工程项目内容和规模 本工程尽可能实现筑堤与吹泥工程的同步实施,二者相互依托、互为条件,因此,作为工程项目必需内容的一部分,需在本 研究阶段提出吹泥上岸工程的实施方案。因此,本项目工程建设 的主要内容包括围堤、吹泥上岸和临时排水工程。

工程规模如下: (1)围(海)涂面积约99.2万m2,合1487.7亩;围堤总长度 3.200km; (2)围堤建设符合国家规范及地方规程要求,顺堤按照50年 一遇标准建设,防洪高程+7.8m(85高程,下均同);南侧堤按照50年一遇标准建设,防洪高程+7.8~7.6m。 (3)围区内允许纳泥标高按+3.0m控制,纳泥容量约为660.53 万m3。 1.1.4工程平面布置 本工程位于乐清湾中部西侧打水湾山附近,因打水湾与连屿矶头的控制,该段区域为乐清湾最窄处,宽约4.5km,涨落潮流在此汇合、分流,水动力特性复杂、敏感。根据项目前期研究工作成果和结论意见,结合土地开发需要,围涂工程顺堤位置推荐布置在-6m等高线处,走向为18°~198°,堤长约577.5m。 南侧堤布置时考虑东干河出口顺直,沿老海塘延长线向东以132°~312°走向延伸,后以110°~290°向东延伸500m后与顺堤垂直相交,南侧堤长度约2622.7m。 1.2设计内容 乐清湾海堤工程设计:确定海堤设计条件、断面尺寸,并进行波浪爬高计算、护坡计算、防浪胸墙稳定设计、海堤抗滑稳定

允许部分越浪海堤的断面设计

水利技术监督 2005年第3期 ·34·允许部分越浪海堤的断面设计 程永东 江 洧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610) 摘 要:本文介绍了允许部分越浪海堤断面设计的基本方法,对堤身断面设计过程中越浪量、堤顶高程、堤身强度、排水及恢复自然型海岸等设计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给出了设计方法和过程。 关键词:海堤;越浪量;断面设计;护面强度;排水;自然型海岸 中图分类号:TV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305(2005)03-0034-03 1概述 我国有总长3.2万公里的海岸线,其中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1.4万公里,随着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台风暴潮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已建海堤大部分已很难适应当前防潮、防洪的要求。由于缺乏反映海堤自身特点和要求的国家标准,海堤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难以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管理规范的要求。笔者近年为配合广东省“十项民心工程”的实施,在编撰广东省地方标准《广东省海堤工程设计导则(试行)》DB44/T182-2004期间,对现有海堤作了一些调研,并根据已有的设计工作经验,针对允许部分越浪海堤,对堤身断面设计过程中越浪量、堤顶高程、堤身强度、排水及恢复自然型海岸等设计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给出了设计方法和过程,供设计人员参考。 目前,海堤的设计以是否允许越浪划分为两大类,即不允许越浪和允许部分越浪。大部分的海堤建在软土地基上,若都按不允许越浪标准设计,则对堤顶高程和断面尺寸的要求较高,投资大,往往不经济合理,允许部分越浪的海堤的合理设计就成了设计者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越浪海堤的断面设计主要解决越浪量、堤顶高程、堤身断面、护面强度及排水、恢复自然型海岸等方面的问题。 2 设计步骤 2.1 堤顶高程 堤顶高程是确定堤身断面规模的关键设计参数。堤顶高程的确定要考虑海堤沉降量,可按下式计算: A R h Z F P P + + =(1) 式中:Z p——对应设计频率水位的堤顶高程(m); h p——与设计频率相应的高潮位(m); R F——按设计波浪计算的累积频率为F%的波浪爬高值(m);由于按允许部分越浪设计,取F=13%; A——安全超高值(m),按表1规定值选取。 表1 堤顶安全加高值 海堤工程等级 1 2 3 4 5允许部分越浪A(m) 0.5 0.4 0.4 0.30.3 堤顶高程Z p有两层含义,一是指防浪墙顶面,二是指堤身断面顶面,当堤顶临海侧设有防浪墙、且防浪墙稳定、坚固时,堤顶高程可算至防浪墙顶面。但堤身断面顶面的高程仍应高出设计高潮(水)位0.5H1% 以上,且不得低于设计高潮(水)位0.5m。 如何处理好堤顶高程与允许部分越浪的关系,设计时应以堤顶高程的要求初步确定某一高程,越浪量大于允许越浪量要求时,堤顶高程应重新确定,一般是加高堤顶或通过对堤顶、背海侧坡面加强防冲保护来提高海堤允许越浪量等方法。当海堤堤前波浪较大,通过前两种方法均难以满足要求时,也可采用人工消浪措施减小海堤堤前波浪,控制越浪量。沿海城市的沿海(江)堤防一般都有景观要求,为满足城市的总体规划要求,对堤路结合海堤堤顶高程的要求予以适当放宽,但须计算越浪 作者简介:程永东(1957—),女,高级工程师.

