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第三章声的世界

【知识详解】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平常我们

讲的声速,指的就是此值。

4.回音: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这种现象是声音的反射,通常称为回音(或回声)。要点诠释:

(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2)影响声速的因素:①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②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人耳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4)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典例分析】

例1、(2020•苏州模拟)在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会看到水花飞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估测声音传播的速度 D.探究音叉发声音调的高低

【答案】 A

【解析】正在发生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中,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振动的,故选A。

【技巧总结】

题目考查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利用“转换法”把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换成能够明显观察到的水的振动。

知识要点二、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知识详解】

发声体发出声音→介质传声→耳朵听声。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被阻断,都将听不到声音。人耳听觉障碍如果是传导障碍,一般可用骨传导来帮助听到声音。如果是神经性耳聋,不易治愈。

要点诠释:

(1)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把这种传播方式叫做骨传导。(3)双耳效应:可以帮助人们准确地判断出声音传来的方位,立体声音乐就是利用了双耳效应使人有身临演奏现场的感觉的。

【典例分析】

例2、(2020•深圳模拟)人耳能听到声音的条件是:____ ___、。

【答案】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

【解析】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技巧总结】

发声体发出声音→介质传声→耳朵听声。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被阻断,都将听不到声音

知识要点三、声音的特性

【知识详解】

1.响度: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影响响度的因素:(1)声源的振幅;(2)人耳离发声体的距离。

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3.音色:音色是声音的另一个特色,不同的乐器,即使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也能分辨它们。主要音色不同。音色与声源的材料、结构有关。

要点诠释:

关于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由频率决定,同种材料的物体的音调与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而响度由振幅决定,还与人耳到声源的距离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因此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注意联系实际生活从定义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

【典型分析】

例3、(2019•海南中考)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 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答案】B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A选项正确,不合题意;从波形图来看,三个乐器振动频率相同音调相同,振幅相同响度相同。但是波形图并不完全相同是因为不同乐器材料结构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答案B错误,符合题意。

【技巧总结】

这是一道信息题,题目结合声波的波形图考查了和声音的三个特性。解决这类题目要从波形图上比较振动频率和振幅。

知识要点四、噪声的危害及防治

【知识详解】

1.噪声

(1)由声源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且强度过大的声音,称为噪声。如:家庭装修时电钻发出的声音。(2)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干扰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休息,甚至对人体有害的声音,也称为噪声。2.噪声的强弱等级和危害

(1)分贝(dB):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0 dB是人们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2)危害:①>90dB,会破坏听力,引起神经衰弱、头痛高血压等疾病;

②>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③>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3.噪声的防治:

(1)从噪声的产生处防治噪声;

(2)从噪声的传播过程中防治噪声;

(3)从噪声的接收处防治噪声。

要点诠释:

(1)噪声的来源:①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②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

③社会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的喧哗声;④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2)噪声往往只能减弱,而不是完全的消除,因为在一些生产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要产生噪声的。【典型分析】

例4、(2019•海南)下列有关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考场周围禁鸣喇叭是在人耳处减弱噪音

C.“听诊器”能使人的心脏振动幅度增大,音调升高

D.用超声波能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答案】D

【解析】物体振动发声后还需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我们才可以听到声音,A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喇叭禁鸣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不符合题意;听诊器可以减少声音能量的分散,这样可以让听者听到声音的响度更大,听的更为清楚,C不符合题意;因为声波具有能量,可以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法正确,D符合题意。

【技巧总结】

此类题目联系实际生活考查声音的有关问题,要会根据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物理学习的目的,符合物理走向生活。

知识要点五、超声与次声

【知识详解】

1.超声: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超声的波长短,在均匀介质中能沿直线传播,应用于探伤、测距、测厚、医学诊断和成像。

2.次声:通常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火山爆发、激光、地震、海啸、台风、核爆炸、火箭发射等现象都会产生次声。次声频率低,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传播距离远,不容易被吸收。如:印度尼西

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时,产生的次声绕地球三圈传播了十几万米。次声速度大于风暴的速度,可以检测风暴。但是有的次声对人体有害。

