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画》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画》公开课教案

【教材分析】

《画》是部编版第一册教材中的一篇识字课文。本课有一幅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照样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这些都表现出一幅画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水、去”2个汉字,认识2个偏旁。

2.积累反义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3.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水、去”2个汉字,认识2个偏旁。

2.积累反义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教学难点】

1.掌握自主学习生字的方法。

2.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语:雪花。

2.出示课文,教师范读,让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

3.刚才我们猜的谜语,就是我国古代的一位诗人以画作为谜底写的一首诗。导入课题《画》。(板书课题,书空,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看!熊大把这幅山水画带到了我们的课堂。请同学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说话)(真棒!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在插图的相应位置出示“山、水、花、鸟”4个字。

2.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7页,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左手按书,右手指字。)(声情并茂地范读,读出节奏感。)

3.像老师一样自己试着读2遍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一认。(注意:左手按书,右手指字。)

4.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得扫清拦路虎,过好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信心吗?现在,熊大给大家派任务了: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圈生字,圈好以后把每个生字拼读2遍并组词。

5.检查拼读情况:指名拼读并组词,其他同学跟读——开火车拼读生字——齐读生字:顺着读、倒着读

5.熊大考核:(检查同学们会读这些生字了吗)认读去拼音的生字。予以鼓励。

三、指导认字,交流方法

(一)这些生字不光要会读,还要能记住它们的样子。老师知道咱们实验小学的孩子有很多记字的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儿歌、数笔画……现在就请同桌相互合作,商量一下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二)检查记字的情况,交流记字的方法。

1.出示:远、近、还。

(1)引导学生寻找3个字的相同点,认识偏旁走之和半包围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3个字。拓展:你还认识哪些带有偏旁走之的字?

(2)在具体情景中理解“远、近”。引导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在教室里,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远?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远?

2.识记:色。认识偏旁斜刀头。

拓展:你还认识哪些带有斜刀头的字?

3.任意识记剩下的7个字。交流识字方法。

4.积累反义词。

出示:“远、无、来”。

请学生说说和这些字意思相反的字。

拓展: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字?

(三)熊大送水果:上了大半节课,大家很辛苦了,熊大给大家送来了一些水果,你们爱吃水果吗?说说看你爱吃什么水果。老师也爱吃,可是要吃水果是要干活的。熊大说了,只要你能读对水果上面的词语,这个水果就归你了。先自己读一读,看看你能吃到哪些水果?——指名读词语。

四、指导书写、记忆字形

1.出示:水。

读音,观察笔顺,组词,注意田字格里的关键笔画。

教师示范,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学生动笔书写,并及时进行反馈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再书写,争取一个比一个好。

2.出示:去

方法同上。

五、课堂小结

评价学生课堂上的表现,给予鼓励!

《画》精品教案

一、文本教学解读

《画》是一首谜语诗。诗句对仗工整,诗中包含“远、近”“有、无”“去、来”等几组意思相反的词语,读起来饶有趣味。教材随诗配有一幅水墨山水画,古朴典雅,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揭示谜底,还能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

本课要求识记的生字10个,认识“走之”“斜刀头”2个新偏旁。随文正音时,需要读准前鼻音“近”,后鼻音“听、声、惊”,翘舌音“山、水、声、春”。

“远、近、还”的识记,可让学生结合“走之”演变过程,理解含有“走之”的字和走路或路有关。“还”可通过熟字“不”加一加的方式来识记,如“辶+不=还”。“远、近”两个词可与“有、无、来、去”放在一起学习,通过做“反话操”,在情境中识记,也可回顾“语文园地四”中“识字加油站”的内容来加深印象。“听”“色”可以与“近”“爸”换偏旁识记,认识“斜刀头”;联系生活识记“声”,引导学生用“我听见(声音)。”进行说话训练。

4个要求会写的字中,“去”是上下结构的字,书写时注意上部“土”的竖笔和下部“厶”的起笔对正。“水”“不”“来”是3个独体字,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它们共有的关键笔画——竖或竖钩,通过观看人物直立姿势的照片,理解关键笔画所起到的支撑作用。最后让学生在正确规范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坐姿中练习书写。

古诗的朗读指导,要分层次进行:首先通过教师范读、借助拼音自由朗读等形式读准字音;再通过学生跟读、师生轮读等形式读出节奏;接着通过图诗对照的方式,猜出谜底,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以表演读、配乐读的方式,多轮朗读,直至学生熟读成诵。背诵一定要在学生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进行,鼓励学生当堂背诵。

二、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远、有”等 10个生字,认识“走之”和“斜刀头”2个偏旁,会写“水、来”等 4个生字。

2.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初步感受谜语诗的趣味和山水画的意境。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背诗导入,引发期待

1.背诗激趣,导入新课。

小朋友,前几天我们学了一首的古诗,还记得吗?