河道清淤方案

河道清淤方案 2.5河道清淤施工方案(见图表2-1) 2.5.1清淤施工方法 本项工程主要包括路基清表、挖运弃土方、拆除旧有的构造物、挖除树根等。 首先抽水、清淤泥。抽水的潜水泵型号和数量可根据围堰内的水量的多少来决定。在施工准备期间要充分的准备所需的水泵及相关的设备等。淤泥全部清除至原状土,将淤泥集中,采用装载机配合运土车将淤泥全部外运,挖泥深度根据现场实际确定,但必须保证将淤泥清走,露出原状土层。 2.5.1.1、进行各河塘抽水工作,由于水域范围内抽水工程量大,需要合理组织,避免出现河水倒流泡坏换填河塘的情况。 2.5.1.2、河塘在抽水后按照施工组织顺序对河塘进行清淤,淤泥现场外运到指定地方,防止污染环境。清淤时根据淤泥厚度用挖掘机清除淤泥和边清淤边换填的挤於施工。清淤时采用两台挖掘机对位站立进行挖除淤泥,两台挖掘机同时作业时,互相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防止臂架相互碰撞。 2.5.1.3、每处河塘均需由项目部测量人员测量其清淤前、后标高,并绘制相对应的平面图和断面图,由监理复核,必要时由业主指定的测量中心派专人进行复测。其中,河塘平面图需标明几何尺寸及其与路基的相对位置;河塘断面图要测出各测点清淤前后的高程,绘制出河塘清淤断面图,并利用河塘清淤数量计算表计算出该塘的清淤量,

由监理签认后作为质保资料及设计变更的依据。 2.5.1.4、清淤时,原则上不得超过设计深度,如果清至设计深度后存在不良土质,必须由现场监理、设计代表会同业主代表通过现场观察及试验作出判别,确属淤泥的再往下清。 2.5.2、淤泥堆放问题: 2.5.2.1、流塑性较大的淤泥,挖出后及时清运至施工区域以外堆放,晒干后,集中运至弃土场。 2.5.2.2、流塑性较小的淤泥,由自卸车直接运至弃土场。 2.5.2.3、对集中的淤泥质等不可利用土方进行弃置处理,由现场监理进行签证。 2.5.2.4、对流塑性较大淤泥,挖装、拖运过程中,要小心谨慎,尽可能避免污染行车路线。 2.5.3、清淤必须彻底,清淤后对塘底进行晾晒。

5、河道断面设计

5、河道断面设计

目录 1、综合说明 (3) 1.1天府镇概况 (3) 1.2天府镇场镇河堤现状 (3) 1.3水文气象 (6) 1.3 水文气象 (6) 1.3.1 气象 (6) 1.4工程地质 (7) 1.3.1地形地貌 (7) 1.3.2地质构造及地震 (7) 1.3.3地层岩性 (8) 1.3.4水文地质条件 (9) 1.5河道断面设计 (10) 1.6河道整治建筑物设计 (10) 2、编制依据 (10) 2.1技术依据 (10) 3.4洪水 (11) 3.4.1洪水特性 (11) 3.4.3设计洪水 (11) 4工程地质 (13) 4.1整治河段工程地质条件 (13) 4.2工程主要地址问题 (14)

5、河道断面设计 (14) 5.1河道现状 (14) 5.2河道断面设计 (15) 6.河道整治建筑物设计 (16) 6.1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级别 (16) 6.2工程设计 (16) 6.2.1堤身设计 (16) 6.2.2附属设计 (16) 7施工组织设计 (17) 7.1工程业主 (17) 7.2工程材料 (17) 7.3施工顺序 (17) 8投资概算 (18) 8.1编制原则和依据 (18) 8.2 工程总投资 (19) 附:1、天府镇石佛村刘家沟河堤整治工程施工设计图纸。 2、天府镇石佛村刘家沟河堤整治工程工程概算表。