要点诠释:

声和声音,声的概念比较广,包括声音、超声、次声等;声音的概念相对较窄,仅指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在声的利用这一节中了解声音、超声、次声的应用。

【典型分析】

例5、(2020•山东)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是()

A.清洗钟表的精细器件 B.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

C.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治疗病人体内的结石 D.孕妇做“B超”

【答案】D

【解析】超声波可以使钟表精细器件中的灰尘振动,达到清洗钟表的目的,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不符合要求;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来对工件进行加工,故B不符合要求;超声波有很强的穿透性,能够传递能量,所以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故C不符合要求;孕妇做“B超”使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不是用来传递能量的,故D符合要求,故选D。【技巧总结】

超声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如:B超诊病;也可以用来传递能量,如: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除去人体内结石、除尘、为空气加湿。

2020_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第三章声的世界 【知识详解】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平常我们

讲的声速,指的就是此值。 4.回音: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这种现象是声音的反射,通常称为回音(或回声)。要点诠释: (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2)影响声速的因素:①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 ②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人耳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 (4)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典例分析】 例1、(2020•苏州模拟)在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会看到水花飞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B.说明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估测声音传播的速度 D.探究音叉发声音调的高低 【答案】 A 【解析】正在发生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中,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振动的,故选A。 【技巧总结】 题目考查了,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利用“转换法”把不易观察的音叉的振动转换成能够明显观察到的水的振动。 知识要点二、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知识详解】 发声体发出声音→介质传声→耳朵听声。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被阻断,都将听不到声音。人耳听觉障碍如果是传导障碍,一般可用骨传导来帮助听到声音。如果是神经性耳聋,不易治愈。

第3章 声的世界附答案 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上第3章声的世界附答案 沪科版八上第3章声的世界 一、选择题。 1、一艘科考船在经过A、B、C、D、E 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20 s、0.14 s、0.18 s、0.15 s、0.20 s,根据时间,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 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2、某学校走廊贴有“轻声慢步”的文明提示语,这里的“轻声”描述的是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速度 3、小月同学认为生活中的现象出现原因不正确的是() A. 蝙蝠以很高的精确度确认目标是采用了回声定位法 B. 大象们是用次声波进行交流的 C. 击鼓时用力越大鼓面上的纸屑跳得越高说明音调与振幅有关 D. 冰块熔化时温度不变说明晶体的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4、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 空气不能振动,只能作介质 D. 声音大时声速大 5、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发声体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B. 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噪声 C.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D. “闻其声便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6、声音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雨滴落在地面上会发出声音,说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以发声 B. 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 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 D. 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是因为超声波比次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 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D.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8、金帆乐队的队员在新年联欢会上演出。演奏前,弦乐演奏员都要调节自己的乐器--拧紧或放松琴弦,这样做主要是改变乐器发出声音的() A. 振幅 B. 响度 C. 音调 D. 音色

中考一轮物理单元复习一遍过-第3章 声的世界【综合备课】(解析版)

第3章声的世界(解析版) 2021年中考一轮物理单元复习一遍过(沪科版) ★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误区警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注: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一般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传播的具体过程是:物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 (4)、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 ;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影响因素: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4、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 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6、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另一未接触的相同频率音叉也振动发声 ★知识点二:声音的特性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三章《声的世界》第2节《声音的特性》精品讲解与例题(含解析) 沪科版

答案: (1)强弱(2)振动幅度(3)振动幅度(4)传播距离(5)分散程度(6)高低(7)振动的快慢(8)振动越快(9)音品(10)品质(11)特色(12)无规则(13)产生(14)传播(15)接收 1.响度 人们把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 (1)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 ①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②声音的响度还与声音的传播距离和分散程度有关。声音的传播距离越大,分散程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小。 (2)声音响度的单位:分贝(dB)。 (3)人们的听觉效果与声音的响度有关,声音的响度不同,听觉效果不同。听觉效果与响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声音响度/dB听觉效果 树叶微动10极静 轻声交谈20~30安静 正常说话40~50正常 大声呼喊70~80较吵 汽车喇叭90很响 飞机发动 120~130难忍 机 (4 声音的响度。 谈重点影响响度的因素及增大响度的方法 (1)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越远处越分散,越远处振动的幅度越小,所以人们所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就越小;因此人们所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与听者到发声体的距离有关,听者到发声体的距离越远,听者所听到的声音的响度就越小。(2)增大声音响度的方法:①增大发声体振动的幅度,②减小听者与发声体间的距离,③减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分散,如听诊器。 【例1】小明和小亮同学为了探究乐音的特性,小明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鼓面(如图所示),小亮站在周围听,他发现:敲鼓时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用力越小,听到的鼓声越小。

