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史》复习考试资料

(00402学前教育史)复习考试资料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第三章清末学前教育思想

学前教育史复习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史》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 1、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______"。 2、《颜氏家训》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和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_____。 3、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编著的《小学》和《______》中。 4、______学制确立了学前教育机构在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地位。 5、为了把无家可归的难童培育为抗日建国之力量,1938年3月在武汉成立中国______;该组织在抗战8年中先后建立了几十所战时儿童保育院。 6、1955年,教育部决定幼儿园师资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设立幼儿师范学校负责培养,在全国范围内增设中级幼儿师范学校和______幼儿师范学校。 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形成了由上而下的统一领导、______管理的领导体制。 8、古代希伯来学前教育分为两个历史时期,即家庭教育时期和______教育时期。 9、古罗马共和后期,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______。 10、伊拉斯谟斯提出了"事物先于文字"的口号,主张采用______教具来改进教学。 11、____创立了幼儿园教育体系,使学前教育成为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独立部门。 12、在西方教育史上,______是第一个提出并详细论述儿童体育问题的教育家。 13、1922 年德国《______》确定了德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基本方针;其基本精神是:幼儿教 育不是教育制度的一环,而是社会福利制度的一环。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幼教界受到西方新教育运动影响,出现______ 保育思想。 15、在教学理论上,杜威提出了"从_________中学",也就是"从经验中学","从活动中学。 二、单选 1、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宋末王应麟所撰的《______》。() A、百家姓; B、千字文; C、幼学琼林; D、三字经 2、__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相应地,应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制度。 ()A、梁启超;B、康有为;C、孙中山;D、蔡元培 3、蒙台梭利强调以______作为课程,希望以此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和思想力。() A、教具; B、恩物; C、游戏; D、作业 4、1922 年11月我国公布《学校系统改革令》,又称"______学制"或"新学制"。() A、壬子; B、癸丑; C、壬子癸丑; D、壬戌 5、蔡元培的"实利主义教育"即______。() A、实用主义教育; B、智育; C、实业教育; D、商业教育 6、1949 年11 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我国首次______,使幼教工作有了全国统 一的领导。()A、在初等教育司下设幼儿教育处; B、在初等教育司下设学前教育处; C、设立学前教育司; D、设立幼儿教育司。 7、古代______学前教育形式之多样、内容之广泛在当时来说是盖世无双的。() A、巴比伦; B、埃及; C、印度; D、中国 8、根据我国《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院长和教师的合格学历为毕业___。() A、初等师范学校; B、中等师范学校; C、职高幼师班; D、高等师范学校 9、古代______人家庭教育注意培养孩子们勇敢、坚韧、顺从和爱国的思想品德。() A、雅典; B、印度; C、斯巴达; D、巴比伦 10、亚里士多德强调"教育应由______规定",这是西方教育史上"教育立法"思想的开端。 ()A、政治;B、政府;C、国家;D、法律 11、______认为影响儿童教育和身心发展的三个因素是自然、训练和练习。() A、伊拉斯谟斯; B、维吉乌斯; C、夸美纽斯; D、裴斯泰洛齐 12、英国19 世纪幼儿学校的积极创办者______提出的"开发教育方法"被很多国家的学前 教育机构所仿效。()A、维尔德斯平;B、欧文;C、福禄倍尔;D、威廉·哈里斯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7、______的儿童社会交往的积极性很差,更不具备交往技巧,逃避群体,孤僻、沉默,被同伴和成人所忽视。( C ) A、被抛弃型 B、受欢迎型 C、被忽略型 D、被拒绝型 1、“浇花、除草、饲养小动物”属于独立自主性教育中( C )的基本内容。 A、生活方面 B、动作方面 C、关注环境 D、待人接物 2、20世纪70年代,世界学前教育目标( B ) A、着重智力开发 B、强调培养创造力 C、重视儿童个性、情感和社会化发展的曲折历程 D、重视儿童全面和谐发展 3、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A ) A、教育观念现代化 B、教育制度现代化 C、教育结构现代化 D、教育内容现代化 21、从______起,我国幼儿园教师实行聘任制。( C ) A、1994年 B、1995年 C、1996年 D、1997年 4、( A )是托儿所教育的特殊教育对象所决定的,也是托儿所集体教养的核心。 A、以保为主,保教并重 B、个别教育为主 C、集体教育为主 D、家园配合 9、______认为:人脑开始只是一张“白纸,没有特性也没有观念”。( B ) A、裴斯泰洛齐 B、洛克 C 、夸美纽斯 D、卢梭 5、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提出( D ) A、教学做合一 B、游戏是儿童的第二生命 C、做学教合一 D、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 14、人口对教育________的影响表现为:接受各层次教育的学生人数要随着人口的变化而调整。( D ) A、横向结构 B、水平结构 C、垂直结构 D、纵向结构 6、社区教育的真正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 D ) A、中国 B、英国 C、丹麦 D、美国 27、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心理特点是“自我中心化”的是( B )

