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估探究

【第一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优化分析引言

【第二章】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三章】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第四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方法

【5.1 5.2】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分析

【5.3】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第六章】改善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的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河北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改进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3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3.1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是由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和利益选择决定的,它影响和制约着评价指标的设计、评价标准的选择及评估结果的运用等各个方面。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前提。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应树立这样的价值取向: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相结合;以人为本;社会公平。

首先,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应坚持经济性、效率性和

有效性相结合的价值取向,即除了要尽力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之外,还要在最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和其他预期结果。其次,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满足人们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为公众设计便利通畅的表达意见的渠道,使得供需相匹配,同时也应注意避免盲目迎合公众的需求,提倡科学、先进的文化熏陶,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最后,坚持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意味着在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改革中,政府必须承担公共责任,维护社会公平,改善公共文化投入和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性。

3.2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内容与基本维度

3.2.1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内容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内容既涉及责任主体,也涉及实施主体,即广大的文化事业单位(图书馆、博物馆等)和一部分文化企业单位(艺术表演团体和艺术表演场馆),也包括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由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主体广泛,同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了主要的公共文化机构进行评价,即,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群众文化机构(包括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和文化站)、艺术表演团体(事业)、艺术表演场馆(事业)5 类,考虑到基层公共文化机构的重要性,单独对乡镇(街道)文化站、社区(村)文化室的一些方面分别进行评价。

有学者大致从公共文化服务的总体效应、有效供给状况、服务保障三个方面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绩效评价,其中总体效应是指公

共文化服务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反作用。由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总体效应具有滞后性,滞后期也不确定,而且其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往往通过与教育水平、经营性文化产业等综合作用而来,所以公共文化服务的总体效应难以准确衡量,本文不采纳这样的分析角度。

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内容进行划分:根据评价的目标划分,绩效评价分为经济性评价、效率性评价、效果性评价和公平性评价;根据绩效评价的范围划分,绩效评价分为投入、过程、产出和结果四个方面。本文从评价范围的角度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进行评价。

3.2.2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基本维度

评价的基本维度就是根据评价的目标、价值取向和内容而确定的评价范围类型。通过维度区分,有助于避免评价内容的重复,可以集中评价视角(毛少莹,2007)。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涉及的对象是多元的、内容是广泛的,因此确定了五方面的评价的基本维度:

(1)政府投入。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唯一责任主体,负责着文化政策、规划等的出台和实施的工作,其对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的多少和投入的分布直接决定了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规模和质量,所以对政府财政投入状况和使用状况进行评价分析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由于目前民办非营利文化机构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投入量很小、复杂多样,所以它不是绩效评价的重点。基于以上考

虑,把政府投入单列一个维度。

(2)发展规模。它是指公共文化设施种类、数量和面积以及开展公共文化活动的种类和次数等,也就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状况。健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势必需要一定的载体,并形成一定的规模才可能达到,如一定数量的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等和一定面积的艺术表演场馆、文化馆等。发展规模这一基本维度可以客观地从一个量化的角度评价绩效。

(3)运行机制。其是指激励、约束和监督人的行为的基本准则和相应制度。灵活完善的运行机制潜移默化地保障组织内部工作的目标与任务顺利实现。本文的运作机制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过程及影响因素,包括决策机制、监督机制、反馈机制以及公共文化机构的人员队伍。

(4)社会参与。这一维度的设立,一方面反映了所建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活动是否符合公众需要和受公众欢迎,通常用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率和公共文化活动的参与率表示;一方面衡量实施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经济社会效应,通常用文化(文物)事业机构受益人口所占比重来表示。所以“社会参与”这一维度可以很好地说明公共文化服务的效果以及是否实现了供需对接。

(5)公众满意度。它是公共文化服务水平高低的最直接的反映。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获知公众满意度,是对一项文化服务绩效评价最直接的办法。将公众满意度测评引入到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是公民参与的重要渠道,也是掌握居民文化需求和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

接状况的重要途径。

3.3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选取指标的基本原则

在明确评价基本维度的基础上,就可以分解形成评价的基本指标。评价的基本指标直接反映了评价的价值取向,体现了评价的内容,是进行绩效评价的基础和关键,所以选取评价指标时必须遵循这些基本原则:

第一,目标统一性原则。即指标体系与被评价的对象的目标、绩效评价的目的三者之间应当是统一的,这样才能保证绩效评价的有效性。第二,整体性原则。即要求指标体系内部的指标能够完整全面、系统客观地反映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价的数量和质量,综合有效地衡量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绩效水平。第三,可比性原则。即首先要求指标要有相互独立性;其次,要与国内通用的、规范的名称、口径和计算方法相同;再次,指标还应当具有长期适用性,便于一定时期内绩效考核的稳定和连续性。第四,可测性原则。即指标应具有可测性。第五,简明实用原则。是指选取指标时要抓大放小、尽量少而精,因为公共文化服务涉及的内容广泛、复杂多样,绩效评价不可能完全覆盖,只能选取每类评价对象的最具代表性的指标来进行分析评价。

