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氯乙酰氯安全技术说明书

三氯乙酰氯安全技术说明书
三氯乙酰氯安全技术说明书

三氯乙酰氯

磷酸三甲苯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磷酸三甲苯酯 标识中文名:磷酸三甲苯酯;磷酸三甲酚酯 英文名:Tricresyl phosphate;Tritolyl phosphate 分子式:C21H21O4P分子量:368.36 CAS号:1330-78-5RTECS号:TD0175000 UN编号:2574危险货物编号:61112IMDG规则页码:6274 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或淡黄色的透明油状液体。 主要用途:用作塑料增塑剂、喷漆增塑剂。 熔点(℃):-33沸点(℃):420饱和蒸汽压(kPa):1.33/265℃相对密度(水=1): 1.16相对密度(空气=1):12.7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燃烧热(kj/mol): 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可燃建筑火险分级:丙 闪点(℃):225自燃温度(℃):385 爆炸下限(V%):无资料爆炸上限(V%):无资料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受热分解产生剧毒的氧化磷烟气。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磷、磷烷。 稳定性: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禁忌物:强氧化剂、强酸。 灭火方法: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包装与储运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危险货物包装标志:14 包装类别:Ⅱ 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 剂、食用化工原料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毒性危害接触限值: 中国MAC:未制定标准;苏联MAC:0.1mg/m3; 美国TWA:未制定标准;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毒性:LD50:5190mg/kg(大鼠经口) 健康危害: 急性中毒:先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后出现肌肉疼痛,继之迅即出现肢体发麻和肌无 力,可引起足、腕下垂。损害以运动神经为主,重者可有咽喉肌肉、眼肌和呼吸肌麻痹。 可因呼吸麻痹而致死。慢性中毒:长期小量接触邻位磷酸三甲苯酯,可出现与急性中毒 相同的神经系统损害。 急救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 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给饮大量温水,催吐,就医。 防护措施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佩带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泄漏处置: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 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喷雾状水,减少 蒸发。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收集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如大量泄漏, 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其他: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 后再用。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年产10万吨苯加氢工艺设计

第一章工艺设计说明书 1.1概述 苯加氢项目包括生产设施和生产辅助设施,主要为:制氢、加氢、预蒸馏、萃取、油库、装卸台等。生产高纯苯、硝化级甲苯、二甲苯、非芳烃、溶剂油等。苯、甲苯、二甲苯(简称BTX)等同属于芳香烃,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由芳烃衍生的下游产品,广泛用于三大合成材料(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和有机原料及各种中间体的制造。纯苯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大量用于生产精细化工中间体和有机原料,如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染料、医药、农药。它还是重要的有机溶剂。我国纯苯的消费领域主要在化学工业,以苯为原料的化工产品主要有苯乙烯、苯酚、己内酰胺、尼龙66盐、氯化苯、硝基苯、烷基苯和顺酐等。在炼油行业中也会用作提高汽油辛烷值的掺和剂。甲苯是一种无色有芳香味的液体,除用于歧化生产苯和二甲苯外,其化工利用主要是生产甲苯二异氰酸脂、有机原料和少量中间体,此外作为溶剂还用于涂料、粘合剂、油墨和农药与大众息息相关的行业等方面。国际上其主要用途是提高汽油辛烷值或用于生产苯以及二甲苯,而在我国其主要用途是化工合成和溶剂,其下游主要产品是硝基甲苯、苯甲酸、间甲酚、甲苯二异氰酸酯等,还可生产很多农药和医药中间体。另外,甲苯具有优异的有机物溶解性能,是一种有广泛用途的有机溶剂。二甲苯在化工方面的应用主要是生产对苯二甲酸和苯酐,作为溶剂的消费量也很大。间二甲苯主要用于生产对苯二甲酸和间苯二腈。焦化粗苯主要含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烃,另外还有一些不饱和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及氮化合物等杂质。粗苯精制就是以粗苯为原料,经化学和物理等方法将上述杂质去除,以便得到可作原料使用的高纯度苯。近年来,国内许多钢铁企业的焦化项目纷纷上马,焦化粗苯的产量迅速增加,为粗苯加氢精制提供了丰富的原料。 1.1.1项目的来源 随着我国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苯下游产品产能增长较快,尤其是苯乙烯、苯酚、苯胺、环己酮等生产装置的大量建设,对苯、甲苯、二甲苯等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需求大增,而国内苯系列产品生产能力增长缓慢,不能满足市

