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同步训练】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一、基础训练

1、《愚公移山》选自,这是一篇。

2、给下列字注音:

万仞()龀()匮()厝()孀()箕畚()()

3、解释句中的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

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毕力平险

杂然相许(许:)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且焉置土石

投诸渤海之尾

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寒暑易节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一厝朔东

4、翻译句子

聚室而谋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投诸渤海之尾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4、引用原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5、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甚矣,汝之不惠

河曲智叟亡以应。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二、阅读理解

1 、智叟认为愚公很“愚”的原因有二,一是,二是。

2、分析“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内容,回答:

其妻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

智叟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

3、“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运用这种句式,其目的是表现愚公()

A、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B、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

C、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D、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山之一毛:山上的一根草。

B、固不可彻:固执得不够彻底。

C、孀妻弱子:寡妇孤儿。

D、无穷匮:无穷无尽。

5、下列句意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你真是不实惠呀。

B、其如土石何?——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我死了,有儿子存在。

D、河曲智叟亡以应——河曲智叟一边答应一边逃走了。

其他阅读题参考课后练习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13篇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13篇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4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阳之北河阳:黄河南岸 B、且焉置土石焉:怎么 C、始龀,跳往助之始龀:刚刚长满乳牙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即使 3、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小男孩参与搬运土石),从冬天到夏天变换了季节,才出现回家一次。 B、[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和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木都清除不掉了,又怎么对付那些沉

重的泥土和石头呢?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你的思想真是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你怎么就不能像孤儿寡妇那样开明呢。 D、[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握着蛇的山神听说智叟都劝说不了愚公,担心他不停地挖下去,就把愚公移山这件事告知了天帝。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愚公要移山,目的是能到达汉水,通过水路到达更广阔的世界。为此,他想别人之未敢想,干别人之不敢干,终于感天动地,成功移山,造福后人。 B、愚公提出移山,家人纷纷响应,连妻子也献策支持:邻人踊跃参与,连京城氏的一个小孩也热心参与其中。可见,得人心之举自然就能一呼百应,老少云集。 C、从人物的名称上看,两个老人,一愚一智,反映了常人的思维习惯和评价标准;而在作者笔下,愚者大智若愚,智者理屈词穷,褒贬之情分明。这种似褒实贬、似贬实褒的写法,形成鲜明的对照,让人印象深刻。 D、交通不便是古代人们经常面临的痛苦,在大自然面前人们总是显得渺小而无力。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道家历来主张顺应自然,但这篇寓言中愚公移山的故事及其精神,则更具有儒家积极有为的处世态度,激励人们不怕困难,积极有为,改造自然,实现梦想。 答案: 2、D 3、B 4、B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2 愚公移山 《列子》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二」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予,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文中写“其妻献疑”,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智叟的话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聪明”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几个方面?文中哪句话从侧面写出移山的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写“其妻献疑”,用意有二: (1)突出愚公具有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其妻认为开山平险一事太难,不仅挖掉这两座大山非愚公之力所能及,而且挖出的土石放到何处也是一大难题。其妻的这些顺虑,愚公当然是考虑了的。但是,愚公为了子孙后代出入不受阻碍,他以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下决心要开山平险。 (2)突出愚公对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他知道仅凭自己“曾小能损魁父之丘”的这点力量是完成不'了这件事的。但他相信他的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有征服自然的信念。(意对即可)2.表面看起来,智叟好像足聪明。因为愚公毕竟“年且九十”了,两座山又这样大,很难移走。但是,他却没有看到慰公一家子子孙孙不断挖下去,“山不加增”,终究会成功的哲理。他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更说明他不足“智”,而是真正的“愚”。(意对即可)