(1)小明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 (2)由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实验中他们还发现:当小明用同样的力敲击时,小亮到小明的距离不同,听到的声音强弱也不同。请你帮他们解释其中的原因。 解析:(1)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鼓面时,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小明是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动幅度的关系。(2)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就越大,同时听到的声音的响度越大;所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3)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分散,传播的距离越远,声音振动的幅度就越小,声音的响度就越小;所以当小明用同样的力敲击时,小亮到小明的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就越小。 答案:见解析 2.音调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1)声音的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反之,振动频率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低。 (2)物理学中,物体振动的快慢用每秒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称为频率。 (3)频率的单位:赫兹(Hz)。每秒振动一次则频率为1 Hz。每秒钟振动1 000次,声音的频率就是1 000 Hz。 (4)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频率。在相同的时间内,甲振动次数少,频率小,音调低;乙振动次数多,频率大,音调高。 (5)听觉效果与音调的关系:音调越高,听起来越尖细;音调越低,听起来越低沉。 (6)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振动频率不变,音调不变。 谈重点对音调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 音调的高低跟发声物体的形状、尺寸和所用材料等多种因素有关,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大弦小声,小弦大声”的记载。弦越短、越细、张得越紧,它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弦乐器和管乐器通过改变振动弦或空气柱的长度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成年男子的声带长而厚,儿童和妇女的声带短而薄,所以成年男子的音调比儿童和妇女的低。男低音频率约为65赫兹,女高音频率约为1 100赫兹。 【例2】(山东·烟台)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精选】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测试卷(含答案)

【精选】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测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将要上钩的鱼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 C.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D.小溪流水的“哗哗”声 2. 如图所示的是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当游客站在圜 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下列关于声音变得特别洪亮的解释正确的是( ) (第2题) A.声音变成了超声波 B.圜丘上装有扩音器 C.建筑师利用了声音的折射原理 D.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声音得到了加强 3. 声音在均匀的空气里传播的过程中( ) A.声速逐渐减小B.频率逐渐减小 C.响度逐渐减小D.声速、频率、振幅都不变 4. 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弓毛和弦摩

擦发出声音,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 ) 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 B.将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为摩擦外弦 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 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张紧度 5. 音乐课上,音乐老师播放一段音乐后,请同学们说出该音乐是由哪一种乐器 演奏的。这主要是在训练同学们对乐器的鉴别能力,其依据是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 C.音色D.声速 6. 下列声音波形图中,与其他图形表示的响度不同的是( ) 7. 如图所示的是楼梯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 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 ) (第7题)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音色和响度

3.1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2020-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课堂帮帮帮(沪科版)

第三章声的世界 第一节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目标梳理 知识梳理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提出问题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猜想与假设 物体的发声似乎与振动有关。 3.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实验器材:泡沫塑料小球、扬声器、音叉、水盆(适量水)。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将泡沫塑料小球放在扬声器的纸盆上,播放音乐,会看到①。 (2)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②。 (3)用手握住正在发声的音叉,声音停止。 5.分析与论证