提示:师生一起边做动作边背诵《江南》。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首诗,这是一首有趣的谜语诗。

板块二随文正音,读好节奏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2.借助拼音,自由朗读。

3.指名朗读,随文正音:“近”读前鼻音,“山、水、声、春”读翘舌音,“听、声、惊”读后鼻音。

4.活动:我说你跟。

教师说每行诗句的前2个字,学生跟读后3个字。

教师读上一句诗,学生跟读下一句诗。

提示:可换角色反复练习,如学生可先说上一句,教师跟读下一句。

注意停顿和节奏: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板块三分类识字,感知诗意

1.学习“远、近、还”。

(1)出示“远、近、还”3个字。

学生观察,找一找字形的相同点,引出新偏旁——“走之”。

(2)认识“走之”。看一看,比一比“走之”的演变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提示:“辶”下面的捺像是奔走中的人的腿。含有“走之”的字多数和走路有关。

(3)学生认读“远”“近”“还”3个字。

(4)出示“还”字:还有什么好方法能记住“还”字?

提示:(熟字加一加)辶+不=还。

(5)出示“远、近”:“远”“近”是一对意思相反的字,合在一起能组成一个新的词语——远近。像这样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

提示:联系“语文园地四”“识字加油站”中的“开关”“正反”“大小”等。

2.学习“有、无”“来、去”。

(1)活动设计一:“火眼金睛”。

学生找出生字中另两组意思相反的字,用笔圈出来。

(2)活动设计二:边对边演。

师:我说女。(师指向女生)生:我对男。(生指向男生)

师:我说上。(师手指朝上)生:我对下。(生手指朝下)

师:我说开。(师做揿开关的动作)生:我对关。(生做揿开关的动作)师:我说有。(师把书放到胸前)生:我对无。(生把书藏到身后)

师:我说来吧,我离你近了。(师往生那跑)生:我对去吧,我离你远了。(生往门外走)

师生:我们大手拉小手,一起学习真快乐!真快乐!

提示:播放节奏轻快的音乐,教师先示范,边说边演,学生跟着边对边演。此活动也可以由学生与学生结对来演。

3.学习“听、色”。

(1)出示“听”“色”2个字:找一找和这两个字相近的字。

提示:听——近色——爸

(2)给“听”“色”找朋友。

提示:听话、听讲、听见;颜色、色彩、出色等。

(3)认识“斜刀头”。

4.学习“声”字。

(1)认读“声”字。

(2)活动设计:听声音说话。

学生闭眼听外界声音,一分钟后,用“我听到了(声音)。”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提示:我听到了风吹树叶“沙沙沙”的声音。

5.多样朗读,感知诗意。

(1)学生手捧书本,自由读诗。

(2)出示诗和插图:你知道谜底是什么吗?你是怎么猜到的?

提示:引导学生通过图诗对照的方式,尝试抓“山”“水”“花”“鸟”的特点来说话。

板块四背诵古诗,拓展阅读

1.活动设计:我会演。

步骤一:教师边读第一句,边做动作;学生跟读,也边读边做动作。

提示:指导学生表演读时注意连读和停顿。如读“看”时动作需要停一下,读时稍稍拖音,之后再停顿一下,读后面的“山有色”,并用手指向画面上的群山。

步骤二:教师读每行诗句的前2个字,学生跟读后3字,并做动作。

步骤三:学生上讲台,指着图画,试着不看书表演读。

步骤四:配乐,师生共同表演读。

提示:可反复进行,直到学生会背为止。

2.拓展阅读。

(1)出示图文结合的古诗《风》(隐藏题目),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提示:此处也可拓展“教学资源链接”中的诗,只需拓展学习一首即可。

(2)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3)小组讨论:谜底是什么?为什么?

引导学生这样表达:我认为谜底是( ),因为( )。

(4)全班交流。

板块五端端正正,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水、来、不”3个字。

(1)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提示:都有关键笔画——竖或竖钩,位于田字格的竖中线上。

(2)出示一个小朋友标准站立的图片,与“水、来、不”放一起,让学生注意观察,说说自己的发现。

提示:这3个字中的关键笔画“竖、竖钩”,要写得挺直有力,如站得笔直坚挺的人的脊梁。

(3)教师范写,边写边说。

水:先写中间,后写两边;竖钩挺直,站在中线;横撇略低,右撇稍高。

来:上紧下松,中竖挺直,撇捺舒展,左右对称。

不:首横宜长,斜撇在左,中竖挺拔,长点收尾。

(4)学生练写,规范双姿:注意“手离笔尖一寸,胸离桌子一拳,眼离本子一尺。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5)展示学生作业,师生点评,学生再次练写。

2.指导书写“去”字。

(1)出示“去”字:仔细观察,怎么样才能写好呢?

(2)学生交流。

(3)教师范写指导:上大下小,上下对正。

(4)学生练写,展示评价。

《画》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个生字和“走

之”、“斜刀头”2个偏旁;会写“水、去”等4个字。

2.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3.通过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认识10个字,会写4个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雨)

2.揭示课题。

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谜语。请同学们听一听,猜一猜。(画)

3.这是一首谜语诗,它的谜底就是它的题目——画。请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插图说一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山、水、花、鸟)

2.听范读,感受古诗节奏。

3.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三、同伴交流,认读生字

1.出示词语,自由拼读。

2.全班交流。

(1)认读词语,拼拼音,读词语。

(2)交流识字方法。利用“换一换”、“联系生活”等方法识记生字。

无:天换笔画成“无”。

色:色彩、颜色,认识偏旁“斜刀”。你会用颜色说一句话吗?

