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第六单元第25课诗词五首《如梦令》《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

八上第六单元第25课诗词五首《如梦令》《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中涉及的李清照词作品共两首,分别为课内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和课外诵读部分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写于早年少女时期,为婉约派小令,格调清丽,浅显易懂,故以学生自读为主;《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风格豪放,难点在于词人南渡之后,历史环境的巨大变革决定了作者心理、创作的巨大变化。两首词风格迥异,难度差异也大,若是单篇独立地学,则缺少对词人的整体把握,容易造成对词人形象的扁平化理解。《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课内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将重点赏读。同时以这两首词作为原点,生发性地拓展阅读,还原诗人的形象,引导学生读出一个立体的、卓然独立的词人形象。

二、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和停顿节奏,初步读出诗人内心蕴含的情感。

2.体会词的写作意境;感悟词人的情怀。

3.通过纵向挖掘,组诗读人,在比较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中,体会诗人复杂情感变化。

三、学习重、难点

体会两首词的写作意境;感悟词人情怀。

四、教学过程:

(一)互动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叫《此花不与群花比》,“此花”是宋代女词人,她几乎以一己之力,撑起了古典诗词的半壁江山,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是谁?(李清照)

(二)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山东济南)人。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后,金兵入据中原,她流寓南方,境遇孤苦。她是一位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并著有《词论》,

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三)印象婉约

1.诵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2.浅谈读李清照这首词的感受。学生自由畅谈。(温馨提示:从内容、人物、语言风格等角度)老师总结:李清照的诗词格调高雅清丽,语言通俗清新,人称“易安体”,被后世称为一代“婉约词宗”。但今天我们重点学习她另外一首别具一格的作品《渔家傲》,一起来体味她的故事,感受词人的豪放。

(四)细品豪放

1.写作背景: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公元1130年(宋高宗建炎四年)春,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2.初读豪放

(1)一读: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重点关注:九万里风/鹏正举。

(2)二读:读懂诗意。

a学生结合课文的注释,小组合作理解词的大意。

b学生齐读译文。

早晨,漫天的云涛汹涌翻滚,雾气弥漫漂移,(海面上刮起大风)无数舟船破浪前进,(我坐在颠簸的船上,仰望天空,只觉得)天河都要旋转起来了。(迷迷糊糊中)仿佛我的灵魂回到了天帝住的地方,听到天帝在说话,恳切的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回答说,路途遥远而天色已晚,我虽然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大风正起,我就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风啊,你不要停,把我的小舟吹到海上的神山上去吧。

3.再赏豪放

学生自由朗读,小组合作探讨:你从这首词哪些地方感受到它的豪放?

【总结明确】

意象想象情怀

(1)赏读意象

a学生捕捉意象。

b学生描绘画面,品味豪放的意境。

c出示PPT,学生读出豪放的意境。

我看见那低垂的天幕,汹涌翻滚着漫天的云涛,晓雾弥漫,分不清哪是云涛哪是晓雾。天河旋转,千帆竞发。正是“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好一幅辽阔、壮

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好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2)联读想象创意联读,读出想象的汪洋恣肆。

创意联读,读出想象的汪洋恣肆。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渔家傲》李清照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逍遥游》庄子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李白

(3)感受情怀

a对比现实与梦境,感受情怀。

补充相关背景出示ppt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见形势危急,于是传位太子赵桓,即宋钦宗,赵桓在哭哭啼啼中登上皇位。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金军又挥兵南下,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在同年闰十一月时,攻克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这就是历史上“靖康之变”。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可以看出皇帝只为能偏安一隅而一味求和,置百姓于不顾。

学生齐读:“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b关注对比,按照下列句式说话。

现实中;梦境中。

孟子说:“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在传统社会的压制之下,作为女子应该,

而李清照却说:不,。

c学生将“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两句比读,读出女词人从不满痛苦到勇敢追求的华丽转身。

(五)延读拓展

“延读拓展”环节,我们一起朗读李清照的另外两首诗,再次感受这位千古第一女词人的魅力。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学生齐读:在她的笔下,十八岁的李清照正如梅花一样“此花不与群花比”,虽然她像春花一样妩媚多姿,然而更有傲霜斗雪的卓然独立个性,正所谓:“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却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

泽东《卜算子·咏梅》)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学生齐读:在她的笔下,项羽正因为不过江东慷慨悲壮的直面死亡,方才显现他顶天立地的人格尊严。悲剧英雄虽然失败,却依然慷慨悲壮,李清照借此激励南宋民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个风雨漂泊的孤独女子始终关注着国家民族的命运,将自己的思想感情与国家社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个爱国主义者的崇高品质、

一个杰出文学家的远见卓识!

