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期末考试简答题及答案(预防医学复习题)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简答题及答案(预防医学复习题)
预防医学期末考试简答题及答案(预防医学复习题)

综合练习-简答题及答案

一、健康行为极其常见类型

1.生活方式

2.健康相关行为

3.自我保健行为

4.卫生服务利用行为

5.饮食行为

6.成瘾性物质使用行为

7.性行为

8.冒险行为

二、影响健康行为的因素

1.倾向性行为

2.促成因素

3.强化因素

三、饮食行为阶段模式

1.行为变化阶段:无转变打算,打算转变.,转变准备,行为阶段,行为维持;

2.变化过程:

认知层面:提高认识,情感唤醒,自我再评价,环境再评价,自我解放,社会解放;行为层面:反思习惯,强化管理,控制刺激,求助关系。

四、膳食纤维生理功能:

1.增强胃肠功能,利于粪便排出;

2.控制体重和减肥;

3.降低血糖和血胆固醇;

4.预防结肠癌。

五、《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十条基本原则

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9.如饮酒应限量

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六、促进人群健康的八大要素:

1.关注全体人群的健康;

2.分析健康的各种决定因素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3.强调循证政策;

4.增加对上游领域的投入;

5.采用多元健康促进策略;

6.加强部门和组织间的合作;

7.调动公众广泛参与;

8.建立人群健康改善的责任制。

七、社区预防服务:

1.卫生信息管理:社区诊断,健康档案管理,日常信息收集;

2.健康教育:卫生知识普及,重点人群及重点场所健康教育;

3.传染病的防治;疫情报告和监测,预防接种,结核病防治,性病艾滋病防治,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其它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爱国卫生指导;

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重点慢性病筛查,重点慢性病管理;

5.精神卫生;

6.妇女保健: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更年期保健,妇女常见病筛查;

7.儿童保健:新生儿保健,婴幼儿保健;

8.老年保健;

9.残疾康复;

10.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八、定性调查方法:

1. 个体访谈;

2. 社区论坛;

3.选题小组讨论;

4.焦点组讨论;

5.现场观察;

6. 地图法。

九、对健康影响的环境有害因素:

1.污染物因素:理化性质,作用剂量,作用时间;

2.机体因素:健康,生理,遗传,营养;

3.多种环境有害因素的联合反应。

十、环境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

1.直接危害:急性中毒,慢性炎症,变态反应,非特异性疾病多发,致癌作用;

2.间接作用:温室效应,酸雨,破话平流层的臭氧层。

十一、介水传染病的特点:

1.水源一次大量污染后可出现暴发流行,绝大多数的病例发病日期集中在该病最短和最长潜伏期之间,若水源常被污染,则病历终年不断;

2.病例的分布于供水范围一致,绝大多数病例都有饮用同一水源的历史;

3.一旦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加强饮用水的净化和消毒后,疫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十二、食物中毒:

1.特点:季节,爆发,临床症状相似,非传染

2.分类:细菌,真菌及其毒素,动物,有毒植物,化学性食物。

十三、生产性毒物分类:

1.金属及类金属;

2.刺激性气体;

3.窒息性气体;

4.有机溶剂;

5.苯的氨基和硝化合物;

6.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

7.农药。

十四、职业病的特点:

1.病因明确,为职业性有害因素,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可消除或减少疾病;

2.病因与疾病之间一般存在接触水平效应关系;

3.群体发病;

4.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处理,预后,康复效果较好;

5.重在预防,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

十五、职业病的诊断原则:

1.职业史

2.职业卫生现场调查与危害评价;

3.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十六、初级卫生保健的内容:

1.促进健康;

2.预防保健;

3.合理诊疗;

4.康复防残。

十七、社会预防的基本原则:

1.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意卫生服务的公平效率和可及性;

2.坚持实行区域卫生规划,立足调整和利用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3.坚持预防为主,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兼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综合服务;

4.坚持以地方为主,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积极推进。

十八、社会预防的特点:

1.以健康为中心的保健服务;

2.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

3.以社区为范围的服务;

4.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的持续性服务;

5.提供综合性服务;

6.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资源;

7.提供第一线可及性服务;

8.社区成员积极参与下的团队式服务。

十九、社区预防与医院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公益性更明显,主动性服务,为社区全体成员服务,综合性服务,六位一体,以防为主服务,提供持续性服务,提供可及性服务;

2.联系: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互补互利互助,双向转诊。

综合练习-计算题及答案

一、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

1.评价指标

◆真实性(validity)

灵敏度(sensitivitySN)

特异度(specificitySP)

假阳性率(falsepositiverate)

假阴性率(falsenegativerate)

约登指数(Youde n’sindex)

粗一致性(crudeagreement

2.可靠性(reliability)

也称信度或重复性(repeatability)、精确性(precision),指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重复试验,其结果稳定或一致的程度。

影响试验可靠性的因素

受试对象自身生物学差异

观察者差异

试验方法或仪器等的差异

评价试验可靠性的指标

定量数据计算变异系数;

分类数据计算符合率、Kappa值;

符合率=(a+d)/(a+b+c+d)100%

kappa=[n(a+d)-(r1c1+r2c2)]/[n2-(r1c1+r2c2)]

3.收益

预测值(predictivevaluePV)

似然比(likelihoodratioLR)

灵敏度=a/(a+c)í100%=215/230í100%=93%

特异度=d/(b+d)í100%=114/130í100%=88%

假阳性率=1-特异度=12%患病率:a+c/N

假阴性率=1-灵敏度=7%

粗一致性=(a+d)/(a+b+c+d)í100%=329/360í100%=91%

阳性预测值=a/(a+b)í100%=215/231í100%=93%

阴性预测值=d/(c+d)í100%=114/129í100%=88%

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0.81

阳性似然比=(215÷230)/(16÷130)=7.6

阴性似然比=(15÷230)/(114÷130)=0.074

4.确定试验判断标准

判断标准即截断值(cut-offvalue)即确定试验阳性与阴性的界值。理想的判断标准是灵敏度和特异度都达到100%。但在正常和异常的测量值有重迭时,不可能使灵敏度和特异度同时达到100%。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

5.提高试验效率的方法

联合试验

◆并联试验或平衡试验(paralleltest)

◆串联试验或序列试验(serialtest)

