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填空)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填

空)

1.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热量大小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为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为℃。

2.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和气温表。这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3.测液体温度时,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壁。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浸入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平行。

4.水的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熔化是固态物质变为液态的过程,熔点是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

5.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蒸发是液体表面分子逸出形成气体的过程,而沸腾是整个液体内部产生气泡并从液体表面逸出的现象。

6.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有熔化和汽化,而放热过程有凝固和液化。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7.水资源危机的原因主要是过度开采和污染。水污染的罪魁祸首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污染、生活污水和大气污染。

8.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总和。物体的内能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分子数和分子平均动能。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包括加热和做功。

1)电流是电荷的流动;

2)电流的方向是电荷正向流动的方向;

3)电流的大小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

2.电路的基本元件:电源、导体、电器、开关、电阻等。

3.电路的基本要素:电源、导体、电器、开关、电阻等组成的完整路径。

4.电路中的电流: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由电源和电路元件决定,符号为I,单位为安培(A)。

5.电路中的电压:电压是电路两点之间的电势差,符号为U,单位为伏特(V)。

6.欧姆定律:电流经过电阻时,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流成正比,即U=IR,其中R为电阻值,单位为XXX(Ω)。

7.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中元件依次连接,电流相同,电压分配;并联电路中元件并列连接,电压相同,电流分配。

8.电功率:电器消耗电能的速率,符号为P,单位为瓦特(W),P=UI。

1.电流可以由正电荷或负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也可以由正

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定向移动形成。

2.物理学规定电流的方向,即按照电流方向定义负电荷的

定向移动方向,如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是由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的。

3.电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组成,通路是一个完

整电路中有通过的部分,开路是电路中没有通过的部分,短路是电源正负极之间没有用电器而直接连接起来的情况,绝不允许发生。

4.电路可以是串联或并联电路,串联电路是把电路元件连

接起来的电路,各用电器相互影响,而并联电路是把电路元件连接起来的电路,各支路互相影响。判断方法有电流流向法、节点法和拆除法。

5.电流的单位是安培(A)、毫安(mA)和微安(uA),1A=1000mA,1mA=1000uA,电流强度可以用每秒通过导体

任一横截面积的电荷量来表示。

6.使用电流表前需要校零并确定量程和分度值,电流应从

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被测电流不能超过电

流表的量程,绝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就直接把电流表接到电源的两极上。

7.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而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

8.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单位是伏特(V)、千伏(KV)和毫伏(mV),1KV=1000V,1V=1000mV,常用电压值有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家庭照明电路电压为220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铅蓄电池每个电池的电压为2V。

9.电压表是用来测量电路两端电压的仪表,有三个接线柱和两个量程,若用“+”和“-3”两个接线柱,量程为V,分度值为V。

5.电压表的使用规则:

电压表应该连接在被测电路的两端。

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出,从“-”接线柱流入。

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电压表可以直接连接到电源的正负极上,以测量电压。

6.电压表与电流表比较:

仪表类型:电压表和电流表。

用途:电压表用于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电流表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符号:电压表符号为“V”,电流表符号为“A”。

连接方法:电压表可以直接并联在电源两极上,电流表应该连接在被测电路中。

使用前的准备:调整指针零刻度,确定分度值和量程。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从负接线柱流出,选择合适的量程,等待指针稳定后再读数值,不能估计电流或电压值时可用试触法判断是否超过量程。

7.仪器所测物理量:

验电器:用于检测电路中是否有电。

电流表: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电压表:用于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

电能表:用于测量电路中的电能。

单位和量程:电阻的单位为欧姆(Ω),大量程每一大格和每一小格的分度值为1V,小量程每一大格和每一小格的分度值为0.1V。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根据具体仪器而定。

8.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压的关系: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公式为XXX。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公式为XXX。

9.电阻和变阻器: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作用大小的物理量,单位为XXX (Ω)。

电阻的大小取决于导体的长度、截面积和材料,以及温度等因素。

变阻器分为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用于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值。

滑动变阻器的原理是利用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值,其符号为Rv,构造示意图为一个可滑动的电阻线。

电阻箱是一种能够表示出阻值的变阻器。

10.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是描述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关系的定律,公式为I=U/R。