(六)教师结语

“在浩瀚的太阳系,水星距离太阳最近。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水星上第一批环形山,有十五座环形山以中国人的名字命名,其中一座的名字就是李清照。从此,李清照的名字在太阳的照耀下开始放射更加辉煌的光芒。”康震在评说李清照的时候如是说。

(七)印象李清照结合课前发的预习资料和本节课所得,写一写你心中的李清照。

李清照《渔家傲》教案

走近李清照 -------李清照《渔家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第25课《诗词五首》之《渔家傲》。 【教学简析】:本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的第一首李清照的词作。李清照本是宋朝著名的婉约派词人,而这首词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一般来说,李清照南渡以后写的词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这一首却是例外。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从此,她只身飘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有时想象的翅膀飞进了另一个世界。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而和她的其他词作风格迥然不同。 【教学设想】:通过李清照几首代表性诗歌联读,让学生走近一代词宗李清照,走进李清照的词,让学生通过诵读欣赏,感受李清照的《渔家傲》与她其他词的不同,初步感受宋词婉约风格与豪放风格的不同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调动学生已有的诗词学习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丰富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引导学生品味我国古代诗词深邃的内涵和优美的韵味,激发学生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词中深刻的思想内涵,体验词的不同风格。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品味感知词的意境与情感。

【教学难点】: 诵读感悟,体会《渔家傲》的雄奇的想象与雄健的笔力所营造的豪放之美。 【教学方法】:以朗读为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走近李清照的人生 1. 激趣导入,播放歌曲《知否,知否》引入。 2.李清照生平简介及写作风格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历城人(今山东济南),是婉约派的代表。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出生名门,少有才名。诗画兼工,尤擅诗词,前期生活幸福美满,靖康之变南渡之后,经历国破、家亡、夫死,流寓南方。她用一只生花妙笔,写人生的美丽,写人生的哀愁,独成“易安体”。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奇女子?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一起走近李清照的词。 二、感知李清照的婉约 1.吟咏感知:出示《如梦令》《一剪梅》《声声慢》学生吟咏。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读出感情。 2.初读感悟:试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每首词的内容。 3.再读思考:这三首词在内容和语言上有什么共同点? 4. 引导归纳提升:什么是婉约?正如李清照的这些词,内容多写闺中之情或离愁别绪,抒情委婉含蓄、感情细腻柔美、语言婉转绮丽!。词苑千载,群芳竞秀,她以婉约的词风,绽放奇异的花朵,绚烂了中国诗词的整个花季,她是乱世中柔美的女子! 三、体会李清照的豪放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 诗词五首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学设计部编版

认识不一样的李清照《渔家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感受诗词的声韵美。 2、品读,品味诗词的意境美,体会诗词中的浪漫风格。 3、助读,领悟作品的情感美,体验诗词中的豪迈气概。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一起背诵课外古诗词《如梦令》(屏显一)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师:刚才大家吟诵了李清照的词作?说说你所知道的李清照。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婉约派女词人。代表作有《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夏日绝句》等,现存诗文集《漱玉词》等。 宋词在风格上分豪放派和婉约派两种流派: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词风雄浑开阔奔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李清照和柳永,词风缠绵细腻,多写儿女风情,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二、吟诵,感受音韵。 师:刚才大家诵读的《如梦令》,是婉约词风的代表作之一,寥寥数语,道出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今天我们来学习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渔家傲》,学习一首不一样的《渔家傲》,认识一个不一样的李清照。(传屏一) 师:(完成学案中的基础达标)我们来读读《渔家傲》 一读,读准字音,读响韵脚。词的押韵可疏可密,可一韵到底,也可中途换韵. 二读,读通词义,读清节奏。平仄相间起起伏伏,读起来更有抑扬顿挫的感觉。

三、品读,品味意境。活动一:小组合学。 活动任务:品读,认识一个不一样的李清照。 活动要求:组内选出一人负责生动地描述,一人负责有价值地追问,一人负责恰当地演读。 示例: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描述:“我”透过迷蒙的晨雾,看到云雾弥漫如波涛翻滚;“我坐的船儿在风浪中颠簸,滚滚银河似有千帆竞渡。(描述是在翻译的基础上添加合理的想象,生动地呈现一幅画面,一个场景。) 追问:哪些词语可读出大气磅礴之势?让我们认识了不一样的李清照?写苍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这几个名词描绘了景象的壮丽。“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师:李清照没有写小花小草,而是选取宏大的意象,描绘壮丽的景象,体现了豪放词的特点。所以说,《渔家傲》因写景而境界开阔。 1.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描述:我好想回到了仙气萦绕的天界,恍惚中听到天帝亲切地询问:李清照,你打算去哪儿呀。 “梦魂”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瘼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这是多么仁厚的帝王呀!他是这样关心一个陌生的路人。联想那位置人民于水火、畏敌如虎狼、只顾自己一路奔逃的宋高宗,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和美好的理想。 追问:这句描写是真实的么?可以看出李清照浪漫奔放的特点。 师:没有写闺房趣事,而是选取一个奇异的场所,这种能上天入地的想象极具浪漫主义色彩,堪比李白。也是豪放词的一个特点。《渔家傲》因想象而形象浪漫。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 描述:我寻求一个安宁之地,可战乱之时哪有一个弱女子的容身之所?眼看已是日暮途远,唉,那华丽的诗句又有何用? 追问:用这个典故有何作用?上句“路长嗟日暮”,出自屈原《离骚》:“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者借此表白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一个“嗟”字,生动地表现出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体会作者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进而感悟词作主旨;结合内容赏析阅读。 3、品味本词豪放的艺术风格,感受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渔家傲》是李清照词作中的一首风格特殊的作品,是少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渔家傲是词牌名。 二、整体感知: 1、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其诗文并美,