特戊酰氯安全技术说明书

特戊酰氯 第一部分化学品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特戊酰氯 化学品英文名:Trimethylacetyl Chloride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特戊酰氯 浓度:>99% CAS 号:3282 第三部分危险特性 危险性类别:GB8.1类81117 酸性腐蚀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吸入,可引起喉、支气管痉挛、炎症、化学性肺炎、肺水肿.接触后可有烧灼感,出 现咳嗽、气短、喉炎、头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遇热放出氯气; 与水反应,放出氯化氢气体,造成腐蚀性灼伤。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要能有危害。 爆炸危险:易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若有灼伤,按酸灼伤处理。 眼睛接触:拉开眼脸,用流动清水冲洗15min。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口服牛奶,豆浆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氧化剂,有引起燃烧的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遇水发生剧烈 反应,散发出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的氯化氢气体。遇潮时对大多数 金属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 灭火方法:如发生火灾时,可用二氧化碳,干粉,及抗溶性泡沫,禁止用水。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应急处理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用小苏打覆盖,并混合均匀;将混合物推开,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污 水放入废水系统。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及储存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不燃库房.专人保管,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防止受潮和雨淋.应与碱类、氧化剂、 潮湿物品等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 爆型,开设在仓外,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搬运注意事项: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及容器损坏,雨天不宜运输。 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工程控制: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防腐工作服. 手防护: 戴防护手套.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防毒口罩.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 PH值:无资料 熔点:无资料 沸点:无资料 相对密度(水=1):0.97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辛醇/水分配系数:无资料 闪点:无资料 引燃温度(自燃温度):无资料 爆炸上限:无资料 爆炸下限:无资料 溶解性:易溶于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无资料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无资料 避免接触的条件:无资料 禁配物:无资料 聚合危害:无资料 分解产物:无资料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正磷酸安全技术说明书(2016最新)

修订日期:2016年3月6日 SDS编号:LDAJ-2016-02 产品名称:正磷酸版本:第三版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正磷酸 化学品英文名:phosphoric acid/ortho phosphoric acid 企业名称:AAAAAAA 生产企业地址: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羊场镇 邮政编码:XXXXXX 公司电话:YYYYY-BBBBB89 传真号码:YYYYY-BBBBB94 企业应急电话:YYYYY-BBBBB84 电子邮件地址:QQQQQQ@https://www.360docs.net/doc/ff8816382.html, 技术说明书编码:LDAJ-2016-02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药、食品、肥料等工业,也可用作化学试剂。 限制用途:不宜作为品质改良剂的磷酸盐及磷酸盐食品添加剂如亚磷酸钠、次磷酸钠等食品工业。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固体。会引起皮肤烧伤,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 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五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 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

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类别1。 标签要素: 象形图编码:GHS05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 引起严重眼睛损伤。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汽/喷雾。作业后彻底清洗。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应急响应: ——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使用。 ——如误吸入将受害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如误吞咽漱口,不要诱导呕吐。 ——如皮肤(头发)沾染,立即去处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用水清洗皮肤或淋浴。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如戴隐形眼镜可方便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 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 废弃处置方法: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

磷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磷酸钠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九部分:理化特性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Cas No.:7601-54-9 中文名称:磷酸钠 中文别名:无水磷酸三钠 英文名称:Dibasic Sodium Phosphate 分子式:Na3PO4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磷酸钠≥99% 7601-54-9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GHS 危险性类别: 警示词: 危险信息: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事故响应: 安全储存: 废弃处置: 危害描述 物理化学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一般性建议:急救措施通常是需要的,请将本 SDS 出示给到达现场的医生。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如有不适,就医。 吸入:立即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如果呼吸困难,给于吸氧。如患者食入或吸入本物质,不得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果呼吸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立即就医。 食入: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立即呼叫医生或中毒控制中心。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清除所有火源,增强通风。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避免吸入粉尘。使用防护装备,包括呼吸面具。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根据出现的症状进行针对性处理。注意症状可能会出现延迟。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 灭火方法与灭火剂 合适的灭火介质: 干粉、二氧化碳或耐醇泡沫。 不合适的灭火介质: 避免用太强烈的水汽灭火,因为它可能会使火苗蔓延分散。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灭火时,应佩戴呼吸面具((符合MSHA/NIOSH 要求的或相当的))并穿上全身防护服。在安全距离处、有充足防护的情况下灭火。防止消防水污染地表和地下水系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避免吸入蒸气、接触皮肤和眼睛。谨防蒸气积累达到可爆炸的浓度。蒸气能在低洼处