3.4 各类指标的说明

基于上文的分析研究,本文从政府投入、运作机制、发展规模、社会参与、社会满意度这五个方面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进行评价。

3.4.1 政府投入

根据指标的重要性和数据的可得性,“政府投入”一级指标主要包括“总体公共文化投入”和“人均公共文化投入”这2 个二级指标,从总体和人均公共文化投入状况的层面分析河北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投入状况。

“总体公共文化投入”二级指标下设“文化事业费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文化事业费同比增长率”2 个三级指标,这两个指标都是反映文化事业费总体投入状况的重要指标,也反映了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视程度,指标值越高,说明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支持力度越大。“人均公共文化投入”二级指标下设“人均文化事业费”、“人均公共图书馆购书费”2 个三级指标,前者是常用的反映人均公共文化投入水平的指标,后者用于反映公共图书馆藏书更新的快慢程度,指标值越高,说明经费充裕度越高。

3.4.2 运作机制

本文从决策机制、监督机制、反馈机制、人员队伍这四个方面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运作机制进行分析评价,由于无法对决策机制、监督机制、反馈机制进行量化和统计,而且河北大部分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在这三方面类似,所以对这三方面只进行定性的分析和评价,不计入最终的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分中。根据指标的重要性和数据的可得性,“运作机制”一级指标主要包括“主要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队伍”、“基层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队伍”2 个二级指标。“运作机制”从公共文化机构

从业人员数量和专业素质两个方面分析评价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保障程度。

“主要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队伍”二级指标中的公共文化机构包括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群众文化机构(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艺术表演团体(事业)、艺术表演场馆(事业)这五类机构,该指标下设“每××千人中有一名主要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主要公共文化机构中级及以上职称人数占总从业人数比重”2 个三级指标,前者用于考察文化部门的从业人员数量是否与所服务的人口相协调,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公共文化机构的从业人员越少。后者可以反映主要文化部门从业人员素质,该指标值越高越能保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果,是正指标。

“基层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队伍”二级指标主要考察基层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的数量和工作技能状况,下设“每个文化站的在编人员数”、“平均每社区或村拥有的群众文化机构指导的业余文艺团队数”2 个三级指标,前者用于反映文化站工作人员数量是否充足和稳定,后者用于反映基层的群众业余文艺团队的活动水平和发展状况。该指标值越高,说明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的保障程度越高。

3.4.3 发展规模

“发展规模”一级指标主要包括“主要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主要公共文化设施的面积”

和“主要公共文化产品的数量”以及“主要公共文化活动的数量”4 类二级指标,从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和面积、公共文化产品和活动的数量这三个层次来分析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规模。

“主要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二级指标主要通过图书馆、博物馆、群众文化机构的数量与所服务人口的协调程度以及文化站和文化室的覆盖情况,反映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状况,下设“每××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每××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每××万人拥有一个群众文化机构”、“乡镇(街道)文化站覆盖率”、“社区或村文化室覆盖率”5 个三级指标,前 3 个三级指标值越大越容易造成公共文化设施利用中的拥挤,越小代表公共文化设施供给的越充足,越有利于满足公众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是逆指标。后 2 个三级指标都是用于反映基层公共文化机构的发展规模,指标值越接近于1,越能实现高水平的供给绩效,是正指标。

“主要公共文化设施的面积”二级指标主要通过图书馆、群众文化机构的面积与所服务人口的协调程度,反映公共文化设施的面积状况,下设“每万人拥有的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每万人拥有的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2 个三级指标,这类指标值越大,越能保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果,是正指标。

“主要公共文化产品的数量”二级指标主要通过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所提供的产品数量与所服务的人口的协调程度,反映主要公共文化产品的数量状况,下设“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公共图书馆人均年新增图书藏量”、“博物馆每万人拥有的藏品数”3个三级指标,这类指标值越大,代表公共文化机构的产品越丰富和充足。

“主要公共文化活动的数量”二级指标主要通过博物馆、群众文化机构、艺术表演团体(事业)以及艺术表演场馆(事业)开展的活动或组织演出的数量以及艺术表演团体(包括事业和企业)送演出下乡的数量反映公共文化活动的数量状况,下设“博物馆平均向每万人提供的展览数”、“群众文化机构平均向每千人提供的活动次数”、“艺术表演场馆(事业)每机构平均演出场次”、“艺术表演团体平均向每个村提供的演出场次”

4 个三级指标,前两个指标用于反映公共文化活动数量与所服务的人口是否协调,“艺术表演场馆(事业)每机构平均演出场次”用于反映艺术表演场馆活动的效率,“艺术表演团体平均向每个村提供的演出场次”用于反映农村的公共文化活动供给状况。这类指标值越大,说明供给的公共文化活动越充足,居民参与公共文化活动的机会越多。

3.4.4 社会参与

考虑指标的重要性和数据的可得性,“社会参与”

主要包括“主要公共文化设施或产品的利用”和“主要公共文化活动的参与”2 个二级指标,从居民对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和公共文化活动的参与状况两个层次来反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居民的参与水平。