天府镇石佛村刘家沟河堤整治工程

1、综合说明 1.1天府镇概况 天府镇位居川东平行岭谷区,华蓥山脉观音峡背斜中上部份。海拔高度在175米至830米之间。耕地集中在175米至800米地带。山脉为北东—南西走向,南端被嘉陵江切断,海拔低至175米,幅员面积54平方公里。天府镇粮食作物大春以玉米、稻谷、红苕为主;小春以小麦、胡豆为主。多经作物以蔬菜、水果、蚕桑、茶叶为主。镇域的煤矿资源比较丰富,是华莹山煤田的组成部分。辖区内的煤炭开采虽有上百年的历史,但煤炭生产仍是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天府镇的支柱企业。辖区内除有大型国有企业天府矿务局外,乡镇企业的小煤矿也有较快的发展。近年来随着重庆市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的迅猛发展。 1.2天府镇场镇河堤现状 根据我公司设计人员与天府镇人民政府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察河道整治工程位于石佛村杨家沟社。流域形状呈长条形,全流域面积约22km2,主河道长6km,河道平均比降26‰。刘家沟工程河段由于常年淤积,加上河道多处出现垮塌,一到汛期,洪水便会淹没河道周围农田。为了提高该河段的防洪标准,治理水污染,保护国家和生命财产安全,受项目业主的委托,重庆龙禹水利勘察设计有限公司承担了该河道整治工程施工设计方案的编制工作。(河堤现状如下图)

堤坝应急抢险工程设计报告书

********堤应急抢险工程 设计报告书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 二〇〇七年四月

***堤应急抢险工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 一、综合说明 (1) 二、海堤加固设计 (6) 三、施工组织设计 (18) 四、工程概算 (21) 五、工程现状图片 (23)

一、综合说明 (一)、工程概况 ***海堤位于湛江市东海岛最西南端,南起民安镇龙舍村沿海,经西湾村东至国营红旗盐场沿海,全长9.2Km,海堤捍卫着西湾、龙舍等四条革命老区村庄共1.6万人,耕地1.3万亩,鱼虾塘0.8万亩以及国营红旗盐场800公顷的盐田,同时也是西湾岛联系东海岛和大陆的唯一陆上通道。 龙西海堤始建于七十年代。1960年,政府为解决东海岛的交通问题而堵海建设了东北大堤,也是目前湛江市区通往东海岛的唯一通道。由于堵海人为的阻断了潮水的自然流向,东海岛沿海地带的地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由于潮水推淤泥砂,陆地逐年向海域扩大,堵海后潮水拖拉泥砂,陆地面积逐年减小(当地俗称“海吃坡”),尤其以民安镇的西湾岛的地貌变化最明显,据当地群众反映,五十年代西湾村面积2.5万平方公里,目前只剩下1.86万平方公里,过去西湾岛南北最窄地方有1公里多,现在最窄的地方只有四、五百米。为了捍卫村庄、农田和开发沿海鱼塘,上世纪70年代,当地群众自发人工挑砂筑泥垒堤形成龙西海堤。由于建设标准低,该堤多次遭遇台风暴潮的破坏,特别是在1980年和1986年台风中,龙西海堤两次被全面冲毁,堤内群众的生命和财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1998年和1999年,东海岛试验区抓住广东省建设“千里金堤”和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将龙西海堤列入利用中央国债资金建设地方水利基础设施的加固计划。该项目1998年由广东省水利厅批准初步设计(粤水管[1998]68号),工程按20年一遇高潮水位加10级台风标准设计。龙西海堤达标加固工程于1998年12月开工建设,1999年10月因地方配套资金缺口大而

