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13篇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13篇.doc》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4题。愚公移山...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https://m./yuedudaan/3810441.html

下载说明:

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

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

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

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13篇》

限时特价:9.00元/篇原价20元

联系客服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

×

温馨提示

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

我知道了

咨询客服

×

常见问题

•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

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

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13篇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13篇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2—4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河阳之北河阳:黄河南岸 B、且焉置土石焉:怎么 C、始龀,跳往助之始龀:刚刚长满乳牙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即使 3、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小男孩参与搬运土石),从冬天到夏天变换了季节,才出现回家一次。 B、[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和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木都清除不掉了,又怎么对付那些沉

重的泥土和石头呢?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你的思想真是顽固,顽固得没法开窍,你怎么就不能像孤儿寡妇那样开明呢。 D、[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握着蛇的山神听说智叟都劝说不了愚公,担心他不停地挖下去,就把愚公移山这件事告知了天帝。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愚公要移山,目的是能到达汉水,通过水路到达更广阔的世界。为此,他想别人之未敢想,干别人之不敢干,终于感天动地,成功移山,造福后人。 B、愚公提出移山,家人纷纷响应,连妻子也献策支持:邻人踊跃参与,连京城氏的一个小孩也热心参与其中。可见,得人心之举自然就能一呼百应,老少云集。 C、从人物的名称上看,两个老人,一愚一智,反映了常人的思维习惯和评价标准;而在作者笔下,愚者大智若愚,智者理屈词穷,褒贬之情分明。这种似褒实贬、似贬实褒的写法,形成鲜明的对照,让人印象深刻。 D、交通不便是古代人们经常面临的痛苦,在大自然面前人们总是显得渺小而无力。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道家历来主张顺应自然,但这篇寓言中愚公移山的故事及其精神,则更具有儒家积极有为的处世态度,激励人们不怕困难,积极有为,改造自然,实现梦想。 答案: 2、D 3、B 4、B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2 愚公移山 《列子》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⑴惩()山北之塞

⑵甚矣,汝之不惠() 2.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一劳动场面描绘出来。 (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二、三层大意。 第一层:面山而居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苦于;⑵同“慧”,聪明。 2.参考: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稍长的三人挑着担,拿着镐上了山,凿岩石,挖泥土,挥汗如雨,号声震天,再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山路上踏下的那一道道足迹成了山脊里最美的一道风景线。 3.聚室而谋;叩石垦壤。 4.参考:寓意: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赞成:因为遇到困难一味退缩是不会成功的,只有坚持奋斗才能成功。不赞成:因为当遇到靠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仞()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荷担者三夫()始龀()无穷匮也()一厝雍南()() 2、翻译。 (1)何苦而不平?(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甚矣,汝之不惠。(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古今词义: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何苦而不平。 4、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1)始一“反”焉()(2)甚矣,汝之不惠() (3)河曲智臾亡以应()(4)一厝朔东() 5、《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本成语故事说明了的道理。作者,名,郑国人,战国前期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二、文言文阅读。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2、用原文回答问题: 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智叟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人物描写方法。 4、“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

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篇一」 阅读《愚公移山》,完成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下列加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 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 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 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 B.而山不加增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 D.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C.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人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反对移山;而愚公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所以坚持移山。 D.文章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虽然增强了艺术效果,但也宣传了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等封建迷信思想,这是应该批判的。 5.阅读下面的小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这首诗和《愚公移山》都以山为喻,蕴含了对困难的认识和态度。试结合诗、文寓意,说说应该怎样认识和对待人生道路上的困难。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B 3.(1)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将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愚公移山》练习题(含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题(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惩.()山北之塞⑵甚矣,汝之不惠.() 2.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一劳动场面描绘出来。 (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二、三层大意。 第一层:面山而居第二层:第三层: 4.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 答: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⑵ 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⑶ 惧其不已.也已:⑷ 无陇断.焉断: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甚矣,汝之不惠! ⑵ 何苦而不平? 7.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2分) ⑴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⑵洛(洛河)阳 _____________; ⑶ 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 8.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4分)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 案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予,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文中写“其妻献疑”,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智叟的话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聪明”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几个方面?文中哪句话从侧面写出移山的艰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写“其妻献疑”,用意有二: (1)突出愚公具有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其妻认为开山平险一事太难,不仅挖掉这两座大山非愚公之力所能及,而且挖出的土石放到何处也是一大难题。其妻的这些顺虑,愚公当然是考虑了的。但是,愚公为了子孙后代出入不受阻碍,他以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下决心要开山平险。 (2)突出愚公对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他知道仅凭自己“曾小能损魁父之丘”的这点力量是完成不'了这件事的。但他相信他的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有征服自然的信念。(意对即可)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含答案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含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 1、《愚公移山》选自,这是一篇。 2、给下列字注音: 龀()匮()厝()孀()箕畚()() 3、解释句中的字: ⑴杂然相许:⑵箕畚运于渤海之尾:⑶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⑷帝感其诚:)⑸而山不加增:⑹聚室而谋日: 4、引用原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愚公认为移山一定能实现的原因是。 5、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通(),意思是。 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意思是。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意思是。 6、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以愚公、智叟为例具体说明。 7、翻译下列句子。 ⑴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⑵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⑶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 8、在这个日新月异、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仍然需要愚公精神? 二、阅读第2-3段回答 9、表明愚公移山任务艰巨的两句话是:和。 10、指出下列“其”和“之”的不同用法。 其: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之:河阳之北()以君之力()笑而止之曰()毁山之一毛()