通过观察和实验证明: (1)声音是由物体③产生的。 (2)振动停止,发声④。 6.评估 (1)扬声器播放音乐时,音量要适度,不要太响或太弱。太响,纸屑可能跳出扬声器外;太弱,纸屑可能不跳动。 (2)音叉敲击的力量要适度,力量太小,溅起水花不明显。 7.交流与合作 (1)实验中用到的物理方法是什么? ⑤。把不易直接看出的振动转换成跳动的泡沫塑料小球和飞溅的水花。 (2)是不是只有固体振动才能发声,液体、气体呢? 液体和气体振动也能发声,例如潺潺的流水声,笛声、萧声。 ①不断地跳动②水花飞溅③振动④停止⑤转换法 二、声音的传播 1.提出问题 声音是怎样传入我们耳朵的? 2.猜想与假设 声音是通过空气等介质传入我们耳朵的。 3.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1)实验器材:音乐芯片、玻璃罩、抽气机。 (2)实验装置: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在玻璃罩内放置一个音乐芯片,当玻璃罩内有⑥时,能听到音乐声。 (2)用抽气机不断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不断⑦。 (3)推理:假若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完全抽出来,让玻璃罩内变成⑧,我们听不到音乐芯片的声音。

2020年沪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0.8.68.6.202015:5515:55:05Aug-2015:55 2、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二〇二〇年八月六日2020年8月6日星期四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15:558.6.202015:558.6.202015:5515:55:058.6.202015:558.6.2020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8.6.20208.6.202015:5515:5515:55:0515:55:05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Thursday, August 6, 2020August 20Thursday, August 6, 20208/6/2020 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3时55分3时55分6-Aug-208.6.2020 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0.8.620.8.620.8.6。2020年8月6日星期四二〇二〇年八月六日 8、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15:5515:55:058.6.2020Thursday, August 6, 2020 亲爱的读者: 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第三章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36分) 1.花样游泳表演时,场馆内音响发出的音乐声,能被水中的运动员听到。这说明除了气体,________也能传播声音。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后,传播速度________(填“不变”“变慢”或“变快”)。 2.如图所示的是著名的“水鸣天梯”。一人在上端,另一人拾级而上,上端的人便会听到叮咚悦耳的水鸣声,让人啧啧称奇,疑有神意。其中,人们辨别出叮咚悦耳的水鸣声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中传播;俗语“响鼓也需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有关。 4.小王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在相距几百米的铁轨另一端,小李用小铁锤用力敲一下铁轨,则小王可以听到2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来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来的。 5.周末小明和同学们去工厂参观,淘气的小明用一根细铁棒先后用同样大小的力在一块钢板和木板上“作画”,划钢板时发出了刺耳的声音,划木板时的声音则较低沉,这里“刺耳”和“低沉”表示的是声音的________。 6.声呐可用于测绘海底形状,是利用了________定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这种方法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

难点详解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同步测试试题(含详细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同步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声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关闭门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区分 C.“低声细语”是指声音的音调低 D.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2、如图所示是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 B.我们说某歌手能够发出美妙的海豚音,是形容他(她)发出的声音的响度大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声音只能传递信息,不能传递能量 3、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目的是为了减弱机动车的噪音对学校教学产生影响的是()A.禁止鸣笛B.限速 C.禁止停车D.限重 4、如图,关于声的实验和应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以说明真空能够传声 B.可以探究音色与频率的关系 C.用转换法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D.如图的倒车雷达是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特点 5、“女高音”和“引吭高歌”的“高”分别指的是声音的() A.都是音调高B.都是音调低C.音调高,响度大D.音调低,响度小 6、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2022年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同步练习试题(含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同步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声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关闭门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区分 C.“低声细语”是指声音的音调低 D.汽车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2、下列与声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是因为它的翅膀振动幅度太小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C.“引吭高歌”中的“高歌”是指演唱者歌唱时声音的响度大 D.我们能分辨歌曲的演唱者,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的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声源的振幅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就越小

C.道路旁植树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Hz之间的声音 4、如图是一款磁悬浮蓝牙音箱,它由球形音箱和底座组成,二者均为磁体。音箱悬浮在空中,一边旋转一边播放歌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蓝牙音箱是高科技产品,发声不需要振动 B.根据音调可以分辩出哪位歌手的歌声 C.调节音响音量,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D.音箱发出的声音通过固体传到人耳 5、下列做法中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 A.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B.改进汽车发动机的性能使它的振动减弱 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D.在居民楼靠近马路的一面植树造林 6、小明在家用一根筷子敲击空瓶子的同一位置来研究声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不同力度敲击可听到不同音色的声音 B.不同力度敲击可听到不同音调的声音 C.相同力度敲击空瓶与装水的瓶子可听到相同音调的声音 D.要获得不同的音调,可往瓶子内加不等量的水