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

优化试验方法

6.筛检(screening)是应用快速的试验、检查或其它方法,从表面上无病的人群中查出某病的可疑患者。用于筛检的试验称为筛检试验。

分类:

?普通筛检

对某地区的普通人群进行筛检。

?选择筛检

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检。效益较好。

特点

?对象是表面上无病的人群

?使用的方法必须是简便、快速、易行的

?工作方式是医务人员主动去发现病人

?结果是初步的,需经诊断加以确认或排除

7.诊断(diagnosis)是把病人与可疑有病但实际无病者区别开来。用于诊断的试验称为诊断试验。

筛检的目的和用途

?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二级预防)

?发现某病的高危人群(一级预防)

?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开展流行病学监测

筛检的实施原则

?被筛检疾病是当地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对被筛检出的疾病有进一步确诊的方法和条件

?被筛检疾病应有恰当的治疗方法

?对疾病的自然史有足够的了解

?被筛检疾病有可识别的早期客观指标

?有适宜的筛检方法(安全、快速、经济、有效、易为群众接受)

?预期有良好的筛检收益

8.灵敏度(sensitivitySN):真阳性率。将实际有病的人判定为患者的能力。

灵敏度(SN)=a/(a+c)×100%

特异度(specificitySP):真阴性率。将实际无病的人判定为非患者的能力。

特异度(SP)=d/(b+d)×100%

假阳性率(falsepositiverate):全部非病人中被筛检为阳性者的比例。

假阳性率=b/(b+d)×100%=1-特异度

假阴性率(falsenegativerate):全部病人中被错判为非患者的比例。

假阴性率=c/(a+c)×100%=1-灵敏度

登指数(Youden’sindex):

灵敏度和特异度之和减去1。

粗一致性(crudeagreement):试验所检出的真阳性和真阴性例数之和占受试人数的百分比。粗一致性=(a+d)/(a+b+c+d)×100%

预测值(predictivevaluePV)

指在已知试验结果的条件下,表明有或无该病的概率。

阳性预测值:真阳性数占阳性数的百分比

阳性预测值=a/(a+b)×100%

阴性预测值:真阴性数占阴性数的百分比

阴性预测值=d/(c+d)×100%

预测值受试验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疾病患病率的影响。

阳性预测值={患病率x灵敏度}/{患病率x灵敏度+(1-患病率)(1-特异度)}

阴性预测值=【(1-患病率)x特异度】/【(1-患病率)x特异度+患病率x(1-灵敏度)】

当患病率升高时,阳性预测值升高,阴性预测值下降,反之亦然。

当患病率很低时,即使一个试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很高,仍会出现许多假阳性,使阳性预

测值降低。

同样试验在普通门诊和专科门诊的阳性预测值差别很大。

似然比(likelihoodratio,LR)

同时反映灵敏度和特异度的复合指标。即有病者中得出某一筛检试验结果的概率与无病者得

出这一概率的比值。

阳性似然比(positivelikelihoodratio+LR)

=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灵敏度/(1-特异度)

阴性似然比(negativelikelihoodratio-LR)

=假阴性率/真阴性率=(1-灵敏度)/特异度

ROC曲线

在不同的cut-offpoints下,可计算多个灵敏度和特异度,用真阳性率(灵敏度)作为纵坐标,以假阳性率(1-特异度)作为横坐标作出曲线图。即为ROC曲线(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curve)。

并联试验或平衡试验(paralleltest)

可以提高试验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但特异度下降。

在下列情况下可以用并联试验:

1.必须迅速作出诊断;

2.目前尚没有一种灵敏度很高的试验;

3.灵敏度高的试验费用昂贵且安

全性差;4.漏掉一个病人后果严重。

串联试验或序列试验(serialtest)

可提高试验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但灵敏度下降。

在下列情况下可以用串联试验:

1.不必迅速作出诊断;

2.目前对该病的几种诊断方法特异度不太高;

3.必须做某些昂贵或不安

全的试验;4.误诊一例带来许多麻烦或不必要经济损失。

选择患病率高的人群

灵敏度和特异度固定的试验,当患病率升高时,阳性预测值升高,试验成本下降,效率提高。金标准(goldstandard)

即标准的诊断方法,指可靠的、公认的、能正确地将有病和无病区分开的诊断方法。

通常,将活体病理组织检查、手术探查、尸体解剖,以及特殊影像诊断,或公认的临床诊断

标准等作为金标准。

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

二、病例对照研究

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study)是选择患有特定疾病的人群作为病例组,和未患这种疾病的人群作为对照组,调查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能危险因素的比例,判断暴露

危险因素是否与疾病有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2.配比(matching)是以对结果有干扰作用的某些因素或特性作为配比因素,使对照组与病例组

在配比因素上保持相同的一种限制方法。

3.成组配比(categorymatching)亦称为群体配比或频数配比,即要求对照组与病例组在配比因

素的比例上相同。

个体配比(individualmatching)即病例与对照以个体为单位进行配比,进行1:1匹配时称为配对(pairmatching),进行1:2、1:3、…1:M匹配时直接称为配比。配比一般不超过1:4。

4.病例对照研究的用途:探索疾病的可能危险因素,初步检验病因假设,评价防制策略和措

施的效果

5.统计学检验检验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暴露率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即a/(a+c)和b/(b+d)的

比较。用以下公式x2=(ad-bc)2n/n1n0m1m0

6.计算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采用比值比(oddsratioOR)来估计。比值(odds)是指某事物发生的

概率与不发生的概率之比。病例组的比值=a/c对照组的比值=b/dOR=ad/bc.OR数值的意义OR 是两个概率的比值,其范围从0到无限大的正数。当OR=1时,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当OR>1时,表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增加,称为“正”关联,是疾病的危险因素;当OR<1时,表明暴露使疾病的危险度减少,称为“负”关联,即暴露因素对疾病有保护作用。计算OR的可

信区间OR是暴露与疾病联系的点估计值,因此计算其变异的区间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联系的

性质及程度,一般用Miettinen法计算ORlORu=OR[1+-Ua/根号x2]

7.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适用于罕见疾病的研究所需样本较少,组织容易收集数据后较快得

到结果(明确假设的危险因素、探索不够明确的众多因素);缺点:不适用于研究人群中暴露

比例很低的因素选择研究对象时难以避免选择偏倚通过回忆获取信息难以避免回忆偏倚混杂

影响难以控制不能计算暴露于某因素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8.配比的目的是控制混杂因素,提高统计效率。配比的因素必须是较强的混杂因素,否则反