学前教育史全套习题答案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1.简述原始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答:(1)教育无社会性和阶级性。 (2)教育为生产劳动服务。 (3)教育手段是言传身教。 (4)教育活动没有专职教育者和专门场所。 2.简述奴隶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答:(1)学前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制订了相应的学前教育计划。 (3)家庭承担了学前儿童教育的任务,原始社会的儿童社会公育已经消失3.简述封建社会学前教育的特点。 答:(1)学前教育平民化。 (2)学前教育内容全面、难度增加。 (3)学前教育功利性强,重教轻养。 (4)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4.评述封建社会的家庭教育内容。 答:(1)身体保健教育。 ①食勿过饱,穿勿过暖; ②安全避险,避免惊吓。 (2)生活常规的教育。 ①礼仪常规的训练; ②养成卫生习惯。 (3)思想品德教育。 ①立志②孝悌③崇俭④诚信⑤为善 (4)文化知识教育。

1. 简述晚清时期学前教育的特点。 答:(1)学前教育社会化,为学前教育立法。 (2)学前教育体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3)重视女子教育。 2. 简述民国时期蒙养院制度的现实意义。 答:按照《壬子癸丑学制》的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蒙养园,入园年龄为未满6岁的儿童。壬子癸丑学制规定:“在下面有蒙养园,在上面有大学院,不计年限。”“女子师范学校于附属小学校外应设蒙养园,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于附属小学校外应设附属女子中学校,并设蒙养园。”从这些规定看,蒙养园是学制体系上的教育机构,但与大学除(即现研究生院)一样,不占学制年限,并未单独成学制系统中的一级,它的建置是其他教育机构的附属部分。附属在小学(国民学校也属小学)和女子师范学校内。它虽然没有摆脱附属的地位,但已不设于育婴堂、敬节堂内,而纳入了真正的教育机构之中。应该说,这正是学前教育育地位有所提高的标志。 蒙养园在办园宗旨、课程、设备方面与《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中的规定基本相同,如课程仍为四项,不过将“歌谣”改成“唱歌”。同时,仍然强调蒙养园要辅助家庭教育。蒙养园在清末至民国期间有了很大的发展,各地都建立了为数不少的蒙养园。同时,幼稚师范也有所增加,培养了不少幼儿教育师资。 3. 结合当时的历史时期,述评老解放区的保育院制度及学前教育经验。 答:(1)老解放区的保育员制度做法包括以下两点:一是成立了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及其分会;二是颁发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关于保育儿童的决定》。在这些制度规定下,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间,不仅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和规模有所增加,其机构类型也有多种多样,真正做到解除父母的后顾之忧,保护和培育革命后代。 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始终以保育儿童身体、培养儿童良好习惯、发展儿童智力为目的。实行保教合一的原则,对保育和教育都做出了相关规定。 (2)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经验有以下四点: ①坚持为革命战争和生产建设服务的方向 老解放区学前教育始终坚持正确的服务方向,即为革命战争和生产建设服务。这是学前教育的社会功能的最充分体现,主要是通过解放妇女,解除父母的后顾之忧来实现。根据地广大妇女在中国共产党地号召下热情地投入到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军事生活、党政机关和文化教育工作中,成为中国革命的组成力量。只有把妇女从家庭中解放出来,摆脱家务特别是照管幼小子女的负担,她们才能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由学前教育机构代替广大老区妇女承担养育和教育子女的责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通过办多种不同类型的学前教育机构来满足支援生产和战争的需要。今天我们学习老解放区学前教育坚持为革命战争和生产建设服务的总之有助于端正目前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思想,有助于人民正确认识学前教育机构的价值和功能,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学前教育。 ②贯彻依靠群众和勤俭办园的原则 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机构所取得的所有成绩与群众热情支持密不可分的。他们对学前教育的支持包括房屋、玩具设备、食物、医疗、人力、师资、掩护等多种不同的方式。老解放区群众拥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强烈的热爱儿童的情感,尤其是广大妇女,她们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托儿所、保育院的孩子,这种无私的、博大的母爱激发了老区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

中外学前教育史考试重点复习资料---完整版

中外学前教育史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形式:公养公育 2.奴隶社会胎教的起源:我国历史上,最早实施胎教的是西周时期被后人誉为“贤妣”的太任与周妃后。 3.奴隶社会的胎教制度:最早起源于西周。是我国胎教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初始阶段,胎教主要实施于帝王之家,宫廷之内。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胎教之道才开始走出宫廷。 4.贾谊论“早谕教”:婴儿时期就要开始施教。 5.贾谊“慎选左右”的教育思想:慎选左右是对太子进行早期教育取得成功的保证。人生而同,而后亦有所不同,在于个人所受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不同。主张在宫廷内应设置专门辅导,教育太子的师、保、傅官,建立保傅教育制度。 6.朱熹重视学习“眼前事”:认为儿童“智识未开”,主张小学学习内容应该力求浅近、具体、贴近儿童生活。还提出以“教事”为主的思想。代表作《童蒙须知》 7.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学前教育活动:(1)设立学前教育机构幼稚园(2)外国人在中国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大致分为:日本式和宗教式。8.1934年2月中央苏区人民政府内务委员部颁布了《托儿所组织条例》,这是红色政权的第一部关于学前儿童教育的文件。 9.康有为是儿童公育最早的倡导者之一,他的学前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大同书》中。 10.蔡元培论儿童公育:他提出一个完整的儿童公育体系,即把从胎

