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2021年)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十一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高考地理(2021年)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十一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高考地理(2021年)一轮总复习同步测试卷十一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同步测试卷地理(十一)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时间:60分钟总分:90分

[对应学生用书p375]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利用新型无人机对农作物进行测量时,无人机会通过卫星定位引导自动拍摄监测地块的高清航拍影像,然后利用专用软件进行后期处理。据此回答1~2题。

1.获取调查地块农作物高清航拍影像的技术是(A)

A.RSB.GPSC.GISD.VR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遥感是通过传感器这类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在远离目标和非接触目标物体条件下探测目标地物,获取其反射、辐射或散射的电磁波信息,并进行提取、判定、加工处理、分析与应用的一门科学和技术。可以通过该技术获取农作物高清航拍影像。故B、C、D错误,A正确。

2.利用专用软件进行后期处理获得的数据可以分析调查地块(D)

A.土壤酸碱性和农作物的种植面积

B.土壤含水量和农作物的种植结构

C.气候变化和农作物的种植变化

D.农作物的作物单产和作物种类

[解析]土地酸碱性无法通过所得的数据分析求得,故A错误;土壤含水量需要就地勘察,无法通过遥感技术和GIS技术分析调查,故B错误;该地气候变化无法通过遥感影像获取,故C错误;农作物的单产和作物种类可以通过遥感和GIS技术的数据处理分析获取,故D 正确。故选D。

某游客从下图中A处驱车赶往B处,其手机上的某地图软件提示:“前方1千米处行驶非常缓慢”。热力图是该地图软件功能之一,它是利用手机基站定位获取该区域的用户数量来渲染地图颜色,实时描述人群分布、密度和变化趋势的一个产品。下图为某区域热力图。读图完成3~4题。

3.该地图软件发出该提示,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有(C)

A.GPS、RSB.GIS、RS

C.GPS、GISD.GIS、RS、GPS

[解析]根据材料,该地图提示需要对车辆进行定位,使用的技术有GPS技术。需要对线路状况信息进行分析、处理,使用GIS技术,C对。RS主要功能是拍摄遥感图像,不能定位或分析数据信息,A、B、D错。

4.通过对热力图提供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不能(C)

A.规划布局景区道路

B.评估区域商业价值

C.预测景区游客数量

D.助力交通部门决策

[解析]通过对热力图提供的大数据进行分析,不能核定区域游客数量,游客数量是不断变化的,C对。可能规划布局景区道路、评估区域商业价值、助力交通部门决策,A、B、D 错。

“蚂蚁森林”继捐步种树(通过低碳行为在手机里养成一棵虚拟树后,蚂蚁金服会在选定区域种植一棵真树)后又推出了行走路线功能(用户实际行走步数模拟在虚拟线路上完成行走获得金币,帮助山区孩子修建球场)。读某同学在内蒙古阿拉善盟“蚂蚁森林一号线”线路截图,完成5~6题。

5.“蚂蚁森林”行走路线功能中完成虚拟线路模拟任务,主要用到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A)

A.GISB.RSC.GPSD.VR

[解析]虚拟现实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发展与应用的重要方向,许多机构致力于用数字地形海拔数据、航空或卫星照片数据构造各种虚拟GIS系统,因此能够完成虚拟线路模拟任务的地理信息技术只能是以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为基础的地理信息系统(GIS),选项A符合题意。遥感技术(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不具有完成虚拟线路模拟任务的功能,排除B、C。VR不是地理信息技术,排除D。故选A。

6.“蚂蚁森林”种植胡杨、樟子松等乔木所需能量是柠条、梭梭等灌木的十多倍,如此设置的原因可能是胡杨、樟子松等乔木(C)

A.装点风景更美B.生态价值更高

C.所需水量更大D.经济价值更大

[解析]与柠条、梭梭等灌木相比,胡杨、樟子松等乔木生长更加旺盛,叶片更茂盛,蒸腾作用更强,所需要消耗的水量更大,因此在“蚂蚁森林”种植胡杨、樟子松等乔木所需能量是柠条、梭梭等灌木的十多倍,需要“蚂蚁森林”参与者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让这些乔木生长,选项C符合题意。在装点风景、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等方面上,胡杨、樟子松等乔木与柠条、梭梭等灌木相差不大,排除A、B、D。故选C。

读我国地壳运动观测网图,完成7~8题。

7.建立地壳运动观测网主要是为了(C)

A.泥石流、滑坡的监测和预报

B.大地高程测量

C.地震监测和预报

D.为电离层研究、气象预报提供数据

[解析]建立地壳运动观测网主要是为了地震监测和预报,减少重大地质灾害的损失,C 对。泥石流、滑坡属于外力作用造成的地质灾害,地壳运动属于内力作用表现,A错。大地高程测量是静态测量,不需要观测地壳运动,B错。不能为电离层研究、气象预报提供数据,D错。

