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宏观经济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学基础
Fra Baidu bibliotek
第十章 利息率与国民收入
第三节 宏观货币政策
一、银行体系简介
在货币市场上,货币的供应是由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所控制的,其控制 的过程与该经济中的银行体系密切相关。银行体系由中央银行及其所管理的 商业银行组成。货币政策就是通过中央银行作用于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作用 于“大众”的过程来调节货币供应量,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活动水平。
经济学基础
第十章 利息率与国民收入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三、关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一定时期内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即在一个时期 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或人均收入的增长。通常用一定时期 内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来衡量。
通常认为,经济增长与就业目标是相互一致的。国民经济的产 出水平是由这个经济中的就业水平决定的,就业水平的变化将引起 产出水平的变化。曾在1968~1969年担任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 主席的阿瑟•奥肯根据美国的经验数据发现,如果失业率下降一个 百分点,总是伴随着GDP增长2个百分点。这条被认为是著名的奥 肯定律所揭示的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有着 重要的意义。如何维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以实现充分就业,是宏观 经济政策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
(1)政府税收的自动稳定作用。当经济处于繁荣阶段时,失业率下降, 收入增加,在累进税制下,政府税收自动增加,从而使人们的消费和投资增 长得以抑制;反之,当经济处于萧条阶段时,失业率增加,收入减少,政府 税收自动减少,从而抑制了人们收入的下降。因此,无论经济处于繁荣还是 萧条,税收制度都使得经济朝着相反的方向运行。税收这种因经济变动而自 动发生变动的内在机动性和伸缩性,是一种有助于减轻经济波动的自动稳定 因素。
经济学基础
第十章 利息率与国民收入
第二节 宏观财政政策
二、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2)财政支出的自动稳定作用。当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 救济和其他福利支出也会相应减少,从而抑制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 当经济萧条时,失业人数增加,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开支就会相应增加, 从而抑制人们收入特别是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
经济学基础
第十章 利息率与国民收入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一、关于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第一个目标。在广泛的意义上,充 分就业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 参加生产的状态。为了简便起见,西方经济学家通常以失业率作为 衡量充分就业与否的尺度。失业率指失业者人数与劳动力人数的比 率。劳动力是指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愿意工作的人。老人、 孩子以及由于这样那样原因放弃了找工作念头的人,都不能算作劳 动力。因此,劳动力和人口是两个概念,劳动力与人口的比率可称 为劳动力参与率。
失业者是劳动力中那些想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人。如果一个 人停止寻找工作,就被认为退出了劳动力队伍,就不再被看作失业 者。为什么会有失业?按照凯恩斯的解释,失业一般分为三类:摩 擦失业、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经济学基础
第十章 利息率与国民收入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二、关于价格稳定
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它是宏观经济政策所要实现 的第二个目标。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状况。 价格指数是表示若干种商品价格的平均水平的指数,也称综合商品 价格指数,是以一定时期为基期表示的若干种商品价格水平的变化 方向和变化程度。依照统计中选取的商品种类不同,价格指数包括 消费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数和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指数等。
三、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就是政府根据既定的目标主动变动财政收入和支出 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或为了影响经济活动水平而对政府支 出、税收和借债水平进行的选择和决策。具体地说,当认为总需求水平过低, 即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削减税收,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来刺激经济; 反之,当认为总需求水平过高,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减 少支出,以抑制过热的经济势头。前者称膨胀性财政政策,后者称紧缩性财 政政策。政府根据经济发展形势交替使用膨胀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基本特 征是“逆经济风向行事”。政府调节财政收支的手段主要有:改变政府购买 水平、改变政府转移支付和调整税率。
所谓“大众”就是指所有的家庭和厂商。从货币市场看,大众所要做出 的选择是如何安排自己的钱财,即多少拿在手里作为通货,多少放在银行作 为存款。如果用CU表示通货,用D表示存款,那么整个经济中的全部货币量 M就是:
M = CU + D 通货与存款之比称作“现金存款率”,表达公式是:
c = CU / D 0 < c < 1 现金存款比率是由大众的行为决定的。
经济学基础
第十章 利息率与国民收入
第三节 宏观货币政策
二、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创造与货币供应的关系
商业银行是惟一办理活期存款的银行。不仅如此,商业银行还 有“创造”与“收缩”存款的能力。我们已经知道,货币供应量中 绝大部分由银行活期存款组成。因此,商业银行的活动对整个经济 的货币量有直接影响,从而对整个经济的活动水平产生影响。
经济学基础
第十章 利息率与国民收入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导入案例11-1: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分析与预测
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外需疲弱, 政策调控和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形势 总体谨慎乐观。预计全年GDP增长9%左右,比2010年回 落1个百分点;CPI上涨4%左右,高于2010年0.5个百分 点;宏观政策趋于稳健,利率、汇率略有上升。
经济学基础
第十章 利息率与国民收入
第二节 宏观财政政策
二、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中能够自动稳定经济的因素。 它对需求管理起着自动配合的作用。即在经济膨胀时能自动消除膨胀,当经 济萧条时能够自动减缓萧条。现代财政制度本身就具有自动稳定经济的功能。 当经济发生波动时,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器就会自动发挥作用,调节社会总 需求水平,减轻以致消除经济波动。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主要有:
经济学基础
第十章 利息率与国民收入
第三节 宏观货币政策
导入案例11-3:2011年中国第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情况