儿到六岁这个时期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胎儿期,母亲怀孕后便入公立胎教院,实施胎教;第二阶段是零岁到三岁,儿童出生后入公立育婴院。第三阶段是三岁到六岁,儿童满三岁后进入幼儿园,毕业入小学,接受普通教育。提出五育并举,包括: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11.毛泽东为陶行知题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宋庆龄称他为“万世师表”。 12.张雪门明确提出要“改造民族的幼稚教育”,拟定四项目标:(一)铲除我民族的劣根性;(二)唤起我民族的信心;(三)养成劳动与客观的习惯态度;(四)锻炼我民族为争中华之自由平等而向帝国主义作奋斗之决心与实力。 13.1949年11月,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在初等教育司内设置幼儿教育处。1952年11月幼儿教育处由原来的司属处调整为教育部的一个直属单位。 14.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学制。规定了我国的教育体系与教育机构,在幼儿教育方面包括: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 15.昆体良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演说家雄辩家。 16.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是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思想的教育家. 17.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认为,政治的优劣取决于城邦是否具有美德,即智慧、正义、勇敢和节制,而天赋、习惯和理性是具有这些美德的三条主要途径。

自考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大全1

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总结) 第一章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 1、庠:中国最古老的学校名为“庠”主要是一种养老慈幼的场所。庠既是原始氏族部落储存剩余猎物和生活物品的场所,又是集体赡养失去劳动力的老人和 没有劳动力的儿童的场所。 2.试儿:古代较为通行的慈幼礼仪。试儿又称试周,抓周,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在小儿一岁生日时,为其制作新衣,盥洗装饰以后,在男孩面前摆上弓矢笔纸 等器物,在女孩面前摆上刀剪针线之类等物品,再加上实物和珍宝玩具,让小 儿自己抓取。 3.吐情自纪: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儿女的命名仪式,并通过命名仪式以“吐情自纪”。所谓“吐情”,是要通过命名寄托老一代人对于后生晚辈的情感、要求、期望;所谓“自纪”是将上述情感、要求、期望包含在“名”中,成为晚辈后生终身的座右铭,并使其体察名中的含义,以此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思想言行,时常反省自我。 4. 胎教:是指为生育出聪明健康的后代而采取的早期教育措施。在孕妇怀孕期间除重视身体的保健外还要重视精神、情操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对孕妇的影响。 各种外界条件通过对母亲耳、眼、口、鼻等感觉器官产生刺激,影响母亲思维 和情绪,对胎儿发生间接的作用,使胎儿良好发育。 5.男唯女俞:在孩子说话的时候,要教孩子学会如何应答大人的招呼,这是古 代礼仪的基本要求。男孩子应声“唯”,发声较直;女孩应声“俞”,声音委婉。 6.蒙养教育:是中国古代儿童教育的重要形式,是连接小学与学龄前教育的一 种启蒙教育形式。与一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比,蒙养教育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它特指在家庭和社会教育中经过一定的组织过程,利用特定方法和手段所 进行的的文化、道德启蒙教育。因此蒙养教育是介于家庭、社会和学校三者之 间的一种特殊的幼儿教育组织形式。

学前教育史自考复习资料

填空题 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公养公育。 2.古代学前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 3.我国古代的学前教育已经有了计划性,但还没有统一和明确的年龄划分,比如《礼记内则》以《尚书大传》中是13 岁。8 岁岁入小学成为10 岁前为学前教育期,而《大戴礼保傅》中是8 岁,封建时代占主要地位的观点。 4.“三公”是指太师、太保和太傅。 5.“三母”是指子师、慈母和保母,除三母之外,当时宫廷内还置有乳母。 6.西周是我国胎教实践与理论发展的初始阶段。 7.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的《养胎》一篇中,提出外象内感胎教理论。 8.胎教作为一种理论初步形成于两汉。 9.北齐医生徐之才的《胎产书》中提出的“逐月看胎法”,奠定了胎教学说初步的营养学基础。 10.古代对儿童进行常规教育的内容很多,被概括为“幼仪”或“童子仪”。礼教是对儿童进行生活常规教育的核心。 11.我国古代对太子、王子的教育,早在商代就已经存在。 12.自宋代以后,童蒙教材的编写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时期。13.为儿童编写的故事书多出自宋代以后。 14.我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有游戏、讲故事、体罚。

155.我国古代早期知识教育的内容主要有语言教育、。识字教育、计算、自然常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16.”说明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公养公育。 17.最早记载胎教的医学著作是《黄帝内经》。 18.儿童诗歌的类别有识字类、训诫类、知识掌故类。 19.刘向,,的《列女传》记载了我国最早的宫廷胎教的经验,提出孕妇对外界事物要“慎所感” 的理论,为“外象内感”的胎教理论奠定基础。 20.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儿童图画有《养正图解》、《蒙养图说》、《养蒙图说》,都处于明代。 21.影响比较大的儿童故事有《书言故事》、《日记故事》、《二十四孝图说》等。 22.胎教的目的、作用有才德过人、健康长寿、形貌端正、选择男女。23.知识掌故类的蒙学读物,以《蒙求》最为流传。 24.胎教的方法有监督法、瘦身法、小劳法。 25.用儿童口语编辑成的训诫类儿童诗歌中《小儿语》是一部影响极大的蒙学读物。 26.贾谊关于太子教育理论的著作主要见之于《新书》的《傅职》、《保傅》、《劝学》、《胎教》诸篇中。: 27.贾谊把太子整个教育分为四个阶段:胎教、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和成人教育。… …

