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复习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知识点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一、温度与内能

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与凝固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熔化是吸热过程。如冰化成水

3.晶体熔化:A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B 特点:(1)吸收热量(2)温度不变。

C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4.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铁水变成铁棒

5.晶体凝固:A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B特点:①放出热量;②温度不变。

5.

℃℃℃℃

min minminmin 晶体熔化晶体凝固非晶体熔化非晶体凝固三.汽化与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医用酒精消毒时感到手凉)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

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如雾、露水、各种“白气”。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四.升华与凝华

1.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

是吸热过程。如用久了灯丝变细、卫生球变小、冰冻衣

服变干、干冰升华(舞台白烟、人工降雨)等

2.凝华:①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②凝华是放热过程。如霜、窗边冰花、灯管变黑

五.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一. 物体的内能

1.内能(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2.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2)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传递实质上是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3)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因此用功或用热量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

3.热量: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称为热量。

二.

1、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J/(Kg。℃)

(3)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征,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它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吸收的热量、温度的变化量无关。

(4)水的比热容是:4.2×103J /(Kg 。℃)

物理意义:1k g的水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后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 2.物质的吸放热计算公式:Q =cm △t

三 、内燃机

1、热机是利用内能做功,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机器。

2、内燃机是热机一种,汽油机和柴油机都是内燃机。

3、内燃机工作的四个冲程:

吸气冲程 压缩冲程 做功冲程 排气冲程 4、冲程:活塞在往复运动中从汽缸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 四 热机效率与环境保护

1、热值:①定义:把1Kg 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②单位:J/Kg ③热值与热量的关系:Q=mq=vq

2.热机效率:①定义: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效率。 ②提高热机效率途径:在设计、制造和使用上要尽量减少各种能量损失,有效减少摩擦。 ③热机效率公式:n =Q有用/Q 总×100% 3.环境保护

(1)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人们在使用燃料的同时,排放的烟尘废气

(2)改进燃烧设备,加装消烟除尘装置,采取集中供热,在城市普及煤气和天然气的使用是保护环境,控制消除大气污染的方法。

第十三章 了解电路

一、电是什么

1.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人们把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上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2.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子在物体间发生了转移。得到电子的物体显示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显示带正电。

4.验电器:是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原理制成。 二 让电灯发光

1.物理学中规定: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2.电路的组成

(1)通路:就是一个完整的电路中(必然包括电源、用电器、开关及导线组成)有电流通过。

(2)开路:就是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也可能是用电器“损

汽油机 柴油机 不 同 点

构造: 火花塞 喷油嘴 吸气冲程 油气混合物 吸入空气 点燃方式 点燃式 压燃式 应用

小型汽车、摩托

载重汽车、 大型拖拉机

相同点

一个工作循环,做功1次,活塞往复运动2次;曲轴和飞轮各转2周,经历四个冲程。

坏”。开路也叫断路。

(3)短路:从狭义讲就是电源“+”“-”极之间没有用电器,而用导线直接把“+”极和“-”极连接起来,短路由于电阻很小,电流会很大,烧坏电源,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三 连接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各用电器相互影响。 2、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各支路互不影响。 3、串、并连电路的判断方法:电流流向法、节点法、拆除法。 四、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1、物理学中用每秒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积的电荷量来表示电流强弱叫做电流。 2、电流的单位:安培(A),毫安(mA ),微安(uA) 3、换算关系:1A=1000 mA,1 mA=1000 uA 4、串联电路电流特点: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5. 并联电路电流特点。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五、测量电压

1、电压是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单位:伏特(V),KV,mV 。1 KV =1000 V,1 V=1000 mV 。

3、常用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 V ,家庭照明电路电压220 V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 V ,A 铅蓄电池电池每个2 V 。 仪表 比较

电压表 电流表 用途 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

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符号

连接方法 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 串联在被测电路中

与电源相接

能够直接并联在电源两极上

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连到电源

两极上

相同点

使用前①要调指针零刻度,②弄清分度值、量程

使用时①要使电压表电流表正极流入,负极流出。②都要选择合适量程。 ③都要等指针稳定时再读数值。④不能估计出电流值、电压值时。 ⑤可用试触法判断是否超过量程。

仪器 测物理量

单位

大量程为

分度值

小量程为

分度值

电流表 电压表

(1)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2)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