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词艺术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画,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失。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2、在词的创作史上,李清照是继柳永、秦观、周邦彦之后又一着名的婉约派词人。她的词清新婉转、幽怨凄恻,极富抒情性。但这首词却表现出非常不同的风格,它气势磅礴,音调铿锵,是李清照词中最别具一格的杰作。 3、学习生字:谩(màn) 4、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三、细读品味: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词人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词人在梦中飞上了天空,见到了天帝,天帝询问她的去向。 上阙表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友惊人句。”——“路长”“日暮”写出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感受。“谩友惊人语”,流露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4、“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25.《诗词五首》

25《诗词五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这五首诗词。 2.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受诗情。 4.激发学生阅读古代诗词的兴趣,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受诗情。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饮酒》(其五)《春望》 《春望》之“望” 1.读诗歌,明诗体(律诗),初步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 2.“春望”,即望春,诗人“望”到了什么? 明确:“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正见诗句含蕴之丰富。诗的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诗人翘首望景,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山河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3.杜甫诗句语言,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字传神。前四句中,你觉得哪个字写得最传神? 明确:“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字使人触目惊心,“深”字令人满目凄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溅”“惊”体现了诗歌语言的动态美,寄托了诗人强烈的

情感。 4.望亲人——望自己。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 想望亲人。以“烽火”承接“感时”,“家书”承接“恨别”,而亲人的“别”,正是由于战乱的“时”造成的。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 泪望自己。诗的最后两句堪称神来之笔。寥寥十字,使一位愁绪满怀的白发老人的形象兀立在读者眼前。作者望春,并没有得到任何快慰,却为“感时”“恨别”所困,终至烦躁不安,频频抓挠头发。尽管诗人这时才四十五岁,但因终日愁情满怀,头发愈来愈少,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从章法上看,这一联是把前面分别抒写的“感时”“恨别”两种感情统一起来,收结全篇。作者选用搔发这一动作使满腔的愁情变得生动形象,很自然地引导读者进入诗的意境,产生共鸣。 5.全诗无“望”字又处处写“望”,诗中有“春”字却处处无“春”。你“望”到了怎样的诗人? 明确:忧民、爱国、思家。 6.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里面有一个字与“望”字意思一致,你觉得是哪个字?你认为这个字能换成“望”字吗? 明确:是“见”字。不能。有意无意之间的一瞥,反映出诗人悠闲的心情。“望”属于有意识地注视,缺乏“悠然”的情味。而“悠然见南山”就好似在一种无意识之中,南山撞入了自己的眼帘。(不刻意求深,有所感知就可以) 这种偶然的情趣,偶然无心的情与景会,正是诗人心境的无意识投射。大隐隐于市,真正宁静的心境,不是自然造就的,而是你自己的心境的外化。诗人在物我两忘中领悟到了一种“忘言”的“真意”。这首诗既抒发了诗人归隐生活的悠闲恬静的欣悦之情,又蕴含着诗人对宇宙人生超然境界的向往和憧憬。整首诗无不是景中含情,情中见理,余音绕梁,回味悠长。 第二课时 《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 《雁门太守行》 学生分小组读《雁门太守行》,赏析诗歌。 一、你读你赏

2019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导学案(无答案)