2022年最新强化训练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章节练习试题(含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章节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吉他是一种常见的乐器,拨动粗细不同的弦是为了得到不同的() A.音调B.响度C.振幅D.音色 2、舞龙舞狮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舞龙舞狮过程中,往往用敲锣和击鼓来助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锣鼓声响起时远近不同的观众都能听到,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B.越用力敲击锣面,锣面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C.人们能区分锣声和鼓声,主要是它们的音色不同 D.锣鼓声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宇航员在月球上无需借助其他设备可以直接对话交流信息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是指声音的响度大 C.在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幕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用收音机听歌,能分辨歌曲的演唱者,是根据声音的音调来判断

4、小明在钢水管的一端敲一下,小白在另一端听到3下声音,这三下声音按听到的顺序先后依次是由下列物质传播的() A.钢,水,空气B.钢,空气,水 C.水,空气,钢D.空气,水,钢 5、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种刷牙方式既干净又舒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耳能听到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 B.该现象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小于20000Hz D.它和蝴蝶振动翅膀发出的声音都属于超声波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中超声波清洗机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 B.乙中烛焰摆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丙中可以利用超声波确定火山爆发强度 D.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给汽车定位 7、为了减小周围环境噪声对教室内正在上课的学生噪声干扰,下列方法有效且合理的是() A.在教室周围植树B.老师讲话时声音小一些 C.教室内安装噪声检测装置D.每位学生在耳朵里塞入棉花团 8、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022年最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同步训练试题(含详细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同步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曲高和寡”中的“曲高”是指音调高 B.声呐是利用次声波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的 C.“超声波”的速度总是大于“次声波”的速度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有一种电动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动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3、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某校在报告厅排演男女声大合唱,其中关于声音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女生的音调高是因为女生的声带振幅大 B.合唱声传到楼下,说明气体可以传声 C.听众可通过音调分辨出不同伴奏乐器发出的声音 D.合唱使得声音的音调更高 4、选项中是四个音叉发声时,利用同一示波器在相同设置下分别测到的波形图,音叉振动频率最高的波形图是() A.B. C.D. 5、王瑞同学在学习了声现象后,总结了以下四点,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B.发声的音叉轻贴着乒乓球,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说明乒乓球可以传声 C.在音乐会中,我们能根据声音的音调不同区分出不同乐器所发出的声音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0×108m/s 6、医生给病人检查身体时,经常使用到听诊器,可以听到心脏跳动发出的微弱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平时不能听到心跳的声音,因为这个声音属于超声波 B.听诊器增大了心脏的振幅,从而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2021-2022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专题练习练习题(含详解)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专题练习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 2、下列措施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A.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B.靠近居民区的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墙 C.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D.汽车进入居民小区后,禁止鸣笛 3、下列实验与实例,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A.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B.美妙的歌声使人心情愉快,发动机的噪声使人心烦 C.邮局电话亭用玻璃制成,隔音效果比较好 D.往鼓面上撒一些泡沫屑,敲鼓会使泡沫屑不停地跳动

4、为了减小周围环境噪声对教室内正在上课的学生噪声干扰,下列方法有效且合理的是()A.在教室周围植树B.老师讲话时声音小一些 C.教室内安装噪声检测装置D.每位学生在耳朵里塞入棉花团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声源的振幅越大,发出的声音响度就越小 C.道路旁植树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正常的人耳只能听到20Hz~2000Hz之间的声音 6、如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禁止鸣笛的标志。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A.减小噪声传播速度B.在空气中阻断噪声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D.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 7、蝴蝶从身边飞过,我们听不到它的声音,却能听见从身边飞过的蚊子声。这是因为()A.蝴蝶发出的声音很小,蚊子发出的声音很大 B.蝴蝶翅膀每秒只振动几次,振动的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 C.蚊子翅膀振动的频率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 D.蝴蝶飞行时不发出声波 8、图的四个情景中,说法正确的是() A.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难点解析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必考点解析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必考点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某学校艺术节的演出会场上,伴奏演员用钢琴和古筝等两种乐器合奏出的《梁祝》优美动听,下列因素能够辨别出这两种乐器的声音是() A.频率B.响度C.音调D.音色 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B.可以用超声波测量地月之间的距离 C.高架桥上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3、2021年11月25日开州区第五届诗词大赛网络答题通道开启,中小学学生、18-45周岁的成年人均可报名参与诗词大赛,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下面对诗句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进行判别的