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篇一」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 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 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 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而山不加增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D.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5.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这首诗和《愚公移山》都以山为喻,蕴含了对困难的认识和态度。试结合诗、文寓意,说说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 3.(1)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将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愚公移山练习及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及答案 、基础知识 1、《愚公移山》选自,这是一 篇。 2、给下列字注音: 龀()匮()厝()孀()箕畚()() 3、解释句中的字: ⑴杂然相 许(许: ) ⑵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⑶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 ) ⑷帝感其 诚(感: ) ⑸而山不加 增(加: ) ⑹聚室而谋日(聚 室:) 4、引用原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的原因 是: 愚公移山的目的 是: 5、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通(),意思 是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意思 是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意思 是 6、区分下列句子是疑问句还是反问句。 ⑴且焉置土石?( ⑵如太行、王屋何?(

⑶何苦而不平?(

⑷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 7、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具体语句理解。 8、翻译下列句子。 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⑶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9、愚公认为移山一定能实现的原因 是 。 10、你身边有没有当代的“愚公",请结合他(她)的精神谈一谈。 、同步解读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1、表明愚公移山任务艰巨的两句话 是:12、读下列文句,体会加点的词,需重读的,在括号中画“V”,不需重读的在括号中画 “X” 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愚公移山》练习题(含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题(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惩.()山北之塞⑵甚矣,汝之不惠.() 2.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一劳动场面描绘出来。 (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二、三层大意。 第一层:面山而居第二层:第三层: 4.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 答: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⑵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⑶ 惧其不已.也已:⑷ 无陇断.焉断: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甚矣,汝之不惠! ⑵ 何苦而不平? 7.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2分) ⑴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⑵洛(洛河)阳 _____________; ⑶ 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 8.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4分)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 班级:姓名: 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 A卷:夯实基础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且】将近。 2、【惩】苦于。 3、【塞】阻塞。 4、【迂】曲折,绕远。 5、【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 6、【汝】你,你们。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 7、【毕力平险】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毕】,尽、全。 8、【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南部。【指】,直。 9、【汉阴】汉水南岸。【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 10、【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同。【杂然】,纷纷地。【许】,赞同。 11、【献疑】提出疑问。1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13、【如太行、王屋何】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如……何】,把……怎么样。 14、【且需置土石】况且往哪里置土石呢?【且】,况且。【焉】,哪里。【置】,放置、安放。 15、【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诸】,相当于“之于”。 16、【荷担者三夫】三个能挑担的人。【荷】,肩负、扛。 17、【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叩】,敲、打。

18、【箕奋】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这里是用箕奋装土石的意思。 19、【霜妻】寡妇。 20、【遗男】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21、【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始】,才、刚。【龀】,换牙。 2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才往返。【易】,更替。【节】,季节。【反】,同返”,往返。【焉】,语气词。 23、【叟】老人。 24、【甚矣,汝之不惠】你也太不聪朗了!【甚】,严重。【惠】,同“慧”,聪明。 25、【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 26、【毛】指草木。 27、【其】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28、【长息】长叹。 2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30、【不若】不如、比不上。 31、【弱】幼儿,小孩。 32、【虽】即使。 33、【穷匮】穷尽。 34、【苦】愁苦。这里指担心。 35、【亡以应】没有话来回答。 36、【惧其不已】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已】,停止。 37、【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38、【一厝朔东】一座放在朔方东部。【厝】,放置、安放。【朔东】,朔方东部,今山西北部一带。 39、【陇断】山冈阻隔。【陇】,高地。【断】,隔绝。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 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翻译: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 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翻译: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4、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XXX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XXX?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XXX,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XXX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XXX,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XXX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XXX;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XXX感其诚,命夸XXX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XXX。自此,冀之南,汉 之阴,无陇断焉。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仞(rèn)惩山北之塞(sè)(yú)出入之迂也(yū)荷 担者三夫(hè dàn zhě sān fū)始龀(chè)无穷匮也(kuì)一 厝XXX(cuò) 2、翻译。 1)何苦而不平?——为什么不平呢?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四季更替,又回到了原点。 3)甚矣,汝之不惠。——你真是太不明智了。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的心意太坚定了,无法 动摇。 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古今词义: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山名。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人名。 3)何苦而不平。——不满意。

