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愚公移山》练习(附答案)

愚公移山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万仞.()(2)荷.担()(3)箕畚

..()()

(4)孀.妻()(5)始龀.()(6)穷匮.()

(7)智叟.()(8)雍.南()(9)朔.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杂然相许.()(2)惩.山北之塞()(3)何苦.而不平

(4)寒暑易.节( )(5)河阳

..之北( )( )

(6)而山不加.增()(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8)固不可彻.()

(9)虽.我之死( ) (10)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词义:

(2)河曲智叟亡以应。通词义: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通词义:

(4)甚矣,汝之不惠。通词义:

4、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

(1)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2)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

(3)固.不可彻()固.众人()

(4)杂然相许.()曳屋许许

..声()

(5)操蛇之神闻.之()不能称前时之闻.()

5、将文言词“毕”“诸”“已”“易”填入下边的空白处,并说明它们的词义。

(1)争论不__()(2)移风__俗()(3)诉__法律()

(4)原形__露()(5)付__实施()(6)鞠躬尽瘁,死而后__ ()

6、引用原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移山的目标是:_________;移山得到众人相助的句子是:_________;智叟对待愚公移山的态度是:_________;愚公反驳智叟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表明愚公取得辩论胜利的句子是:_________。

7、翻译下列句子。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二、重点文段阅读与赏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8、填空:

(1)《愚公移山》选自,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的。本文的体裁属于_________。

(2)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_________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_________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9、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10、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

B、何陋之有?

C、何以为计?

D、如太行、王屋何?

11、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译文:

(1)其如土石何?()

A、如果碰上土块石头又该怎么样呢?

B、他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C、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D、还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A、你的心太顽固,顽固到一窍不通,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

B、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不如。

C、你思想的顽固,到了不可开窍的地步,连妇女和小孩都不如。

D、你的心很固执,固执到不可改变,还不如妇女和小孩。

12、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开头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暗示了愚公移山的困难很大。

B、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C、从“杂然相许”和“邻人京城氏之霜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两句可看出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D、选段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

13、作者写《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A、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

D、宣扬因果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

三、拓展探究

14、《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都是通过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请

在课外阅读一两则寓言故事,并说出你读寓言故事后受到什么启发。

四、对比阅读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5.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文中愚公的身上,我们可以汲取哪些精神营养?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年且九十() (2) 方磨铁杵()

(3)始一反焉()(4)媪自言姓武()

17.【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 C.以君之力

B.惧其不已 D.操蛇之神闻之

18.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9.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_________

20.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

21.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

【人物】【事例】

【人物】【事例】

22.【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

23.【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愚公移山

1、(1)rèn (2)hè(3) jī běn (4)shuāng (5)chèn (6)kuì(7)sǒu (8)yōng (8)shuò

2、(1)赞同(2)苦于(3)愁(4)交换(5)黄河;水的北面(6)加大;(7)并;(8)通(9)即使(10)穷尽

3、(1)反通返,往返。(2)亡通无,没有。(3)厝通措,放置。(4)惠通慧,聪明。

4、(1)将近,况且。(2)哪里,语气助词。(3)通,顽固;本来。(4)赞同,拟声词。(5)听说,听见的事情。

5、(1)已,止(2)易,变换(3)诸,之于(4)毕,完全,全部(5)诸,之于(6)已,止

6、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跳往助之;笑而止之;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河曲智叟亡以应。

7、(1)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 (2)凭你的力气,连像魁父那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怎么样呢? (3)于是率领挑担子的三个儿孙,敲凿石头,挖掘泥土,用箕畚搬运到渤海的边上。(4)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啊。可是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

8、(1)《列子·汤问》;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寓言故事。(2)嘲讽、怀疑;语言、动作

9、C

10、B

11(1)C (2)B

12、B

13、B

14、要求写出寓言故事的名称,并说出故事的教育意义。示例:寓言故《两小儿辨日》告诉我们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只有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努力学习,才能不断地用科学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去认识大自然的奥妙。

15.敢想敢干(不安于现状);团结合作(广泛依靠群众);有坚忍不拔的毅力;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做事不畏艰险。

16.(2分)(1)将近(2)正在(3)同“返”,往返(4)说(各0.5分)

17.(2分)D

18.(2分)(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1分)(2)李白被

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1分)

(注意译准“固”“彻”“感”“卒”,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19.(1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20.(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符合题意,语言简明通顺,言之成理,即可视情况给分)