探究电路

一 电阻和变阻器

1. 电阻(1)定义: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用字母R表示。

(2)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Ω)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电压是1V ,通过电流是1A ,这段导体电阻就是1Ω

比较大的单位有千欧(Ωk )、兆欧(ΩM )。1000k Ω1M Ω=,1000Ω1k Ω=。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此外,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注意:电阻与实际的电压、电流无关) 2. 变阻器;实验室常用的变阻器有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1)滑动变阻器: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电阻线)制成(结合实物弄清它的构造)。 A 原理:靠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B 连接:①串联 ②一上一下

C 作用:①改变电路中的电流。②保护电路,③改变电路中的电压 它的表示符号是

,它的结构示意图是。

(2)电阻箱:一种能够表示出阻值的变阻器。 二、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式中的I 、U、R 的单位分别为A 、V 、Ω。

2.公式:,

三、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原理:欧姆定律变形 如果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

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

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通过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又使我们认识到滑动变阻器的另一个作用,就是滑动变阻器可以用来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四、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串联电路的特点(1)21I I I

== (2)21U U U

+= (3)21R R R +=

并联电路的特点(1)21I I I +=

(2)21U U U

==(3)

2

1111R R R +=

五、家庭用电

1、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进户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用电器等组成。

2、进户线:火线和零线。通常用测电笔来别火线和零线,使用测电笔时手必须接触笔尾的金属体,测试时,如果测电笔的氖管发光,那么测电笔笔尖接触的是火线。 3、电能表用来测量用户消耗的电能,。 4、闸刀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6、在家庭电路中,保险丝的作用是电流过大时熔化,切断电路。

7.三孔插座的一个孔接零线,另一个孔接火线,中间那个孔接地线。有金属外壳用电器一定要接地。 8、白炽灯的原理:电流的热效应,把电能转化成光能和内能。 9.家庭电路发生触电事故都是由于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连通造成的。 10、触电方式有两种:① 单线触电,即是站在地上的人接触到火线;

② 双线触电,即站在绝缘体上的人的两部分(如左手和右手)同时分别接触火线和零线。 11、安全用电原则:不要接触低压带电体,不要靠近高压带电体。

第十五章 从测算家庭电费说起

一、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1. 电功的概念:

电流通过导体时可以做功。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过程。 注意: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 电功的计算公式:t I U W

⋅⋅= 根据欧姆定律,基本公式还可推导出公式(只适用纯电阻电路)

⎪⎩

⎧==Rt I W t R U W 22I

U R =

R

U

I =

由电功率的定义又推导出:t P W ⋅=

3. 单位:焦耳 S W S A V m N J

⋅=⋅⋅=⋅=1111

千瓦时(度):

J s W h kW 6106.33600100011⨯=⨯==⋅度

4. 电能表:(俗称电度表)

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电能)的仪表,它表盘上的单位是度。

电能表的计数器上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二、电流做功的快慢——电功率(P )

1. 电功率: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电功率。它是反映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 电功率计算公式:P=UI 推导公式:P=I 2

R,P=U2/R (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3. 单位:(1)瓦特:A V s J W ⋅==1/11 (2)千瓦:W kW 10001=

4. 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P 额与P 实的关系:

①当U 实=U 额时P 实 P 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ﻫ②当U 实<U 额时P 实 P 额.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ﻫ③当U 实>U 额时,P 实 P 额,用电器也不能正常工作,且容易被烧坏用电器。ﻫ决定用电器工作状况的是用电器的实际功率,

5.决定用电器工作状况的是用电器的实际功率,它的大小将随着它两端的实际电压的改变而改变。 三、测量电功率

实验原理:I U P

⋅= 。

补充:焦耳定律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

个规律叫焦耳定律。用公式可表示为:

t R I Q ⋅⋅=2

沪科版九年级上物理知识点

沪科版九年级上物理知识点 物理是一门关于自然界基本规律的科学,它研究着物质的运动、力的作用以及能量的转化。在九年级上学期的物理课程中,我们 将学习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的运行 机制。 一、力的作用 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 形状。物理学家牛顿通过观察现象总结出了三个力学定律,被称 为牛顿定律。第一个定律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物体会保持原 来的状态,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第二个定律是力和加速度的关 系定律,它表示当一定的力作用在物体上时,它会产生一定大小 的加速度。第三个定律被称为作用和反作用定律,它描述了相互 作用物体之间力的平衡。 二、能源与能量转化 能源是指可以进行物理或化学反应并在过程中产生能量的物质 或者自然现象。能量是物体做功的能力,包括动能和势能。动能

