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22 、《愚公移山》习题精选及答案

22 《愚公移山》习题精选

1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笑”和“长息”分别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笑”:

“长息”:

2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3分析人物形象。

4文中写“其妻献疑”,用意何在?

5写孀妻之弱子“跳往助之”,其作用是什么?

6你认为愚公是不是很“愚”呢?为什么?

7智叟的话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聪明”呢?

8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几个方面?文中从哪句话是侧面写出移山的艰难?

9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这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10、公移山的原因、目的、方法、信心和结果和艰巨性:

11、文中“愚公”和“智叟”二人取名含义

12、提问: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与河曲智叟说的“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两句话意思相近,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13、提问: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并归纳中心意思。

14分析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

15赏析:

(1)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6. 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这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

17.“移山”这件事做起来困难吗?他们的劳动艰苦吗?

18.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答案:

1 笑”,神态描写,是智叟对愚公的轻视与嘲笑,传神的刻画出智叟的自作聪明之态。“长息”,愚公听完智叟的嘲讽和责难后的这一声长叹,是为智叟鼠目寸光却又自作聪明而叹息,说明他早已成竹在胸。

2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通过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神灵的出现使结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3愚公:目光长远积极奋斗全面发展持之以恒雄心壮志

智叟:目光短浅冷漠逃避片面静止

4写“其妻献疑”,用意有二:

(1)突出愚公具有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其妻认为开山平险一事太难,不仅挖掉这两座大山非愚公之力所能及,而且挖出的土石放到何处也是一大难题。其妻的这些顾虑,愚公当然是考虑了的。但是,愚公为了子孙后代出入不受阻碍,他以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下决心要开山平险。

(2)突出愚公对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他知道仅凭自己“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的这点力量是完成不了这件事的。但他相信他的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有征服自然的信念。

5写此事有两个作用:

(1)表明愚公此举之得人心,开山劳作之艰辛,愚公一行之坚毅,“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以此之孀妻弱子“助之”与后面河曲智叟“笑止”作鲜明对比,寓托作者褒贬之意。

6愚公不“愚”。

(1)愚公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决心移山的——“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下定了决心移山——“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故事的结尾,终于感动了天帝,将山搬走。移山的成功地说明愚公不“愚”。7表面看起来,智叟好像是聪明。因为愚公毕竟“年且九十”了,两座山又这样大,很难移走。但是,他却没有看到愚公一家子子孙孙不断挖下去,“山不加增”,终究会成功的哲理。他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更说明他不是“智”,而是真正的“愚”。

8愚公移山困难有(1)山高而且大;(2)运土石的工具很小;(3)运土石的距离远、时间长。

这可以从“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这句话中得知,也从侧面写出了移山的艰难。

9文中写的这些,都有利于愚公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具体来说,山的高峻显示愚公的决心大;遗男的相助,说明移山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受到了乡邻的拥护;智叟的阻止,则是通过愚公智叟两人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以突出愚公为子孙后代造福而移山的远大抱负,看到人的伟大力量和长远目光;写神的搬山,则是突出愚公精神的感人。

10①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

②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③方法: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④信心: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⑤结果: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⑥愚心移山的艰巨性:愚公移山的任务异常艰巨,这一点在文中多处表现,归纳起来具体表现为四点:

A、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本文从山之高大,从愚公的年事已高,从移山的工具简陋,从搬运土石的路途遥远这几个方面,充分反映出移山的任务的艰巨。正是因为移山任务如此之艰巨,才更能衬托出愚公那高尚的思想。宏伟的抱负,超人的智慧,使他的形象更加高大,从而更加突出愚公敢于移山的决心和勇气。

11 愚公和“智叟”的对话是全文的核心,这里二人针锋相对,对比鲜明,智叟眼中的愚公是“残年余力”,“不能毁山之一毛”,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他的“智”其实是老于世故,鼠目寸光;而愚公所看到的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他认为人的力量无穷,只要世代坚持移山,终能为人所平。他的“愚”,其实是勇于奉献,公而忘私是大智若愚,在命名上特意将两个人物颠倒过来,不仅对比鲜明,而且有深刻的讽刺意义。

12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表面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的真实想法。但她并不反对移山,所以接着就提出移山过程中必须

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则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得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其如土石何”反问语气很重,则简直是嘲笑愚公无能了。因此,这两句语气不同。

