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PPT课件

《春望、饮酒、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赏析【部编版八上】

24.诗词五首赏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内容:【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24.诗词五首 1、饮酒(其五)/陶渊明 2、春望/杜甫 3、雁门太守行/李贺 4、赤壁/杜牧 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1、《饮酒》(其五)陶渊明 【原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作者】 陶渊明(365~427), 名潜,字元亮,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开创山水田园派,并将其推向高峰。后世称其“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和山水诗的鼻祖——南朝宋的谢灵运合称“陶谢”。 【背景】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 【主旨】 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

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结庐在人境”四句,就是写他精神上在摆脱了世俗环境的干扰之后所产生的感受。所谓“心远”,即心不念名利之场,情不系权贵之门,绝进弃世,超尘脱俗。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的“心远”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排斥了社会公认的价值尺度,探询作者在什么地方建立人生的基点,这就牵涉到陶渊明的哲学思想。这种哲学可以称为“自然哲学”,它既包含自耕自食、俭朴寡欲的生活方式,又深化为人的生命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在陶渊明看来,人不仅是在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存在的,而且,甚至更重要的,每一个个体生命作为独立的精神主体,都直接面对整个自然和宇宙而存在。 这些道理,如果直接写出来,诗就变成论文了。所以作者只是把哲理寄寓在形象之中。诗人在自己的庭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相会。“悠然见南山”,按古汉语法则,既可解为“悠然地见到南山”,亦可解为“见到悠然的南山”。所以,这“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 2、《春望》杜甫 【原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八年级语文上册知识讲义-25《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激趣导入: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伏彼起,发生过重大的战争。因此平定藩镇叛乱是当朝的重任。杜牧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李清照借诗词来抒写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词五首》的另外三首诗。 学习要点 一、重点 1. 了解诗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包含的思想感情。 2.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3. 把握诗歌的景与情,品味诗歌的意境。 二、难点 透过字面,把握作者含蓄隐晦的情感。 课文精析 一、赏析《雁门太守行》 1. 走近作者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皇室远支。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今存诗240余首,他的诗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以奇特的想象、浓艳的色彩、瑰丽奇峭的语言,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他幽冷浓艳、虚幻荒诞的独特风格,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称“奇才”“鬼才”,也被人称为“诗鬼”。 2. 理解词语

3. 鉴赏诗句 (1)首联: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明确:写景叙事,写敌我两军的态势。 前句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了大兵压境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 后句写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像鱼鳞般闪烁着金光。“开”是依次排开的意思,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的情状和以死报国的决心(与“摧”照应),与敌军形成鲜明对比。用外貌描写和环境烘托,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 这两句诗描写的画面:黑云翻滚之下,凶猛的敌军向我孤城扑来,大有城倾郭摧之势;然而,我方将士泰然不惧,整装披甲;在日光照射下,金甲闪金光,气宇轩昂,正准备迎击。 (2)颔联: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明确:叙事写景,从听觉和视觉写惨烈的战斗场景。 “塞上”泛指我国北边地区或长城附近。“燕脂”,即胭脂,形容边塞土地的颜色。“夜紫”指紫色的晚霞。塞上的泥土在晚霞的映衬下凝成胭脂色。 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 这两句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描写战场, 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创造出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渲染了战场悲壮的气氛和战争的残酷,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这两句诗描写的画面: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战,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3)颈联: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明确:叙事写景,偷袭敌人。 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教案

24.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全诗。 2、通过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来把握诗歌主旨,体味诗人抒发的思想情感及语言的音韵美。 3、感悟诗人热爱自然,回归自然,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本诗是陶渊明的组诗《饮酒诗二十首》中的第五首。陶渊明的《饮酒》诗共二十首,并有一段序文,是他“闲居寡饮”“既醉之后”的作品,不是一次完成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全诗。 3、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拟古》等,其中以田园诗居多,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他的五言诗成就最高。 4、背景资料:选自《陶渊明集》。《饮酒》共有二十首,本文选的是第五首,大约写于作者归隐后的第二年(约417年),是酒后所作。 5、学生朗读、背诵。 - 三、细读品味: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置身“人境”,却能做到“无车马喧”,不染世