天然气液化及储运技术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8536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天然气液化及储运技术详 细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天然气液化及储运技术详细版 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天然气液化技术 液化天然气(LNG)的工艺流程大致分为两部分,即净化过程和液化过程,净化是天然气液化的首要过程。 1. 天然气净化 天然气净化主要是“三脱”过程,即干燥脱水、脱烃类成份以及脱酸性气体。此外,根据地质条件不同,通常还需进行其他一些净化过程,如除去油脂、除去汞、除去CO?等工艺。 (1) 酸性气体脱除采用溶剂与流程的选择主要根据原料气的组份、压力、对产品的规格要求、总成本与运行费用的估算而定。

世界上通用的LNG工厂的酸气吸收工艺主要有三种,即MEA(单乙醇胺法)洗涤吸收 过程、BENFIELD(钾碱法)过程和SULFINOL(砜胺法)过程。 MEA法:脱酸剂为15%~25%的单乙醇胺水溶液。主要是化学吸收过程,操作压力影响较小,当酸气分压较低时用此法较为经济。此法工艺成熟,同时吸收CO?和H?S的能力较强,尤其在CO?浓度比H?S浓度较高时应用,亦可部分脱除有机硫。缺点是须较高再生热、溶液易发泡、与有机硫作用易变质等。 BENFIELD法:脱酸剂为20%~35%的碳酸钾溶液中加入烷基醇胺和硼酸盐等活化剂。主要是化学吸收过程,在酸气分压较高时用此法较为经济。该方法流程图如图8-2所示,压力对操作影响较大,在CO?浓度比H?S浓度较高时适用,此法所需的再生

硝酸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硝酸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硝酸锌 CAS No.: 10196-18-6 分子式: Zn(NO3)2.6H2O 分子量: 297.49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硝酸锌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有腐蚀性。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有刺激和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吸入引起中毒。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与硫、磷、炭末、铜、金属硫化物及有机物接触剧烈反应。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 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氧化锌。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雾状水、砂土。切勿将水流直接射至熔融物,以免引起严重的流淌火灾或引起剧烈的沸溅。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勿使泄漏物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或金属粉末接触。小量泄漏: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安全护目境,穿胶布防毒衣,

硝酸锌安全技术说明书

硝酸锌 (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硝酸锌 化学品英文名:zinc nitrate;nitric acid zinc salt,hexahydrate 分子式:Zn(NO3)2.6H2O 相对分子量:297.51 (2)成分/组成信息 成分:纯品 CAS No:10196-18-6 (3)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5.1类氧化剂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有腐蚀性。在高温下分解产生有刺激和剧毒的氮氧化物气体,吸入引起中毒。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助燃,与可燃物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4)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20-30min。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10-15min。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就医 (5)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遇可燃物着火时,能助长火势。与硫、磷、炭末、铜、金属硫化物及有机物接触剧烈反应。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6)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

服,戴橡胶手套。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如木材、纸、油、等)接触。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容器和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勿使水进入包装容器内。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露区。大量泄漏:泄漏物回收后,用水冲洗泄露区 (7)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28℃,相对湿度不超过75%.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必须完整密封,防止吸潮。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活性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监测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安全护目境。 身体防护:穿隔绝式防毒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9)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结晶或白色粉末,易潮解 pH值:6(1%水溶液) 熔点(℃):36~37 沸点(℃): 105 (分解) 相对密度(水=1): 2.07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10.3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磷酸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磷酸 化学品英文名:phosphoric acid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orthophosphoric acid 技术说明书编码:947 CAS号:7664-38-2 分子式:H3PO4 分子量:98.0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危险性类别:第8类腐蚀品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蒸气或雾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液体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血便或体克。皮肤或眼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鼻粘膜萎缩、鼻中隔穿孔。长期反复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刺激。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受热分解产生剧毒的氧化磷烟气。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磷。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用大量水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碱类、活性金属粉末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小心把酸慢慢加入水中,防止发生过热和飞溅。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易(可)燃物、碱类、活性金属粉末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2021年制苯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

