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大学和学年制大学的区别

学分制大学和学年制大学的区别

学分制,是指以选课为核心,以地位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学分制大学和学年制大学的区别相关内容,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学分制大学和学年制大学的区别

1、学分制是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学年制以读满规定的学习时数和学年、考试合格为毕业标准的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2、学分制是修够一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了,而学年制的高等学校,其学年和学时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各有不同的规定,既规定一定的修业年限,又规定一定的教学时数。

3、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还是以学年制为主,但是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

扩展资料:

学分制的优点

(1)以学分代替学年。以弹性的教学计划和学制代替刚性的教学计划和学制,需要教学计划有较大的时间弹性和选课弹性。以选课代替排课,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安排个人的修学计划,甚至随时改变专业。

(2)能够增强了教师的竞争意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这是和自主选课制度相对而言,学校可以把选课的人数作为评价老师教学的标准,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3)能够真正的实现“选我所爱,爱我所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有利于因材施教,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4)高校学分制收费对缓解当前贫困生学费难题有积极的意义。一个家庭贫困的学生,如果选择三年修完全部学分,实质上等于减少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总费用。同样,有的贫困生可以通过延长毕业期限的办法,通过适当少修学分、半工半读的办法,来分解学费负担。

(5)在规定的`有较大弹性的学籍有效时间内,允许学生有一定的选学课程的自由,只要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和完成必要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并选学部分选修课,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总学分,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即可毕业。

(6)有助于缓解集中就业压力,有利于学生就业。和对于非学分制教学的院校而言,学生可以提前一年或是半年就业,当其他大多数院校的学生还在为写毕业论文而努力,我们学生就可以在少的竞争压力下提前就业。

(7)学分制有利于整合教育资源,过去一些学校开设课程重复,即使同一内容,在类似课程中反复讲,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教育资源浪费,实行学分制后,重复课程学生可以不选。

(8)学分制改革提高了收费的透明度,规范了收费行为。以往学校通常每年只是给学生一个学费的总数,不管学生选多少课,均缴纳统一标准的学年学费,提前毕业的学生照样缴纳学费等。

西安理工大学学分制

西安理工大学学分制向前还是向后论文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学分制一直是我国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和焦点。我国高教界不少管理者和研究人员都认为,学分制是能适应市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需求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改革是高等教育顺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不但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实践课题。对我国高校学分制进行研究,已成为普遍关注的课题,成为当前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热点和难点所在。本论文以西安理工大学学分制改革及其发展趋势为研究选题,以学分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为主线,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调查访谈法等研究方法,详细研究了以下内容:学分制的渊源及其发展,美国和日本高校学分制的模式及对我校学分制改革的启示,我校学分制的实践,我校学分制改革的发展趋势及进一步推进我校学分制改革的建议。本研究的目的,一是丰富国内学分制研究的相关理论,二是希望能为新一轮我校学分制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关键词: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模式;导师制;学年制 Abstract Since the late 1970s,the credit system has been a hot topie and focus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 reform.It is well—acknowledged by many higher education administrators and researchers that the credit system is appropriate for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whole social

学分制大学和学年制大学的区别

学分制大学和学年制大学的区别 学分制,是指以选课为核心,以地位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学分制大学和学年制大学的区别相关内容,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学分制大学和学年制大学的区别 1、学分制是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学年制以读满规定的学习时数和学年、考试合格为毕业标准的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2、学分制是修够一定的学分就可以毕业了,而学年制的高等学校,其学年和学时根据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各有不同的规定,既规定一定的修业年限,又规定一定的教学时数。 3、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还是以学年制为主,但是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 扩展资料: 学分制的优点 (1)以学分代替学年。以弹性的教学计划和学制代替刚性的教学计划和学制,需要教学计划有较大的时间弹性和选课弹性。以选课代替排课,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安排个人的修学计划,甚至随时改变专业。 (2)能够增强了教师的竞争意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这是和自主选课制度相对而言,学校可以把选课的人数作为评价老师教学的标准,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3)能够真正的实现“选我所爱,爱我所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有利于因材施教,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4)高校学分制收费对缓解当前贫困生学费难题有积极的意义。一个家庭贫困的学生,如果选择三年修完全部学分,实质上等于减少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总费用。同样,有的贫困生可以通过延长毕业期限的办法,通过适当少修学分、半工半读的办法,来分解学费负担。

