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课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7篇)

《画》说课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7

篇)

2022-12-15

《画》说课设计(精选17篇)

《画》说课设计篇1

《画》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部分第一课的内容,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诗人用优美、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水图,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课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看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色。

一、根据教材特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我为本课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读:能够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认: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认识11个生字。

理解:理解: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学生反复地拼读,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学生通过听,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分小组朗读,齐读等不同的训练方法,能够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⑵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无形地识字,再通过齐读,开火车读,男女读等方法巩固生字。

⑶通过学生自己找反义词,读反义词,理解反义词,再记住它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反复朗读,了解古诗内容,懂得这首古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感悟”、“体验”,都是以读为本,读是语文教学重要手段。读的实践越多,自然感悟越深,体验也越深。“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篇文章,读得多了自然就见其义。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接触的字词量极少,这首古诗的意思非常浅显,只要他们反复地读,都能够理解其义。

二、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读准、读好、读懂、读背。

1、读准:

初读古诗,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这一点非常重要,假如学生连字音也读不准,哪来读的感悟。这里我安排了各种读法,由于学生已经学了所有的汉语拼音,能够独立地拼读音节,所以我先让学生自己拼读,再同桌互读,接着指名读(2~3名),然后分小组读,最后齐读。通过各种不同的训练方式,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读好,有些基础比较弱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虽然这首古诗只有20个字,但是里面的字比较难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难区分,比如说“色”读成“shè”,“近”读成“jìng”,还有“听”、“声”、“春”、“惊”。“近听水无声。”这一句特别难读,学生容易把“近听”这两个字都读成后鼻音。我把这些字着重让学生练读,分开读,连起来读,放在诗句里读,直到学生读好为止。在这一教学环节,一定要沉着,不能浮躁。

2、读好:

怎样读好,读出古诗的韵味?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朗读起来琅琅上口。为了使学生读出味儿来,读出感觉来,我设计了两个环节:①让学生听读,我范读,学生听;②标上停顿记号“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划两条的地方声音延得长一点,划一条的地方声音延得稍微短一些。然后反复练读,采用自由读,个别读,男女读,小组读,配乐读多种形式,最后熟读成诵。

3、读懂:

我这里所说的“懂”,并不是说要说出每个字词的意思。根据一年级的特点,我只要求学生初步知道这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水

无声”、“花还在”描写的就是这幅画。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再反复读。读好后,我例举诗中的一组反义词“远──近”,通过采用各种形式反复地读,让学生们理解什么是反义词,然后到书中找出其他两组反义词。

4、读背:

学生通过不同方式不断的练读,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能背出了,还不会背的学生,让他们课后再读,要求人人会背。

通过读准、读好、读懂、读背这四部曲的层层深入,完成了读的教学目标。

三、本课的字词我是这样处理的

新课程标准中提倡“识写分流”的识字教学新理念。我在教学本课生字时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通过前面学生反复地读课文,再让学生圈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字,这时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所有的字。现在的识字不是像过去那样孤立地一个个学习生字,而是把生字直接放到课文里去识记。当生字与生动有趣的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识字难度就大大降低,这不是抽象的识记,而是一种有意义、有趣味的识记,孩子们通过反复阅读,不知不觉间就把生字记住了。

然后我把要求掌握的生字拿出来,反复练读,采用齐读,开火车读,男女读,读的时候及时正音。然后把拼音擦了,再练读。接着我安排了一个送信的游戏,“丁零零,丁零零,邮递员阿姨来送信……”拿到信的小朋友大声朗读,读对了,大家一起跟读,读错了,让其他人送信。学生们在学中玩,个个兴趣盎然。这些都是巩固识字效果的方法,让生字不断再现,不断重复,反复强化。在教学中创造各种再现重认的机会,尤其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把已经学过的生字进行温习巩固。

本节课要学生会写两个生字“人”、“火”。写字时,首先还是要规范写字姿势,这是他们入学时就反复强调的。写字姿势不正确,事虽小,但危害不小。我在写字前要求学生背“写字姿势很重要,身体做正书放平,一寸一尺和一拳,学好知识身体健。”这样耳提面命,时间久了,印象也就自然深刻了。其次要着重强调写字的笔顺,要求学生一定要严格按照笔顺来写。最后要求写好每一笔,摆好每个字的

结构。每课书后面都有“描一描,写一写。”我在教学这两个生字时,自己先在黑板上示范,然后让学生书空,书笔画,再描一描,最后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写一写,让学生在课内完成。

语文教学是一门永恒的艺术,需要不断探索。我这样设计肯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老师们多指教。

《画》说课设计篇2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三、教具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看了许多画,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地来看一幅图,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 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 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 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 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二、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无声。)

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板书:春去还在。)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三、齐读诗句,板书课题。

1、齐读诗句。

2、给诗加上题目。

3、弄清题目与诗句的关系。(谜底谜面)

四、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找出生字并划上线,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4、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五、齐读课文,试着背诵。

1、齐读课文。

2、试着背诵。(以最先用红笔板书的“山、水、花、鸟”四个字为线索来背。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

2、找搭当背诗句,说诗意。(一人背一人说)

二、自学生字。

1、学习新的偏旁。

2、读课文,划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3、分析字形。(说说你是怎么记的)

(1) “画”半包围结构。上面是“一”,下面中间是“田”,外面是。组词:画画,图画、画笔。

(2) 色:上下结构,上面是,下面是“巴”。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等。

(3) 听:左右结构,左边是“口”,右边是“斤”。斤的笔顺是:

(4) 无:无一天,“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天”第四笔是。

(5) 春:上下结构,上部是,下面是“日”,组词:春天、春色、春光。

(6) 人:“人”可以与“八”比较。“人”撇笔长即捺笔低于起笔。

4、巩固生字。

(1) 抽读卡片。

(2) 口头组词。

5、指导写字。

板书设计: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画》说课设计篇3

这是第一册中的第一篇课文,学生入学才两个月,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正在逐步培养过程中。这篇课文的内容是一则谜语,谜底即题目——画。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对这首诗,基本上的学生在幼儿园时就已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了。)我决定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

……

师: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实际上是一则谜语,我们来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生:(兴奋的,异口同声)画。

师:(故作惊讶)你们为什么猜它是画呢?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一部分学生举手要求发言,一部分学生呆住了,根据是什么,还从来没去想过。

师:别急着说,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每位小朋友要大胆地说出你的看法。小组长要把小组内同学的意见向大家汇报。

生:马上四人一小组围在一起,说开了。

师:慢慢巡视,时而凑过去听听小朋友都在议论些什么。教师走到一个小组旁边,弯下腰加入了他们小组的讨论。

生A说题目是画,所以猜是画。

生B说书上画着一幅画,所以猜是画。

生C表示赞同B的说法。

生D说如果是真的水在流动,肯定是有声音的,现在走近水旁没有听到水的声音,肯定是一幅画,所以猜是画。教师认真地听完每位同学的发言后,微笑着点点头,离开了。

看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教师示意停下,请小组选代表汇报交流。

生:我们组毛思琪认为这则谜语边上挂着一幅画,因此说是画。陈子熙说题目是画,因此就猜是画。我认为,书上写着“人来鸟不惊”,如果是真的鸟,没等人走近,鸟就老早飞走了,而现在人来了,鸟也不飞走,肯定是画着的,所以猜是画。还有黄天宇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开着,说明花不是真的,是一幅画。

师:你们小组讨论得很认真,还有哪一组要汇报?