而降低效率。配比过度是指配比不当引起统计效率降低或引起偏倚。如以研究因素和疾病之

间的中间因素作为匹配因素,导致研究因素和疾病之间的联系强度被低估就是一种配比过度。

三、队列研究

1.队列研究(cohortstudy)是选定暴露和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种人群,追踪其各自发病的结局,

比较两者发病结局的差异,从而判断暴露因素与发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

研究方法。

2.队列研究的特点:属于观察性研究方法,设立对照,观察方向由“因”至“果”,能确切证实

暴露与疾病的因果关

3.队列研究的种类: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

4.队列研究的用途:检验病因假设,描述疾病的自然史,评价预防效果

5.暴露人群的选择:应处在某种暴露因素中或已有某种特殊暴露史,并能提供可靠的暴露因

素数据,且便于追踪观察。职业人群,特殊暴露人群,一般居民,有组织的人群团体

6.对照人群的选择

与暴露组有尽可能高的可比性,即对照人群除未暴露于所研究因素外,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

或人群的特征(年龄、性别、民族、职业、文化程度等)都应尽可能与暴露组相同。

内对照按人群内部暴露情况分组。

外对照特设对照、总人口对照

多重对照一个暴露组多个对照组,或多个不同水平的暴露组与一个或多个对照组。

7.基础资料的收集

收集人口学数据:一般人口学数据

查阅记录和档案职业史、暴露水平和剂量

询问调查研究对象或知情人

医学检查或检验以收集客观资料

收集环境数据家庭、居住、工作、区域环境等。

8.率的计算

累积发病率(cumulativeincidence)

累积发病率

发病密度(incidencedensity)

将变动的人群转变为人时数代替人数来计算,此种发病率称发病密度。人时常用单位为人年。

9.暴露人年的计算

大样本人群暴露人年的计算

其原则是从观察对象中剔除死亡、迁移及失去联系的人数,补充新加入的人数来折算人年。

可以用年末12月31日的人数为终点及起点计算。

小样本直接计算人年

寿命表法计算暴露人年

10.率的差异统计学检验

当观察样本量较大,发病率较高时,可用u检验。

u=(p1-p0)/根号(sp12-spo2)

如果发病率比较低,则使用二项分布或Poisson分布检验。

11.计算暴露与发病的关联强度

相对危险度(RR)

归因危险度(AR)

人群归因危险度(PAR)

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EF)

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PEF)

标准化死亡比(SMR)

12.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

又称“危险比”(riskratio)或“率比”(rateratio)。

RR=暴露组发病率/非暴露组发病率=Ie/I0

相对危险度说明暴露组发病或死亡是非暴露组的倍数。

13.计算RR的可信区间

RR95%CI=RR(1+-1.96/根号x2)

RR是暴露与疾病联系的点估计值,因此计算其变异的区间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联系的性质及程度,可用Miettinen法计算。

14.归因危险度(attributiveriskAR)

又称特异危险度或率差(ratedifferenceRD)。

AR=暴露组的发病率-非暴露组的发病率

=Ie-I0

归因危险度表示疾病危险完全特异地归因暴露因素的程度。

15.人群归因危险度(populationattributiveriskPAR)

PAR=It-I0

=全人群发病率-非暴露组发病率

表示某一人群(包括暴露者与非暴露者)的某病发病或死亡率中可归因于该暴露的部分。

16.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ttributiveriskpercentAR%)

又称病因分值(etiologicalfractionEF)。

AR%=(Ie-I0)/Ie×100%

=(RR-1)/RR×100%

表示暴露组中排除其它因素的作用之后,完全由暴露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占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百分比。

17.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opulationattributiveriskpercentPAR%)

又称为人群病因分值(populationetiologicalfractionPEF)

PAR%=P0(RR-1)/[P0(RR-1)+1]100%

表示人群中由于暴露因素所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占人群发病率或死亡率的百分比。

(P0人群中某因素的暴露率)

18.标准化死亡比(standardizedmortalityratioSMR)

SMR=研究人群中观察死亡数/该人群预期死亡数

19.优点:

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强

可以获得不同队列的发病或死亡资料

一次可以调查多种疾病或卫生行为

暴露因素可分等级便于计算“剂量-反应关系”

缺点:

不适用于研究人群中发病率很低的疾病(低于5‰)

观察时间长不易获得完整的数据

每次只能研究一个或一组暴露因素

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分析

统计学检验:x2=(b-c)2/(b+c)

比值比OR=c/b

100%=93%100%=215/230灵敏度=a/(a+c)

100%=88%100%=114/130特异度=d/(b+d)

假阳性率=1-特异度=12%患病率:a+c/N

假阴性率=1-灵敏度=7%

100%=91%100%=329/360粗一致性=(a+d)/(a+b+c+d) 100%=93%100%=215/231阳性预测值=a/(a+b) 100%=88%100%=114/129阴性预测值=d/(c+d)

