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予,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文中写“其妻献疑”,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智叟的话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聪明”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几个方面?文中哪句话从侧面写出移山的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写“其妻献疑”,用意有二:

(1)突出愚公具有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其妻认为开山平险一事太难,不仅挖掉这两座大山非愚公之力所能及,而且挖出的土石放到何处也是一大难题。其妻的这些顺虑,愚公当然是考虑了的。但是,愚公为了子孙后代出入不受阻碍,他以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下决心要开山平险。

(2)突出愚公对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他知道仅凭自己“曾小能损魁父之丘”的这点力量是完成不'了这件事的。但他相信他的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有征服自然的信念。(意对即可)

2.表面看起来,智叟好像足聪明。因为愚公毕竟“年且九十”了,两座山又这样大,很难移走。但是,他却没有看到慰公一家子子孙孙不断挖下去,“山不加增”,终究会成功的哲理。他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更说明他不足“智”,而是真正的“愚”。(意对即可)

3.愚公移山困难有:(1)山高而且大;(2)运土石的工具很小;(3)运土石的距离远、时问长。这可以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这句话中得知,也从侧面写出了移山的艰难。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二」

文段,完成后面小题题。(16分)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小题1】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虽我之死”中的“之”相同的是()。(3分)

A.本在冀州之南 B.汝之不惠 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D.告之于帝?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①吾与汝毕力平险()②方七百里()

③子子孙孙无穷匮也()④何苦而不平()

【小题3】翻译句子。(6分)

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小题4】请站在保护大自然的角度,谈谈你对“愚公”挖山的看法。(3分)

答案

【小题1】B

【小题2】①险峻的大山;②方圆;③尽;④愁,担心。

【小题3】①你的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②苦于大山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远路。

【小题4】示例:愚公这样的做法是不行的。因为山上的草木植被遭到彻底破坏后,会导致土地沙化、生态失衡,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后患。(只要能从保护大自然的角度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之”的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虽我之死”的“之”字,解释为“放在主谓之间”故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险”字的特殊用法,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翻译这一句时要注意第一句注意“之”字的翻译,第二句同样注意“之” 字的翻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根据地理知识,写出挖山之后,会出现哪些后果即可。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三」

愚公移山(节选)(10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6.下列兔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年且九十存者且偷生

B. 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

C. 杂然相许吴广以为然

D. 以君之力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17.用现代汉语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18.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3分)

参考答案

15.(3分)(1)水的南岸(2)削减(3)交换

16.(2分)D

17.(2分)(他们)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18.(3分)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事不畏艰险。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篇四」

《愚公移山》(节选)(15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基,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4分)

(1)惩山北之塞惩()

(2)吾与汝毕力平险险()

(3)指通豫南指()

(4)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___________________

(2)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____

15.“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什么不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篇寓言故事具有很强的劝诫意义,请结合自己的学习谈谈你的认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

13.(1)苦于

(2)险峻的大山

(3)直

(4)即使

14.(1)凭着你的力气,并不能损坏像魁父这样的小山丘,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2)你也太不聪明了!

15.“其妻”是出于关心才“献疑”,提出问题也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智叟对愚公移山则完全持否定态度,他嘲笑愚公,并力劝愚公停止挖山。

16?示例:愚公移山强调的是持之以恒的精神。“山”象征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某种困难,只要我们坚守一个信念,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试题解析: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意义的词语。注意本题中“险”属于词类活用词语,“虽”属于古今异义词语。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1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文句是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这里应注意

“以”“曾”“损”“惠”等关键词的理解,注意句(2)倒装句的翻译。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及对文章内容的解读能力。分析人物形象,要结合人物的具体的言行以及文章的具体的情节来品味人物的性格特点。要通观全文,筛选出重要信息。注意结合人物的描写方法及其典型细节、事件来进行分析。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两篇文章都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来刻画人物。阅读文本,根据“其妻献疑”与“河曲智叟笑而止之”可知?“其妻”是出于关心才“献疑”,提出问题也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智叟对愚公移山则完全持否定态度,他嘲笑愚公,并力劝愚公停止挖山。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对于谈认识类的题型,我们可以在阅读了全文之后,把握中心主旨,然后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与我们的实际联系起来,表达出我们健康积极的观点。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考生可以发挥出各自的水平,但不能脱离文章。《愚公移山》是我国古代最有名、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一篇寓言。它通过一个老人决心率领他的儿子们挖掉挡住他家出路的两座大山,最后感动了上帝,上帝派了两个神仙把山背走了的故事。据此可认识到:愚公移山强调的是持之以恒的精神。“山”象征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某种困难,只要我们坚守一个信念,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