生:(马上又有一位小组代表站起来发言)远看山有色,就是远远看去山是有颜色的,近听水无声就是站在水边听不到水的声音,春去花还在,就是春天过去了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就是人来了鸟也不飞走。

生:(马上反驳)她汇报的不是他们小组的意见,而是她自己一个人的意思。

生:(另一位学生马上又接着说)她说的是这首诗的意思,不是我们讨论的问题。

师:你们两位同学真了不起,会倾听,会思考。你们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带头为他们的精彩发言热烈鼓掌,其他小朋友也鼓起了掌。

……

这是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环节,尽管还很稚嫩,但至少给我们以下几点反思:

1、要相信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完全能扮演好这一角色。他们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他们有交流、评价的能力。我们教师完全可以提供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如,那两位提出质疑的学生,他们是具有何等强的学习力,他们已经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思考,能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2、毕竟是刚入学的七、八岁的孩子,一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还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培养,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规范教育。这在小组学习的起始阶段里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的礼貌教育。要培养学生清晰、连贯地讲话;文明有序地交流;认真、专注地倾听的良好习惯,以保证小组学习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

3、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利于从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

《画》说课设计篇4

武汉市育才小学屈小青李莉

《画》是浙教社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

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段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因此,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

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画》说课设计篇5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⑴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时,可以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本课11个生字中,“色”是平舌音,“声、春”是翘舌音,“近、春、人”是前鼻音,“听、声、惊”是后鼻音,“远、无”是整体认读音节,要指导学生读准。可让学生互相认读生字、正音。

⑵在学会新偏旁“辶、忄”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识记字形,并交流识记的方法。以下方法供参考。

①偏旁归类。如,“远、近、还”都有“辶”。

②换一换。用给熟字换笔画或偏旁的方法来记,如,“天”变成“无”,“入”变成”,“听”变成“近”。

③编字谜。如,“春”:“三人日下去春游”,“来”:“米上加横竖出头”。

2、写字:

指导写字,除继续巩固“撇、捺”的写法外,重点是练写“点”。要区分短“撇”和“点”。这四个字笔画不多,要注意笔画的位置,把字写匀称。教师可在田字格中范写,作具体指导。

人: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处偏左一点起笔。

火:要指导学生掌握它的笔顺,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处起笔。

六: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二、朗读感悟

1、让学生根据记忆,说说他们看到的春天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再次感受大自然的美。

2、读读课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质疑。如,为什么人走近了听,还是听不到水声?春天开的花,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没谢?

3、表演想象,感悟诗意。在学生反复朗读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配上动作进行朗读表演。如,读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听的动作;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

子。明白这首诗写的是一幅山水画。

4、诗中有几对意思相反的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比较了解它们的意思。如,“远”和“近”意思相反,是比较而言的。可以举例说明,如,“教室里,第一排座位离黑板近,最后一排座位离黑板远。”“来”和“去”可让学生通过做动作来理解。

5、指导背诵。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之后,基本能背诵。可让学生介绍自己记忆、背诵课文的方法,如,抓住“山、水、花、鸟”四个字来背诵,抓住“远”和“近”、“去”和“来”两组意思相反的词来背诵。

三、课后练习

把“我会说”中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在头上,在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

四、实践活动

1、从自己认识的字中找一找意思相反的,看谁找得多,记得多。

2、课外收集谜语,开展猜谜活动。

五、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六、资料袋

〖古诗谜〗

李峤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歌谣谜〗

头戴小红帽,

身穿大白袍。

走路摇摇摆,

游泳稳又快。

(鹅)

千条线,

万条线,

落在水里看不见。

(雨)

《画》说课设计篇6

【教材说明】

《画》是鄂教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一年级上册的一篇古诗。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

【教学要求】

1、会认“远、刊、近、听、春、还”6个汉字。

2、借助拼音朗读谜语诗,熟读成诵。

3、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教学过程】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

⑴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

⑵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

⑶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画》说课设计篇7

一、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识3个偏旁。

2会认5个字。

3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照样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这些都表现出一幅画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放大的插图及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学习生字。重点指导读准生字“色、春”和要求会认的字“近、声、惊”的音。

随生字“画、听、春”的学习,认识偏旁(凶字框)、“口”(口字旁)和(春字头)。

指导写字。要求学生用学过的笔画、偏旁识记字形,培养识字能力。让学生自己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利用田字格帮助写好字。注意“画”字上面的部分与不能离得太远;“听”字的口字旁要写得略靠上;“春”字中(春字头)的(撇)和(捺)要舒展些,盖住下面的“日”。

(三)朗读、背诵指导

本课是韵文形式的谜语,诗句节奏鲜明,讲究对仗,读来琅琅上口。可让学生边读每一行诗边看图,通过读和看图,体会诗中的“山、水、花、鸟”有什么特点,从而猜出谜底。然后通过范读,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读出节奏。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四)练习提示

第三题,读一读。要求读的每一组词意思都是相对的,学生可以在读中巩固所学生字词。

(五)扩展活动

自己作一幅山水画。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2004-1-28]

《画》说课设计篇8

一、引发记忆,谈话导入

春天有哪些景物让你们觉得很美?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引导质疑

四、朗读感悟,揭示课题

1、通过自由读、分组读、指名读、教师引读等多种形式来朗读,让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意,弄清诗句说的是画中的山、水、花、鸟,明白这是一首描写山水画的谜语诗,谜底是“画”。

2、创设情境,配上动作边表演边朗读。如,远远地看画中的山,念第一句;贴近画侧耳听,念第二句;想象春天过去了,夏天、秋天也过去了,冬天来了,但这画中的花儿还是开着的,念第三句;到画前驱赶鸟儿,念第四句。指导背诵。