其中,I为电路中的电流,单位为安培(A);U为电路

两端的电压,单位为伏特(V);R为电路中的电阻,单位为

欧姆(Ω)。

11.串联电路的特点:

串联电路中,电流大小相等,公式为I1=I2=。=In。

串联电路中,电阻值相加得到总电阻值,公式为XXX。

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公式为XXX。

电功率是电器在单位时间内消耗或产生的电能,通常用XXX(W)表示。电功率的计算公式是P=U×I,其中U表示

电压,I表示电流。对于纯电阻电路,还可以使用P=I²×R或

P=U²/R的推导公式来计算电功率。

XXX是电功率的单位,它等于每秒钟消耗或产生的能量,即1W=1J/s。千瓦是XXX的一千倍,即1kW=1000W。

额定电压是指电器正常工作时需要的电压,而额定功率是电器在额定电压下消耗或产生的电功率。当电器两端的电压等于额定电压时,电器的实际功率等于它的额定功率,此时电器

正常工作。当电器两端的电压小于额定电压时,电器的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但仍能正常工作。当电器两端的电压大于额定电压时,电器的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仍然能正常工作,但容易损坏。因此,决定电器工作状况的是实际功率,它会随着电压的改变而改变。

测量电功率的实验原理是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来测量电流和电压,然后根据P=U×I计算电功率。此外,还有焦耳定律,它表示电功率与电流、电阻和电压之间的关系,用公式

Q=I²×R×t来表示。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电路的两种基本连接方式。在串联电路中,电器依次连接,电流相同,电压和电阻依次相加。在并联电路中,电器并列连接,电压相同,电阻和电流分别相加。因此,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物理量总量和各分量之间存在不同的关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计算。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填空)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填 空) 1.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热量大小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为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为℃。 2.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的温度计有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和气温表。这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3.测液体温度时,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壁。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浸入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平行。 4.水的三种状态是固态、液态和气态。熔化是固态物质变为液态的过程,熔点是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 5.汽化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蒸发是液体表面分子逸出形成气体的过程,而沸腾是整个液体内部产生气泡并从液体表面逸出的现象。 6.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有熔化和汽化,而放热过程有凝固和液化。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7.水资源危机的原因主要是过度开采和污染。水污染的罪魁祸首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污染、生活污水和大气污染。 8.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总和。物体的内能大小取决于物体的质量、分子数和分子平均动能。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包括加热和做功。 1)电流是电荷的流动; 2)电流的方向是电荷正向流动的方向; 3)电流的大小是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截面的电荷量。 2.电路的基本元件:电源、导体、电器、开关、电阻等。 3.电路的基本要素:电源、导体、电器、开关、电阻等组成的完整路径。 4.电路中的电流:电流的大小和方向由电源和电路元件决定,符号为I,单位为安培(A)。 5.电路中的电压:电压是电路两点之间的电势差,符号为U,单位为伏特(V)。 6.欧姆定律:电流经过电阻时,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流成正比,即U=IR,其中R为电阻值,单位为XXX(Ω)。 7.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中元件依次连接,电流相同,电压分配;并联电路中元件并列连接,电压相同,电流分配。

沪科版九年级上物理知识点

沪科版九年级上物理知识点 物理是一门关于自然界基本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着物质的运动、力的作用以及能量的转化。在九年级上学期的物理课程中,我们 将学习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运行 机制。 一、力的作用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 形状。物理学家牛顿通过观察现象总结出了三个力学定律,被称 为牛顿定律。第一个定律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会保持原 来的状态,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第二个定律是力和加速度的关 系定律,它表示当一定的力作用在物体上时,它会产生一定大小 的加速度。第三个定律被称为作用和反作用定律,它描述了相互 作用物体之间力的平衡。 二、能源与能量转化 能源是指可以进行物理或化学反应并在过程中产生能量的物质 或者自然现象。能量是物体做功的能力,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

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系。势能 是物体由于其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在能量转化过程中,能 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保持不变。例如,电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光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热能可以转化为 机械能等等。 三、电流与电路 电流是指电荷在电路中流动的现象和过程。电荷是物质的基本 组成部分,它带有正电或负电。当电荷在电路中流动时,形成了 电流。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是由电荷的属性和运动方式决定的。 电路是指电流在导体中的传输路径,通常由电源、导线和负载组成。电源提供电荷的动力来源,导线用于连接电源和负载,负载 是电流的使用者,例如电灯、电视等。在电路中,电荷从正极流 向负极,完成了电流的闭合回路。 四、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当光遇到不透明的表 面时,发生反射现象,光线改变方向但不会穿过物体。反射发生 的过程中,根据物理定律可以得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结论。当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填空)