约登指数=(灵敏度+特异度)-1=0.81

阳性似然比=(215÷230)/(16÷130)=7.6

阴性似然比=(15÷230)/(114÷130)=0.074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供本科护理学使用)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 常考题目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 )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 E)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C )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 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 E.以上均不是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D.脑卒中 E.糖尿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预防医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预防医学模拟卷 一、名词解释 1.环境:以人为主体的所有外部环境,包括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整体。广义的环境除自然因素外还应包括社会因素 2.职业病:指与工作有关并直接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因果关系的疾病。即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机体所能代偿的限度时,其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 3.均数抽样误差:因各样本包含的个体不同,所得的各个样本均数也不一定相等,这种由抽样而造成的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差异或各样本均数之差异为均数抽样误差。 4.总体与样本: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的个体之全部,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作为样本,用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特征 5.数值变量: 6.病例对照研究:指选择患有或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或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的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7.传播途径: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8.普查:在特定时间或时期,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均为研究对象的调查。 9.氮平衡:指氮的摄入量与排出量之间的平衡状态。 二、填空 1.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2.长期接触强噪声,听阈不能恢复到原来正常水平,听力下降呈永久性改变,又称(听阈)位移。 3.对于正态分布资料,可用(x +-1.96S )估计95%的正常值范围。 4.写出率的计算公式:率= (某种现象实际发生的数/可能发生某种想象得数*100% ) 5.在同一正态总体中以固定n 随机抽样,理论上有95%的样本均数在(同3题)范围内。 6.究方法可分为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 7.报告传染病有三类,共 35 种。 8.钙丰富的食品有:乳制品,豆类,芝麻,核桃,海带。 9.引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有:海产品和海渍产品:鱼虾蟹贝咸肉咸菜凉拌菜等。 三、问答题 1.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是: 答:1.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①空气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危害。②慢性危害:长期生活在低浓度污染的空气环境中,机体可受到慢性潜在性危害,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如吸烟引发肺癌、石棉引起石棉肺等。③致癌作用:空气污染物的致癌作用是慢性危害的又一表现,是现代肺癌发病率增高、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最突出的是多环芳烃化合物。2.水体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如果外界许多物质被混入天然水源,降低了水质。当排入水中的物质量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物理与化学性质发生改变,水质变坏,降低了水的使用价值,称之为水体污染。3.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危害:①引起中毒②诱发癌症③传播疾病。4.噪声对健康的影响:①工业噪声②交通噪声③生活噪声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可体现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消化系统几方面,但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最直接。长期接触噪声对人体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2.职业病的特点是什么? 答:1.病因明确。在控制了相应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发病可以减少或消除。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数可以检测和识别,一般需接触到一定程度才发病,因此存在接触水平(剂量)-反映关系。3.在接触同样有害因素人群中,长有一定发病率,很少会出现个别病人。4.如能早期发现并能及时合理处理,愈后较好,恢复也较容易。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发现越晚,疗效也越差。所以防治职业病关键在于全面执行三级预防。 3.试述现况调查的概念及目的。

预防医学》试题库

《预防医学》试题库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 1.整体健康具有、、的特征。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5.预防工作可分为、、、、五个层次。 二、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医学模式 2.预防医学 3.secondary prevention 4.整体健康 5.健康促进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3分)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 ()9.无病就是健康。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四、选择题(1-10每题1分,11-16每题2分,共22分) 1.预防医学的对象()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医学的基础学科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预防医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预防医学的对象(E)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 C.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生态健康模式是(D) D.环境—人群—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B)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A)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C)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7.第二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B) B.慢性病 8.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 A.传染病 9.个体的免疫接种(D)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E.以上均不是 10.公共卫生体系的支柱是(B) B.各级政府的公共卫生机构 11.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12.以下哪一项重点在第一级预防,还应兼顾第二和第三级预防(B) B.心脑血管疾病 13.罹患率适用于(C) C.较小范围或短期流行 14.使用一种新疗法可减少某病的死亡人数,但不能治愈该病,则(D) D.该病的患病率增加 15.使用一种新疗法可使某病的康复人数增加,则会发生(C) C.该病的患病率减少

16.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C) C.发病率的分母中不包括不会发病的人 17.表示流行强度的术语,包括(A) A.暴发、散发、流行 18.疾病的流行是指(C) C.疾病的发生,明显地超过当地人群的一般发病水平 19.关于患病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 D.患病率的单位是人年 20.下列哪项不是疾病时间分布的形式(A) A.流行 21.某地区在1周内进行了高血压病的普查,可计算当地高血压病的(A) A.患病率 22.某病的发病率是指(A) A.某病在某年内发生的新病例数与同年暴露人口数之比 23.罹患率是指(D) D.观察期间某病新发病例数与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 E.观察期间新旧病例数与同期暴露人口数之比 24.一种疾病的病死率为(E) E.该病患者因该病死亡的百分比 25.周期性的正确解释是(A) A.疾病依规律性的时间间隔发生流行 26.美国白人,美国的日本移民与日本人的一些死因的标化死亡比如下表: 疾病日本人日本移民美国白人 非美国生美国生 冠心病(男)100226163481 宫颈癌100523348 以上资料说明(D) D.两者都是环境因素起作用 27.某地区1980年疫情资料统计,狂犬病患者100人全部死亡,该资料可计算D D.病死率 28.某单位会餐的100人中,有30人因食某被污染的食物,于会餐后的两天内发生腹泻、腹痛,这30%是(C) c.罹患率 29.某地进行糖尿病普查,可得出(C) C.糖尿病患病率 30.1983年某市乙脑发病率为1/万,该市历年来乙脑发病率一般波动在0.8/万~1.1/万。判断

预防医学考试试题之二(含答案)

预防医学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10分) 1.聋人的交往手段主要有手势语、看话和________。 2.护士应具备良好的________沟通技巧和________沟通技巧。 3.思维具有概括性和________两个重要特征。 4.惊奇感、怀疑感、自信感是与学习密切联系的________感。 5.一般而言,人们常把气质分为:胆汁质、多血质、________和抑郁质。 6.人类心理行为具有双重属性,其一是________属性,其二是________属性。 7.原发性高血压与________型行为有关。 8.内科急性期病人的心理状态以情绪________为主。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 1.关于异相睡眠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眼球呈静止状态 B.常出现梦境 C.肌张力下降,躯体完全松弛 D.脑电图为去同步低幅波 2.关于病人的需要,哪一项最为首要( ) A.被社会认识和尊重 B.需要得到各种信息 C.及时的诊断与治疗 D.生活有规律、有内容 3.情绪和情感一个共有的基本特征是( ) A.情境性 B.强烈性 C.持久性 D.两极性 4.对护士注意力的最主要要求是( ) A.稳定性 B.广阔性 C.集中性 D.灵活性 5.患病后依赖性增加的心理因素是( ) A.角色身份的改变 B.体力消耗 C.病痛体验 D.食欲减退 6.关于认知疗法,以下哪项是错的( ) A.重视适应不良性行为 B.重视改变病人的认知方式 C.重视无意识事件对心身的影响 D.重视意识事件对心身的影响 7.关于催眠,以下哪一项是错的( ) A.暗示是催眠的基础 B.催眠是将被催眠者诱导到一种特殊意识状态 C.催眠后催眠者可对被催眠者进行各种疾病治疗 D.催眠后被催眠者意识域缩小,暗示性升高 8.保持什么样的情绪状态,最能提高一个人的学习效率( ) A.稳定的情绪 B.宁静的心境 C.情绪压力 D.适当的焦虑 9.在吮指癖小儿的手指上涂苦味酊属哪种治疗( ) A.厌恶想象疗法 B.厌恶疗法 C.系统脱敏疗法 D.满灌治疗 10.关于医学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以下哪一项最正确( )