《学前教育史》复习提纲及答案

《学前教育史》期末复习提纲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个2分,共20分): 1.中国史前的教育机构是( A )。 A.庠 B. 序 C.校 D.园 2.( A )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和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 A. 《颜氏家训》 B.《温公家范》 C.《诫子书》 D.《朱子家训》 3. 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B )。 A.三公 B.三母 C.三少 D.三太 4.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宋末王应麟所撰的《______》。(D ) A.百家姓 B.千字文 C.幼学琼林 D.三字经 5. 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中,历史知识性的蒙书是唐人李瀚撰写的《A_ _》。 A.蒙求 B.三字经 C.急就篇 D.千字文 6.(D )学制确立了学前教育机构在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的地位。 A.癸丑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子学制 D.壬戌学制 7. (B )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相应地,应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制度。 A.梁启超 B.康有为 C.孙中山 D.蔡元培 8.我国最早的幼教机构名称是(B )。 A.幼儿园 B.幼稚园 C.幼儿团 D.蒙养院 9.清末民初,______式幼稚教育虽然呆板但很容易被中国人接受,在中国影响最深。( A ) A.日本 B.德国 C.欧美 D.教会 10.我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机构蒙养院利用育婴堂和_____来培养保姆。(C ) A.女子师范学堂 B.女子学堂C敬节堂 D.初等师范学堂 11.1898 年,英国长老会在厦门创办幼稚园师资班,1912 年发展成为______,是教会在我国最早设立的一所独立的幼儿师范学校。(B ) A.上海崇德女子中学附属幼稚园 B.怀德幼稚师范学校; C.景海幼稚师范学校 D.杭州私立弘道女学

(完整版)00402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00402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题型:单选20个;多选5个;名词解释5个,简答题;论述题 1、中国第一个具有教育意义的慈幼机构是哪个:及幼堂。 2、中国第一个提出早育教育的教育家是:贾谊。 3、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 4、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有哪些;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中国古代学前道德教育的内容有哪些? 答:1、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为培养统治人才服务;齐家治国的基础;光耀门楣。 2、中国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思想品德教育;生活常规教育;文化知识教育。 3、道德教育的内容:孝悌、崇俭、诚信、为善。 5、中国古代流传最广的儿童识字教材是什么? 影响最大的是三字经《千字文》 6、颜之推的儿童家庭教育思想的内容及原则; 答:1、提倡及早施教;2主张慈严结合3、要求均爱勿偏4、主张博习致用5、重视风化陶染 7、胎教的目的有哪些;胎教的理论基础:外象内感说; 答:胎教的目的:避免“胎病”的发生,保证胎儿健康发育,提高新生儿的天然素质。胎教的理论基础: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提出的古代胎教学说的基本观点:“外象内感”,明代医学家万全从医学的角度对

情绪对胎儿的影响作了较为科学的解释。“外象内感”说:母亲所接触的外界物象会直接感应到体内胎儿。 8、颜之推(名词解释); 答:北齐文学家,早年接受家传儒学的教育,奠定了他作为一位儒家学者的学术思想基础。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科书《颜氏家训》的作者。 9、学记(名词解释);我国古代最早的一本教育学著作。 10、中国近代最早创立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是湖北省立幼稚园; 11、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叫什么名字;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 12、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 答:1、重视蒙养教育;2、要求慎择师友;3、强调学“眼前事”;4、提倡正面教育为主 13、民末清初对中国影响最深的幼稚教育是教会幼稚教育; 14、蔡元培儿童教育主张:“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及这种方针包括的内容;答:“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主张。“五育”并举指的是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15、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五指理论的内容; 答: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三大纲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目的论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课程论指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方法论的基本原

中职《学前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宝典: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01

《学前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宝典 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 一,【蔡元培】 【大纲】识记:1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2尚自然、展个性 3 学前儿童公育领会:1五育并举教育方针的基本精神2学前儿童美育的要义 1,蔡元培,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制度,任中国教育会会长,毛泽东称他“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2,蔡元培,《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为养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3. 蔡元培“军国民教育”指的是对国民的体育 P158 4. 蔡元培“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P159 5. 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是“五育”的“中坚”。即自由、平等、博爱。 6,蔡元培,世界观教育,是其教育理论的最高目标。P160 7,蔡元培,美感教育,即美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 8,蔡元培的儿童教育主张:“尚自然”“展个性”。P161 9. 蔡元培指出,“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P161▲ ▲ 10,蔡元培,《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中,提出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 11. 蔡元培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中,小儿一岁断乳后,就送到蒙养院受教育。P162 12.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美育的首倡者。《美育实施的方法》中提出。 13. 蔡元培,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P163 14. 蔡元培设想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公育。把胎教作为美育的起点。P163 15. 蔡元培,把幼稚园视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过渡机关”。P164 ▲名词解释1:蔡元培的儿童教育主张:“尚自然”“展个性”。P161 1,蔡元培指出,“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2,这种崇尚自然、尊重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主张,也是学前教育领域内批判封建儿童观的思想武器。 ▲名词解释2:蔡元培的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P161-162 1,蔡元培,《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中,提出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 2,首先,他揭露了封建家庭的黑暗及对儿童产生的不良影响。 3,其次,他强调“教育是专门的事业,不是人人能担任的”。 4,他主张,妇女有了身孕,进胎教院;子女进乳儿院;小儿一岁断乳后,就送到蒙养院受教育。 5,蔡元培试图通过贫儿院,以学前公共教育替代家庭教育,实现其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 6,他对封建家庭教育的批判无疑有进步性,但其公育理想显然是空想。 ■简答:蔡元培学前儿童美育的要义。P162-164 1. 蔡元培,是我国近代美育的首倡者。《美育实施的方法》中提出。 2. 首先,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 蔡元培关于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美育思想,对学前儿童美育起着导向作用。 3.其次,设想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公育。把胎教作为美育的起点。 4.蔡元培重视学前儿童美育的基本思想和一些合理要求,至今仍可作为向学前儿童进行

学前教育史复习整理!!!