《愚公移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文中人物 ( 包含天神 ) 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找出有关语句,简析他们的态度。 参照答案: 愚公之妻:“以君之力,曾不可以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 支持、怀疑 ) 智叟:“甚矣,汝之不惠 ! 以残年余力,曾不可以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何?” ( 嘲讽、讽刺 )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惧怕、惧怕 ) 天神: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 敬重、感人 ) 二、这则寓言记述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描绘了两个对照鲜亮的人。熟读并背诵课文,想想它的寓意是什么。和同学议论沟通。参照答案: 不论碰到什么困难,只需有恒心、有毅力、坚韧不拔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 功。 三、翻译句子,领会智叟和愚公两人对话背后的心理。 1. 甚矣,汝之不惠 ! 以残年余力,曾不可以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 . 子后代孙无量匮也,而山不加增,何必而不平? 参照答案: 1.你也太不聪了然 ! 凭你年老的年龄和剩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 不可以铲除, 又能把山上的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 ( 愚公移山不行能 ) 2.子后代孙没有穷尽,但是山不会加大增高,为何还担忧挖不平呢? ( 深信 能够移山 ) 四、解说以下加点词的含义。 1.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 2.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 3. 何必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 .. 4. 帝感其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 参照答案:

1. 快要;何况 2 . 阻挡;只是,只 3 . 愁、担忧;使动用法,使 五、从下边两个场景中任选其一,以课文有关内容为基础,发挥想象,写一个片 段。许多于 200 字。 1. 愚公一家和邻家小儿“移山” 2. 愚公与智叟争辩 参照答案:示例: 愚公与智叟争辩 就这样决定后,愚公和家人便开始了废寝忘食的工作。邻家的京城氏是个寡 妇,她有个刚才换牙的儿子,也蹦蹦跳跳地跑来帮忙。 河曲有个智叟,听闻愚公要移山,便跑来阻挡,说:“你怎么这么傻呀 ! 人都 这么老了,又没有什么力气,就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拔不动,还想应付那些山石?” 愚公擦了擦额上豆大的汗珠,笑了笑说:“大山不移,同乡们进出不便哪。” 说完,又用心铲土去了。 智叟斜眼将愚公上下端详了一番,见他浑身泥土,汗水湿遍浑身,衣服被石 块磨得褴褛不堪,忍不住冷笑道:“真是不自量力,大山这样之高,凭你一老头,行吗?还不如在家安享暮年。” 愚公听到智叟这般说,便停下手中的工作,叹了口气,正色道:“你真是至 死不悟,连寡妇孩子都不如。即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 生儿子,子后代孙,连续不停,是无量无尽的,而山则不会增添一丝一毫,哪有 铲不平之理呢?” 一番话说得智叟瞠目结舌,只得怏怏地狼狈走开了 六、《列子》中有好多寓言故事,如“歧路亡羊”“詹何垂钓”“造父学御”“鲍 氏之子”“九方皋相马”等。以小组为单位精选一两个,借助说明和工具书疏导 文意,议论其寓意,在班上开一次《列子》寓言故事会。参照答案:示例:歧路亡 羊 粗心:杨子的街坊扔掉了羊,带领他的朋友,又请杨子的童仆一同追赶。杨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收获平台 一、积累与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指.通豫南________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_________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_________ 以.残年余力___________ 2.用课文原句填空。 (1)愚公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愚公移山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曲智叟“笑而止之”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中从哪几个方面侧面烘托了愚公移山的艰难? 答: 三、你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 四、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河曲智曲亡以应”中的“亡以应”的意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替代________________。 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何苦而不平?”这是愚公反驳河曲智叟的话,请你谈谈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答:

*3. 对于愚公移山的打算,愚公妻子和智叟都提出同样的疑问。但两人的语气有什么不同?愚公对两人的态度又有何不同? ①其妻献疑:“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一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答: ⊙发展空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蕃立志 蕃(指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古代行政区域单位)薛勤来候(拜访)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选自《后汉书·陈蕃传》) 1、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答: 参答:陈蕃认为大丈夫活在世上,要立志治理天下,怎么顾得上打扫自己的房子呢? 2、读了此文,你有何感想? 答: 3、本文对陈蕃的抱负持肯定态度,但又有人认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对此,你有何看法?为什么? 答: *4、、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人少有大志,你能否再举出一两个事例子呢?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含答案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含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 1、《愚公移山》选自,这是一篇。 2、给下列字注音: 龀()匮()厝()孀()箕畚()() 3、解释句中的字: ⑴杂然相许:⑵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⑶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⑷帝感其诚:)⑸而山不加增:⑹聚室而谋日: 4、引用原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愚公认为移山一定能实现的原因是。 5、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通(),意思是。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意思是。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意思是。 6、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以愚公、智叟为例具体说明。 7、翻译下列句子。 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⑶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 8、在这个日新月异、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仍然需要愚公精神? 二、阅读第2-3段回答 9、表明愚公移山任务艰巨的两句话是:和。 10、指出下列“其”和“之”的不同用法。 其: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之:河阳之北()以君之力()笑而止之曰()毁山之一毛()

11、下列对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 A、愚公的妻子献疑的话语中带有关心的语气,其目的是解决土石问题;智叟对愚公责难的言行话语中带有嘲讽的语气,其目的是阻止愚公移山。。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运用顶针修辞手法,运用这种句式,表现愚公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C、本文是古代神话的名篇,生动的情节带有寓言色彩,愚公移山成功反映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D、文章以神话结尾,并非迷信,而是表明在生产力极其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通过神的力量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表现了当时人们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三、对比阅读 【甲】愚公移山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年且九十()(2)方磨铁杵()(3)始一反焉()(4)媪自言姓武() 13.【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且焉置土石无陇断焉 C 、以君之力河曲智叟亡以应 B 、惧其不已其如土石何 D 、跳往助之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 14.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5.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1分) 16.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17.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

文言文《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二、阅读与理解(共5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古诗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坚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始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9.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惩/山北之塞 B. 且焉/置土石 C.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汝心之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 其.妻献疑曰/其.真无马邪 C. 跳往助之./友人惭,下车引之. D. 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 11. 下列有关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山的高大,可见愚公移山任务艰巨。 B. 文中愚公妻子提出疑问与智叟笑着劝阻,表明二人对愚公移山均不赞同。 C. 文章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愚公目光长远、意志坚定、不惧艰险的品质。 D. 结尾写神仙背走大山,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 1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甚矣,汝之不惠!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答案】9. A 10. C 11. B 12. (1)你也太不聪明了。(2)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解析】

《愚公移山》测试题附答案

《愚公移山》测试题附答案 《愚公移山》测试题附答案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最离不开的就是试题了,借助试题可以检测考试者对某方面知识或技能的掌握程度。那么一般好的试题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愚公移山》测试题附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基础驿站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始龀()荷担()孀妻()箕畚()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 ⑵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⑶ 惧其不已也已: ⑷ 无陇断焉断: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杂然相许许: 赞同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扛 C. 寒暑易节易: 交换 D. 何苦而不平苦: 劳苦 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惩山北之塞 古义:今义: ②聚室而谋曰 古义:今义: ③投诸渤海之尾 古义:今义: 5.《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本成语故事说明了的道理。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甚矣,汝之不惠! 二、综合园地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 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 8.下列文言文句式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甚矣,帝之不惠。 (3)帝感其诚。 (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A.反问句陈述句倒装句被动句 B.反问句倒装句被动句陈述句 C.疑问句陈述句被动句判断句 D.疑问句倒装句判断句陈述句 9.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⑴ 江(长江)阴__________ ___;⑵洛(洛河)阳 _____________; ⑶ 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 10.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愚公移山》答案: 1. 略 2. (1)草木(2)亡,通“无”(3)停止(4)隔绝 3. 1.D 苦:愁 4.①古义:苦于今义:处罚,警戒②古义:家人今义:指房屋、家、家族③古义:边上今义:指尾巴,末端,末尾 5. 《列子.汤问》寓言下定决心,坚持奋斗,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6.(1)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2)你太不聪明了。

