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诗词五首知识点

八年级上诗词五首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程中,涉及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诗词,这些诗词通过形式上的各种变化、语言上的细微调整,展现了不同的表现手法与风貌,每种诗词都有自己的语言特点和文学价值。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八年级上册所学的五首不同类型的诗词,通过对它们的解析,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诗词的特征和意义,为学习语文课提供帮助。

第一篇:《七步诗》

《七步诗》是唐代诗人曹操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一首诗通过对七步婚礼的形式化描述,表现出它仪式感浓厚的特质,同时像赠言一般为新人寄语,祝福他们幸福美满。

第二篇:《鹿柴》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表现了劳动的美德和劳动者的自豪感。通过刻画人们与自然的关系,构建一个生动形象的田园场景,王之涣传达出一种诗意和静美的情调。

第三篇:《登高》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诗。这首诗从登高的

高度来描绘大唐的辉煌和伟大,在艺术表现上注重叙景的逼真和

雄浑。这首诗提出了对国家的忠诚、赞美天地和生命的态度,抒

发了对风景的热爱以及庄严的感受和感慨。

第四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唐代诗人陆游所作的一首七言

古诗。这首诗采用自然景观的形式,表达了孤独和无依之感,表

达了大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主题突破了传统的诗歌表达方式,以学识者的深情操守深入探讨孤独的存在状态。

第五篇:《静夜思》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

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中,独自思考,体会了万千思绪,表现了寂

寞、孤独的领悟。这首诗构思简洁而深刻,言简意赅,极具艺术价值。

在每一篇文章的结尾处,我们不妨引用一句名言,汇总了这五首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诗者言也,歌者歌也,事极知言,语极妙行。”这是与诗词相关的精妙表现方式:言之有物,行之有境,内心情感与外在语言的完美结合。这正是我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所追求的真谛。

八年级上诗词五首知识点

八年级上诗词五首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的语文课程中,涉及到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诗词,这些诗词通过形式上的各种变化、语言上的细微调整,展现了不同的表现手法与风貌,每种诗词都有自己的语言特点和文学价值。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八年级上册所学的五首不同类型的诗词,通过对它们的解析,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诗词的特征和意义,为学习语文课提供帮助。 第一篇:《七步诗》 《七步诗》是唐代诗人曹操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一首诗通过对七步婚礼的形式化描述,表现出它仪式感浓厚的特质,同时像赠言一般为新人寄语,祝福他们幸福美满。 第二篇:《鹿柴》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表现了劳动的美德和劳动者的自豪感。通过刻画人们与自然的关系,构建一个生动形象的田园场景,王之涣传达出一种诗意和静美的情调。

第三篇:《登高》 《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诗。这首诗从登高的 高度来描绘大唐的辉煌和伟大,在艺术表现上注重叙景的逼真和 雄浑。这首诗提出了对国家的忠诚、赞美天地和生命的态度,抒 发了对风景的热爱以及庄严的感受和感慨。 第四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唐代诗人陆游所作的一首七言 古诗。这首诗采用自然景观的形式,表达了孤独和无依之感,表 达了大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主题突破了传统的诗歌表达方式,以学识者的深情操守深入探讨孤独的存在状态。 第五篇:《静夜思》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 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中,独自思考,体会了万千思绪,表现了寂

寞、孤独的领悟。这首诗构思简洁而深刻,言简意赅,极具艺术价值。 在每一篇文章的结尾处,我们不妨引用一句名言,汇总了这五首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诗者言也,歌者歌也,事极知言,语极妙行。”这是与诗词相关的精妙表现方式:言之有物,行之有境,内心情感与外在语言的完美结合。这正是我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所追求的真谛。

课文详解丨八上第六单元《诗词五首》

课文详解丨八上第六单元《诗词五首》 25 诗词五首 课前预习 学习目标 1.把握五首诗词中的相关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2.品味五首诗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体会作者在诗词中表达的情怀与志趣。 4.熟读并背诵这五首诗词。 知识重点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一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二、背景与主题 本诗是陶渊明组诗《饮酒》中的第五首,组诗共20首,是陶渊明在辞官归隐田园后,饮酒即兴所创作的一组五言古诗。