11、下列对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 A、愚公的妻子献疑的话语中带有关心的语气,其目的是解决土石问题;智叟对愚公责难的言行话语中带有嘲讽的语气,其目的是阻止愚公移山。。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运用顶针修辞手法,运用这种句式,表现愚公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C、本文是古代神话的名篇,生动的情节带有寓言色彩,愚公移山成功反映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D、文章以神话结尾,并非迷信,而是表明在生产力极其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通过神的力量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表现了当时人们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三、对比阅读 【甲】愚公移山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年且九十()(2)方磨铁杵()(3)始一反焉()(4)媪自言姓武() 13.【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且焉置土石无陇断焉 C 、以君之力河曲智叟亡以应 B 、惧其不已其如土石何 D 、跳往助之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 14.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5.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1分) 16.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17.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

文言文《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二、阅读与理解(共5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古诗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坚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始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朔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选自《愚公移山》) 9.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惩/山北之塞 B. 且焉/置土石 C.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汝心之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 其.妻献疑曰/其.真无马邪 C. 跳往助之./友人惭,下车引之. D. 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 11. 下列有关文章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山的高大,可见愚公移山任务艰巨。 B. 文中愚公妻子提出疑问与智叟笑着劝阻,表明二人对愚公移山均不赞同。 C. 文章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愚公目光长远、意志坚定、不惧艰险的品质。 D. 结尾写神仙背走大山,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愿望。 1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甚矣,汝之不惠!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答案】9. A 10. C 11. B 12. (1)你也太不聪明了。(2)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解析】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和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和答案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蛾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一) 1、选出画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方七百里(方圆) B、年且九十(将近) C、无穷匮也(穷尽) D、始一反焉(开始) 2、选出和“而山不加增”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面山而居 B.聚室而谋 C.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D.呼尔而与之 3、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 )(2分) :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

都不能损坏)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去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呀)。 D、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4、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B、愚公形象主要有两点:一是他有远大的抱负;二是他对移山的坚强信心来自他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正确认识。 C、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与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一样的性质。 D、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不相同,前者是关心,后者是嘲讽轻蔑。 5、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这篇寓言首先交代故事背景,指出太行、王屋二山的面积、高度和地理位置,为小文移山、负山等情节做铺垫。 B、本文随着情节的发展,由表及里地塑造人物形象,这种写法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C、文中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 D、文中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法。例如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就具强烈的衬托作用。 答案: 1、D 2、C 3、A 4、C 5、D (二) 1、选出画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 )(2分): A、河阳之北(黄河的南面) B、惩山北之塞(担心) C、河曲智叟亡以应(逃亡) D、固不可彻(通) 2、选出和“其如土石何”中的“其”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八年级语文上册22《愚公移山》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22《愚公移山》练习题(含答案) 班级姓名 22.愚公移山 [15常德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年且.九十

(2)杂然相许. (3)汝之不惠. 8.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限断一处) (1)惩山北之塞。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10.文中“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反应有何异同? (一)[16潍坊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几,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XXX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XXX?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XXX,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XXX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XXX,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XXX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XXX;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XXX感其诚,命夸XXX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XXX。自此,冀之南,汉 之阴,无陇断焉。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仞(rèn)惩山北之塞(sè)(yú)出入之迂也(yū)荷 担者三夫(hè dàn zhě sān fū)始龀(chè)无穷匮也(kuì)一 厝XXX(cuò) 2、翻译。 1)何苦而不平?——为什么不平呢?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四季更替,又回到了原点。 3)甚矣,汝之不惠。——你真是太不明智了。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的心意太坚定了,无法 动摇。 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古今词义: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山名。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人名。 3)何苦而不平。——不满意。