五、巩固识字

先分组认读生字,交流记字方法,再用开火车读、指名读、做游戏的形式复习要认的生字。

六、认识反义词

先找出课文中意思相反的词,再通过做“找朋友”的游戏,完成“我会说”的练习。

七、指导写字

八、布置课外实践

课外收集谜语,读读背背,看谁记得多;举行猜谜竞赛活动。

《画》说课设计篇9

是第一册中的第一篇课文,学生入学才两个月,小组合作、

探究学习的习惯与能力正在逐步培养过程中。这篇课文的内容是一则谜语,谜底即题目——画。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对这首诗,基本上的学生在幼儿园时就已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了。)我决定采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学习内容。

教学过程:

……

师: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实际上是一则谜语,我们来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生:(兴奋的,异口同声)画。

师:(故作惊讶)你们为什么猜它是画呢?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一部分学生举手要求发言,一部分学生呆住了,根据是什么,还从来没去想过。

师:别急着说,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分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每位小朋友要大胆地说出你的看法。小组长要把小组内同学的意见向大家汇报。

生:马上四人一小组围在一起,说开了。

师:慢慢巡视,时而凑过去听听小朋友都在议论些什么。教师走到一个小组旁边,弯下腰加入了他们小组的讨论。

生A说题目是画,所以猜是画。

生B说书上画着一幅画,所以猜是画。

生C表示赞同B的说法。

生D说如果是真的水在流动,肯定是有声音的,现在走近水旁没有听到水的声音,肯定是一幅画,所以猜是画。教师认真地听完每位同学的发言后,微笑着点点头,离开了。

看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教师示意停下,请小组选代表汇报交流。

生:我们组毛思琪认为这则谜语边上挂着一幅画,因此说是画。陈子熙说题目是画,因此就猜是画。我认为,书上写着“人来鸟不惊”,如果是真的鸟,没等人走近,鸟就老早飞走了,而现在人来了,鸟也不飞走,肯定是画着的,所以猜是画。还有黄天宇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开着,说明花不是真的,是一幅画。

师:你们小组讨论得很认真,还有哪一组要汇报?

生:(马上又有一位小组代表站起来发言)远看山有色,就是远远看去山是有颜色的,近听水无声就是站在水边听不到水的声音,春去花还在,就是春天过去了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就是人来了鸟也不飞走。

生:(马上反驳)她汇报的不是他们小组的意见,而是她自己一个人的意思。

生:(另一位学生马上又接着说)她说的是这首诗的意思,不是我们讨论的问题。

师:你们两位同学真了不起,会倾听,会思考。你们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带头为他们的精彩发言热烈鼓掌,其他小朋友也鼓起了掌。

……

这是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环节,尽管还很稚嫩,但至少给我们以下几点反思:

1、要相信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完全能扮演好这一角色。他们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他们有交流、评价的能力。我们教师完全可以提供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如,那两位提出质疑的学生,他们是具有何等强的学习力,他们已经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思考,能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2、毕竟是刚入学的七、八岁的孩子,一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还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培养,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的规范教育。这在小组学习的起始阶段里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的礼貌教育。要培养学生清晰、连贯地讲话;文明有序地交流;认真、专注地倾听的良好习惯,以保证小组学习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

3、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它有利于从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出发,充分发挥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有效性。

《画》说课设计篇10

课题1、画课型新授课课时 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九个字。人士梁格偏旁部首和两个笔画。

2、了解三组反义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练习朗读课文,认字。

难点: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教学仪器与媒体投影仪、生字卡片。

设计理念通过反复诵读古诗,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语言的优美

板书设计课题 1 画山、水、花、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师生活动修改意见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四、认识字、写字

五、实践活动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绘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首谜语诗,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谜语诗。

1、多媒体课件展示山水画。

2、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遍,并读给同桌听。

2、理解诗句。

3、猜谜:这是一首谜语诗,请大家猜猜谜底。(教师板书:画)

4、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

5、背诵诗文。

1、识字

(1)读准字音。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记忆字形,小组讨论:你认识哪写字。

(3)认识两个偏旁。

(4)进行拼字游戏。

2、写字

(1)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学生按笔顺书空。

(2)回家找谜语,开展谜语竟赛活动。

课题1、画课型新授课课时 2

教学目标

1、会写5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欢朗读古诗的情感。

重点难点练习朗读,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教学准备一幅山水画;认字卡片及相关的课件。

板书设计:1、画远——来——白———高——笑——晚——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活动修改意见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诗句中的几组反义词

三、指导书写

四、举办猜谜竞赛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读句子,找生字朋友。

3、指名背诵课文。

1、解“远”和“近”。让学生看图,说说在“远处”,“谁在近处”。

2、诗中另外几组反义词告诉学生“远”和“近”的意思相反交反义词。

一年级公开课《画》语文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后反思、说课评课稿

一年级公开课《画》语文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后反思、说课评课稿 《画》教学设计 武汉市育才小学屈小青李莉 《画》是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根据刚入学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

段训练的重点,在教学本课时,要教学生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汉字,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因此,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 一、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

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

《装饰画》说课稿和教案(共四篇)