弧型胸墙斜坡护岸越浪量的研究

第11卷第9期中国水运V ol.11 N o.9 2011年9月Chi na W at er Trans port Sept em ber 2011 收稿日期:2011-06-15 作者简介:罗兴远(1983-),男,河南省范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91987部队助理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港口、 海岸及近海工程研究。 李 恩(),男,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人,中国人民解放军53部队军港处处长。 弧型胸墙斜坡护岸越浪量的研究 罗兴远1 ,李 恩 2 (1中国人民解放军91987部队,辽宁大连116041;2中国人民解放军92538部队军港处,辽宁大连116041) 摘 要:近年来,弧型胸墙在斜坡式护岸及海堤实际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可是能够用来计算弧型胸墙 斜坡式护岸越浪量的公式却很少,且由于试验条件不同及影响因素很多,各公式计算结果有一定差异,其适用性有待探讨。针对此问题,本文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测量不同模型弧型胸墙斜坡护岸的越浪量,将实测值与经验公式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经验公式对于弧型胸墙斜坡护岸越浪量计算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弧型胸墙斜坡护岸满足条件:相对水深2.64≤d/H s ≤3.43;波陡0.02≤H s /L po ≤0.03;谱峰周期2.14s ≤T p ≤2.41s ;相对胸墙顶高0.5≤H c ′/H s ≤1.29;坡度m =1.75;相对肩宽b 1/H s =0;底坡i ≤1/25;可采用规范公式计算其越浪量。研究成果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关键词:弧型胸墙;越浪量;经验公式;比较分析中图分类号:TV 139.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1)09-0140-04 一、引言 近年来在斜坡式护岸及海堤等工程实际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弧型胸墙设计中,顶标高是一个重要参数,其应根据越浪量的大小来确定。因此,对弧型胸墙斜坡式护岸的越浪量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外对越浪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有用的成果[1],如T.Saville [2-3]和A.Paap e [4]分别对规则波和不规则波斜坡堤越浪量进行了模型试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Va n d er Meer [5]对单坡和复坡斜坡堤越浪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平均越浪量及最大越浪量计算公式;王红[6]等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提出的不规则波作用下单坡堤上平均越浪量计算公式被《海港水文规范》(J TJ 213—1998)采用;吴苏舒[7]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海港水文规范》(J TJ 213—1998)斜坡堤顶有直立式胸墙时堤顶越浪量公式进行改进,提出了引导式弧型胸墙平均越浪量的计算公式。 尽管越浪量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相关研究多集中于直立式胸墙,弧型胸墙越浪量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能够用来计算弧型胸墙斜坡护岸越浪量的公式非常少,而且由于试验条件不同,其适用性有待探讨。因此,为了使弧型胸墙更好的应用于实际工程中,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对不同模型弧型胸墙斜坡护岸的越浪量进行研究,并将实测值与经验公式计算值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成果可供工程设计参考。二、物理模型试验 1.试验设备及模型设计 试验在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海洋环境水槽中进行,水槽长50m ,宽3m ,深1m ,最大工作水深0.7m ,水槽一端配备大连理工大学自制的液压伺 服不规则波造波机系统,可模拟规则波、椭圆余弦波及目前 国内外常用的七种波谱,造波周期:0.5~5.0s 。水槽另一端安装有消能网,可有效消除波浪反射的影响。水槽试验段分为两部分,宽度分别为0.8m 和2.2m ,试验断面模型放置在0.8m 宽的部分,另一部分用以消除波浪的二次反射。 根据《波浪模型试验规程》(J TJ /T234-2001)[8]的相关规定,选用正态模型,按Frou de 相似定律设计。试验采用不规则波,波谱为J ONSWAP 谱。 本试验模型一、二、三断面和胸墙型式相同,如图1、2所示,胸墙采用水泥制作而成,胸墙和护面下铺碎石垫层,堤心采用更小的碎石堆成,胸墙弧面下端点与护面上端点相切。模型一护面采用四角空心块,水深0.35m ;模型二护面也采用四角空心块,水深0.32m ;模型三护面采用栅栏板,水深0.25m 。 1:1.75 Hc R =5cm 7 c m 1 c m 图1试验模型断面图2弧型胸墙 2.越浪量测量方法 越浪量测量根据《海港水文规范》(J TJ 213-1998)[9],采用称重法测出一个波列作用下的总越浪水量,单宽平均越浪量按下式计算: q= t b V (1) 式中 q ——单宽平均越浪量m 3/(m s ); 1972-928

越浪海堤的断面设计

越浪海堤的断面设计 程永东 江洧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广州,510610) 摘 要:本文介绍了越浪海堤断面设计的基本方法,提出了解决了堤身断面设计过程中越浪量、堤顶高程、堤身强度、排水及恢复自然型海岸等设计问题的方法。 关健词:海堤 越浪量 断面设计 护面强度 排水 自然型海岸 1 概述 我国有总长3.2万公里的海岸线,其中大陆海岸线1.8万公里,岛屿海岸线1.4万公里,随着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台风暴潮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已建海堤大部分已很难适应当前防潮、洪的要求。由于缺乏反映海堤自身特点和要求的国家标准,海堤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难以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管理规范的要求。笔者近年为配合广东省“十项民心工程”的实施,编撰广东省地方标准《广东省海堤工程设计导则(试行)》DB44/T182-2004,期间,对现有海堤作了一些调研,并根据已有的设计工作经验,针对越浪海堤的断面设计,在此提出粗浅看法。 目前,海堤的设计以是否允许越浪划分为两大类,即不允许越浪和允许部分越浪。大部分的海堤建在软土地基上,若都按不允许越浪标准设计,则对堤顶高程和断面尺寸的要求较高,投资大,往往不经济合理,允许部分越浪的海堤的合理设计就成了设计者要认真考虑的问题。越浪海堤的断面设计主要解决越浪量、堤顶高程、堤身断面、护面强度及排水及恢复自然型海岸等方面的问题。 2 设计步骤 2.1堤顶高程 堤顶高程是确定堤身断面规模的关键设计参数。堤顶高程的确定要考虑海堤沉降量,可按下式计算: A R h Z F P P ++= (1) 式中 P Z ——对应设计频率水位的堤顶高程(m ); P h ——与设计频率相应的高潮位(m ); F R ——按设计波浪计算的累积频率为F%的波浪爬高值(m );由于按允许部分越浪设 计,取13=F %; A ——安全超高值(m ),按表2规定值选取。 表2 堤顶安全加高值 海堤工程等级 1 2 3 4 5 允许部分越浪A (m ) 0.5 0.4 0.4 0.3 0.3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