愚公移山练习题附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题附答案 愚公移山练题附答案 1、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万仞(wàn rèn)荷担(hé dàn)箕畚(jī běn)孀妻 (shuāng qī)始龀(shǐ chè)穷匮(qióng kuì)智叟(zhì sǒu)雍南(yōng nán)朔东(shuò dōng)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杂然相许(意思为:毫无疑虑地同意) 惩山北之塞(意思为:想办法解决山北的障碍) 且焉置土石(意思为:把土石放在哪里) 何苦而不平(意思为:为什么不平衡)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假字:反。词义:开始。 2)河曲智叟亡以应。通假字:应。词义:对应。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通假字:厝。词义:房屋。 4)甚矣,汝之不惠。通假字:甚。词义:非常。

4、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 1)年且九十(意思为:快要90岁) 且焉置土石(意思为:把土石放在哪里) 2)且焉置土石(意思为:把土石放在哪里) 始一反焉(意思为:开始) 3)固不可彻(意思为:不能彻底) 固众人(意思为:众所周知) 4)杂然相许(意思为:毫无疑虑地同意) 曳屋许许声(意思为:拖着屋子发出嘎嘎声) 虽我(意思为:尽管我) 5)操蛇之神闻之(意思为:听到这个消息) 不能称前时之闻(意思为:无法与之前听到的相提并论) 5、将文言词“毕”“诸”“已”“易”填入下边的空白处,并说明它们的词义。 争论不毕(意思为:结束) 移风易俗(意思为:改变风俗) 诉诸法律(意思为:诉诸法律) 原形毕露(意思为:原形暴露)

实施已付(意思为:已经实施)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为:死后才算完成) 6、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7、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 B、何陋之有? C、何以为计? D、如太行、王屋何? 8、填空: 1)《愚公移山》选自《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和道家思想。 本文的体裁属于寓言。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惩山北之塞(塞:)杂然相许(杂然:) 寒暑易节(易:)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 惧其不已也(已:)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 惩山北之塞(惩:)杂然相许(许:) 荷担者(荷:)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年且九十(且:)帝感其诚(感:) 而山不加增(加:)聚室而谋日(聚室:) 吾与汝毕力平险(险:)虽多之死,有子存焉(虽:)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2.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指通豫南通,意为。 ⑵始一反焉通,意为。 ⑶汝之不惠通,意为。 ⑷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意为。 ⑸一厝朔东通,意为。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C、其:其妻献疑曰既出,得其船……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D、之:投诸渤海之尾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4、指出下列“其”和“之”的不同用法。 其: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也() 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 之:河阳之北()以君之力() 笑而止之曰()毁山之一毛()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5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

A、河阳之北 B、汝之不惠 C、操蛇之神 D、渤海之尾 6.理解翻译下面几个句子。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7.这篇文章是一篇寓言,其寓意是() A、愚公与智叟正相反,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B、要有长远打算,办什么事都要有计划。 C、只要下决心,有恒心,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D、只要办事认真,上帝也要受感动。 8、分析“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内容,回答: 其妻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智叟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 9“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运用这种句式,其目的是表现愚公() A、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B、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 C、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D、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