《装饰画》说课稿(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十二册第4课《装饰画》。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策略、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学习内容,也是线条系列的一部分,由于线的变化带来的魅力和易学便画的条件,在对于儿童进行美术教学活动中,线描画对孩子来说,是最富兴趣、最为便捷,也颇为有效的绘画之一。线描画又叫线描装饰画。设计本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体验、感悟装饰画的艺术特点及其美感的同时。学会从自然中吸取丰富的形状,运用点、线、面等造型元素对自然物象进行美化、概括、提炼、加工,,让孩子给以无限的想象和创造,变化出孩子眼中的线描世界,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学生十二、三岁,正处于“视觉写实期”向“客观写实期”过渡。这一时期的孩子能通过感观对实物进行具体描画,能注意描画物象的细节,力图真实地反映现实,已经由平面的思维向立体思维过渡。能用线表现面,由面组成体,能用线表现空间前后的遮挡关系,这一时期应该注重感性与理性相结合,可逐步把一些基础理论渗透给学生,如透视知识、构图知识、结构比例等,用理论指导他们走上正规的绘画道路。孩子的可塑性很强,不正确的教法会影响孩子的进步和成长。不可用成人的眼光去苛求孩子,而完全忽略了孩子的童心、童趣和对世界的认识。可以让孩子自由地抒发他们的情感和想像力,展现自己特有的天性和勇于创造的精神。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装饰画的特点,感悟装饰画带给人的美感。 能力:通过学习,能用富于变化的线条(线描)创作一幅装饰画。 情感: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小学美术课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小学美术课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小学美术课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美术课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美术课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本课是平面构成“重复的形”之后的第二课,属于“造型表现”的学习领域。“渐变的形”是构成艺术内容之一,它是“造型表现”学习的基础。在本课的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发现、欣赏生活中渐变的形的现象,感受大师作品中的这种现象产生的美感,初步了解平面构成知识,学习简单的平面构成设计方法,并学习创造多种方式表现有趣的渐变的形。应避免学科知识专业化,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意识,激发他们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 1.教学目标 (1)了解渐变的基础知识,掌握渐变的表现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第一“形”,发挥想像,来创作表现“渐变”后的第二“形”,提高渐变构成艺术的表现力。 (2)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去表现渐变,并能设计、绘制有趣的渐变画面。 (3)欣赏艺术家的作品,感受并体验渐变的形所具有的独特艺术魅力,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变现美的能力。 2.重难点 重点:了解渐变的形的特征与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渐变的形,用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渐变的形,能绘制新颖、有趣的渐变的形的画面,并能进行装饰。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美术课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如何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教师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我根据我校的实际,因材施教,我将采用引导观察、分析讲解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对渐变这一形的变化的知识进行讲授,即直观又灵活,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兴趣更占优势。 2.说学法 在教学中,学法上主要通过欣赏、比较、谈话、动手画画等方法相结合。通过启发学生发现周围的现象,在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寻找渐变的图形美,从中体会渐变给人带来的美感,并试着动手设计一幅由“形”到另一“形”的渐变的形的图案。 三、说教学程序 1.情境导入(1-2分钟) 上课前,通过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进行联想,然后用多媒体展示鸡的平面图,逐渐演变成一只很动感的美丽的雄鸡。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渐变的形》。以此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10-12分钟) (1)欣赏范图,让学生初步体会渐变的美。 提问:看了怎么多的图片,你发现了什么变化吗?这一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言,同桌交流讨论,教师再根据出示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渐变的形式的美感,然后对这一环节进行小结:渐变是从一种“形”逐渐演变成另一种“形”的变化过程。也可以在同一种“形”里进行变化。 (2)欣赏图片细节,让学生重点感受渐变的变化过程。 提供两幅相邻的渐变演示图,提问:它们的变化大吗?外形相似吗?这个环节是为了学生进一步了解渐变的形的规律。小结:每次变化幅度不能过大,要慢慢地改变。相邻的“形”外形相似。 (3)欣赏大师作品,让学生了解渐变的设计方法。 出示每种方法的图片,快速的讲解设计方法:平面旋转、平面移动、空间渐变、形状渐变、大小渐变等。

《山水画的意境》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一、课题 我要讲的教学设计的题目是《山水画的意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通过山水华作品的欣赏和初步的技法练习,了解山石、树木、云水的构图和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初步认识中国山水画艺术语言的基本特征,培养学生画山水画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古代、近现代山水画作品和学习山水画基本画法和教师对中国山水画基本技法的示范,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观察和描绘方法,进一步理解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不同形式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特点的认识与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山水画作品欣赏和初步的技法练习,使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审美特质,创作方法笔墨的运用产生切实的感受和认识,以及对中国山水画已经的表达,从而进一步体会中国山水画艺术是画家通过山水画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感悟自然,表达对祖国、家乡和山川造化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4、重难点:(1)重点:欣赏不同风格的山水画,练习山

石树云以及水的画法,重视实践性。理解中国山水画的笔墨神韵,在表现上讲究经营位置和意境表达。 (2)难点:是对手山水画不同表现方法的认识,学习山石、树、云、水的基本画法,并对所学技法加以运用表现,注重在中国画的表现上讲究章法、笔墨、造型及意境。这样确立重难点的目的在于通过欣赏来激发学生学习中国山水画的情趣,以及学生在本课中初步了解了山水画的绘画语言,通过对简单形象的描绘,提高对中国山水画的观赏和分析能力,从而激发对家乡山川和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也加倍真爱民族艺术。 三、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2、演示教学法 3、观察启示法 四、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美术课程学科特点,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程序如下:(2个课时80分钟)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通过播放关于山水画的视频短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内容。 2、赏析图片,讲解教学内容。(10分钟)

《画》说课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7篇)

《画》说课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7 篇) 2022-12-15 《画》说课设计(精选17篇) 《画》说课设计篇1 《画》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部分第一课的内容,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诗人用优美、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水图,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课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看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色。 一、根据教材特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我为本课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读:能够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认: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认识11个生字。 理解:理解: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学生反复地拼读,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学生通过听,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分小组朗读,齐读等不同的训练方法,能够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⑵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无形地识字,再通过齐读,开火车读,男女读等方法巩固生字。 ⑶通过学生自己找反义词,读反义词,理解反义词,再记住它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反复朗读,了解古诗内容,懂得这首古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感悟”、“体验”,都是以读为本,读是语文教学重要手段。读的实践越多,自然感悟越深,体验也越深。“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篇文章,读得多了自然就见其义。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接触的字词量极少,这首古诗的意思非常浅显,只要他们反复地读,都能够理解其义。 二、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读准、读好、读懂、读背。 1、读准: 初读古诗,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这一点非常重要,假如学生连字音也读不准,哪来读的感悟。这里我安排了各种读法,由于学生已经学了所有的汉语拼音,能够独立地拼读音节,所以我先让学生自己拼读,再同桌互读,接着指名读(2~3名),然后分小组读,最后齐读。通过各种不同的训练方式,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读好,有些基础比较弱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虽然这首古诗只有20个字,但是里面的字比较难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难区分,比如说“色”读成“shè”,“近”读成“jìng”,还有“听”、“声”、“春”、“惊”。“近听水无声。”这一句特别难读,学生容易把“近听”这两个字都读成后鼻音。我把这些字着重让学生练读,分开读,连起来读,放在诗句里读,直到学生读好为止。在这一教学环节,一定要沉着,不能浮躁。 2、读好: 怎样读好,读出古诗的韵味?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朗读起来琅琅上口。为了使学生读出味儿来,读出感觉来,我设计了两个环节:①让学生听读,我范读,学生听;②标上停顿记号“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划两条的地方声音延得长一点,划一条的地方声音延得稍微短一些。然后反复练读,采用自由读,个别读,男女读,小组读,配乐读多种形式,最后熟读成诵。 3、读懂: 我这里所说的“懂”,并不是说要说出每个字词的意思。根据一年级的特点,我只要求学生初步知道这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水

《花鸟画》说课稿和教案(共三篇)