诗作描写诗人辞官归田后的心境和生活情趣,表明诗人避开尘世的喧嚣后,在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中获得了自由和恬静的心境。 三、诗歌赏析 1.参考译文 建造房舍生活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没有车马的喧嚣。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2.诗作中“心远”一词应当如何理解? 该词统摄全诗,不仅对前三句进行了总结性的说明,而且开辟了后面几句诗的境界,正因为“心远”,无世间事物缠身,所以诗人能够在东篱下悠然采菊,于闲暇中望山,欣赏群鸟在夕阳中还巢的美丽景色。大自然的和谐,倦鸟还林的情景,给诗人以感触。诗人能够陶醉其中,是因为他的心灵超脱尘俗,融于自然。 3.关于陶渊明《饮酒》(其五),苏东坡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你怎么理解苏东坡的这段话?说说你的想法。 苏轼认为,陶渊明在东篱采菊,无意间一抬头,南山映入眼帘,一个“见”字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悠然忘我的心境,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相比于“见”,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因此说“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第25课《诗词五首》知识点梳理 2020—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5古代诗歌五首 《饮酒》陶渊明 一、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二、翻译:. 建造房舍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请问您如何才能这样?心灵远离尘俗,住的地方自然觉得偏僻了。在东篱下采摘菊花,不经意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间的云气在傍晚时更加美丽,飞鸟成群结伴归巢。这里有人生的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 三、句子赏析: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车马喧”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也就代表着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 “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等。 这句概括写出世人生活的环境。诗人身居闹市,却能不受世俗事务的干扰,为下文解释原因做铺垫。 2.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设问。揭示了诗人能远离俗世,不受世俗事务干扰的原因:只要精神超凡脱俗,即使自己身居闹市,也能保持心灵宁静。 “心远”说的是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 3.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炼字角度:“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悠闲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表现诗人恬淡的心境。“采菊”不是一般的动作,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见”能否换成“望”?:不能。“见”字的妙处在于无心,无意间偶见,才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与全诗营造的闲远散淡的氛围是吻合的;而“望”将比于“见”字,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 4.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景物描写。通过描写飞鸟飞返山林,含蓄寄托了人与山林为伍的情谊。表达了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得,恬淡的心情。 (2)描绘画面:太阳下山了,南山笼罩在渐渐升腾的云气中,显得非常美丽;外出觅食的鸟儿,呼朋引伴,成群结队的飞回巢穴。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抒情。“真意”指诗人从自然与人的和谐中所领悟的人生哲理,反映了诗人厌弃官场、追求安闲自由的田园生活的愿望。 6.我们说说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1)陶渊明渴望自由,弃官归隐,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特点是“淡泊” 。 (2)、弃官归隐,独善其身,是对当时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有积极意义。 (3)但是,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也有消极面。 《春望》杜甫 一、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抒发了他触景伤怀,忧国伤时,念家思己 (忧国思家 )的情感,渴望安宁,向往幸福的愿望。(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二、翻译:国都沦陷破败不堪,但山河依旧在,春天降临到长安城本该春意盎然,却草木丛生。感伤时 局,花都落泪了;痛恨离别,鸟都感到心惊。战火连绵,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此时一封报平安的家书值得上万两黄金啊!我的白发越挠越短,简直要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二、句子赏析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的破败之景,令人触目惊心; (2)一个“深”字写出了长安城乱草遍地树木丛生之景(景物描写),令人满目凄然,为全诗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诗人在此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草木深”表面上写春天来临,草木繁茂,实际上写都城沦陷,草盛人稀,荒凉萧条的社会现状。 (3)诗中的首联“望”到了什么景象 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萋萋。一片破败。 (4)这两句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国都沦陷而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荒草满目,这种反差强烈的景物描写手法,痛彻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思想感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寓情于景,因感伤国家时局,见花而溅热泪”,因悲恨亲人离散,闻鸟啼而惊乱人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2)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花鸟本是娱人之物,此时诗人看见反而“溅泪”“惊心”,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3)修辞:对偶和拟人的修辞,将花、鸟拟人化,感时伤别,花也贱泪,鸟亦惊心。移情于物,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4)“感时”和“恨别”是诗的核心内容,花鸟木本来可以带给人们快乐,但因为自己忧时恨别,现在见了花反而落泪,听见鸟鸣反而心惊,触景生情,移情于物,含义丰富。 3、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连三月”写出战乱时间之长; “抵万金”夸张,写出家书的珍贵。体现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搔:传神的写出了诗人焦虑忧愁的痛苦心理,“更短”极言忧愁的程度之深。 (2)画面及含义: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稀疏得无法梳髻插簪。 借搔头的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忧愁万分、憔悴不堪的情状,诗句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5.诗人形象:本诗塑造了一位面对春城败象,心念国家兴衰,思家恋亲,老泪纵横,白发萧疏,忧心如

