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张之洞与湖北学前教育近代化-模板

浅谈张之洞与湖北学前教育近代化

一、近代湖北学前教育的三个全国第一

近代湖北学前教育发学界第一声,既奠定了湖北学前教育的发展雏形,又进一步巩固了湖北新式教育的领先地位。

(一)全国第一所公立幼教机构湖北幼稚园

1903 年春夏之际,湖北巡抚端方在张之洞的大力支持下,在武昌筹办湖北幼稚园,正式开启了我国学前教育近代化的序幕。该园是在学制系统未予接纳的情况下,创办的第一所公立幼儿教育机构。筹办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聘请师资。由于当时国内尚无专才可选,端方专程从日本请来 3 名保姆教习参与筹创。为首者为户野美知惠,她毕业于东京女子高师,又有留校任教的经历。9 月,湖北幼稚园正式招生,园长由户野美知惠担任。园内除设有开诱室、训话室、游戏室、陈列图书玩具室外,还于室外开辟游戏场,场内土垒游戏山,山上建有游戏亭,树木花草也一应俱全。该园的师资与设备等,在当时的中国首屈一指。1904 年1 月清政府颁行《奏定学堂章程》,定幼儿教育机构为蒙养院,首次确立了学前教育在学制中的地位,并要求蒙养院须附设于育婴堂或敬节堂。由于湖北幼稚园开办在前,章程的颁行在后,为与学制系统保持一致,总督府在湖北幼稚园附近增设武昌模范初等小学堂。9 月,武昌模范初等小学堂建成开学,湖北幼稚园于是更名为武昌初等小学堂附设蒙养院,简称武昌蒙养院。

湖北幼稚园的开办创全国幼儿教育机构之先河,使中国学前教育冲破了家庭教育的樊篱。诚如湖北巡抚端方所言,鄂省风气开通在先。全国各地均以此为模范,参酌《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设置幼稚园,形成了兴办幼儿教育机构的热潮。例如,1904 年初,上海务本女塾校长吴馨创办了上海公立幼稚舍。此幼稚舍确立以保卫儿童健康为主,以诱启知识为辅,并不多读蒙书,来学者幸勿专求文字的宗旨,与湖北幼稚园有的办园旨趣颇为一致。与上海公立幼稚舍同步闯入幼儿教育殿堂的,还有京师第一蒙养院。除影响省域外,湖北省内的州县,亦纷纷设园招收幼儿。据宣统二年(1910 年)统计,湖北女子两等学堂内,便设省城蒙养院,教师由女子学校教员兼任,共有2 个班级,幼儿84 人。宜都县设官立蒙养院1 所,有专任教师4人,在园幼儿42 人;长阳县在城内中街仁义里两等小学堂内设蒙养院1所,教师由两等小学教员兼,在园幼儿24人。

(二)全国第一部幼教法律《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

在仿照日本学前教育体制的基础上,《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以下简称《章程》)逐步成型,从理论上勾勒出湖北幼稚园的轮廓。由于是在日本教习户野美知惠主持下拟订的,无论是幼稚园的教育宗旨还是教学内容,都和日本在一八九九年(明治三十二年)公布的《幼稚园保育及设备规定》中的完全一样,甚至对幼儿的教学内容都有日语一项。其受日本的影响,可想而知。《章程》中明确指出,幼稚园因家庭教育之不完全而设,专辅小儿自然智能、开导事理、涵养德性,以备小学堂之基础。其设园旨趣为:一、保全身体之健旺,体育发达基此;二、培养天赋之美材,智育发达基此;三、习惯善良之言行,德育发达基此。总体而言,《章程》强调幼稚园办理主旨为重养不重学。《章程》拟订了七类课程:(1)行仪行为方式的培养;(2)训话教员对幼儿的训导;(3)幼稚园语幼儿言语训练;(4)日语简单外语的学习;(5)手技制作小手工;(6)唱歌歌谣、舞蹈的学习;(7)游嬉游戏及游览。这些科目的设置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教育中重视行为规范的培养,也体现了西方幼儿教育中重视幼儿语言、

动作技能的训练,符合幼儿身心规律。

《章程》还对招生及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明确规定招收五六岁的幼儿,一年毕业;另招收四岁左右的幼儿,两年毕业,毕业后升入该园的初等小学堂幼儿需健康聪慧,有疾病或身体羸弱者一概不收;幼儿入园须有引证人作保,且登记族贯姓名、出生年月、父母或引证人姓名住所(如住所有变需告知学校)。在管理方面也非常详细,幼儿生病或有事超过三天不能来园,应向学校说明事由。如果要退园,须由父兄及保证人申明缘故。幼儿如患恶疾,应立即退园回家医治。同时,对收费亦有明确规定:幼儿只需备餐饭,一切服装、图书、保育物品,均属官备。本省幼儿入园免交学费,外省小儿入园每月须缴纳学费洋四元,首月学费限于受业后五日内,由其父兄或引证人缴纳;其每月学费则以初十为限。值得一提的是,《章程》还规定:幼稚园添设保育科,本科生徒赖有实地练习保育之方,请求保育,庶有经验。幼稚园充当实习场所,主动担当培养有经验的幼稚园教师的职责,也是开风气之先。可见,《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对设置宗旨、课程设置、管理制度等基本要素都做了相应规定,使初创期的学前教育有章可循,走上制度化的轨道。1904 年 2 月,《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在当时颇有影响的《东方杂志》第1 年第11 期全文刊载,以供全国教育界学习借鉴。

(三)全国第一个幼师培养机构女子速成保育科

为了促进学前教育发展,湖北幼稚园附设保育科,全称为女子速成保育科。保育科所发布榜示如下:

幼稚园为蒙学堂之本,保育科又为幼稚园之本,故办蒙学堂、幼稚园,必须先办女子速成保育科。诚以此科成后,家庭教育由此兴,学校教育之施功亦因

以易,所关实非浅鲜。今将各府投考女生,命本科监督任令会同堂长就试文义,取其文理清通者,为正额前列,粗通者后之,定六十名;其文理未顺而有志向学者,录为旁额十名,即旁听科是;再次则为备取三名,暂不入堂听讲。正额有缺,旁额补之;旁额有缺,备取补之。该榜示将设置保育科的性质、重要性及如何招录都作了说明,类似于当今的招生简章。湖北幼稚园附设保育科的开办,是在1904 年2 月。当时招收青年妇女达六七十人之多,由日本教习讲授必要的保育知识,是中国成批培养幼教师资的创举。由于此时在公立学校领域尚未开放女禁,故女子结队入学便成为当时轰动一时的地方新闻,不仅引来路人的围观,甚至多有好事者尾随至学校,并与学校门卫发生纠纷,从而被守旧派指责为离经叛道之举。封建遗老遗少或上书攻讦,或撰文诋毁。迫于各方压力,官方遂于1904 年秋明令,原设幼稚园内附设之女学堂,即行裁撤,有愿学习女子师范、家庭教育及保育教导幼儿之事者,准其分别附人敬节、育婴两学堂内一体教授,每堂不得过三十名;其未出嫁之室女,即勿庸附人此两学堂,以示限制而昭区别。当湖北幼稚园于1904 年9月依制附设于武昌模范初等小学堂后,所附女子速成保育科即行停办。其中已婚女子多转入敬节学堂和育婴学堂;而未婚女子,则又待字闺中。中国第一所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机构就这样夭折了,但是其在培养幼儿专业师资方面的有益尝试,却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从幼稚园的设立到《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的颁行,再到女子速成保育科的开办,湖北学前教育体制的雏形已基本构建完成。这个体系的建立对于中国系统学制的影响,是无可限量的;对于湖北新教育系统的形成其贡献是不言而喻的。诚如湖北巡抚端方在光绪三十年(1904 年)二月在奏折中所言:近日中外教育家,往往因过鄂看视学堂,半皆许为完备,比较别省所立,未有逾于此者。此湖北省筹建学堂,次第开学之实在情形也。湖北学前教育开全国风气之先,堪称中国教育史上的空谷足音,打破了数千年幼儿培养以家庭为单位的格局,最早实现幼儿教育的社会化、学校化,符合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潮流。湖北学前教育的启动是中国学前教育近代化发轫的重要标志,既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产物,也是向东西洋学习的结果。湖北学前教育在全国的领先地位的确立,正是张之洞督鄂期间的重要成就之一。

二、张之洞重视学前教育的社会背景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封建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加上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民用成长壮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资本主义国家都忙于战争而无暇东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得到了迅速发展。纺纱厂、织布厂、缫丝厂等数量的激增,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为了维持生计,许多妇女纷

纷走出家门,赚钱养家,这使得她们的家庭角色和社会地位渐渐地发生变化。幼儿由母亲亲自教养的传统幼教模式受到挑战,在家庭之外建立和发展社会幼教机构成为近代学前教育的一般趋势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从事洋务事业的张之洞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一时代要求,逐步将学前教育也纳入到新式教育体系当中。

在此之前,中国近代的一些启蒙思想家在考察国外教育情形时,也纷纷提出创设学前教育机构的设想,这为张之洞推行学前教育作了理论准备。例如,郑观应于1892 年就在《盛世危言》一书中提及西方各国的教育初训以幼学康有为则在《大同书》中为3 岁至5 岁的儿童规划了慈幼院。梁启超也在《变法通议》中强调人生百年,立于幼学,随后又在《教育政策私议》中积极倡导仿效日本学前教育体制,建立招收 5 岁以下儿童的幼稚园。这些理论设想开阔了张之洞兴办新式教育的视野,为他实践学前教育奠定了思想基础。

同时,张之洞重视学前教育也与他幼年受教育的经历密切相关。他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便接受严格的家庭教育。其父张锳中举后屡试不第,为了弥补自己的遗憾,对子侄的教育十分严格,鼓励他们向科举仕途发展。张之洞幼年时的中国正处于重大变化的前夜。张之洞出生后 3 年鸦片战争爆发。在这一年,其母亲也不幸辞世。在早年丧母、社会动荡的环境下,张之洞幼年的启蒙教育并没有荒废。他 4 岁入塾接受启蒙教育,其父不仅花重金礼聘名儒,还拿出几乎全部的俸禄,购买数橱图书供他阅读。此外,其父以自己为官的正直、俭约,知礼的品行、孜孜治学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幼的张之洞,对他后来的人生和治学态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幼年受教育的经历使张之洞切身体验到学前教育对个人成才的重要性,并坚定其设立专门的幼教机构,聘请专业人士,以更有利于幼儿早期的成长。

浅谈张之洞与湖北学前教育近代化-模板

浅谈张之洞与湖北学前教育近代化 一、近代湖北学前教育的三个全国第一 近代湖北学前教育发学界第一声,既奠定了湖北学前教育的发展雏形,又进一步巩固了湖北新式教育的领先地位。 (一)全国第一所公立幼教机构湖北幼稚园 1903 年春夏之际,湖北巡抚端方在张之洞的大力支持下,在武昌筹办湖北幼稚园,正式开启了我国学前教育近代化的序幕。该园是在学制系统未予接纳的情况下,创办的第一所公立幼儿教育机构。筹办中,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聘请师资。由于当时国内尚无专才可选,端方专程从日本请来 3 名保姆教习参与筹创。为首者为户野美知惠,她毕业于东京女子高师,又有留校任教的经历。9 月,湖北幼稚园正式招生,园长由户野美知惠担任。园内除设有开诱室、训话室、游戏室、陈列图书玩具室外,还于室外开辟游戏场,场内土垒游戏山,山上建有游戏亭,树木花草也一应俱全。该园的师资与设备等,在当时的中国首屈一指。1904 年1 月清政府颁行《奏定学堂章程》,定幼儿教育机构为蒙养院,首次确立了学前教育在学制中的地位,并要求蒙养院须附设于育婴堂或敬节堂。由于湖北幼稚园开办在前,章程的颁行在后,为与学制系统保持一致,总督府在湖北幼稚园附近增设武昌模范初等小学堂。9 月,武昌模范初等小学堂建成开学,湖北幼稚园于是更名为武昌初等小学堂附设蒙养院,简称武昌蒙养院。 湖北幼稚园的开办创全国幼儿教育机构之先河,使中国学前教育冲破了家庭教育的樊篱。诚如湖北巡抚端方所言,鄂省风气开通在先。全国各地均以此为模范,参酌《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设置幼稚园,形成了兴办幼儿教育机构的热潮。例如,1904 年初,上海务本女塾校长吴馨创办了上海公立幼稚舍。此幼稚舍确立以保卫儿童健康为主,以诱启知识为辅,并不多读蒙书,来学者幸勿专求文字的宗旨,与湖北幼稚园有的办园旨趣颇为一致。与上海公立幼稚舍同步闯入幼儿教育殿堂的,还有京师第一蒙养院。除影响省域外,湖北省内的州县,亦纷纷设园招收幼儿。据宣统二年(1910 年)统计,湖北女子两等学堂内,便设省城蒙养院,教师由女子学校教员兼任,共有2 个班级,幼儿84 人。宜都县设官立蒙养院1 所,有专任教师4人,在园幼儿42 人;长阳县在城内中街仁义里两等小学堂内设蒙养院1所,教师由两等小学教员兼,在园幼儿24人。 (二)全国第一部幼教法律《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

