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分析
公共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现状与对策——以邯郸市图书馆为例

3 4- - - — —
表一 邯郸市居民不愿意去图书馆原 因调查表
原 因
人数 ( 人) 比例 ( %)
中图分 类号 : G 2 5 8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1 - 4 7 9 2 ( 2 0 1 6 ) 1 2 — 0 0 3 4 — 0 3
P 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a n d C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o f P u b l i c Li b r a r y ’ S P u b l i c
c i a l r e q u i r e me n t s h a v e b e e n p u t o n he t s c h e d u l e . We nv i e s i t g a t e he t p 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 nd a o fe r he t r e a s o n a b l e c o nt u e r - me a s u r e s f o r h ed t e v e l o p me n t o f p u b l i cl i b r a r y .
要 内容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 在这个 E t 新月异的新世纪里 , 广大读者的文化 需求 日益增长 ,我国公共 图书馆的运行机制如何调
生、 工作和退休人员各类型人员 。 根据调查的情况进 行统计分析发现 , 在参与调查 的 3 0 0人中 , 有9 4 人 表示愿意去邯郸市图书馆 , 占调查总人数的 3 1 . 3 %, 儿童比例 比较大; 有2 0 6 人不愿意去邯郸市图书馆 , 占调查总人数的 6 9 . 7 %。 究其原因, 笔者也进行 了调
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建设之路径探析

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建设之路径探析作者:杨瑞芬,徐苗苗,霍孟林,等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5年第12期杨瑞芬,徐苗苗,霍孟林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34-0022-03一、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建设现状分析河北省位居燕赵故地,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为进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深厚的基础。
河北省按照中央精神颁布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近年来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立足地方文化特色,打造文化精品。
河北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两个显著特点。
一是注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性和群众性。
二是积极打造文化精品。
河北省从本省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出发,创造出群众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公共文化形式。
其中开始于2009年的“不落幕的激情广场---河北红歌汇”正是基于河北作为革命老区而孕育出的红色文化的基础之上。
2010年开始的“欢乐乡村”活动,地域涉及到全省40多个县(市、区)的15000多个村庄,群众参与度大幅提高。
同时,河北省还积极打造文化精品,提高文化服务的质量和内涵。
(二)大力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公共文化开展的载体,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普及度是衡量公共文化建设效果如何的最直观的标准,同时也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和现代化程度的风向标。
河北省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基层服务点作用,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河北省地形地貌复杂,文化形式多样,为进一步增加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缩小城乡文化差距,省文化厅把农村文艺辅导基地建设作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养的一项重要举措。
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县建设,充分发挥典型引领作用。
成立了河北省文化志愿者协会,让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是我省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又一拓展创新,对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研究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是一个涉及到全民利益和文明程度的问题,公共文化建设也是城市和全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然而,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民众对文化服务的需求与接受程度有所不同,这就对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是指在特定历史阶段、政治体制、社会环境和文化信仰等维度下,社会组织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安排和实施方式,包括各方面的体系建设、机制创新、管理制度、服务过程等。
在当代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具有多样性与变动性。
具体来看,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政府主导型。
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全过程中担任主导角色,由政府出资购买、修建、管理和运营文化设施与场馆,向公众提供各类文化资源和服务。
