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6《画》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6《画》公开课教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通过描述山、水、花、鸟等景物,凸显“画”的形象特征。配合谜语诗,有一幅经过装裱的水墨画,图文对应,妙趣横生。意境典雅,给予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有10个,教学时,通过偏旁归类、

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会写4个字,有3个独体字。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以读带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意境,另外,识字始终是一年级教学的重点,教学中还要大力开掘多种方式,让识字变得更轻松。

研究目标包括认识11个生字和2个偏旁,掌握正确的笔顺,了解意思相反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重点难点在于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和识记生字。教学中应通过多种途径来识字,让识字自然地与阅读、看图、想象、游戏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研究汉字。

评价方案】

1.通过各种读书方式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关注学生的识字

能力。评价目标1;

2.通过同桌互相检查字的部件、笔画、笔顺、写字姿势等

方面,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评价目标2;

3.通过学生自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等,关注学生的朗

读能力。评价目标3;

4.评价学生在朗读比赛中的表现。评价目标4.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猜谜语激趣导入:胡子不多两边翘,开口总是喵喵喵,黑夜巡逻眼似灯,粮仓厨房它放哨。(猫)

教师导入:今天我们要研究一首谜语诗。首先,教师呈现彩色图片,让学生观察。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元素,例如山、水、花、鸟等,并板书在黑板上。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读书方式,如个别读、自由读、齐读、抽读等,朗读这些词语。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发现图片上的题字或诗句。

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1.学生朗读诗句,对于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朗读,同桌互相检查字的部件、笔画、笔顺、写字姿势等,互相帮助纠正错误。

3.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流朗读。检查学生是否都能正确朗读。

4.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近、色”等10个生字,注意纠正发音错误。

5.学生自由读生字,教师检测。

1)学生自由读。

2)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抽读“声、色、近”等3个易错的重点字。

3)识字游戏:摘苹果。

4)全班齐读。

6.教师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

7.学生自由练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并纠正字

音错误。(播放>编成的儿歌,学生跟着唱一唱)

8.朗读比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评选出最洪亮、最正确、最流畅的学生。

1.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赛读比赛,选出一名优胜者,然后

派遣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

2.教师开场白:“同学们朗读得很棒啊!我想很多同学都

已经熟读成诵了吧,我们来比一比谁背得最快。”

3.学生自由背诵。

4.教师抽测学生古诗背诵情况,表扬背诵好的同学,鼓励

背诵稍慢的同学。

5.教师引言:“大家背得不错!你们在朗读背诵的时候有

什么疑问吗?这首诗写的景色跟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色正好相反。”

6.教师引问:“是呀,真有点怪!怎么‘远看山有色,近听

水无声’呢?怎么‘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

7.教师引问:“我们平时看到的景象是怎样的?哪位同学

见过‘山’?说说‘山’是什么样的。”教师归纳,板书或课件呈现:“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

8.学生正确朗读两首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

9.教师总结:“我们游览时,看到的自然景色大多数是‘远

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不在,人来鸟儿惊’。而课文

所说的景色却刚好相反。大家想一想,在哪种情况下才会‘远

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呢?引出

课文题目。

9.学生演示、说话、朗读。

1) 来——去,什么是“来”,什么是“去”?找学生现场演示,体会“来、去”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2) 远——近,哪种情况算“远”,哪种情况算“近”?通过课

件演示,体会“远、近”的意思,同时知道这组词语表达了相反的意思。

3) 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先找一找,然后再说

一说或演一演。

学生汇报:有—无、高—矮、多—少、早—晚。

4) 同桌相互读一读反义词。

5) 教师引领学生游戏:“我们一起来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吧,我说一个词,你们来说它的反义词,看看谁先找到朋友。”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

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文插图,趣味提示,指名背诵古诗。学生背诵一句,课件出示一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多种形式背诵古诗。

1) 师生搭档每人背一句。

2) 学生分小组在组内互相背诵。

3) 男女生互相比赛背诵。

4) 教师点名挑战背诵。

5) 学生互相点名挑战背诵。

二、自学生字。

1.指导学生多读课文,画出生字,并记住它们的字形。

2.在小组内使用生字卡片来识记生字,教师巡视并指导。

3.教师引导学生拿出生字卡片,找同学分享他们的识记方法。

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土

+厶=去”;“米+一=来”。

色”字上面是“”,下面是“巴”。可以用想象法识字:尾“巴”顶戴个小帽子。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