《诗词五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深入体会古诗词不同的韵律特点,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学习难点 正确认识和理解陶渊明以及他的处世态度,并学习借鉴。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饮酒》(其五)、《春望》 第二课时《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饮酒》(其五) 一、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文学家、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陶渊明二十九岁时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饮酒》组诗共二十首,是陶渊明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此为第五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 二、赏析诗歌 1.划出节奏,朗读。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小组讨论,通译全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分析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 三、问题探究 1.诗歌前四句写“身居尘世,一尘不染”,其根本原因是“心远”,那么为什么“心远”?远离什么? 2.理解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什么?有何深意? 4.理解最后两句诗。 5.本诗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6.“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一词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见”字能否改为“望”字?为什么? 7.“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8.本诗是如何将记叙、描写、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请简要评析。 四、指导背诵 五、课堂练习 1.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的干扰,过闲适恬静生活的诗句是: 2.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表现他优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诗句是: 3.蕴含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哲理的诗句是: 六、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饮酒》(其五)。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诗词五首》之《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学设计

25诗词五首—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 2、体会词人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3、反复诵读进而感悟词作主旨; 4、学以致用,积累词中的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活经历、思想倾向,品味词的语言有意境。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品味词的语言及意境。 教学过程 一、吟咏之声: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首词,想一想词与诗读起来有什么不同之处? 1、读准字音 读准字音 星河欲转zhuàn 千帆fān舞闻天语yǔ 嗟jiē日暮谩màn有鹏péng正举

蓬péng舟 2、读出情感(结合背景,体悟情感) 3、范读吟唱(词的特点) 4、比较归纳: (1)形式不同 这是诗和词最大的不同。诗的每一句句式相同,而词又叫做“长短句”,顾名思义,词的每句不要求字数相同。 (2)内容不同: 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个人生活、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二、会意忘食: 结合所给注释,尝试理解词中所写的内容,有不解之处,做好记录在小组内讨论。 拂晓时大风狂舞,天空连接着那象波浪一样翻滚的云霞,这些云霞又是和晨雾连在一起。银河中波涛汹涌,像要使整条河翻转过来似的。河中许许多多帆船在滚滚的大浪中颠扑。我仿佛梦中回到了天地那儿,

听到天帝好意地问我要到哪里去。 我告诉天帝,我所走的路程还很远,可现在已到了黄昏,我学诗空有惊人的句子。大鹏已经高翔在九万里风之上,大风啊不要停下,把我的帆船吹送到海上的三座仙山去吧! 分析 上阙(片):描绘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展现出一种瑰奇雄伟的境界。 下阙(片):词人借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遭逢不幸,渴望找到幸福。 主题:该词通过梦境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通过回答天帝的问话,抒发胸臆,感叹自己空有卓越的才华,虽辛苦求索,终因遭逢不幸,未能找到光明。表达了词人烦闷的心情,充分地表现了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三、汇流成渊 想想你还知道李清照的哪些作品,挑选你喜欢的一句背给大家听?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欲)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4 诗词五首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优质课教案_1

《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图片展示(ppt展示李清照唯美画面) 同学们畅谈你眼中的李清照 二、插播腾讯视频(一代词人李清照——中国古典文学人物)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历城人(今山东济南),是婉约派的代表。生活在北宋后期和南宋前期,以“靖康之变”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生活幸福美满,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金兵入侵后,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地度过了晚年。南渡以前,李清照足不出户,多写闺中女儿情;南渡以后,“飘流遂与流人伍”,视野开始开阔起来。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建炎四年(1130)春间,她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渔家傲》词中写到大海、乘船,人物有天帝及词人自己,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所得到的感受有关。 插播搜狐视频《渔家傲》朗诵大家一起欣赏 三、感知内容 这首词的内容是什么?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梦) 四、诗词探究 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看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

师:这两句写了哪些景物? 生:写天、云、雾、星河、千帆, 师: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生:瑰奇雄伟 师:在这两句中找出四个动词来。 生:“接”、“连”“转”、“舞” 师:作者在梦中看到了一幅雄伟壮丽的海天相接图,准确地嵌入了几个动词: “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转”、“舞”两字,则将词人在风浪颠簸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读者。 师:所谓“星河欲转”,是写词人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千帆舞”,则写海上刮起了大风,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2、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师:词人经过海上航行,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到哪里?--天国, 师:在天国见到了谁?--天帝。 师:在幻想的境界中,词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天帝? 生:态度温和、关心民疾的天帝。 师:“殷勤问我归何处”,虽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4 诗词五首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优质课教案_3

《渔家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渔家傲》大约是李清照南渡之后的作品。一般说来,李清照南渡后的词作大多沉痛愁苦,而这一首却充满了浪漫幻想的气息。词一开头便写梦中所见景象。作者用丰富的想象创造了这样一个似梦似幻、美妙神奇、富有浪漫色彩的境界。李清照后半生遭遇国破家亡的变故,只身漂泊江南,过着孤寂困窘的生活,但她又是一个有才华有理想的诗人,不甘忍受这样的现实,却又无能为力,只好借助想象去营造一个理想的世界。这首词正是通过记梦,展示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内心的苦闷,也表现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想象作者梦境中雄起壮丽之境。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 3.学习作者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1.通过朗读,想象作者梦境中雄起壮丽之境。 2.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 3.学习作者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词体小知识 回忆我们所学过的词,回忆词的相关知识(自由言说)。 PPT展示: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 每首词都有一个词牌名,词牌与词的内容并不相关。当词完全脱离曲之后,词牌便仅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一种定式。 渔家傲,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前后段各五句。代表作有范仲淹《渔家傲·秋思》等。 二、一读——自由诵读明节奏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清照的一首词《渔家傲》。 PPT: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大声自由朗读。 2.一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