声:在生活中我们听到过什么声音?出示汉字演变图片帮助理解字义。

3.去掉拼音朗读、齐读、开火车读。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知

1.课件出示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1)读诗句,找出反义词。

(2)理解字义,感知诗文:

远—近:寻找相同点,认识偏旁“走之”,出示汉字演变图片理解字义。“走之”表达的意思多与走路或路有关。

利用加一加方法识记。

有—无:利用图片理解字义。

(3)结合新语境认字:

远山远近听说听见无声声音白色色彩

(4)再读诗句,加深理解。

2.课件出示图文: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1)读诗句,找出反义词“去—来”。

(2)理解词义,感知诗文。

春去:去表示离开的意思(汉字演变图片),春去表示春天过去了。

人来:人走过来。

(3)相机书写“去”。

(4)结合新语境认字:回去、下去、还有、过来。

(5)再读诗句,加深理解。

五、回归全文,交流感受

1.齐读全文,找出画与生活情景的不同之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这是一幅画?

在大自然中:远看山,山是没有明亮的颜色的;近听水,水是有声音的;春天过去了,花儿也就谢了;人走过来,鸟儿会惊吓得飞走。但是在画中却是另一番景象。

2.熟读成诵。

(1)多种方式读诗:个别读、齐读、引读、看图读。

(2)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背诵。

六、归纳总结,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水、来、不”3个生字。

引导学生说说这三个字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水、来、不”3个生字。

(2)观察字的笔顺,三个字的相同之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重点讲解纵向支撑的关键笔画“竖”和“竖钩”。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4个生字。

七、课外阅读,拓展延伸

1.读一读。

远近有无来去上下黑白多少左右

2.猜谜语。

头戴小红帽,身穿大白袍。走路慢腾腾,游泳像船摇。(鹅)

八、巩固练习

打开“基础训练-《画》”,一起来闯关吧!

11/ 11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6课《画》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 6 课《画》教课设计 6 画 第一课时 教课目的 1.经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色”等10 个生字和走之、斜刀头 2 个偏旁;会写“水、去”等 4 个字。 2.正确朗诵、背诵古诗。图文联合,感觉诗中描述的情景。 教课过程 一、察看图画,引入诗句 1.教师体现一幅彩色的大幅的课文插图。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评论并板书“山、水、 花、鸟” 二、初读古诗,正确识字 1.学生朗诵诗句,关于在自学过程顶用铅笔标出不认识的字,借助课文的拼音多读几遍。 2.全班齐读,齐读以后轮读。考察学生能否都会读了。 3.教师用生字卡片抽读要求会认的“近、色”等10 个生字。 4.学生自由练习读古诗,教师巡视指导读诗节奏,纠正字音。 三、熟读成诵,感知粗心 1.教师抽测学生背诵古诗状况,夸奖背诵好的同学,鼓舞背诵稍慢的同学。 2.学生正确朗诵两首诗,比较两首诗有什么不一样。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 3.教师总结:我们旅行时,看到的自然风景大部分是“远看山无色,近听水有声。春去花 不在, 人来鸟儿惊” 。而课文所说的风景却恰好相反。引出课文题目。 4.学生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 (1)来——去什么是“来” ,什么是“去”? (2)远——近哪一种状况算“远” ,哪一种状况算“近”? (3)你还知道哪些意思相反的词语?先找一找,而后再说一说或演一演。 有—无高—矮多—少早—晚 第二课时 教课目的 1.复习10 个生字和 2 个偏旁,会写“来、不”。 2.睁开想象,感觉诗中描述的风景,知道这是一幅山川画。 3.背诵课文。 教课过程 一、检查复习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学设计(最新7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学设计(最新 7篇) 《画》是人教社义务教化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课文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山水相映,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绽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在教学本课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古诗,绽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丽,激发学生酷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以下是人见人爱的我共享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画》优秀教学设计(最新7篇),假如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共享给最好的挚友。 篇一:一年级语文画教案篇一 一、教学要求 1、相识11个生字。会写“人、火、文、六”4个字。相识2个偏旁“”“”。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首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 二、教材说明

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整幅画面给人以山水相衬、鸟语花香的美感。课文以“画”这个谜底为中心,抓住山水画的形象特征绽开描述。图文对应,妙趣横生。读读这首诗,使人仿佛看到了诗中所描绘的充溢勃勃朝气和浓浓春意的画面。 教学的重点是练习朗读,认字。教学的难点是了解诗句和画的关系。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打算 1、带领学生到风景美丽的地方去巡游,让他们看看山、水、花、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 2、打算一幅山水画。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学生在初读课文时,要求他们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利用生字卡片,通过开火车读的方式检查字音是否读准,留意简单读错的字音,如“色”的声母是平舌音,“声”“春”的声母是翘舌音,“近”“春”“人”的韵母是前鼻音,“听”“声”“惊”的韵母是后鼻音。假如有的学生读错,就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帮助正音。 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可能已相识了一些汉字,老师应尽量启发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字形。如“元”加上“辶”是