城市河道景观设计要点 自然河流的存在形式是大自然多种自然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降雨量、地表径流、土壤的运动、沉积、沉淀、澄清、水流、波浪以及各种生物的作用等,对水体岸线的改变,将引起整个水域生态系统发生相互关联的变化。场地规划时首先考虑不破坏自然条件,规划建设项目与原有的生态环境想融合,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尽快达到新的良性的生态平衡。自然的排水系统是最经济有效的水体形式,尽量按原有的流向及岸线设计水体,保持两岸良好的自然植被不受干扰。 人类天然的对水边丰茂的植被,水中的动物、鱼类、贝类等有好奇心及亲切感。所以,在景观规划设计中,充分利用亲水的优越性,尽量降低护岸高度或者做非常缓的护坡,种植水生植物,拉近人与水的距离。 传统的规划设计,常常在滨水规定洪水位以上的区域,规划为公共建设配套设施用地以及绿地。目前,在规划设计中应该重视对滨水地带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重建,淡化不合理的利用、浪费以及污染会危及滨水生物。 作为参与规划的工程师,要密切关注水的上游及下游的情况。河流附近的某些区域如散落一些局部低洼处,经地形分析,尽可能使其保持现状,塑造成生动的水景,并与河流相连。 水陆交界处是生态敏感地带,是鸟类、动物、鱼类的天然食源及栖息地,在规划设计中,应划定生态敏感带,保护及改善植被的生长状态,使原有的野生动物、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受干扰。 水面的波光、水色、吹过水面的微风和涓涓的水声等都是景观设计的重要元素。保证水域的风景质量和生态功能是规划设计应当考虑的重点。 设计水体的岸线应该以平滑流畅的曲线为主,体现水的流畅柔美。驳岸及池底尽可能以天然素土为主,而且与地下水沟通,可以大大降低水体的更新及清洁的费用。

围填海工程生态建设技术指南(试行)

围填海工程生态建设技术指南 (试行) 国家海洋局 2017年10月

目录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3.1海湾海域 (2) 3.2河口海域 (2) 3.3开阔海域 (2) 4总则 (2) 4.1目的 (2) 4.2原则 (2) 4.3主要内容 (4) 5技术要求 (4) 5.1生态化平面设计 (4) 5.2公众亲海空间设计 (5) 5.3生态化海堤建设 (5) 5.4生态化岸滩建设 (6) 5.5污水排放与控制 (7) 5.6长期监测与评估 (7) 6分类技术要求 (8) 6.1位于海湾、河口海域的围填海工程 (8) 6.2位于滩涂海域的围填海工程 (8) 6.3位于开阔海域的围填海工程 (9) 6.4港口码头以及特殊用途等的围填海工程 (9) 附录A (10) 附录B (11)

围填海工程生态建设技术指南(试行)为指导围填海工程设计和海域使用论证报告生态建设方案专章的编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和《围填海管控办法》等法律法规和生态文明建设有关要求,制订本指南。 1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围填海工程生态建设的内容和技术要求。 本指南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水和领海范围内涉及围填海工程的生态建设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南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指南。 海域使用论证技术导则 GB/T18190海洋学术语 GB/T19485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GB/T51015-2014海堤工程设计规范 HY/T123海域使用分类 LY/T1938-2011红树林建设技术规程 建设项目用海面积控制指标海办发〔2017〕22号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海堤防浪墙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东海大桥港桥连接段海堤 南侧防浪墙及附属工程施工方案 1 概述 东海大桥港桥连接段包括K27+579~K27+940大乌龟岛开山段,K27+940~K29+160海堤段及K29+160~K29+360颗珠山开山段。 其中,K27+940~K29+160海堤段长1220米,宽(路幅)31.5~53.5139米,其两侧设置钢筋砼防浪墙以阻挡海浪侵入路面;墙后修排水明沟以汇集和排除路面集水; K28+100及K28+800两处建沟管连接井和出水口以汇集和排除排水明沟集水。 海堤防浪墙及附属工程施工项目包括海堤段南北两侧防浪墙、北侧挡土墙、路面排水明沟、出水口、墙后填方及港桥连接段路基等六项。我部承担海堤南侧防浪墙、南侧路面排水明沟、南侧墙后填方及港桥连接段路基基层施工。 2 施工布置 为确保南侧海堤防浪墙及附属工程施工质量和进度,结合工程现场施工条件,主要施工布置如下: 2.1 砼生产系统 砼生产系统就近布置在高低码头附近,毗邻机修车间和发电房,占地面积1600m2,水泥砼地面(C15砼,厚15cm)。置JS1000型(1.0m3)搅拌机一台,与之相匹配的配料机一部,100t水泥罐三个,容量为300 m3的半埋半露式蓄水池一个,储量为650m3的砂仓和小石仓各一个,储量为550m3的中石仓一个。水泥储量满足4天浇筑用量,砂石骨料仓储量满足7天浇筑用量(按每月浇筑4500 m3砼考虑材料储量)。 2.2 钢筋加工场 钢筋加工场主要用于防浪墙和排水沟钢筋加工及金属预埋件制作,布置在机修车间西北面,毗邻拌和系统,占地200m2,石碴地面。置钢筋弯曲机1台、钢筋切割机1台、钢筋调直机一台、交流电焊机两台、气焊气割设备1套。 2.3预制场 预制场主要用于排水明沟预制垫块制作,紧邻钢筋加工场布置,占地面积50m2,