13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毛泽东同志曾经用这个故事教育全党:只要能团结全国人民大众和我们一齐奋斗,就一定能夺取革命的胜利。

14 对比指愚公、京城氏之子与智叟的对比。愚公用发展的眼光挖山不止,解决实际问题是智,智叟用静止的眼光,阻止愚公挖山,实则是愚。这样就有很强的讽刺效果。烘托,主要指侧面描写,如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路程的遥远,操蛇之神的“俱”,天帝的“感”,对愚公形象的完善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15 (1)品析:愚公虽年岁已高,但并不糊涂,“指通”、“达于”两个词写出了他做事目标明确。语言描写,反映了愚公民主的作风。

(2)品析:这段话是愚公针对智叟阻止他挖山的言行时说的。歌颂了愚公目光长远,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实为明智之举。语言描写,突出了愚公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16 这两个人物所说的话,外表上有相似之处,但目的全然不同。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以君之力”带有关心的语气,“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说的是她内心的想法,接着提出一个重要问题:“且焉置土石?”智叟则用讥笑和嘲讽的语气:“甚矣,汝之不惠”,“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

“其如土石何”语气则更重,在智叟的眼里愚公完全是一个愚蠢至极、不可救药的老头。

这两个人物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前者的“献疑”,引起全家人讨论运土的问题,导致移山行动的开始;后者的“笑而阻之”,引出愚公的反驳,从而自然过渡到神话结尾。

17明确下列词句的含义和作用:方七百里,高万仞——方,方圆、面积,方七百里,写山之大,是约数;仞,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万仞,虚指,极言山之高。山又高又大,说明移山之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即一年),才返家一次。说明劳动的紧张、艰苦,也显示了愚公移山决心之大。可以看出,太行、王屋二山又高又大,愚公他们人数不多,而且老的年近九十,小的才七八岁,工具又落后,要移山的确是千难万难的。在艰巨的任务面前,最能显示出人们不同的精神面貌。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人物表”里的这些人,在“移山”这个巨大的困难面前各自表现了怎样的精神面貌。

18。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备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服

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

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能

纸上谈兵,一事无成。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愚公移山》练习(附答案)

愚公移山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万仞.()(2)荷.担()(3)箕畚 ..()() (4)孀.妻()(5)始龀.()(6)穷匮.() (7)智叟.()(8)雍.南()(9)朔.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杂然相许.()(2)惩.山北之塞()(3)何苦.而不平 (4)寒暑易.节( )(5)河阳 ..之北( )( ) (6)而山不加.增()(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8)固不可彻.() (9)虽.我之死( ) (10)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词义: (2)河曲智叟亡以应。通词义: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通词义: (4)甚矣,汝之不惠。通词义: 4、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 (1)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2)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 (3)固.不可彻()固.众人() (4)杂然相许.()曳屋许许 ..声() (5)操蛇之神闻.之()不能称前时之闻.() 5、将文言词“毕”“诸”“已”“易”填入下边的空白处,并说明它们的词义。 (1)争论不__()(2)移风__俗()(3)诉__法律() (4)原形__露()(5)付__实施()(6)鞠躬尽瘁,死而后__ () 6、引用原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移山的目标是:_________;移山得到众人相助的句子是:_________;智叟对待愚公移山的态度是:_________;愚公反驳智叟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表明愚公取得辩论胜利的句子是:_________。

《愚公移山》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

《愚公移山》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 班级:姓名: 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文言现象积累: 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②甚矣,汝之不惠.: ③河.阳之北: ④汉之阴.: ⑤本在河阳.之北: ⑥投诸.渤海之尾: ⑦曾.不若孀妻弱子: ⑧指.通豫南: ⑨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⑩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惧其不已.: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北山愚公长息.曰: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何苦 ..而不平: ?吾与汝毕力平险.: ?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 ?聚.室而谋曰: 2、一词多义: 且: ①年且.九十: ②且.焉置土石: 焉: ①且焉.置土石: ②有子存焉.: 其: ①其.妻献疑曰: ②其.如土石何: 以: ①以.君之力: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之: ①河阳之北: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③跳往助之: ④甚矣,汝之不惠:而: ①何苦而不平: ②面山而居: ③而山不加增: ④笑而止之曰: 3、判断文言句式:

①甚矣,汝之不惠!: ②帝感其诚: ③何苦而不平: ④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二、重点句子翻译: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翻译: 2、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翻译: 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翻译: 4、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翻译: 5、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翻译: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翻译: 7、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翻译: 8、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翻译: 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翻译: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习题(含答案)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 始龀.()荷.担()孀.妻()箕畚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 ⑵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⑶惧其不已.也已: ⑷无陇断.焉断: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杂然相许.许: 赞同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扛 C. 寒暑易.节易: 交换 D. 何苦.而不平苦: 劳苦 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惩.山北之塞 古义:今义: ②聚室.而谋曰 古义:今义: ③投诸渤海之尾. 古义:今义: 5.《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本成语故事说明了 的道理。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甚矣,汝之不惠!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 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 8.下列文言文句式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甚矣,帝之不惠。 (3)帝感其诚。 (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A.反问句陈述句倒装句被动句 B.反问句倒装句被动句陈述句 C.疑问句陈述句被动句判断句 D.疑问句倒装句判断句陈述句 9.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⑴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⑵洛(洛河)阳_____________; ⑶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 10.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新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册22.愚公移山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卷 班级姓名 22.愚公移山 [15常德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年且.九十

(2)杂然相许. (3)汝之不惠. 8.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限断一处) (1)惩山北之塞。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10.文中“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反应有何异同? (一)[16潍坊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几,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22 、愚公移山 课后达标训练及答案

22 愚公移山课后达标训练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惩山北之塞. ( ) (2)聚室.而谋 ( ) (3)杂然 ..相许 ( ) (4)吾与汝.毕力平险 ( ) (5)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 (6)且焉置.土石 ( )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以.君之力以.残年余力 C.其.妻献疑曰其.如土石何

D.投诸渤海之.尾告之.于帝 4.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二、课内阅读 (2012·铜仁中考)阅读《愚公移山》全文,回答5~8题。 5.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且.焉置土石年且.九十 B.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益其所不能 C.投诸.渤海之尾诉诸.法律 D.聚室.而谋斯是陋室.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 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 7.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讲的是愚公移山的原因。 B.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

22 《愚公移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2 《愚公移山》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文中人物(包括天神)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不同的。找出相关语句,简析他们的态度。 参考答案: 愚公之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支持、质疑) 智叟:“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嘲笑、讥讽)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恐惧、害怕) 天神: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敬佩、感动)二、这则寓言记叙了一件“改天换地”的事,描写了两个对比鲜明的人。熟读并背诵课文,想一想它的寓意是什么。和同学讨论交流。 参考答案: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地做下去,就有可能成功。 三、翻译句子,体会智叟和愚公两人对话背后的心理。 1.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参考答案: 1.你也太不聪明了! 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根草木都不能铲除, 又能把山上的泥土和石头怎么样呢? (愚公移山不可能) 2.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可是山不会加大增高,为什么还担心挖不平呢? (坚信可以移山)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3.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

4.帝感其诚.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参考答案: 1.将近;况且 2.阻止;仅仅,只 3.愁、担心;使动用法,使 五、从下面两个场景中任选其一,以课文相关内容为基础,发挥想象,写一个片段。不少于200字。 1.愚公一家和邻家小儿“移山” 2.愚公与智叟辩论 参考答案:示例: 愚公与智叟辩论 就这样决定后,愚公和家人便开始了夜以继日的工作。邻家的京城氏是个寡妇,她有个刚刚换牙的儿子,也蹦蹦跳跳地跑来帮忙。 河曲有个智叟,听说愚公要移山,便跑来阻止,说:“你怎么这么傻呀! 人都这么老了,又没有什么力气,就连山上的一棵草都拔不动,还想对付那些山石?” 愚公擦了擦额上豆大的汗珠,笑了笑说:“大山不移,乡亲们出入不便哪。”说完,又埋头铲土去了。 智叟斜眼将愚公上下打量了一番,见他满身泥土,汗水湿遍全身,衣服被石块磨得破烂不堪,不由得冷笑道:“真是自不量力,大山如此之高,凭你一老头,行吗?还不如在家安享晚年。” 愚公听到智叟这般说,便停下手中的工作,叹了口气,正色道:“你真是顽固不化,连寡妇孩子都不如。即使我死了,我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连续不断,是无穷无尽的,而山则不会增加一丝一毫,哪有铲不平之理呢?” 一番话说得智叟哑口无言,只得怏怏地狼狈离开了 六、《列子》中有很多寓言故事,如“歧路亡羊”“詹何钓鱼”“造父学御”“鲍氏之子”“九方皋相马”等。以小组为单位挑选一两个,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讨论其寓意,在班上开一次《列子》寓言故事会。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愚公移山》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惩山北之塞(塞:)杂然相许(杂然:) 寒暑易节(易:)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 惧其不已也(已:)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 惩山北之塞(惩:)杂然相许(许:) 荷担者(荷:)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年且九十(且:)帝感其诚(感:) 而山不加增(加:)聚室而谋日(聚室:) 吾与汝毕力平险(险:)虽多之死,有子存焉(虽:)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2.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指通豫南通,意为。 ⑵始一反焉通,意为。 ⑶汝之不惠通,意为。 ⑷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意为。 ⑸一厝朔东通,意为。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且: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以: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C、其:其妻献疑曰既出,得其船……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D、之:投诸渤海之尾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4、指出下列“其”和“之”的不同用法。 其: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也() 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 之:河阳之北()以君之力() 笑而止之曰()毁山之一毛()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5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