听”字是左右结构,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左边是“口”,右边是“斤”,合起来就是“听”。组词:听见、听到、听声、听说。

无”字可以用区别形近字的方法识记,“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竖弯钩”,“天”第四笔是“捺”。也可以利用

换一笔变新字的方法识记,“天”换一笔变成“无”。

远”、“还”、“近”这几个字都有“辶”偏旁。可以用偏旁归

类法来识记。“近”——“斤”加走之旁;“远”——“元”加走之旁;“还”——“不”加走之旁。

不”字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来识字。谜语:“木不出头”。

组词:不好、不用。

声”字是上下结构的字。组词:声音、大声、声乐、声母。

4.教师引导学生研究新的偏旁“辶”。

5.学生之间互相考查识字。

三、指导书写

1.呈现“水”、“去”、“来”和“不”这4个要求会写的字,让

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笔顺和笔画特点。

2.教师逐字范写,学生跟着书写。

3.教师整体范写,仔细观察生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例如,“水”的竖钩要写在竖中线上,横撇从横中线起笔。“去”

的竖要在竖中线上,第一横短,第二横长。“来”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注意“不”的竖要在竖中线上,最后一笔点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相评价,互相借鉴,教师巡视并

指导。

5.学生在书上描红,对比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

6.学生再次书写,班级展示。

四、板书设计

山水花鸟

画》评价单

评价内容评价方式

一、我会读

远有色近同桌评价

1.读字音准确☆

2.读轻声正确☆

无声来去还

评价标准:每做到一项,在星星上打“√”。

二、我会写

1.部件紧凑☆

2.占格准确☆

3.“水”的笔顺正确☆

4.书写姿势正确☆

三、朗读诗歌

1.流利,有感情☆

2.背诵熟练☆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评价标准:每做到一项,在星星上打“√”。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6课《画》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 6 课《画》教课设计 6 画 第一课时 教课目的 1.经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 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会写“水、去”等 4 个字。 2.正确朗诵、背诵古诗。图文联合,感觉诗中描述的情景。 教课过程 一、察看图画,引入诗句 1.教师体现一幅彩色的大幅的课文插图。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论并板书“山、水、 花、鸟” 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1.学生朗诵诗句,关于在自学过程顶用铅笔标出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全班齐读,齐读以后轮读。考察学生能否都会读了。 3.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0 个生字。 4.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 三、熟读成诵,感知粗心 1.教师抽测学生背诵古诗状况,夸奖背诵好的同学,鼓舞背诵稍慢的同学。 2.学生正确朗诵两首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一样。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 3.教师总结:我们旅行时,看到的自然风景大部分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 不在, 人来鸟儿惊” 。而课文所说的风景却恰好相反。引出课文题目。 4.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什么是“来” ,什么是“去”? (2)远——近哪一种状况算“远” ,哪一种状况算“近”? (3)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先找一找,而后再说一说或演一演。 有—无高—矮多—少早—晚 第二课时 教课目的 1.复习10 个生字和 2 个偏旁,会写“来、不”。 2.睁开想象,感觉诗中描述的风景,知道这是一幅山川画。 3.背诵课文。 教课过程 一、检查复习

一年级部编版上册第6课《画》

一年级部编版上册第6课《画》 《画》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一首古诗。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绘,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 1.理解“远、看、近、听、春、还”六个生字。 2.准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致意思,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准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设计理念]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在新课程、新教材、新理念的指引下,我们要擅长引导学生学习古诗,品味古诗,探究其趣味,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充实起来,“灵秀起来”。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的人本思想,意味着对每个学生学习个性的尊重。教学中,应让每个孩子自由地读、自由地学、自由地感受、自由地表达、学生有了自由、才会有灵性。课堂上,我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诗句,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读书,引导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