学前教育史复习整理 学前教育史复习整理 一、基本概念 1、行为课程P129 ①概念:由张雪门提出。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首先应注意的是实习行为。 ②内容:儿童自发的诸般活动、儿童的自然环境、儿童的社会环境 2、《幼稚园课程标准》P83 ①这是我国于1932年10月正式公布并颁布是第一个颁布的《幼稚园课程标准》,这样我国就开始有了自己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 ②共分为三部分:总目标、课程范围、教育方法。 ③具有中国化和科学化的特点。 3、恩物 P340 ①恩物是福禄培尔设计的供幼儿游戏时使用的一系列玩具。 ②福禄贝尔认为,恩物是上帝恩赐给儿童用来发展儿童各方面能力的,是上帝的恩赐物,因此叫“恩物”。③恩物通常有六种。 4、儿童之家 P355 ①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贫民区开办的一所招收3-6岁贫民儿童的幼儿学校并命名为“儿童之家”。 ②在儿童之家里专门为儿童设计了活动室和休息室。 ③“儿童之家”甚至连课程安排也打破多少分钟一节课的规范,强调个人学习和个别活动。 5、艺友制 由陶行知提出,“凡用朋友之道在幼稚园里跟着幼稚园教师学做幼稚园教师的途径”,目的是在短时间内培养大批幼稚园教师。 6、活教育 P178 ①1940年陈鹤琴在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时提出,经过7年的教学实践建立的一个教育理论体系。