《花鸟画》说课稿

《花鸟画》教案(一) 【教学目标】: 1、学习和研究画家绘制的花鸟画作品,加深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2、学习和分析画家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技法,在临摹的基础上添加和创作一副花鸟画。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和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工笔及写意两种花鸟画形式,特点及其发展概况。 【教学难点】: 1、中国画的“六法”; 2、赏析作品、《岭南三月》、《孔雀图》、《墨葡萄图》、《竹石图》、《小鸟》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提示学生准备上课,集中注意力,准备好学习用具。 二、欣赏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内容,首先,请同学们伴随优美的音乐到中国花鸟画的画廊走一趟,会有什么收获? 请看屏幕……欣赏了中国花鸟画,我们了解中国花鸟画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是工笔,一种是写意,“工笔花鸟画”工整细致具有装饰性,富丽堂皇的艺术特点,写意花鸟画放纵、简练,重笔墨情趣,寄情寓意,画中有诗。那么什么是花鸟画?作为中国画三大科之一的花鸟画,顾名思义是表现花鸟的。 实际上,花鸟画的题材内容是非常广泛的。1000多年以来,史书上记载着大量描绘鸟、虫、鱼、山花野蔬、鹅蛙蟹虾、谷虫桑麻的画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包括了与动植物生活、生长有关的一切环境,如坡石水口、林莽草地、池沼溪潭、篱落棚架、鲜苔葛藤、以及四季、日、月、阴、晴、雨、雪、晨、夕等等。可以说除人物之外,自然界的一切,几乎都可以作为花鸟画的表现对象。 花鸟画还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假若只从题材内容上来认识中国花鸟画,尚不足以理解它的全部内涵。为什么花鸟画在中国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并千年不衰,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呢?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大量描写山川树木、花卉禽鸟的诗歌和绘画,构成人们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画家笔下,花鸟画不仅表现花鸟外形美,更重要的是把花和鸟作为表达人的情感的形象媒介。在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理念陶冶下,花鸟画逐步发展出一种运用比、兴、喻、借等手法,通过自然界中的花鸟寄托人的主观情感的艺术创作形式。而那些单纯描绘花鸟自然美的绘画,并不是花鸟画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因此,花鸟画是通过富有生命力和象征性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生活体验和精神审美寄托。 接着我们了解工笔花鸟画及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概况,(工笔)中国花鸟画萌芽于工艺美术的纹样上。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周秦汉时期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以及古代大量工艺美术品上,都经常出现花木鸟兽、虫鱼、龙凤等纹样。到魏晋南北朝和初唐时期已出现了不少以描写鹰、鸡、雉、孔雀、鹦鹉以及山花蔬菜为题材的作品。经过历史的发展,到唐代,花鸟画最终摆脱了人物画的附属地位,成为专门的画科。五代绘画发达,人才众多,各有创造,花鸟画获得了较大成就,出现了徐熙、黄荃两种明显不同的风格。由于这两种绘画风格的影响,形成了五代、北宋花鸟画的两大流派,对于后世花鸟画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黄荃父子发展了勾勒彩晕的画法,成为工笔画的先驱。其用笔工细,用墨浅淡,再以丰富而浓艳的色彩染成,因此工整细腻,富丽堂皇,所以当时世称“黄家富贵”。在此基础上,

高中美术《中国画》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高中美术《中国画》教案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模板 《中国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笔、墨、纸、砚的特点,掌握不同的表现手法,认识中国画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色,丰富自身的审美体验。 【过程与方法】 赏析中国画不同发展阶段和领域的作品,掌握欣赏中国画作品的方法,形成综合审美感知体验,促进审美活动个性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对中国画作品的欣赏与评述中,感受画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体会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文化内涵,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达成审美情感的升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中国画要表达的意境,感受作品的艺术内涵与审美特色。 【教学难点】 如何将教材内容有机地转化为学生的兴趣,着重理解中国画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色。

三、课前准备 笔、墨、纸、砚、多媒体、图片、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视频:CCTV《水墨篇》的公益广告,仔细的观看,说一说给你什么感受? 教师总结:这段视频将古代文明通过灵动的水墨与现代社会有机串联,很好的诠释了“从无形到有形,从有界到无疆”的哲学神韵。同时也展现了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揭示课题《民族文化国之瑰宝-中国画》。 环节二:交流探讨,直观感知 (一)整体国画独特魅力 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国的绘画称为“国画”?你对中国画了解多少?为什么毕加索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中国画将中国文化中的诗、书、画、印融会在一处,彰显浓厚的文化底蕴。中国画造型讲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强调主观精神与客观世界的内外相融,自由抒发胸臆,寄托高尚的精神。

山水画的意境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设计 山水画的意境节选自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先生的《漫谈山水画》一文,主要探讨了山水画创作中的意境。下面作者为大家带来山水画的意境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 1、识记并积累生字、生词,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 2、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3、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4、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5、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2、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3、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4、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教学难点 1、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和山水画作。 2、拓展阅读,质疑反思,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搜集一些山水画名作,认真观摩欣赏,同学间交流,分享对山水画审美追求、技法特点等的初步认识。 2、教师印发资料:袁行霈《论意境》、颜景龙的《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和李可染《谈学山水画》。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多媒体投影的《江山如此多娇》) 师:这幅画是关山月、傅抱石他们共同合作专门为装饰人民大会堂而绘制的大型山水画。 问:看画面你能想到哪首古诗词? 生回答。 全班齐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师:结合词,再看画面,你有什么感受? 生回答。 师:同学们对画面的这种感受属于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范畴,即“意境”。关于“意境”, 当代山水画大家李可染先生曾做过专业论述,同学们想不想跟随他去了解一下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山水画的意境》。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任务一:初读课文,抓核心要素 【出示任务】 默读文章,在阅读中圈点勾画,注意圈画出以下要素: 1、核心概念; 2、主要观点; 3、所用实例; 4、所做结论。 【反馈指导】

幼儿园艺术活动《老师教我画》小班美术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幼儿园艺术活动《老师教我画》小班美术优质公开课获 奖教案教学设计 本课通过引导幼儿认识红、黄、蓝3种颜色,学习正确的握笔姿势。大胆使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尝试画出短线、直线、曲线等不同线条。训练幼儿小肌肉的灵活性。 小班幼儿正处于涂鸦绘画的后期,他们对绘画活动感到好奇,但幼儿手部肌肉自控能力差,动作不灵活,不协调,所以,幼儿作画时常常产生“敬畏”心理,而且无从下手,那么如何训练幼儿小肌肉的灵活性,如何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呢?依据《纲要》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要适合幼儿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挑战性。既贴近幼儿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由此,设计了小班美术活动《老师教我画》。旨在通过老师的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在情景中巩固幼儿对色彩的感知,从而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充分体验到美术活动的乐趣。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蓝3 种颜色,学习正确的握笔姿势。 2.大胆使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尝试画出短线、直线、曲线等不同线条。 3.喜欢绘画,萌发对教师的信任、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红黄蓝大蜡笔一套,红黄蓝小蜡笔若干。 活动建议 1.出示大蜡笔,激发幼儿喜欢和蜡笔做游戏的兴趣。引导幼儿向蜡笔宝宝打招呼,巩固对蜡笔名称的认识。 2.鼓励幼儿和不同颜色的小蜡笔对话,认识红、黄、蓝3 种颜色,兰溪正确的握笔方法。 (1)教师示范和小蜡笔打招呼: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蜡笔瞧一瞧。红蜡笔宝宝你好,我愿意和你交朋友。 (2)幼儿模仿教师跟小蜡笔打招呼。 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关注蜡笔色彩和握笔方法,如:你和什么