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5 诗词五首教案带教学反思

25 诗词五首教学目标 课前准备

饮酒(其五) 《饮酒》是陶渊明辞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本诗是第五首。 春望 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八月,杜甫将家小安置在鄜(fū)州(今陕西富县),只身前往灵武(今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遂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 雁门太守行 在李贺生活的年代,藩镇割据,叛乱此起彼伏,发生过多次重大的战争。《雁门太守行》就是在平定藩镇叛乱战争这一背景下写的。 赤壁 赤壁,在今湖北赤壁市西北长江南岸。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孙权与刘备联合在此击败曹操大军。诗中所写的赤壁,实为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矶,作者是借相同的地名抒发感慨。

国:古义:国都。例句:国破山河在。 今义:国家。 浑:古义:简直。例句:浑欲不胜簪。 今义:浑浊。 殷勤:古义:情意恳切。例句:殷勤问我归何处。 今义:热情而周到。 举:古义:高飞。例句:九万里风鹏正举。 今义:往上托;往上伸。 教学过程

【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饮酒(其五)

写景、抒情和说理相交融,意境深远。 本诗写景不事雕琢,神韵独具,如“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抒情如“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说理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阐明了诗人隐居的情境。三者融为一体,烘托出一种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美好意境。 春望 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前四句重在写景,但景中有情;后四句重在抒情,是借事抒情,情中自有景。诗中的景物有声有色,构成纵深的多维艺术空间。这一空间是诗人的主观心理和客观物象融合的具体表现,是精神内容和物质形式的完美结合。时代之悲、骨肉之情,郁积胸中,诗人却不肯直抒。“国破”然而“山河在”,“城春”可是“草木深”;花、鸟本是娱人之物,反而“溅泪”“惊心”。诗意的强烈反差,语势的节节逆转,使诗人的忧思得到了艺术性的再现。 雁门太守行 1.色彩浓重,画面鲜明。 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如金色、胭脂色、紫色等,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层次性。他还把性质不同甚至相互矛盾的事物糅合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例如,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的甲光显示守城将士的雄姿,两相比照,色彩鲜明,爱憎分明。 2.奇诡而又妥帖。 这首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可算是奇诡的了;而这种色彩斑斓的奇异画面却准确地表现出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又显得十分妥帖。唯其奇诡,愈觉新颖;唯其妥帖,则倍感真切。奇诡而又妥帖,从而构成富有情思的意境。 赤壁 借物兴感,以小见大。 这首诗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诗人由一个小小的、沉

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阅读 24 诗词五首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优质课教案_11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如梦令》《一剪梅》《渔家傲》群诗阅读教学设计 【群诗分析】 《如梦令》是李清照早期之作,回忆了少女时代饶有兴味的记游往事。这首词用语简练,只选取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这首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一剪梅》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 《渔家傲》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在经历了靖康之乱,举家南逃,备尝家破人亡与颠沛流离之苦。她的生活面扩大了,阅历加深了,作品的内容也较前期丰富了。贯穿这一时期创作的主线是家国沦亡与个人不幸遭遇的哀叹。但《渔家傲》却与作者一贯的词风有所不同。它借助梦境的描述,创造出一个幻想中的神话世界,充分反映出作者的生活热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 【课前准备】 1.利用工具书自主学习,扫除字词障碍。 2.反复诵读《如梦令》《一剪梅》《渔家傲》这三首词,力争背诵,结合注释,初步了解每首词所写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3.学唱《月满西楼》。 【学习目标】 1.诵读。绘“舟”境,初步理解诗歌意蕴。 2.鉴赏。品“舟”情,领会作者的感情及风格变化。 【学习重点】 通过李清照三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作品的分析,掌握“知人论世”的鉴赏手法,领会作者的感情及作品风格的变化。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齐读下列脍炙人口的诗句,你知道这是出自于谁的笔下吗? ①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②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③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在两宋浩瀚的文化星空里,千古才女李清照便是其中一颗闪耀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李清照,去欣赏她的夺目光华。 二、明诗意,初读易安寻其舟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注释: 【红藕】红色的荷花。 【玉簟(diàn)】光滑似玉的精美竹席。【裳(cháng)】古人穿的下衣,也泛指衣服。 【兰舟】此处为船的雅称。 【锦书】泛指书信的美称。 【雁字】指群飞的大雁。【月满西楼】意思是西楼洒满了月光。【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意思是彼此都在思念对方,可又不能互相倾诉,只好各在一方独自愁闷。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意思是,眉上愁云刚消,心里又愁了起来。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诵读、轮读、赛读,结合注释疏通词意,提出疑问。