文言文《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第12-14题。(共8分) 愚公移山 《列子·汤问》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馬。 12.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項是(2分)A.年且九十得过且过 B.指通豫南指日可待 C.杂然相许杂乱无章 D.帝感其诚坦诚相见 13.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翻译:于是愚公便召集全家人来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险峻的大山.使它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 理解:因为愚公一家一直苦于山北面道路阻塞.进进出出曲折绕远,所以愚公才想到集合全家人的力量移山,解决出行难题。 【乙】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翻译: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 理解:妻子提出的疑问确实是愚公面临的现实困难;愚公年纪较大,单凭自己能力极其有限,曾尝试削平魁父那座小山都没能成功.更别说移动大山了。14.坚定的信念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请结合下面[链接材科],简要说明坚定的信念是如何在苏武身上体现的。作为中学生,你又是如何看待这种精神品质的。(4分) 【链接材料】 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选自《汉书·李广苏武传》,有删改)注:[苏武](?一前60):西汉使臣。字子卿,公元前100年任中即将,奉命出使匈奴。[白]禀告,报告。[旃]通“毡"。毛织物。[北海]现西伯利亚贝加尔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愚公移山》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简直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心真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这时开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 1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友人惭,下车引之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皆以美于徐公 C.河曲智叟亡以应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 D.惧其不已也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 ⑵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汉阴: ⑶杂然相许许: ⑷操蛇之神闻之操:

《愚公移山》练习题(含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题(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惩.()山北之塞⑵甚矣,汝之不惠.() 2.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一劳动场面描绘出来。 (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二、三层大意。 第一层:面山而居第二层:第三层: 4.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 答: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⑵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⑶ 惧其不已.也已:⑷ 无陇断.焉断: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甚矣,汝之不惠! ⑵ 何苦而不平? 7.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2分) ⑴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⑵洛(洛河)阳 _____________; ⑶ 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 8.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4分)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 案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予,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文中写“其妻献疑”,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智叟的话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聪明”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几个方面?文中哪句话从侧面写出移山的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写“其妻献疑”,用意有二: (1)突出愚公具有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其妻认为开山平险一事太难,不仅挖掉这两座大山非愚公之力所能及,而且挖出的土石放到何处也是一大难题。其妻的这些顺虑,愚公当然是考虑了的。但是,愚公为了子孙后代出入不受阻碍,他以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下决心要开山平险。 (2)突出愚公对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他知道仅凭自己“曾小能损魁父之丘”的这点力量是完成不'了这件事的。但他相信他的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有征服自然的信念。(意对即可)

愚公移山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愚公移山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愚公移山的文言文阅读练习题篇1 【甲】愚公移山(节选)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虎自山上驰? 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②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③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注释:①浣衣:洗衣服。②庶几:差不多,有那么一点。在这里是希望的意思③意:估计。 小题1:解释下划线词语的含义。(2分) (1)惩山北之塞() (2)固不可彻() (3)甚矣,汝之不惠()(4)虎亦寻卒去() 小题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3分)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 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分) A.甲文中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说的话角度不同,但对移山都持否定态度。

B.乙文中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此句可以看出:面对凶猛的老虎,妇人急中生智,跳到水里躲起来,其反应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令人称赞。 C.甲乙两文均运用对比衬托的写法来突出人物的形象。 D.甲文中的遗男和乙文中的二小儿均阅历颇深,也很天真可爱。 小题4:甲文愚公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乙文二小儿初生牛犊不怕虎。对此,你有何感想?请简要谈谈。(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苦于(2)通(3)通慧,聪明。(4)不久(每小题0.5分) 12.(13. 小题2:1)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 (2)老虎把孩子看了很久,甚至用脑袋去碰他们,希望其中有一个害怕。 小题3:C 小题4:提示:人生有时会遇到如大山一般的艰难险阻,甚至是突如其来的灾难,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毅力,镇定自若,勇敢无畏,就能克服困难,战胜灾难。 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惩的意动用法;惠为通假字现象。 小题2: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这里注意如何句式;熟庶几等重点词的理解。 小题3: 试题分析:A中应是愚公之妻的话,是为了更好的移山;B中面对