颜色的蜡笔宝宝交朋友?应该怎样拿小蜡笔? 3.幼儿绘画,教师引导。 (1)请幼儿跟蜡笔宝宝跳舞,了解不同颜色的蜡笔能画出不同颜色的线条。 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绘画: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蜡笔瞧一瞧。红色蜡笔宝宝快来跳舞吧,点点点,变成小雨点,转转转,转成小饼干。 请幼儿猜一猜,试一试,绿(黄)蜡笔宝宝会变出什么颜色的图画。 (2)鼓励幼儿大胆绘画,注意不要画到桌子上,衣服上。 用童趣的语言纠正幼儿的握笔姿势,:“哎呀呀,蜡笔宝宝说你5个手指一起用力,都把它捏疼了,我们念儿歌用拇指、食指、中指来捏住笔。” (3)请幼儿和教师一起变变变,感受师幼合作绘画的乐趣提问:你画的是什么?你想把它变成什么? 请幼儿闭上眼睛,教师握住幼儿的手,在作品上简单添画出幼儿想要的图案,给幼儿惊喜。 (4)把蜡笔宝宝送回家,跟蜡笔宝宝道别。 4.展示作品,鼓励幼儿把作品内容讲给大家听。

小学部编二上语文《玲玲的画》获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玲玲的画 本教案为省级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一等奖 一、教学目标 (一)认识“玲”“详”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画”“幅”“评”“奖”4个生字。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体会玲玲的情感变化。 (三)通过课文的学习,初步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就往往能变成好事。 二、教学准备 本课的生字卡片,两张笑脸图和一张沮丧图。 三、教学过程 (一)聊“画”入题,谈话中巧学题中字 1.出示“画”字,引出话题。这是个什么字呢?看到这个“画”字,小朋友们想到了什么呢? 2.指导写“画”。(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3.引出课文的主人公玲玲。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喜欢画画的小朋友,她叫“玲玲”。出示词语,读准词语。再读一遍。(“玲玲”,后鼻音) 4.这个“玲”字,你是怎样记住它的呢?(教师板书“玲玲”,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二)梳情感线,朗读中趣学生字 1.认真读两遍课文,遇到不熟悉的字多读几遍。 2.厘清玲玲的情感变化。 (1)虽然是一幅画,玲玲的心情却不停地变化着。读完课文,

想想玲玲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老师手中有笑脸和哭脸图,谁能根据玲玲的心情变化过程贴一贴? (2)学生操作,板贴图片。 总结:是啊,玲玲的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样,经历了三次变化。 (3)这三次变化,是从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中读出来的? 第一个表情图,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第二个表情图,学生找出段落。(指名读,注意“叭”的读音,齐读) 第三个表情图,学生找出段落。(自由读,理解词语“懒洋洋”,做做动作,齐读) 课件出示学生找到的自然段。

(5 的词。 (6)交流找到的词语,教师板书在相应的表情图旁。(得意伤心满意) (三)移情体验,品读中巩固生字 1.学生读第一自然段,仔仔细细、认真地看,课文中用了哪个词?(端详) 2.学习“评奖”。读词,说说自己参加过的评奖活动。带着获奖的快乐读读第一自然段。 3.可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让玲玲伤心透了!再读第四自然段,找到表示声音的词。 理解象声词。“叭的一声”是水彩笔落在纸上的声音,“叭”这种模拟生活中声音的词叫象声词。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模拟声音的象声词。把象声词填入儿歌。 课件出示儿歌: 小鸭子(嘎嘎嘎),小喜鹊(喳喳喳)。 大家急得团团转,团团转。 4.读读儿歌。引导发现象声词一般都是“口字旁”这一特点。

关于小学美术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范文合集8篇

关于小学美术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范文合集8篇小学美术教案篇1 1悠悠老街 一、教学目标: 1、探访老街的历史和文化 2、学习用不同的美术形式对老街进行记录或描绘 3、在感受和表现老街的传统风俗文化和历史建筑的艺术创作体验中,增进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关注、尊重及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习用美术形式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记录或者描述。 2、难点:运用不同的美术形式表现老街。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课前准备:(学生)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教师)课件、常规绘画工具、相机等材料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1、欣赏各地著名的老街,初步感受历史老街的风光。揭示课题《悠悠老街》 2、说说自己家乡的老街的历史和故事 3、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自然风光。 4、引导学生欣赏老街上各种古老建筑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历史建筑的特色。 5、引导学生欣赏一组反映老街上保留着的传统风俗的摄影作品,感受老街上的传统文化。 6、学习建议:课后和学生一起寻访老街上的传统风俗和历史建筑。 第二课时 1、观看老街视频,揭示课题

2、交流:和同学一起用相机或画笔记录老街的历史和风俗文化时,有什么困难?又有什么趣味发现? 3、写生创作指导 (1)欣赏表现老街的风貌的优秀美术作品 (2)教师讲解并演示创作写生的方法 4、同龄人作品欣赏 5、学习建议:通过写生或记忆画的形式表现老街 6、展示评价 7、拓展:不同美术形式表现的悠悠老街 小学美术教案篇2 一、组织教学:稳定同学情绪。 二、引导阶段: 1、启发谈话: 出示杯子,问:它是什么?用来做什么的?你喜欢哪个?为什么? 通过设计的杯子受到了同学们的喜欢,鼓励同学设计来送给老师。 板书:杯子的设计 2、想更进一步的了解杯子,现在随老师一起到博物馆中欣赏一下不同时代的古董杯子。 3、课件出示:你最喜欢哪个杯子,为什么?(引导观察花纹、色彩、造型、材质) 4、小结:这些古董杯子刚开始只是为了生活方便而设计,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的提高,对杯子的设计也越来越精美,充沛显示出古人先进的设计水平。 5、现在我们每天都要用到杯子,谁来说说你都见过什么样的杯子? 6、现在就随老师一起开开眼,欣赏现代设计师们设计出的杯子作品。 7、课件出示各种杯子:你最喜欢哪个作品,并根据提示说说为什么?(师根据同学回答引导) 1)杯子的形状,你有什么发现? 2)杯子的盖子,你有什么发现?