现代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分析

现代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分析 摘要:作为人与自然抗争的直接产物,水利工程从人类社会发展以来就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无可替代的重大作用。本文以生态景观为中心,结合实际情况,对现代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进行了系统阐述和规划,对实际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现代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设计城市生态环境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城市人口密度越来越大,与之相应的是城市生态环境的污染和恶化,其突出表现在城市水环境方面的日趋恶化。作为城市水源的接收体和运输体,城市河道的建设和生态发展情况直接影响着水环境的保护和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但是,传统的水利工程比较注重河道本身的防洪和泄洪功能,河道断面形式单一,河岸护坡结构坚硬,多采用石块或混凝土堆砌而成,却忽略了河道与周围历史、社会环境的相容性,河道中的生物种类往往单一化,进而带来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问题。针对这样的现状,从生态景观的角度提出了,以生态景观为中心,建设生态景观型现代城市河道的设计理念。 一.现代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设计的概念 现代城市的建设和规划基本上都是滨水而立,以水系河网作为城市的血脉,城市滨水岸线作为现代城市中比较突出的自然生态聚集区,是人类与自然共同作用的集中点,也是吸引城市居民的最佳景点。 修正河道环境,建设生态景观型河道是近年来城市河道建设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城市河道建设中最为复杂多变,最具挑战性的项目。由于城市河道的功能涉及防洪、排水、运输、水源储备、城市形象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所要面对的问题也是难以想象的。城市河道的生态景观设计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必须结合生态学、园林景观学等众多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来进行改进和完善。 二.城市河道滨水地带的(环境)生态景观设计 1.河道生态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①返璞归真:河道建设中优先利用原有的生态护岸,减少石块和混凝土的使用 ②水质优良:对河道存在的生活排水和工业排水进行治理和监督,去污还清,保持河流水质的优良 ③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良好的生态循环 ④立足长远,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⑤充分体现和维持河流当地的文化历史特征,保持当地的民俗风情 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⑦以人为本,降低河岸高度,使人们可以亲近和接触水体,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自然 2.建造城市河道的生态岸线 水的流向受到河道岸线的影响,具有极高的可塑性。为了丰富水流的平面形态,滨水岸线的设计讲究顺应河流的本性,能弯则弯,能宽则宽,尽量保持河流的原生面貌。从美学角度讲,弯曲的河流比笔直的河流更具美感;从水利角度讲,笔直的河流会导致水流速度的平衡,减少了河道的长度和河水的流动时间,从而造成河流的渠道化;从生态角度讲,等速的水流不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也容易使水流的能量几种,形成洪水威胁。 所以,现代城市河道滨水岸线的景观设计要尽量采用蜿蜒、曲折形的设计方案,避免