A、河阳之北 B、汝之不惠 C、操蛇之神 D、渤海之尾 6.理解翻译下面几个句子。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7.这篇文章是一篇寓言,其寓意是() A、愚公与智叟正相反,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B、要有长远打算,办什么事都要有计划。 C、只要下决心,有恒心,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D、只要办事认真,上帝也要受感动。 8、分析“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内容,回答: 其妻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智叟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 9“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运用这种句式,其目的是表现愚公() A、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B、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 C、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D、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2 《愚公移山》习题精选(有答案)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2 《愚公移山》习题精选 1.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笑”和“长息”分别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笑”: “长息”: 2.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 3.分析人物形象。 4.文中写“其妻献疑”,用意何在? 5.写孀妻之弱子“跳往助之”,其作用是什么? 6.你认为愚公是不是很“愚”呢?为什么?

7.智叟的话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聪明”呢? 8.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几个方面?文中从哪句话是侧面写出移山的艰难? 9.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这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10.公移山的原因、目的、方法、信心和结果和艰巨性: 11.文中“愚公”和“智叟”二人取名含义 12.提问: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与河曲智叟说的“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两句话意思相近,语气上有什么不同? 13.提问: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并归纳中心意思。

14.分析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 15.赏析: (1)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16.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这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 17.“移山”这件事做起来困难吗?他们的劳动艰苦吗? 18.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参考答案 1 笑”,神态描写,是智叟对愚公的轻视与嘲笑,传神的刻画出智叟的自作聪明之态。“长息”,愚公听完智叟的嘲讽和责难后的这一声长叹,是为智叟鼠目寸光却又自作聪明而叹息,说明他早已成竹在胸。 2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通过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神灵的出现使结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3愚公:目光长远积极奋斗全面发展持之以恒雄心壮志 智叟:目光短浅冷漠逃避片面静止 4写“其妻献疑”,用意有二: (1)突出愚公具有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其妻认为开山平险一事太难,不仅挖掉这两座大山非愚公之力所能及,而且挖出的土石放到何处也是一大难题。其妻的这些顾虑,愚公当然是考虑了的。但是,愚公为了子孙后代出入不受阻碍,他以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下决心要开山平险。 (2)突出愚公对人和自然的关系问题有正确的认识。他知道仅凭自己“曾不能损魁父之丘”的这点力量是完成不了这件事的。但他相信他的子子孙孙“无穷匮”,“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他有征服自然的信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22《愚公移山》

22愚公移山 1.以下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万仞.(rèn)魁.父(kuí)阻塞.(sè) B.荷.担(hè) 叩.(kòu) 箕畚 ..(jīběn) C.始龀.(chǐ) 厝.(cuò) 孀.妻(shuāng) D.匮.(kuì) 雍.南(yōng) 朔.东(shuò) 2.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1)年且.九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寒暑易.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杂然相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且焉.置土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何苦.而不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固不可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虽.我之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句子中加点的“其〞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 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 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也 4.以下句中加点的“而〞和“而山不加增〞中的“而〞的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面山而.居B.聚室而.谋 C.而.戍死者固十六七D.呼尔而.与之 5.翻译以下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八年级语文上册22《愚公移山》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22《愚公移山》练习题(含答案) 班级姓名 22.愚公移山 [15常德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年且.九十