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4、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B.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主要目的是改变响度 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6、以下事例中属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A.用超声波清除眼镜片上的垢迹 B.用“B”超探病 C.医生用超声波为病人除去体内的结石 D.声波清洗精细的机械 7、下列措施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A.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B.靠近居民区的公路两侧安装隔音墙C.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D.汽车进入居民小区后,禁止鸣笛8、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曲高和寡”中的“曲高”是指音调高

2021-2022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第三章声的世界章末跟踪训练(含解析)

2021-2022学年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册 第三章声的世界章末跟踪训练 一、填空题 1.在月考考场上,随着铃声的响起,同学们开始了紧张的考试,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其中铃声是通过_____传到人耳的。为了保持考场安静,监考老师在巡视过程中始终保持稳步轻声,这是在_____处减弱噪声的。 2.小提琴演奏者不断变换手指按压的位置为观众演奏优美动听的音乐,变换手指按压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小提琴的声音是通过_____进入观众的耳朵的.听众能听出是小提琴而不是二胡,这是根据声音的_____判断的. 3.“校园歌手”的比赛现场,吉它手弹奏电吉它时,不断改变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美妙的歌声是通过________传到现场观众耳朵的;挂在音箱附近的彩色气球会随着音乐跳动,这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_。 4.啄木鸟捕食躲藏在树干虫洞中的虫子时,会用嘴敲击树干,使树干______,发出“咚咚”的啄木声.啄木鸟用力不同,产生的声音的______不同.声波通过树干和虫洞内的______传播到虫的位置,听到声音的虫子昏头转向,逃到洞口被啄木鸟捕捉. 5.如下图所示,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 6.张明修理桌椅时有敲击声,为使邻居免受干扰,他想出了三种方法:第一,在被敲击的地方垫一块厚布,这是在_____减弱噪声;第二把自己家的门窗关得很严实,这是在_____减弱噪声;第三,告诉邻居,暂时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或塞团棉花,这是在_____减弱噪声.二、单项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满足题意)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说话音调放低些 B.用泡沫盒罩住发声体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 C.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播信息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三章声的世界 学习效果检测(解析版)

沪科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声的世界》学习效果检测 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2021·辽宁阜新·中考真题)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女高音”的“高”,是指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传播速度 【答案】A 【解析】 声音的三特性为:音调、响度、音色。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女高音”的“高”,是指声音的频率高,即音调高。故选A。 2.(2021·湖北荆门·中考真题)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悠扬的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B.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C.“震耳欲聋”说明声音音调高 D.利用超声波振动可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答案】A 【解析】 A.悠扬的笛声是由笛子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噪声,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B错误;C.“震耳欲聋”用于形容声音很大,说明声音响度很大,故C错误;D.利用超声波振动可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故D错误。故选A。 3.(2021·四川广元·中考真题)如图展示的是智能机器人和主持人的互动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能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的音色不同 B.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它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D.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A 【解析】 A.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的音色不同,故A正确;B.所有的声音的产生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机器人发出的声音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021年春沪科版物理中考考点过关——声的世界(Word版附答案)