中考知识点复习——九年级上期(沪科版) 第十二章从水之旅谈起 一、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符号是;常用单位是,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或。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二、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 2.熔化: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 3.熔化的条件:(1)达到(2)继续 4.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吸收,温度。 5.晶体有一定的点和点。 3.汽化:物质由态变为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③特点:吸热致冷 (2)沸腾:①定义: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 ②沸腾的条件:达到;继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温度。

三.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低到高吸热) 1.熔化是过程。 2.汽化是过程。 3.升华:①定义:物质从态直接变为态的过程。②升华是过程。 四.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高到低放热)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态变为态。凝固是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点;继续。 ③规律:放出;温度。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态变为态的过程。液化是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压缩。 3.凝华:物质从态直接变为态的过程。凝华是过程。 五.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 2、水污染的罪魁:;;;。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一. 物体的内能 1. 物体的内能 (1)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 2.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途径:和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会,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能与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能量从温度的物体传到温度的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 ③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的,因此用功或用热量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

九年级物理沪科版上学期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物理沪科版上学期知识点汇总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我们采用的温度是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绝不能读作“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叫做缩口; 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 2、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3、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4、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 3、汽化的方式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注:蒸发的快慢与 A液体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 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选择填空专项训练

1、关于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的区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体温计示数的准确程度比普通温度计高 B、体温计和普通温度计在结构和原理上都相同 C、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而普通温度计不可以 D、体温计需用力甩动使水银回到下端泡中,而普通温度计不用甩动,其液柱会自动下降 2、关于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 B、沸腾时液体温度保持不变 C、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D、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发生的液化现象 3、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从冰箱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内表面发黑,是钨蒸汽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 4、物体放出热量,它的温度() A、不一定降低 B、一定不降低 C、一定降低 D、一定不变 5、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两端电压为6V并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 l的阻值为1OΩ,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为50Ω。当开关S闭合,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b端移到a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B.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不变 C.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为0.6A~O.2A D.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为1V~6V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个物体有内能,就一定有机械能 B、一个物体没有机械能,但一定有内能 C、一个物体没有内能,但一定有机械能 D、因为内能与温度有关,0℃的物体没有内能 7、家庭电路中的插座、日光灯、电视机、电冰箱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A、一定串联 B、一定并联 C、可以是串联,也可以是并联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关于导线的电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长导线比短导线的电阻大 B、粗导线比细导线的电阻小 C、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才有电阻,没有电流通过时电阻为零 D、与导线的材料、粗细、长短都有关系,与导线是否通电无关 9、将长短、粗细都相同的铜导线和铝导线串联,通过铜导线的电流为I1,通过铝导线的电流为I2,则 () A、I1=I2 B、I1>I2 C、I1<I2 D、无法确定 10、由欧姆定律I=U/R导出R=U/I,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大 B、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则导体的电阻越小 C、导体的电阻在电流减小到零时非常大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1、四冲程汽油机的转速为60r/s,那么它每秒钟对外做功的次数是() A、30次 B、20次 C、600次 D、300次 12、下列自然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A、早春河流上冰的消融 B、初夏旷夜里雾的形成 C、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 D、初冬砖瓦上霜的生成 13、如果电视机、电烙铁和电风扇上都标有“220V,60W”字样,它们都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相同时间,则三个用电器产生热量是() A.电风扇最多 B.电视机最多 C.电烙铁最多 D.一样多 14、两根导线的电阻之比是3∶4,通过的电流之比为4∶3,在相同时间内,电流通过两根导线所做的功之比是() A、1∶1 B、4∶3 C、16∶9 D、9∶16 15、R1、R2两个电阻并联后接入电路中,它们的电功率之比P1∶P2=9∶4,则两个电阻阻值之比R1∶R2是 () A、9∶4 B、4∶9 C、3∶2 D、2∶3 16、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_____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在通常情况下,冰的熔点为____℃,水的沸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内容丰富多样,需要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下面将对全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力与运动 1. 力的概念和性质: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大小和方向。 2. 力的计算: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单位,力的合成等效原理可以用来计算合力。 3. 运动的三种状态: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和静止。 4.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自发发生改变,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5.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6.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二、机械能