2021年制苯装置简介和重点部 位及设备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214

2021年制苯装置简介和重点部位及设备 一、装置简介 (一)装置发展及类型 1.装置发展 制苯装置是以乙烯装置的副产品裂解汽油和氢气为原料,应用各种技术,以生产纯苯为主产品,同时副产多种石油化工原料的石油化工装置。裂解汽油在制苯装置中通过加氢、抽提分离得到纯苯,同时可得到C5 、C9 、甲苯、抽余油、C8 等重要的副产品。 裂解汽油加氢工艺随着催化剂的进步由原来的高温Co、Mo系列,向低温贵金属系列发展。工艺路线也向全馏分深度加氢发展。制苯

工艺也以抽提制苯为主,逐渐淘汰了能耗高、损失率大的甲苯脱烷基及二、三甘醇抽提的工艺方法。普遍采用的为四甘醇、环丁砜为溶剂的工艺方法。N—甲酰基吗啉抽提工艺为目前国际较先进的水平。 2.装置类型 (1)加氢工艺类型 裂解汽油中除含苯、甲苯、二甲苯外,还含有单烯烃、双烯烃、饱和烃(直链烷烃、环烷烃)以及含硫、氧、氮的有机化合物,根据色谱分析,有200多种组分,组成相当复杂。这种油的特点为稳定性差,存放过程中易聚合生成低聚合度产物(即胶质),故在应用中必须先经过加氢工艺处理。 鉴于从裂解汽油中除去双烯烃、单烯烃和硫、氧、氮有机化合物的条件不同,国内外普遍采用两段加氢法。一段加氢主要是双烯烃加氢;二段加氢主要是单烯烃加氢,同时将硫、氧、氮有机化合物加氢转变为相应的硫化氢、水和氨而被除去。裂解汽油选择性加氢过程中催化剂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随着乙烯丙烯工业的飞速发展

丙酰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产品名称: 丙酰氯按照GB/T 16483、GB/T 17519 编制 修订日期: 2019年7月15日最初编制日期: 2019年7月15日 版本: 1.0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丙酰氯 化学品英文名:Propionyl chloride 企业名称:chemicalbook 企业地址: 邮编: 传真: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地址: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有机合成中用作丙酰化剂,制备各种丙酸衍生物的中间体;用于生产农药、医药品等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GHS危险性类别: 易燃液体类别 2 皮肤腐蚀/ 刺激类别1B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性说明: H225 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H314 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 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 —— P233 保持容器密闭。 —— P240 容器和装载设备接地/等势联接。 —— P241 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设备。 —— P242 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 P243 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 P260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事故响应: —— P303+P361+P353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 P370+P378 火灾时:使用灭火器灭火。 —— P301+P330+P331 如误吞咽:漱口。不要诱导呕吐。 —— P363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 P304+P340 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 P310 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 P321 具体治疗( 见本标签上的…… )。

磷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磷酸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磷酸化学品俗名: 化学品英文名称:phosphoric acid 英文名称:orthophosphoric acid 技术说明书编码:947 CAS No.: 7664-38-2 生产企业名称: ¥ 地址: 生效日期: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 CAS No. 含量磷酸 7664-38-2 ≥%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蒸气或雾对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液体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血便或体克。皮肤或眼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鼻粘膜萎缩、鼻中隔穿孔。长期反复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刺激。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金属反应放出氢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受热分解产生剧毒的氧化磷烟气。具有腐蚀性。 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磷。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用大量水灭火。 /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芳烃抽提装置操作规程