高校学分制下的实时收费与学年制收费方式利弊分析

高校学分制下的实时收费与学年制收费方式利弊分析 高等教育普及化的背景下,学费成为了大多数家庭所必须考虑的问题。对于高校而言,如何设计收费方式,既能保障学生的学习权益,也能维持高校的基本运转,一直是一项重 要的任务。目前,高校收费方式主要有学年制收费和实时收费两种模式。学年制收费指的是,高校按照学年计划收取学费,数量固定,时间长达一学年;而实时收费则是根据学生 的实时需求进行收费,可能一个月一个月地结算。本文将从两种模式的利弊方面出发,对 高校学分制下的实时收费与学年制收费方式进行分析。 一、实时收费的优点 1、实时性强 实时收费可以实时结算学生的学费,满足他们个性化的资金需求。这一点对于一些中 低收入的家庭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因为低收入家庭需要更多的预算和管控。 2、资产流动 实时收费方式允许学生有更大的资产流动,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和资金变化,这 一点对于创业或资金回笼的个人来说更为重要。学生如果在创业和资金回归时能有更多的 资产流动,会更加便捷和减少层层的审批手续。但是要注意:个人需求和学校管理需求之 间要有一个平衡。 3、减轻学生的经济压力 对于中低收入家庭,实时收费允许学生个人在节省资金上加强自我管理,例如在暑期 时间里上外教课程等,能够使学生有更加自由的资金支配权,并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 1、无法保证收入平稳 实时收费方式是根据需求来进行结算,收费数额不稳定,可能会让高校的管理难度加大,其惯性效应会让学校难以预测收入。另外,需要大量的自动化设备和人力来进行实时 收费,对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要求较高。 2、流程复杂 实时收费须要学校成立一整套的系统,实现对账单进行自动寻找(应当包括新的途径: 微信、支付宝等)。由于数据量大,误导高低,而且学生与教学机构的交互过程复杂,因此,实施起来可能非常困难。 3、控制成本难

学分制的优点和缺点详解

学分制的优缺点 优点:⒈ 相比传统的教学制度而言,学分制下的学习生活更为主动、独立,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各种各样的要求而陷入被动境地,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让兴趣爱好融入到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我们所推行的学分之中规定,年段拥有统一的课表,什么时候听课,听那一节课,甚至连作业,也都由学生自己安排。这样的规定还可以锻炼学生对时间的调配能力,有利于今后的社会工作。 ⒉ 取消了升级、毕业的年限,便于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不拘于课堂的限制,超前学习,提早完成学业,也能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有足够的时间来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及加深理解。此外,还方便了因特殊情况而中途休学或停学的学生的学习。 ⒊ 在我们所构想的高中学分制中,学生是通过不断积累学分来随时获取与学分高低相对应的某高校的入学申请资格的,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制度中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相对减轻了学生的升学压力。另外,学分是通过自主性的阶段性测验获得的,也就是说,参不参加测验,参加什么科目的测验以及测验的难度系数,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这样,就避开了状态不佳、难度脱节等不利因素,使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同学,都能按自己所设计的方式来获取学分、完成学业。 ⒋ 学分制下的科目设置要比传统教学制度力所拥有的科目更为丰富。在学分制下,只要学校有办学能力,便可自由开设各式各样的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校适量增开一些有关于世界热门科学问题的课程,将科技和生产中的前沿知识在课堂上作介绍说明,让学生有所了解,这样有利于培养、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接受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⒌ 学分制要求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与此同时,增强了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实行学分制有助于教师竞争意识的加强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例如,学生不但拥有选择课程的权利,还拥有选择教师及对教师教学进行比较和批评的权利,于是教师便能够通过学生的反映,自发完成自我的完善。 缺点:⒈ 由于学分制大幅度的放宽了对学生的要求,致使一些自觉性较差的学生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将大量的时间放在休息和娱乐上,从而荒废了学业。较为随意的课程安排使一些应自0觉