2.市场化运作型。
市场在文化服务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文化服务机构以营利为目的,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为市场提供各种文化产品和服务。
3.社会化供给型。
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设计和实施,主要通过非政府组织、志愿者等社会组织提供文化服务,较为灵活与富有创新。
4.公共-私营合作型。
公共与私营单位、组织、个体通过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合理分工与互补。
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的评价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的评价,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效率评价。
公共文化供给模式的效率评价主要是评价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率、全民受益程度、运行成本和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指标,同时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的运行体系、管理制度等进行分析。
2.公正评价。
公正评价强调的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普及与平等,重点考虑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需求和接受程度,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针对性,适度影响和引导社会文化发展,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3.文化价值评价。
文化价值评价考虑的是文化服务对人们精神生活的价值,及其对文化传承与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河北省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

河北省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2009年12月第8卷第4期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HebeiNormalUniversityofScience&Tcch∞logy(SocialSciences)J)cc.2009V o1.8NO.4河北省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边继云(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51)摘要:公共文化建设是政府公共建设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是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完善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以均等化考量河北省城乡公共文化建设体系.会发现其还存在很多问题;城市偏向型的公共文化供给制度,”输入偏好型”的农村公共文化扶持制度,非均衡的城乡公共文化运作方式等是造成城乡公共文化非均等化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优化财政资金投入结构,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投人主体,实施”千镇万村种文化”工程,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发展等是现阶段河北省加快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建设的有效措施.关键词:河北省;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问题;原因中图分类号:G12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99l(2009)04—0058—04 AnalysisoftheExistingProblemsandReasonsofUrbanandRuralPublicCultureEqualizationinHebeiPr ovinceBianJiyun(ResearchInstituteofEconomy.HebeiAcademyofSocialSciences,ShijiazhuangHebei050051,China) Abstract:Publiccultureconstructionisanimportant elementofthegovernment’Spublicbuildingsystem, e—qualizationofpubliccultureinurbanandruralareasisfininevitabletendencyandinevitablerequirementof publiccultureconstructionsystem;therearestillmanyproblemsinconstructingtheurbanandruralpublic culturalequalizationinHebeiifequalizationistakenasthemeasurement;urbanbiasedpublicculturesuppl ysystem,”input—inclined”ruralpublicculturesupportsystem.unbalancedurbanandruralpubliccultureo per—atingmodearetheprofoundreasonsofthenon—equalizeddevelopmentofurbanandruralcultures.()ptimi zingtheinputstructureoffinancialfund.increasingruralpubliccultureinputsubjects,implementingtheprojectof“thousandsoftownsandvillagesplantingculture”.withurbanareasdrivingtheruralareasandbothofthem developinginteractivelyareeffectivemeasurestOspeeduptheconstructionofurbanandruralpubliccultu ree—qualizationinHebeiProvinceatthepresentstage.Keywords:Hebeiprovince;urbanandruralpublicculture;equalization;problem;reason一,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的内涵(一)公共文化的界定公共文化,是指既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又满足公民公共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其含义有两层:一是要实现对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二是要实现对公民公共性文化需求的满足.