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画》优秀教学设计

《画》教学设计 教科书分析: 1.课文是一首五言绝句谜语诗。四行诗句描述了一幅画呈现的事物景色,形成谜面,形象生动。诗歌语言浅白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有利于激发学生朗读、识字的兴趣。 2.课文配有一幅装裱了的中国水墨画,画中描绘的景物与诗句一一对应,在给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熏陶的同事,有利于图文结合了解诗句意思,发展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 3.本课继续让学生认识偏旁走之底和斜刀旁,根据教师用书对“要求认识的字”教学要注意的问题,认识偏旁的目的,是知道合体字这个概念;到认识积累了一定量的字后,再了解其表意的功能,以帮助学生用自己的办法识记汉字,现阶段的教学注意不要拔高目标要求。 学情分析: 1.通过汉语拼音的学习,大多学生基本能拼读和认读音节,但有部分学生的拼读、认读能力还是比较薄弱,要充分利用课文全注音的有利条件,复习巩固提高学生的拼读、认读能力,让学习慢的学生也能通过课文的学习达到汉语拼音学习的目标要求。 2.虽然通过半个多学期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基本形成,但是由于一上学生的特点,要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及学习是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将学习过程融入一定的激励、激趣活动中,例如“比比谁的红花多”(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奖励一朵小红花,课堂教学结束后统计并给予奖励)“闯关”“登高峰”(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就闯过一关或登上一坡,完成所有学习,就闯关成功或登上高峰)寓学于玩中,以唤起注意,维持学习兴趣。(注:这类激励、激趣活动应根据教师教学风格、习惯不同而选择设置,并成为常态,故本教学设计不呈现这类活动的设计。) " 3.一年级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外部言语能力为主,内部言语能力开始发展,因此,借助读物插图阅读,既是教学目标,又是很重要的教学策略。应充分运用这个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并以此作为评价标准评价学生是否了解。 教学目标:

一年级语文《画》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画》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最少5个以上的字体。 2、顺畅地朗读古诗,进一步体会拼音识字的乐趣。 3、理解诗意,背诵古诗。学习公鸡勤劳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生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公鸡与人们的关系,并能学习公鸡勤劳的好品质。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拼音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学习拼音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老师想和你们做个游戏,好吗?游戏的名称叫“我说你猜”,师说顺口溜,生接答出声母b p m f d t n l(师:6就像个——生接答:b b b) 2、出示拼音卡j,再出示卡ji,生齐读,师再出示“鸡”字,利用拼音读准“鸡”的读音,师生总结认字方法:拼拼音(师板书) 3、引出课题“画鸡”,生齐读课题,生说说你知道的公鸡是什么样子的? 二、新课 (1)、初读古诗 1、生自读古诗。要求把你不会读的字圈起来。 2、同桌互读古诗,互相解决问题,看看圈起来的字读什么。(师生一起总结认字方法:问)师板书。 3、听课文录音,学习朗读。(师生一起总结认字方法:听读识字)师板书。 4、抽生读古诗。(师生一起检测抽读同学的字音是否读准了)

(2)、学习字词 1、师范读古诗,要求生听清字音。 2、出示生词:雪白满身红冠平生走将来千门万户 ①小老师教读词语。 ②男女生合作读。 3、学习生字,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①出示生字:画鸡雪生千平户开 ②先请小老师教读,再请生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学生1: “平”字和我们学过的苹果的“苹”读音是一样的,只是比“苹”少了一个“草字头”。(师总结记忆生字的办法:利用熟字对比记忆)学生2: 我知道“千”字是“十”字头上加一撇。(师总结记忆生字的方法:熟字加一笔) 学生3: 我是这样记“鸡”的,左边一个“又”,右边一个“鸟”,合起来就是“鸡”了。(师总结记忆生字的办法:加一加) 学生4: “雪”字是由“雨”和倒着的“山”组成的,可以这样记:山上总是下雨,天气变冷了,雨就变成了雪花了。(师总结记忆生字的办法:用会意字编故事) ③识字游戏:“好朋友再见”、“捉迷藏” (好朋友再见:生读对黑板上的字卡宝宝,师就把字宝宝从黑板上取下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捉迷藏:师生一起把字宝宝送回古诗中,由老师随意读出本课生字,学生听到后迅速用笔在文中找到,并用圆圈圈出来。) (3)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生翻开书,齐读古诗第一句。 ①师:读了古诗,你知道诗中的公鸡是什么样子的吗? 生回答,师板书(头上红冠、满身雪白) ②出示图片,让学生看一看大公鸡的冠子和羽毛,理解“头上红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画》公开课教案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画》公开课教案 【教材分析】 《画》是部编版第一册教材中的一篇识字课文。本课有一幅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照样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这些都表现出一幅画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水、去”2个汉字,认识2个偏旁。 2.积累反义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3.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水、去”2个汉字,认识2个偏旁。 2.积累反义词“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 【教学难点】 1.掌握自主学习生字的方法。 2.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猜谜语:雪花。 2.出示课文,教师范读,让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 3.刚才我们猜的谜语,就是我国古代的一位诗人以画作为谜底写的一首诗。导入课题《画》。(板书课题,书空,齐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看!熊大把这幅山水画带到了我们的课堂。请同学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说话)(真棒!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在插图的相应位置出示“山、水、花、鸟”4个字。 2.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7页,听老师范读课文。(注意:左手按书,右手指字。)(声情并茂地范读,读出节奏感。) 3.像老师一样自己试着读2遍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认一认。(注意:左手按书,右手指字。) 4.要想读好课文,首先得扫清拦路虎,过好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信心吗?现在,熊大给大家派任务了: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圈生字,圈好以后把每个生字拼读2遍并组词。 5.检查拼读情况:指名拼读并组词,其他同学跟读——开火车拼读生字——齐读生字:顺着读、倒着读 5.熊大考核:(检查同学们会读这些生字了吗)认读去拼音的生字。予以鼓励。 三、指导认字,交流方法 (一)这些生字不光要会读,还要能记住它们的样子。老师知道咱们实验小学的孩子有很多记字的方法: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编儿歌、数笔画……现在就请同桌相互合作,商量一下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二)检查记字的情况,交流记字的方法。 1.出示:远、近、还。 (1)引导学生寻找3个字的相同点,认识偏旁走之和半包围结构。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3个字。拓展:你还认识哪些带有偏旁走之的字? (2)在具体情景中理解“远、近”。引导学生观察后说一说:在教室里,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远?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远? 2.识记:色。认识偏旁斜刀头。 拓展:你还认识哪些带有斜刀头的字? 3.任意识记剩下的7个字。交流识字方法。