21.(2分)【示例】匡衡凿壁偷光 / 孙康映雪照读 / 车胤囊萤读书等。 (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各1分)

22.(2分)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各1分)

23.(2分)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愚公移山》练习(附答案)

愚公移山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万仞.()(2)荷.担()(3)箕畚 ..()() (4)孀.妻()(5)始龀.()(6)穷匮.() (7)智叟.()(8)雍.南()(9)朔.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杂然相许.()(2)惩.山北之塞()(3)何苦.而不平 (4)寒暑易.节( )(5)河阳 ..之北( )( ) (6)而山不加.增()(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8)固不可彻.() (9)虽.我之死( ) (10)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词义: (2)河曲智叟亡以应。通词义: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通词义: (4)甚矣,汝之不惠。通词义: 4、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 (1)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2)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 (3)固.不可彻()固.众人() (4)杂然相许.()曳屋许许 ..声() (5)操蛇之神闻.之()不能称前时之闻.() 5、将文言词“毕”“诸”“已”“易”填入下边的空白处,并说明它们的词义。 (1)争论不__()(2)移风__俗()(3)诉__法律() (4)原形__露()(5)付__实施()(6)鞠躬尽瘁,死而后__ () 6、引用原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移山的目标是:_________;移山得到众人相助的句子是:_________;智叟对待愚公移山的态度是:_________;愚公反驳智叟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表明愚公取得辩论胜利的句子是:_________。

《愚公移山》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 班级:姓名: 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甚矣,汝之不惠.: ③河.阳之北: ④汉之阴.: ⑤本在河阳.之北: ⑥投诸.渤海之尾: ⑦曾.不若孀妻弱子: ⑧指.通豫南: ⑨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⑩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惧其不已.: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北山愚公长息.曰: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何苦 ..而不平: ?吾与汝毕力平险.: ?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 ?聚.室而谋曰: 2、一词多义: 且: ①年且.九十: ②且.焉置土石: 焉: ①且焉.置土石: ②有子存焉.: 其: ①其.妻献疑曰: ②其.如土石何: 以: ①以.君之力: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之: ①河阳之北: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③跳往助之: ④甚矣,汝之不惠:而: ①何苦而不平: ②面山而居: ③而山不加增: ④笑而止之曰: 3、判断文言句式: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帝感其诚: ③何苦而不平: ④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翻译: 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翻译: 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翻译: 4、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翻译: 5、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翻译: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 7、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翻译: 8、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翻译: 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翻译: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习题(含答案)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始龀.()荷.担()孀.妻()箕畚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 ⑵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⑶惧其不已.也已: ⑷无陇断.焉断: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杂然相许.许: 赞同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扛 C. 寒暑易.节易: 交换 D. 何苦.而不平苦: 劳苦 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惩.山北之塞 古义:今义: ②聚室.而谋曰 古义:今义: ③投诸渤海之尾. 古义:今义: 5.《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本成语故事说明了 的道理。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甚矣,汝之不惠!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 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 8.下列文言文句式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甚矣,帝之不惠。 (3)帝感其诚。 (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A.反问句陈述句倒装句被动句 B.反问句倒装句被动句陈述句 C.疑问句陈述句被动句判断句 D.疑问句倒装句判断句陈述句 9.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⑴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⑵洛(洛河)阳_____________; ⑶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 10.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XXX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XXX?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XXX,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XXX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XXX,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XXX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XXX;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XXX感其诚,命夸XXX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XXX。自此,冀之南,汉 之阴,无陇断焉。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仞(rèn)惩山北之塞(sè)(yú)出入之迂也(yū)荷 担者三夫(hè dàn zhě sān fū)始龀(chè)无穷匮也(kuì)一 厝XXX(cuò) 2、翻译。 1)何苦而不平?——为什么不平呢?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四季更替,又回到了原点。 3)甚矣,汝之不惠。——你真是太不明智了。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你的心意太坚定了,无法 动摇。 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古今词义: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山名。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人名。 3)何苦而不平。——不满意。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2 《愚公移山》习题精选(有答案)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2 《愚公移山》习题精选 1.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笑”和“长息”分别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笑”: “长息”: 2.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3.分析人物形象。 4.文中写“其妻献疑”,用意何在? 5.写孀妻之弱子“跳往助之”,其作用是什么? 6.你认为愚公是不是很“愚”呢?为什么?