从公共管理学和管理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按性质不同,公共文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由政府部门提供,纯公益性,非盈利性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另一种是以政府部门提供为主,不排斥其他经济成分进入,准公益性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如群艺馆,文化馆,展览馆,美术馆,演出,电影,报刊等等.(二)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的内涵公共文化均等化是指基于公平原则和社会文化平均水平的前提下,在尊重文化自由选择权的基础上,对所有公民的文化需求提供均等的产品与服务.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以城镇和农村居民都可以方便,快捷地参加,享有文化活动和文化内容为目标.其内涵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均等化不是指绝对的平均主义和单纯的等额分配,而是在强调城乡居民对公共文化产品具有均等的享有机会的前提下,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实现城乡居民享有公共文化的基本权利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帕累托改善.第二,均等化并不是抹杀人们的需求偏好,强制性地让人们接受等样等量的公共文化产品,而是在尊重人们自由选择权和需求差*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加快河北省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发展的对策研究”(2009A01).收稿日期:2009—10—21;修回日期:2009—12一儿作者简介:边继云(1980一),女,河北省保定市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化产业发展,城市经济研究.第4期边继云河北省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异的基础上,满足人们的多种文化需求.二,;.-7北省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近年来,河北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先后推进了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新农村书屋,文化扶贫等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到2007年底,全省广播,电视覆盖率已经达到98.67和98.62:群众性文化服务机构已达到2194个,其中省级,地市级的群众艺术馆, 文化馆13个,县市级的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64 个,文化站20l7个(乡镇文化站l858个);图书馆160个,乡镇图书室435个,农村书屋217个;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819个,群众业余演出团队4270个L1].可以说,城乡公共文化建设获得了迅速发展.但是如果用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的目标去考量,仍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一)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均等,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覆盖率低,不同地域间发展不均衡河北省城乡公共文化发展的不均等,首先表现在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不均等上.与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相比,河北省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明显较少,覆盖率也明显偏低.截至2007年,河北省只有22的乡镇有图书室,0.4的农村有书屋,1.6的村镇有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的服务点u],与城市图书馆,文化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覆盖的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与此同时,在低覆盖率之下,河北省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又表现出了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的特征, 造成了强者不强,弱者更弱的发展态势.在经济发展程度较好的廊坊,唐山以及保定的部分地区, 河北省农村公共文化发展较为活跃,如,廊坊的霸州市,已建立起了383个村级文化站和文化活动室,7O多道民间花会,270多个秧歌队和上百个京,评,梆业余剧团,实现了村村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活动团体的目标L2].而在经济发展程度较差的张家口,承德地区以及部分山区县市,农村公共文化的发展则普遍较为滞后.(二)公共文化服务不均等,农村公共文化”边缘化”,文化机构”虚设化”现象普遍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的不均等对于城乡公共文化的发展虽具影响,但影响不足以”致命”,”致命”的是在硬件条件本不均衡的条件下,文化服务等软件条件同样不均等.此种不均等突出的表现在了农村公共文化的”边缘化”和文化机构的”虚设化”上.以乡镇文化站为例,2007年,河北省共有乡镇文化站l858个,占到了乡镇总数的94,但在这些文化站中,有固定场所,且能发挥一定职能的只有200余家,仅占乡镇总数的l0.2%.有半数以上的乡镇文化站保留有牌子,但职能却划人了社会事务办公室,文化干部专职不专干成为普遍现象._】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在农村基层政府的工作中处于可有可无的边缘化状态,这使木已薄弱的乡镇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变得进一步弱化. 