1. 动能和势能:物体的机械能由动能和势能组成,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位置和物体与地球的相互作用有关。 2. 能量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内的能量总和是不变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但总量保持不变。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和无摩擦情况下,机械能守恒。 三、光学 1. 光的传播和光的速度:光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速度在真空中约为3×10^8m/s。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3. 光的成像: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性质。 4. 纹理与彩色:光的散射和折射现象导致不同材料呈现不同的纹理和颜色。 四、电学

1. 静电场和静电力:带电物体周围存在静电场,带电物体之间 会相互作用,产生静电力。 2. 电流和电路:电荷在导体中运动形成电流,电路中由电源、 导线和元件组成。 3. 电阻和电阻率:物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称为电阻,电阻率是 物质本身的基本特性。 4. 欧姆定律:在恒温下,电流强度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五、声学 1. 声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通过介质传播。 2. 声的特性:声音的频率决定了音调的高低,声音的大小由声 波的振幅决定。 3. 回声和共鸣:声音在遇到障碍物后会发生反射产生回声,共 鸣发生在物体本身的固有频率与外界储能频率相同时。 以上是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同学们在学 习过程中,要理解物理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从水之旅谈起 一.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1.熔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 3.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②升华是吸热过程。三.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四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一、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16章)知识点复习-九年级上

知识点复习——九年级上学期(第十二章至第十六章)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一.温度与温度计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水的沸点)定为100℃。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37℃。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与凝固 1.熔化:①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熔化是吸热过程。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②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③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3.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4. 常见的非晶体:石蜡、塑料、玻璃、松香、沥青、橡胶。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 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中考知识点复习——九年级上期(沪科版) 第十二章从水之旅谈起 一.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1.熔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 3.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②升华是吸热过程。三.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四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一、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温度知识点 1.定义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常用单位:摄氏度(℃)。 3.摄氏温度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O℃,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O℃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4.热力学温度 以宇宙中温度的下限——绝对零度(约-273℃)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单位是开,符号K,它是温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 5.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f的关系 T=t+273( K) 。 温度计知识点 1.用途:测量物体温度。

2.构造 内径很细且均匀的玻璃管,下端与玻璃泡相连,泡内装有适量的液体,如水银、染色的酒精或煤油等;玻璃管外标有均匀的刻度和采用单位的符号标志。 3.原理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种类 (1)按用途分:实验室温度计、家用温度计——寒暑表、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等。 (2)按测温物质分: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 5.常用温度计的比较 (1)寒暑表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所装液体:煤油、酒精 测量范围:-30℃—50℃ 最小刻度:l℃ 构造: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细管。 使用方法: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

(2)实验室温度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所装液体:水银、煤油、酒精等 测量范围:-20℃—ll0℃ 最小刻度:l℃ 构造: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细管。 使用方法: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 (3)体温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所装液体:水银 测量范围:35C~42℃ 最小刻度:0.1℃ 构造:玻璃泡上部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 使用方法: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甩几下。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知识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在学习中,大家都背过不少知识点,肯定对知识点非常熟悉吧!知识点也不一定都是文字,数学的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还在为没有系统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0℃~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酒精(红)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

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②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沪科版九上物理第15章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九上物理第15章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九上物理第十五章探究电路 一电阻和变阻器 1. 电阻 (1)定义: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用字母R 表示。 (2)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Ω)。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 ,通过的电流是1A ,这段导体的电阻就是1Ω。 比较大的单位有千欧(Ωk )、兆欧(ΩM )。1000k Ω1M Ω=,1000Ω1k Ω=。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此外,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 2. 变阻器 实验室常用的变阻器有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1)滑动变阻器: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电阻线)制成(结合实物弄清它的构造)。它的原理是靠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它的作用是可以用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它的表示符号是,它的结构示意图是。 (2)电阻箱:一种能够表示出阻值的变阻器。 二、欧姆定律 1. 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R U I = ,式中的I 、U 、R 的单位分别为A 、V 、Ω。 2. 串联电路的特点(1)n I I I I ==== 21 (2)n U U U U +++= 21