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系。势能 是物体由于其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在能量转化过程中,能 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但总能量保持不变。例如,电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光能可以转化为电能,热能可以转化为 机械能等等。 三、电流与电路 电流是指电荷在电路中流动的现象和过程。电荷是物质的基本 组成部分,它带有正电或负电。当电荷在电路中流动时,形成了 电流。电流的大小和方向都是由电荷的属性和运动方式决定的。 电路是指电流在导体中的传输路径,通常由电源、导线和负载组成。电源提供电荷的动力来源,导线用于连接电源和负载,负载 是电流的使用者,例如电灯、电视等。在电路中,电荷从正极流 向负极,完成了电流的闭合回路。 四、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是一种电磁波,它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当光遇到不透明的表 面时,发生反射现象,光线改变方向但不会穿过物体。反射发生 的过程中,根据物理定律可以得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结论。当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12-16章)知识点复习-九年级上

中考知识点复习——九年级上期(沪科版) 第十二章温度和物态变化 一.温度和温度计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将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沸腾时的温度(水的沸点)定为100℃。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37℃。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和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①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熔化是吸热过程。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②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③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3.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4. 常见的非晶体:石蜡、塑料、玻璃、松香、沥青、橡胶。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 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 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 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③常见的液化现象:露,雾,雨,“白气”。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②升华是吸热过程。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常见的凝华现象:霜,冰花,雾凇, 五.水资源和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三章内能和热机 一、物体的内能 1.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复习

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知识点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一、温度与内能 1.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与凝固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熔化是吸热过程。如冰化成水 3.晶体熔化:A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B 特点:(1)吸收热量(2)温度不变。 C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4.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铁水变成铁棒 5.晶体凝固:A条件:①达到凝固点;②继续放热。 B特点:①放出热量;②温度不变。 5. ℃℃℃℃ min minminmin 晶体熔化晶体凝固非晶体熔化非晶体凝固三.汽化与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汽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医用酒精消毒时感到手凉)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 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如雾、露水、各种“白气”。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四.升华与凝华 1.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升华 是吸热过程。如用久了灯丝变细、卫生球变小、冰冻衣 服变干、干冰升华(舞台白烟、人工降雨)等 2.凝华:①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②凝华是放热过程。如霜、窗边冰花、灯管变黑 五.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二章内能与热机 一. 物体的内能 1.内能(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2.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2)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热传递实质上是能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3)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因此用功或用热量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 3.热量:物体通过热传递方式所改变的内能称为热量。 二. 1、比热容(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单位:J/(Kg。℃)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拟: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1℃ 1℃ 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外表相平。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②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归纳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内容丰富多样,需要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下面将对全册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力与运动 1. 力的概念和性质: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大小和方向。 2. 力的计算: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单位,力的合成等效原理可以用来计算合力。 3. 运动的三种状态: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和静止。 4.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自发发生改变,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5.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6.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二、机械能

1. 动能和势能:物体的机械能由动能和势能组成,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势能与物体的位置和物体与地球的相互作用有关。 2. 能量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内的能量总和是不变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但总量保持不变。 3.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和无摩擦情况下,机械能守恒。 三、光学 1. 光的传播和光的速度:光是以波动的形式传播的,速度在真空中约为3×10^8m/s。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3. 光的成像:平面镜、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性质。 4. 纹理与彩色:光的散射和折射现象导致不同材料呈现不同的纹理和颜色。 四、电学