《愚公移山》《惜鹳智》阅读练习及答案

4. 阅读完成问题。 【甲】 愚公移山(节选)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选自《列子》) 【乙】 惜鹳智 子游①为武城宰②,郭门之垤③有鹳,迁其巢于墓门之表④。墓门之老⑤以告曰:“鹳,知天将雨之鸟也。而骤⑥迁其巢,邑⑦其大水乎?”子游曰:“诺⑧。”命邑人悉具舟以俟⑨。居数日,水果大至,郭门之垤没⑩而雨不止。水且及于墓门之表,鹳之巢翘翘然⑪,徘徊长唳⑫,莫知其所处⑬也。子游曰:“悲哉!是亦有知⑭矣,惜乎其未远也!” (选自《郁离子》) 【注】①[子游]孔子的学生,姓言名偃。②[武城宰]武城县的长官。③[郭门之垤]城门外的小土山。④[表]石碑。⑤[墓门之老]看守坟墓的老人。⑥[骤]突然。⑦[邑]县的别称。 ⑧[诺]表同意。⑨[俟]等待。⑩[没]淹没。⑪[翘翘然]危险的样子。⑫[徘徊长唳]鹳鹊在巢边盘旋哀号。⑬[莫知其所处]不知道栖止在哪里。⑭[知]见识,见解。 (1)句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冀州之南墓门之表 B. 面山而居居数日 C. 且焉置土石水且及于墓门之表 D.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郭门之垤没而雨不止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甲】河曲智叟亡以应。 翻译: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理解:智叟觉得愚公实在难以沟通,一意孤行,所以决定不再回应。 【乙】命邑人悉具舟以俟。 翻译:命令武城县里人都准备好船,等待即将到来的洪水。 理解:得到墓门之老的提醒后,子游做好妥善安排,让百姓注意防灾。 (3)【甲】文中愚公对智叟的评价和【乙】文中子游对鹳的评价分别是怎样的?结合两篇寓言故事,说说你对“智慧”的认识。 答案: 4. 【答案】(1)A (2)乙

《愚公移山》比较阅读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比较阅读习题及答案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年且九十( ) (2) 方磨铁杵 ( ) (3)始一反焉( ) (4)媪自言姓武 ( )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且焉置土石无陇断焉 B 惧其不已其如土石何 C 以君之力河曲智叟亡以应 D 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 (1分) 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人物】【事例】 【人物】【事例】 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答案: 1.(2分)(1)将近 (2)正在 (3)同“返”,往返 (4)说 (各0.5分) 2.(2分)D 3.(2分)(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1分) (2)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1分) (注意译准“固” “彻” “感” “卒”,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4.(1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符合题意,语言简明通顺,言之成理,即可视情况给分) 6.(2分)【示例】匡衡凿壁偷光 / 孙康映雪照读 / 车胤囊萤读书等。 (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各1分) 7.(2分)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各1分) 8.(2分)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愚公移山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是一篇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的寓言故事。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愚公移山》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欢迎大家参阅。 《愚公移山》阅读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现位于,河南省济源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jī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阅读题目 1.课文选自《》,作者是_______时______,文体是_______ 2.解释加点的词 (1)且 (2)惩(3)迂 (4)诸(5)焉(6)反 3.用原文填空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3)愚公移山的方式是:

(4)愚公移山时的土石放置在哪里? (5)反映移山辛苦的句子是: (6)写出了挖山的艰难和决心的坚定的语句是: (7)文段中表现愚公移山的一个典型细节是: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多义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1)( )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聚室而谋曰/今其室十无一焉 C.杂然相许/遂许先卒以驱驰 D.其妻献疑曰/时而献焉 (2)( )A.达于汉阴/阴风怒号/佳木秀而繁阴 B.其妻献疑曰/其一犬坐于前/其真不知马也 C.以君之力/何以战/以天下之所顺 D.杂然相许/满坐寂然/吴广以为然 5.翻译下列句子 (1)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6.站在今天的角度,就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做法,谈谈你的看法. 7.选文中"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意思是否矛盾?为什么? 《愚公移山》阅读答案 1.列子·汤问,战国,列御寇,寓言 2.1)将近况且2)苦于3)绕远4)"之于" 5)哪里6)同"返"往返 3.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渤海之尾,隐士之兆 5)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6)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焉,邻人……助之 4.1)B 2)C 5.1)又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