(完整版)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诗词五首复习要点

24 诗词五首复习要点 (一)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一、注释 结:构建、建筑。 庐:简陋的房屋。 尔:这样。 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气:气象、景致。 日夕:傍晚。 相与:相伴。 辨:分辨、辨识。 二、文学常识 1、创作背景 这首诗选自组诗《饮酒》,共20首,是陶渊明弃官归田后饮酒的即兴之作。选自《陶渊明集》。 2、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江西人。东晋诗人、辞赋家,田园诗的开宗和代表者。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 本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表现了诗人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四、赏析 (1)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诗中描写的田园景物表现了生活的恬淡宁静,句中“悠然”一次,不仅写人闲适自在,也意在写山静穆而高远。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交织在一起,情感共鸣,体现了全诗的宗旨:复归自然。 (2)语言朴素隽永,结构严谨 开头四句质朴平实,第一句平平道出,第二句转折,第三句承上发问,第四句回答作结,思路清晰而流畅,结构严谨。 语言上没有夸张的修饰,平淡自然,但却意境隽永。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文学常识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诗人赴奉先探家,不久,安禄山发动叛乱。唐肃宗至德元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唐都长安。八月,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小家安顿在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因他官职卑微,未被囚禁。这首诗写于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 课《诗词五首》知识点梳理 第 24 课诗词五首 一、学习目标 1.认识诗人平生及诗歌背景 2.领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字词累积 结庐 (lú) 东篱 (l í) 搔更短 (sāo) 不胜簪 (zān) 燕脂 (y ān) 嗟 (ji ē) 谩(m àn) 折戟 (jǐ) 铁未销 (xi āo) 殷勤 (yīn) 安闲:悠久安逸的样子。 日夕:夜晚。 相与:相伴。 浑:几乎。 胜:可以承受,禁得起。 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概。角:军中军号。

玉龙:指宝剑。 销:销蚀。 将:拿,取。 认前朝:辨识出是前朝遗物。 银河:银河。 殷勤:情义诚心。 报:回答。 嗟:惋惜,叹息。 谩:同“漫”,空,陡然。举:高飞。 蓬舟:如飞蓬般轻盈的船。 喝酒(其五) / 陶渊明 ? ●○ 一、作者简介 陶渊明 (365 — 427) 东晋有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也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 。寻阳柴桑 (今江西九江 )人,有名的隐士,不满于政界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田园。 二、诗歌写作背景

《喝酒》都是陶渊明在喝酒此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必定都与喝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概是作者归田的第20 年(417 年)借“喝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触。 三、诗歌鉴赏: 喝酒 (其五 ) 结庐 / 在人境,而无 / 车马喧。 问君 /何/ 能尔?心远 / 地/自偏。 采菊 /东篱 / 下,安闲 / 见/南山。 山气 /日夕 / 佳,飞鸟 / 相与 / 还。 其中 /有/ 真意,欲辨 / 已/忘言。 翻译: 居住在人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哗。 问我为何能这样,只需心志高远,自然就会感觉所处地方幽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安闲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味与夜晚的风景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回来。 这里面包含着人生的真切意义,想要辨别,殊不知如何表达。 1.名句赏析。