学会倾听、学会汲取、学会欣赏,从而产生思维的撞击、情感的交流、知识的共享和心灵的震撼。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唤起他们去探究学习中华古文化的主动性,催化了学生情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应把握“古诗诵读”这个课型教学的尺度,即重点是识字和熟读成诵,一定要让学生自己多读,要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要把每行诗读通顺,要读好整首古诗直至能熟读成诵。学生主要通过多读和结合看图,以及教师适当的诗意描绘,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悟诗的意境美。教师还应恰当创设出诗境,让学生通过多读体会美、欣赏美、评价美,以至于自己表达美、创设美。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刚人学的一年级小朋友,自我约束水平差,老师如若引导不当,会使他们产生厌倦情绪。所以,课堂上把游戏寓于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如本节课开课的猜谜语游戏,识字过程中的开火车、猜字的游戏等等,让学生学习情绪高涨,为他们创设了一个生动活泼、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最大水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学语文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都猜过谜语吗?谁来出个谜语给大家猜? (学生兴趣盎然地玩猜谜语的游戏)同学们真聪明,老师也请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画》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画》公开课教案 【教材分析】 《画》是部编版第一册教材中的一篇识字课文。本课有一幅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照样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这些都表现出一幅画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水、去”2个汉字,认识2个偏旁。 2.积累反义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3.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水、去”2个汉字,认识2个偏旁。 2.积累反义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教学难点】 1.掌握自主学习生字的方法。 2.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语:雪花。 2.出示课文,教师范读,让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 3.刚才我们猜的谜语,就是我国古代的一位诗人以画作为谜底写的一首诗。导入课题《画》。(板书课题,书空,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看!熊大把这幅山水画带到了我们的课堂。请同学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说话)(真棒!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在插图的相应位置出示“山、水、花、鸟”4个字。 2.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7页,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左手按书,右手指字。)(声情并茂地范读,读出节奏感。) 3.像老师一样自己试着读2遍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一认。(注意:左手按书,右手指字。) 4.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得扫清拦路虎,过好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信心吗?现在,熊大给大家派任务了: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圈生字,圈好以后把每个生字拼读2遍并组词。 5.检查拼读情况:指名拼读并组词,其他同学跟读——开火车拼读生字——齐读生字:顺着读、倒着读 5.熊大考核:(检查同学们会读这些生字了吗)认读去拼音的生字。予以鼓励。 三、指导认字,交流方法 (一)这些生字不光要会读,还要能记住它们的样子。老师知道咱们实验小学的孩子有很多记字的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儿歌、数笔画……现在就请同桌相互合作,商量一下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二)检查记字的情况,交流记字的方法。 1.出示:远、近、还。 (1)引导学生寻找3个字的相同点,认识偏旁走之和半包围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3个字。拓展:你还认识哪些带有偏旁走之的字? (2)在具体情景中理解“远、近”。引导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在教室里,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远?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远? 2.识记:色。认识偏旁斜刀头。 拓展:你还认识哪些带有斜刀头的字? 3.任意识记剩下的7个字。交流识字方法。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 画》教案及反思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 识字 6、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本课生字,会认“辶”等2个偏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等是反义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所学生字,能够按笔顺准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 课前准备: 1.写有反义词的头饰;一幅山水画(题写“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朗读课文。(学生) 第一课时 一、观察图画,引入诗句 1.教师呈现一幅彩色的大幅的课文插图。(画上有山、水、花、鸟,并题写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教师引学: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价并板书“山、水、花、鸟”) 3.教师引问:会认这四个字吗?引导学生个别读、自由读、齐读,抽读等多种读

书方式进行朗读。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图上还有——),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画上有题字或诗句。 5.教师导言:仔细看,画上题了哪些字? 预设:如生发现题字是课文的四句诗,就直接板书课文的四句诗。如不能发现,则直接引导学生与书上的《画》作比较。 6.学生读诗。 7.教师引学:这四句诗中,你们认识哪些字呢?读一读。哪些字不认识?请用铅笔标出来。 设计意图:由看画引入读诗,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发现图中有诗,诗中有画。在读诗看画中认识事物和生字,把读诗、学字引入活动情境中,引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致。 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1.学生朗读诗句,对于在自学过程中用铅笔标出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充分朗读,同桌互读互考。同桌之间充分发挥合作和帮扶的精神,把会读的大声读一遍。如果发现同桌读错了,一定要教给同桌多读几遍。 3.全班齐读,齐读之后轮读。考查学生是否都会读了。 4.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0个生字。注意倾听下列生字的发音:“色”是平舌音,“声”是翘舌音;“近、远、还”是前鼻音,“声、听”是后鼻音。有错及时纠正。 5.学生读生字,教师检测。 (1)学生自由读。 (2)重点抽读,用生字卡片抽读,主要抽读“声、色、近”3个易错的重点字。 (3)抽读重点字。 (4)全班齐读。 6.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