8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教案

8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教案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案 一、教材分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中涉及的李清照词作品共两首,分别为课内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和课外诵读部分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写于早年少女时期,为婉约派小令,格调清丽,浅显易懂。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中国古诗词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欣赏诗歌的能力。但对于古诗词的理解往往存在程式化的理解,缺少结合文意的正确、个性解读。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积累古诗词,教给学生从原生态中领略生动的经典神韵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如梦令》这首词的主要内容,体会蕴含的生活气息和欢快的旋律。 2.过程与方法:搜集李清照的一些词,让学生在欣赏中多角度、多方位的了解其诗词风格以及性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经典不只是用来仰望,而应该是被感知。从原生态中领略生动的经典神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如梦令》这首词的主要内容,体会蕴含的生活气息和欢快的旋律。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经典不只是用来仰望,而应该是被感知。从原生态中领略生动的经典神韵。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法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有这么一个人:被称为第一女词人,婉约之宗,猜猜她是谁? 预设答案:李清照 宋代是词最繁盛的时期,形成了两大词派:豪放派和婉约派。 引导学生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引导学生了解两大词派的特征) 豪放派:视野开阔,气势恢宏雄奇,浪漫、豁达、积极向上。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等。 婉约派:婉转含蓄,心思缜密,柔婉温和。代表词人有李清照、柳永,欧阳修等。 2.诗歌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

八年级上册语文26 诗词五首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26 诗词五首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语文 《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词的写作意境; 2、感悟词人的情怀; 教学重点: 体会词的写作意境 教学难点: 感悟词人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诵读前期作品《如梦令》 2、回顾101作业: A、搜集关于词的文学常识和李清照的相关资料 B、诵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和渔家傲三遍,借助注释,书写词意 3、选词填空:通过选词填空的活动,来考查同学们第一个作业完成情况 4、引入《渔家傲》的学习:在大家的印象中,李清照是典型的婉约派女词人,但是有一天,这位才华横溢的女子,做了一个雄奇瑰丽的梦——我们来听《渔家傲》。 二、读梦,读准节奏 1、配乐范读 2、生自由朗读两遍,第一遍关注字词,第二遍关注句子内部停顿。 3、指名朗读:点评、正音、明节奏 4、出示节奏,齐读 三、入梦,感受“雄奇”(12分钟) 1、寻句品词,感受雄奇。 这首词注释中说是“记梦之作”,叙述了行舟颠簸在海上,梦中

的见闻和感受。接下来,我们走进李清照的梦中,寻找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梦的“雄奇”? 交流时可以参照如下句式: 我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它用_____________意象,描绘了_____________的画面或书写了____的内容,让我感受到了_________,有梦的雄奇。 品读交流: A、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B、仿佛梦魂归帝所,殷勤问我归何处 C、九万里风鹏正举 D、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小结:这首词叙述了一个雄奇瑰丽的梦,梦境中海天相接、千帆竞舞,作者乘船由银河进入天宫,向天帝倾诉自己的苦闷,渴望乘风破浪,驶向理想的仙山。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豪迈奔放的风格,在李清照的词作中别具一格。 3、请男生们齐读全词,读出梦境的壮阔、梦幻、雄奇。 四、品梦,品出“悲苦”(10分钟) 1、品梦中人:梦中的李清照说了什么?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我悲叹地告诉天帝,人生的道路漫长,如今已到晚景,学习诗词创作,空有让人惊叹的佳句。 言外之意是“我”去不了我想去的地方,我空有一身才情,却没有任何用处。 如果让你在这一句词中加一个语气词,你会加什么? 2、知人论世教师配乐朗诵: 3、你在这梦幻神奇的梦境背后,又读到了什么? 梦幻、缥缈的海天景象背后,是生活的迷茫、没有方向;雄奇的千帆竞舞的背后是海上漂泊的无定、艰险;温暖、亲切的天帝背后是现实中置人民于水火、只顾自己一路奔逃的的君王,世态炎凉,乱世中谁又会关心一个弱女子的悲苦处境;宏大的志向背后是壮志难酬的无奈。