小学语文《画》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画》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画》优秀教案(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画》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语文《画》优秀教案篇1 教学目的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用“严肃”、“熟悉”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思路: 为完成本课的教学要求,达到了解作者写作意图及学习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目的。通过指导预习,初读课文了解文章梗概。通过第1课时细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生字新词。通过第2课时讲读、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使学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学习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通过第3课时的巩固练习,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教学时可采用从课文最后一段入手的方法。先分析父亲的话,再围绕一节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重点分析老师说的那段话。在读懂这段话的基础上,把句子与句子联系起来,理清这段话的层次,弄懂这段话的主要意思,领会其中所说的道理。

教学用具: 杨桃的实物或模型与挂图,投影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课前预习: 1.根据课题,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当你们看到29课《画杨桃》这个题目时,会产生什么想法呢?课文是写谁画杨桃?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画?怎样画的?画得像不像? 2.划出文中的生字词,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记忆。 3.熟读课文,解疑设疑。 这篇课文的作者就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不仅没有受到批评,反而得到了肯定,这是为什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杨桃的实物或挂图,引导学生描述,并加深对杨桃的认识。 2.联系预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文章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3.默读思考讨论:“我”(作者)照实把杨桃画成像五角星可笑吗?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辨析“我”、“同学们”及“老师”说话时不同的语气、语调,并注意生字的发音。 5.齐读课文。 6.思考(也可同桌讨论):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写的是“我”小学四年级一次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7.以问促读,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哪些段落是写在一次图画课上发生这件事的?(从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这是文章描写最细致的部分,即文章的重点部分) (2)开头第1自然段,写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学画。)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6《画》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识字6《画》课文原 文及教案 课文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练习朗读。 课前准备 1、课件或挂图,民族音乐的磁带。 2、学生课前自制的生字卡片,水彩笔。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谁能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同学之间互相出谜语,互相猜,教师也参与其中)老师也出个谜语大家猜一猜好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学生猜谜语)这则谜语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画》。(板书课题) (好动、好奇、爱表现是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引出课题,一下子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基础。)2、(出示挂图或课件)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是一幅山水画)请你们看看画上都有什么?(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首谜语诗《画》(板书课题)[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用一幅画引出课题,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在美的情境中进入课堂,受到美的熏陶,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 对话平台 欣赏 教师配乐朗诵课文,学生边听边欣赏“画”。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体会大自然的美和诗句的韵律美。) 识字 1、同学们也想读吗?要想读得好得先过生字宝宝这一关,你们有没有信心? 2、出示本课生字,你认识哪个就读哪个。说说你是在

《画》说课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7篇)

《画》说课设计(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7 篇) 2022-12-15 《画》说课设计(精选17篇) 《画》说课设计篇1 《画》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课文部分第一课的内容,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诗人用优美、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水图,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课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看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色。 一、根据教材特点,根据学生认知水平,我为本课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读:能够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认: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认识11个生字。 理解:理解: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学生反复地拼读,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学生通过听,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分小组朗读,齐读等不同的训练方法,能够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 ⑵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无形地识字,再通过齐读,开火车读,男女读等方法巩固生字。 ⑶通过学生自己找反义词,读反义词,理解反义词,再记住它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反复朗读,了解古诗内容,懂得这首古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感悟”、“体验”,都是以读为本,读是语文教学重要手段。读的实践越多,自然感悟越深,体验也越深。“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一篇文章,读得多了自然就见其义。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接触的字词量极少,这首古诗的意思非常浅显,只要他们反复地读,都能够理解其义。 二、为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读准、读好、读懂、读背。 1、读准: 初读古诗,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这一点非常重要,假如学生连字音也读不准,哪来读的感悟。这里我安排了各种读法,由于学生已经学了所有的汉语拼音,能够独立地拼读音节,所以我先让学生自己拼读,再同桌互读,接着指名读(2~3名),然后分小组读,最后齐读。通过各种不同的训练方式,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读好,有些基础比较弱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虽然这首古诗只有20个字,但是里面的字比较难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难区分,比如说“色”读成“shè”,“近”读成“jìng”,还有“听”、“声”、“春”、“惊”。“近听水无声。”这一句特别难读,学生容易把“近听”这两个字都读成后鼻音。我把这些字着重让学生练读,分开读,连起来读,放在诗句里读,直到学生读好为止。在这一教学环节,一定要沉着,不能浮躁。 2、读好: 怎样读好,读出古诗的韵味?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朗读起来琅琅上口。为了使学生读出味儿来,读出感觉来,我设计了两个环节:①让学生听读,我范读,学生听;②标上停顿记号“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划两条的地方声音延得长一点,划一条的地方声音延得稍微短一些。然后反复练读,采用自由读,个别读,男女读,小组读,配乐读多种形式,最后熟读成诵。 3、读懂: 我这里所说的“懂”,并不是说要说出每个字词的意思。根据一年级的特点,我只要求学生初步知道这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水