学年学分制与完全学分制的比较(学生角度)

现在,中国的小学和中学实行的是学年制,大学普遍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这使得中国的大学生高中毕业进入大学的时候,也经历着从学年制到学年学分制的转变之中。 对于学生来说,学年学分制的优点在于在选修课上与学年制相比有了较大的选择空间。其中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基本上满足了某一专业的要求,限选课、选修课的开设,部分适应了交叉学科的要求。 但它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必修课在教学计划中已经预先固定下来,所占比例大,学生不能选课。而选修课方面,可选课程很有限,学生选课的自由度很小,这不利于学生自主完善知识结构。而且在绝大部分课程上都不能实现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自主选择教师和自主选择学习进度,这使得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都受到遏制,不利于因材施教 另一方面,完全学分制似乎很好的解决了学年学分制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因为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兴趣和特长在老手的指导下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年限、课程和任课教师,并允许学生主动、灵活地修读课程,以求得最佳学习效果,实现个体的需要,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并且,学分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学生选课可以根据社会变化及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选择自己的发展方面,以增强自身的社会适应

性。同时,学分制也营造了较大的竞争氛围,给学生带来了很大压力和动力,学生要想顺利完成学业,就要尽可能使成绩最优。 尽管如此,完全学分制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它框架下的教学计划的完整性、系统性不易保证,学生学习的计划性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质量不容易保证。而且学校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约束力被削弱,容易造成自律性较差的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自主性,学习松松垮垮,学习质量低下。同时难免个别学生为了“凑学分”在选课上趋易避难,从而导致学生知识结构欠合理,创新能力下降。

学分制的优点

学分制的定义: 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学习的基本度量单位,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在指导性教学计划规定范围内,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主选修课程,以取得所选课程的总学分来衡量其学习总量,以取得一定的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采取多样的教育规格和较灵活的过程管理方式的教学管理制度。简言之,学分制是以学分计量的,以选课制为基础的教学管 理制度。 学分制的优点: 学分制基本有两种模式:一是完善性的学分制,即通常意义下的学分制;二是学年学分制。比较而言,完善性的学分制有如下优点: 1 、弹性学制: 它参考学历教育所要求的基本年限,但不受年限的严格限制,学生可以先修满所要求的学分,提前毕业;亦可中途停学,尔后继续完成学业或在参考年限期间不能按期完成学业而需延长学习时间,即可以滞后一定时间毕业。 2 、自由选择课程: 它的精髓是允许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认为必要或者感兴趣的课程和专业。即可以跨专业选修课程,特殊情况下可以跨学校选修课程, 学校之间相互承认学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有助于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 3 、课程可灵活调整: 针对学生选修的科目,分为通过或不通过两种情况,通过者拿相应的学分,不通过者可

以继续重修该门学科也可另选其他课程进行学习,直到取得等值学分,达到相应的要求为止。即允许学生在一定限度内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进行合适的自我调整,这样有利于培养学 生适应社会发展的才能。 4 、资源共享: 如果学生可以跨校选课,校际之间相互承认学分,那么,理工科院校的学生可以享受文科院校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资源,反之,文科类院校的学生可以共享理工科院校的现代科学技术课程资源,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了氛围和条件。 5、如果真正实现“学分制”利大于弊,因为学制可以灵活,方便学生实践,有利于就业。这是我的观点,如果有人来聊聊,我非常愿意陪陪的,我研究大学生就业十五年了,非常支持实行“学分制”,我所理解的“学分制”,不是现在各个学校正在执行的“学分制”。“学分制”要灵活才有生命力。 学分制的优点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教育界人士越来越认识到学分制对发展学生、开拓学生的重要性。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始大胆地实践学分制让更多的学生能早日成材。 学分制在国外的大学早已普遍实行了,只要修到学校规定的学分或可以提早毕业,或推迟毕业。我国目前的大学也开始实行学分制,而且高中和初中也不甘落后,全国不少高 中和初中学校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学分制。 而且我们作为高中生,了解这一制度亦变的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展开了这一研究,来了解这一制度。虽然我们知道教育部既然推出了这一制度必然已考虑周全,但既然关系到