俗之事,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自问自答,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这个深刻道理。 第一层,从哲学的高度来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夕阳西下,飞鸟投林,万物自由自在,一派自然和谐景象。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时,诗人心旷神怡,若有所悟,其间意趣,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 第二层,写诗人从对自然界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 四、合作探究: 结尾两句有什么深层含义 明确:最后两句,是全诗的总结:在这里可以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可是想要把它说出来,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了。实际的意思是说:着一种真谛,乃是生命的活脱脱的感受,逻辑的语言不足以体现它的微妙与整体性。禅学的味道,在这里已经显露端倪了。 : 在诗的结构上,这两句非常重要。它揭示了全诗的形象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同时也把读者的思路引回到形象中,让读者去体悟,去咀嚼。 五、教师小结: 诗人写幽美深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在那一刻,似乎有共同的旋律从人心和山峰中一起奏出,融为一支轻盈的乐曲,同时也体现了全诗的宗旨——复归自然。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喧嚣,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七、板书设计: 饮酒 在人境、无车马喧————心远 采菊篱下南山;山气日夕飞鸟————悠然 ————热爱自然、淡泊名利。 】

部编版2019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6单元 24第一课时赏读《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

24诗词五首 【导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这五首诗词。 2.品味语言,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体会诗歌的内涵。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与审美情趣。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赏读《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诵读古诗词,你可以感受祖国的名山大川,欣赏故乡的小桥流水;你可以放眼纷繁的社会,笑看人生百态……古诗词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你的心田。今天让我们再次踏进诗歌艺术的殿堂,去寻觅属于我们的那份真心感动。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结庐.(lú) 东篱.(lí) 搔.更短(sāo) 不胜簪.(ān) 燕.脂(yān) 2.理解诗歌重点词语的词义。 悠然:悠远闲适的样子。日夕:傍晚。相与:相伴。 浑:简直。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角:军中号角。

玉龙:指宝剑。 3.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也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田园。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春望》等。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宣阳)人,唐代诗人,后世称李昌谷,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 4.背景介绍 《饮酒》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都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春望》这是杜甫“安史之乱”期间在长安所作的,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全篇忧国,伤时,念家,悲己,显示了诗人一贯心系天下,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 《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重大的战争,从有关史料记载推测,本诗可能写的是平定藩镇叛乱的战争。 学法指导一: 【诗歌朗读的技巧】

八年级语文上册:24 诗词五首

24诗词五首 饮酒(其五)春望 1.写作背景 《饮酒》(其五):本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二三年间,是陶渊明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归隐之后的陶渊明常一醉方休,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借诗书写感慨。 《春望》:该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八月,杜甫将家小安置在鄜州(今陕西富县),只身前往灵武(今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遂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雁门太守行》:李贺生活的中唐时代,藩镇割据,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多次重大的战争,国家的安定和统一受到严重威胁。《雁门太守行》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写的。 《赤壁》: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这一历史形势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34岁的东吴军统帅周瑜,是这次战役的关键人物。这首诗是杜牧经过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想起了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历史,借题发挥而写的怀古咏史之作。 《渔家傲》: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李清照曾追随宋高宗行踪,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的大海、蓬舟等,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经历有关。 2.考点链接 把握诗人情感 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结合背景。这里的背景,一指诗词反映的广阔的社会现实,二指作者的人生经历。 (2)分析诗眼。诗眼是解读诗词主旨的一把钥匙,阅读诗词,如果能抓住诗眼,就容易体会作者的情感。 (3)解读意象。作者总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托在自然山川、风花雪月等意象中。

(4)借助典故。用典就是运用古籍中的逸事、趣闻、寓言、传说或有出处的诗句等来以古比今、借古抒怀等。 【习题链接】见“饮酒(其五)春望”“课内精读”T9,“拓展阅读”T11;“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拓展阅读”T13。 01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 结庐.(lú)车马喧.(xuān)搔.更短(sāo)不胜簪.(zān) 2.文化积累——填空。 (1)陶渊明,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2)杜甫,唐朝诗人,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人称“杜少陵”“杜工部”等。杜甫被后人尊称为“诗圣”,与“诗仙”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 【基础提升】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结.庐在人境 ..结:建造、构筑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2)问君何能尔.尔:如此,这样 (3)悠然 ..见南山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4)山气日夕 ....佳山气:山间的云气日夕:傍晚 (5)浑.欲不胜簪浑:简直 4.句子积累——默写句子。 (1)《饮酒(其五)》中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家书是亲人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杜甫在《春望》中曾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诗句形容家书的珍贵。 5.阅读下面的文字,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如风筝、书法、二胡、诗词等),在文中的横线处补写句子。 文化是民族的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绽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闪烁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 02课内精读 (一)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完成下面的题目。 6.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 A.“而无车马喧”的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部编本2017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教案

部编本2017人教版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案 2017年7月第1版 2018年8月第2次印刷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五中学·真情语文工作室·张同平

