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二章疾病概论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二章疾病概论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二章疾病概论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二章疾病概论考点剖析

内容提要:

笔者以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生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二十章。本章为第二章疾病概论。本章考点剖析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22)、简述题(10)、填空题(5)及单项选择题(14)。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等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

第二章疾病概论

第一节疾病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病因学

第三节发病学

第四节疾病的转归

第五节疾病研究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疾病、健康、亚健康、衰老、脑死亡、病因、诱因的基本概念。

熟悉:疾病的常见病因及其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的基本调节机制,脑死亡的判断标准,确定脑死亡的意义。

了解:疾病谱,疾病研究的基本方法,传统医学、循证医学、精准医学和转化医学的特征。

一、名词解释(22)

1、疾病:

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包括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在疾病过程中,躯体、精神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被破坏,机体进人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环境或社会不相适应的状态。

2、健康:

是指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交往上处于完好状态”。要想保持健康状态,除具有强壮的体魄外,还应具有精神饱满、乐观、勇于克服困难、较强的事业心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

3、亚健康:

指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状态。躯体性亚健康状态: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等。心理性亚健康状态:焦虑、烦躁、易怒、睡眠不佳等,严重时可伴有胃痛、心悸等表现。社会性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与社会成员的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变大,产生被社会抛弃和遗忘的孤独感。

4、症状与体征:

症状:是指患者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如头晕、头痛、恶心、疲乏无力等;

体征:是医护工作者使用临床检查的各种方法,检查出的疾病的客观表现,如皮疹、伤口、心脏杂音、腹部肿块等;社会行为是指劳动、人际交往等一切作为社会成员的活动。

5、衰老或老化:

是机体在增龄过程中由于形态改变、机能减退、代谢失调而导致机体对外部环境适应力下降的综合状态。老化倾向于描述生理性增龄过程。衰老则指伴有严重退行性变的、快速的病理性老化。

6、疾病谱:

是指根据特定地区特定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或危害程度对疾病进行的排序。

7、病因学:

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的科学。

8、病因与条件:

(1)病因: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2)条件:是指促进或阻止疾病发生发展,不能决定其特异性。

9、诱因与危险因素:

(1)诱因:能加强病因的作用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2)危险因素:可能是疾病的致病因素或条件,也可能是该疾病的一个环节。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称为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10、发病学:

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的科学。

11、分子病:

是指由于DNA遗传性变异引起的一类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称为分子病。12、受体病:

是指由于受体基因突变使受体缺失、减少或结构异常而致。它又可分为遗传性受体病(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和自身免疫性受体病(如重症肌无力等)两种。

13、胱氨酸尿症:

是指患者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胱氨酸、精氨酸、鸟氨酸与赖氨酸转运发生障碍,这四种氨基酸是经同一载体转运的,当此转运系统的载体蛋白发生遗传性缺陷时,靠其转运的氨基酸就不能被肾小管重吸收,因此,随尿排出,形成胱氨酸尿症。

14、基因病:

指基因本身突变、缺失或其表达调控障碍引起的疾病。

15、死亡:

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呼吸和心跳停止,各种反映消失。

16、濒死(临终状态):

是指大脑功能(脑干以上)明显抑制,各系统机能明显减弱,心跳呼吸极度微弱。长者1-2天,短者数分钟。

17、临床死亡:

是指神经抑制波及延脑,心跳、呼吸完全停止,反射消失。但组织内仍进行着微弱的代谢,此期持续6─8分钟。

18、生物学死亡:

是死亡的不可逆阶段,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它器官系统的代谢和功能相继停止,并逐渐出现尸冷、尸僵、尸斑,最后尸体腐败。

19、脑死亡:

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大脑半球、间脑、脑干各部)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永久性停止。

20、“植物状态”或“植物人”:

指大脑皮层功能严重受损导致主观意识丧失,但患者仍保留皮层下中枢功能的一种状态。“植物状态”与脑死亡最根本的区别是前者仍保持自主呼吸功能。

21、临终关怀:

指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医疗、护理、心理、社会等方法的全方位服务与照顾,使病人在较为安详、平静中接纳死亡。

22、安乐死:

是指对患有不治之症的患者在濒死状态时,为了免除其精神和躯体上的极端痛苦,用医学方法结束生命的一种措施。

二、简述题(10)