同时,由于服务,管理的滞后,部分农村地区由社会扶助或捐赠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往往处于闲置状态,出现了公共文化设施供应不足与利用率不高并存的怪现象.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滞后,导致了农村公共文化的严重匮乏.(三)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均等,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与需求不吻合现象突出近年来,河北省虽然加大了公共文化的供给力度,但是真正面对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产品生产始终没有引起重视.如,2007年河北省出版图书2055种,报纸68种,而这其中,确切地针对农民需求,能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文化产品却少之又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讲,河北省开展的一系列的针对农村的公共文化扶助工程(如”送书下乡”,“送戏下乡”,”送影视下乡”等等),对丰富农村公众文化生活,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模式化,单一化的内容供给已远不能满足农村公众的文化需求.如,”送书下乡”的内容往往资料稀少,内容陈旧,实用性差,农民并不感兴趣, 而农民急需的农技,教育,生活类图书则十分短缺.再如,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由于电视的普及和网络的快捷,单一的电影放映内容对农民群众已构不成吸引,出于任务的要求,仍必须要放,但放映已多沦为了形式;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群众对电影,戏剧等仍有着巨大的需求,相对来讲, 却供给不足.三,问题产生的原因(一)城市偏向型的公共文化供给制度和城乡分割的财政分配制度造成城乡公共文化投入不均等公共文化服务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而长期以来,我国在公共服务供给上采取的是城市偏向型的供给制度,公共财政对于农村的60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8卷投入比例一直较低,用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支出比例则是更低.近年来,此种情况虽有好转,但仍不能弥补多年来农村公共文化投入缺乏所累积的欠账.这种情况在河北省表现得尤为突出,2007年,河北省用于文化传媒的支出共计2O.8亿元,其中用于支持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农村电影放映等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工程的资金仅为1.2亿元,仅占全部文化传媒支出的5.8[1].此种城市优先的发展战略,使农村公共文化的投入远低于城市,从而造成了城乡公共文化发展的不均等.此外,除去上级政府的资金投入外,城市政府公共财政和乡镇集体财力也同时是城乡公共文化供给的主体,而在目前的财政体制下,城市政府财力相对充足,基层政府掌握的财力则非常有限,这也致使乡村公共服务的供给处于低水平状态.在政府统一公共财政投入长期偏向城市,而基层政府财力又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城乡公共文化资源实现了差别化配置,成长为非均衡发展模式,并逐渐固化为现实的利益分割体系.(二)”输入偏好型”的农村公共文化扶持制度造成农村公共文化”供血”不足城乡公共文化的不均等,除去投入不均等的原因外,”输入偏好型”的农村公共文化扶持制度也是造成农村公共文化生产不足,进而导致城乡公共文化不均衡的重要原因.所谓”输入偏好型”的农村公共文化扶持制度是指,对于农村公共文化的支持走的是一条只”送”不”种”的路子,注重的是”输送”而不是”培育”.”输送”对于基础设施,图书资料等一些硬件设施的建设来讲,是一条很好的途径,但是对于人才,文化意识,文化观念等软件的培育来讲,则收效甚微.长期”输入”的结果是农村公共文化供血不足,真正扎根在农村,服务农民的文化人才不足,一旦外部力量从农村社会撤出,这种根系不够发达的文化,就很容易凋谢.(三)城乡公共文化产业化运作的不均衡,造成农村公共文化供给能力不足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政府是主要的供应主体,但并不是唯一的供应主体.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尤其是准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进行产业化运作是公共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事实上,就河北省城市公共文化发展来看,休闲文化,娱乐文化,演艺文化等带有准公益性质的文化领域的产业化运作已十分普遍,城市休闲,娱乐等文化产品的供应也已非常细化和深化.但遗憾的是,此种发展公共文化的运作方式,并没有有效覆盖至农村.就河北省农村来看,公共文化的供给仍是政府”一木独撑”,以产业化运作的方式来发展农村公共文化还基本没有涉及.城乡公共文化运作方式的此种差异,造成了农村公共文化供给能力的不足.四,河北省加快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建设的对策(一)优化财政资金投入结构,构建”城乡共进型”的财政支出体系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实现,首要的前提是要有资金投入作为保障.所以,以促进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为重点,优化财政资金投入结构就成为了实现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的必要措施.优化财政资金投入结构,就是要优化公共服务财政资金的区域投资结构和不同种类的公共服务之间的投入比例结构.变”城市偏向型”的财政供给,为”城乡共进型”的财政支出.在具体实施上,一方面,省财政要逐步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投入,并确保对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的增幅高于同期经常性财政收入的增幅.另一方面,要鼓励市,县(市)和区设立扶持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发展.(二)增加农村公共文化的供给主体,拓展农村公共文化的供给模式若想实现城乡公共文化的均等化,除去均衡政府的财政投入外,从长远来讲,最根本的还是耍打破政府是农村公共文化唯一的供给者这个桎梏,仿效城市公共文化产业化的运作方式,探寻农村公共文化的社会化和市场化道路.