[教学步骤] 课前出示课题PPT 配纯古典背景音乐。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漫步在古诗词中,那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练优美的语言……无不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尤其那或悠然,或沉痛,或悲壮,或慨叹,或豪迈……丰富多彩的情感更是让我们心潮澎湃。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词五首》去感受吧。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明确本文的学习目标 2.学习《饮酒》(其五) 3.学习《春望》 二、教学目标(见上表格) 三、学习《饮酒》(其五)配大乔小乔 - 饮酒歌曲MP3 §学习目标 写作背景诗意朗读析诗内容鉴诗主旨赏诗名句 1.写作背景 选自《陶渊明集》卷三(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首诗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因此本诗从格律上说为五言古诗,从内容上说为抒情诗。这一组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诗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xún)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

田居》《饮酒》。 2.诗意朗读 赏听朗读,划分朗读节奏,听准字音。(插入“《饮酒》视频朗诵WMV ”)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析诗内容 第一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字面意:居住在众人聚集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内含:用朴实的语言写出了作者的心境:对幽美宁静的田园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的厌倦。 第二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字面意: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精神超脱世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内含:写出了生活的真谛: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已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表现作者对超脱尘俗境界的追求。主旨句 第三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字面意: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闲自得地欣赏着南山的风光。 内含:写出作者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追求的心情。表现作者安贫乐道,悠闲自得的情态。达到物我合一的化境的名句。 第四联: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字面意: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秀丽,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内含:具体描写出幽静的自然景物。 第五联: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字面意: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出来,却不知怎样用语言来表达。 内含: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表达出此时复杂的感受。写出面对良辰美景的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4.鉴诗主旨 析: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 板书设计 饮酒(其五) 而无车马喧——生活宁静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 课文原文及教案 课文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教案 教学目标 1.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第1课时《饮酒》(其五)《春望》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学新课 饮酒(其五) 目标导学一:了解常识,朗读诗歌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等。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明确诗歌节奏,自由朗读诗歌。 3.请一个学生朗读。 目标导学二:梳理诗意,解说内容 请结合文中注释自译全诗。 提示: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请问你为什么能够这样呢?(是因为)心灵避离尘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下采摘菊花,无意中见到南山胜景绝妙。傍晚山色秀丽,飞鸟们一起结伴回巢。这里面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目标导学三:深入赏析,把握情感 1.本诗流露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的思想感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翻译、主题思想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诗词五首》翻译、主题思想 24.诗词五首赏析【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 24.诗词五首 1、饮酒(其五)/陶渊明 2、春望/杜甫 3、雁门太守行/李贺 4、赤壁/杜牧 5、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李清照1、《饮酒》(其五)陶渊明 【原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乌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 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主旨】 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对污浊官场的厌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2、《春望》杜甫 【原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然存在;春天来了,长安城空人稀,草木茂密荒深。感伤国事,看见花开就想流泪,怅恨别离听到鸟鸣反而惊心。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几个月,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疏短少,简直不 能插簪。 【主旨】 诗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全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雁门太守行》李贺 【原诗】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译文】 敌兵滚滚而来,犹如黑云翻卷,想要摧倒城墙;战士们的铠甲在阳光照射下金光闪烁。号角声声,响彻秋夜的长空,塞外寒夜中,将士们的鲜血凝结成紫色。红旗半卷,援军赶赴易水;夜寒霜重,鼓声郁闷低沉。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国血战到死。 【主旨】 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歌颂了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该诗用浓墨重彩描会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意境。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典故的使用,”金鳞“”燕脂“”红旗“”黄金台“”玉龙“的色彩斑斓,用以描绘悲壮惨烈的战争场景。 4、《赤壁》 [唐]杜牧 【原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译文】 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

第25课诗词五首-2022-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部编版)

第25课诗词五首-2022-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 (部编版) 1第第25课诗词五首 目标梳理 2.把握诗词的内容和语言特点,理解诗歌意境;提高分析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1.重点:理解每首诗词的内容及蕴含情感。 2.难点:理解诗歌意境。 知识梳理一、文题解读《饮酒(其五)》是陶渊明所作《饮酒》组诗中的第五首。因这组诗为“既醉之后”所作,故以“饮酒”为题。 “春望”即春天所见。“春”点明了“望”的时间,“望”点明了人的主观行为。 “雁门太守行”,乐府曲名,原述洛阳令王焕德政之美,梁人萧纲始用此题咏边城征战之事。雁门,郡名,今山西大同东北一带。 “渔家傲”,词牌名。 2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作品有《归园田居》《饮酒》《拟古》等,其中以田园诗居多,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他的五言诗成就最高。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后世称之为杜工部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巩县(今属河南)。杜甫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被世人尊为“诗圣”。他的诗沉郁顿挫,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 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 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著有 《昌谷集》。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 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 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 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代表作有《如梦令》《声声慢》 《醉花阴》等。 《春望》选自《王维集校注》卷二(中华书局1997年版)。此诗是 开元二十五年(737)王维以监察御史身出使凉州时所作。当时西节度副 大使崔希逸大破吐蕃,王维奉皇帝之命慰问将士,查访军情。这实际上是 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赤壁》选自《樊川诗集注》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矶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此诗虽 以地名为题,实则是借题发挥,怀古咏史。 《渔家傲》选自《李清照集笺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是记梦之作。根据《金石录后序》记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