1. 静电场和静电力:带电物体周围存在静电场,带电物体之间 会相互作用,产生静电力。 2. 电流和电路:电荷在导体中运动形成电流,电路中由电源、 导线和元件组成。 3. 电阻和电阻率:物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称为电阻,电阻率是 物质本身的基本特性。 4. 欧姆定律:在恒温下,电流强度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五、声学 1. 声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通过介质传播。 2. 声的特性:声音的频率决定了音调的高低,声音的大小由声 波的振幅决定。 3. 回声和共鸣:声音在遇到障碍物后会发生反射产生回声,共 鸣发生在物体本身的固有频率与外界储能频率相同时。 以上是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的主要知识点归纳。同学们在学 习过程中,要理解物理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物理是初中最难的科目。学生要想学好,必须课前准备,上课认真听讲,课后按时完成作业,课后及时复习总结单元。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1.物质是由分子或原子组成的,金属类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大多数非金属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3.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国际制单位是千克(kg) 4.1t=103kg1kg=1000g=103g1g=103mg 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改变而改变。(纸片变成纸团) 质量不随物体的地理位置改变而改变。(篮球放在教室和太空)5.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改变而改变。(一定质量的水变成冰) 质量不随物体的温度改变而改变。(餐具消毒)6.天平的使用:先看、估测再使用。 ①看天平的称量,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的质量)②估测被测物体的质量:避免被测物体超过天平的量程;方便加砝码。 使用口诀:天平放平;游码归零,调节平衡;左物右码,加码从大;求和为称,正确记录。7.特殊测量:取多测少法 例:测量1个大头针的质量m,可取10的整数倍个大头针(一般20-30个),测出总质量m总,再除以总个数就是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写成公式:m=m总/n 形状规则:利用数学公式直接计算 8.测量物体体积可以下沉的物体:排液法溢液法 形状不规则 不能下沉的物体:捆绑法悬挂法9.具有吸水性物质的体积测量:先把它放在水中吸足水后再测量。10.常用到的体积单位:ml、l、cm3、dm3、m3 1ml=1cm3=1×10-3d m3=1×10-6m3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十二章从水之旅谈起 一.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1.熔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 3.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②升华是吸热过程。三.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四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一、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复习[参考]

沪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复习[参考] 1功 1.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公式:W=Fs。 3.做功的两个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4.比较做功的快慢 方法一: 做功相同,比时间。时间越短,做功越快。 方法二: 时间相同,比做功。做功越多,做功越快。 方法三: 做功和时间均不相同,比比值。 做功/时间的值越大,做功越快。 2机械效率 1.机械效率是指机械在稳定运转时,机械的输出功(有用功量)与输入功(动力功量)的百分比。 2.增大机械效率 (1)有用功: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 (2)额外功: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 — 1 —

轮、滑轮组) (3)总功:W总=W有用+W额=FS 3机械能 1.机械能是动能与势能的总和,这里的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决定动能的是质量与速度;决定重力势能的是质量和高度;决定弹性势能的是劲度系数与形变量。 3.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物体的动能。 4.势能和动能的关系:动能增加量等于重力势能减少量。 4内能 1.内能是构成系统的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动能、分子间相互作用势能、分子内部以及原子核内部各种形式能量的总和。 2.内能变化的途径 (1)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当外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内能增大,反之亦反。 (2)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热传递的三种形式:热传导,热对流(一般见于气体和液体)以及热辐射。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间必须有温度差。 5热能 1.表示呢能转移的度量。 2.热能与内能的区别 热能的本质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包括分子的平动能和— 2 —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中考知识点复习——九年级上期〔沪科版〕 第十二章从水之旅谈起 一.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1.熔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 3.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②升华是吸热过程。三.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四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一、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X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X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X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九年级上物理复习提纲(沪科版)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 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 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1.熔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 3.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②升华是吸热过程。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第十二章内能及热机 一、温度及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

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50℃,最小刻度值为1℃。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及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及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5.改变物体的内能的两种途径:做功和热传递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小,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上是内能及其他形式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温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 第一节温度与温度计 温度知识点 1.定义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常用单位:摄氏度(℃)。 3.摄氏温度 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O℃,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O℃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4.热力学温度 以宇宙中温度的下限——绝对零度(约-273℃)为起点的温度,叫热力学温度。单位是开,符号K,它是温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 5.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f的关系 T=t+273( K) 。 温度计知识点 1.用途:测量物体温度。