学分制相关问题

学分制相关问题 一、学分制的含义及特点 1、学分制含义及基本要求: 学分制是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完成学业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与学年制有着本质的不同。它决定学生能否毕业不以学年为限(但不是无限的),而以修满规定的学分为依据。提前修满总学分者,可提前毕业。 本科基本学制为4年,修业年限为3-7年。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最长修业年限内(含休学、停休时间)修满指导性教学计划规定的最低学分(165分)。 (1)学分是用以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课程学分主要根据该课程的地位和学时数来确定。原则上,理论课每18学时计1学分,实验、上机等每32学时计1学分等。 (2)我校所有普通全日制本科专业学生毕业的最低学分均为165学分。其中教育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各6学分。 (3)学生必须按下表规定的课程类型及相应的学分完成学业。 (3)学生必须按下表规定的课程类型及相应的学分完成学业。

表1 师范类专业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构成表 表2 非师范类专业课程结构及学分比例构成表 其中学生跨院系修读的课程学分必须达到10学分才能毕业,其中,文科类专业学生须在全校性公选课的自然科学类、信息与工程技术类课程中修满4学分;理科类专业学生须在人文与社会科学类、经济与管理类、语言文化类课程中修满4学分。(4)实践教学学分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不低于15%(25学分),理工农类专业不低于25%。学生还可通过参加创新实践活动获取学分,其学分数控制在5学分以下(包括5学分),其中必须通过参加社会实践获得1学分。 参见《河南师范大学本科生创新实践学分管理办法(试行)》

2、学分制特点: 学分制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以学生综合发展为目标,尊重个性,因材施教。实施学分制,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学习时间,科学定位发展目标,恰当调整自身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学分制的特点 1、学习时限的灵活性。它参考学历教育所要求的年限,但不受年限的严格限制,学生修满学分,可提前毕业,也可滞后一定时间毕业。 2、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必要而且感兴趣的课程和专业(方向),这是它的精髓。 3、课程考核的变通性。学生对于修读的课程,若自己认为成绩不理想可以多次重修直至取得理想的成绩;对于选修课,如果考核不及格,可以重修或改选其它课程。 4、培养过程的指导性。配合学分制,要建立和实行导师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学分制的优点 1、有利于增强教师的竞争意识,调动教学积极性。学生通过选课,必然对课程和教师教学进行一番比较和评价,这就促进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大学学分制度

大学学分制度 学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1918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行“选课制”,1978年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学分”是用来计算学生学习份量的一种单位。学分制是与学年制对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是用来计算学生学习成绩的一种单位。一个学分约等于一个学生在课堂或实验室从事1时学术工作并且连续一个学期的量,它不包括学生与教师或同学进行的课外讨论与交流、准备考试以及从事其他与课程有关但与课程教学无直接联系的学术工作的量。这个关于学分的定义是由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提出的,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用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习的量便是学分制,又称学分累计制。它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认为学生若要获得某个学术性的学位,如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必须达到某一个最低限度的学分量。这个学分量代表着学生所修习的课程量。1894年学分制源于美国,美国的哈佛大学首先采用学分制,哈佛大学医学院在选课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学分制。到了20世纪初,美国绝大多数高等学校都陆续推行了学分制。 学分制是与学年制对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年制是以学年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则是把规定的毕业最低总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发展为以下两种比较成熟的类型:

学年学分制 既有学年限制的特征,又有完全学分制的特征。它既保留了学年制计划性强、专业分类严密完整的特性,又具有学分制的某些长处,比如,在对课程的选修方面,给予学生在一定范围内的自由度等。 完全学分制 完全学分制是一种把必须取得的毕业总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要求按照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中各门课程及教学环节的学时量,确定每门课程的学分,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规定各类课程的比例,以及准予学生毕业的最低总学分。 绩点学分制 绩点学分制是在学分制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能用以显示学生每门课程的学习成绩的质量,以及学年和毕业总成绩质量的教学管理制度,其计算公式为:学分绩点=学分×绩点。 加权学分制 加权学分制也是在学分制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能用以显示学生对某些重点课程的学习质量,以区分学生专业水平高低的教学管理制度。实行加权学分,将教学计划中的学分,根据课程类别,修业成绩差异等分别确定不同的权重系数,计划学分乘以权重系数,得出加权