幼儿园大班美术课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有趣的盐水画》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美术课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有趣 的盐水画》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美术课教案《有趣的盐水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在湿画法中用盐进行作画,感受其所产生的奇妙效果。 2、让幼儿用油画棒想象作画,体验玩色的乐趣。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带领幼儿熟悉海洋中生活的动物,丰富幼儿对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的外观上的认识。 2、油画棒、排笔、水粉颜料、盐、纸、盛水桶、抹布、范例一副、吹风机两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今天上午老师和你们一起欣赏了生活在海洋中的动物的漂亮的图片,你们喜欢它们吗?那你最喜欢哪一种动物呢?能不能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们它的样子?(说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外形特征) 2、你们想不想和你喜欢的海洋中的动物一起来玩个游戏呢? 但在玩游戏之前,请小朋友先把你喜欢的动物画下来,而且老师呀要给你提一个要求,要先用油画棒画出它的轮廓,好吗? 3、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画完后,幼儿到老师跟前来。 二、讲解师范、幼儿作画: 1、待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轮廓时出示范画。(简单的油画棒形象) 瞧!老师呀,最喜欢海豚,所以就画了一只海豚,看,我的海豚在海里玩得多开心呀!你们看,我的海豚还没有穿上漂亮的衣服呢?我呀,要给它穿上漂亮的衣服,可是,穿衣服之前,必须先给它洗一个澡。(强调,必须要先洗澡,用排笔蘸清水打湿画纸,教幼儿怎样拿

排笔) 2、洗完澡可得赶紧帮海豚穿上衣服,我最喜欢绿色,就给它穿一件绿颜色的衣服吧! 3、穿衣服时动作要快,不然海豚会着凉感冒的!(上色) 4、刚洗完澡、穿好衣服,调皮的海豚又跳到水面上去玩了。(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这时候天空下起了雪,海豚高兴得跳起来喊:“下雪啦,下雪啦,白白的雪多漂亮呀!” 完成后 5、提问: 孩子们,我来看看谁小眼睛最亮,你们看见刚才老师下的雪是什么呀? 对了,是盐,(如果,有的幼儿说糖,可让他品尝一下)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炒菜的盐也可以拿来作画,这种用盐作画的方法,就是撒盐法。 6、向幼儿介绍撒盐法:要求用三个手指抓起少量的盐,均匀地撒在画面上。 那撒盐法的效果怎么样呢?会发生什么事儿呢?你们很快就知道了。 7、出示一副完成的撒盐画: 孩子们看,这就是一幅漂亮的撒盐画,引导幼儿观察"盐撒过的地方有什么变化?像什么?为什么会这样?而且,画面亮晶晶的。(盐会吸水,被盐吸过的地方就留下了雪花、蒲公英状的痕迹)。 孩子们,你们呀,已经画了自己喜欢的动物,你们也用撒盐法给它们穿上亮晶晶的衣服好吗?(向幼儿强调穿衣服之前,必须先洗一个澡,然后给它穿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的衣服) 8、幼儿作画,师巡回指导: 正确使用排笔,控制好水分。 上色动作要快,注重色彩的衔接。 撒盐要均匀且少量。 三、欣赏交流作品: 1、把做得快的幼儿的画,用吹风机吹干,

幼儿园大班美术领域连环画《西游记》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幼儿园大班美术领域连环画《西游记》优质公开课获奖 教案教学设计 今天作者给大家分享的是幼儿园大班的美术领域教案《西游记》,认识连环画,让幼儿发挥想象,自主创造连环画,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不定期更新幼儿园公开课视频配套课件教案,大班中班小班,涉及语言绘本科学社会健康音乐、白板等各种优质课程,让您轻松备课! 主题名称:神通广大美猴王 次主题名称:现代美猴王 活动名称:连环画《西游记》 主要教学领域:艺术领域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引导幼儿欣赏连环画中主要的人和物画得大一些并画在主要位置的画面布置;帮助幼儿发展构图能力。引导幼儿通过对连环画单页画面与整个故事关系的探讨,知道连环画是由多幅画面构成的。引导幼儿感受连环画形象鲜明、色彩明快、线条清晰的特征。 活动目标: 1.了解连环画的特征及内在联系,学习创作连环画。 2.大胆构图,表现出故事的主要情节。 3.协商、合作完成连环画的创作。 重难点分析:大胆构图,创作连环画. 活动准备: 1.幼儿在阅读区阅读过《西游记》的连环画。 2.画纸、水彩笔、油画棒、订书机等材料。 3.《西游记》连环画一本。 4.背景音乐《一个师傅仨徒弟》 活动过程: 1.介绍连环画的制作步骤,激发幼儿创造连环画的兴趣。教师出示《西游记》连环画,引导幼儿讨论:连环画图书由几部分构成,与单幅的图画有什么区别,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2.教师介绍制作步骤:先将自己想要创作的故事分成几幅图画,逐幅绘制,标上页码,定起来即成连环画。 3.指导幼儿创作连环画。 4.启发幼儿互相交流自己想要创作的连环画内容。 5.指导幼儿在背景音乐伴奏下进行连环画创作。教师引导幼儿合理分解画面,同时指导幼儿注意画面形象要前后一致。 6.分享作品。引导幼儿集体或小组相互展示自己的连环画作品,讲解故事内容。未完成的幼儿可以继续在区域活动中制作。 活动反思: 连环画孩子们只接触过一次,画的是十一的假期趣事,挺有意思,培养孩子的叙述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记得当时孩子叙事的很好,跟画的内容压很相佛,本节课主要让孩子画《西游记》中的典故,本身孩子就对西游记很感兴趣,他们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喜欢的人物,共画了四张,时间有点长,但孩子们非常认真,花的也非常好。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设计(精选12篇)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设计(精选12篇)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说课设计篇1 一、说教材: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这篇略读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这幅名扬中外的古代绘画作品——清明上河图。 作者先对清明上河图做了简单的介绍:图画的年代,作者,大小,画面内容,目前保存的情况。短短的几句话,所含信息量却很大。 后面的几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面上的内容。先是概说画面上的人物很多的;然后讲画上的街市热闹非凡,;之后,选择了一个小的场景加以具体生动的描绘;最后,简单写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我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了解古画《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3.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激发民族自豪感。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因此本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阅读课文和观察画面,初步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由于《清明上河图》,是一幅画,学生对画的鉴赏能力不强,因此对了解《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和艺术价值,继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1、电教法:我运用多媒体直观法,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境朗读法: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小学生的情感是伴随着清晰的表象和正确的理解不断深化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利用文本信息,凭借联想,激活已有的知识库存、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将语言文字还原言形象,再现课文中描述的情境,使学生主动的获取这种感受,体验这种情感。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多想象,在阅读中见文生义,见义生情,借助生活经历中类似的感情经验去感受,读出感情。 学法: 1、合作探究学习:《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读写结合:只有写,才会努力去使其变得精练,因此,读写结合,在中高段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三、说教学流程: (一)、谈话释题导入: 1、教师用温和亲切地口吻说: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已经轻轻打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走进它,我们已经领略了很多,今天的这一堂课我们还要欣赏一幅古画,谁来读一读课题。 2、师:你知道什么叫名扬中外吗? 针对学生的回答再做总结:全世界都非常有名。课文将向我们展示怎样了不起的古画呢?请你认真地反复地读读课文,如果遇到特别重要的信息,用笔画一画,等一会我们交流一下从课文中了解了什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成功之母”。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 (二)、初读,交流学习心得: 1、师:我发现每位同学都读得很投入的,我们来交流一下,刚才你读课文,从中了解了什么? 《新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出:“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共同交流学习所得,这是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交流时,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去朗读课文中的相当段落与文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优质说课稿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3课《象外之境 ——中国传统山水画》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新统编人教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的第二单元第3课《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本册教学属于“美术鉴赏”模块,内容由鉴赏基础和鉴赏内容等组成。本单元教学是鉴赏内容。中国传统绘画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和审美文化内涵。按照题材,中国传统绘画分为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画科。其中,山水画虽然成熟较晚,但后来居上,元代以后成为传统绘画艺术的主流。不论参与者的地位和素养、作品数量、艺术成就、技法的丰富程度、所反映文化的深度与广度,都是首屈一指的。通过学习本课的内容,应当理解“山水"是不同于“风景”的文化概念,“意境"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灵魂。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下面我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情分析、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模块“美术鉴赏”【内容要求】“美术鉴赏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进行观察、体验、联想、鉴别与评价,获得审美经验,提高艺术品位的美术活动。理解中国优秀传统书画和民间美术的造型语言、创作观念及文化内涵,并能将其综合运用于鉴赏过程之中。”由此可见,本课主要讲解如何鉴赏中国传统山水画美术作品是课标重要内容之一。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基本问题"提示学生关注“山水画”所绘内容背后的精神内涵,引导学生思考“山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明确欣赏山水画时所秉持的文化立场(或视角),理解山水画创作的目的和预期的效果,从而更好地欣赏中国传统山水画之美。 “情境导人”通过《富春山居图》首度合璧展出这一重大文化事件, 引出本课的主要案例。由此切入,可以减轻学生的陌生感,增强学生的