学前教育史

1835年,颁布发《关于在各县没立禄初等教育的特别视学官的规定》,指出视学官县有视察和监督日间看护中心的权力。这是法国政府正式管理这种机构的开端。1836年,教育大臣布雷发出佳阔文件,明确指出日间看护中心是化共教育部领导下的学校,因此它们也应和其他初等学校一样。接受市、镇、村教育部领导。这标志者法国日间看护中心性质的重大较变,即由面向贫民的慈善救济事业转向面对全体的国民教育事业。1837年,法国政府颁布了最早的有关日间看护中心管理和监督军系的规定,把它们纳入中失集权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知道。 1989年的《教育方针法》的附加报告明确规定了学前教育的目标法国学前教育有四重作用:启蒙教育作用、社会作用、诊断和治疗作用、与小学衔接作用。 教学组织形式所谓“学习阶段”进行这项改革的后则是在1989年的《教育方针法》中就确定。 1992-1993学年在全国更在范围推行,这项改革把学前教育合为一体。 法国《教育法案实衔条例》中都提出更加强幼小衔接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1法国政府决定在1991-1992学年首先在33个示范省实施“学习阶段”的尝试 ○2合并母育学校和小学的视导监督工作,这有利任两者的进一步衔接。 ○3增强男性教师 法国学前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育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是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文件过多,以致形成所谓“文山“。 ○2法国对学前教育的研究不够重视 ○3法国学前教育尚存在着供不应不求的问题。 社会教育是幼儿教育的最初形态。 原始社会教育儿童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 ○1生产劳动教育○2生活习俗教育 ○3原始的宗教育○4原始的艺术教育 ○5体格和军事训练 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叫“庠”。 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主要特征: ○1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公养公育。 ○2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内容简单,但却多样。 ○3没有专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4儿童的教育手段是言传身教。 家教教育是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 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学前教育的计划 (二)婴幼儿身体的养护:1匆穿过暖2匆食过饱3任其啼哭4安全避险5避免惊下 (三)生活常规的培养 (四)初步的道德教育:1培养志向2教以孝悌3勤俭耐劳4诚实无欺5行善积德6礼貌谦让 (五)早期的知识教育:1语言教育2识字教育3计算4自然常识 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 1教儿宜早2教子义方3信而匆诳4潜移默仕5量资循序6有教育爱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1游戏2讲故事3体罚 宫庭教育的核心就是对未来帝王的教育,所培养的君主合格与否,会影响国家的命运。 宫庭专门选出贵族和宫僚大臣的出类拔萃的男子,负责对太子、王子的道德,知识。 身体训练,即为保傅制度。这些人称为师、保、傅。 三母制度,符合条件的女子承担保育和教导太子、王子的职责。 子师、兹母、保姆合称“三母”。 胎教是在母亲怀孕期间所采取的一系列的自我和外部的措施。 胎教的作用与且的:唐代名医孙恩邈写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等医学名著。并且提出外象内感受的胎教理论。 1才德过人2健康长寿3形貌端正 4选择男女 胎教的内容: 1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与阔冶 2重视饮食影响与调摄。 3选择良好的外界环境 4良好的起居和生活习惯 胎教的方法:临督法。小劳法。瘦 身法。 《百家姓》《三字经》《千字女》简 称“三、百、千”。其中又以三字经 影响最大。 儿童诗歌按内容可划分为识字类、 训诫类、知识掌故类。 儿童故事、儿童图画、儿童歌舞和 游戏 贾谊论“早喻教”的主张:1、胎 教2、学前教育 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 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 论学前家庭教育的原则、方法 1、及早施教 2、严慈结合 3、 均爱勿偏4、熏渍陶染 《颜氏家训“述评: 1、颜氏家训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 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也是最早最 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2、《颜氏家训》这部著作对以后 历代影响深远,至今能有理论价值和 实践意义。 朱熹——论“眼前事”与编著《小 学》 首创《顺知》《学则》的教育形 式,编著《童蒙顺知》 王守仁的儿童教育思想: 1、对传统儿童的教育的揭露和 批判 2、论儿童教育目的、内容 3、顺应性情、激发兴趣 4、量力施教“随人分限所及” 蒙养院(1903)——蒙养园 (1912)——幼稚园(1922)——幼 儿园(1951) 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非法开设 的工厂 学前教育机构的建立,从根本上 是近代大工业生产的需要 资产阶级维新派有关学前教育 的主张: 1、强调儿童教育的意义 2、引进西方心理科学,促进教 育的科学化 3、建立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将 学前教育纳入教育体系 4、提倡女子教育,为幼稚师资 的培养奠定舆论基础 1904年1月颁布执行的《奏定 学堂章程》,也叫癸卯学制。其中包 括《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 程》 《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 法章程》的主要内容: 1、蒙养院的定义、对象 2、蒙养院的设置 按“章程”规定,蒙养院并不单 独设立,而是附设在育婴堂和敬节堂 内 3、蒙养院保育要旨 4、蒙养院课程:1、游戏2、 歌谣3、谈话4、手技5、蒙养 院保姆的来源与培训 蒙养院内教师称“保姆”,保姆 由乳媪和节妇训练而成 6、蒙养家教合一 1903年,湖北巡抚端方在武昌 创办了幼稚园(张之洞) 清末蒙养院制度的确立和实施 的特点及意义: 1、中国学前教育完全由家庭负 担的历史结束了,在通向学前教育社 会化的道路了,迈出了艰难的一步。 2、学前社会教育机构在中国产 生,既反映了近代大生产的发展要求 学前教育与之适应这一秀规律,又反 映了它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被动出现 的特点,是随着近代学制的出现而勉 强确定的。 3、蒙养院办院的纲领,体现了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总原则。 4、严重抄袭日本(中国第一代 幼儿师资是育婴堂的乳媪和敬节堂 的节妇) 1907年,清政府颁发了《女子 小学堂章程》《女子师范学堂章程》 教育上打破了女禁。 康有为——《大同书》论儿童 的“公养公育》 传教士在中国最初办的学前教 育机构叫小孩察物学堂。 外国人在中国办的学前教育机 构,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日本式, 一种是宗教式。训练学前教育的主要 途径,办幼稚师范教育,吸引留学生, 派师资任教于中国幼教机构。 “壬子癸丑“学制的规定,学前 教育的机构为蒙养园。1922年 蒙养园虽然没有摆脱附属的地 位,但已不设于育婴堂、敬节堂内, 已纳入到真正教育机构之中。 1922年9月,教育部召开学制 会议,通过《学制改革系统案》11 月公布《学前系统改革会》,又称“壬 戌学制“或称”新学制“ 学制规定的学前教育,在小学下 设幼稚园,改变了以前蒙养院和蒙养 园在学制中没有独立地位的状况,确 定了学前教育机构在学制系统中作 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地位。 西方学教育思想的引进与传播: 一、清末学前教育的引入 1、引进日本的学前教育 2、传 教士输入西方学前教育思想 二、福禄倍尔教育思想的传播 三、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思想的传 播 四、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传 播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 校即社会” 学前教育思想的勃兴: (一)对传统儿童观的批判。 (二)儿童公育思潮 (三)平民化幼儿教育思潮,乡 村教育思潮 1932年10月由教育部正式公 布,称《幼稚园课程标准》规定幼稚 园的课程有音乐、故事和儿童歌游 戏,社会和常识,工作、静思,餐点 共七项。 《幼稚园课程标准》1、是我国 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 准,2、民族性,3、科学,4、内容 看,对儿童的训练是多方面的。5、 教育方法上比较灵活多样6、在要求 达到的标准上也比较灵活,除一般要 求外,还要最低限度的要求。 厦门集美幼稚园——陈嘉庚 南京高待师范附属小学幼稚园。 北京香山慈幼院——熊希龄 南京鼓楼幼稚园——陈鹤琴 南京燕子矶细稚园——陶行知 上海大同幼稚园 四川省立成都实验幼稚园 幼稚园师资的培训 1、集美幼稚师范学校 2、北平幼稚师范学校 3、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这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 师范学校) 4、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 苏区的托儿所制度——支援战 争、支援生产、支援学习中央人民政 府内部于1934年2月颁布《托儿所 组织条例》来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 《托儿所条例》的颁布开创了苏 区的托儿所制度,大大促进了托儿所 的发展,直至1934年4月,兴园县 组织了227个托儿所。 1434年2月颁布《托儿所组织条 例》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保 育院制度 1938年3月10日在武汉成立中 国战时儿童保育会。 1941年1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工 作报告中,将实行儿童保育列为中心 工作。 《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保育儿 童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有: 1、建立管理组织 2、保育人员的训练 3、建所的具体条件 4、此外《决定》还 对孕母,产妇的保健待遇,保 姆的待遇等做了十分具体的规 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间, 学前教育机构有多种类型 1、寄宿制的保育 院,托儿所(政府主办) 2、单位日间托儿所 (单位) 3、母亲变工托儿所 (群众) 4、代整为零的托幼 组织 5、小学附设幼稚班 老区学前教育的基本经验:4、 角答及论述 1、坚持为革命战争 和生产建设服务的方向 2、贯彻依靠群众和 勤俭办园的原则 3、实施:“保教结 合”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教育 4、建立一支,一切 为了孩子的保教队伍 “南陈北张”南京——陈鹤琴 北平——张雪门 张雪门把中国幼稚教育分为4 类: 1、以培植士大夫为 目标的幼稚教育(教学按科目 进行,灌输法,幼儿得不) 3、以发展儿童个性为目标的幼 稚教育。 4、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 稚教育 什么是行为课程?生活就是教 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 实践,就是行为课程,(生活和实际 行为是行为课程的两大要素) 生活是基本条件,行为是活动的 展开。 幼稚园行为课程的教学法:行为 课程的要旨是以行为为中心,以设订 为过程。 张雪门论幼稚师范教育(见习和 实习的地位作出系统的论述) (一)关于见习,实习的场所 1、中心幼稚园 2、平民幼稚园 3、婴儿保教园 4、小学 (二)关于见习,实习的时间安 排 (三)关于实习的组织 1、有步骤 2、有范围 3、有时间 4、有适合的导师和方法。 张雪门提出的实习计划与传统 的师范学习有明显的不同; 在空间上,把幼师的实习场所幼 稚园扩大到婴儿园和小学,从校内扩 大到校外,从城市扩大到农村。 1、从时间上,它从只集中在三 年中的最后一学期,增加到三年中均 有实习。 2、从内容上,它从仅仅实习幼 稚教育扩展到婴儿保育,小学教育, 从只实习教育和教学扩展到实习行 政管理以及缝纫炊事等。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生 活即教育”社会及教育“教学做合一”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的含义 1、生活即教育的源 泉 2、“是生活就是教 育” 3、“是供给人生需 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 (二)社会即教育 (三)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以生活为中心— —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 教。 论学前教育的服务方向 幼稚园害了“三种大病” 1、外国病 2、花钱病 3、富贵病 把外国的幼稚化成中国的幼稚 园,把费钱的幼稚园化成省钱的幼稚 园;把富贵的幼稚园化成平民的幼稚 园 论创造的儿童教育:简答(6) (一)认知儿童 的创造力 (二)解放儿童 的创造力 1、解放儿童的头脑 2、解放儿童的双手 3、解放儿童的眼睛 4、解放儿童的嘴巴 5、解放孩子的空间 6、解放儿童的时间