目录 1.概述 1.1装置概述 1.2设计数据 1.2.1物料平衡 1.2.2原料性质数据及产品质量标准1.2.3辅助材料 1.2.4主要操作条件 1.2.5公用工程消耗 1.2.6装置能耗 2 工艺原理及工艺流程简述 2.1工艺原理 2.2工艺流程简述 2.2.1预处理部分 2.2.2环丁砜抽提部分 2.2.3芳烃分离部分 2.2.4溶剂油加氢部分 2.3装置动、静设备 3 装置开工方案 3.1准备工作 3.2收热载体及其系统升温脱水 3.3预处理系统开工 3.4抽提系统进油 3.5精馏系统开工 3.6溶剂油加氢系统开工 3.7开工统筹图附图 3.8重大开工步骤 4 装置停工方案 4.1停工要求 4.2停工设备 4.3抽余油加氢单元停工 4.4精馏单元停工 4.5抽提单元停工 4.6预处理单元停工 4.7热载体系统停工 4.8停工注意点 4.9装置停工时间统筹 4.10重大停工步骤 5 停工吹扫方案 5.1吹扫准备工作 5.2吹扫原理及注意事项 5.3吹扫流程 6 系统操作法 6.1预处理单元正常操作

6.2抽提单元正常操作 6.3芳烃精馏单元正常操作 6.4抽余油加氢单元正常操作 6.5中间罐区操作 6.6加热炉操作法 6.7机泵操作法 6.8计算机操作法 7 事故处理 7.1事故处理原则 7.2紧急停工步骤 7.3公用工程事故处理 8 装置安全生产规定 8.1装置安全生产要点 8.2芳烃抽提装置的保健和安全 8.3自背式空气呼吸器的使用方法 8.4可燃气监测器安装位置 8.5苯检测仪安装位置 8.6芳烃抽提装置可燃物质 8.7芳烃装置抽提八字盲板一览表 8.8装置界区进出管线盲板平面分布图8.9芳烃抽提装置安全阀明细表 8.10便携式安技设备使用维护工程8.11分公司安全禁令 8.12装置污水系统示意图 8.13清污分流管理制度 8.14危险品“环丁砜”的管理 9 附录 9.1 装置动、静设备一览表 9.2 原则流程图

CN105336500A一种ZnO纳米棒薄膜原位改性处理方法及其获得的改性薄膜

---------------------------------------------------------------最新资料推荐------------------------------------------------------ CN105336500A一种ZnO纳米棒薄膜原位改性处 理方法及其获得的改性薄膜 (10)申请公布号(43)申请公布日(21)申请号201910672461.8(22)申请日2019.10.16H01G 9/20 (2006.01)H01G 9/042 (2006.01)B82Y 30/00 (2019.01)B82Y 40/00 (2019.01)(71)申请人景德镇陶瓷学院地址 333001 江西省景德镇市珠山区陶阳南路景德镇陶瓷学院(72)发明人孙健王艳香黄丽群范学运杨志胜陈凌燕(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1代理人李玉峰(54) 发明名称一种 ZnO 纳米棒薄膜原位改性处理方法及其获得的改性薄膜(57)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 ZnO 纳米棒薄膜原位改性处理方法,首先将二水乙酸锌溶解于甲醇溶液中,并将溶液搅拌均匀,得到二水乙酸锌甲醇溶液;然后将预先制备的 ZnO 纳米棒薄膜放入二水乙酸锌甲醇溶液中,在密封情况下进行恒温反应,反应温度60℃;反应结束后进行清洗、干燥、煅烧,即得到原位改性的ZnO纳米棒薄膜。 此外,还公开了利用上述改性处理方法获得的改性 ZnO 纳米棒薄膜。 本发明通过对ZnO纳米棒薄膜进行表面改性,增加了比表面积、同时改善了薄膜的光电等性能,从而有效提高了其适用性,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而且,制备工艺简单、合成温度低、成本低、ZnO 纳米棒结构不 1 / 13

三甲基乙酰氯安全技术说明书

三甲基乙酰氯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三甲基乙酰氯化学品英文名称:Trimethylacetyl chloride 企业名称:XXXXXXXX 化工有限公司地址:XXXXXXXX 邮编:XXXXXXXX 电子邮件地址:XXXXXXXX 联系电话:XXXXXXXX 传真号码:XXXXXXXX 企业应急电话:XXXXXXXX 产品代码:006 产品推荐用途:是生产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唑蚜威的中间体,也是除草剂异嗯唑酮的中间体,可用作合成酰胺类及酚酯类药物的原料,用于生产(羟)氨苄青霉素、头孢(羟)氨苄、头孢唑啉、双特戊酰肾上腺等药物,此外,还用于合成过氧化叔戊酸叔丁酯等。 产品限制用途:无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物理化学危险: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遇水发生剧烈反应, 散发出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的氯化氢气体。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遇潮时对大