最新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案(1)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最新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教案(1)优质课一 等奖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用具: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 --1-- 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 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 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 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2--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6《画》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6《画》课文原 文及教案 课文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课前准备 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的磁带。 2、学生课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笔。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老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课题) (好动、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基础。)2、(出示挂图或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用一幅画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 对话平台 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识字 1、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2、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是在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6《画》教案

6画 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个生字和走之1个偏旁。会写“水、去〞等4个字。 2.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识记生字。认识走之1个偏旁。 课前准备 老师准备:1.制作带有反义词的头饰。 2.一幅山水画。(画上题写着?画?这首诗。) 3.制作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朗读课文,打印学生活动卡。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的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有〞等10个生字和走之1个偏旁,正确书写“水、去〞2个字。 2.在图文结合、归类识字的过程中理解生字的意思,并在此根底上理解古诗的大意。 3.能正确朗读古诗。 教学过程 板块一观察图画,初读古诗 活动1观察并交流图画,猜谜语 1.课件出示一幅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图画。 (1)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幅精巧的山水画。 (2)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按照从上到下、从

远到近的顺序说一说画面上的内容。(老师根据学生的答复,相机板书“山、水、花、鸟〞。) 2.课件出示古诗?画?,学生猜谜语。老师读这首谜语诗,引导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过渡: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首诗,体会诗中描绘的画面。(课件出示) 活动2出示初读要求,同桌合作完成 1.根据初读要求,学生自由读古诗,把不认识的字用铅笔标出来,借助拼音读正确。 2.同桌合作,互相交流。 (1)同桌互读生字,互相指出读得不正确的字音,互相教一教。 (2)同桌配合读诗句:两人分行读诗句,其他同学评价,及时纠正字音。 3.考察同桌合作学习情况。 4.齐读古诗。 操作指导:要引导学生发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在读诗看画中初步认识事物和生字,把读诗、交流引入活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还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提出初读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才能。 板块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活动1小组合作,完成课堂活动卡 1.老师发放打印好的活动卡。 2.提出活动要求: 课件展示 (1)朗读课文,找出相关字,并组词,可以组多个不同的词语。 (2)小组成员交流自己在文中找到的反义词,可以说一说自己识记这几个生字的好方法。

一年级上册语文说课稿 - 6《画》 人教部编版

《画》说课稿 《画》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部分第一课的内容,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诗人用优美、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水图,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课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看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色。 一、根据教材特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我为本课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读:能够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认: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认识11个生字。 理解:理解: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学生反复地拼读,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学生通过听,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分小组朗读,齐读等不同的训练方法,能够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⑵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无形地识字,再通过齐读,开火车读,男女读等方法巩固生字。 ⑶通过学生自己找反义词,读反义词,理解反义词,再记住它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反复朗读,了解古诗内容,懂得这首古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感悟”、“体验”,都是以读为本,读是语文教学重要手段。读的实践越多,自然感悟越深,体验也越深。“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篇文章,读得多了自然就见其义。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接触的字词量极少,这首古诗的意思非常浅显,只要他们反复地读,都能够理解其义。 二、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读准、读好、读懂、读背。 1、读准: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画》语文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画》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这首古诗是一则五言绝句,也是一首谜语诗,谜面描述了山,水,花,鸟等景物,通过远、近、来、去等方位或动作的变化,凸显“画”的形象特征。这首谜语诗诗句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配合谜语诗,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墨画,山水相衬,鸟语花香,意境典雅,给予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谜语诗中描绘的景物均可在画中一一找到,也是对谜底的暗示。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个生字和“走之底”“斜刀头”两个偏旁。会写“水、去”等4个字。 2.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生字卡片、笔画卡片、挂图、相关的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和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2.画上都有什么?(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把话说完整“我看到画的上面有……,下面有……”)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画导入,旨在让学生了解观察顺序,同时为本课学习谜语诗做铺垫。也可以用谜语儿歌来导入,调动学生猜谜的积极性。因为本课的内容是学生喜欢的题材,所以导入部分的设计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朗读古诗,学习生字 1.初读故事,提出学习要求:边读边圈出生字。 2.指名读课文。 3.缩小语境识字。 选看近听有色无声春去人来 (1)拼读词语,读不好的字多读几遍。 (2)小老师带读。(正音:“色”是平舌音,“声”是翘舌音,“近”是前鼻音,“声,听”是后鼻音。) (3)说说记字方法。 4.(出示课文)填空。