浙江省混合式海堤堤顶高程计算方法初探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09年8月第8期 收稿日期:2009-04-10作者简介:吴连颖(1981-),女,辽宁大连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堤防工程设计工作。 浙江省混合式海堤堤顶高程计算方法初探 吴连颖,李卫红 (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勘测设计院,浙江杭州310016) 摘 要:该文主要用浙江省海塘技术规定中的方法计算了断面复杂的混合式海堤的波浪爬高以及越浪量,并通过计算波浪 爬高和越浪量来确定海堤的堤顶高程;结合实际工程中遇到的断面比较复杂的海堤,用不同方法进行计算,并对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最后通过模型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对于复杂的混合式断面,现行规范规定的波浪爬高的计算方法不够完善,计算得到的结果往往偏大,而对越浪量的计算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最好通过断面波浪模型试验来分析验证。关键词:混合式海堤;堤顶高程;计算方法;波浪爬高;越浪量;设计准则中图分类号:TV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7716(2009)08-0086-04 0引言 浙江省海堤大部分建筑在软土地基上,根据 整体稳定计算确定的断面往往比较大,而且通常在设计时还要考虑到亲水及景观等要求,诸多因素确定的海堤断面比较复杂,这也就导致确定堤顶高程也比较困难。现有规范的公式跟工程设计的实际断面情况多有出入,只能根据经验进行简化,选择最适合的公式进行计算或者通过试验确定堤顶高程。在海堤工程的各个参数中,堤顶高程的确定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投资,所以堤顶高程的确定至关重要。在对实际工程进行堤顶高程的设计中,对波浪爬高及越浪量计算有了一定的认识,现主要结合文献[1]就工程中遇到的典型的混合式海堤断面进行初步探讨。 1堤顶高程的计算方法 堤顶高程的确定涉及到海堤工程的设防标准、设计潮位、堤前设计波要素、波浪爬高与海堤上的波浪越浪量以及海塘的结构型式。浙江省海堤堤顶高程主要应用的是文献[1]进行计算。1.1波浪爬高计算确定堤顶高程 带有平台的复式斜坡的爬高计算,可先确定该断面的折算坡比me,然后按坡比为me单坡断面确定其爬高值。但折算坡比法只适用于m 上=1.0~4.0,m 下=1.5~3.0的断面。还有一种常见 的断面是下部为斜坡式,上部为陡墙式(m 上≤0.4 ),上下坡之间带平台的复式断面结构,根据文献[1]可采用如下近似方法,作为粗估,供拟定海塘设计断面尺寸时采用。 第一种方法是把最外侧平台作为镇压层考 虑,先计算两极挡墙的爬高值。 (1)当d 前≥2H 1%,d w >1.5H 1%,则波浪爬高值 计算时边坡用m上, 再按(1)式计算:R F %=K ΔK V R 0H 1%K p (1)式(1)中:F%为波浪爬高累积率,不允许越浪取2%,允许部分越浪取13%(允许越浪指塘顶、内坡及坡脚有防冲刷保护及排水措施,大部分工 程按照允许部分越浪计算); K Δ为糙渗系数;K V 为风速的影响因子;K F %为爬高累积率换算系数,若要求的R F %所相应累积率的塘前波高H F %已经破碎,则K F =1;R 0为不透水光滑斜面上的相对爬高,即当K Δ=1.0,H =1.0时的爬高值。 (2)当d 前≤2H ,i ≤110 ,塘前按破碎波考虑, 其爬高按(2)式计算: R=H ′+(0.75c ′+v ′)2 2g (2) 式(2)中, H ′、C ′、V ′为破碎波高、波速及水质点轨迹速度; H ′可取d 前的极限波高H b ;C ′=L ′T ′L ′为波长;V ′=H ′ 2 2πg L ′cosh2πd L ′ 姨 。(3)当d 前≥2H,-1.0≤d w H ≤1.0,时,爬高按 (3)式计算: R=1.36(1.5HK Z th 2πd L -d w )(3) 式(3)中:dw为墙前水深, 平台位于水下时,dw取正值,当平台位于水上时,dw取负值。系数Kz,根据ζ=d w d 姨姨d H 姨姨 2πH L ,按图1确定。H 值对不允许越 浪取累积率2%的波高值,允许部分越浪累积率为13%的波高值,所求得的R不再作爬高累计率 之换算。式 (3)仅适用于m 上≤0.4,m 下=1.5 ̄3.0,B ≤3H 斜坡陡墙均为砌石护面的情况。 防洪排水 86

小型河道治理设计方案

小型河道治理设计方案书 一、方案说明; 本治理工程该治理区位于xxx水中下游,其工程主要任务包括:(1)新建护岸7.129km;(2)河道清障8个区段,清障总长度2.49km,共41243m3;(3)改造加固灌溉引水坝3处、溢洪堰1处。该治理工程初步设计由xxxx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并报省水利厅审查通过。 本次施工图设计阶段,基本按照已经审批通过的总体设计规模和大的设计方案不变,只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作一些变动:(1)对局部堤线线形进行优化和微调,使线形更加平顺美观;(2)对部分护岸基础深度进行优化,适当调整基础深度和宽度;(3)对浆砌石结构作进一步的优化,尽量减少断面尺寸,减少工程量和降低工程造价;(4)完善施工图绘制,包括各种主要建筑物平面布置图、纵横剖面图、配筋图、细部大样图等;(5)进一步分析土石方开挖和利用的关系,减少弃渣量外运及外运的距离,以便达到降低工程造价目的;(6)进一步复核工程量,严格按工程预算编制原则、办法和有关定额进行工程投资的编制;(7)进一步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工程施工顺序和互相协调关系,加快工程进度,以便工程能尽快实施完成。 二、图纸; 施工图图纸主要包括总体平面布置图、结构平面布置图、纵横剖面图、配筋图、细部大样图、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图、施工总体平面布置图、施工总进度横道图等,均严格按有关设计标准和制图标准进行,保证设计深度能满足施工要求。