多数金属有腐蚀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具腐蚀性。 健康危害:对眼睛、皮肤、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性。吸入可致喉、支气管痉挛、炎症,化学性肺炎、肺水肿。接触后有烧灼感,出现咳嗽、头痛、恶心和呕吐等。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GHS 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 (GB 13690-2009 )及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易燃液体,类别2 ;急性毒性-经口,类别4;急性毒性-吸入,类别2;皮肤腐蚀/ 刺激:类别1;严重眼睛损伤/ 眼睛刺激性:类别1。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引起严重眼睛损伤; 引起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 吞咽有害; 吸入致死;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在清除液体和蒸气前不能进行焊 接、切割等作业。避免产生烟 雾。避免与氧化剂、碱类、醇类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合成氨厂脱硫系统工艺的设计说明书[1]

目录 1.设计任务 (3) 2.脱硫方法的选择 (4) 3.工艺流程 (5) 4.物料衡算 (8) 5.热量衡算 (12) 6.设备尺寸计算 (15) 7.主要设备及其工艺参数 (20) 8.致谢 (24)

合成氨脱硫工艺设计说明书 第一节设计任务 1.设计项目:合成氨脱硫工艺设计 2.年生产能力:4000吨 3.设计依据:合成氨原料气中,一般总含有不同数量的无机硫化物和有机硫化物,这些硫化物的成分和含量取决于气化所用燃料的性质及其加工的方法。原料气中的硫含量,可以认为于燃料只能跟硫含量成正比。一般说来,以焦碳或无烟煤制的的水煤气或半水煤气中,较高者,硫化氢达4-6克/标准米3,有机硫0.5-0.8克/标准米3(主要为硫氧化碳;其次为二氧化碳,约占百分之十几);较低者,硫化氢1-2克/标准米3,有机硫0.05-0.2克/标准米3。但是近来有些小合成氨厂用当地高硫煤作原料,制得的煤气中硫化氢含量也有高达20-30克/标准米3,有机硫1-2克/标准米3(主要为二氧化碳。其次为硫氧化碳.硫醇和噻吩)。天然气中硫化氢的含量,则因地区不同有极大的差异,约在0.5-15克/标准米3的范围内变动,有机硫则以硫醇为主。重油.轻油中的硫含量亦因不同的石油产地而有极大的差异。重油部分氧化法的制气过程中,重油只能感的硫分有95%以上转化成硫化氢,只有小部分变成有机硫,其主要组分为硫氧化碳。例如,含硫分0.3-5.5%的重油,气体得到的气体中含硫化氢1.1-2.0克/标准米3和硫氧化碳0.03-0.4克/标准米3。原料气中碳化物的存在,会增加气体对金属的腐蚀并使催化剂中毒。此外,硫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应当予以回收。为此。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管理

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和管理 一、危险化学品包括 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放射性物品、有毒品和腐蚀品等九类。 二、危险化学品的管理 1. 登记注册登记注册是化学品安全管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范围是国家标准《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中所列的常用危险化学品。 2. 分类管理分类管理实际上就是根据某一化学品的理化、燃爆、毒性、环境影响数据确定其是否是危险化学品,并进行危险性分类。主要依据《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和《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86)两个国家标准。 3. 安全标签安全标签是用简单、明了、易于理解的文字、图形表述有关化学品的危险特性及安全处置注意事项。安全标签的作用是警示能接触到此化学品人员。根据使用场合,安全标签分为供应商标签和作业场所标签。 4. 安全技术说明书安全技术说明书详细描述了化学品的燃爆、毒性和环境危害,给出了安全防护、急救措施、安全储运、泄漏应急处理、法规等方面信息,是了解化学品安全卫生信息的综合性资料。主要用途是在化学品的生产企业与经营单位和用户之间建立一套信