《预防医学》试题库和答案解析[包括全部章节]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书六个章节)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一、填空题 1.整体健康具有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的特征。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病因、宿主、环境。 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 5.预防工作可分为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五个层次。三、判断题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9.无病就是健康。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四、选择题 1.预防医学的对象:D.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C )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A )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A ) A.传染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 C )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C ) C.强化社区行动 11.以下哪些属于公共卫生措施(ABCD ) A.预防性卫生服务 B.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C.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 D.社区建设 12.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ABCE) A.承认人的生物属性 B.承认其社会属性 C.重视机体的生理活动 E.致力于寻找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 13.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是(ACE) A.强调了人类疾病与生物因素的关系 C.提示医生诊疗模式的需调整 E.预防为主方针能得到更好的贯彻 14.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BCDE) B.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 C.各种有害健康的行为 D.卫生服务 E.生物遗传 15.我国新时期工作方针是(ABCDE) A.预防为主 B.中西医并重 C.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 D.大力发展城市医院 E.加强农村工作 16.公共卫生的使命包括(ABCE ) A.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B.正确处理疑难病症 C.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 D.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性和可及性 E.对灾难做出应急反应,并帮助社会从灾难中恢复 二、名词解释 1.医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 2.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 3.secondary prevention: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4.整体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5.健康促进: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 五、简答题 1.试述三级预防的应用原则。 答:一般对疾病采用一级预防有效果的就用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效果不明显的,可采用二级预防或三级预防。如对预防某些传染病,预防接种是一级预防的主要策略和措施。对确定其他疾病在三级预防中应以哪一级为重点,一般可依据两点: 病因:病因明确且是人为所致的,只要主动地采取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就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某些病因不清楚的恶性肿瘤防治,则采用二级和三级预防,特别是以二级预防为重点;也有一些疾病无发病预兆,则只有采用三级预防方法。 疾病的可逆性:对病程可逆的疾病,如大多数常见疾病,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主;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如矽肺,更要加强一级预防。 2.健康教育的基本要素。 答:传播者:传播者的声誉在传播过程中构成特殊的心理定势。传播者要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制作,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以提高传播效果。 信息:健康教育在传播疾病预防信息时,从传播心理分析,受传播者一般对危害性信息比对保健知识更感兴趣。但是,一般在宣传中对正反论证要合理安排。 传播途径:传播的途径可分为个体传播、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三大类。 受传播者:择或接受某一信息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针对受传播者中共同的心理因素,选择传播内容更易为受传播者接受。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健康信息知晓;健康信念认同;健康态度转变;健康行为采纳。 3.我国新时期的卫生方针。 答:以农村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重;依靠科技与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4.试述预防医学的特点及与临床医学的区别。 答:(1)工作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2)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病人和健康人,但侧重于健康人群。 (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卫生部门起骨干作用,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和多个部门协调工作。 第二部分环境与健康 一、填空题 1.大气的自净作用有扩散作用、沉降作用、氧化作用、中和作用、植物的吸收作用。 2.天然水资源可以分为降水、地面水、地下水三大类。 3.影响氯化消毒效果的因素有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水的ph值、水温、水的混浊度、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4.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有生活污染、工业和交通污染、农业污染。 5.目前人们十分关心注的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6.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基本特征有广泛性、多样性、复杂性、长期性。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1分) 1.除(C)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A.空气 B.水 C.森林 D.土壤 E.食物 2.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蓄积是产生那种类型毒作用的前提(A)A.慢性中毒 3.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最常见的是(A )A.相加作用 4.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D)D.臭氧和氧酰基硝酸酯5.飘尘的直径在(C )C. 5微米以下

预防医学考试试题

预防医学考试试题(一) 单选题 1.二级预防是指(D) A.临床期预防 B.病因预防 C.病残预防 D.临床前期预防 2.属于劳动过程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是(D) A.高温 B.矽尘 C.通风照明不良 D.精神过度紧张 3.我国诊断标准规定,诊断慢性轻度苯中毒白细胞数应低于(B) A.4.5×109/L B.4×109/L C.3.5×109/L D.3×109/L 4.铅中毒时实验室检查可出现(C) A.尿ALA降低 B.尿CP降低 C.血FEP升高 D.Hb升高 5.急性中毒时可引起迟发性神经病的毒物是(B) A.一氧化碳 B.有机磷农药 C.氰化氢 D.硫化氢 6.氯乙烯引起的职业性肿瘤是(A) A.肝血管肉瘤 B.膀胱癌 C.肺癌 D.皮肤癌 7.一般要求医院原有的绿化面积应达到总面积的(A) A.30%以上 B.40%以上 C.50%以上 D.60%以上 8.膳食纤维具有的生理功能是(C)P185 A.保肝解毒 B.提供热能 C.防止结肠癌 D.节省蛋白质消耗 9.人体热能最经济、迅速、主要的来源是(B)P185 A.蛋白质 B.碳水化合物 C.脂肪 D.膳食纤维 10.维生素C的主要食物来源是(D)P189 A.粮谷类 B.肉类 C.干果 D.新鲜蔬菜及水果 11.黄曲霉毒素中产毒量最高、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的是(C)P236 A.G1 B.M1 C.B1 D.B2 12.为防止粮食霉变,一般粮食含水量应在(B) A.13%以下 B.15%以下 C.18%以下 D.20%以下 13.毒蕈食物中毒属于(C)P242 A.细菌性食物中毒 B.化学性食物中毒 C.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D.真菌性食物中毒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_超全面的修改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 1.预防医学的对象(D )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 C)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E )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C )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 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 A )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7.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任务是预防( A ) A.传染病 B.急性病 C.常见病 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8.个体的免疫接种(A ) A.仅起到保护个体的作用 B.仅起到保护家庭的作用C.仅起到保护群体的作用 D.既能保护个体也能保护群体E.以上均不是 9.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的是(C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的疾病D.脑卒中 E.糖尿病 10.健康促进的核心策略是( C ) A.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B.创造支持性环境C.强化社区行动 D.发展个人技能 E.调整社会消费 11.以下哪些属于公共卫生措施( ABCD ) A.预防性卫生服务 B.疾病的预防和控制C.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 D.社区建设 E.妇幼保健和老年保健 12.生物医学模式的特点( ABCE )A.承认人的生物属性 B.承认其社会属性 C.重 视机体的生理活动D.忽视心理活动在疾病中的作用E.致力于寻找疾病的生理病理变化 13.现代医学模式的特点是( ACE) A.强调了人类疾病与生物因素的关系 B.从医学 整体出发C.提示医生诊疗模式的需调整 D.提示 医疗保健模式的需改革E.预防为主方针能得到更好 的贯彻 14.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为( BCDE ) A.物质环境因素 B.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C.各 种有害健康的行为 D.卫生服务 E.生物遗传15.我国新时期工作方针是(ABCDE ) A.预防为主 B.中西医并重 C.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D.大力发展城市医院 E.加 强农村工作 16.公共卫生的使命包括( ABCE ) A.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B.正确处理疑难病症C.促进和鼓励健康行为 D.保证卫生服务的有效 性和可及性E.对灾难做出应急反应,并帮助社会从 灾难中恢复 四、选择题 1.D 2.C 3.E 4.C 5.A 6.A 7. A 8.A 9.C10.C 11.ABCD 12.ABCE 13.ACE 14.BCDE 15.ABCDE 16.ABCE 第二部分环境与健康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21分) 1.除( C)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A.空气 B.水 C.森林 D.土壤 E.食物 2.化学污染物在人体内的蓄积是产生那种类型毒作 用的前提(A ) A.慢性中毒 B.急性中毒 C.亚急性中毒 D.迟发 性反应 E.致敏作用 3.环境因素的联合作用最常见的是( A) A.相加作用 B.相乘作用 C.独立作用 D.协同作 用 E.拮抗作用 4.光化学烟雾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D ) A.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 B.烟尘和二氧化碳 C.苯丙蓖和二氧化碳 D.臭氧和氧酰基硝酸酯 E. 砷化物和硫化氢 5.飘尘的直径在( B )?? A.100微米以下 B. 10微米以下 C. 5微米以 下 D. 1微米以下 E. 0.4微米以下 6.大气污染物的自净作用的方式不包括( C ) A.扩散 B.沉降 C.转移 D.氧化 E.植 物吸收