第26课《诗词五首》知识点梳理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饮酒【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作者】 陶渊明,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早年曾任过一些小官,后因厌恶官场腐败而辞官归隐。其诗作清新朴实自然,世称“田园诗人”。《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其中以《饮酒》(其五)最为闲雅有致。 【注释】 1.结庐:建造房舍。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2.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3.君:陶渊明自谓。 4.尔:如此,这样。 5.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6.山气:山间的云气。 7.日夕:傍晚。 【译文】 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建造房舍,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因为内心远离了俗世,自然就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边采摘菊花,轻松闲适间南山映入眼帘。傍晚山间的云气十分美好,鸟儿沐浴着余晖相伴飞回巢穴(描绘画面)。这里边有人生的真谛,想要分辨清楚,却无法用语言表达。 【赏析】 1.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开篇叙事,表明自己虽身处闹市,内心却宁静脱俗,通过对比设置悬念。 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设问,自问自答。表明诗人高远的志趣和自得的心情。 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古名句,刻画了诗人超凡脱俗、悠然自得的形象,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采菊”一句蕴含着诗人超凡脱俗,热爱自然的情趣;“悠然”表现了诗人远离尘世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淡泊;“见”写出了一种无意得之、超然忘我的心境。(“望”更刻意,更有目的性,破坏了诗歌悠闲自在、超然忘我的意境。) 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动静结合,极富画面感,描绘了傍晚时分南山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陶醉自然,超然忘我的心境。 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真意,指辞官归隐、返璞归真感受到的人生真谛。这两句暗用《庄子》“得意而忘言”的说法,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面对美景恬静超脱的心境。 【中心】 这是一首古体诗,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闲适的生活和超脱尘俗、返璞归真的心境。 【理解性默写】 1.用问句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诗句;表达诗人远离世俗羁绊,虽身居“人境”,而闲静无忧的原因的诗句: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诗中最受世人推崇的(或显示诗人悠然自在,超凡脱俗,物我合一的神来之笔);将诗人会心于南山,怡然自得的悠然之情充分表现出来的诗句;诗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悠然见南山”,作者所见南山暮景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4.主旨句是(领会到生活的真谛,却又不可言传,暗用《庄子》“得意而忘言”的说法。):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5.写诗人身处闹市,犹能免于世俗的困扰的句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作者】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本诗写于诗人安史之乱时被叛军掳至长安期间。 【解词】 1.国:国都,这里指长安。 2.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事。 3.抵:值,相当。 4.搔:抓,挠。

部编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重点内容

部编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诗词五首重点内容 一、《饮酒》 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语是:心远。诗中景物描写突出了宁静闲适的特点。 2.诗歌写了诗人内心的宁静超脱,是因为“心远地自偏”。 3.“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置身于世外,洁身自好,保持高洁情操的思想感情。 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中“车马”是达官显贵的代名词。 5.“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中“尔”指代“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君“指代诗人自己。 6.“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请从炼字角度说说这两句的妙处。 “见”字用得好,它精妙地表达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采菊时山的形象无意中映入眼帘,很好地表现了诗人闲适、恬静的心情。 “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7.“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写出了日近黄昏,飞鸟入林的景象,联系上下文,赏析这两句。 不仅指傍晚时分的平和景色,还寄托了诗人的寓意,表达诗人想摆脱官场的羁绊,重新回到大自然的人生理想。(或返朴归真的理想) 8.“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此”

指的是什么? “真意”指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此”指作者的闲适的田园生活。 9.“欲辨已忘言”一句作者说自己“忘言”,是真的忘记怎么说了吗? 不是,因为作者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得到了隐居生活的乐趣,就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达了。 10.品析“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深层含义。 作者以飞鸟倦而知还来表现自己弃官归隐的惬意情怀。 11.本诗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道理,表达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官场厌恶之情。 二、《春望》 1.运用拟人手法渲染忧国忧民的句子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表现诗人忧国思家的句子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诗人通过刻画自己的形象,表达忧国思乡之情的句子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该诗中描写长安城被叛军攻陷后遭到惊人破坏的句子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5.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草木花鸟”。 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你从