大学本科教育学分制条例

XX大学本科教育学分制条例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XX、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具有创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学分制是相对于学年制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作为学习计量的单位,以在规定的年度内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作为学生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 第三条本条例的适应对象为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 第二章课程与学分结构 第四条学校根据教育部规定的专业目录,制订各专业的培养计划,规范专业课程结构。按修课形式分必修课、选修课两大类;选修课分为限制性选修课和自由选修课两分类,自由选修课由专业自由选修课和文化素质选修课构成。 必修课是指根据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使学生牢固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 限制性选修课是指根据各专业的学科发展方向限定学生修读的课程。 自由选修课是指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体现相关学科的交叉与渗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由学生自由选修的课程。

在各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内学分中,必修课学分约占70%;选修课学分约占30%,其中学生应当修读文化素质选修课7-10学分。原则上,学生应当选修非本学科的文化素质选修课程。 第五条学分的计算 学分与学时相对应,最小单位为0.5。 (一)理论课为16学时1学分; (二)体育课为32学时1学分; (三)单独开设的实验(实训)课为32学时1学分; (四)实践课为独立计学分的课程或课程群实习,一般每周计1学分,但1门课程实习最高不超过3学分; (五)毕业生产、实习为5学分,共计5周; (六)毕业论文(设计)为8-10学分,共计8-10周。 第六条学分由课堂教学学分、实践教学学分、奖励学分构成。奖励分计入自由选修课的学分,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第七条学分绩点采用学分绩点评定方法,具体计算办法如下:平均学分绩点(GPA)=课程学分绩点总和÷课程学分总和 课程学分绩点=课程绩点×课程学分 百分制和五级制登记成绩的的课程其课程绩点计算方法分别如下: (一)以百分制计算的第一次正常修课考核的课程绩点: 60分以下记为0,60分开始绩点记为1.0,每增加1分绩点增加0.1,达到90分后,绩点记为4.0;

学年制采用导师制,学分制采用班主任的管理方法

学年制采用导师制,学分制采用班主任的管理方法 学年制采用导师制,学分制采用班主任的管理方法 据报道,天津大学日前正式发布了“一流研究生教育行动计划”,将试行研究生教学的“完全学分制”,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完全学分制”强调自由选、随时学,即研究生可根据研究方向和个人志趣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在完成部分核心课程的学习后,直接进入课题研究,再根据研究课题内容、知识拓展志趣、职业发展规划等,自主选学需要的课程,只要完成规定的学分后即可申请答辩。 “完全学分制”是与“学年学分制”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学年学分制”要求学生修满一定的学分,同时有固定的学习年限的要求,而“完全学分制”则没有固定学习年限的要求,也就是说,学生只有在一定的年限区间内达到学分要求就可以申请答辩。 “完全学分制”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打破“学年学分制”的时间和内容刚性,赋予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主权,让他们可以根据对个人的研究方向和学习兴趣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能够有效避免选到的课程不需要、需要的课程选不到等情况。而从“学年制”到“学年学分制”再到“完全学分制”一直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 目前“学年学分制”已经是常态,“完全学分制”也逐渐普遍,从2000年前后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在本科新生试水“完全学分制”开始,越来越多高校探索“完全学分制”。据报道,辽宁省2021年将全面实施普通高校完全学分制改革。 20年、30年前,社会上最流行的技术是什么,最走红的明星是谁? 很多人可能都无法回答出来。但20年、30年前的课堂是什么样,却不是一 个难题。社会经济快速变革,技术更新换代全面加速,我们的教育体系该如何应对科技快速变革对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这或许也是天津大学在研究生中实施“完全学分制”,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备受关注的原因所在。改革被寄予增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弹性,打破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更好适应未来社会对高端复合专业人才需求的期待。 “完全学分制”是改革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必然要求,是机遇更是挑战。“完全学分制”带来的并不仅仅是教学改革需求,更是系统改革需求。学习方式更灵活、更多元,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增大,要求学校在课程建设、教学管理、就业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