湖北省实验幼儿园解说词

湖北省实验幼儿园简介 湖北省实验幼儿园原名湖北幼稚园,1903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先生创办,是中国公立第一所幼儿园,湖北省教育厅管辖的一所幼儿园,直属湖北省实验幼儿师范学校,是湖北省幼儿师范学校承担全省幼儿教育新师资培养和在职幼儿教师培训的教学、科研、实验培训基地园;是湖北省示范性幼儿园、武汉市示范性幼儿园、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基地园、家长学校基地。 一、基本概况 (一)历史沿革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秋,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省武昌首创蒙养院,定名为“湖北幼稚园”,园址武昌阅马场。该园的创办,开创了我国近代幼儿园教育之先河。 湖北幼稚园创办时, 设两个班,收五岁至六岁幼儿80名,一年毕业。聘日本女子师范学校毕业,且具有一定教学实践经验的三名教师为保姆,其中户野美知惠出任首任园长(兼保姆)。户野美知惠于1890年毕业于东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历任京都府师范、彦根、长野、名古屋女子学校教员,光绪三十年(1904年)应聘来华,此前在母校任教。保育课目为行仪、训话、幼稚园语、日语、手技、唱歌、游戏。以“专辅小儿自然智能、开导事理、涵养德性,以备小学堂之基础”为办园宗旨。坚持体、智、德全面发展的办园方针,即“保全身体之健旺、培养天赋之美材、习惯善良之言行”。并拟订《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共22条,曾发表于当时《东方杂志》上,为近代中国有史料可查的第一个幼稚园章程。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户野美知惠等三名日本保姆离任返国后,湖北幼稚园改为武昌模范初等小学堂蒙养院。 1908年改武昌模范高等小学蒙养院。 宣统年间为省城蒙养院。 民国十五年改湖北省立第四小学附属幼儿园。 抗日战争时期学校、幼儿园停办。 1947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武昌市中正区第二中心国民学校附设幼稚园,负责人:胡继琛,教养员:胡继琛、吕碧信等。 1949年8月停办。 1951年结合当时的形势需要,为政治服务、为生产服务、解放妇女劳动力,省教育厅决定在位于武昌阅马场清末湖北幼稚园处,重建湖北省武昌幼儿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尹施光任园长。初创时3个班,幼儿90名,职工5人,幼儿园面积为500平方米。办园初期,根据《幼儿园暂行规程》,实行保教结合,逐步建立了必要的卫生保健制度。除加强幼儿品德教育外,还注意探索对幼儿语言的培养,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各科教学和游戏活动。 60年代初在大班试教汉语拼音、中班开展三浴锻炼,同时开展创造性游戏的研究,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文革期间,幼儿园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办园,