1、举例说明病因与条件的区别。

答:病因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治病因素。条件是指能促进或减缓疾病发生的某种机体状态或自然环境或社会因素。例如,结合杆菌是引起结核病的病因,但在生活条件和生活习惯良好、营养充足的人群,一定量的结合杆菌侵入并不一定引起结核病。然而,在营养不良、居住条件恶劣、过度劳累等“条件”下,由于机体抵抗力减弱,即使少量结核杆菌进入机体便可引起结核病。病因与条件的区别是,病因是疾病发生的必要条件,条件不一定会引发疾病,一个是必要条件,一个是非必要条件。

2、简述诱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答:诱因是指能加强病因的作用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如肝硬化患者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而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时,可致血氨突然增高而诱发肝性脑病。肺部感染、妊娠、过量体力活动、过度过快输液、情绪激动等常常是心脏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诱因。

3、简述社会和心理因素是如何导致躯体疾病。

答:心理社会因素包括长期的紧张工作,不良的人际关系,恐惧,焦虑,悲伤及愤怒等情绪反应,以及自然灾害和生活事件的突然打击等。这些因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性疾病,如抑郁症等;还可通过精神,心理作用导致机体不同器官或系统的功能,代谢紊乱及形态结构变化,参与高血压冠心病及溃疡病等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4、哪些因素可引起疾病谱的改变?

答:疾病谱是指根据特定地区特定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或危害程度对疾病进行的排序。随着社会制度,经济状况,医疗卫生条件,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和环境污染等的变化,疾病谱会发生明显改变。

5、举例说明因果交替如何加重疾病。

答:因果交替指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所产生的结果又可称作为病因,引起新的后果。这种因果的相互转化常常加重病情,导致恶性循环。例如,大出血,导致心输出量减少,导致血压下降,交感神经兴奋,微动脉和微静脉收缩,组织缺氧,毛细血管大量开放,微循环淤血,回心血量锐减,加重心输出量减少。这种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失血性休克中,组织血液灌溉进行性下降的过程是因果交替导致恶性循环而加重损伤的典型范例。

6、简述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局部与整体的关联。

答:疾病可表现为局部变化或全身变化或两者兼有。通过神经体液途径的调节,局部病变可影响整体,而机体的全身功能状态也可影响局部病变的发生发展。①例如,毛囊炎可引起局部充血、水肿等炎症反应,还可通过神经体液途径引起白细胞升高、发热、寒战等全身性表现。②有些局部改变是全身性疾病的表现,如糖尿病患者局部皮肤瘙痒、溃烂,是全身性血糖持续升高的毒性反应,此时若单纯给予局部治疗而不控制糖尿病则不会得到预期效果。

7、简述疾病过程中神经调节失衡如何影响分子水平的改变。

答:许多致病因素通过改变神经系统的功能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些致病因子可直接损害神经系统,例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可直接破坏神经细胞,导致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有些致病因子可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相应器官系统的功能代谢变化,例如,大出血致休克时,由于血压降低,对颈功脉窦及主动脉弓压力感

受器的刺激强度减弱,使抑制性传入冲动减少,由此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反射性强烈兴奋、外周血管收缩,在回升血压的同时可能导致组织缺血缺氧。

8、如何根据关键科学问题选择疾病的研究策略?

答:疾病的研究方法繁多,针对不同性质的疾病,可选择截然不同的研究策略。有三种不同的研究方法:(1)流行病学研究:主要用于描述疾病与健康状态的分布特点,探讨疾病的病因和影响因素。例如:许多疾病特别是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因未明,一些疾病的发生与流行与许多因素有关。可以通过这个疾病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数学建模,模拟疾病流行过程达到预测疾病流行趋势,描述疾病流行规率,考核疾病防治效果。(2)临床研究:主要以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为研究内容,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要研究基地,由多学科人员共同参与与组织实施的科学研究活动。(3)基础研究:医学研究中大量的前期理论性工作及其应用效果的检测(包括新药药效,药代动力学,毒性等)均属于基础研究的范涛。由于特定的组织器官观察,无法在人体内进行,因此大量的医学基础研究必须通过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来实现。

9、临床上判断脑死亡的依据有哪些?

答:脑死亡的判定标准为:①无自主呼吸,实施人工呼吸15分钟以上,自主呼吸不能恢复。②不可逆性深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③脑干神经反射消失。④瞳孔散大固定。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⑥脑血管造影证明脑部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10、脑死亡与植物状态临床上有何区别?