②这个理论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以及17条教学原则和13条训育原则。 ③活教育是陈鹤琴长期教育实践的总结,也是理论探索的结果,是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精髓,对当前学前教育的改革具有现实意义。 7.五指活动(P177) ①五指活动是由陈鹤琴提出的,他将幼儿园的课程定为“五指活动”。 五指:生长在幼儿的手掌上的,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 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 ②五指活动的五个方面: 健康活动,社会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语言活动。 ③陈鹤琴指出:幼稚园的课程全部包括在五指活动中,并采用单元制,各项活动都围绕着单元进行教学。 8.颜氏家训(P34) ①《颜氏家训》是由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颜之推根据自己求学,为官,生活,处世的经历与体会,写出的我国第一部我国封建社会系统而完整的家庭教科书。被②被认为是我国家训的鼻祖,家教的典范,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9、整个教学法P176 ①陈鹤琴不主张幼儿园分科教学,提倡整个教学法 ②就是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 10、湖北幼稚园p58 ①1903年,湖北巡抚端方在武昌寻常小学堂内创办了湖北幼稚园,是我国最早的公立的学前教育机构。 ②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后改名为武昌蒙养院, 11、南京鼓楼幼稚园P91 ①1923年春,由陈鹤琴在自家客厅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亲任园长,它是我国第一个幼教实验中心,开创了幼教科学研究之先河。 ②创办主旨:实验中国化的幼稚教育,并以试验所得供全国采用。 12.南京燕子矶幼儿园(p100)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重点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1.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为社会公育 2.最早的儿童学校(虞舜时期)——“庠” 8.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简答题) (一)及早施教 1.家庭应及早进行,越早越好,有条件的家庭,其至可以实施胎教 2.依据:“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妇初来,教子婴孩” (二)严慈结合 主张严教与慈爱相结合,反对无教而有爱;但是在严教问题上主张棍棒教育、主张体罚。 (≡)均爱勿偏 要求父母对所有子女一视同仁地给予相当的慈爱 (四)博习致用 1.主张子弟博习多种知识,在教育时应以儒家的五经作为基本学习材料,此外还要兼习百家之书,以及琴、棋、书、画、文学等士大夫必备的学问。 2.在提倡博习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子弟经世致用的本领;他还提倡在家庭中要重视农业生产知识的学习。 (五)风化网染 即重视家庭中父母及其他成年人对年幼者的模范作用。“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9.《颜氏家训》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也是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科书,被后人视为家训的鼻祖、家教的典范 10.朱熹的教育思想(论述题) 一、重视蒙养教育 把学校教育过程分为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其中8/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即蒙养教育段,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段。“古人之学,因以致知为先,然其始也,必养于小学”;“古者,小学已自暗养成了,到长来,已自有圣贤坯模,只就上面加光饰”,“而今自小失了,要补填,实是难” 二、要求慎择师友 由于幼儿模仿性很强,是非辨别能力弱,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习于正则正,习于邪则邪”,因此要慎择师友;稍大些,除须 慎择师友外,还应该培养儿童辨别是非,交游益友的能力,益友应近之,损友应远之 三.强调学“眼前事” 小学一“眼前事”f眼前日用之事,具体内容: 一是“洒扫应对进退之节”: 二是“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三是“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大学一“明其理” 为儿童学“眼前事”编写的两部教材--《小学》和《童蒙须知》 四、提倡正面教育 对儿童教育,强调正面教育,多积极诱导,少消极限制。根据正面教育的原则,还对教师提出指导、示范和适时启发的要求。 U.王守仁:是我国第一个提倡自然教育论的思想家 12.近代学前教育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经济基础大工业生产的需要 (二;思想基础 1.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学前教育史》期末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史复习 2014年6月 一、基本概念 1、“行为课程”:我国现代著名幼教专家张雪门提出的一套有关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他认为,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他认为行为课程应自然地融合在儿童的生活中;应注意实际行为,并把生活和行动看作相互联系的整体。生活和实际行动是行为课程的两大因素. 2、1996 年我国发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是在 1989 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的基础上,经过试行和修改而成的。《规程》包括总则、幼儿园的招生、编班、卫生保健、教育、园舍、工作人员、经费、幼儿园与幼儿家庭和社区、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及附则。《规程》规定了幼儿园的性质和任务,还具体规定了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等。《规则》体现了时代的新需要和新世纪对人才的需求,对加强幼儿园内部的科学管理,提高保育和教育质量都起着重要作用。 3、《儿童教育论》:是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吉乌斯的代表作。在该书中,他就胎教以及初生婴儿的健康和安全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主张成人教育儿童时,要经常赞扬儿童好的行为、宽容细小过失,既要严肃认真,又要充满赤诚和爱;指出父母的楷模是良好教育的首要条件;认为儿童从懂事起就应接受高尚的礼仪教育。这些教育思想重在通过对幼儿进行人道化、个性化的教育,把上层阶级的儿童培养成有才干、身体健壮而又品德高尚的新贵族和商人. 4、自然后果法:这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所倡导的道德教育方法。他反对洛克那种"和儿童讲理论”的方法,反对进行道德说教,同时反对实行体罚。他主张以儿童的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去惩罚他,使儿童从自己的行为后果中得到自然教育。这种自然后果法有其积极合理的方面,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 5、白板说: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 6、柏拉图的优生优育论 柏拉图从实现其理想国的目的考虑,在西方教育史上最先论述了优生优育问题.(1 分)他认为婚姻的目的是生育优秀的后代,而且只有 25~55 岁的健壮男子和 22~40岁的健壮女子才能生育优秀的后代。为了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国家要统一设置育儿院,把认定为优良的婴孩送入该院由专人照管,用摇篮曲、儿歌对婴儿施加影响性教育; 3 岁后送入附设在神庙里的儿童场,对儿童进行智、德、体、美和谐发展的教育。 7、奥伯林编织学校 这是法国牧师奥伯林于 1776 年创设的保育所,在学前教育史上,被看作是近代学前教育设施的萌芽。它以 3 岁以上的幼儿和年幼的学童为对象,专门在农忙季节收容幼儿和学童,一周开放两次。该校有两名教师,一名指导手工技术,另一名指导文化、游戏,还挑选年龄大些的女孩作"助教".学习都是游戏性或娱乐性的。在该校教育比保育地位更重要。奥伯林把该校作为开发他的教区的社会经济以及增进地区居民福利的重要手段,具有创新意义。 8、开端计划 是1965年美国联邦教育署提出的旨在实现幼儿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的一项重要计划.该计划要求对”处于困境者”家庭的子女进行”补偿教育”。具体做法是,由联邦财政拨款,将贫困而缺乏文化条件的家庭的 4~5 岁的幼儿免费收容到公立小学特设的学前班,进行为期数月到 1 年的保育.为消除他们与其他儿童的差异,一般对 4岁儿童进行 1 年的长期课程教育,对 5 岁儿童进行为期 8 周的短期课程教育。该计划规模大、历时长、效果显著. 9、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论 蒙台梭利强调感官教育的重要性(或者具体地说认为幼儿正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 应加强适当的教育,不失时机地使感官得到最充分的发展;感官训练是形成认识能力的第一道门)。她设计了一套符合儿童认识特点的“感官练习材料”对儿童进行了各种感官教育,有助于儿童智力的发展。但是,蒙台梭利的感官教育的方法有机械、呆板、枯燥乏味倾向,不利于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

中职《学前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宝典:第二编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2