《愚公移山》中考题汇编(附参考答案)

《愚公移ft》中考题汇编(附参考答案) 一、2019 年ft东省日照市中考题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北ft愚公者,年且九十,面ft而居。惩ft北之塞,出入之迁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 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 ft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ft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于又生孙,孙又生子; 于又有子,子又有孙;子于孙孙无穷匮也,而ft不加增,何苦而不乎?” 河 曲智叟亡以应。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杂然相许许:赞同 B.子孙荷担者三夫荷:肩负、扛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

书》)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外户而不闭(《礼记》二则) C.甚矣,汝之不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 论战》)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从人力之少、运输工具 简陋等方面表现了移ft的艰难衬托出愚公移ft的毅力和决心。 B.邻人京城氏的男孩尽管才七八岁,却能热情地帮助移ft,写 出了愚公移ft这一行动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支持。 C.愚公之妻质疑愚公智叟嘲笑愚公,尽管他们说话的语气不同,但都对愚公移ft持否定态度。 D.愚公不畏艰难、子孙相继挖ft不止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 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二、2010 年广西桂林市中考题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愚公移ft》一文(节选),完成14~18题。 (12 分) 北ft愚公者,年且九十,面ft而居。惩ft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

《愚公移山》中考题汇编(附参考答案)

《愚公移山》中考题汇编(附参考答案) 一、2019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题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她,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于又生孙,孙又生子;于又有子,子又有孙;子于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乎?” 河曲智叟亡以应。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 A.杂然相许 B.子孙荷担者三夫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不正确的一项是() 许:赞同 荷:肩负、扛 箕畚:竹麓柳条等编织的器具反:同“返”,往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诫子书》)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外户而不闭(《礼记》二则) C.甚矣,汝之不惠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 论战》) 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3)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荷担者三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从人力之少、运输工具简陋等方面表现了移山的艰难衬托出愚公移山的毅力和决心。 B.邻人京城氏的男孩尽管才七八岁,却能热情地帮助移山,写出了愚公移山这一行动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支持。 C.愚公之妻质疑愚公智叟潮笑愚公,尽管他们说话的语气不同, 但都对愚公移山持否定态度。 D.愚公不畏艰难、子孙相继挖山不止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民族知难而进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 二、2010年广西桂林市中考题 (一)文言文阅读。阅读《愚公移山》一文(节选),完成14〜18 题。 (12分)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5篇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 5篇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⑴惩山北之塞() ⑵吾与汝毕力*险() ⑶河曲智叟亡以应()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⑴甚矣,汝之不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⑵险,险峻的大山。⑶亡,通无。 2.⑴你太不聪明了。 ⑵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3.要点:①做事要有恒心,要不畏艰难险阻。②做事要发挥集体的力量。③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④对不同意见要以理服人。⑤有志者事竟成。(意思对即可) 列子寓言《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2 《愚公移山》(节选)《列子》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

《愚公移山》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0套)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列子·愚公移山》) (乙) 勾践之困会稽①也,喟然②叹曰:“吾终于此乎?”……吴既救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③,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④忘会稽之耻耶?”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⑤,厚遇宾客,赈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注:①会稽:今浙江绍兴市。②喟然:感叹的样子。③坐:同“座”。 ④女:同“汝”。⑤折节下贤人:放下架子把自己放在有德才的人的

29.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苟.且偷生B.指.通豫南首屈一指.C.固.不可彻固.执己见D.杂然相许.以身许.国 3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1.下列对于(乙)文相关语句的翻译有误一项是() A.勾践之困会稽也。翻译:勾践被困在会稽的时候。 B.喟然叹曰:“吾终于此乎?”翻译:他怅然感叹道:“难道我就在这里了结一生吗?” C.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翻译:吴王赦免了越王以后,越王勾践回到越国。 D.曰:“女忘会稽之耻耶?”翻译:左右侍从时常提醒他说:“您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 32.成功的道路通常布满荆棘,正如孟子曾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提到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33.“愚公”和“勾践”之所以能够成功,得益于他们身上有着共通的优秀品质。请找出一点他们共有的品质,并结合(甲)(乙)两则文言文具体阐释这一品质是如何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 【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