就河北省的发展来看,当务之急是要建立激励机制,制定优惠政策,搭建市场化融资平台,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本对河北省农村公共文化尤其是准公益性公共文化产品进行投入和供给.适当放宽公共文化服务的准入门槛,在国家没有明文规定限制的投资主体项目上,支持和促进各种所有制文化单位,外来资本,民营资本或公民个人以合资,合作,独资方式兴办农村文化实体,投资公共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三)实施”千镇万村种文化”工程,打造农村公共文化发展的造血机能推进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除去从外部条件第4期边继云河北省城乡公共文化均等化存在问题及产生原因对其进行保障外,还必须从农村自身着手,培育农村自己的”文化细胞”.就此点来讲,借鉴先进省份的经验,实施”千镇万村种文化”工程,不失为上策.所谓”种文化”工程即指注重乡土文化的挖掘与开发,注重农村”土生土长”的文化人才,文艺团队的培养和培育,通过农民自治组织的文化队伍为农村居民提供文化服务.实际上,农民自治组织,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农民文化中心户等农村社会主体为农民群众提供的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往往更适合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偏好,更能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且其参与人数多,辐射面广,持续性强,更有利于经常,便利且低成本地满足农民群众的各类文化需求,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就河北省来讲,当务之急要从两点人手:一是要加快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将农民当中有文化内涵,有文娱天赋,有组织才干的人组织起来,调动其发展文化的积极性,使其成为带动当地文化发展的领头人.二是要加强对农村文艺团体的培育,省市文化部门可派遣业务骨干对农村地区进行对口帮扶,帮助其建立符合当地特色和需求的文艺团队;对于已形成业余文艺团队的地区,可通过奖励的方式对团队给予适当的补偿和补助,使其逐步强壮,服务内容更加丰富.最终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由一种节庆性,偶发性活动转变为一种经常性,一贯性的行为.(四)以城带乡,城乡联动,打造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新途径城市作为公共文化建设中的强势一方和既得利益的获得者,在今后的发展中对农村公共文化的建设进行帮助和扶持,形成二者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态势将是加快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一条新途径.就河北省来看,具体可在以下两个方面施行:一是充分利用城市资源,发挥县域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的引导作用,利用城市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引领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可通过政府给予适当补贴或者减免税费等形式,来鼓励城乡联合开发,鼓励城市公共文化产业变换服务形式与服务内容,走向农村,增加为农民服务的时问,提高城市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二是建立城乡共建的”反哺机制”.积极发展以城带乡,示范带乡,结对帮扶,联合援建和互动共享等共建路子,把扶持援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纳入城镇各单位公共文化建设规划,年度工作计划,评选文明单位标准和履行社会和公益责任的主要内容,明确援建帮扶对象,目标,任务及标准和时限要求,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资金支持,物资支持,人才支持和项目支持.各地,市文明委可在城镇选择文明单位,与经济欠发达,文化基础薄弱的行政村结对帮扶.参考文献:Eli河北省统计局.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河北经济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488—491.E2]霸州:”农味儿”文化成主角EEB/OL].E2oo9—08一zg]./pub/htm/newscemer/bendiyaowen/qux—iandongtai/2O.8—1O一23—33224.htm.。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现状问题研究——以河北省农村书屋为例

建设“农村书屋”是国家“十一五”期间实施的重点文化工程,这不仅 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通过在农村 建立读书场所,推动农民读书、用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活跃和丰富农村 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更和谐 发展。
早在 2008 年初,河北就全面启动新农村书屋建设工程,已建成“新农 村书屋”1 万多个。正定县 10 个乡镇、174 个行政村,已乡乡建有文化站, 村村建有图书室,其中藏书在 5000 册以上的村级图书室有 62 个。规划 2015 年前实现 49824 个行政村“全覆盖”。从 2008 年到 2015 年,通过实 施“新农村书屋”工程,全省 49824 个行政村将全部建起这样的书屋。“新 农村书屋”工程是我省贯彻落实新闻出版总署、中央文明委等八部委的重 大部署,结合河北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提出的一项惠及全省农民的重大工 程,是我省构建公共出版服务体系的一项重大举措。
2016 年第 10 期
文化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现状问题研究
—— —以河北省农村书屋为例
■ 支子雯 王建利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 石家庄 050061)
【摘 要】近年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公共文化建设 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已建立,公共文 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公共文化服 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旨在通过以农村书屋为研究对象,来 研究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利用率问题,从整体出发研究具体的农村书屋呈 现的问题,运用实证方法对平山县的农村书屋的利用率的具体数据进行 测算,从而对农村书屋发展问题进行论证。 【关键词】农村公共文化;农村书屋;问题研究