中国学前教育史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教学目标:(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我国原始儿童社会公育的实施、内容及特点。 2.掌握我国奴隶社会学前家庭教育、宫廷教育及胎教的内容及特点。 3.掌握我国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及特点。 4.熟悉本课程有关内容,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奴隶社会胎教的实施、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的内容、方法 教学难点:古代学前教育的经验 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课时:4 教材处理:通过讲解、对比,使学生明确原始社会的学前教育主要是儿童公育,奴隶社会的学前教育主要是天子宫廷内的学前教育,封建社会的学前教育是家庭学前教育。 教学方式:讲解、讨论 教学过程: 导言:《中外学前教育史》学科概述 (一)学习目的 《中外学前教育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基础课程。开设目的在于通过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提高学生教育理论素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审视、评价当前的学前教育问题提供思路,为学前教育改革创新提供值得借鉴经验。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对学前教育史的基本概念、基本的思想理论和基本的知识要有准确、系统、完整的认识,理清学科内容之间的基本脉络,把握学前教育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并能指导、运用于学前教育的实际工作。 (二)学习内容 横向:(按历史发展阶段分为4大部分) 古代学前教育史(原始氏族公社_清朝中叶) 近代学前教育史(1840年_1919年五四运动) 现代学前教育史(1919年_新中国成立) 当代学前教育史(新中国成立_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纵向(按研究对象分为两部分) 教育制度史、教育思想史 (三)学习方法 1.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作指导。 2.要具备基本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3.还要有一定的古文基础来阅读史料。 4.还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基础和联系现实的能力。 (四)作业与考核 1.开展教育讲古活动 2.读史笔记、观后感 3.开卷考试:重视运用 第一节原始社会儿童的社会公育 一、原始人群时期的教育内容 原始人群:巫山人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 教育内容:制造石器“教民以鱼”用火农业生产 特点:公养公教 二、氏族公社时期教育内容 (一)生产劳动教育 (二)生活习俗教育 (三)原始的宗教教育 (四)原始的艺术教育 (五)体格和军事训练 三、儿童公育机构 最早的儿童学校(虞舜时期)——庠 四、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的主要特征 (一)公养公育 “天下为公…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二)内容简单、多样 (三)没有专门场所和教师

浅谈我国学前教育的变迁

浅谈我国学前教育的变迁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当时的湖广总督张之洞策划下,湖北巡抚端方在武昌阅马场寻常小学堂内设立了中国第一所幼儿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由此拉开了中国学前教育的历史。同年,由张之洞拟定的《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由清政府批准加以颁布、执行。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幼儿教育法。 这部法规的出台与当时的中国国情密不可分。当时的中国,刚刚遭受了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打击,随后又被八国联军所洗劫,正值生死存亡之秋,清政府希望通过全面的社会的改革来改变过内的颓势。于此同时,由洋务派推进的工业化运动,使得当时的中国对女工需求量大大增加,以致于很多妇女没有精力照顾幼儿。这些因素为该法规的诞生埋下了伏笔和需求。 在抗战及内战时期,国共政府都分别颁发了不同的幼儿教育章程,以适应当时的社会需要。 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在1952年率先颁布了《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使学前教育进入了有法可依的年代。1952年的中国,与1949年建国之初相比,已经平稳起来。在脱离了多年的战乱之后,国内百废待兴。1952年5月24日,中国开始了大规模扫盲运动。少年强则国强,在新中国教育的起始年代,幼儿教育必须要跟上脚步。我觉得,这便是这部法规诞生的原因。 195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工矿、企业自办中、小学、幼儿园的规定》,其中幼儿园部分便是对《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的补充,使得学前教育更加规范化。 1979年,是新中国的30岁生日,也是在结束了文革之乱后中国正式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正确道路的第一年。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开始了和平统一的进程、同日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当中国走向改革开放之时,教育自然不能拉下。《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便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发布的,使得幼儿教育更加完善、正规。 1980年卫生部、教育部共同发布了《关于试行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草案)的通知》。 1981是新中国学前教育史上十分有纪念意义的一年。1981年10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在浏览了这部法规后,我发现:这部法规在制订时科学的研究了儿童的成长规律,从而使幼儿教育可以以科学为依托,科学地、合理地、全面地开展。《纲要》中详细的制订了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各项的教育标准,和评分标准,有了详细的教育规划以适应不同年龄的儿童。 从1979年到1981年应该是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最快的三年。幼儿教育的各项制度都逐渐健全,法规的颁布也使得人们加深了对儿童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1983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几点意见》,使得幼儿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城市地区,加快了农村学前教育体系的建设。 1987年劳动人事部、国家教委关于颁发《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的通知。该通知加大了幼儿法规的覆盖面积,使幼儿教育更加规范化、正规化 《幼儿园工作规程》于1996年3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5号发布。该《规程》更加详尽的规划了学前教育阶段。增添了很多适应时代需要的教育要求。

张之洞与武汉大学

张之洞与武汉大学 张之洞与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产物,而作为中国近代教育 改革重要主持人张之洞1893年兴办的自强学堂,是国立武汉大学的 直系源头。 一、张之洞:清末“第一通晓学务之人” 清末实行学制改革,管学大臣张百熙在编制学堂章程之际,奏请添派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入京会商学务,张百熙在奏折中称张之洞为“当今第一通晓学务之人”①。张之洞辞世后,四川总督赵尔巽奏请为之设祠,奏折赞誉张氏业绩,尤其强调“其生平精神所寄,尤在振兴教育,储备人才,以备国家缓急之需,而救当世空疏之习”②。张之洞是晚清朝野公认的重视教育、通晓教育,并为文教近代变革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 张之洞并非近代新教育的最初开创者。在近代教育“萌芽期”,张之洞尚置身局外。当19世纪60、70年代奕言斤、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大吏在北京、上海、福州、天津等地兴办各种新式学堂之际,张之洞或尚在科举应试途中,或在仕途初期,其教育实践是以学政及巡抚身份在湖北办经心书院(1870),在四川办尊经书院(1875),在山西办令德书院(1882)。其办学宗旨基本蹈袭传统故迹。19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张之洞由清流党向洋务大吏转变,开始大力 兴办新式教育。他指出:“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不弱于兵而弱于志气”,“人才之贫由于见闻不广,学业不实”。有鉴于此,张氏提出“设文武学堂”、“酌改科举”、“停罢武科”、“奖励游学”等四项建议。光绪十五年(1889)张之洞由两广总督调任湖广总督,即留意于物色主持新式教育的人才,引时务入教育,改变科举制义的老套。张之洞在朝野赢得“通晓学务”的声誉,成为清末新教育“确立期”的代表人物。