8.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采用的主要技术是 (B)

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

[解析]对地壳运动进行精确观测采用的主要技术是全球定位系统,用来监测微小移动,军用监测技术可精确到厘米级,B对。遥感技术的监测功能主要是通过拍摄遥感图像完成,不能监测微小移动,A错。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没有监测功能,C、D错。

在全球和区域尺度上准确获取碳排放数据,对提升我国在国际气候变化方面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技术难度极高,目前仅有两颗卫星能够从太空监视地球温室气体排放。2017年10月24日开始,我国发射的“碳卫星”数据正式对外开放共享,这也意味着,继美国、日本之后,我国成为第三个可以提供“碳卫星”数据的国家。下图为遥感卫星工作流程图。读图回答9~11题。

9.与地面监测站相比,“碳卫星”(C)

A.工作流程简单B.观测精度高

C.观测范围广D.监测时间长

[解析]根据遥感卫星工作流程图可知,“碳卫星”的工作流程相对复杂,A错;地面监测站观测精度高于“碳卫星”,B错;“碳卫星”观测范围广,C对;地面监测和“碳卫星”监测时间没有太大差别,D错。

10.我国发射“碳卫星”时间较晚,主要是由于(A)

A.技术难度大B.资金投入不足

C.市场需求不大D.政策支持不够

[解析]结合材料可知,由于技术难度大,我国发射“碳卫星”的时间较晚,目前发射“碳卫星”的国家也比较少,A对。

11.“碳卫星”数据的正式对外开放有助于我国(C)

A.获取各行业的碳排放数据

B.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C.提高节能减排措施的针对性

D.减少极端天气的危害

[解析]“碳卫星”只能监测碳排放的空间分布,无法获取各行业的数据,A错;“碳卫星”只能监测二氧化碳含量,无法减少排放量,B错;监测到二氧化碳的空间变化,能够精确分析其来源,提高节能减排措施的针对性,C对;对极端天气危害没有影响,D错。

二、非选择题(共46分)

1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2分)

“十一五”期间,我国依靠高分辨率(2米到10米)的卫星影像和“3S”技术,进行了第二次全国土地大调查,并建立了我国的“数字国土”。专家认为,“数字国土”是地图测绘、航空卫星遥感、探空和深钻的深化,是对地测绘系统(EOS)、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地理

信息系统(GIS)的综合。以农业为例,它在农业信息遥感、太空农业等领域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一些国家利用资源卫星进行农业资源调查、作物长势和产量估测等。例如,美国利用资源卫星在估计本国小麦产量的同时,还对其他国家小麦产量进行估测,根据所得的数据制定生产布局、储运、加工等计划,确定对外贸易策略,由此每年可获利数亿美元。

(1)上图为冬小麦各生长阶段的波谱特性示意图,通过分析能得出什么结论?(6分)

__冬小麦在不同生长阶段,其波谱特性不同,通过遥感获得某地冬小麦某一生长阶段波谱数据并与正常年份比较,即可判断出冬小麦的生长情况,进而对产量进行预测,为后一阶段的生产活动提供资料。(6分)__

(2)根据材料推断,“数字国土”相关技术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可做哪些工作?(8分)

__土地资源利用状况遥感调查,合理布局农业;监测预报天气变化,旱涝、长势、产量预测,提高抗灾能力;农业污染环境状况监测与预报,提出解决措施等。(8分)__

(3)在全球问题的研究中,除农业外,还有哪些领域可以应用“数字国土”的相关技术?(8分)

__全球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地震分布带;地形遥感;全球生态环境监测;全球气候预测。(任答四点得8分)__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某出租车正在路边下客,车边突然冒出来一个男子,一手拿着雷管一手拿着打火机,要求司机下车。司机有些害怕,就下了车,随即报警。该男子把车开走后,110出动两辆警车开始紧急寻找。不久,民警按照出租车显示的GPS轨迹,发现了出租车行驶方向。大约一小时

后,民警将该男子擒住。励志名言

学习不一定成功,不学习一定不能成功。期末考,加油!

生命之中最快乐的是拼搏,而非成功,生命之中最痛苦的是懒散,而非失败。

你要逼自己优秀,然后骄傲的生活,余生还长,何必慌张,以后的你,会为自己所做的努力,而感到庆幸,别在最好的年纪选择了安逸。期末考,加油!

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别人受不了地气,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才会享受的比别人更多。

自强不息怀壮志以长行,厚德载物携梦想而抚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