二、河北省农村书屋调研数据概况
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与供给如何匹配

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与供给如何匹配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匹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提升公众的文化素质和满足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分析性论述的角度出发,通过举例说明具体的操作方法,分析性循序推理论点,给出实践导向的结论,并对问题进一步进行阐释。
首先,为了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匹配,我们需要了解公众的文化需求。
公众的文化需求是多样化的,例如有人喜欢艺术表演,有人喜欢文学阅读,有人喜欢参观博物馆等。
针对不同的文化需求,我们可以通过市场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公众的需求。
例如,一家艺术剧院可以通过调查观众的喜好,了解观众对于不同类型艺术表演的需求,从而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演出。
其次,为了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我们需要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服务。
这需要政府、文化机构、企业等多方合作,共同投入资源,开展文化活动。
例如,政府可以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场所,提供免费或低价的文化服务;文化机构可以组织艺术展览、演出、讲座等活动,满足公众的多样化需求;企业可以赞助文化活动,提供经济支持。
通过多方合作,我们可以提供更丰富的文化服务,满足公众的不同需求。
然而,仅仅提供多样化的文化服务还不足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匹配。
我们还需要确保文化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
质量是指文化服务的专业水平和艺术水准,可及性是指公众可以方便地获取到文化服务。
例如,一本好书的质量需要作者的才华和编辑的精心制作,而公众获取这本书的可及性则需要书店的销售渠道和价格合理。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于文化从业者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文化服务的质量;同时,需要加强文化设施的建设,提升文化服务的可及性。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匹配。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建立文化服务平台来整合资源,提供统一的文化服务。
这可以通过政府领导下的跨部门合作来实现,例如建立文化部门与教育部门、旅游部门等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文化服务的发展。
完善河北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策略研究

通过艺术家和表演者的亲身表演塑造舞 台形象 , 强 调 的是 直 接 与观众 交 流感 情 , 而 表达 思 想 。调 查 从 发现 , 北农村 以秧 歌 、 曲 、 蹈 、 河 戏 舞 鼓乐为 主要 表现 形式 。除 此之 外还 包 括高 跷 、 书喇叭等。 、 第三 . 场 文化 及 公 共文 化 服 务设 施 建设 。包 广 括各类 型 的广场 文化 形态 、 公共娱 乐 场地 、 化服 务 文 器材和设施建设 。诸如邯郸市磁县时村营村 、 保定 市定州 大辛 庄镇 中古 屯村 在广场 建设 的健身 设备是
诸 多问题 , 这些 问题 可 以概括 为理念 的缺 失、 供给 主体 关 系的不平衡 、 给 内容和 手段 的单 一 以及评 供
估机制 的缺乏 。这 些 问题 的有 效解 决有赖 于科 学的农村 公共 文化 服务供 给理 念 的树 立 , 并且在农村 公共 文化服 务供 给过程 中要 重视 主体 的 多元 化和 供给 内容 与形 式的 多样化 , 同时 , 完善 的农村 公共
关翠 霞 , 王振 艳
( 石家庄 学 院 历 史文化 系 , 河北 石家庄 摘 00 3 ) 5 0 5
要 : 村公 共文化服 务供 给体 系制约 着农村公 共文化 服务 的水 平 , 农 完善 河北 省农 村公 共 文
化服 务供 给体 系是农村 文化建设 的重要任务 。从现 实情况 看 , 河北省 农村公 共文化供 给体 系还存在
一
断实 行 的。现代 社会 在 民俗 文化 领域 中最 引人 注意 的莫 过于 口头非 物质 文化遗 产 。 口头 非物质 文化 遗
产是指 由人 民大众创造 、 享用 的主要 以口传身授的 方 式进 行传 承 的民 间文化遗 产 。 民俗 文化及 口头非 物质 文化 遗 产具 体包 括 以下形 态 : 灯会 、 会 、 庙 婚丧 嫁娶习俗 、 岁时节 日习俗 。例如 , 邯郸县龙虎乡石泊 村 正 月 十 四到 十七 晚上 , 敲 大鼓 的方式 集 结人 群 用 到广场 看 烟 花和 花灯 , 后 到搭 建 的 “ 圈场 ” 九 之 九 转 圈, 传说借此可求得身体健康 。此外 , 还有梨花节、 民间文学 、 工制 作工艺 、 手 剪纸 、 塑 、 雕 武术 、 技 、 杂 农 民画 、 笼制 作 ( 邢 台任县骆 三村 ) 。 灯 如 等
公共文化服务对居民文化需求的影响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对居民文化需求的影响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文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和追求个性化。
在满足这一需求的过程中,公共文化服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析公共文化服务对居民文化需求的影响,并针对不同层次的需求提出相应的措施。
首先,公共文化服务提供了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活动,满足了居民的基本文化需求。
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剧院等文化设施为居民提供了免费或低价的文化资源,使居民可以接触到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艺术作品。