教育学

17世纪后半期发端于英国的贫民窟婴幼儿保护和养育设施,是近代欧洲学前教育设施的胚胎。18世纪末,在欧洲出现了有组织的学前教育。 1776年法国牧师奥贝尔林在牧区建立一所托儿所,即难童所。揭开了学前社会教育历史的序幕。 1816年欧文在他的模范区新拉纳克建立了“性格形成新学园”,其中包括收托2-5岁儿童的学前教育机构。这是历史上为工人阶级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 福禄倍尔德国“学前教育之父”1840年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在他的幼儿园里,游戏是幼儿的主要的活动,学前教育学从福禄倍尔开始创立,有笼统的认知到建立起独立的范畴与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第一位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人的教育》·《幼儿园教育学》(1·教育应当追随儿童发展之自然2·自我活动是儿童教育的基础3强调游戏的教育价值 20世纪以后,学前教育的社会价值和教育价值开始为社会所认识,从而使学前教育机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其中的“奏定蒙养院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第一次将学前教育列入学制系统。 1903年张之洞创办湖北幼稚园,这是我国第一所由自己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1923年陈鹤琴创办我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对幼稚园的课程·教材·教法·设备等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抗战时期又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 陶行知在南京郊区创办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办园思想“中国化”“平民化”。艺友制《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幼稚园之新大陆》《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 张雪门北京香山慈幼院的幼稚师范和幼稚园。 1989年6月《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草案)》1996年6月颁布《幼儿园工作规程》并正式施行)。它明确规定了幼儿园的保教目标·任务,而且用专门的章节对幼儿园教育从原则到活动的组织·教育形式·方法都作了规定。它充分体现了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十分重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以及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规律。提出了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双重任务 1989年《幼儿园管理条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国务院批准颁发的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使我国的学前教育管理从此跨入了法制化轨道。 2001年7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规程》和教育实践之间架起了过渡的桥梁。柏拉图在西方学前教育史上第一次较为系统的阐述了学前儿童的教育问题。将幼儿园教育内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进一步提出了幼儿园的各项任务 裴斯泰洛奇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自然发展,一切教育都应以感官教育为基础·儿童最好的学习方式是操作·母亲是儿童最好的老师等《林哈德和葛笃德》《母亲读物》在教育史第一个提出教学心理学化的思想。 我国最初的儿童教育思想散见在谚语中。 颜之推《颜氏家训》朱熹《童蒙须知》和《小学》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宣扬“儿童中心论” 蒙台梭利1907年创办“儿童之家”“把教育缺陷儿童的方法用于教育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1909年《蒙台梭利教育法》1933年《童年的秘密》(1·幼儿自我学习法则2·重视教育环境和教师的作用3·强调感觉训练感觉隔离室感觉训练的一个重要技术特点方法有:蒙眼和暗室 康有为在《大同书》第一次提出在我国实施学前社会教育,强调早期教育·学前教育·男女教育平等。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

学前教育学

1、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有哪些?它们的特征又是怎样的? 答:⑴学前教育的实施形式主要有学前家庭教育和学前社会教育。 学前家庭教育 ①学前家庭教育自家庭出现以后就已经存在。家庭是儿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②学前家庭教育的特征包括:领先性、长久性、单独性、随意性、随即性。 ⑵学前社会教育 ①学前社会教育是指教育的实施是通过学前教育的机构进行的。目前学前教育机构有以下形式:托儿所、幼儿园、托幼园所一体、幼儿班、儿童福利院、SOS国际儿童村 ②学前社会教育的特征是:群体性、目标性、计划性、多样性等。 2、简述学前教育的学习方法。 答:⑴应牢固掌握学前教育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了解其发展趋势。 ⑵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⑶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注意培养各种能力。 3、简述20世纪国外学前教育学发展的贡献 ⑴学前教育机构数量的增加。 ⑵学前教育机构的多样化。 ⑶师资力理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这是学前教育机构发展的重要标志。 4、简述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⑴学前教育基本理论与实践模式的多样化。 ⑵学前教育目标的整合化。 ⑶学前教育机构类型的多元化和社区化。 5、简述陈鹤琴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贡献。 ⑴陈鹤琴指出学前教育对于儿童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他对自己的子女进行三年跟踪观察实验研究,记录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总结出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1923年又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 ⑵他强调学前教育要考虑儿童的特点。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儿童,儿童不是小大人,对儿童的培养与成人不同,要适应儿童的个性特点,做到儿童化,杜绝中小学化、成人化,因材 施教;同时,教师应公平地对待儿童, 要绝对尊重儿童的人格。 ⑶他指出要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的 教育,使儿童成为“体白色强壮、 品德良好和智力发达的祖国幼苗。 ⑷他提了幼儿教育要注意多样性。教 师要努力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教育环 境,经常组织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随时随地向大自然、社会获取教育资 源。 ⑸陈鹤琴反对以教师为中心或儿童 中心主义的倾向强调教师要对幼儿 加以指导。另外他指出幼儿园要和家 庭紧密配合。幼儿园和家庭要担负起 教育孩子的强烈责任感。 6、简术福禄倍尔对幼儿教育的贡 献。 ⑴德国教育家福禄倍尔继承和发展 了了夸美纽斯和裴斯泰洛齐等人和 主张,1840年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年 幼儿园,并撰写了《人的教育》、《幼 儿园教育学》等著作。他系统提出了 幼儿园教育理论,对于学前教育学从 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 立的学科作出了巨大贡献。 ⑵其对现今幼儿教育实践仍具有指 导意义的理论有:教育应当追儿童发 展之自然;自我活动是儿童教育的基 础;强调游戏的教育价值,是教育史 上第一位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 7、简述蒙台梭利教育理论的要点。 ⑴幼儿自我学习法则 ⑵重视教育环境和教师的作用 ⑶强调感觉训练 8、试述蒙台梭利学前教育理论。 答:⑴幼儿自我学习法则。蒙台梭利 在教育过程中发现,爱生命本能的驱 使,所有儿童天生具有一种“吸收” 文化的心理,儿童能够自己教育自 己。 ⑵重视教育环境和教师的作用。 蒙台梭利教育中,一个有准备的环境 是关键。教育就是给幼儿创造一个好 的学习环境。在教育中,教师不是传 统的灌输知识的机器,而是一个环境 的创造者、观察者、指导者。她还明 确提出,幼儿自收学习的质量是由教 师的质量决定的,正是教师才使幼儿 的自收得以实现。 ⑶强调感觉训练。感觉教育是蒙 台梭利教育的重要内容。他认为3-6 岁是儿童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幼儿 的种感觉先后处于敏感期,因此必须 对幼儿进行系统的和多方面的感官 训练,使他们通过与外部世界的直接 接触发展敏锐的感觉和观察力,为高 级的智力活动和思维发展奠定基础。 她认为,感觉教育主要是一个儿童依 据教具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 9、试述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发 展。 答:⑴我国第一民幼儿园的诞 生:1903年张之洞创办了湖北幼稚 园,这是我国第一所自己创办的学前 教育机构。1904年张之洞、张百熙、 荣庆制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其中 的“奏定蒙养院及家庭教育法章程”, 第一次将学前教育列入学制系统。 ⑵旧中国幼儿园教育的发展。陈 鹤琴于1923年创办我国最早的教育 实验中心——南京鼓楼幼稚园。抗战 时期又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 师范学校——江西实验幼师。陶行知 积极推行平民的、乡村的教育,在南 京郊区首创了中国第一所乡村幼儿 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还创建了 乡村幼稚师范教育、农村幼儿教育研 究会等。 ⑶新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随着 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改革开入,学前教 育机构的发展也出现了重大变化,主 要表现在:1学前教育机构的多样化。 2学前教育发展走上规范化、法制化 的轨道。 10、试述学前教育学的历史演 进过程。 ⑴学前教育思想的孕育和萌芽 阶段(远古——19世纪初期):在西 方,在古代希腊和罗马时期,已有丰 富的学前教育思想。近代是学前教育 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学前教育思想 较集中地反映在众多教育家的教育 论著中。 ⑵学前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阶段(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叶): ⑶学前教育学发展的新阶段(20 世纪中叶以后)