“主要公共文化设施或产品的利用”二级指标通过居民对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的利用状况来反映公共文化设施的利用状况,下设“公共图书馆年内人均到馆次数”、“公共图书馆平均每册藏书年流通率”、“年内人均参观博物馆次数”3 个三级指标,这3 个指标分别用于反映公众对公共图书馆、馆藏图书和博物馆利用状况,也可以反映公共文化设施或产品的受欢迎程度,这三个指标值越高,代表公共文化设施或产品利用率越高、越受欢迎。

“主要公共文化活动的参与”二级指标通过居民对群众文化机构、艺术表演团体(事业)、艺术表演场馆(事业)举办的活动和演出以及艺术表演团体送演出下乡的参与水平,来反映居民对公共文化活动的参与状况和效果,下设“群众文化活动参加率”、“艺术表演团体(事业)平均每场国内观众人次”、“艺术表演场馆(事业)平均每场坐席利用率”、“每个农村居民观看艺术表演团体演出次数”这4 个三级指标,分别用于反映群众文化机构举办的活动、艺术表演团体(事业)和艺术表演场馆(事业)组织的演出以及送演出下乡受欢迎的程度,指标值越大,代表参与的居民越多、公共文化活动越受欢迎,否

则公共文化活动就不符合公众的文化需求。

3.4.5 公众满意度

本文专门设计了河北省居民文化生活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有效性状况的问卷,以了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是否对接以及公众满意度。

在公众满意度调查部分,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公众评价的主观性,首先请居民对“政府对居民文化娱乐生活重视程度”、当地的文化工作人员和组织的工作技能、公共文化氛围分别进行评价,这是与公众满意度联系密切三个方面;然后请居民对当地公共文化服务的丰富性、质量和便利性分别进行评价,这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的三个重要方面;最后再请居民对其整体状况进行评价。对满意度设置了五个等级,即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由居民做出选择。

本文没有把公共文化服务的公众满意度值计入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总的评分中,原因有二:一方面公众满意度没有现成的数据作参考,只能通过调研的方式获取,受客观条件和笔者能力的限制,无法对河北各个地区的公众满意度进行调查;另一方面由于河北各个地区的居民经济条件、知识水平和生活环境以及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的期望等的不同,各个地区之间的公众满意度的可比较性还值得商榷。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路径

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路径 兰凯军《光明日报》(2014年03月02日07 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提出,是中央对新时期文化建设理论和发展方向的新表述,是对新形势下公共文化工作的全新概括。所谓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兼具时代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特征,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体制、运行机制的总称。我国一直非常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仍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要求存在不同程度的错位。例如,服务内容老化、服务效率低下、群众参与热情不高、公共文化服务对人民群众的亲和力与影响力下降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亟待进一步改善,以提高其时代性、创新性和开放性。 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法制保障。在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有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用以规范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方向、运行秩序和决策方式,否则就会使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长期性、公平性、效率性、规范性等大打折扣。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立法总体比较滞后,相关内容散见于一些单项的法律法规中,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法律法规体系。因此,要抓紧完善立法,使现代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走上法制化轨道。要将公共文化服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考虑,在已有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与制度政策的基础上,吸收地方立法的成功经验,将之上升到国家立法层面予以确认和保障。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标准,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服务组织提供具体的衡量尺度,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规范化、精细化。要积极推动地方立法,鼓励地方根据本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或政府规章,保障和促进当地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 优化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工作机制。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需要法制保障,还需要高效的工作机制。当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机制存在多头管理、业务重复、效能不高、区域壁垒等问题,亟待作出优化。要建立“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统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突破自娱自乐、自说自话的文化工作理念,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实现开放性、持续性、协调性发展。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制定以绩效为核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考核相符合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程序。建立“资源整合、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的交流合作机制,打破部门和区域壁垒,整合文化资源,促进不同形态、不同区域公共文化资源的交融与共享。 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设施网络。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服务人口为依据,以满足公众基本文化需求为基础,以现代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标准、设备配置标准为指导,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合理化、规范化、标准化。努力促进国家、省、市、县、乡、企业、学校等多层次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共建、资源共享、项目共推,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联创共建格局。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形成集文化、教育、体育、基层党建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中心,保障各类文化设施资源由单边、单向,向多边、多向整合转变,提高文化设施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社会效益。要重视和加强城市公共文化设施与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紧密联动,有效发挥城市大型骨干公共文化设施对基层和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带动、支撑和辐射作用,促进解决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矛盾。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方案正式版

Some problems that have appeared or can be expected to come up with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and through the record of the terms, effective supervision and implementation.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方案正 式版

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方案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方案资料适用于某些已经出现的或者可以预期的问题,不足,缺陷,需求等,所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明文或条款的记录,加以有效的监督与执行,确保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体系创新,不断提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管理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活动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xx大和xx届五中全会精神,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和市委关于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安