24、诗词五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积累古诗词,增加文化积淀,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增加文化积淀,培养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难点:正确理解诗歌内涵,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三、学生情况分析:前面在本册中学生已经学过《唐诗五首》,对诗词的学习技巧已有所掌握,在此基础上再学习本文,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而且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对比法 五、教学时数: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学习《饮酒<其五>》《春望》 一、导入新课: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边塞诗”“咏志诗”等都大放光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类体裁的杰出作品。 二、教学新课 《饮酒》(其五) 1、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2、朗读古诗,梳理诗意,解说内容,把握情感。 1)、结合注释和草烤熟自译全诗。 2)、本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厌倦官场腐败,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真意,获得恬静心境的思想感情。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明确:“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表现的不是诗人对山的有意观望,而是在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的状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而“望”字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第16讲八上期末诗歌理解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副本

子美 杜工部 现实 诗圣 大李杜 五柳先生 田园 归田 采菊东盛下 悠闲见南山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悠然”形象地写出诗人远多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在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返回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表达了诗人摆脱 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舒适的心情。 b 第十六讲 期末诗歌理解 【教师版】 一、古诗理解 《饮酒(其五)》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晋朝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又名潜,字元亮,号_________,私谥靖节。28岁以前,由 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29岁学 仕,41 岁归田。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_________ 诗派。 【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四一七年,即诗人 ________后的第十二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诗句默写】 (1)《饮酒(其五)》中表现了诗人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饮酒(其五)》中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的生活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饮酒》表明作者本想说明白,却又不可言传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考点梳理】 (1)请从炼宇角度说说“采菊东离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飞鸟相与还”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选择】 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前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状况。 B.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 C.诗中四句写景句子传神地描绘了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 D.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 《春望》 【作者简介】

第六单元 第二十六课 诗词五首-【教材解读】2022-2023学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6诗词五首 知识助读•细梳理 助读资料 1.文题解读 《饮酒》(其五)《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写于作者辞官归隐后。课文中选的是其中第五首。 《春望》题目点明了这首诗写作的时间一一春天;“望”是看的意思,点明这首诗写的是在春天看到的景象。题目简洁凝练。 《雁门太守行》“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曲名。 《赤壁》赤壁,在今湖北赤壁市西北长江南岸。公元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合在此击败曹操大军。诗中所写的赤壁,实为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诗人是借相同的地名抒发感慨。题目表明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 《渔家傲》渔家傲,词牌名,此调始于北宋晏殊,因其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便取“渔家傲”三字做调名。本课这首词是记梦之作。 2.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 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 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 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 诗人。曾做过祭酒、参军一 类的小官。后因仕途坎坷, 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隐柴桑。现存作品130余篇,其中《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并记》《五柳先生传》等都是著名篇章。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河南 巩县(今河南巩义西)人。自称少 陵野老。被后世尊为“诗圣”,其 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在思 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三别”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作。 李贺(790-816),字长吉, 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 诗人。与李白、李商隐并称 唐代“三李”。其诗对宦官专 权、藩镇割据的现实有所揭 露和讽刺,也表现出诗人在 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在艺术上善于熔铸辞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代表作有《李凭箜篌引》《雁门太守行》等。有《昌谷集》。 杜牧(803- 852),字牧之,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 代文学家。以济世之才自负, 诗文多指陈时政之作。杜牧 与李商隐齐名,有“小李杜” 之称。其诗立意高远、清俊流利、简洁明快、感慨深沉,七言绝句尤为突出,在晚唐成就颇高。有《樊川文集》。 李清照(1084-约1155),宋 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章丘 (今属山东)人,婉约词派代表, 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其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其 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她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3.写作背景 饮酒(其五) 本诗大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二至十三年间,是陶渊明的代表作。归隐之后的陶渊明常一醉方休,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借诗书 目了解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词。 标学习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深远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导体会五首诗词不同的韵律特点,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航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实用教学设计