预防医学试题库.doc

预防医学试题库 1. 除()外,是人类生活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A.空气 B.水 C.森林 D.土壤 E.食物 2. 根据食物链的不同层次,人类应处于() A.第一营养级(最低级) B.第二营养级 C.第三营养级 D.第四营养级 E.第五营养级(最高级) 3. 人类在生态系统中属() 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物质 E.无机界 4.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一著名论点载于() A. 《内经》 B. 《易经》 C. 《千金要方》 D. 《丹溪心法》 E. 《空气、水和居地》 5."人类-环境"系统是以()为中心的生态系统: A.环境 B.生物 C.人类 D.物质 E.食物 6.在生态系统中人类及生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时间,一定条件内处于() A.相对的不平衡状态 B.相对的暂时的平衡状态 C.绝对的不平衡状态 D.绝对的平衡状态 E.无关状态 7.人与环境之间最本质的辩证关系是() A.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B.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C.人类改造环境的主观能动作用 D.人类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E.进行信息传递 8. 下列中生态系统是() A.一个湖泊 B.一条河流 C.一片森林 D.一滴水 E.以上都是 9.以下中不正确是() A.生物圈是一个最为精巧而复杂的庞大的生态系统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度的 C.所有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来自太阳 D.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有限的 E.生态系统处于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发展过程中 10.与人类生活及环境污染关系较为密切的三大循环是() A.氧、镁、氮 B.氢、硫、钾 C.氮、钙、水 D.水、碳、氮 E.氮、碳、钙 11. 以下不属自然环境是() A.大气层 B.江河流域 C.人口发展 D.草原 E.岩石 12.下列哪项不是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A.社会环境 B.无机界 C.生产者 D.消费者 E.分解者 13.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 A.生产者 B.一次消费者 C.二次消费者 D.分解者

交大预防医学习题册及答案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 预防医学课程练习册 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科)、护理学(专升本) 绪论 一.选择题 1."人类-环境"系统是以____为中心的生态系统: A. 环境 B. 生物 C. 人类 D. 物质 E. 食物 2.在生态系统中人类及生物群落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时间,一定条件内处于: A.相对的不平衡状态 B.相对的暂时的平衡状态 C.绝对的不平衡状态 D.绝对的平衡状态 E.无关状态 3.人与环境之间最本质的辩证关系是: A.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B.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C.人类改造环境的主观能动作用 D.人类改造客观物质世界 E.进行信息传递 4.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卫生革命的主要目标是 A.防治急性传染病 B.防治慢性传染病 C.防治恶性肿瘤 D.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E.防治营养不良性疾病 5.影响健康的因素来自 A.生活方式 B.环境条件 C.生物遗传因素 D.医疗卫生服务 E.以上都是

6. 我国现代医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A. 全社会的人群 B.对环境变化敏感的人群 C.接触环境致病因素的人 D.机体对疾病抵抗力较低的人群 E.高危人群 7. 现代医学模式是 A.社会-心理医学模式 B.生物医学模式 C.生物-心理医学模式 D.生物-社会医学模式 E.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8. 关于临床前期预防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康复训练 B.疾病临床前期,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C. 传染病确诊后的疫情报告 D. 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 E.对接触有害因素的人群进行定期体格检查 9.一级预防的内容不包括: A.消除或控制各种危害健康的因素 B.预防接种、合理营养 C. 健康咨询、健康教育 D.开展婚前检查 E. 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 。 二.填空题 1.影响健康的因素有_环境因素_、行为生活方式_、医疗卫生服务_、_生物遗传因素_。 2. 预防医学的根本任务就是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3. WHO宪章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整个身体、精神和 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4. 预防医学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 三.名词解释 1. 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流行病学及卫生统计学等原理和方法,宏观与微观相结合来研究疾病发生和分布的规律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探讨其作用规律,制定预防措施和对策,消除或最大限度的减小

【精品】2020年《预防医学》专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全册)