排,不断探索和创新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管理的理念、机制和方法,全面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打造“文明城市、和谐广州”创造良好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社区网格化建设。以社区为格,明确每一个社区所辖地域和人口,科学整合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力量,把人、地、物、房、情、事、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进行管理,实行“一网多格,一格多员”,科学整合配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力量。 1、城市社区网格建设。按照便于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便于资源整合、便于居民自治的原则,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

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估探究 【第一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优化分析引言 【第二章】公共文化服务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第三章】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构 【第四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方法 【5.1 5.2】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与需求分析 【5.3】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第六章】改善河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的对策 【结论/参考文献】河北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改进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3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3.1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价值取向是由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和利益选择决定的,它影响和制约着评价指标的设计、评价标准的选择及评估结果的运用等各个方面。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前提。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应树立这样的价值取向: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相结合;以人为本;社会公平。 首先,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应坚持经济性、效率性和

有效性相结合的价值取向,即除了要尽力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之外,还要在最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和其他预期结果。其次,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满足人们基本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为公众设计便利通畅的表达意见的渠道,使得供需相匹配,同时也应注意避免盲目迎合公众的需求,提倡科学、先进的文化熏陶,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最后,坚持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意味着在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改革中,政府必须承担公共责任,维护社会公平,改善公共文化投入和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性。 3.2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内容与基本维度 3.2.1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内容 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绩效评价的内容既涉及责任主体,也涉及实施主体,即广大的文化事业单位(图书馆、博物馆等)和一部分文化企业单位(艺术表演团体和艺术表演场馆),也包括群众业余文艺团体。由于公共文化服务的实施主体广泛,同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取了主要的公共文化机构进行评价,即,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群众文化机构(包括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和文化站)、艺术表演团体(事业)、艺术表演场馆(事业)5 类,考虑到基层公共文化机构的重要性,单独对乡镇(街道)文化站、社区(村)文化室的一些方面分别进行评价。 有学者大致从公共文化服务的总体效应、有效供给状况、服务保障三个方面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绩效评价,其中总体效应是指公

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三篇

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三篇 篇一:开发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主管单位: 实施单位: 一、规划综述 开发区(园区)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分支机构建设涉及的主体主要包括投资主体、建设和运营主体等。投资主体决策选取平台建设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委托进行工程设计、筹集建设资金,并成立运营管理机构或委托进行管理。建设主体按照相关规划和工程设计进行平台软硬件条件的建设和设备安装调试。 (一)平台的投资主体 开发区(园区)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可能的投资者主要有两类,一是政府(财政)性投资,这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二是盈利性机构投资,一般来说这是辅助性资金来源。 1、政府(财政)投资。 开发区(园区)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产品的提供者,总体来说是非营利性的,或者是微利的,因此,其建设资金应该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性支出。政府的财政性支出的主要形式有: A、财政拨款。 各级政府部门的财政拨款是开发区(园区)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

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政府为鼓励科技创新、促进开发区(园区)产业发展,会不断加大财政拨款的力度。 B、政府主导的各类基金。 政府主导的各类基金也可以称为政策性基金,它不同于一般的民间基金,也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性风险基金,而是一种由政府设立的专项基金,它不以自身盈利为目的。这类基金是一种引导性基金,通过对开发区(园区)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提供资助,带动和引导企业、专业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对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投资(贷款)。政府(管委会)在整个开发区(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过程中扮演的不仅仅是单纯出资者的角色,还扮演着资金管理者、建设管理者的角色。在政府对平台的投资管理过程中,政府决策部门通过对平台建设项目的计划、预算等进行审批,初审合格后报批,然后由资金管理部门对其进行资金核拨与管理。另外资金监督部门和项目实施监督部门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进行监督。政府对开发区(园区)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投资并不是以短期经济利益为目的,而是长期产业发展和开发区(园区)综合性效益为考量,因而资金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可以有效地的弥补市场机制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不足。政府除了应该加大对开发区(园区)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财政投入以外,还要需为开发区(园区)平台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并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 2、非政府渠道投资。 在一定条件下,非政府投资也是开发区(园区)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资金的另一个重要来源。通过各种非政府渠道的市场化资金运作,同样可以获得大量的平台建设资金,主要方式为企业投资。