部编本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优质课教案以及教学反思

12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提出的要求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诵读儿歌、童谣和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带着童趣读出趣味,运用诵读、领读、轮读、边读边欣赏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练习,最终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同时提升了学生对冬天及小动物的情感体验,使热爱大自然的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课前准备 1.生词卡片、课文歌曲、与课文内容一致的雪景动画、课文图画(“小画家”的“图案”空出,以便同学粘贴小动物的脚印图、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了解哪些动物也来雪地“画画”,哪些动物也冬眠。(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趣入题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下雪的时候,你们喜欢玩什么?(堆雪人、打雪仗、看自己在雪地里的脚印。)那你们有什么样的心情?(非常快乐、开心、高兴等。)有四个调皮的小家伙,一看见下雪了,也跑出来玩了,你们看看,认识他们吗?(贴图: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师:小鸭还悄悄地告诉我,它们可不是普通的小动物,它们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板书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运用谈话的方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关注儿童的经验世界,尊重学生主体,使学生在课堂开始就有浓厚的兴趣,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初读课文,初识字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圈出生字,多读几遍。 3.学生分组读文,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在读文中识字。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读,掌握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识字和理解课文内容做准备。 三、合作交流,趣味识字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1)学生自由读生字。 (2)教师指名读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识笔画“横折弯钩”。 (4)学生齐读生字。 2.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师:同学们,这些生字宝宝摘掉拼音帽子,你们还能认识它们吗?我相信,大家肯定有很多记住这些生字的好办法。那么,就请你把自己的好办法说给你的小组同学听吧!看谁记的字最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识字、记字,再互相考一考。) 3.教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8篇)

一年级语文上册《画》教案(8篇) 一班级语文上册《画》教案1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观看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3、能用自身的话说出诗句的也许意思。 4、能正确、流畅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三、教具预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 四、课时布置: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平常俺们看了很多画,今日请同学们认真地来看一幅图,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同

学回答下面的问题。 (1) 想一想,假如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晰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 假如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 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 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小结:俺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二、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终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同学把看到的告知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知同学。(板书:近听无声。) 3、请一个同学说说,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如今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板书:春去还在。)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仿照一下平常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三、齐读诗句,板书课题。

有关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课文

有关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画》课文 《画》课文原文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画》教学反思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点展开描写,图文对应。这一课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篇诗文。我抓住学生好动、好奇、爱表现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儿歌引出课题,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画,并让学生先从整体再由远到近观察,知道这是一幅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感受景物的美。我抓住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读诗,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低年级小学生喜欢的方法进行检查反馈:出示课件“生字宝宝”请学生开火车认读;用生字卡片请学生抢读。在学生读通诗句后,我抓住诗句中的着眼点,把精力放在诗句的品析朗读上,借助精美课件在读中让学生感悟诗句的美,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学习主体,通过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教师范读,引导学生图文对比,感悟诗句的内容。 诗句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我十分注意引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在引导朗读的同时,我还指导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让他们从一年级第一学期起就进行积极有效的评价活动,从而培养他们注意学会倾听的能力和良好的评价能力。诗中有几对意思相反的词,我引导学

生通过比较了解它们的意思。然后说一说课后的几对反义词,用音节把它们写下来,再说说生活中还知道哪些反义词,学生说的很多。最后用了十几分钟指导写了两个字。识字教学是很枯燥的,在教学识字时,我善于总结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识字方法,同时还适当的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用活泼有趣的方式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 总之,这节课我能抓住一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突出了识字和写字的过程,并扎实有效。一类字的教学,我还是觉得老师自己在黑板上范写、多次范写是很重要的,我们现在的教学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越熟练,对在黑板上书写就越来越生疏,孩子们被课件上的图片、生字卡片“惯”得有些懒于动笔了。 今天的课上,我反复地在黑板上示范写字,第一遍写,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老师的笔顺、书写每一笔的方法和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第二遍写是巡视了孩子们自己练习写字发现了一些问题后逐一地改正他们的错误写法和笔画。但同时又有许多遗憾:没有很好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很及时的评价,板书速度慢,教学中语言不够丰富,情绪不够饱满,有的环节还浪费了时间。学生在课上打开书、翻书不出声音,写字时桌椅不出声,这些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但它们却是反映一个班级是否建立起了严格有序的课堂常规的一个评价标准。在课上,听到我们班的同学放书霹雳啪啦的声音,以及写字时凳子扭动的声音,我的心里有说不出来的滋味。 开学已经有两个月的时间了,在这期间,我也曾专门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在深入地反思后,我想:对于学生的常规训练,绝非一次、两次地专项训练就可以初见成效的。“好习惯21天养成”,我想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也不应忽视这些细节,都说“细节决定成败”,课设计得再好,学生出现这样的常规问题,导致学生的状态显得特别的浮燥,也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总之,对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教学,我还有许多不足,还需要向身边有经验的教师学习,今后还需要不断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画》是宋代佚名诗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 画 (高鼎)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 (1)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2)惊:吃惊,害怕。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妍斗艳,