《如梦令》《渔家傲》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如梦令》《渔家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和停顿节奏,初步读出诗人内心蕴含的情感。 2.体会词的写作意境;感悟词人的情怀。 3.通过纵向挖掘,组诗读人,在比较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中,体会诗人复杂情感变 教学过程 一、妙设悬念,情境导入 有人这样评价她: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她情超脱于女人,义超脱于平民,她是“乱世中的美神”。她,是谁?——宋代李清照 常识点拨:《如梦令》《渔家傲》词牌名。 二、朗读感知,试拟标题 1、正音、把握节奏。(自由读,个别读,学生评,教师适时范读。) 正音:嗟(jiē) 谩(màn) 附节奏: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2.试拟标题。 预设: 《如梦令》写主人公驾舟出游,天晚回家误入荷花丛中的一段美好回忆。标题可以拟为《荡舟》《晚归》《兴尽》《醉归》《酒兴》。 《渔家傲》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标题可拟为《记梦》《梦归》《梦》。 3.齐读词。 三、品读词句,走近人物 两首词即李清照的心声,细读文本,结合具体词句,说说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李清照? (1)《如梦令》 ①预设: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常记”一词写出了词人经常想起生活中的那段美好时光,那时候还“不知归路,”因为“沉醉在山光水色、花香鸟语中的快乐——一个追求美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李清照。 “误入藕花深处”,“入”写出词人置身其中。“藕花”既暗示环境的美好,也表达出词人的愉悦心情。——还是那个享受在美丽大自然里的李清照。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惊”既写出了词人奋力划船,鸥鹭振翅飞起时诗人的惊愕,同时写出了词人因这一偶然的发现而惊喜。鸥鹭飞,心飞扬——率真写在脸上、向往自由、争强好胜的李清照。 ②总结:一个追求美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率真,向往自由,开朗、活泼、好奇、争强好胜的少女李清照。 ③师补充:薄读全词,搜寻词眼 “醉”,借酒助兴,寄托了词人的生活激情。 李白“斗酒诗百篇”,还有无数文人墨客借酒寄愁情,李清照因酒而醉,则反应了她无忧无虑的生活,彰显了她纯真欢乐闲适的生命基调。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湖,因沉醉竟不知傍晚,已致回舟误入藕花丛中。沉醉在美酒、美景和美丽的意外之中(莲花鸥鹭),还沉醉在她那美好、幸福的小女子的诗意中。 (2)《渔家傲》

《如梦令》《渔家傲》教学实录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旷世才女李清照-《如梦令》《渔家傲》【教学实录】——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 教材分析: 新版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附录的《如梦令》和第24课中的《渔家傲》,都是李清照的代表词作。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积累了相关的词作,但是对李清照的生平缺乏系统全面认知。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如梦令》和《渔家傲》 2.知人论世,体会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背诵《如梦令》和《渔家傲》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飞花令的环节让大家跃跃欲试,咱们也一试身手,以花为关键词,以小组为单位,每组说出完整的两句,诗词大会开始。 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师:请女同学们齐读这些写花的词句: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一剪梅》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武陵春》何须浅碧深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鹧鸪天·桂花》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声声慢·寻寻觅觅》兴 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读来恰如"含英咀华,唇齿留香"。大家能猜出它们都出自谁的生花妙笔?生:李清照师:李清照在最明朗欢脱的年纪,写成了这首荷香四溢的《如梦令》,后人爱恋地称她为“藕花花神”。 (板书课题:旷世才女李清照) 师:“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郭沫若赞赏李清照与南唐后主李煜都文采出众,又有相似的经历,前后期词风迥异,本节课咱们学习南渡前的《如梦令》和南渡后的《渔家傲》这两首代表词作。 二、《如梦令》 师:《如梦令》这首词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画面。 生1:一位带着一点醉意、开心畅游了一天的少女,一大片粉红的荷花,一群翩然起飞

八上第六单元第25课诗词五首《如梦令》《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

八上第六单元第25课诗词五首《如梦令》《渔家傲》(李清照)教学设计一、设计意图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材中涉及的李清照词作品共两首,分别为课内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和课外诵读部分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写于早年少女时期,为婉约派小令,格调清丽,浅显易懂,故以学生自读为主;《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风格豪放,难点在于词人南渡之后,历史环境的巨大变革决定了作者心理、创作的巨大变化。两首词风格迥异,难度差异也大,若是单篇独立地学,则缺少对词人的整体把握,容易造成对词人形象的扁平化理解。《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课内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将重点赏读。同时以这两首词作为原点,生发性地拓展阅读,还原诗人的形象,引导学生读出一个立体的、卓然独立的词人形象。 二、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和停顿节奏,初步读出诗人内心蕴含的情感。 2.体会词的写作意境;感悟词人的情怀。 3.通过纵向挖掘,组诗读人,在比较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中,体会诗人复杂情感变化。 三、学习重、难点 体会两首词的写作意境;感悟词人情怀。 四、教学过程: (一)互动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题叫《此花不与群花比》,“此花”是宋代女词人,她几乎以一己之力,撑起了古典诗词的半壁江山,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是谁?(李清照) (二)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山东济南)人。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靖康之变后,金兵入据中原,她流寓南方,境遇孤苦。她是一位诗、词、文、赋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最有名的是词,并著有《词论》,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渔家傲》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5《诗词五首》《渔家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 2.体会作者在词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4.反复诵读,进而感悟词作主旨;结合内容赏析阅读。 5.品味本词豪放的艺术风格,感受词人对自由的渴望,对光明的追求。 教学重点:体会词作所描绘的意境,领会词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悟词作主旨;结合内容赏析阅读。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猜猜她是谁 她是一位将婉约词风推向极致的杰出作家,一位人生经历千回百转跌宕起伏的传奇女性,传世佳作虽仅有几十篇,却拥有“一代词宗”的美誉……(设计意图:以猜谜语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李清照轶事