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李媛媛 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教授、文学博士 课程前言 大家好!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一个重要议题是文化体制改革。我们知道,我们现在的国家文化体制的架构基本上是以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双轮驱动的模式,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我们在谈文化体制改革的时候往往更多关注到文化产业,因为它可以带来经济效益,但是事实上,就所覆盖的人群、所要解决的问题而言,公共文化服务要比文化产业更加地基本、更加地基础。 我们目前把当前文化发展的这个目标定位成大发展大繁荣。而发展繁荣的根基是在于国内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那么这个不可能单纯地靠市场化的方式来实现,所以向社会提供基本的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务,成为政府文化工作的一个重点,未来也将会成为一项考核政府和官员政绩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和公民文化权利这样一些问题已经成为热门的话题,这跟几个重要的历史因素是分不开的。 第一个历史性因素就是我们上节课讲到过的社会转型。也就是说我们这个社会正在由一个非常态化的社会,转变成一个常态化的社会,那么随着公民社会或者用更加中性的词市民社会、民间社会的成长,是否具有丰富的发达的公共文化生活,就成为市民社会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志,这个也对政府的执政能力、执政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 第二个因素是这场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文化观念的变化。建国以来,我们对于文化观念的认识经历过几次比较重要的转变,从建国后到七十年代末,我们认为文化是政治,文化基本上被等同于意识形态,它需要牢牢地掌握在政府的手里。从70年代末开始基本上从80年代开始,认为文化是事业,那么文化就是要靠钱来养的,这个时期文化建设的基本特点就是由政府办文化,文化建设的主体基本上就是政府和政府的文化部门和文化部门直属的文化事业单位。从十六届五中全会开始,正式地提出文化也具有产品的属性,在这样理念的基础之上这几年正在推行的文化体制改革,努力地促成了文化体制的变化。目前我们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这样一个文化体制架构。 第三个历史因素是刚才也说到的恩格尔系数不断地降低,人民对于文化的需求越来越旺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剖析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下,我国公共文化建设投入稳步增长,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基本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呈现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与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要求相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仍然有待提高。在新的形势下,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有关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基层为重点,构建体现时代发展趋势、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市场经济要求、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基本原则。坚持正确导向。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扶持通俗文化,引导流行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有害文化,巩固基层文化阵地,促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坚持政府主导。从基本国情出发,认真研究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按照一定标准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实现社会公平。 坚持社会参与。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项目,引入市场机制,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增强发展活力,积极培育和引导群众文化消费需求。 坚持共建共享。加强统筹管理,建立协同机制,明确责任,优化配置各方资源,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发挥整体优势,提升综合效益。 坚持改革创新。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形式,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

公共服务概念、讲解学习

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为社会公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提供保障。公共服务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 基本概述 公共服务(public service)狭义的公共服务不包括国家所从事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一些职能活动,即凡属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监管行为,以及影响宏观经济和社会整体的操作性行为,都不属于狭义公共服务,因为,这些政府行为的共同点,是它们都不能使公民的某种具体的直接需求得到满足。公民作为人,有衣食住行、生存、生产、生活、发展和娱乐的需求。这些需求可以称作公民的直接需求。至于宏观经济稳定、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等则是公民活动的间接需求,不是满足公民特定的直接需求的。公共服务满足公民生活、生存与发展的某种直接需求,能使公民受益或享受。譬如,教育是公民及其被监护人,即他们的子女所需要的,他们可以从受教育中得到某种满足,并有助于他们的人生发展。如果教育过程中使用了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那么就属于教育公共服务。但是,诸如执法、监督、税收、登记注册以及处罚等政府行为,虽然也同公民发生关系,也是公民从事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政府工作,但这些类别的公共活动却并不是在满足公民的某种直接需求,公民也不会从中感到享受,只是公民活动的间接公共需求的满足,所以类似政府行为都不是公共服务。 编辑本段主要类别 公共服务可以根据其内容和形式分为维护性公共服务,经济型公共服务,社会性公共服务。基础公共服务是指那些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提供从事生产、生活、发展和娱乐等活动都需要的基础性服务,如提供水、电、气,交通与通讯基础设施,邮电与气象服务等。经济公共服务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及其组织即企业从事经济发展活动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如科技推广、咨询服务以及政策性信贷等。公共安全服务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公民提供的安全服务,如军队、警察和消防等方面的服务。社会公共服务则是指通过国家权力介入或公共资源投入为满足公民的社会发展活动的直接需要所提供的服务。社会发展领域包括教育、科学普及、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社会公共服务是为满足公民的生存、生活、发展等社会性直接需求,如公办教育、公办医疗、公办社会福利等。 按照大的专业属性,还可以如下分类:国防建设、国内与国际公共救助与灾害援助、法律法规政策规范、文化经济产业开发建设、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建设、工业化建设、城镇化建设、特色产业建设、金融保险与消费建设、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发展等。 按照工程专业属性还可以分为:国防工程、公用设施工程、民生工程、安居工程、法治工程等。