息网络。 5. 安全教育安全教育是化学品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培训使工人能正确使用安全标签和安全技术说明书了解所使用的化学品的燃烧爆炸危害、健康危害和环境危害;掌握必要的应急处理方法和自救、互救措施;掌握个体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维护和保养;掌握特定设备和材料如急救、消防、溅出和泄漏控制设备的使用。使化学品的管理人员和接触化学品的工人能正确认识化学品的危害,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从主观上预防和控制化学品危害。 三、危险化学品的存放要求 1.易挥发药品:远离热源火源,于避光阴凉处保存,通风良好,不能装满。这类药品多属一级易燃物、有毒液体。对这类药品贮存要特别注意,最好保存在防爆冰箱内。 2.腐蚀性液体:腐蚀品应放在防腐蚀试剂柜的下层;或下垫防腐蚀托盘,置于普通试剂柜的下层。 3.发生有毒气体或烟雾的药品:存放在通风橱中。 4.剧毒化学品,只能存放在学校的剧毒化学品库中,实行“双人保管、双人领取、双人使用、双人双锁保管,双本账”的五双制度。 5.致癌药品:有致癌药品的明显标志,上锁,并做好相关使用记录。 6.特别保存的物品:金属钠、钾等碱金属,贮於煤油中。黄磷,贮於水中。上述两种药物,很易混淆,要隔离贮存。苦味酸,湿保存,

磷酸铝安全技术说明书中文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 磷酸铝 化学品英文名: aluminum,phosphate 企业名称: 此处填写贵公司名称 企业地址: 此处填写贵公司地址 传真: 此处填写贵公司传真 联系电话: 此处填写贵公司电话 企业应急电话: 此处填写贵公司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 For industry use only.。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 无资料 GHS危险性类别: 无资料 标签要素: 象形图: 无资料 警示词: 无资料 危险性说明: 无资料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无资料 ?事故响应: ?无资料 ?安全储存: ?无资料

?废弃处置: ?无资料 物理和化学危险: 无资料 健康危害: 无资料 环境危害: 无资料 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第4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 吸入: 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晴接触: 分开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立即就医。 食入: 漱口,禁止催吐。立即就医。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 将患者转移到安全的场所。咨询医生。出示此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给到现场的医生看。 对医生的特别提示: 无资料。 第5部分消防措施 灭火剂: 用水雾、干粉、泡沫或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 避免使用直流水灭火,直流水可能导致可燃性液体的飞溅,使火势扩散。 特别危险性: 无资料。 灭火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 消防人员须佩戴携气式呼吸器,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发出声音,必须马上撤离。 隔离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收容和处理消防水,防止污染环境。 第6部分泄露应急处理 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携气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戴橡胶耐油手套。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消除所有点火源。

化学实验室易制爆化学品管理办法

化学实验室易制爆化学品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了加强对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规范实验室的检测行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易制爆危险化学品造成的事故及危害,保障实验室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做好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购买、储存、领用、使用和处置废弃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工作,保证实验室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实验室及其暂存点(公司化学品库)。 3 术语 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指其本身不属于爆炸品但是可以用于制造爆炸品的原料或辅料的危险化学品。 种类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 2011 年版。 4 职责 实验室是负责其所采购使用的所有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管理的责任单位,负责涉及实验室的危化品采购申请、使用管理工作;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入库、储存、出库登记工作;编制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资材管理负责实验室暂存于公司化学品库房的危化品的监管工作;防止暂存化学品的遗失。 采购部在采购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时,应向取得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生

产许可证或经营许可证的单位采购,并向供应商索取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5 管理要求 实验室主要负责人必须保证本实验室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管理工作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国际化工管理制度的要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国际化工管理制度,结合本实验室实际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并对本实验室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负责。 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从业人员,必须接受有关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和相应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防护、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并经考试合格取得安全作业证后,方可上岗作业。 易制爆危险化学品作业场所,应根据实验过程中的火灾危险和毒害程度,采取必要的排气、通风、泄压、防爆、阻止回火、导除静电、紧急放料、自动联锁和自动报警等设施。 实验室从事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经营、管理人员必须按规定取得上岗证。 公司采购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时,应向供货方索取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标签。 盛装腐蚀性物品的容器应认真选择,具有氧化性酸类不能与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燃烧物品混装。酸类物品严禁与氰化物相遇。 危险物品的包装容器必须执行《危险货物包装标志》、《危险货物运输包装通用技术条件》中的规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