《愚公移山》《惜鹳智》阅读练习及答案

4. 阅读完成问题。 【甲】 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选自《列子》) 【乙】 惜鹳智 子游①为武城宰②,郭门之垤③有鹳,迁其巢于墓门之表④。墓门之老⑤以告曰:“鹳,知天将雨之鸟也。而骤⑥迁其巢,邑⑦其大水乎?”子游曰:“诺⑧。”命邑人悉具舟以俟⑨。居数日,水果大至,郭门之垤没⑩而雨不止。水且及于墓门之表,鹳之巢翘翘然⑪,徘徊长唳⑫,莫知其所处⑬也。子游曰:“悲哉!是亦有知⑭矣,惜乎其未远也!” (选自《郁离子》) 【注】①[子游]孔子的学生,姓言名偃。②[武城宰]武城县的长官。③[郭门之垤]城门外的小土山。④[表]石碑。⑤[墓门之老]看守坟墓的老人。⑥[骤]突然。⑦[邑]县的别称。 ⑧[诺]表同意。⑨[俟]等待。⑩[没]淹没。⑪[翘翘然]危险的样子。⑫[徘徊长唳]鹳鹊在巢边盘旋哀号。⑬[莫知其所处]不知道栖止在哪里。⑭[知]见识,见解。 (1)句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冀州之南墓门之表 B. 面山而居居数日 C. 且焉置土石水且及于墓门之表 D.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郭门之垤没而雨不止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河曲智叟亡以应。 翻译: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理解:智叟觉得愚公实在难以沟通,一意孤行,所以决定不再回应。 【乙】命邑人悉具舟以俟。 翻译:命令武城县里人都准备好船,等待即将到来的洪水。 理解:得到墓门之老的提醒后,子游做好妥善安排,让百姓注意防灾。 (3)【甲】文中愚公对智叟的评价和【乙】文中子游对鹳的评价分别是怎样的?结合两篇寓言故事,说说你对“智慧”的认识。 答案: 4. 【答案】(1)A (2)乙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和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和答案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一) 1、选出画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方七百里(方圆) B、年且九十(将近) C、无穷匮也(穷尽) D、始一反焉(开始) 2、选出和“而山不加增”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面山而居 B.聚室而谋 C.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D.呼尔而与之 3、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 )(2分) :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

都不能损坏)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去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呀)。 D、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4、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B、愚公形象主要有两点:一是他有远大的抱负;二是他对移山的坚强信心来自他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正确认识。 C、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与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一样的性质。 D、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不相同,前者是关心,后者是嘲讽轻蔑。 5、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这篇寓言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小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B、本文随着情节的发展,由表及里地塑造人物形象,这种写法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C、文中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D、文中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法。例如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就具强烈的衬托作用。 答案: 1、D 2、C 3、A 4、C 5、D (二) 1、选出画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2分): A、河阳之北(黄河的南面) B、惩山北之塞(担心) C、河曲智叟亡以应(逃亡) D、固不可彻(通) 2、选出和“其如土石何”中的“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愚公移山阅读与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与答案 第一篇:愚公移山阅读与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与答案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2、用原文回答问题: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 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智叟的态度是:。 3、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人物描写方法。 4、“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 5、选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 6、选出与这段文字的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 A.愚公决定移山,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B.愚公一家排除困难,决心移山。 C.愚公移山,得到了邻人的帮助。 D.愚公虽有移山的决心,却无具体的办法和行动。 7、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而言的。 8、选文第三段说“帝感其诚”,所谓“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天帝是被什么所感动,因而命夸娥氏的二子搬掉两座山的? 10、文中用天神搬走大山作结局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本文语言简洁,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2分) 1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提出的看法,请加以比较,说说有什么不同之处。(3分)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2分) ① 年且九十()② 寒暑易节()..

③ 杂然相许()④ 甚矣,汝之不惠().. 14、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2分)1 ①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② 面山而居。. 15、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 是,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 是。(2分) 16、.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3分) 1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 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 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 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分)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3分 (3)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19、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后面的问题。(3分)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这首诗和《愚公移山》都以山为喻,蕴含了对困难的认识和态度。试结合诗、文寓意,说说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 20、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3分)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 愚公移山 《列子》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与汝毕力平险险:险峻 B.甚矣,汝之不惠惠:“惠”同“慧”,聪明