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陈红宇

2012年12月内蒙古科技与经济December2012 第24期总第274期Inner M o ngo lia Science T echnolo gy&Economy N o.24T o tal N o.274 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研究 陈红宇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 摘 要:简述了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现状、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实行绩效评估的现实意义、评估原则、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并提出了加快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实行绩效评估的对策。 关键词: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 中图分类号:F127(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921(2012)24—0003—03 1 内蒙古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后,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并没有明显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和自治区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牧区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牧区公共文化事业,努力提高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使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有所改观。“十一五”时期,内蒙古自治区共建成文化资源信息共享中心和基层点6896个,建成国家级标准苏木乡镇综合文化站776个,群众艺术馆463个,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7.4%和96.2%,建成9480家草原(农家)书屋,覆盖85%以上的行政村。全区108家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现免费开放。478支电影放映队年均放映电影16万场。先后涌现出全国文明村镇38个、先进村镇56个,全区文明村镇(苏木嘎查)319个,盟市级文明村镇(嘎查)937个。全区101个旗县(市区)都跨入“六星级”以上星级文明旗县城行列。并分段开展了“绿色文明长廊”、“边境文明长廊”、“呼伦贝尔草原文明带”等创建活动。与此同时,盟市、旗县公共文化也有所发展。鄂尔多斯市投入60多亿元进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新建、扩建工程,使公共文化服务有了明显的提高。市群艺馆晋升为地(市)级一级馆,有两个旗区文化馆晋升为县级一级馆,有4个旗区文化馆晋升为县级三级馆,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4个。建成文化信息共享管理支中心9个、共享服务点229个,达到了文化共享工程扩展型配置基层点的建设标准,有58个苏木乡镇办事处均建有文化站,实现了乡乡有文化站、村村有文化室的目标。其中,有47个文化站室面积达到800m2以上,有嘎查村综合文化活动室744个。已建成草原书屋572个,藏书近100万册。全市公共文化活动场馆总面积达60多万m2,人均0.4m2。年均举办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不含村级)近1000场次,举办导向性大型文化活动27次,举办馆站阵地大型活动650多次,送文化下乡活动1000多次,放映电影 1.2万多场,举办广场活动470多场。两级艺术团体每年为基层演出均在1400场以上,极大地丰富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呼伦贝尔市投资4亿元建起了“三少民族”博物馆、民风民俗展览馆、呼伦贝尔档案馆,复原了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甘珠尔庙,建起了呼伦贝尔大剧院,新建、扩建149个文化站馆,32个博物馆,因此,被称为“世界博物馆城”。通辽市投入近20亿元兴建了科尔沁博物馆、图书馆、科尔沁体育中心、广电中心、职业艺术学院演艺中心等文化设施,建设了孝庄园、科尔沁历史文化长廊、森林公园等一批文化景观工程。通辽旗县市区建成了苏木镇综合文化站77个,草原书屋1827家。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现广播电视节目全覆盖。全市有24所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文化馆全部免费开放。 如上所述,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公共文化服务比改革开放初期有所发展,但与经济发达省区相比,仍然相对落后,依然存在着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落后,文化资源匮乏,公共文化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农牧民文化消费意愿不强,供需不对称等诸多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1 原有的公共文化服务基础非常薄弱 对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来讲,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则是重点和难点。内蒙古自治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大多集中在城镇,农村牧区则相对落后,特别是边远牧区,更加落后。牧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成本较高,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即便加大投入,也很难有明显改观。在内蒙古自治区101个旗市中,牧业旗市就占了33个。 1.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不足 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致使乡镇文化站、图书室基本上没有资金购买新书和科技图书资料,图书资料基本上依靠社会捐赠。一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老化,损毁严重。再加上体制、机制和制度的缺失,使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管理上缺位和失位,直接导致苏木嘎查文化站和文化资源信息共享中心管理混乱和无序。许多文化站、图书室已经成为“空壳”,只有在重大节庆时,才会有一定的活动。目前,农牧民主要文化娱乐方式依然是看电视、打麻将、打牌。 1.3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不健全 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网络服务形式单一,没有针对性。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还没有真正达到全覆盖,资源和信息无法形成有序和有效地流动。苏木嘎查的文化站并没有联网,仍然处于各自为政的独立状态。 1.4 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素质偏低,专业队伍不稳定 在苏木嘎查文化站中,几乎没有文化专业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在已经建成的文化资源信息共享中心和基层站点中,也没有专业维护人员进行维护,致使文化资源信息共享中心和基层站点的文化资源信息处于无法利用的状态。即便一定时期有专业人员,但由于待遇过低,时间一长,也会外流。 ? 3 ? 收稿日期:2012-09-21 作者简介:陈红宇(1963—),女,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图书馆学专业毕业,副研究馆员,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图书馆副馆长。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 见 1

2

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 施意见 (鲁办发[]33号12月6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1号)精神,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任务,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省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全 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全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 3

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充分认识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问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有步骤地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 富多彩,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二、进一步明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 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富有山东特色的先进文化,推动我省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坚持城乡、区域文 化协调发展,坚持把建设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统筹规划、加大投入、 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着力改进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 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为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二)目标任务。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相适应,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看电影、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努力建设以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 4

简述群众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关系以及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简述群众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关系以及其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群众文化,广义上讲是人类社会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讲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真正开始使用“群众文化”是在1953年。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第一、群众文化概括了主体为群众,客体为活动;第二、群众文化内容广泛,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第三、群众文化包含了群众文化活动、群众文化工作、群众文化事业、群众文化队伍。 公共文化,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 所谓二者之间的关系,在我看来是相辅相成的。群众文化既离不开公共文化,公共文化业离不开群众文化。这是由我们国家的国情和性质决定的。 我们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文化总政策——“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处于文化政策过程系统的元政策的层面上,是其他各种文化政策的依据、起点和归宿,规定社会主义文化政策的全部矛盾运动和发展方向。文化产业为社会主义服务,也就是要在文化产业活动中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抵制和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腐朽思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需要社会主义,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因此为社会主义服务仍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而群众文化,正是人民的文化。为人民服务,就是为群众服务。而我们国家这种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都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发展公共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这成了必然的要求。就群众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的关系来看,“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群众文化”这样的概括二者的关系是再恰当不过了。只有我们的党和政府,努力建设好公共文化服务的体系,我们的群众文化才能更好的发展,才能发展的更有活力。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无论是发展文化产业还是文化事业,我们必须坚持“政