三、施工图设计大纲; 1、项目概况、设计范围 本次治理工程位于xxxxx,都庞岭北麓,距零陵城区12.5千米处。东临xx 水,与xxxx隔江相望,南接xxxx,西与xxx毗邻,北与xx接壤。辖x个村,总面积xxx平方公里,耕地xxxx公顷,xxx户,xxxx人。 该治理区位于x水中下游,沿河两岸人口相对较集中,两岸多为农田,局部为旱地和草地。工程区范围内属x水冲积堆积一级阶地,地势较平坦,x水大多为天然河岸,两岸河堤主要为粘土、粉砂及卵石构成,稳定性较差,汛期当冲段易产生坍塌,治理河段全线形成封闭防护圈难度较大,且受计划资金的限制,本次治理的重点应以护岸为主,其主要针对已发生崩岸的河岸、河弯凹岸、岸坡陡而土质差的不稳定河岸和需要平整减糙零乱的河岸进行护岸;对阻洪严重的河坝改造成闸坝;对局部河道进行疏挖清障;对于碍洪的狭窄河段和严重阻水的跨河建筑物,应予扩卡。通过以上工程措施,增强河道行洪能力,提高两岸防洪标准,增强治理区域防洪和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社会稳定,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其工程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对已发生崩岸的河岸、河弯凹岸、岸坡陡而土质差的不稳定河岸和需要平整减糙零乱的河岸进行护岸; (2)对土石泥砂淤积较严重的河段进行疏浚处理; (3)对河道断面较窄的河段进行扩宽处理; (4)对阻洪严重的河坝改造成闸坝及对冲刷破坏严重的河坝进行加固改造等。 2、施工图设计工作内容、工作方案及计划工作量 (1)设计工作 本次招标项目的工程设计将依据省水利厅批复的初步设计,根据《治理工程

某斜坡式防波堤越浪量试验结果分析

第19卷 第4期 中 国 水 运 Vol.19 No.4 2019年 4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April 2019 收稿日期:2019-03-02 作者简介:王建良(1984-),男,中铁建苏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 某斜坡式防波堤越浪量试验结果分析 王建良 (中铁建苏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100) 摘 要:斜坡式防波堤的越浪量对港内波稳条件及防波堤内坡护面的稳定性均有重要的影响,越浪量的确定是外海开敞式防波堤设计的重要内容。在进行威海港靖海湾港区张家埠新港作业区防波堤工程设计过程中,对防波堤进行了越浪量物理模型试验,并对模型试验结果与规范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提出了相关建议,供类似设计参考。 关键词:斜坡堤;越浪量;防波堤设计 中图分类号:U65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9)04-0150-02 外海防波堤的主要功能是防止或大幅度降低波浪对掩护区域的影响,因此,越浪量的准确确定对防波堤设计至关重要。《防波堤与护岸设计规范》(JTS154-2018)规定“对防护要求较高的斜坡堤,应按波浪爬高计算确定其堤顶高程, 并需控制越浪量。”国内外学者对越浪量进行过大量研究,提出了多种计算越浪量的建议方法,但由于各计算方法考虑的因素不尽相同, 导致计算结果差别较大。《港口与航道水文规范》(JTS145-2015)斜坡堤顶越浪量采用了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提出的计算方法,是目前计算确定防波堤越浪量的主要依据。在进行威海港靖海湾港区张家埠新港作业区防波堤工程设计过程中,采用该方法对防波堤典型断面越浪量进行了计算。同时,对防波堤越浪量进行了物理模型试验,以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依据。本文给出了越浪量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和规范计算结果,并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供类似设计参考。 一、越浪量模型试验 1.试验水位(当地理论最低潮面) 设计高水位 +3.7m;极端高水位 +4.5m;堤前底高程:-6.0m。 2.试验断面 图1 K0+400试验断面图 图2 K1+300试验断面图 3.试验波浪要素 表1 试验波浪要素表(-6m 等深线) 试验断面 试验水位 H 13%(m) T s (s) 极端高水位 2.45 8.0 K0+400 设计高水位 2.54 8.0 极端高水位 3.03 9.9 K1+300 设计高水位 3.70 9.9 注:波浪重现期均为50年 4.试验设备 模型试验在长60m、宽3m、深1.5m 的宽断面波流水槽中进行。造波机安装在水槽的首端,为低惯量伺服电机推板式造波机,另一端为消能设施。 图3 宽断面波流水槽 图4 低惯量伺服电机推板式造波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