第26课《诗词五首》知识点梳理++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诗词五首 一、《饮酒(其五)》 (一)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潜,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杰出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诗派之鼻祖”。陶渊明诗文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清高耿介,洒脱恬淡,影响了很多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二)写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 (三)课文分析 1.炼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指自得的样子,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见”是无意中偶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作者心灵的自由与惬意。 2.修辞手法 设问。“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回答了上文“而无车马喧”的原因。 3.表现手法 用典:“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化用了《庄子》中“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意思是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 二、《春望》 (一)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工部员外郎之职,故世称杜工部。后世尊他为“诗圣”,其诗为“诗史”,作品有《杜工部集》,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杜甫风格沉郁顿挫,融合众长,兼备诸体。 (二)写作背景

天宝十四年(755)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三)课文分析 1.炼字 ①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突出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体现诗人痛苦的心境和他那忧国忧民的情怀。 2.修辞方法 ①拟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 ②夸张。“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抵万金”运用夸张的方法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3.表现手法 ①情景交融(融情于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在写景中融入个人的情感,将国家败亡的悲痛融入景物描写之中,甚至让花、鸟都沾染了悲伤的情绪。 ②对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国破”“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两个词语中的“破”与“春”对比强烈,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 三、《雁门太守行》 (一)作者简介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

第26课《诗词五首》知识点梳理 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1.1 饮酒 【生活平静、内心恬淡、辞官归隐、悠闲自得、宁静自由、淡泊名利、超凡脱 俗人生追求、田园生活热爱】 《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情感。 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晋朝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做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 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公元393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公元405年(晋安帝义熙元年)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公元406年(义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1] 创作背景:这首诗大约作于诗人归田后的第十二年,即公元四一七年,正值东晋灭亡前夕。作者感慨甚多,借饮酒来抒情写志。《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写于诗人辞官归隐后,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 20 首,本诗是第5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主要表现了诗人劳动之余的乐趣。 本诗为诗人酒后即兴之作,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因《饮酒》组诗为“既醉之后”所作,故以《饮酒》为题。 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世俗烦恼后的感受。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 ①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生活平静】 结庐: 建造房屋,这里指居住的意思。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车马喧: 指上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车马是那个时期的主要交通,也是贵族的象征。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翻译:居住在喧嚣扰攘的尘世,却没有车马的喧闹声。 解剖:开篇写诗人弃官归田后的生活状况,设置悬念,引发人们对诗人身处喧嚣的尘世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的思考。“人境”点明归隐之所,“车马喧”代表着追名逐利的官场,也是世人为富贵荣华而奔走的形象写照。 赏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起首作者言自己虽然居住在人世间,但并无世俗的交往来打扰。为何处人境而无车马喧的烦恼?因为“心远地自偏”,只要内心能远远地摆脱世俗的束缚,那么即使处于喧闹的环境里,也如同居于僻静之地。 陶渊明早岁满怀建功立业的理想,几度出仕正是为了要实现匡时济世的抱负。但当他看到“真风告逝,大为斯兴”(《感士不遇赋》),官场风波险恶,世俗伪诈污蚀,整个社会腐败黑暗,于是便选择了洁身自好、守道固穷的道路,隐居田园,躬耕自资。“结庐在人境”四句,就是写他精神上在摆脱了世俗环境的干扰之后所产生的感受。所谓“心远”,即心不念名利之场,情不系权贵之门,绝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陶渊明:东晋诗人,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他被后人称为“田园诗人”。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自称少陵野老。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三别”等。 李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词人,代表作有《一剪梅》《声声慢》《醉花阴》。 二.思想主旨 《饮酒》: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他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和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春望》: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