《愚公移山》选择、默写、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

《愚公移山》选择、默写、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 上第22课】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 班级:姓名: 题型:【选择题】【理解性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 而.山不加增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D. 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B.而.山不加增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D.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C、其.妻献疑曰既出,得其.船…… D、投诸渤海之.尾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 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 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 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先帝之灵/先帝不以.臣卑鄙 D.已而之.细柳军/辍耕之.垄上 6、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惩.山北之塞惩.前毖后 B.聚室而谋.曰不谋.而合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羊补牢 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杂然相许.许: 赞同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扛 C. 寒暑易.节易: 交换 D. 何苦.而不平苦: 劳苦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 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9、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和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和答案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一) 1、选出画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方七百里(方圆) B、年且九十(将近) C、无穷匮也(穷尽) D、始一反焉(开始) 2、选出和“而山不加增”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面山而居 B.聚室而谋 C.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D.呼尔而与之 3、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 )(2分) :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

都不能损坏)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去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呀)。 D、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4、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B、愚公形象主要有两点:一是他有远大的抱负;二是他对移山的坚强信心来自他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正确认识。 C、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与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一样的性质。 D、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不相同,前者是关心,后者是嘲讽轻蔑。 5、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这篇寓言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小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B、本文随着情节的发展,由表及里地塑造人物形象,这种写法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C、文中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D、文中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法。例如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就具强烈的衬托作用。 答案: 1、D 2、C 3、A 4、C 5、D (二) 1、选出画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2分): A、河阳之北(黄河的南面) B、惩山北之塞(担心) C、河曲智叟亡以应(逃亡) D、固不可彻(通) 2、选出和“其如土石何”中的“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愚公移山专题训练附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 一、基础知识 1、《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作者,名郑国人,战国 前期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始一反焉()⑵毕力平险()⑶杂然相许()(4)寒暑易节() (5)解释下列虚词。 而:面山而居()而.山不加增()聚室而谋() 之:河阳之.北( )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以君之力()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操蛇之神闻之()() 跳往助之()告之于帝()冀之南,汉之阴()() 其: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也() 以:以君之力()河曲智叟亡以应() 于: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告之于帝() 3、指出下列字的意义和用法有别于其他两句的一项。 (1)而( ) (2)其() A、面山而居。 A、其如土石何? B、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B、其妻献疑曰。 C、室而谋曰。C、帝敢其诚。 4、用原文回答问题: ①、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②、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的理由是: 二、能力提高 (一)、仔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1、指出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始一反焉。 B、甚矣,汝之不惠。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河曲智叟亡以应 2.请解释下面卡片中加点词的词义。 (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今亡亦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4、有人说这个故事最后还是靠神仙的力量把两座大山搬走的,这样看来,愚公还是无能的,你同意吗? 5.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二)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②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③十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④数小舟,曳铁耙,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⑥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⑦闻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①干:岸边。②圮(pí):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ào):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柿(fèi):木片。⑥颠:颠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纪昀《阅微草堂笔记》)---2004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考试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二石兽于水中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B.以为顺流下矣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则移其民于河东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②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3、为什么"学者"的结论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结论是正确的?请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练习(原文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⑵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⑶惧其不已也已:⑷无陇断焉断: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2)何苦而不平? 3.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⑴江(长江)阴__________ ___;⑵洛(洛河)阳 ________ __ __; ⑶衡(衡山)阳_______ _____ _;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 ___; 4.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 (四)、对比阅读 (一) 【甲】《愚公移山》(略)【乙】小儿不畏虎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②〔庶几〕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 1.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惩山北之塞()(2)固不可彻() (3)甚矣,汝之不惠()(4)虎亦寻卒去()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3.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 (二) 眉、眼、口、鼻四者,毕有神①也。—日,口为鼻曰:“尔何能,而位居吾上?”鼻日:“吾能别香臭然后子可食故吾位居汝上。”鼻为眼曰:“子有何能,而位在我上也?”眼曰:“吾能观美恶,望东西,其功不小,宜居汝上也。”鼻又曰:“若然,则眉有何能,亦居我上?”眉曰:“我也不能与诸君厮争得,我若居眼鼻之下,不知你一个面皮安放那里?” (选自罗烨《醉翁谈录》) 注:①神:灵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