人走近,可是鸟却依然没有被惊动。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分小组读等不同的朗读形式,能够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本课生字。 3、找、读、了解反义词的意思,能够记住古诗中的反义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插图和学习课文,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想象法、自主识字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想象画面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由地学文识字。 1、通过朗读、看图完成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知。 2、自主识字,交流识记方法,重点字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以此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四、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教师请学生猜字谜:空山之中一亩田。(谜底是“画”字)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A person needs to know his position, just like a person knows his face. This is the most sober consciousness.悉心 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1 教材分析 《画》是一个谜语,谜面是一首五言诗,谜底就是插图的“山水画”,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课前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这些景物进行仔细观察,这样,上课时才能使学生对大自然,山水,花鸟,诗情进行联系比较后,顺利地悟出谜底。 教学目的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教学过程: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同上 2.学会七个生字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学生动脑筋猜 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二行 1.看图说话: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说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想一想: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3.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4.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a.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面看画中的山,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识字6《画》优质教案

第五单元导学 【单元导教】 本单元是本册的第二个识字单元,由5篇课文组成。继本册书第一单元带领学生认识 了象形字后,本单元的重点是带领学生认识会意字,进一步了解汉字偏旁表意的构字规律。 教材编排的识字形式丰富多样,带领学生集中识字,通过多种途径建立汉字音、形、义之间 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汉字的有用和有趣。教学本单元要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 多样的教学情境中走进汉字文化,燃起其识字的热情。本单元的5篇韵文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在教学中,边读边体悟,感受大自然和生活的美好。 【单元教学目标】 字词句: 1.认识60个生字和9个偏旁。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 反义词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 2.会写23个字和2个笔画;了解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在田字 格中正确书写。 3.辨析易混淆的音节,读准平舌音、翘舌音、鼻音和舌尖音。 4.认识走之等9个偏旁;发现草字头和木字旁所代表的意思,了解汉字偏旁表义的构字 规律。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喜欢学习汉字。 阅读: 1.正确朗读课文。 2.背诵《画》《大小多少》《升国旗》《悯农》。

3.感受古诗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爱惜文具的好习惯,懂得团结协作力量大的道理,受 到初步的爱国主义教育。 4.和大人一起读故事《拔萝卜》,了解故事内容,初步尝试续编故事。 表达: 1.学习课文过程中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针对学习内容说出自己的 理解,把话说清楚、说明白。 2.了解《拔萝卜》故事内容后,初步尝试续编故事,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 6 画 【课前解析】 《画》是一首经典的五言谜语诗,用浅显易懂的语言、通过方位或动作的变化描绘了山、水、花、鸟等景物构成谜面,诗句工整的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多种 形式的朗读中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带领学生多种方法达到识字目的,有效识记生字。 关注韵文的特点:这首古诗,既充满诗词的韵律感,又展现着谜语的神秘和趣味性;读起来有韵味,还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以自由读、分组读、想 象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古诗的韵味,通过图文对照、动作表演、展开想象等方法引导学 生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其趣味。 关注插图:课文的插图是一幅装裱过的水墨画,与谜语诗相配,景色秀美,意境悠远,图文对照的形式,给了学生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同时,插图中涉及了诗句中提到的景物,在暗示谜语诗的谜底,有助于学生理解诗句和猜出谜底。 关注识字:本课10个生字中,“色”是平舌音,“声、水”是翘舌音,“远、近”是 前鼻音,“听、声”是后鼻音,读音要重点指导。字形识记时,带领学生根据汉字的特点, 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 关注写字:本课书写4个生字,有3个是独体字。这3个字都有一个纵向支撑的关键笔画竖或竖钩。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领会支撑笔画的作用,采用教师先范写、学生再练写 的方式书写生字。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归类、反义词识字等方法,认识“远、有”等10个生字和走之1个偏旁。 会写“水、去”等4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图文结合,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重点】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_3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1 教学目标: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识12个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8个字,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与课文相关的四季美景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课题。 1、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看谁最会猜,请听好:“云儿见它忙让路,花儿见它点点头,小树见它招招手,小草见它弯弯腰。”它是什么?(风)风娃娃可真了不起了,它是一位画家,能画出许多美丽的图画。今天,他办了一个画展,邀请我们去参观欣赏呢,你们想去看看吗?(想)那让我们一起走进风娃娃的画展中欣赏欣赏吧!(课件出示:一年四季的美景图) 2、你在风娃娃的画展中欣赏到了什么? 3、一个小朋友在欣赏了风娃娃的画展后,被风娃娃的画迷住了,情不自禁用优美的语言把风娃娃的画描绘了出来。孩子们想不想读一下?(想)告诉你们,其实这篇__就收在我们的语文书中。(板书课题:3、风是一位画家)学生齐读课题。