浅析高校课程设置视角下的学年制与学分制

浅析高校课程设置视角下的学年制与学分制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总第93期)*收稿日期:2010-02-28 摘要:学年制与学分制作为两种不同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曾交替出现。近年来, 实行学分制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之一。而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高等学校课程设置改革,更是不容忽视。从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及对课程的评价等四个方面论述学年制与学分制的区别与联系,以期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教学管理制度转型期的高等学校课程设置有所启示。 关键词:学年制;学分制;高等学校课程设置 一、学年制与学分制溯源1.学年制的产生及其理论基础 学年制起源于17世纪兴起的班级授课制。当时是欧洲封建社会开始解体、资本主义正在形成的时代,自古以来的手工业方式的个别教学法已不能适应十七世纪近代教育的历史潮流,再加上现代造纸术、印刷术在社会的广泛应用,其为学校提供了物美价廉的教科书、参考书,为班级授课制创造了物质条件,这样学年制就建立起来了。 学年制的理论依据是以捷克的著名教育理论家、实践家夸美纽斯的教育学体系为基础。夸美纽斯主张改革旧教学,创办新学校,即普及教育,让人人受教育,这成为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的理论基石。夸美纽斯还主张把“教育适应自然”作为创设新学校的主导原则,各级学校教学工作要遵照自然的“秩序”,具体做法是建立班级授课制和学年制,这样就可以通过统一的教 学计划、课程表,统一的教科书、参考书,对同一个年级和班级学生按统一标准进行授课、考核,这样就使教学管理整齐划一,教育教学质量得以保证。 2.学分制的产生及其理论基础 学分制起源于选课制的产生和发展。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选课制最早始于德国,18世纪末,德国教育家洪堡提倡“学习自由”。在

各个学历层次比较

国内学历介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对学历解释如下: (一)国民教育是指以下五种情形的教育 1、经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教育部)批准具有举办学历教育资格的成人高等学校、普通高等学校(含培养研究生的科研单位)、民办高等学校所颁发的学历证书; 2、通过自学考试、由国务院自学考试委员会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学考试委员会颁发的自学考试毕业证书、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毕业证书; 3、经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教育部)批准,纳入国家招生计划并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录取在党校、军事院校中就读的学生所取得的毕业证书; 4、经教育部批准试点的颁发的远程(网络)教育毕业证书; 5、符合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学历证书管理暂行规定》(教学〔1995〕2号)所颁发的学历证书。 (二)国民教育全日制与国民教育非全日制的解释 国民教育全日制是指:在国家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全日在校学习的教育形式。采取全日制高等教育形式的学校称为全日制高等学校。 国民教育非全日制是指:在规定的修业年限内,部分时间在校学习,其他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或者全部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的教育形式,包括各种实施高等教育的夜大学、函授大学、广播电视大学等。(三)非国民教育系列的毕业证书 根据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不属于国民教育系列的毕业证书如下: 1、社会力量办学的学校(民办高校)自主发证; 2、各级党校颁发的毕业证书; 3、社会人员取得的军队院校毕业证书(无军人证、士兵证、复员证者); 4、高等院校所属的二级学院所发证书; 5、研究生课程班毕(结)业证书; 6、1993年—2001年间,非教育部(国家教委)统一印制的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证书或没有验印章的学历证书; 7、1994年—2000年非教育部(国家教委)统一印制的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书,其中2000年北京、天津、辽宁、湖北、重庆五省市试点由普通高等学校自行颁发毕业证书的除外。 (四)关于学历教育培养机构认定的解释 有关学历证书的培养机构认定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普通高等学历教育培养机构以教育部公布的《2007年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和分校办学点的名单》为主要标准。 2、民办普通高等院校名单以中国教育在线公布的《全国民办普通高等院校名单(共275所)》 3、成人高校名单以国家教育部公布的《2006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成人高校名单》为准。 4、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经教育部批准面向全国举办专科和专科起点本科远程开放教育,不通过全国成人高考招收学生,不包括上述名单中。 成人继续教育学历有四种主要形式: 国民教育系列的成人继续教育学历有四种主要形式,分别是成人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和网络大学。四种教育形式各有特点,除成人高等教育以外,报考其他三种不需参加全国统一入学考试。在录取、课程设置、毕业年限、收费标准、学位授予、上课方式等各方面四种形式区别也较大。“国家均承认学历” 成人高等教育 成人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教育部审定核准举办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广播电视大学、职工高等学校、职业技术学院、农民高等学校、管理干部学院、教育学院、独立设置的函授学院和普通高校所属的成(继)教院(以下统称成人高校)实行全国统一招生。 招生类型———分专科起点升本科(简称专升本)、高中起点升本科(简称高起本)和高中起点升专科(简