《学前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宝典 中国近代学前教育2 民国和老解放区 1, 1912, 蔡元培,壬子癸丑学制,蒙养园制度。 2,壬戌学制,幼稚园制度。 3,学前改革实验活动,吸取了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探索建立和发展中国化、科学化的学前教育制度。 4,1912,《学校系统令》称“壬子学制”,与各种学校令结合,称“壬子癸丑学制”。 5. 按照“壬子癸丑”学制的规定,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为蒙养园p109 6. 按照“壬子癸丑”学制的规定,蒙养园是学制体系上的教育机构,但与大学院一样,不占学制年限,并未单独成为学制系统中的一级。P111 7. 民国初年,蒙养园附设于小学、女子师范学校和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内,纳入到真正教育机构之中。P111 8. 上世纪20年代我国公布的《学校系统改革令》,又称“新学制”或壬戌学制p113 9. 壬戌学制,采用美国的“六三三”制的框架。 10. 壬戌学制,规定在小学下设幼稚园,接受6岁以下儿童,把幼稚园正式列入学校系统。 12.确立学前教育机构在我国学制系统中作为国民教育第一阶段地位,是1922年(壬戌学制)。 P114▲▲▲ 13. 1927,陶行知在南京燕子矶、晓庄等地创办了我国第一批乡村幼稚园。 14. 1923,陈鹤琴在南京创设了我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即南京鼓楼幼稚园。 15.20世纪初,清政府实行“新政”,确定了教育要向日本学习的政策。P115 16. 1901年,罗振玉创办了中国近代最早刊行的教育杂志:《教育世界》p115 17. 引进日本学前教育经验,对清末民初蒙养院制度和蒙养园制度的建立实施影响很大。 18. 西方传教士,在中国首创幼稚园。 19. 林乐知,《全地五大洲女俗统考》,《论中国亟需设立幼稚园》传教士介绍西方学前教育 思想的代表。 20. 清末民初,与西方学前教育思想的影响相比, 日本学前教育对中国的影响多表现在制度的建立和具体的实施上。P116▲▲ 21. “五四”运动以后我国幼教战线的实践改革,既充分肯定了福禄倍尔注重自然、尊重 儿童的思想, 也批判了他对宗教的迷信、恩物中无乐器等缺点。P117 22. 在我国,志厚最早介绍了谁的幼儿教育思想,赞成其注重儿童早期感觉训练的观点, 希望中国幼儿园和小学采用其教育法和教具?蒙台梭利 p118 23.“儿童中心论”_是我国五四以后小学和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杜威实用主义教 育思想对中国儿童教育影响的核心。P119 24. 中国最先实行设计教学法的是南京,南京高师附小幼稚园被称为“杜威院”。P120 25. 陶行知“爱满天下”口号,陈鹤琴“一切为了儿童”。P122 26. 儿童公育思潮,以蔡元培、恽代英为代表。 27. 恽代英,“理想的儿童俱乐部”。P124 28. 在全国平民教育思潮影响下,幼教工作者提出了要办平民幼稚教育的口号。p125 29. 幼儿教育平民化得思潮,奠定了乡村幼稚教育试验活动的思想基础。 30. 1932,《幼稚园课程标准》,是我国第一自己制定的统一的幼稚园课程标准。P126 31. 《幼稚园课程标准》,分为幼稚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育方法要点三部分。

中国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中国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第1节古代儿童的社会公育 一,原始人群时期的教育内容 原始人群:巫山人元谋人蓝田人人 教育内容:制造石器"教民以鱼" 用火农业生产 特点:公养公教 二,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内容 (一)生产劳动教育 (二)生活习俗教育 (三)原始的XX教育 (四)原始的艺术教育 (五)体格和军事训练 三,儿童公育机构 五帝时代的教育机构——"成均" 最旱的儿童学校(虞舜时期)——"痒" 四,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的主要特征 (一)公养公育 (二)内容简单 (三)非独立性 (四)言传身教 第2节古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是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 (一)家庭教育替代社会儿童公育是历史的必然 (二)古代不可能出现学前社会教育机构 夏代学校:"序" 商代学校:"序","痒","学","瞽宗" 二,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学前教育计划 (二)教育内容 ⒈婴幼儿身体的养护 ⒉生活常规的培养 ⒊初步的道德教育 培养志向;教以孝悌;勤俭耐劳;诚实无欺;行善积德育;礼貌谦让⒋早期的知识教育 三,家庭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一)原则 ⒈教儿宜早 ⒉教子义方 ⒊信而勿诳 ⒋潜移默化 ⒌量资循序 ⒍有教有爱

⒈游戏 ⒉讲故事 ⒊体罚 第3节古代宫廷的儿童教育 一,意义 二,教育制度 ⒈保傅制度 "三公": 太师太保太傅 "三少" : 少师少保少傅 ⒉三母制度 子师慈母保母全称"三母" 第4节古代的胎教 一,胎教的作用 "正本慎始" 二, 胎教的目的 (一) 才德过人 (二) 健康长寿 (三) 形貌端正 (四) 选择男女 三,胎教的内容和方法 内容:精神饮食环境起居与生活习惯 方法:监督法;小劳法;瘦身法 第5节古代儿童教材 一,古代幼儿诗歌的类型和特点 (一)识字类 "三,百,千" :《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 (二)训诫类 吕得胜和吕父子撰写的《小儿语》和《续小儿语》为代表 (三)知识掌故类《蒙求》最为流传 二,古代幼儿故事内容及特点 《书言故事》《日记故事》《二十四孝图》 三,古代幼儿歌舞和游戏教材的内容及特点 礼乐结合"六艺" 思考题 ⒈简述中国儿童早期的知识教育. ⒉简述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 ⒊简述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方法. ⒋简述中国古代儿童初步的道德教育. ⒌论述宫廷儿童教育的意义. ⒍请简要概述古代幼儿诗歌的类型和特点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第1节贾谊的太子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幼年太子教育的意义 二,认"早谕教"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共5篇)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共5篇) 第一篇: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1.原始社会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公养公育)。1.2.古代学前儿童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 1.3.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童学校是(“庠”),是学校的萌芽,是原始社会养老和实施儿童公育的机构或场所。 1.4.最早有记载的胎教在(西周)时期。 1.5.我国教育历史上最早关于学前教育计划的记录出自(《礼记·内则》)。1.6.我国古代的学前教育已经有了计划性,但还没有统一和明确的年龄划分,比如《(礼记·内则》)以10岁前为学前教育期,而《大戴礼·保傅》中是8岁,《尚书·大传》中是13岁。(8岁)岁入小学成为封建时代占主要地位的观点。1.7.“三公”是指(太师)、(太保)和(太傅)。 1.8.“三母”是指(子师)、(慈母)和(保母),除三母之外,当时宫廷内还置有(乳母)。1.9.(西周)是我国胎教实践与理论发展的初始阶段。 1.10.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的《养胎》一篇中,提出(外象内感)胎教理论。1.11.(《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医学著作。 1.12.胎教作为一种理论初步形成于(两汉)。 1.13.北齐医生徐之才的(《胎产书》)中提出的“逐月看胎法”,奠定了胎教学说初步的营养学基础。 1.14.古代对儿童进行常规教育的内容很多,被概括为(“幼仪”或“童子仪”)。(礼教)是对儿童进行生活常规教育的核心。 1.15.我国古代对太子、王子的教育,早在(商代)就已经存在。 1.16.我国古代第一个专门教育太子的教育文件是(《世子法》)。 1.17.我国古代最为流行的三部儿童教材是(《千字文》)、(《百家姓》)、(《三字经》),三者简称“(三、百、千)”。