通过阅读图书、参观展览和观看演出,居民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对不同文化形式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欣赏。
此外,公共文化活动如音乐会、戏剧表演等也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选择,满足了他们对精神享受的需求。
其次,公共文化服务促进了居民的文化参与和社会互动。
公共图书馆、文化中心等场所提供了一个公共空间,使居民可以与他人分享文化经验和交流想法。
居民可以参加文化讲座、读书会、绘画班等活动,与他人共同学习和成长。
这种社交互动不仅极大地拓展了居民的社交圈子,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参与公共文化活动,居民可以建立互动平台,促进文化交流和知识传播,丰富了社会文化生活。
另外,公共文化服务提高了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创造力。
在公共文化设施中,居民可以通过学习、参观、实践等方式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活动、文化中心的艺术培训等能够教育居民更多的文化知识和技能。
这种提升文化素养的过程不仅能够丰富个人的内涵,还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同时,公共文化服务还鼓励居民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提供了良好的创作平台。
居民可以参与编剧、导演、演员等角色,创作和演出自己的作品,从而培养了居民的创意思维和实践能力。
然而,应该注意到公共文化服务对于居民文化需求的影响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资源配置不均衡。
在一些偏远地区,公共文化服务的设施和活动相对较少,居民的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分析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估探究 【第一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优化分析引言 【第二章】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三章】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第四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方法 【5.1 5.2】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分析 【5.3】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第六章】改善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的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河北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改进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5 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分析 5.1 数据的来源与搜集 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实证阶段,指标的数据采集是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本研究对硬性指标和软性指标的数据都进行了采集。硬性指标的数据主要通过查阅和整理《河北省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1-2012)》、《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 2009 和 2013》、河北省文化厅官方网站、文化部官方网站等政府部门公布的权威资料获得。 对于无法从现有文献资料中获取的数据,就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实地走访等实证调查方法采集。笔者在导师的指导下专门设计了面向河北省居民的调查问卷。考虑到河北省市区、县城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差异和居民生活方式、收入水平等的区别,市区与县城、农村居民的问卷少量题目不同。笔者主要走访了石家庄市、保定市、衡水市和秦皇岛市的市区和其周边的 8 个县城、12 个村庄,面向河北省居民随机发放问卷,要求答题人以匿名方式填写问卷。问卷发放时间为 2014 年 7 月 1 日至 2014 年 10 月 7日,共发放居民问卷 600 份,收回有效问卷 415 份,有效回收率 69.17%.考虑到满意度调查结果可能会与受访者的常住地、受教育程度、性别、年龄、职业等因素有关,因此有必要分析受访者的这些因素。 在受访人群中,男性占 47.43%,女性占 52.57%,比较均衡;按年龄层次分,18 岁以下占 2.57%,18-25 岁占 25.71%,26-35 岁占 35.71%,36-50 岁占 21.14%,50 岁以上占 14.86%;按常住地分,市区居民占 25.43%,县城居民占 24%,农村居民占 50.57%,也比较符合河北省当前趋向城镇化的特点;按职业类别分,党政机关人员占 2.29%,事业单位人员占 11.14%,企业单位人员占 17.14%,农民占 22.29%,离退休人员占 5.14%,在校学生占 20%,自由职业者占 16%,其他职业者占 6%,分布较为合理;按受教育程度分,小学及以下学历占 2.57%,初中占 19.71%,高中或中专占 29.14%,大专或本科占37.71%,硕士及以上占 10.86%,因许多方面的限制,受访人群的受教育程度相对河北省全体居民来说偏高,但影响不大。 5.2 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分析 5.2.1 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状况包括公共文化服务的政府投入、运行机制和发展规模状况,本文从这三方面对供给进行分析。河北公共文化服务政府投入和发展规模呈增长趋势,但仍处十低水平,运行机制不完善,各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水平不均衡。 5. 2. 1. 1公共文化服务政府投入状况 本文从总体和人均公共文化投入状况两方面对公共文化服务政府投入进行分析。 第一,总体公共文化投入水平不高,但呈增长趋势 “十一五”期间河北文化事业费起伏较大,随着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口益重视,2010年以来河北文化事业费增长较快,2012年河北文化事业费近11. 5亿兀,同比增长23. 46%,增幅虽比上年回落9. 09%,但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高十财政收入同比增长率和财政支出增长率3. 