4、读课题,你们想知道些什么?(风画了哪些画?为什么说风是一位画家?)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你们想知道的内容好多都在课文里写着呢!在读课文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生字。 2、生字宝宝从课文中跑出来了,你还认识他们吗?我们来做游戏:丰收的季节。 3、生字宝宝带上他的好朋友,咱们一起读读这些词语。(出示词语卡片全班齐读。) 4、认熟了生字宝宝,你能读通顺课文吗?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掉字。(学生自由读课文。) 5、比一比哪组同学课文读得最熟。(分组赛读,一组读一段。)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1、以读带讲,学习第四段。 (1)风娃娃,最爱画画,一年四季画个不停,画出的画可美啦,这次它托老师为大家送来了一幅名为《美丽四季》的画卷。不过这次风娃娃提出了一个要求,请同学们在看完画卷后回答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只有细心观察的孩子才能找到答案。风娃娃的画卷中都画了哪些景物,是哪个季节的?现在让我们一起欣赏风娃娃的作品《美丽四季》。 教师配图解说。(和暖的东风伴着润如酥的小雨,为我们送来了“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的春天;火热的南风伴着无穷碧的接天莲叶,为我们送来了“过雨荷花满院香,青草池塘处处蛙”的夏天;温柔的西风伴着红于二月花的枫叶,为我们送来了“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的秋天;凛冽的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 一、教材思路: 本课是属于“造型 表现”领域的美术课。 本课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大星球和小水珠,都是圆的,滚动的和转动的,都是圆的。优美、柔和、活泼,是圆的感觉,圆圆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大胆用彩笔表现这圆圆的可爱世界。 课时:1~2课时 二、1、教学目标: *说说对圆形物体的感觉,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 *启发学生认识圆形,认识各种圆形物。 *用线条或颜色画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并添画有趣的细节。 三、重、难点: 认识圆形,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并能用彩笔表现。 巧妙画出圆形物,并运用恰当的构图和色彩。 四、教学准备: 教师:一些球、钟、游泳圈、纽扣、葡萄实物及圆形物图片、范图,吹泡泡物品等。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生活用品线描写生稿及圆形物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 ——交流及讨论: 1、谈谈生活中有哪些圆圆的物品,如锅、碗、球、泡泡、游泳圈、西瓜、水果,地球,时钟等。 2、欣赏实物及图片、感受圆形的美。 大星球、小水珠都是圆的,圆形给人优美、亲和、活泼的感觉。 3、世界上的许多东西为什么要做成圆形呢?(方便,灵活) 4、说说自己对圆形物的感觉。 ——游戏及体会 1、师生玩游戏”吹泡泡”,体会圆圆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 2、玩溜溜球或跳跳球亦很有趣。

——欣赏及评述 出示范图,了解作品在造型、构图、色彩几方面的特点。 要求造型生动,构图饱满,色彩丰富。 ——展示及介绍 六、板演示范 徒手画圆,添画,色彩平涂,整理完成。 画圆的几种方法,如上半圆,下半圆;左半圆,右半圆;一口气画一个滚溜园等。 ——讨论与练习 1、画出几种你知道的圆形物,要求用线条色彩来表现。 对部分同学进行面对面的指导。 (提醒注意圆形的画法,添画的构思、操作等。) 2、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可用用勾线平涂方法画生活中的圆形物;也可用运用身边的线、绳等材料排一排,摆一摆,摆出美丽的图形;亦可用彩纸撕剪等法表现圆形。圆形的相互重叠亦很有趣! 我们不仅要动脑筋想画什么,还要想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表现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对造型饱满、作业细心,添画有趣的作品予以肯定。 人们常说:画无定法,就是说,画画没有一定的方法,关键是看完成后的艺术效果,鼓励学生多去尝试。 七、小结与评价 1、作业展评、小结。让部分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说说自己如何想的,如何画的。 2、课后作业:多去画画周围的圆形物,让圆圆世界变得更有趣。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1.教材简析:开学已经8周,每一个学生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本课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好朋友的面貌特征,并用绘画、剪贴、立体制作等形式表现出来。 2.教学目标:

统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统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小学语文 优质公开课 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识字1 天地人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天、地”等6 个生字。 2.初步学习朗读课文,知道“天”和“地”是意思相反的词。 3.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和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读准“人、你、我”的字音。 【教学课时】1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图片: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这幅画上有什么?(天、地、人)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显示课题:天地人。 2.(教师板书“天”和“地”)引言:我们生活在天和地之间,我们是——人。(板书“人”) 3.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问题引导,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自然过渡到课题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跟着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努力读准字音。 由于这是第一次学习朗读课文,首先要注意正确的朗读方法:(1-3)(4—6)(7-10)(11-20)

板书设计 天地人 你 天地人我 他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本课只有6个生字,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做到两点:一是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通过看图、识字游戏,让学生多角度多方位认识生字,感受学习生字的乐趣;二是学习扩词,通过扩词丰富学生的语言,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为进一步的学习

打下基础。 不足之处: 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这也是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仔细研究和学习的。 识字2 金木水火土 【教学目标】 1.认识7 个生字,会写4 个生字。 2.认识田字格、笔画“横”“竖”,了解笔顺规则“从上到下”。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听读等方法,认识生字。认识田字格,学写汉字。 【教学难点】读准“ 三、四、上” 的字音。观察、仿照范字,能 在田字格中写准位置。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7 个生字,会写4 个生字。 2. 初步理解儿歌的内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图片: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片,这些图片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显示课题:金木水火土,板书课题(2 金木水火土)。 2.古人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基本物质构成的, 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同学们,我们快 去认识一下吧! 3.出示本课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导入课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自然过渡到课文的 学习中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