第三章声的世界 教材原型题 图片改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说法中1.(HK八P35 、36 错误的是() A.图甲,小提琴是靠弓和弦的相互摩擦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的 B.图乙,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会看到水花飞溅,说明音叉在振动 C.图丙,扬声器播放音乐时,放在纸盆上的泡沫塑料小球会跳动,说明纸盆在振动 D.图丁,在抽气过程中,音乐芯片发出的乐声逐渐变小,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2.(HK八P39“作业”改编)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说明音调越高,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B.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C.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发声时的音色是否相同 D.便于分辨出音叉振动所发出的声是次声波还是超声波

3.(RJ八上P37“动手动脑学物理”改编)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关于这种“哨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吹气时声音是由管中的空气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C.用力吹气声音的响度变大 D.向下拉活塞时哨子发出声音的音调变高 4.(HK八P50“本章练习”改编)如图所示,拨动伸出桌边的钢尺,钢尺发出的声音是由产生的;缩短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同样的力再拨,听到其发出声音的音调(选填“变高”或“变低”)。 高频考点专练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例1(2020·百色中考)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调节电视机的音量是改变声音的音调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三章声的世界单元练习题(含解析)(新版)沪科版

第三章 声的世界 一、选择题 1.妈妈买瓷碗经常把两只瓷碗轻轻碰一碰,听听发出的声音,她判断瓷碗利害主假如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音.量 2.环保型住所多半使用双层中空玻璃代替传统玻璃窗中的单层玻璃,这样做的利处是( ) A.拥有更强的安全性 B.拥有更强的拉伸性 C.拥有更强的透光性 D.拥有更优秀的隔音性 3.因为部分中国旅客就餐时大声说话,影响其余人,一些欧洲国家辟出特意餐厅供中国人就餐 .这里大声说 话是指声音的哪一特点?( )A.音调 B 振.幅 C 响.度 D 频.率 4.诗句“不敢大声语,惊恐天上人 ”中的“高”从物理角度是指声音( ) A.频次高 B.音色好 C.速度快 D.响度大 5.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方法中可行的是( ) 经过科学研究,使全部声源都不发生振动 将全部噪声源都隔绝在真空容器中,以防止噪声传出 在穿过住所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道路两旁植种树木花草 规定建筑工地上不一样意使用大型机械 6.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荒野中要 “大声”喊叫才能让较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 “轻声” “” ) 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音色 B 响.度 C 音.调 D 频.率 7.广场舞是中国大妈特别喜爱的一种健身活动.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所楼歇息的居民造成了一

定影响.为了使两方的利益都获得尊敬,和睦相处,你以为采纳下边哪一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 A.住所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 罩 B.严禁广场舞活动 C.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 机 D.住所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8.以下对于声音的说法中正 确的选项是() A.在真空中声音流传得最快 B.声源振动的频次影响声音的响度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假如依据声音 的音调来判断的 D.植树造林可减弱噪声

2022年最新强化训练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 声的世界综合训练试题(含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三章声的世界综合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曲高和寡”中的“曲高”是指音调高 B.声呐是利用次声波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的 C.“超声波”的速度总是大于“次声波”的速度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王瑞同学在学习了声现象后,总结了以下四点,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传递信息的 B.发声的音叉轻贴着乒乓球,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说明乒乓球可以传声 C.在音乐会中,我们能根据声音的音调不同区分出不同乐器所发出的声音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0×108m/s 3、如图(a)所示,停在路旁的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问差,就能测出车速。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7秒,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若汽车是沿直线匀速行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次发出信号到该信号被测速仪接收到间隔时间为0.45s B.第二次发出信号到该信号被测速仪接收到的时间内汽车行驶了18m C.汽车第一次按收到信号和第二次接收到信号之间行驶了102m D.该汽车的速度是17m/s 4、为了让同学们听得更清楚,上课时老师常用“小蜜蜂”扩音器进行讲课。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提高声音的音调B.增大声音的响度 C.改变声音的音色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5、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A.次声波并不是由于振动而产生的 B.超声波粉碎结石是利用声波具有能量 C.“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响度来区分的 D.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6、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某校在报告厅排演男女声大合唱,其中关于声音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女生的音调高是因为女生的声带振幅大 B.合唱声传到楼下,说明气体可以传声 C.听众可通过音调分辨出不同伴奏乐器发出的声音 D.合唱使得声音的音调更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