52%和8. 14%.各市的文化事业费同比增长率都为正,只有石家庄、保定、衡水的文化事业费同比增长率低十财政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低16. 89,6. 58, 5. 24个百分点,其余各市均高十财政收入的同比增长率;目_除石家庄外其他各市的文化事业费同比增长率比财政支出同比增长率都高。 河北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较低,2012年为0. 28%,比2011年上升0. 02%,但比全国低0. 1%,在全国仅居第30位。2011年浙江、上海和北京这些发达地区的这一比重就分别达到了0.75%, 0.62%, 0.55%,比河北当年平均高0. 38%:与河北经济水平相当的山东该指标值也达到了0. 35%0 2005年及之前河北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高十全国,2006年以后与全国的差距拉大,2007-2012年一直在全国处十下游。河北各市文化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差异较大,秦皇岛最高,为0.37%, Ifn衡水仅为0. 12% . 第二,人均公共文化投入水平低,增长缓慢 人均公共文化投入水平可以从人均文化事业费和购书费两方面进行分析。河北人均文化事业费较低,增长缓慢,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不断拉大。2012年河北人均文化事业费为15. 74兀,比2011年增长2. 89兀,但与全国人均35. 46兀的差距还很大,仅占全国倒数第二位,2008-2011年在全国的排名一直处十末位,与河北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山东与河南分别为21. 36兀和15. 99兀,都比河北高。2012年河北公共图书馆人均购书费为0. 328兀,比2011年增长0. 063兀,与全国的人均1. 091兀相比差0. 763兀,在全国处十下游。2005-2012年河北人均购书费年均增长0. 046兀,与全国年均增长0. 127元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长此以往,河北与全国人均购书费的差距将被进一步拉大。 各市人均投入水平差异较大。人均文化事业费方面,2012年秦皇岛和唐山最高,分别为24. 41和21. 72兀;有4/11的市小十10兀,其中衡水最低,仅为4. 4兀。可喜的是,各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幅,邯郸同比增长率最高,达到了69. 45%;只有石家庄和保定这两个人口大市同比增长率在20%以下。人均购书费方面,2012年秦皇岛与沧州最多,分别是 0.809 和 0.781 元,衡水、保定与邢台在 0.1 元以下;各市同比增长率差距较大,有 5/11 的市出现了超过 30%的负增长,其余为正增长的市中增长幅度差距也较大,秦皇岛增长了 105.45%,而石家庄仅增长了 7.06%. 5.2.1.2 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状况 当前,在自上而下的压力型行政体制下,由于市场机制不够健全和公民社会力量较为薄弱,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依然是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这种决策机制表现为物品供给是由上级政府组织及其指令决定的,公众的需求被排除在外。如,一位县公共图书馆馆长透露,提供多少图书、提供什么图书都由上面决定。这种方式明显缺乏公众意见和专家系统作支持,决策的科学性不足。 河北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监督过程中多采用传统的方式,即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进行检查,或采取部门自评的方式,缺少严密的监督机制。由于人员少、经费少,难以监督公共文化资金的运用情况、更难以对下级开展的公共文化活动或修建公共文化设施的效果进行经常性检查。一位县文化馆馆长说,对文化服务的检查采取抽查的方式。由于多数情况下上级和下级部门有共同的利益,上级与下级部门易采取共谋行为,检查多流于形式;为了提升个人政绩,部门自评也多是官员自己自说自话,所以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监督机制起到的作用微弱。 当前河北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建立起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反馈机制。一位文化馆馆长反映,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少、经费不足,开展文艺演出的经费就不足,更无力对居民的文化需求进行调查。同时,大多数地区没有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的标准,更没有建立绩效评价机制,是服务的效果和公众文化需求得不到重视和反馈的重要原因.河北公共文化机构工作人员队伍初具规模,但是各市从业人员规模和素质不均衡。 2012 年主要公共文化机构(图书馆、博物馆、群众文化机构、事业性质的艺术表演团体和艺术表演场馆)共有从业人员约 1.6 万人,平均每 4428 人中有一名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中级及以上职称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重为 28.3%.人均拥有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最多的市是张家口,平均每 2900 人中有一名从业人员,最少的是衡水,8606 人中才有一名从业人员。中级及以上职称人数占总从业人数的比重最高的市是保定,为36.49%,最低的是张家口,为 13.51%,只有保定、唐山和邯郸在全省以上,其余市都在全省以下。 基层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匮乏,各市发展状况不一。2012 年平均每个文化站仅有在编人员 0.71 人,比 2011 年多了 0.25 人,各市基本上都有了一定的增加,但是只有唐山、秦皇岛和张家口达到了 1 人,分别为 1.3 人、1.28 人和 1 人,衡水最少,仅为 0.07人。平均每社区或村拥有的群众文化机构指导的业余文艺团队数较少,仅有 0.32 支,比 2011 年略有增加,仍处于较低水平,各市也存在较大差距,最多的是石家庄为 0.59支,最少的是衡水仅为 0.09 支。 从调查情况来看,对“社区或村有哪些文化人员和组织?”,群众业余文艺团队的被选概率最高,为46.86%;文体干部、文化志愿者、电影放映队分别只有20.86%、20.57%、18%;书屋管理员、社区文化指导员、专(兼)职文化辅导员和体育指导员仅分别为 13.14%、12.8%、4.57%,23.43%的人表示不清楚。对“本地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