2020年《预防医学》专业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全册)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 1.整体健康具有、、的特征。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 有、、、、。 5.预防工作可分为、、、、五 个层次。 二、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医学模式 2.预防医学 3.secondary prevention 4.整体健康 5.健康促进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3分) ()1.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2.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3.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4.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5.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6.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7.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8.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 ()9.无病就是健康。 ()10.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11.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2.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13.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四、选择题(1-10每题1分,11-16每题2分,共22分) 1.预防医学的对象() A.个体 B.病人 C.健康人 D.确定的群体 E.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 A.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 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A.个体医学—群体—预防医学的阶段 B.个体—群体—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群体—社区医学阶段 D.群体—大卫生—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群体—社会医学阶段 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 C.第三级预防D.第二和第三级预防 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 A.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社区预防医学试题及答案(92分)

社区预防医学试题及答案(92分) 1. A B C D 1.以下属于社区预防的基本内容是: A.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B.营养与食品卫生 C.环境与职业卫生 D.以上都是 2. A B C D 2.随机抽样的方法有: A.单纯随机抽样 B.整群抽样 C.系统抽样 D.以上都是 3. A B C D 3.适用于均数与标准差描述的资料是: A.偏态分布 B.正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不对称分布 4. A B C D 4.以下不是构成职业病的条件的是: A.病人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B.疾病必须是在职业活动中产生的 C.病种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目录》范围内的 D.同类疾病的患病人数必须达到相关规定要求 5. A B C D 5.人体功能性铁主要存在于: A.肌红蛋白 B.含铁酶 C.血红蛋白 D.肝、脾、骨髓 6. A B C D 6.植物蛋白的主要来源是: A.薯类 B.豆类 C.谷类 D.坚果类 7. A B C D 7.关于人工自动免疫的表述,正确的是:

A.接种后免疫力在1-2周内出现,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B.接种后免疫力在1周内出现,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C.接种后免疫力在1-3周内出现,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D.接种后免疫力在1-4周内出现,可持续数月至数年 8.A B C D 8.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全球儿童基础免疫用疫苗不包括: A.卡介苗 B.脊髓灰质炎疫苗 C.乙脑疫苗 D.百白破三联疫苗 9.A B C D 9.国际ICD-10与国内CCD根据损伤与中毒的外因分别将其分为: 类,14类 类,15类 类,16类 类,13类 10. A B C D 10.不属于老年人跌落预防措施的是: A.家庭环境设施的改进 B.减少出门 C.防治骨质疏松症 D.分析跌落原因 11.A B C D11.抽样误差是指: A.个体值和总体参数值之差 B.个体值和样本统计量之差 C.总体测量值和总体参数之差 D.样本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差 12.A B C D12.能量的单位,常用为Kcal与KJ,其换算是: = = = = 13.A B C D13.健康教育与卫生宣传的区别,正确的是: A.是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核心概念 B.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C.两者均是对某一种疾病知识的单向传递 D.卫生宣传目前不是健康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

预防医学答案

一、填空题 1.多维性连续性健康描述的功能性 2.环境因素生物因素行为和生活方式卫生服务 3.病因宿主环境 4.传播者信息传播途径受传播者传播效果 5.个人家庭社区国家国际 二、名词解释 1.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人们对于生命过程、健康和疾病的特点和本质的认识及概括,使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医学问题的基本思想和主要方法。2.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 3.二级预防,是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及时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 4.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四、选择题 7. A 五、简答题 1.一般对疾病采用一级预防有效果的就用一级预防;一级预防效果不明显的,可采用二级预防或三级预防。如对预防某些传染病,预防接种是一级预防的主要策略和措施。对确定其他疾病在三级预防中应以哪一级为重点,一般可依据两点:病因:病因明确且是人为所致的,只要主动地采取一级或二级预防措施,就

可以较容易地控制这一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某些病因不清楚的恶性肿瘤防治,则采用二级和三级预防,特别是以二级预防为重点;也有一些疾病无发病预兆,则只有采用三级预防方法。 疾病的可逆性:对病程可逆的疾病,如大多数常见疾病,以一级和二级预防为主;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如矽肺,更要加强一级预防。 2.传播者:传播者的声誉在传播过程中构成特殊的心理定势。传播者要对所传播的信息进行选择、取舍、加工制作,将科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信息,以提高传播效果。 信息:健康教育在传播疾病预防信息时,从传播心理分析,受传播者一般对危害性信息比对保健知识更感兴趣。但是,一般在宣传中对正反论证要合理安排。 传播途径:传播的途径可分为个体传播、团体传播和大众传播三大类。 受传播者:择或接受某一信息是受心理因素支配的,针对受传播者中共同的心理因素,选择传播内容更易为受传播者接受。 传播效果:传播效果可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健康信息知晓;健康信念认同;健康态度转变;健康行为采纳。 3.以农村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并重;依靠科技与进步;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4.(1)工作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侧重于疾病的预防和健康促进。(2)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病人和健康人,但侧重于健康人群。 (3)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注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4)卫生部门起骨干作用,更需要全社会参与和多个部门协调工作。 (二)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扩散作用沉降作用氧化作用中和作用植物的吸收作用2.降水地面水地下水 3.加氯量和接触时间水的ph值水温水的混浊度