八上25.诗词五首实用教学设计 涡阳八中臧文清 【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饮酒 陶渊明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的后代,曾三次出仕,三次退隐,最后下决心走上归田之路。在他的笔下,农村生活、田园风光第一次被当作重要的审美对象,田园生活被他用诗高度纯洁化和美化,变成了痛苦的现实世界中的一座精神避难所。他的诗表现了一种新的人生观与自然观,反对用对立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一体性,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学习背景】

陶渊明所生活的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当地方小官期间,每逢上级来地方巡视,他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他很厌烦这种情形,“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知识链接】 田园诗派 田园诗派是以东晋诗人陶渊明为代表的、通过描写田园自然风光以表达恬淡情怀的诗歌流派。 一般地说,田园诗人都以自然风光、田园景色及乡村生活为诗歌的表现对象,抒发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回归自然和恬静古朴生活的向往,并由此折射出诗人不慕名利的旷达心境和对社会现实的愤懑心情。在艺术手法上,崇尚平淡充实,追求朴素自然。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田园诗人,是田园诗的鼻祖。他与最早的山水诗人南朝宋诗人谢灵运被合称为“陶谢”。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 【读音停顿】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lú)/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歌翻译】 居住在喧嚣的尘世,为什么生活是如此的平静、心灵是如此的安宁呢?原来是自己保留着一颗远离俗世的心。这几句语言朴实,却道出了他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看见了南山。山中的落日,回巢的飞鸟,都显得那样美妙,那么富有人情,都能让人忘记周围的一切,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但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它。 【诗歌赏析】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

道德与法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6课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

第26课《诗词五首》分层作业 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浑欲不胜簪.(zān) B.塞.(sài)上燕.(yàn)脂凝夜紫 C.折戟.(jǐ)沉沙铁未销.(xiāo) D.我报路长嗟.(jiē)日暮 【答案】B 【解析】“燕”应读“yān”。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杜甫是我国唐代诗人,被称为“诗圣”,其作品风格沉郁顿挫,具有现实主义特色。 B.山水田园派是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人物有东晋陶渊明。 C.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相等,通常每句五字或七字,称五律或七律。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即为七律。 D.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与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相得益彰,在璀璨的中国诗词文化中各放光彩。 【答案】C 【解析】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为歌行体。 3.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D.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答案】B 【解析】B项正确的朗读节奏为: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 对《饮酒(其五)》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山气日夕佳”一句在诗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句,点明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的飞鸟结伴归林。 B.前两句写诗人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C.“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D.“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情。 【答案】B 【解析】前两句写出了诗人对闲适田园生活的喜爱以及对纷扰官场的厌恶。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年新编)第26课 诗词五首(《饮酒》其五《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

第26课《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不同的韵律特点。 2.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重点难点】 1.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2.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板书课题:诗词五首 师:我们先来看一下我们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不同的韵律特点。 2.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学生齐读 二、教读《饮酒(其五)》 1.了解作者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他的诗主要表现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他是田园诗派的鼻祖,被称为“田园诗人”。代表作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2.背景链接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借“饮酒”之名,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饮酒》(其五)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3.文体知识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古体诗格律自由,不要求对仗、平仄,押韵较自由,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等形式,也说古风、古诗。

4.放声吟诵,读出节奏 (课件播放录音) (1)读准字音。 结庐.(lú)车马喧.(xuān)东篱.(lí)相与还.(huán) (2)读出节奏。 课件出示: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学生读 课件出示要求: ①读音准确 ②停连恰当 ③富有节奏 ④读出情感 (自由读,点生读,师指导) 5.借助注释,疏通诗意 课件展示: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结庐: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车马: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尔:如此,这样。偏:偏远,偏僻。 译文: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没有车马的喧闹。要问我如何能够做到这样?心里远离世俗,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偏僻安静。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东篱:东边的篱笆。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山气:山间的云气。日夕:傍晚。相与:相伴。 译文:(我)在东篱下随手摘摘菊花,闲适淡泊地欣赏南山胜景。傍晚山色秀丽,鸟儿结伴归巢。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真意:人生真谛。辨:分辨。 译文:这里边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6.字斟句酌,赏析诗句 课件出示: (1)怎样理解陶诗中的“而无车马喧”和“心远地自偏”? 预设:此处所说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代表着官场烦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归隐田园,虽离不开“人境”,但没有了这样的烦扰,所以说“而无车马喧”。 “心远地自偏”,则道出了感觉与处境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主要是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而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