青岛大学学分制问答

青岛大学学分制问答 1、什么是学分制?我校为什么要实行学分制? 学分制是高校教学管理的一种模式。高校教学管理基本可分为学年制和学分制两种。学年制是以读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数和学年,各课程考试合格为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模式;学分制则是以学分为衡量学生学习量的指标,以读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数为毕业标准的教学管理模式。学分制教学计划规定各类课程应修读的学分数和毕业时的学分总数,学生在哪一学期修读哪门课程,修读多少学分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只要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学分即可毕业。 我校中心学区自99级起实行了以指导性教学计划为基础的学分制管理,这是在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充分考虑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我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确定的。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①指导性教学计划把课程按不同类别分为若干模块,设置的课程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规定了学生必须修读哪些课程,达到什么要求;必须选修哪些模块的课程,选修多少学分,达到什么要求。②实行弹性修业年限制,取消留、降级,学生可提前或延后毕业。允许学生在修业年限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修读计划。③允许学习成绩达到一定要求的学生申请免修、免听,以自学的方式修读部分课程。④允许学习成绩达到一定要求的学生兼修第二专业或辅修一个专业。由此看出,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更有利于学校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挖掘学习潜力,发展学习兴趣,提高综合素质,有利于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一种更符合现代教育思

想,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管理模式。 2、实行学分制后,学校怎样安排教学活动?课程设置有哪些变化? 学分制与学年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要区别是学生选课制。学生根据本专业的指导性教学计划规定的修读要求,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自己的修读计划,确定每学期修读哪些课程。这将导致同一班级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课程表。因此,实行学分制后,将改变以往以行政班级为单位组织教学的情况,代之以授课班组织教学。在课程设置上,为保证国家规定的基本培养目标的实现,规定了必须修读的课程,主要是公共基础课程和各专业主要的学科基础课。这部分课程约占毕业要求学分的75%。同时,指导性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公共类、学科类和专业方向类的选修课,规定了每类课程应修读的最低学分数。目前,学校共开设各类课程1700余门,其中学科选修课300余门,公共任选课近400门。这些课程原则上学生均可以选修。 3、学生修满多少学分可以毕业?怎样计算学分?对学生的修业年限有什么规定? 各专业对毕业要求的基本学分不完全相同,四年制本科专业一般控制在180学分左右,三年制专科140学分左右。学校开设的各门课程均标明其学分数,学生选修某门课程,经考试合格后便取得该课程相应的学分。一门课程的学分数一般以该课程的学时为依据来确定。理论课每16学时(含非单独开设的实验课)1学分;单独开设的实验课、体育课每32学时1学分;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