一年级上册语文《画》优秀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画》优秀教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画》优秀教案 一年级上册语文《画》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分别是凶字框、口字旁、春字头。 2.会认3个字。 3.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能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愿意说一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学生说,学生猜)。老师说一个谜语,请你们大家猜一猜谜底是什么?看谁听得准,猜得对。“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你们猜出是什么了吗?我们学完这篇课文,你就会知道的。 二、看图。 1.出示图: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请同学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的顺序。(图上画了山、水、花、鸟)那么这首诗是怎么写山、水、花、鸟的呢?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拼音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和会认字。 2.画出的生字和会认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小伙伴互相读读课文,听听读音是否准确。 4.指名读课文,大家纠正读音。 四、学习生字的字形结构及字义。 1.先让学生识记生字,识记时可以联系诗句内容,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2.同桌同学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记忆的? 3.请记忆字形巧妙的同学当小老师给大家讲一讲。 人:独体字,笔画记忆:撇,捺。也可以用手势记忆,左右手心相对,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就是“人”字。组词:好人,人民。 色:上下结构,可以用熟字“鱼”来记,去掉“田和横”换成“巴”字就是“色”字。组词:景色、彩色。 无:独体字,可以用熟字“天”来记,“天”字最后一笔“捺”改写成“竖弯钩”就是“无”字;也可以用“二”字加上一撇一竖弯钩。“无”就是没有的意思。组词:无有、无用、无人。 画:先认识“凶字框”可以用熟字换笔画的方法记忆。用“鱼”字来记,去掉上面的角字头,换成“横”,下面的“横”写成“凶字框”就是画。组词:画画,图画。 春:先认识“春字头”。上下结构的字。上面是“春字头”,下面是“日”字,合起来就是“春”字。学生书空“春”字笔顺。组词:春天、春雨、春风。 听:认识“口”字旁。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口字旁”,右边是“斤”字,合起来就是“听”字。组词:听讲、听话。 4.抽读生字和词语的卡片,巩固生字。 五、正确书写生字。 1.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的重点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6画(教案)

6 画 [教学总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读“远、有、色、近、听、无、声、去、还、来”10个生字。认识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能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水、去、来、不”4 个汉字。 2、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古诗并背诵。 3、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并积累古诗中3组反义词:“有—无”“远—近”“来—去”。 4、结合图文,初步感受谜语的趣味和山水画的意境。 [教学重点]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读“远、有、色、近、听、无、声、去、还、来”10个生字。认识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 2、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古诗并背诵。 [教学难点] 1、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并积累古诗中3组反义词:“有—无”“远—近”“来—去”。 2、结合图文,初步感受谜语的趣味和山水画的意境。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 1、课件 2、识字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读“远、有、色、近、听、无、声、去、还、来”10个生字。认识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会写“水、去”2 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 3、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有—无”“远—近”“来—去”3 组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引入新课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再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 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2.出示课文,教师范读。让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3.引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6.画 二、观察图片,初读课文 1.出示图:学生自己认真观察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2.请你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可以从远到近,也可以从近到远的顺序。(图上画了山、水、花、鸟) 3.你们会读这些字吗?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 4.听录音,边听边圈出生字。将圈出的生字读给同桌听,再齐读。 5.小组讨论,完成表格。卡片抽读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6 画教学设计(优质教案)