学前教育史复习材料

学前教育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古代学前教育的实施 单选题: (每题2分) 1. 古代宫廷教育中,太师、太保、太傅,统称()。 A三少B三公C三母D三太 2. 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中,历史知识性的蒙书是唐人李瀚写的()。A蒙求B三字经C急救篇D千字文 3. 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宋末王应麟所撰写的()。A百家姓B千字文C幼学琼林D三字经 4. 在古代宫廷,挑选符合条件的女子承担保育和教导太子、王子的职责的制度是()。A三公B三母C三少D三太 5. 古代儿童进行生活常规教育的核心是()。 A礼教B幼仪C环境教育D能力培养 填空题: (每空1分) 1. “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公养_________。 2. 中国古代幼儿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志向、教以______,并教育幼儿勤俭耐劳、诚实无欺、行善积德、礼貌谦让等。 3. 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__________”。 4. 古代最为流行的三部儿童教材是《三字经》、《百家姓》和 《_______》,简称三、百、千。 5. (本题2分)中国古代儿童诗歌主要有三类,即识字类、_________类和知识掌故类。 名词解释 1 .中国儿童早期的知识教育。 简答题 2 .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 3 .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方法。 4 .中国古代儿童初步的道德教育。 论述题(本题15分) 5 .宫廷儿童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6 请简要概述古代幼儿诗歌的类型和特点有哪些? 第二章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单选题: (每题2分) 1. 中国最早的学前教育制度实行“蒙养家教合一”;用以训练儿童的执教者母亲或保姆的,主要是()。 A幼稚园保育知识B幼稚园教养知识 C封建纲常名教D近代幼儿教育知识 2. 南宋理学家()重视《须知》、《学则》等教育形式的作用,认为这种方法有利于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A颜之推B王守仁C朱熹D贾谊 3. 朱熹的儿童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编著的《小学》和()中。A颜氏家训B童蒙须知C三字经D急救篇

学前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宝典

《学前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宝典 00 第一编中国古代学前教育1 一,选择填空。 1▲.史前社会幼儿教育包括劳动技能教育、社会道德观念的养成、体格和军事训练等内容.p5 2▲.传说中我国最早的儿童学校叫“__痒______”。P6 3▲.“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原始社会的儿童教育,实行公养公育 p6 4▲▲.中国古代儿童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是家庭教育 p7 5▲.中国古代幼儿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志向,教以孝悌,并教育幼儿勤俭耐劳、诚实无欺、行善积德、礼貌谦让等。P19 6▲.受中国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儿童教育中,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P23 7▲.教儿宜早、教子义方、信而勿诳、潜移默化、量资循序、有教有爱等家庭教育原则,出自古代中国p26-30 8▲▲.开笼放鸟而捕之,解缰放马而逐之,曷若勿纵勿解之为最易也。这两个比喻符合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的教儿宜早_原则。P26 9▲.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原则有( )A.大器晚成 B.教子义方C.放任自主D.体罚 p27 10▲.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方法不包括 ...( ) A.体罚 B.读经 C.讲故事 D.游戏 p31-32 11▲▲我国古代第一个专门教育太子的教育文件是《世子法》,它为我国保傅教育制度奠定了基础。P34 12▲.宫廷儿童教育与一般家庭儿童教育的主要区别之一是有制度保证。这便是保傅制度和三母制度。P36 13▲▲▲▲.古代宫廷教育中,子师、慈母、保母合称(三母)。P38 14▲.在中国古代宫廷儿童教育中,主要负责对太子进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的是子师 P38 15▲.在我国,胎教作为一种理论,初步形成于两汉 p40 16▲.中国古代胎教的内容包括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与陶冶、重视饮食的影响与调摄、选择良好的外界环境、保持良好的起居与生活习惯。P46 17▲.把监督法、小劳法和瘦身法作为胎教方法的国家是中国p49-50 18▲.童蒙教材的编写进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是在宋代 p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