《雁门太守行》: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赤壁》:这首咏史抒怀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诗人的自负感慨,吐露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抑郁不平,也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偶然的侥幸。 《渔家傲》:词人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梦游的方式,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充分显示了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三.重点问题 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是诗人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采菊东篱下”本是写实,因为陶渊明爱菊,寄予菊花以高洁的情致,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东篱”则象征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而“南山”在现实里和陶渊明的精神上都显然是世俗尘网的对立物。陶渊明以其高洁的情怀、悠然的情兴会心于南山,物我两忘,怡然自乐。 赏析名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移情于物,因感时伤怀,思家之苦,即便是站在花前,也无心观赏,反而对花溅泪;即使听到悦耳的鸟鸣,也无意倾听,反而会因鸟鸣而惊心。这就是“以乐衬哀”的反衬手法。 赏析名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黑云压城城欲摧”,用比喻和夸张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甲光向日金鳞开”,写城内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形。

诗词五首八年级上册笔记

诗词五首八年级上册笔记 一、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时节雨纷纷》是王湾珑编写的一首哀悼诗,全诗抒发了深厚的 思乡之情。诗中清明时节及雨声,间接暗示作者回忆乡路的思乡情绪。乡间士气凋落,比喻乡里失去激情和活力。诗的最后两句“吾心所湿, 两河岸边”意味着河水也被湿润,预示作者不禁潸然泪下。 二、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是苏轼的一首抒情诗,被称为“静物诗”,全诗充分表 现了苏轼在庐山赏瀑的喜悦之情。诗中“枯藤老树昏鸦”暗示了庐山天 气炎热,天空幽暗沉闷。“一簇新桐半含露”描写了庐山夏日炎热中凉 爽的景象,也表达苏轼对庐山美景的美妙感受。最后两句“遥望瀑布挂 前川”的景象,暗示作者欣喜若狂的看到了瀑布。 三、芙蓉楼送辛渐 《芙蓉楼送辛渐》是李清照撰写的一首思想抒情诗,全诗抒发出思念 和痛切失意的心情。诗中“把酒销愁”象征着酒把痛苦隐藏,“山长水阔 知何处”暗指人心寂寞,欲寻索家乡;“看取红装素裹”暗示人们仍穿着 昔日的红装,表现了作者的痛心不已。最后两句“乾坤日夜转,终身不 得安”意味着家乡的疏远使作者的痛苦更深,最终无法获得安宁。

四、竹里馆送别 《竹里馆送别》是唐玄宗李隆基的作品,这首辞别诗充分表现了作者对游山玩水的怀念和离别伤感之情。诗中“十殿阁应秋色”暗示了秋风清高,景色优美;“青草池塘处处催”象征竹里馆的美景,“戍客望著,白髭愁死处”暗示李隆基的无奈,于是抚琴而唱。最后“此曲只应天上有”用古典诗调表达作者对离别的思绪,象征着作者的思念和离别的难舍。 五、凉州词 《凉州词》是李白的一首名篇,全诗抒发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痛苦心情。诗中“落照青杏花,煮酒熟芹”暗示着思乡时节,春末夏初,景物明丽可人;“蛩声催客早,秋声助酒浓”表示秋夜有酒,唤起李白对家乡的思念;最后两句“离思三千遍,不见有人来”抒发出李白深切的思乡之情,也象征苍凉的景象。

精选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语文诗词五首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斜晖脉mò脉白pín羌qiāng擎qíng 舴zé艋měng霹pī雳lì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2)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5)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6)《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守边将士们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7)《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达作者能够担当重任,建功立业,报效朝廷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渔家傲?秋思》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两首词。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望江南》作者温庭筠,是唐朝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2、《渔家傲?秋思》作者是北宋朝的范仲淹。 3、《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是北宋朝的苏轼。 4、《武陵春》作者李清照,是南宋朝的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是南宋(朝代)的爱国主义词人辛弃疾。“赋”是写作的意思。 语文阅读理解的技巧 带着问题读文章 读文章分两边读,第一遍先看一下文章题目,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思考,然后快速读文章,进一步了解这篇文章到底是讲什么的,对文章的主要