识字 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色,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2.认识“远、有、色、近、听、无、声、去、还、来”10个生字,会写“水、去、来、不”4个生字,认识部首“辶、”,了解反义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1.重点是练习朗读、认字。 2.难点是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揭开谜底。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6 画huà 远yuǎn看kàn山shān有yǒu色sè①,近jìn听tīnɡ水shuǐ无wú声shēnɡ。 [句导读:在远处看画上的山,山的颜色很清楚;站在近处听,却听不见水流动的声音。]春chūn去qù花huā还hái在zài②,人rén来lái鸟niǎo不bù惊jīnɡ③。 [句导读:春天过去了,,鸟儿一点儿也不害怕,不飞走。] 字词导读☜ ①色:颜色。文中指山、树叶、草及花的各种颜色。(例句)大米是白色的。 ②在:这里指开着。 ③惊:惊恐;害怕。(例句)哥哥惊呆了。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2.认识课文中的生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生字卡片,一幅山水画或多媒体课件。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双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后你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放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观察,说说图画上有什么。(图画上有山、水、花、鸟) 2.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 3.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请同学或老师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 (2)用同桌互读、抽卡片读、接龙读等多种方法巩固生字的读音。 (3)做拼字游戏:四人为一组,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 (4)指名读,全班读。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读给同桌听。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方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哪一句。 (1)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教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那么山会是什么颜色?(青色)怎样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注意停顿:远看/山/有色) (2)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教师讲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不能,因为是画中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指导:近听/水/无声)读得轻一点。 (3)春去花还在。演示“花”的分解图片,教师讲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因为是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指导:春去/花/还在) (4)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教师讲述:枝头上立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位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哇!”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因为是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指导:人来/鸟/不惊) 3.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画) 4.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图,配乐,边看图边吟诵。 创设情境:让一位学生扮演小诗人,先站在教室后,一边看画面上的山,一边说:“‘远看山有色’,这山上一片翠绿,真美呀!”接着走近图画,一边听一边说:“‘近听水无声’,画上的流水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小诗人指着画上的花说:“‘春去花还在’,春天过去了,花还在盛开。”他又做赶鸟的动作,大家一齐说:“人来鸟不惊。” 1.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后面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开端。 2.在学生反复朗读后渐渐进入诗的意境时,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做出相应的动作。如读到“远看”学生把手放在额前,仿佛眺望远处,读到“近听”则低下头听,读到“花还在”作花开的样子,读到“水无声”学生则自摆双手或与同桌对摆单手。这样学生在看图、听读、伴读、表演中不知不觉悟出诗境而且也能因熟读而成诵。 3.学生会背诵之后,教师可以指图说:“谁来当个小诗人,边表演边给这幅画面配上诗?”学生的情绪高涨,都想当小诗人,体会做诗人的乐趣。于是,教师让学生各自做准备,进一步激发读、诵的乐趣。

部编版一年级(上)画第二课时教案完美版

画 ——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识字6》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图文结合,展开想象,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2. 正确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会写生字“水”。 【教学重点】 正确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课前交流: 猜两则谜语。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目) 两把扇,在两边,摸得着,看不见。(耳)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用好自己的小眼睛和小耳朵,和老师一起读读诗,写写字,愿意的坐端正冲我点点头。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齐读课题。 2.创设语境,默写词语 第一个,诗中说“春去花还在”,默写“去”字。(写字时身正肩平脚要稳。)第二个,去的反义词是什么(来),诗中说,“人来鸟不惊”,默“来”。 第三个,“鸟不惊”的“不”。 3.集体校对,巩固字形 大屏幕出示,自己校对。 4.指名朗读,检测读诗 【设计意图:简简单单导入新课,扎扎实实复习生字。】

二、整体阅读,感受诗意 (一)圈景物读古诗 1.圈一圈: 学生自由读诗,用笔圈一圈诗中写到的景物。 指名回答,教师板贴:山水花鸟 2.读一读: 画中的“山、水、花、鸟”都是怎样的呢?学生再读小诗。 (二)巧体验明诗意 交流读到的画中景。 预设1:远看山有色 1.学生交流。 2.指名当小诗人,站到教室的后边,说说看到的画中的山。 3.站那么远看,画中山的颜色还是那么清楚鲜亮,这就是(引读)“远看——山有色”。(板书:有色) 预设2:近听水无声 1.请小诗人慢慢往前走,听一听水有没有声音?(板书:无声) 2.在生活中听到过怎样的水声? 3.为什么诗中却说“近听水无声”呢? 4.指导朗读。 预设3:春去花还在 1.学生交流。 2.说说画中的花和现实生活中的花有何不同。(板书:还在) 3.指名朗读,齐读。 预设4:人来鸟不惊 1.学生交流。 2.指名上台演一演赶鸟。 为什么鸟儿不飞走呢?(板书:不惊) 3.那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呢,树枝上停着的鸟、来小院里啄食的鸟,在我们屋檐下的鸟,看见我们人走过去,哪怕是悄悄地走过去,会怎么样? 4.加上动作读好诗句。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6 画》优秀教案