(2)杂然相许. (3)汝之不惠. 8.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限断一处) (1)惩山北之塞。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10.文中“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反应有何异同? (一)[16潍坊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几,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堂练习题及答案22愚公移山[001]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堂练习题及答案22愚公移山 课时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惩(chéng) 山北之塞(sè) 遂率子孙荷(hé)担者三夫 B.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始龀(chèn) C.高万仞(rèn) 曾(chéng)不能损魁父之丘 D.河曲智叟(sòu) 一厝(cuò)朔东 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杂然相许(赞同) 寒暑易节(容易) B.何苦而不平(愁)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尽) C.而山不加增(加大) 惧其不已也(停止) D.方七百里(方圆) 其如土石何(句首语气词,表示反问) 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笑而止之 B.跳往助之 C.惩山北之塞 D.操蛇之神闻之 4.下列加点字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子子孙孙,无穷匮也B.甚矣,汝之不惠 C.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D.一厝朔东 5.给下列各句找出正确的译文。 ①帝感其诚( ) A.天地感到了他的诚心 B.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 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 A.于是率领子孙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 B.于是率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 ③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 A.一直通向豫州南部,达到汉水南边 B.一直通向豫州南部,达到汉水北边 6.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

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 )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年且九十存者且偷生 B. 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 C. 杂然相许吴广以为然 D. 以君之力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从选段中,我们可以从愚公身上汲取哪些精神营养? 课时训练答案 1.B (A项中,“荷”应读“hè”;C项中“曾”应读“céng”;D项中“叟”应读“sǒu”) 2.A (A项中“易”意思为“交换”) 3.C (C项中,“之”是助词,的;其他三项都是代词,代人代事) 4.B (例句中,“亡”通“无”,是通假字。B项中,“惠”同“慧”,其他三项没有通假字现象) 5.①B②B③A (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感”译为“被......感动”;“阴”,在古代,水的南面或山的北面为阴。同时,根据语境准确翻译) 6.(1)A.指山的北面、水的南岸,与“阳”相对 B.削减 C.交换

《愚公移山》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

《愚公移山》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上第22课】 班级:姓名: 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 而.山不加增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D. 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B.而.山不加增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D.以.残年余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C、其.妻献疑曰既出,得其.船…… D、投诸渤海之.尾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 B.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苦于) C.冀之南、汉之阴.(阴:〈汉水的〉北岸) 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先帝之灵/先帝不以.臣卑鄙 D.已而之.细柳军/辍耕之.垄上 6、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惩.山北之塞惩.前毖后 B.聚室而谋.曰不谋.而合 C.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D.河曲智叟亡.以应亡.羊补牢 7、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杂然相许.许: 赞同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扛 C. 寒暑易.节易: 交换 D. 何苦.而不平苦: 劳苦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 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了对愚公精神的肯定和颂扬。 9、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作者除用智叟这个人物与愚公进行对比外,还用遗男“相助”、山神“求告”、天帝“感动”等情节来衬托愚公,从而使愚公形象更加丰满、高大。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同步练习2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同步练习2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 移山【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万仞(rèn)冀州(jì) B. 荷担(hè)箕畚(qí) C. 朔东(shuò)雍南(yōng) D. 河曲(qū)魁父(kuí) 2.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 甚矣,汝之不惠! C.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D. —厝朔东,一厝雍南。 3.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其妻献疑曰________ B. 其如土石何 C. 帝感其诚________ D. 惧其不已也 4. 与“何苦而不平”问句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 且焉置土石? B. 何陋之有? C. 何以为计? D.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5.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文言文中,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_______ )

(2)“河阳”应理解为黄河的北岸。( _______ ) (3)“甚矣,汝之不惠”是个倒装句,翻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_______ ) (4)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________ ) 6.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惩/山北之塞。 B.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7. 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生动地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 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 的道理。 B. 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有一些生动的细节。 C. 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 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 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二、名句名篇 8. 根据提示,用课文原句填空。 (1)愚公移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移山的目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智叟嘲讽愚公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愚公认为山可以移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愚公移山的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应用 9. 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 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