2.构造 内径很细且均匀的玻璃管,下端与玻璃泡相连,泡内装有适量的液体,如水银、染色的酒精或煤油等;玻璃管外标有均匀的刻度和采用单位的符号标志。 3.原理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种类 (1)按用途分:实验室温度计、家用温度计——寒暑表、医用温度计——体温计等。 (2)按测温物质分: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 5.常用温度计的比较 (1)寒暑表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所装液体:煤油、酒精 测量范围:-30℃—50℃ 最小刻度:l℃ 构造: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细管。 使用方法: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

(2)实验室温度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所装液体:水银、煤油、酒精等 测量范围:-20℃—ll0℃ 最小刻度:l℃ 构造: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细管。 使用方法: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 (3)体温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所装液体:水银 测量范围:35C~42℃ 最小刻度:0.1℃ 构造:玻璃泡上部有一段细而弯的缩口。 使用方法: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甩几下。温度计的使用方法知识点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精选6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精选6篇〕 篇1: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沪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展工作。 分类及比拟: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处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1℃ 1℃ 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分开物体读数使用前甩可分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合适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外表相平。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② 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外表积⑶液体外表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外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到达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中考知识点复习——九年级上期(沪科版) 第十二章从水之旅谈起 一.熔点与沸点 1、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 3.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4.规律: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5.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3.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 4.汽化的两种方式: (1)蒸发:①定义: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③特点:吸热致冷 (2)沸腾:①定义: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②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③特点:在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1.熔化是吸热过程。 2.汽化是吸热过程。 3.升华:①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②升华是吸热过程。三.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 1.凝固:①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凝固是放热过程。 ②晶体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③规律: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液化:①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是放热过程。 ②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3.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凝华是放热过程。

四水资源与水危机 1、资源危机的原因:水污染 2、水污染的罪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工业固体废物;生活垃圾。 第十三章内能与热机 一、温度与内能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主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 2. 温度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如下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用于实验室测温度,刻度范围在20℃~105℃之间,最小刻度值为1℃。 (2)体温计。用于测量体温,刻度范围35℃~42℃,最小刻度值为0.1℃。 ℃~50℃,最小刻度值为1℃。 (3)寒暑表。用于测量气温,刻度范围20 以上三种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 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的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 物体的内能 (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内能大小的决定因素:质量、温度、状态。 (3)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对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大,但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比如晶体溶化)。对于不同的物体,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 (4)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称之为热运动。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归纳及对点训练:第十四章《了解电路》复习

第十四章了解电路复习 【知识点一】电荷及摩擦起电 (1)电荷定义: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2)三种起电方式: ①摩擦起电:由于物体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则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荷,失去电子而带正电荷。 注:摩擦起电时,电荷并没有凭空产生,其本质是发生了电子的转移,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②接触起电 ③感应起电 【经典例题】 例1.台式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为保证电脑的稳定性,需要打开主机箱盖除尘,这是因为散热风扇的扇叶在转动过程中与空气摩擦带上了_________,可以_______轻小物体,所以灰尘会附着在扇叶上。 例2.玻璃跟绸子摩擦,玻璃的一些______转移到绸子上,玻璃因__________而带正电;绸子因__________而带等量负电。 例3.下列关于摩擦起电的原因,正确的说法是() A.摩擦后产生了新的电荷B.电子和正电荷同时按相反方向转移 C.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D.正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例4.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个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附近,有一个绝缘金属球b,开始a、b都不带电,如图1所示,现在使a带电,则() A.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B.b将吸引a,吸住后不放 C.b立即把a排斥开D.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 例5.将经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图2中哪个是正确的()

【知识点二】正负电荷及验电器 (1)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2)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中和现象:等量异种电荷在一起相互抵消 (4)验电器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经典例题】 例1.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A分别靠近悬挂的轻质带电小球B和C,发现B被排斥,C被吸引,则_____带正电。 例2.一个带正电的小球靠近一个轻质小球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若被吸引则必带负电B.小球若被吸引则必带正电 C.小球若被排斥则必带正电D.小球若被排斥则必带负电 例3.如图3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球时,产生了互相吸引的现象,则该小球() A.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B.一定带正电 图3 C.可能带正电,也可能不带电D.一定带负电 例4.验电器的金属箔原来是张开的,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可观察到验电器的金属箔闭合后又张开了,则能说明() A.两片金属箔原来均带负电,后来带正电B.两片金属箔原来均带正电,后来带负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