《中国画》说课稿

《中国画》说课稿 《中国画》说课稿范文 《中国画》说课稿1 教材分析: 中国画小果子是小学国画教学课第三节,四年级两节国画课是指导学生认识中国画工具,体会中国画的笔墨趣味,熟悉中国画基本的用笔、用墨的技巧。而此课是引导学生运用中国画基本的用笔、用墨、用色技巧,进行简单的造型表现。是第一堂国画创作课。也是小学国画学习的重要启蒙课。学生因刚刚尝试中国画创作,中国画工具的独特性和技巧要求的熟练性都使学生初学创作的学生无所似从。如何激发学生自信,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是本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教学目标: 1、巩固、学习中国画用笔、用墨、用色的基本技法。 2、尝试、探索中国画小果子的表现技法。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造能力和对国画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大胆运用中国画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巧妙表现。 教学难点: 1、小果子的水墨画画法。 2、小果子的组合变化及画面构图。

说教法: 本课的教法我有两大突破: 1、中国画小果子是一节典型的技法课,知识性强。多采用教师“传”、学生“受”的教学形式,力求技法传授层次分明,深入浅出。该教法学生技法掌握扎实。但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感,作品多临摹或模仿教材或老师范画,技法表现格式化,作品缺乏创造力。而此课教学我灵活运用尝试教学法、发现教学法、自学法、研讨法、小组学习法等,始终学生让担任探究者、创造者的角色,教师是学生攀登知识高峰的引路人。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都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其反对传统教学机械地对知识做预先限定,让学生被动地接受;主张要提供建构理解所需要的基础,同时又要给学生留下广阔的建构空间,让他们针对具体情境采取适当的策略。美术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创作,从而获得美术创作的乐趣,这一步在技法型课中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最为困难的。 让学生亲身参与活动的每个环节,并在每个环节中大显身手,一展才能。这样的体验活动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动探索知识、掌握知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如:画果篮常用的表现技法一般采用浓墨、干画法,以表现竹篮的质感。此课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不据一格,大胆进行不同的表现技法的探索,分组尝试用干、湿、浓、淡不同的笔墨方法来表现。不仅让学生找到四年级笔墨趣味课的游戏感,重拾自信,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作品大胆,富有表现力。

【优质课教学设计】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画人像》(说课稿+教案)

【优质课教学设计】人美版五年级美术上册第2课《画人像》(说课稿+教案) 教材展示 《画人像》说课稿 一、说教材 《画人像》按照学生的学习方式划分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抓住人物的特征和神态,并运用线描的形式表现人像,体验造型的乐趣。造型是表现的基础,表现是通过造型的过程和结果而实现的,所以除了探索线描人像的造型方法外,还需对人像作品进行欣赏,体会造型语言的魅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能客观地理解、表现事物。而且也已经掌握了背面头像的写生技巧,初步学习了分析、观察的方法,能够有意识地抓住人物特征进行表现,具有一定的正确性认识和经验,但这种认识往往还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还不成熟,几乎还带有强烈的儿童画的痕迹。所以,在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为主要目的,以“欣赏”为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逐步展开,由浅入深,深入浅出。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如何抓住人物的不同特征,包括发型、脸形、五官、表情等,并能运用线条的方式表现人像。 【过程与方法】

在欣赏、观察、分析、讨论中熟知如何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并且通过创作学会运用线条表现人像,提高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体验美术活动乐趣的过程中,养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热爱身边每一个人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不同人物的发型、脸形、五官、表情的特点。 【难点】 抓住人物的主要特点并运用线条的方式表现。 五、说教法、学法 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结合学生的特点采用如下教学方法:讨论法、情境法、实践练习指导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准备让学生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分析讨论,在操作中发现并进行自主探究和评价,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六、说教学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教学准备能够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为我做了如下的准备:PPT课件、基本的绘画工具等。 七、说教学过程 皮亚杰曾说:“儿童是有主动性的人,所教的东西要能引起儿童的兴趣,符合他们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的发展。”针对学生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揉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设计了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引导学生从脸型、五官、发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此揭示课题《画人像》。 2:观察分析,直观感知 首先,结合学生的认知提出这样的问题:谁能用较简洁的语言准确的说出自己的特征,学生会尝试从脸型、五官、性格等几个角度进行回答,进而我会抓住时机继续追问:人物的特征主要是通过哪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