预防医学简答题

简答题预防 1、试述三级预防的应用原则。 三级预防的基本内容:1)第一级预防,也称为病因预防,就是预防医学的最终奋斗目标。针对疾病发生的生物,物理,化学,心理,社会,行为等因素,提出综合性预防措施,改善生产生活环境,消除治病因素,防止各种治病因素对人体的有害作用就是一级预防的主要任务。2)第二级预防,也称临床前期预防,即在疾病尚处于临床前期时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的预防措施,对传染病的二级预防还应有早隔离,早报告措施。3)第三级预防,也称临床预防,着眼于康复,力求减轻疾病的不良后果,对患者及时有效的采取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后遗症,防止伤残。 2、职业病的诊断依据。 (1)职业史包括患者的工种与工龄,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症状出现时间及工种人群的发病情况等(2)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调查与评价工作场所的调查了解工作场所中存在的有害因素种类及其强度等(3)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了解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必要时进行实验室辅助检查。 3、简述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的流行特征。 (1)传播广泛,传播途径易实现,发病率高(2)冬春季高发(3)少年儿童多见(4)在未免疫人群中周期性升高(4)受居住条件与人口密度的影响 4、生活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 (1)流行病学上安(2)化学组成上对人人体无害(3)感官性状良好(4)水量充足,使用方便,要符合远期发展的水需要量 5、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 (1)根据潜伏期判断患者受感染时间,用于追踪感染源,寻找与确定感染途径(2)确定接触者的留验,验疫与医学观察期限(3)确定免疫接种时间(4)评价预防措施效果(5)潜伏期长短还可以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 6、地方性氟中毒的病因及预防措施。 病因:1)饮水型地氟病就是因长期饮用含氟量过高的饮水所致2)煤烟型地氟病就是由于病区居民使用含氟量过高燃煤造成室内空气与烤干粮食中含氟量增高而发病3)饮茶型地氟病就是因少数民族地区的居民习惯饮用含氟量极高的砖茶而引起,本病的发生与轻重程度与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关。 预防:1)第一级预防,减少氟的摄入量就是根本性的预防措施。2)第二级预防,结合环境监测(饮水含氟量,砖茶含氟量)与合格改良炉灶率及正确使用率的调查,尽早发现,诊断与治疗地氟病。3)第三级预防,目前尚无地氟病的特效治疗方法。治疗原则主要就是减少氟的摄取与吸收,促进氟从体内排出,拮抗氟的毒性,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及采取对症处理。 7、应用相对数的注意事项。 1)计算相对数尤其就是率时,应有足够数量的观察单位数与观察次数,及分母不宜太小。 2)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进行分析,尤其不能以构成比的动态变化来说明率的动态变化。 3)应分别用分子与分母的合计数来求合计率或平均率。 4)相对数的比较应注意可比性。 5)样本率或样本构成比进行比较时应采用假设检验。 8、铅中毒筛检的主要指标。 (1)观察对象:有密切铅接触史,尿铅大于等于0、07毫克每升或血铅大于等于400微克每升,但无铅中毒临床表现者。(2)慢性中毒:1)轻度中毒,血铅大于等于600微克每升或尿铅大于等于0、12毫克每升,且尿ALA大于等于61、0毫摩尔每升或红细胞内Fep大于等于3056微摩尔每升或红细胞内ZPP大于等于2、91微摩尔每升者。2)中度中毒,在轻度中毒的基础上,

预防医学考试

2014学年春季学期《预防医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得一项,每 题1分、共120题) 1、预防医学得对象: A、个体B、病人C、健康人 D、确定得群体 E、个体与确定得群体 答案:D 2、生态健康模式就是: A、环境-健康 B、环境—人群C、环境—生物 D、环境—人群-健康 E、环境—生物-健康 答案:E 3、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得重点在: A、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 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D、第二与第三级预防 E、第一与第二级预防 答案:A 4、第一次卫生革命得主要任务就是预防: A、传染病 B、急性病C、常见病 D、慢性病 E、血吸虫病 答案:A 5、以下各项中不适合采取第一级预防得就是: A、职业病 B、心血管疾病 C、病因不明,难以觉察预料得疾病D、脑卒中E、糖尿病 答案:C 6、下列不就是人类生活环境中得四大要素得就是: A、空气 B、水 C、森林 D、土壤 E、食物 答案:C 7、环境因素得联合作用最常见得就是: A、相加作用B、相乘作用C、独立作用

D、协同作用 E、拮抗作用 答案:A 8、飘尘得直径在: A、100微米以下B、 10微米以下C、 5微米以下D、1微米以下 E、0、4微米以下 答案:C 9、SO2得主要作用部位: A、肺泡B、上呼吸道C、细支气管 D、毛细支气管 E、食道 答案:B 10、室内得氡主要来自: A、房屋地基 B、吸烟C、人得呼出气 D、燃料燃烧 E、家用电器 答案:A 11、混凝沉淀得主要目得就是: A、改善水质 B、除去有害物质 C、改善水质混浊度 D、杀灭病原菌 E、调节水得PH值 答案:C 12、除那项外,均为碘缺乏病: A、地甲病 B、克订病 C、痛痛病 D、亚克订病E、新生儿先天甲低 答案:C 13、土壤污染得主要来源就是: A、生活污染B、工业污染C、交通污染 D、农业污染 E、以上都就是 答案:E 14、室内最主要得致癌危害因子就是: A、镉B、砷 C、颗粒物 D、挥发性亚硝酸胺 E、BaP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

《预防医学》试题库及答案(包括全书六个章节) 第一部分基本理论 一、填空题(每空一分,共20分) 1?整体健康具有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的特征。2?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是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 3?生物医学模式的三要素是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4?健康教育传播的基本要素有 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 _____ 5?预防工作可分为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 、_______ 五个层次二、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医学模式 2?预防医学 3. sec on dary preve nti on 4.整体健康 5.健康促进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3分) ()1 .新时期的卫生方针特别提出“动员全社会参与”。 ()2 .健康教育包含健康促进。 ()3 .疾病是一种生物学尺度,病患是一种行动尺度。 ()4 .健康效应谱第二个谱级属于生理效应。 ()5 .医学模式是医学观的一种高度的哲学概括。 ()6 .一级预防亦称临床前期预防。 ()7 .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8 .生物医学模式过分强调了人类的自然属性和生物学属性。 ()9 .无病就是健康。 ()10 .社区预防及第四层次预防。

()11 .健康教育的传播过程中有四个基本要素。 ()12 .对病程不可逆转的一些疾病要加强一级预防。 ()13 .整体健康观强调人的多维属性。 四、选择题(1-10 每题1 分,11-16 每题2 分,共22 分)1.预防医学的对象() A ?个体 B ?病人C.健康人D ?确定的群体 E ?个体和确定的群体 2.预防医学是() A ?独立于医学以外的学科 B .医学的基础学科 C.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 D ?又综合又独立的学科 E.预防系列为主的学科 3.生态健康模式是() A ?环境—健康 B ?环境—人群 C ?环境—生物 D .环境—人群—健康E.环境—生物—健康 4.预防医学经历了() A .个体医学一群体一预防医学的阶段 B .个体一群体一生态大众健康的阶段 C.个体一群体一社区医学阶段 D .群体一大卫生一社会医学阶段 E.个体一群体一社会医学阶段5.在疾病三级预防中,健康促进的重点在() A .第一级预防甚至更早阶段B.第二级预防C.第三级预防 D .第二和第三级预防E.第一和第二级预防 6.以下哪一项不是预防医学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特点()A .具有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 B .预防医学更具有积极的人群健康效益 C.预防医学研究重点为环境的特点 D .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 E.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