论公共服务与政府职能转变

论公共服务与政府职能转变

论公共服务与政府职能转变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善、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此,在推动经济转型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应注重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公共服务资源优化配置,切实提高公共服务的有效性,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落到实处。 一、充分认识公共服务的极端重要性 1.完善的公共服务既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政府的核心职能之一;经济社会越发展,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性就越突出。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国泰民安、社会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性。 2.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当前和未来利益密切相关。对公共服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阐述社会产品的分配时指出,“用来满足共同需要的部分,如学校、保健设施等。同现代社会比起来,这一部分一开始就会显著地增加,并随着新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增

长。”《共产党宣言》也提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这意味着,兼顾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是共产党在革命斗争和经济社会建设中肩负的天然职责。在取得执政地位后的经济社会建设时期,不断加强与改善公共服务是执政党及其领导的政府的重要职责,是把人民群众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的持续过程,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并没有忽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等公共服务建设,特别是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首次在党的重要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及其重要作用。 进入新世纪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政

2016年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资金-重点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一、项目概述 文物是传承历史的重要符号,加强文物保护,对于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山东省出台《山东省文物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阐明“十三五”时期山东省文物事业的发展目标、战略布局和工作重点,并统筹安排国家和省级财政资金14000万元,用于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建设。其中,各市县项目补助资金12040万元,为本次绩效评价范围;另包含省直项目补助资金1960万元,未纳入本次绩效评价范围。各市县项目共180个子项目,项目内容涉及规划编制、方案编制、古遗址古墓葬保护展示整治工程、古建筑近现代建筑石刻本体保护工程、人防补助、考古勘察、陈列展示、调查科研和乡村记忆工程九个方面。项目主管单位为山东省文物局,各市县文物主管部门会同本级财政部门配合组织项目的申报、初审、上报以及验收等工作。 本次绩效评价,评价组共抽选其中64个项目进行现场核查,预算安排5938万元,实际到位资金5818万元,到位率97.98%。64个现场核查项目已支出专项资金2951.54万元,预算执行率为50.73%。截止2018年5月31日,评价组共收到14个地市104个非现场核查项目资料,其余12个项目未提交相关资料。104个非现场核查项目预算安排5608万元,实际到位资金5608万元,到位率100%,已支出专项资金2951.46万元,预算执行率为52.63%。 二、项目绩效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根据《山东省文物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到“十三五”末,山东文物实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传承发展,山东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格局更加优化。“七区三带”片区保护战略全面实施,齐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基本形成,博物馆体系建设更加优化完善,文物保护科技手段实现突破,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全面实现文物大省向文物强省的转变。 (二)年度目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乡村文明行动)绩效评价报告

2016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乡村文明行动)绩效评价报告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立项 为深入推进乡村文明行动,进一步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从2013年起,省文明办和省财政厅联合组织实施了乡村文明行动“百镇千村”建设示范工程,通过项目化运作,在全省集中建设100个文化特色示范镇和1000个“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三年来,先后制定印发山东省乡村文明行动“百镇千村”建设示范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建设完成省级文化特色示范镇100个、省级“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居)1885个。根据前三批项目建设情况,2016年继续实施第四批省级项目建设,拟建设“乡村文明家园”示范村(居)266个(不含青岛市,青岛市资金自筹)。根据省文明委工作安排,2016年省文明办和省财政厅组织实施了乡村文明行动“百镇千村”建设示范工程第四批省级项目。 (二)项目预算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乡村文明行动,省财政继续设立专项

资金4050万元,根据省文明委工作安排,确定使用方案如下。 1.“百镇千村”建设示范工程2660万元 2.城乡环卫一体化农村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96万元 3.联合部门开展工作经费40万元 4.“新农村新生活”培训和移风易俗工作经费1000万元 5.委托第三方对乡村文明行动进行暗访认定98.6万 6.委托第三方对“百镇千村”建设示范工程进行绩效评价21.3万元 7.其他经费134.1万元 (三)项目计划实施内容 2016年5月9日,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及山东省财政厅发布鲁文明办[2016]13号文,组织实施乡村文明行动“百镇千村”建设示范工程第四批省级项目建设,要求各地根据“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村(居)的建设标准和申报条件,本着广泛发动、自愿申报、择优确定的原则,根据省级项目分配名额,按照1:1.5以上的比例组织上报,省里根据申报单位建设情况,筛选确定省级“乡村文明家园”建设示范村(居),进行资金奖补。 2016年11月9日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发布鲁文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某某区某某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含浦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强镇,推进岳麓区创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立标准》和《长沙市岳麓区创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的要求,遵循统筹规划、重心下移、加大投入、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建立完善“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推进岳麓区创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为实现含浦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坚持科学规划、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科学规划,从满足人民