晚清民国历史人物与中国近代史-张之洞

晚清民国历史人物与中国近代史 张之洞(1837~1909),汉族,清代直隶南皮(今河北省沧州市南皮)人,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毛泽东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武汉大学)、三江师范学堂(南京大学)、湖北农务学堂(华中农业大学)、湖北武昌蒙养院(我国最早的官办学前教育机构)、湖北工艺学堂(武汉科技大学)、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广东广雅中学)等。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张之洞平生所为最为后人称道的是其在中国教育由封建传统向现代化迈进过程中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其弟子张继熙曾说:“公常谓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故以兴学为求才治国之首务。”美国学者威廉·艾尔斯在其《张之洞与中国教育改革》一书中对张之洞对中国教育改革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称赞“在张之洞的一生中,中国教育的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此,他的努力具有决定性意义”。 张之洞的教育活动大致可以“中法战争”和“戊戌变法”为界限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 早期,即他十载学官和出任山西巡抚时期。他主要是对传统的教育进行改革,这一时期他属于顽固派营垒的旧学捍卫者,主要强调“通

经”,拔其优秀者,读书其中,所研习的多为经解、史论、诗赋、杂著等,标榜实学,注重经世致用。 中期,即中法战争后到戊戌变法前督粤、湖广和暂署两江期间。张之洞在中法战争中,作为两广总督,第一次全面地大规模地直接接触外部世界,战争的时间使他比较军事科技层面上中西文化优劣高下,进一步取得真切的认识。战争的结局和战后形式使张之洞体验到朝政的腐败,促使他向洋务派转变。为了适应清末洋务活动的需要,调整了早期洋务派旧学与新学和中学与西学的关系,修正了他早期的办学宗旨,着重培养用传统纲常名教武装头脑而又能从事洋务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教学内容上除了坚持传统的旧学为基础外,提倡增添传授西文、西艺的新学同时他逐渐将过去所兴办的旧式书院改革为新式学堂。这一时期,张之洞对教育改革是有保留的,其主旨仍在“变器不变道”,然而,他不再像以往那样强调“通经”,而是把更多的精力用于倡导西学,力图使西学能与经史等传统文化结合,以补充旧的体制,真正推崇有用之学,进而培植国力。张之洞对书院体制与教学内容、方法与管理的改革,已体现了他那“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办学思想。 戊戌变法以后,张之洞的教育活动进入了晚期。在这一时期,张之洞的教育思想日臻成熟,一方面他发表了代表作《劝学篇》,另一方面他积极参与和主持厘定癸卯学制。《劝学篇》集洋务教育思想之大成,它对中国近代史上中体西用的政治、文化、教育思潮作了理论上的总结。此外,在总结湖北教育建树、模仿日本学制模式的基础上,

第三章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

第三章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 《xx学前教育xx》教案3 课题:(教学章节或主题)第三章中国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 教学目标:(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1.了解我国近代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社会背景。 2.掌握我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颁布和蒙养院制度的建立。 3.理解外国教会设立的学前教育机构是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一部分。 4.掌握教育家康有为的学前公共教育思想。 教学重点:近代学前教育机构产生的社会背景、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颁布教学难点:康有为的学前公共教育思想及其评价 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课时:4 教材处理:通过历史背景介绍,使学生理解随着社会的大变革,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必然性;按照内容体系将本章划分三部分,将原教材一、二、三节内容合为蒙养院制度的确立;接着学习外国教会设立幼稚园和兴办“慈善”事业及康有为的学前儿童公育思想。 教学方式:讲解、讨论 教学过程: 第一节蒙养院制度的确立 一、学前社会教育机构产生社会基础 有组织的学前教育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纵观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诸如幼儿学校(1816年欧文所办)、幼儿园(1837年福禄培尔所办)之类的学前教育机构都是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才产生的。 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需求 2.统治者改革需要----------缓和矛盾 3.教育家的推动-------------西学东渐 根本上:近代大工业生产的需要

妇女就业,家庭无法进行学前教育。思想基础:维新派教育改革、主张学习西方 二、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的颁布 1904年,张之洞、张百熙、荣庆合订《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是中国第一个学前教育法规,内容: 1.蒙养院的意义、对象 xx通乎圣功,实为国民之第一基址。 设置蒙养院为学前教育专门机构:招收“3-7岁儿童”,“每日不得过四点钟” 2.蒙养院的设置 3.蒙养院保教要旨:身心健康发展 4.蒙养院课程:游戏、歌谣、谈话、手技 5.蒙养院保姆的来源与培训: 来源:育婴堂的乳媪、警节堂的节妇 培训:选识字妇女为教员,教材是《孝经》、《列女传》等官编教科书 6.xx养家教合一 评价:推动近代学前的发展 1907年蒙养院428所,在园幼儿4893人 蒙养院地位作用得不到保证 师资水平低 教育形式与内容实质矛盾 三、蒙养院制度的实施 (一)蒙养院的兴办: 1.1903年秋;湖北(省立)幼稚园后改名武昌蒙养院——中国最早公立学前教育机构,近代第一所幼儿园。湖北幼稚园附设女子学堂是中国幼稚师范萌芽。 2.1905年天津严氏蒙养院是国人自办的最早幼教机构。 (二)清末蒙养院制度的特点:

第一所官办学前教育机构

第一所官办学前教育机构 作者:叶顺意申利超 来源:《群文天地》2009年第03期 清末新政从1901年开始启动,在教育方面掀起了一场近代改革。张之洞是新政的积极筹划和实施者,张之洞督鄂近二十年,积极主张并创办新式教育机构。1901—1904年端方任湖北巡抚,为湖北的教育做了不少贡献。湖北幼稚园就是在这场教育改革风的吹拂下诞生的。 一、时代的召唤 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是由家庭特别是母亲承担的。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在中国广泛建工厂,同时刺激了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民和手工业者,被吸引到外国和本国办的工厂里。据统计,“到1894年,近代工人(不包括码头工人)有九万多人。”不少劳动妇女,走进工厂,参加了大工业的生产劳动。学前教育只由家庭承担已不可能,这便从生产关系上提出了建立学前教育机构的要求。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文化主权逐步被蚕食,先是建立教堂,进而是内地传教办学,西方教育机构也进入中国。早在十九世纪80年代,西方教会就开始在中国沿海如福州、宁波等地兴办幼儿教育机构,以后教会在中国办的幼稚园逐渐增多。根据美国传教士林乐知所著《五大洲女俗通考》第十集下卷所载,清末外国在中国设定幼儿教育机构“有小孩察物学堂六所,学生一百九十四人(男女各半)”。小孩察物学堂即幼稚园。教会幼稚园的本质是文化侵略,但同时给中国人开办幼稚园提供了参考依据和学习模板。 1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规定:“城内坊厢乡镇村集,均应设立蒙学堂”,“蒙学堂卒业以四年为限”。1903年,湖北巡抚端方即根据该《章程》饬令支拨官款,建立湖北幼稚园。 学前教育是时代的召唤,历史发展的潮流,但是,中国第一所幼儿园,何以出现在湖北?与湖北本身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西方传教士身着教袍,在大炮和刺刀的保护下,溯江而上,来到汉口、沙市、宜昌,并以此为据点,深入到省府州县乃至乡村,兴办了一批教会学校,使湖北传统的教育体系发生了颠覆性的冲击。为此,湖北在全国诸省中率先进行教育改革,湖北实现了教育从传统向近代的转换,成为全国“教育示范省”。湖北幼稚园就是在这股教育风的推动下建立的。另外,湖广总督张之洞,湖北巡抚端方作为湖北的地方当权派,都是“新政”的积极策划者和实施者,均大力提倡新式教育。湖北幼稚园就是在张之洞擘画、端方主持下创办的。 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和民族资本的发展带来的工厂将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吸引进来,大量劳动妇女走出家门,使主要由母亲承担的家庭型学前教育丧失了经济基础。外国人在中国创

学前教育本《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 (2)

学前教育本《学前教育学》复习资料1 一、填空题 1、学前教育学主要研究()和幼儿园教育, 2、1903年,张之洞、张百熙制订(),第一次将学前教育列入学制系统。 3、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因素是:成熟、练习和习得的经验、社会性经验和()。 4、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年轻一代培养成什么样()的人。 5、体质即人体的质量,包括体格、体能、()和心理因素几个方面。 二、名词解释 1、发展 2、教育目的 三、简答题 1、试述学前教育学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简述皮亚杰的发展理论。 3、婴儿的日常生活护理和教育包括哪些工作? 四、论述题 1、说明影响儿童发展的基本因素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2、幼儿园教学方法有哪些?结合实例说明两个教学方法的运用。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托儿所 2、《奏定学堂章程》 3、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4、质量和规格 5、适应能力 二、名词解释 1、发展:是一种连续不断的、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旧质到新质的

变化与完善过程。 2、教育目的:是教育要实现的结果或要达到的标准,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 要的人的总要求。 三、简答题 1、试述学前教育学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1)第一阶段或孕育阶段在十五世纪以前,学前教育学思想散见在各种著作之中。 (2)第二阶段或萌芽阶段十六世纪后,在一些教育论着中,包括有对学前教育的论述,随着教育学的建立,学前教育理论也逐渐丰富起来。 (3)第三阶段或初创阶段从十八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前半期,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开始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初步发展起来。 (4)第四阶段或发展的新阶段二十世纪中叶以来,辩证唯物主义的广泛传播及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相邻学科的发展,提高了学前教育学的理论化和科学化的水平,学前教育学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 2、简述皮亚杰的发展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提出的儿童发展理论,当前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影响,为一些学者所赞同。他提出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要素: (1)成熟,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 (2)练习和习得的经验,指个体对物体施加动作过程中的练习和习得经验(不同于社会性经验)的作用。 (3)社会性经验,指社会环境中人与人间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 (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它调节心理发展的上述三种基本因素,具有定向性的特点(即指朝向一定的方向发展),经过自我调节的平衡作用构成了各种结构的形成过程。 皮亚杰还提出了认知发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3、婴儿的日常生活护理和教育包括哪些工作? 日常生活护理工作: (1)提供良好的环境与设备,并合理使用 (2)制订合理的生活日程 (3)哺喂与进食、睡眠 (4)盥洗和排便

浅谈张之洞的近代化改革及其影响

浅谈张之洞的近代化改革及其影响 浅谈张之洞的近代化改革及其影响 摘要:张之洞是我国近代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在中国近代化改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从1882年担任山西巡抚以来,他一直致力于中国近代化改革,在军事、外交、教育、文化、近代实业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奉献。本文就张之洞的近代化改革及其影响做一个简要概括。 关键词:张之洞;近代化改革;影响 一、张之洞个人及相关简介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晚年又自号抱冰老人。虽然出生于贵州,但祖籍为直隶南皮人人,故又有人称之为“南皮香帅〞。【1】张之洞出身于官宦之家,从小受到严格的传统封建教育,通过科举跻身仕途。1882年1月2日担任山西巡抚,在山西进行了一系列近代化改革。1884年5月22日署理两广总督,8月23日实授两广总督。1889年8月8日调任湖广总督,同年11月14日交卸两广总督篆,12月17日抵鄂上任【2】。 二、张之洞在山西进行的近代化改革 张之洞的近代化改革可以说是从1882年担任山西巡抚的时候开始的,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张之洞积极投身于洋务事业,其近代化意识就是在山西发端的。 张之洞在担任山西巡抚期间进行了一系列近代化改革,具体措施有: 1、经济方面,在太原建立了山西机器局,招募工匠采取大机器生产。并于1883年5月在省城设立桑棉局。 2、军事方面,张之洞在山西编练新军,采取新式练兵方法。并从上海购置新式武器,用洋枪洋炮来武装士兵,组成山西第一支近代化军队。 3、文教方面,张之洞下令山西书局购置南方各省出版的书籍包括西方译著的书籍在山西开化风气,培养新式人才。 三、张之洞在广东进行的近代化改革措施 从1884年7月到1899年11月张之洞任两广总督的五年时间里,在广东大力兴办洋务,对广东近代化产生了颇大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内容: 1、建立新式海陆军。兴办近代军事教育。 2、整顿广州机器局和建立石井枪弹厂,安装从上海德商泰来洋行购置的机器两副。这个制造厂为制造西局,原来的制造厂为制造东局。 3、筹建广州枪炮厂、炼铁局和织布局。 4、创办广东钱局,开广州近代银行之端。1889年5月,广州钱局正式投产,并首先铸造制钱命名“光绪通宝〞。 5、兴办广东水师学堂和增设“洋务五学〞,即矿学、化学、电学、植物学、公法学【3】。 四、张之洞在湖北进行的近代化改革措施 张之洞在任湖广总督的十多年中做出了巨大的功绩,真正确立了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其成就具体来说主要表达在经济、军事和教育领域三方面: 经济领域方面 1、交通运输业。主要表达在铁路、轮船航运和邮电三个方面。 2、工矿业。张之洞在工矿业的主要成就有两个方面,一是创办一批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工厂,二是倡导和促成一批商办工厂。19家厂矿中表达业绩的主要有11家,规模大、影响大的是以下三个行业中的厂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