内容、段落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然后看问题,带着问题第二遍读文章,这遍读就要精读,深入文章,细细的理解每一段甚至每一句的含义。 分析题目 题目其实已经代表了一切了,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啥,基本上已经知道内容了。读文章之前,一定要看看题目是啥,加深对题目的记忆,再读文章,这样才能更好的找出问题所在。 认准关联词 因为什么,所以什么。这些关联词,一定不能只出现前半个,或者是后半个,这是严重的语法错误,就算是你题目答对了,语法错误,也是不得分的。 从原文找答案 阅读理解的题目,文章越长,就越有优势,一般都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千万别杜撰。如果不知道答案是什么,这个时候,标注的关键词就派上用场了,从关键词中,找重点语句,答案往往就在这里。 仔细看原文 一般阅读理解题目,最常见的考察办法,就是文中人物的描述,这样的题目一出,就能套上:什么什么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这样的答题方式了,但是从哪里体现出来的,一定要写清楚,否则就有虎头蛇尾之嫌。 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及时放弃 有的时候,阅读理解就是让你百思不得其解,没关系,先做别的,因为语感这种东西,真的很神奇,说不定啥时候就有了。就算是语文的答题高手,也免不了思维放空这一招。 文言文一般考察少见含义 古代文言文的阅读,是狠多同学头疼的地方,那是其实,这是最容易的,考察的内容,基本上老师都会讲,这个时候,不要犹豫,就是你觉得最不可能的那个意思。 注重表达情感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知识点考点

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知识点考点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在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唐诗五首是必学内容。这五首诗包括《将进酒》、《悯农》、《静夜思》、《登鹳雀楼》、《春晓》。以下是这五首唐诗的知识点考点。 1.《将进酒》 《将进酒》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豪放激昂、豁达开阔的气魄展示了李白不屈服于官场压力的个性和豪迈精神。这首诗的重点考点包括: (1)骚体文章及其特点; (2)诗歌的主题思想及其表达方式; (3)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及其配合效果; (4)作者背景、创作背景及其影响因素。

2.《悯农》 《悯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注和同情,以及对社会现实不平等和不公的强烈呼吁。这首诗的重点考点包括: (1)诗歌的体裁及其特点; (2)诗歌的主题思想、感情表达及其转化过程; (3)诗歌的意象与意境及其修辞手法; (4)作者背景、创作背景及其影响因素。 3.《静夜思》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以朴素、自然、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深邃而富于成熟感性的内心世界。这首诗的重点考点包括:

(1)诗歌的体裁及其特点; (2)诗歌的主题思想、感情表达及其转化过程; (3)诗歌的意象与意境、修辞手法及其配合效果; (4)作者背景、创作背景及其影响因素。 4.《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表现了作者的豪放和宽广胸怀,以及其对华夏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深深情感。这首诗的重点考点包括: (1)诗歌的体裁及其特点; (2)诗歌的主题思想、感情表达及其转化过程;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重要复习资料

八年级语文上册《诗词五首》重要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 ⒈《观刈麦》的作者白居易,唐代中期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运动,主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我们还学过白居易的诗有《钱塘湖春行》。 ⒉《赤壁》的作者杜牧,晚唐时期著名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著有《樊川诗集》、《樊川文集》。我们学过杜牧的诗还有《江南春》、《泊秦淮》、《山行》。 ⒊《过零丁洋》的作者文天祥,南宋大臣,文学家,爱国诗人,著名抗元将领。字覆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人。著有《文山先生全集》。所著《指南录》,记述了平生所遭险难以及战友的事迹,可视为诗史。他在大都狱中所作的《正气歌》,更为世所传诵。 ⒋《已亥杂诗》作者龚自珍,清代思想家、文学家。一名巩祚,字定庵,浙江仁和。 ⒌《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张养浩,元代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山坡羊,曲牌名。 二、理解性默写 ⒈《观刈麦》中,最能表现割麦农民极度辛苦而又企盼延长干活时间这种矛盾心理的诗句是:“力尽不知热,但惜