7.智叟的话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聪明”呢? 8.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几个方面?文中从哪句话是侧面写出移山的艰难? 9.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这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10.公移山的原因、目的、方法、信心和结果和艰巨性: 11.文中“愚公”和“智叟”二人取名含义 12.提问: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与河曲智叟说的“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两句话意思相近,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13.提问: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并归纳中心意思。

14.分析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 15.赏析: (1)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6.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这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 17.“移山”这件事做起来困难吗?他们的劳动艰苦吗? 18.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参考答案 1 笑”,神态描写,是智叟对愚公的轻视与嘲笑,传神的刻画出智叟的自作聪明之态。“长息”,愚公听完智叟的嘲讽和责难后的这一声长叹,是为智叟鼠目寸光却又自作聪明而叹息,说明他早已成竹在胸。 2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通过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神灵的出现使结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3愚公:目光长远积极奋斗全面发展持之以恒雄心壮志 智叟:目光短浅冷漠逃避片面静止 4写“其妻献疑”,用意有二: (1)突出愚公具有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其妻认为开山平险一事太难,不仅挖掉这两座大山非愚公之力所能及,而且挖出的土石放到何处也是一大难题。其妻的这些顾虑,愚公当然是考虑了的。但是,愚公为了子孙后代出入不受阻碍,他以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下决心要开山平险。 (2)突出愚公对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他知道仅凭自己“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的这点力量是完成不了这件事的。但他相信他的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有征服自然的信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惩山北之塞(塞:)杂然相许(杂然:) 寒暑易节(易:)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 惧其不已也(已:)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 惩山北之塞(惩:)杂然相许(许:) 荷担者(荷:)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年且九十(且:)帝感其诚(感:) 而山不加增(加:)聚室而谋日(聚室:) 吾与汝毕力平险(险:)虽多之死,有子存焉(虽:)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2.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指通豫南通,意为。 ⑵始一反焉通,意为。 ⑶汝之不惠通,意为。 ⑷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意为。 ⑸一厝朔东通,意为。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C、其:其妻献疑曰既出,得其船……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D、之:投诸渤海之尾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4、指出下列“其”和“之”的不同用法。 其: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也() 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 之:河阳之北()以君之力() 笑而止之曰()毁山之一毛()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5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

A、河阳之北 B、汝之不惠 C、操蛇之神 D、渤海之尾 6.理解翻译下面几个句子。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7.这篇文章是一篇寓言,其寓意是() A、愚公与智叟正相反,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B、要有长远打算,办什么事都要有计划。 C、只要下决心,有恒心,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D、只要办事认真,上帝也要受感动。 8、分析“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内容,回答: 其妻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智叟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 9“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运用这种句式,其目的是表现愚公() A、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B、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 C、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D、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3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收获平台 一、积累与运用。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指.通豫南________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_________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_________ 以.残年余力___________ 2.用课文原句填空。 (1)愚公移山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愚公移山艰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曲智叟“笑而止之”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中从哪几个方面侧面烘托了愚公移山的艰难? 答: 三、你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 四、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河曲智曲亡以应”中的“亡以应”的意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替代________________。 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何苦而不平?”这是愚公反驳河曲智叟的话,请你谈谈对这一句话的理解。 答:

*3. 对于愚公移山的打算,愚公妻子和智叟都提出同样的疑问。但两人的语气有什么不同?愚公对两人的态度又有何不同? ①其妻献疑:“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一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答: ⊙发展空间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蕃立志 蕃(指陈蕃)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古代行政区域单位)薛勤来候(拜访)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选自《后汉书·陈蕃传》) 1、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答: 参答:陈蕃认为大丈夫活在世上,要立志治理天下,怎么顾得上打扫自己的房子呢? 2、读了此文,你有何感想? 答: 3、本文对陈蕃的抱负持肯定态度,但又有人认为“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对此,你有何看法?为什么? 答: *4、、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人少有大志,你能否再举出一两个事例子呢?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文字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万仞.(rèn)无穷匮.(kuì)山北之塞.(sāi) B.始龀.(chèn)荷.担者(hé)一厝雍.南(cuò) C.魁.父(kuí)亡.以应(wáng)出入之迂.(yū) D.箕畚.(běn)曾.不若(zēng)孀.妻弱子(shuā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理直才能气壮,理屈必然词穷,智叟被愚公反驳得哑然失笑 ....。 B.愚公不顾高龄亲自率领子孙移山,并非出于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 ....的。 C.愚公是一个虚构的形象,却是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 ....的,他是远大理想的化身,是伟大气魄的代表。 D.愚公移山惊天动地 ....,二位神仙背走了两座大山,虽是神话,却是古代人们借助超人的力量来实现理想的最好办法。 3.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C.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D.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二、课文精读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达于.汉阴:(2)叩.石垦壤: (3)始.一反焉:(4)笑而.止之: (5)操蛇之神闻之.: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始龀.(chèn)焦渴.(kě)箕畚.(běn)匆.匆忙忙(cōng) B.新鲜.(xián)清澈.(chè)万仞.(rèn)喜出望.外(wàng) C.荷.担(hè)膝.盖(qī) 穷匮.(kuì)端.端正正(duān) D.孀.妻(shuāng)河畔.(pàn)迄.今(qì)煽.风点火(shà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告之于.帝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而.山不加增博闻而.强识 C.以.残年余力以.顺为正者 D.虽我之.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4.“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运用这种句式的目的是表现愚公() A.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B.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 C.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D.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系列纪录片在网络走红,使纪录片成为各大视频网站争相抢夺的“香饽饽”。 B.虽然说之前的影视界一度风靡“韩流”,那么如今,以中国网络剧为代表的“华流”风头正健。C.数学老师运用交通事故统计数据进行教学,使学生不仅增强了安全意识,还学会了计算方法。D.10月29日,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通知,对公租房转租、转借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2021年,中国作为东道主举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愚公移山》 同步巩固练习(二)(文字版,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愚公移山》同步巩固练习(二)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万仞.()穷匮.()智叟.()始龀.() 荷.担()叩.石()箕.畚()一厝.()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指.通豫南(2)固不可彻. (3)虽.我之死(4)寒暑易.节 (5)惧其不已.也(6)帝感.其诚 (7)投诸.渤海之尾(8)毕力平险.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汝之.不惠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其.如土石何其.妻献疑曰 C.面山而.居一怒而.诸侯惧 D.以.残年余力河曲智叟无以.应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达于汉阴.阴: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B.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C.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草木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已而之.细柳军 B.而.山不加增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河曲智叟亡以.应可以.为师矣 D.告之于.帝舜发于.畎亩之中 6.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愚公在移山的整个过程中,站得高看得远,考虑问题十分周密,驳斥智叟有理有据。谁能说这样可敬的老人是“笨老头”呢? B.寓言故事,作者可以点明寓意,也可以不点明而让读者自己去发掘、体会。本文就属于前者,我们学过的《蚊子和狮子》属于后者。 C.愚公妻子和智叟的话,在句式上有相似之处,但是目的和语气全然不同。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带着关心语气说的;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 D.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幻想方式,它所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扬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有着本质的区别。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部编语文《愚公移山》同步检测题2套含答案

部编语文《愚公移山》同步检测题2套含答案 22《愚公移山》同步训练 一、词语理解、句子翻译: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方( ) 七百里(2)年且( )九十 (3)惩( )山北之塞(4)出入之迂( ) (5)聚室而谋( ) (6)毕( )力平险 (7)指( )通豫南(8)杂然相许( ) (9)其妻献疑( ) (10)且( )焉( )置( )土石(11)遂( )率( )子孙荷担()三夫 (12)叩( )石垦()壤(13)箕畚( )运 (14)始( )龀(15)寒暑易( )节(16)一厝( )朔东 (17)始( )一反( )焉(18)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19)“甚( )矣,汝之不惠( ) (20)北山愚公长息( ) (21)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22)虽( )我之死 (23)曾不若( )孀妻弱子(24)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 (25)何苦( )而不平(26)河曲智叟亡( )以应 (27)操蛇之神闻( )之(28)惧( )其不已( ) (29)帝感其诚( ) (30)二子负( )二山 (31)无陇( )断( )焉

2.文言词汇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年且九十(且:而且) B.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C.河曲智叟亡以应(亡:无,没有) D.惧其不已(已:停止) (2)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年且九十/②且焉置土石 B.①固可不彻/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①杂然相许/②一百许里 D.①惧其不已/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指出语句中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有别于其他两句的一项 ①于( )A.直通豫南,达于汉阴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②而( )A.面山而居 B.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C.聚室而谋曰 ③其( )A.其如土石何 B.其妻献疑曰 C.帝感其诚 (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词义: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通词义: ③一厝朔东,一厝雍南。通词义: ④甚矣,汝之不惠! 通词义: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其妻献疑曰 B.其如土石何 C.帝感其诚 D.惧其不已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