C.虽我之死虽:即使 D.惧其不已也已:停止 9.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面山而居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着,太守宴也 B.河曲智叟亡以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其妻献疑曰其真无妈邪 D.汝心之固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10.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篇寓言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下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B.第②③段先写愚公提出移山的主张,全家人又讨论决定了运土方案,而后立即行动;再写河曲智叟闻讯赶来,阻止愚公移山,愚公驳斥了他的错误观点,阐述了人力无穷、自然能被征服的思想。 C.第④段写“操蛇之神”的恐惧心理和天帝被愚公的决心所感动,山最终被移走,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迷信思想,认为神的力量远大于人的力量。 D.本文又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愚公移山》等两则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愚公移山》等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愚公移山》等两则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愚公移山》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鲧禹治水》 洪水滔天,鲧①窃帝之息壤②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③杀鲧于羽郊④。鲧复⑤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注释】①鲧: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首领,禹的父亲。②息壤:古代传说的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③祝融:传说中的火神。 ④羽郊:羽山下的`郊野。⑤复:肚子,现在写作“腹”。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汝之不惠:(2)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3)曾不若孀妻弱子:(4)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6.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而山不加增朝而往,暮而归 B.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 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 始一反焉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2)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8.老子曰:“慈故能勇。”请运用愚公移山、鲧治水这两个事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 5.(4分)(1)通“慧”,聪明(2)地面所生的草木(3)比得上(4)铺填 6. D (3分) 7.(6分)(1)持着蛇的神听说了这件事,担心愚公不停止(挖山),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天帝。 (2)鲧偷窃了天帝的“息壤”用来堵塞洪水,(却)没有经过天帝的同意。 8.(3分)老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你怀着慈爱之心,爱所有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你就拥有与一切破坏力量做斗争的勇气。(1分)愚公爱大山,爱民众,希望让他们过上更便利的生活,于是他拥有搬走大山,征服自然的勇气(1分);鲧热爱百姓,在洪水泛滥,百姓生命财产受到威胁之际,他挺身而出并冒死窃取了天帝的“息壤”,最终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慈而能勇,勇而无惧。(1分)(意对即可)

《愚公移山》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0套)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列子·愚公移山》) (乙) 勾践之困会稽①也,喟然②叹曰:“吾终于此乎?”……吴既救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③,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④忘会稽之耻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⑤,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注:①会稽:今浙江绍兴市。②喟然:感叹的样子。③坐:同“座”。 ④女:同“汝”。⑤折节下贤人: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有德才的人的

29.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苟.且偷生B.指.通豫南首屈一指.C.固.不可彻固.执己见D.杂然相许.以身许.国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1.下列对于(乙)文相关语句的翻译有误一项是() A.勾践之困会稽也。翻译:勾践被困在会稽的时候。 B.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翻译:他怅然感叹道:“难道我就在这里了结一生吗?” C.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翻译: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越王勾践回到越国。 D.曰:“女忘会稽之耻耶?”翻译:左右侍从时常提醒他说:“您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 32.成功的道路通常布满荆棘,正如孟子曾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提到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33.“愚公”和“勾践”之所以能够成功,得益于他们身上有着共通的优秀品质。请找出一点他们共有的品质,并结合(甲)(乙)两则文言文具体阐释这一品质是如何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 【答案】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5篇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5篇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⑴惩山北之塞() ⑵吾与汝毕力*险() ⑶河曲智叟亡以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⑵险,险峻的大山。⑶亡,通无。 2.⑴你太不聪明了。 ⑵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3.要点:①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难险阻。②做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对不同意见要以理服人。⑤有志者事竟成。(意思对即可)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2 《愚公移山》(节选)《列子》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与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与答案 《愚公移山》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当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当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惩:苦于 B、杂然相许.,许:赞同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贫穷 D、寒暑易.节。易:交换 2、下列加点词与“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而.山不加增”中的“之”、“以”、“而”意思依次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不以.物喜既而.儿醒,大啼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而.戍死者固十六 七 C、久之.,目似瞑可以.一战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先帝不以.臣卑鄙学而.时习之 3、文中愚公移山面临许多困难,如二山既高且大、愚公年老体弱、家里劳动力少等,请你再指出文中所表现的另外两项困 难:;。

4、将“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翻译为现代汉语。 1、C 2、B 3、工具简陋;路途遥远(意思对即可) 4、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6﹒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 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 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 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1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 《愚公移山》是《列子》中的一篇寓言小品文。文章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下面本店铺带来的是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2022,一起来看看吧。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选自《列子·汤问》)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操蛇之神闻之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D.帝感其诚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故事交代太行、王屋二山的占地面积、高度,体现了愚公移山面临的巨大困难。 B.文章写妻子和智叟都嘲笑并且阻止愚公,是为了反衬出愚公移山的坚定决心。 C.文章以“智叟”来称呼鼠目寸光、自以为是的老头,反差强烈,极具讽刺意味。 D.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10.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4分)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①,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默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②,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③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谓上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