2011年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75.8万亿元,同比 增长16.6%,增速比上年末低3.1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 增长17.9%,增速比上年末低2.0个百分点,比年初增加2.24万亿 元,同比少增3524亿元。第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加4.19万亿元, 直接融资占比显著上升。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稳步上升,3月份非 金融性企业及其他部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91%,比年初上升 0.72个百分点。3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5564元, 比上年末升值1%。总体来看,稳健货币政策促进货币信贷增长 向常态回归。
经济学基础
第十章 利息率与国民收入
第二节 宏观财政政策
一、财政制度
财政是一种分配制度,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而采取的手段。财政包括 政府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其中政府收入包括税收和公债两部分。一国的财 政制度就是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的有关规定。
税收在政府收入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税收的复杂性,一般按不 同的标准对税收进行分类。根据征收对象,税收可以分为财产税、所得税和 流转税。财产税是对不动产或房地产等征收的税。所得税是对个人和公司的 所得征税,在西方政府税收中,所得税占有很大比重。流转税是对流通中商 品和劳务买卖的总额征税,增值税是流转税的主要税种之一。根据税率的变 动,税收可分为累进税和比例税。累进税是指税率随征收客体总量增加而递 增的税收,多适用于所得税。比例税是指税率不随征税客体总量变动而变动 的税收,多适用于流转税和财产税。根据纳税的方式,税收可分为直接税和 间接税。直接税是指初始的纳税人不能转嫁给第三者的税收,间接税是指初 始纳税人可以将其中一部分税收转嫁给第三者的税收。所得税和财产税属于 直接税,营业税、消费税等属于间接税。
(2)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是政府财政政策的又一主要手段。在总支出不足,失业 增加时,政府应增加社会福利费用,如退伍军人补贴、失业人员救济金、退休人员的 补助等各类转移支付水平,从而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水平;反之,在经济繁 荣时,政府则压缩用于福利、补贴等方面的转移支付,以便减少总需求,降低通货膨 胀率。
经济学基础
第十章 利息率与国民收入
第二节 宏观财政政策
导入案例11-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不同时期曾经实施了 六种不同的财政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中国依次 采取了“促进国民经济调整的财政政策”、“紧缩的财政政 策”、“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 的财政政策”、以及“积极财政政策”。
经济学基础
第十章 利息率与国民收入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四、关于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从国外收入的 全部货币资金和向国外支付的全部货币资金的对比 关系。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密切,如何平衡国际收 支也成为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之一。国际 收支对开放型经济是至关重要的。一国的国际收支 状况不仅反映了这个国家的对外经济交往情况,还 反映出该国经济的稳定程度。当一国国际收支处于 失衡状态时,就必然会对国内经济形成冲击,从而 影响该国国内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及经济增长。
经济学基础
第十章 利息率与国民收入
第二节 宏观财政政策
三、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1)改变政府购买水平是政府相机抉择财政政策采取的主要手段。在经济萧条、 总支出不足时,政府将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增加军费开支,加快公共工程建 设和重点项目的开发等,以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刺激社会消费和投资;相反,在 经济繁荣、总支出过度时,政府则减少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数量,如压缩军费开支, 缓建一批公共工程等以压缩总需求,缓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价格稳定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是为了控制通货膨胀 对经济造成的不良影响。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增长速 度的放慢,西方经济中出现了较严重的通货膨胀问题,从而大大激 发了有关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传导机制的理论研究,需要说明的是, 价格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的价格固定不变,而是指价格指数的相对 稳定,不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价格稳定 目标允许轻微的通货膨胀存在。
(3)调整税率是政府相机抉择财政政策的第三大手段。税收,特别是所得税, 在西方政府税收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得税的变动通过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直接影响 消费,因此,所得税税率的变动对经济活动会产生重大影响。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 应减少税种或降低税率,以刺激总需求;反之,当经济过热时,则可以暂时提高税率 或增加临时税种以抑制总需求的过度增长。
经济学基础
第十章 利息率与国民收入
第三节 宏观货币政策
一、银行体系简介
一般认为,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中央银行是发行货币的银行。所谓发行货币的银行是指 拥有垄断货币发行权的银行。中央银行独占对货币的发行权,一方 面有利于防止因分散发行造成信用膨胀,货币紊乱;另一方面也有 利于调节和控制货币流通,有政府做后盾,更利于货币的稳定。 第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所谓银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 行以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交易对象,而不与工商企业及私人 发生直接关系。 第三,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所谓政府的银行,并不是指银 行的资本属于国家所有,而是指中央银行本身是政府的一个部门。 与政府有密切的关系。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当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 格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上。当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水平上升,农产品价 格上升,这时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抛售库存,抑制农产品价格的上升, 就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从而也就减少了总需求的增量。
经济学基础
第十章 利息率与国民收入
第二节 宏观财政政策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
本章学习目标
1.熟悉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 2.了解财政制度。 3.理解财政政策的含义、特征、手段及其效应。 4.了解货币银行制度。 5.理解货币政策的含义、特征、工具及其效应。
第十一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第二节 宏观财政政策 第三节 宏观货币政策 第四节 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