第五单元导学 【单元导教】 本单元是本册的第二个识字单元,由5篇课文组成。继本册书第一单元带领学生认识 了象形字后,本单元的重点是带领学生认识会意字,进一步了解汉字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 教材编排的识字形式丰富多样,带领学生集中识字,通过多种途径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 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汉字的有用和有趣。教学本单元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 多样的教学情境中走进汉字文化,燃起其识字的热情。本单元的5篇韵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在教学中,边读边体悟,感受大自然和生活的美好。 【单元教学目标】 字词句: 1.认识60个生字和9个偏旁。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 反义词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 2.会写23个字和2个笔画;了解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在田字 格中正确书写。 3.辨析易混淆的音节,读准平舌音、翘舌音、鼻音和舌尖音。 4.认识走之等9个偏旁;发现草字头和木字旁所代表的意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 规律。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喜欢学习汉字。 阅读: 1.正确朗读课文。 2.背诵《画》《大小多少》《升国旗》《悯农》。

3.感受古诗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爱惜文具的好习惯,懂得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受 到初步的爱国主义教育。 4.和大人一起读故事《拔萝卜》,了解故事内容,初步尝试续编故事。 表达: 1.学习课文过程中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针对学习内容说出自己的 理解,把话说清楚、说明白。 2. 了解《拔萝卜》故事内容后,初步尝试续编故事,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 6 画 【课前解析】 《画》是一首经典的五言谜语诗,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通过方位或动作的变化描绘了山、水、花、鸟等景物构成谜面,诗句工整的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多种 形式的朗读中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带领学生多种方法达到识字目的,有效识记生字。 关注韵文的特点: 这首古诗,既充满诗词的韵律感,又展现着谜语的神秘和趣味性;读起来有韵味,还能 引发学生的思考。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自由读、分组读、想象读等多种形式的 朗读感悟古诗的韵味,通过图文对照、动作表演、展开想象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儿歌内容, 感受其趣味。 关注插图: 课文的插图是一幅装裱过的水墨画,与谜语诗相配,景色秀美,意境悠远,图文对照的 形式,给了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同时,插图中涉及了诗句中提到的景物,在暗示谜 语诗的谜底,有助于学生理解诗句和猜出谜底。 关注识字: 本课10个生字中,“色”是平舌音,“声、水”是翘舌音,“远、近”是前鼻音,“听、声”是后鼻音,读音要重点指导。字形识记时,带领学生根据汉字的特点,通过偏旁 归类、反义词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 关注写字: 本课书写4个生字,有3个是独体字。这3个字都有一个纵向支撑的关键笔画竖或竖钩。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领会支撑笔画的作用,采用教师先范写、学生再练写的方式书写生字。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三篇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画》教案三篇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的磁带。 2、学生课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笔。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老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课题)

(好动、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基础。) 2、(出示挂图或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 (用一幅画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 对话平台 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识字 1、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2、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是在哪里认识这些字的。(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经验,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识字的愿望。对识字量大的学生及时鼓励。) 3、自读课文,边读边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生字表中的生字,借肋拼音多读几遍。 4、利用生字卡片在组内交流识字方法。(认识辶、忄两个新偏旁。)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6《画》精品教案

第五单元趣味识字 它们,像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精灵,跳动在方格纸上,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它们像一位位精明睿智的老人,用感染人心的声音,讲述一个个古老的故事;它们,像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淌过笔尖,造就了一篇篇华美的篇章。它们是谁呢?对,它们就是汉字!在本单元,我们将通过不同的形式来了解这些可爱的小家伙。 本单元有五篇识字课,运用古诗、词语、儿歌、短句等多种形式,将识字寓于生动形象、充满童趣的情境中。在第一个识字单元,学生认识了象形字,初步感受了汉语的音韵特点。在本单元,学生将认识会意字,并将进一步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规律。学习本单元,我们不仅能学到生字,还能学习对比识字、会意识字、归类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采用具体形象的直观手段,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识字 画 2 认识10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4个 生字;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 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大小多少 2 认识12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5个 字和1个笔画;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大小”“多少”的对比关系,初步了 解量词的正确使用。 小书包 2 认识11个生字和3个偏旁,会写5个 生字;正确朗读课文,掌握常见学习用品的 名称;知道爱惜文具,会整理文具。 日月明 2 认识11个生字和1个偏旁,会写5个 生字;正确朗读课文,尝试用会意字的构字

6画 文本分析: 这首古诗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谜面描述了山、水、花、鸟等景物,通过远、近、来、去等方位或动作的变化,凸显“画”的形象特征。这首谜语诗诗句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配合谜语诗,有一幅经过装裱的水墨画,山水相衬,鸟语花香,意境典雅,给予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谜语诗中描绘的景物均可在画中一一找到,也是对谜底的暗示。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2个偏旁;会写“水、去”等4个字。 2.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6《画》优秀教案