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出发,集中力量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 (二)坚持保证基本、惠及全民的原则。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积极探索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均等的路径、方式和方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三)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原则。针对制约公共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先行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设计研究,着力深化文化站点改革,构建符合公共文化服务规律的科学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1、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功能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某某综合文化站的设施功能,加强管理和软环境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全镇普及符合标准的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到全镇所有村(社区)都将建成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配备专职的文化管理员。 2、基层文化阵地工程。在全镇整合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共享工程资源和体育活动场所,形成村(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各村(社区)至少配备1名文化管理员,尽力达到“两室一厅(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文化活动厅)”的标准,形成覆盖全镇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论公共服务与政府职能转变

论公共服务与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的公共服务既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政府的核心职能之一;经济社会越发展,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性就越突出。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否国泰民安、社会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公共服务的有效性。 公共服务与人民群众当前和未来利益密切相关。对公共服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共产党宣言》提出,“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这意味着,兼顾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是共产党在革命斗争和经济社会建设中肩负的天然职责。在取得执政地位后的经济社会建设时期,不断加强与改善公共服务是执政党及其领导的政府的重要职责,是把人民群众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的持续过程,是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着力点。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并没有忽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育科技等公共服务建设,特别是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加强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首次在党的重要文件中明确提出加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及其重要作用。 进入新世纪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党中央对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职能作了更为明确和深刻的阐述,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认识和相应改革部署逐步走向系统化。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生活环境”。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首次将“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升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体制保障的高度。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做出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细化了对政府公共服务的要求,提出,“各级政府要加强社会管理和公

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调研报告

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调研报告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文化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需要找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的着重点、突破点和支撑点,让公共文化服务有标准可依。 把握着重点,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保基本。要进一步明确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应达到的水平进行规范,加快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分类标准,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以基层为重点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与产品供给,加大公共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力度,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优先考虑将具有区域特色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实践中的共性和亮点转化为相应标准,率先执行城乡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形成城乡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超市式”供给、“菜单化”服务模式。 促均等。以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各地实施标准为参照,以贫困地区、偏远地区、困难群众为突破口,借助标准化手段推进区域、城乡和群体间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进程。将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作为文化精准帮扶的重点服务对象,补齐短板,兜住底线,细化帮扶、验收、退出和后续指导等相应标准,建立精准帮扶长效机制。在政府保障、供给内容、设施建设、环境营造、管理服务等环节完善现有标准,更好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 强标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标准制定工作,明确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工作的重点领域及关键标准。必须立足区域实际,在满足基本标准的基础上应允许不同地区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性标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实施的保障工作和试点示范项目推进工作,逐步形成以示范区(项目)为带动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推广体系,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重点领域标准实施的试点、示范和引领作用。 找准突破点, 盘活公共文化资源 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规范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覆盖率和利用率,对基础设施、供给、管理、保障等明确统一标准和要求,集中布局、共建共享,尤其要发挥标志性精品文化设施的引领和辐射功能,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品质与公平。重点实施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基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现状与思考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发展现状与思考 一、中国中小企业现状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中小企业相比于大企业,对经济发展更为重要。一个国家的经济要强大,不仅要有能走向世界的大企业,而且也要有成功的中小企业。经济中并不是每个行业都存在规模经济,在那些并不存在规模经济的商业、服务等行业中,中小企业往往是主体。中小企业还具有大企业所不具有的两个优势:一是中小企业是以劳动密集型技术为主,是就业的主渠道。二是中小企业“船小好调头”,能及时适应需求变动而调整。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更为重要。 以上海市为例,有这样一组统计数据,突出了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即98765:9即在工商登记中,98%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对缴纳税收和提供就业岗位做出了很大贡献;8即在所有类型的企业中,84%的就业岗位是中小企业提供的,任何社会力量和政府领导都不会轻视中小企业;7即在上海的高新技术企业中,71%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中小企业,74%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是由中小企业实现的,中小企业是创新的活力源泉;6即在全社会的实有资本的投入中63%是由中小企业投入的;5即上海地方税收中,接近50%的地方税收是由中小企业提供。 尽管中小企业很重要,但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信息不灵、渠道不畅、研发不利、管理粗放、人才不够、环境不利、装备不强和信用不高8大难,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对中小企业获取公共服务的专题调研中了解到,中小企业服务存在以下几方面较突出问题:中小企业对公共服务信息了解渠道单一、渠道不畅,面对诸多信息不知如何下手;中小企业对公共服务资源找寻困难,优秀的公共服务资源找寻更不易,存在“找不到、用不起、用不好”的现实性问题;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诉求解决成本高等。 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仍然需要政府和社会公共服务机构的大力扶持。 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背景 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务院发布国发[2009]36号文件,即《国务院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