李清照是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是中国最有成就的女词人。清照天生聪明,又出生在书香门第,故年幼即通文艺。二十一岁嫁给胡州太守赵明诚。明诚也能赋诗填词,夫妻感情甚佳。结婚不久,明诚出游,清照重阳节作了《醉花阴》词寄给明诚。明诚自愧不如,但不肯甘拜下风。于是他三天三夜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作了五十首词,和清照的词放在一起给朋友陆德夫看。陆德夫赏玩了半天,说:“只三句绝佳。”明诚忙问哪三句,陆德夫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而这正出自李清照的《醉花阴》。(设计意图:以清照的才学激发学生深入了解她的欲望) 二、目标展示 1.反复诵读,理解诗词的内容,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2.了解李清照及其作品。 三、检查预习 1.查资料,了解作者经历及本词写作背景。 2.反复朗读,读准字音。 3.结合课下注释通译全词。 4.搜集李清照的其他作品。 师生交流

1.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其诗文并美,尤长于词,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词艺术技巧很高,形式上擅用白描手法,力求创新。语言清丽雅洁,明白如画,富有生活气息,人称“易安体”。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失。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辑有《李清照集》。 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词,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李清照南渡后,不久丈夫赵明诚病死。国破家亡兼夫死,使她备受打击,从此,她只身漂泊江南,孤单寂寞地度过她那艰苦岁月的晚年,处于“路长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个性格爽直、柔中有刚、不愿受现实生活束缚的人,所以,她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以求摆脱人间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况。于是梦跨云雾,渡天河,归帝宫,乘万里风到仙山去。这样豪迈的气概,不凡的壮举,就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词风。 2.初读——感知词之美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3.细读——理解词之意 (1)“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写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景象极为壮丽。词

(名师整理)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5课《诗词五首》精品教案

25 诗词五首 知识与能力 积累古诗词,增加文化积淀,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理解诗歌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加文化积淀,培养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提高审美情趣。 重点 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难点 正确理解诗歌内涵,品味作者的思想情感。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诗歌的朗读音频材料多媒体课件 3课时

陶渊明《〈饮酒〉(其五)》 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残害亲人,但是却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 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九江柴桑(九江县)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1.听音频朗读,读准字音,划出节奏。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小组讨论,通译全诗。 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问怎么能做到这样呢?因为心与世俗远离,自然就觉得地处偏远了。 在东边的篱笆下采菊花,悠然自得地可以看见南边的庐山。 夕阳映照下的南山笼罩在一片蒙蒙的雾霭中,越发觉得美妙神奇,而一双双飞鸟借着暮色结伴飞向林间的巢穴。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辨别出来,却没有合适的语言表达。 3.分析每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二句深情而自得其乐;三四句恬静而闲适;五六句满足而得意;七八句陶醉而悠然;九十句深长而感慨。 1.诗歌前四句写“身居闹市,一尘不染”,其根本原因是“心远”,“心远”有什么含义?为什么“心远”?远离什么? “心远”包含: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宁静处世。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崇高精神境界、达观的生活态度(酌贪泉而觉爽,处涸泽以犹欢)这就是陶渊明不朽的精神堡垒。 诗人身居人世,但无俗事纷扰,是因为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惑,远离官场,远离尘俗。这四句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2.理解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神来的写景之笔,描写诗人在东边的篱笆下专心而悠闲地采摘菊花,偶一抬头,无意间便能望见悠远超然的南山。两句刻画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形象。这不是一个“采菊”一般的动作,而是包含着诗人超凡脱俗、热爱自然的高雅的情趣和高洁的情操。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描写了什么?有何深意? 这两句属景物描写。描写了夕阳西下,山色迷人,飞鸟结伴,知倦还巢。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仍奔波官场,追名逐利,乐不思返美丽宁静的大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