学分制的理念及对我国高校的适应性

学分制的理念及对我国高校的适应性 学分制是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的现代教育制度。然而,学分制在我国高校实施中却遇到教学资源、管理体制、社会期望、教育传统等诸多不适应而陷入困境。作者认为,教学制度的选择,要依据不同类型学校的办学目标、性质、任务和实际条件而定。 [标签]高校学分制理念适应性 自1889年哈佛大学率先推行学分制以来,已有近120年的历史了。我国正式推行学分制的标志是1918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实行的选课制。1985年,我国高校重拾学分制,并在一些方面有所突破。但是,在实行学分制的过程中,许多高校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甚至出现师生抵制学分制实施的现象,致使学分制的实施在我国的一些高校陷入了困境。如何使我国高校的学分制走出困境?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学分制的理念及对我国高校的适应性问题进行一下探讨。 一、学分制的理念 学分制首先在美国产生并得以推广,这是与美国包括市场经济、多元政治、教育地方自治等体制在内的国情分不开的。美国人信奉通才教育思想,强调个性,倡导“个人本位”思想,学校不规定固定的学习年限,教师可以开设各种各样的课程,学生随心所欲地加以选择,毕业后自主择业。美国高等学校中所实行的是完全学分制,强调毕业所需的最低学分数,不明确规定修学年限。这种学分制的教学计划弹性较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兴趣安排个人的修学计划,并允许随时改变专业。由于学制不确定,学生年级的确认不因时间而划级,而随学分而定级。不同课程对选课人数无限制,对热门专业也是如此,完全由学生根据自己对就业的需要和个人志趣选择。因此,对普通学生而言,他们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据研究,美国高校实行学分制主要基于以下背景:高校之间竞争激烈,为吸引生源,大学必须充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和要求;美国的职业流动性大,学生选修有利于专业课程的转换进而有利于就业;美国学生要靠自立挣钱交学费,往往半工半读、工读交替;美国基础教育质量差,中学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进入大学后难以编班上课,只好实行学分制。经过100多年的积淀,美国实行学分制的高校,在运作程序上已呈现出程序化、系统化和成熟化的特点。 与学年制和学分学年制不同,学分制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注重个性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学年制和学年学分制不足以反映个体的偏好,缺乏足够的灵活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时间的安排和学习能力也都有很大的不同。强行推行整齐划一的学年制和学年学分制,无疑会抹杀每个人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的发展。这种整齐划一的教学管理制度具体表现在:必修课多、专业不分流、不能自由转换专业、不实施学分认证、课堂教学实施大班上课等。这种管理体制显然是基于管理者的方便,而不是基于被管理者的利益考虑的。学分制正好与学年制相反,它抛弃了管理本位的思想,基于为广大学生自我发展的考虑,将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性和差异性视为教育的基础,以个人和谐、自由的发展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学分制的基础是选课制,选课制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

第二章 建立科学完善的学分制管理体制教学管理制度

第二章建立科学完善的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实行学分制必然会对教学管理提出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去思考、去解决,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关键是要深化教学改革,建立与学分制管理体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学分制的实施铺平道路,消除不利因素。 第一节实施学分制对教学管理的新要求 一、学分制在教学管理上的特点 学分制与我们现行的学年制相比较,在教学管理方面的特点有: (1)教学计划的灵活性。学分制下的教学计划,除了必修课外,还有很大比例的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所学课程,没有年级和专业方向的限制。学分制下的毕业条件,完全依据是否完成教学计划所规定的学分。 (2)选修课程的多样性。学分制下,开设有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必修课程占学分总数的一半左右,其他均为选修学分,学生可以跨系部、跨专业、跨年级、跨校选课,有助于学生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修业年限的弹性制。学分制承认学生在天资与秉性、爱好与特长、学习基础与勤奋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学生自主安排学习进程,修满规定的学分可提前毕业、继续升学或进入社会工作,也允许学生中途休学、保留学籍或参加工作、进行创业,也可延长修业年限。 (4)学习指导的导师制。实行学分制,学生的学习计划和进程各不相同,需要导师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确定选修课程,引导学生安排学习。 二、学分制对教学管理的影响 学分制是一种新的组织教学的方法和制度,对传统的学年制教学管理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 1、学分制有利于促进教学管理的改革与发展。实行学年制一个专业的学生有固定的课程、固定的学习模块、固定专业,而实行学分制打破了以上的固定模式,由定量变成了变量,由一个班一个变量,改为一个学生一个变量的管理,管理难度大大增加,用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就会出现管理混乱现象,必须实现现代化教学管理—计算机系统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