6 画

是我们这课要学习的新偏旁,我们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走之”,它表达的意思多与走路或路有关。 3.找反义词:有—无、来—去、远—近 4.结合生活组词造句:色色彩这幅画的色彩非常漂亮。 “色”这个字的偏旁是“⺈”,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新偏旁“斜刀头”。 (三)朗读课文,读正确、流利。 过渡: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古诗,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 1.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 2.师导学:下面我们开展一个朗读比赛,比一比读古诗的时候,谁的声音最洪亮,句子读得最正确、最流畅。 3.学生先在小组内赛读,选出优胜者一名,然后派优胜者进行组与组之间的赛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评选出你认为读得最好的选手。 三、指导书写,展示评价 1.抽读生字卡片,看谁能把这些生字读准确! 2.(出示课件:4)仔细观察,指导书写。 (1)指导书写“水”。 看来小朋友已经认识了这些生字宝宝,现在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它们。先来看“水”这个字,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它?(水手、口水、雨水……)它有几笔?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先写中间的竖钩,再写左右的部分)那我们把“水”这个字请回“家”吧。(出示课件5)(出示投影)同学们仔细观察,怎样才能在田字格中把这个字写好看呢?(第一笔竖钩写在竖中线上,第二笔横撇【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元识字,运用最喜欢的方式识字。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水来 去不

在书上描红一个,在练习本上练写一个。 另外“不”书写时要注意:第一笔横要长;第三笔竖 从撇上起笔,不要在横与撇的交叉点上起笔;长点收尾。 3.学生先描红,再仿写。(教师及时提醒学生写字姿 势和执笔姿势) 4.展示学生书写,师生评价。 四、游戏巩固,当堂检测 抽读词语卡片,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拼一拼,写一写。 shuǐ zhōnɡ lái qù bú qù 2.白云飘到哪儿里去?(连字成词) 无还惊听蓝 色见声心在 3.数笔画填空。 (1)“水”共有_____笔,第1笔是_____,第3笔笔画名称是。(2)“还”部首是,结构。 (3)“色”部首是,共画。

《画》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画》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画》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汉字,能找出字与画的关系。 2.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认识图标小话筒。 4.练习口头组词,丰富学生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学认8个汉字,知道字与画的关系。 教具准备: 图卡、字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很早以前还没有汉字的时候。有兄妹俩,哥哥负责打柴,妹妹管洗衣做饭。有一天早晨,哥哥很早起来要到他家后面的一座山上去砍柴,可是怎样告诉还在熟睡的妹妹呢?他想了一个好办法,拿起树枝照着远处山的样子在地上画了一座山(贴图),旁边放上一根柴。哥哥走后妹妹醒来,看到地上的图知道了哥哥的去向。中午,妹妹要去河边洗衣,她也向哥哥学在地上画图,她照着小河的样子画了几道弯曲的水流(贴图),旁边放上一件衣服。哥哥回来看到图后到河边去果然找到了妹妹,兄妹俩可高兴了。

从此以后,他们就用山、水图来表示字,慢慢地变成现在的字。汉字多有意思呀!古人多聪明啊! 二、比较字与图,找关系 请同学们把字与画对照起来看,说一说图中哪一部分与汉字的哪一笔相似,小组合作。 三、看图猜字练习 过渡:我国古代人民在劳动中发明了汉字,多么不简单!像这样的汉字还有很多,请大家看图猜字。 1.出示图卡: 2.学生猜字。 3.猜中后说说自己是怎样猜的。 四、学习日和土 1.出示图卡: 2.启发:太阳用一个字表示是什么?小幼芽从什么地方钻出来? 3.读字。 4.学生讨论对比图与字的想象之处。 五、课中休息找朋友 8人举图片,8人拿字卡,大家一起唱找朋友。 六、学认图标,口头组词 1.出示小话筒,讲要求,教儿歌。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8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8篇) 一班级语文上册《画》教案1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观看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3、能用自身的话说出诗句的也许意思。 4、能正确、流畅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三、教具预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 四、课时布置: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平常俺们看了很多画,今日请同学们认真地来看一幅图,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同

学回答下面的问题。 (1) 想一想,假如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晰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 假如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 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 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小结:俺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二、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终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同学把看到的告知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知同学。(板书:近听无声。) 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如今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板书:春去还在。)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仿照一下平常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三、齐读诗句,板书课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