(3)n R R R R +++= 21 (4)n n R R U U 11=或R R U U n n = 3. 并联电路的特点 (1)n I I I I +++= 21 (2)n U U U U ===21 (3) n R R R R 111121+++= (4)11R R I I n n =或n n R R I I = 三、“伏安法”测电阻实验原理:I U R = 由此可知,如果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通过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又使我们认识到滑动变阻器的另一个作用,就是滑动变阻器可以用来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四、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1、电阻的串联: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n R R R R +++= 21 2、电阻的并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五、家庭用电 1、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进户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用电器等组成。 2、进户线:火线和零线。通常用试电笔来别火线和零线,使用试电笔时手必须接触笔尾的金属体,测试时,如果试电笔的氖管发光,那么试电笔笔尖接触的是火线。 3、电能表用来测量用户消耗的电能。 4、闸刀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6、在家庭电路中,保险丝的作用是电流过大时熔化,切断电路。 7.三孔插座的一个孔接零线,另一个孔接火线,中间那个孔接地线。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一定要接地。 8、白炽灯的原理:电流的热效应。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拟: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1℃ 1℃ 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外表相平。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②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填空题专题汇总复习 练习题(有答案)

填空题专题汇总复习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组号:________ 1.某种昆虫靠翅的__________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 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 __________Hz ,人类__________听到该频率的声音(填“能”或“不能”)。 2.汽车在转弯时,位于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会同时闪亮,但偶尔也有车在转弯时只亮前灯或后灯。则位于汽车同侧的前后两个转向灯的连接方式为__________。要打开转向灯,司机需拨动一下方向盘的一根杆子,这根杆子的作用相当于电路中的__________。 3.教室里的电风扇与日光灯是_______________联,电风扇正常工作时电压为________V 。 4.如图1所示,轻质木杆AB 可以绕O 点转动,OA 的长度是OB 的三倍,A 端细线下所挂280N 的重物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B 点用600N 的动力竖直向下 拉动,木杆静止不动,则重物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__________N ,此 木杆为__________(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杆。 5.如图2所示,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滑轮,匀速提升质量相等的物 体,且物体质量大于滑轮质量,不计绳重和摩擦。比较甲、乙两种方式 可知__________更省力,__________机械效率更高(均填“甲”或“乙”)。 1.如图3所示,用一张硬纸片拨动木梳的齿,能听到卡片由于_________而发出的声音,用相同的力显著改变拨动木梳齿的快慢,能够听出卡片声音的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或“音调”) 2.以0.5m/s 的速度向竖直放置的平面镜走进,人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__________(变大/不变/变小),进过2S 像向平面镜走近__________m 。 3.物理课中使用幻灯机投影,投影屏幕上得到了放大的__________(选填“虚像”或“实 一、经典例题 二、针对训练 完成情况 图1 图2 图3

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沪科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第十二章温度与温度计 第一节.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水的熔点是0℃3.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特点: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与沸腾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如对病人用酒精为高烧病人降温。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水的沸点是100℃.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 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灯丝变细、 干冰升华(舞台烟雾效果、人工降雨) 第三节.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③现象:露、冰棍冒白气、雾等都是液化现象。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凝华:现象:雾凇、霜、冰花、用久的灯泡发黑:先升华后凝华。 第四节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第一节、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液体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物体的内能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精选6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精选6篇〕 篇1: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展工作。 分类及比拟: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处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1℃ 1℃ 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分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分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合适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外表相平。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②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外表积⑶液体外表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外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到达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

完整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完整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本文介绍了温度、温度计、体温计以及物态变化中的熔化和凝固。 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我们采用的温度是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摄氏温度的规定是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 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构成包括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液体和刻度。使用时要注意量程和分度值,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读数时,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体温计是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测量范围为35℃~42℃,分度值为0.1℃。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体温计的特殊 构成是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叫做缩口。

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熔化、凝固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或凝固点,继续吸收或放出热量。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是一条斜率为正的直线。 是物体分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所具有的能量,是一个系统的微观热力学性质,与温度、压强、物质量等有关; 2、内能的变化:内能的增加等于系统吸收的热量减去系统做功所消耗的能量,即ΔU=Q-W; 3、内能的转化:内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机械能等; 4、内能的影响因素:内能受到温度、物质量、物质的物态等因素的影响。 二、热机 1、热机是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如蒸汽机、内燃机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