夏日长”。此句和白居易的《买炭翁》中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 ⒉《观刈麦》中描写夏收季节丰收景象的诗句是“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描写青壮劳力辛苦劳碌情景的句子是“足蒸暑士气。背灼炎天光”,刻画劳动人民心理的句子是“力尽不知热,但借夏日长”,反映官府对贫苦农民残酷剥削的句子是“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观刈麦》中表现作者对农家的同情和关心的诗句是:“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⒊杜牧的《赤壁》诗中交代兴感之由的句子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抒写诗人由“折戟”而生感慨的句子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⒋《过零丁洋》中借用地名抒写自己孤独无援,忧患不安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抒写自己的身世之悲及亡国之恨的句子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⒌《已亥杂诗》中写“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表现相近意境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借比喻言心志,体现作者精神境界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⒍晏殊慨叹“无可奈何花落去”,而龚自珍却写道:“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达了自己辞官还想为社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诗词五首知识点复习新人教版

24.诗词五首 1.文学常识 陶渊明:东晋诗人,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他被后人称为“田园诗人”。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自称少陵野老。被后世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三别”等。 李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李贺是中唐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代表作有《雁门太守行》。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著有《樊川文集》。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婉约派代表词人,代表作有《一剪梅》《声声慢》《醉花阴》。 2.思想主旨 《饮酒》: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远离世俗、悠然自得的心境,反映出他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和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春望》:通过描写安史之乱中长安的荒凉景象,抒发了作者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感情。 《雁门太守行》:诗人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赤壁》:这首咏史抒怀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诗人的自负感慨,吐露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抑郁不平,也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偶然的侥幸。《渔家傲》:词人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梦游的方式,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3.重点问题 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两句是诗人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采菊东篱下”本是写实,因为陶渊明爱菊,寄予菊花以高洁的情致,菊花几乎成了陶渊明的化身。“东篱”则象征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而“南山”在现实里和陶渊明的精神上都显然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诗词五首》知识点梳理 第24课诗词五首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背景 2.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字词积累 结庐(lú) 东篱(lí) 搔更短(sāo) 不胜簪(zān) 燕脂(yān) 嗟(jiē) 谩(màn) 折戟(jǐ) 铁未销(xiāo) 殷勤(yīn) 悠然:悠远闲适的样子。 日夕:傍晚。 相与:相伴。 浑:简直。 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黑云压城:比喻敌军攻城的气势。角:军中号角。

玉龙:指宝剑。 销:销蚀。 将:拿,取。 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 星河:银河。 殷勤:情意恳切。 报:回答。 嗟:叹息,慨叹。 谩:同“漫”,空,徒然。举:高飞。 蓬舟:如飞蓬般轻快的船。 饮酒(其五)/陶渊明✚●○ 一、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名潜,字元亮,也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田园。 二、诗歌写作背景

《饮酒》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写的,但所写诗的内容不一定都与饮酒的事情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年(417年)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 三、诗歌鉴赏: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翻译: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1.名句赏析。

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知识点整理语文版

八年级上册《诗词五首》知识点整理语文版 第25课《诗词五首》 一、文学常识填空 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选自《杜工部集》,作者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因他曾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又称为“杜工部”。其诗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变衰的历史,因而被称为“诗史”。 ⒉《过故人庄》作者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田园诗派诗人。他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过故人庄》是律诗中的五律。题目中“过”的意思是访,探望。“故人”的意思是老朋友。 ⒊《游山西村》的作者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⒋《渔家傲》的作者是范仲淹,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 ⒌《浣溪沙》的作者是宋代著名文学苏轼,号东坡居士。从体裁上来说,和《渔家傲》都是词。作者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二、注音或写字 挂罥塘坳布衾俄顷大庇突兀鸡黍开轩面场圃鸡豚羌管

未勒蕲水浣溪沙人不寐 千嶂里丧乱三重茅广厦恶卧花冠 三、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⒉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⒊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四、给下列作者和作品连线 孟浩然《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三别” 陆游《岳阳楼记》 杜甫《关山月》《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范仲淹《送王昌龄之岭南》 五、根据提示填空 ⒈《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自经丧乱少睡眠”指的是安史之乱,表明作者急切实现愿望并非为了一己私利的句子是: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诗人关怀民生疾苦的宽广胸怀的句子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⒉《过故人庄》诗中表现田园风光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绘诗人与主人开怀畅饮,热情交谈的句子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⒊《游山西村》诗中表现村民热情好客的两句诗是莫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