答:脑死亡与植物状态临床鉴别是:

指标脑死亡植物状态

定义

自主呼吸

意识

脑干反射

恢复的可能性全脑功能丧失

丧失

脑认知功能丧失

有睡眠/醒觉周期,无意识

三、填空题(5)

1、引起疾病的原因有、、、、、、。

2、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有、、、。

3、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有、、、。

4、疾病经过一般分为四期、、、。

5、传统的死亡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即、、。

填空题正确答案:

1、答:(1)生物性因素(2)理化性因素(3)营养性因素(4)遗传性因素(5)先天性因素(6)免疫性因素(7)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2、答:(1)自稳态失衡与调节(2)损伤与抗损伤(3)因果交替(4)局部和整体。

3、答:(1)神经机制(2)体液机制(3)组织细胞机制(4)分子机制。

4、答:(1)潜伏期(2)前驱期(3)症状明显期(4)转归期。

5、答:(1)濒死期(2)临床死亡期(3)生物学死亡期。

四、单项选择题(14)

1、疾病的概念是指

A.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

B.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D.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的异常生命活动

E.生命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下降的过程

本题正确答案:C

2、关于疾病原因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

B.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因素

C.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外因素

D.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

E.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特定因素

本题正确答案:E

3、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条件是左右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因素

B.条件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C.条件是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E.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

本题正确答案:B

4、死亡的概念是指

A.心跳的停止

B.呼吸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

D.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E.体内所有细胞解体死亡

本题正确答案:D

5、下列哪项是诊断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A.瞳孔散大或固定

B.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C .自主呼吸停止

D .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E.不可逆性深昏迷

本题正确答案:C

6、患者张某,男,30岁,近几天自觉头痛、全身酸软不适、鼻塞、咳嗽、流清鼻涕。医生诊断为流感,你认为下列哪种因素是引起流感的主要原因

A.化学性因素

B.物理性因素

C.生物性因素

D.营养性因素

E.遗传性因素

本题正确答案:C

7、在疾病发生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是

A.疾病的诱因

B.疾病的原因

C.疾病的条件

D.社会环境因素

E.精神心理因素

本题正确答案:B

8、男性患者,车祸导致骨折、出血,因血容量减少,血压下降而发生休克,你认为此患者

发病过程中存在哪种规律

A.损伤与抗损伤

B.自稳状态紊乱

C.因果转化

D.局部与整体的相互影响

E.以上均是

本题正确答案:C

9、疾病从一般症状开始到出现典型症状前的阶段为

A.潜伏期

B.前驱期

C.症状明显期

D.转归期

E.康复期

本题正确答案:B

10、下述哪项内容不符合完全康复的标准

A.致病因素已消除或不起作用

B.劳动能力完全恢复

C.机体的自稳调节功能恢复正常

D.疾病时发生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

E.遗留有基本病理改变,需通过机体的代偿来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

本题正确答案:E

11、一肺结核病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半年后,X线检查发现病灶已发生钙化,你认为此患者

A.完全恢复健康

B.不完全恢复健康

C.可以不再治疗

D.器官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恢复正常

E.结核杆菌已被清除,作用已经停止

本题正确答案:B

12、濒死期的特点是

A.心跳、呼吸完全停止

B.脑干以上神经中枢明显抑制

C.大脑处于深度抑制状态

D.一切反射活动消失

E.是不可逆性死亡

本题正确答案:B

13、脑死亡是指

A.大脑皮质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B.大脑皮质及脑干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C.大脑皮质及小脑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D.延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E.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本题正确答案:E

14、关于脑死亡错误的是

A.是机体整体机能的永远停止

B.是全脑机能的永远停止

C.心跳、呼吸的永久性停止

D.大脑机能的永久性丧失

E.颅神经反射完全消失

本题正确答案:D

病理生理学病例讨论

酸碱平衡紊乱病例讨论 患者,男,45岁,患糖尿病10余年,昏迷状态入院。体检:血压90/40mmHg,脉搏101次/分,呼吸28次/分。 血常规:MCV 75fL、HCT 0.65L/L,其他未见异常。 生化检验:血糖10.1mmol/l、β-羟丁酸 1.0mmol/L、尿素8.0mmol/L、K+ 5.0mmol/L、Na+ 160mmol/L、Cl- 104mmol/L;pH 7.136、PaCO2 30mmHg、PaO2 75mmHg、BE -18.0mmol/L、HCO3-9.9mmol/L、AG35mmol/L;尿:酮体(+++),糖(+++),酸性;脑脊液常规检查未见异常。 经静脉滴注等渗盐水,以低渗盐水灌胃,静脉滴注胰岛素等抢救措施,6小时后,病人呼吸平稳,神志清醒,重复上述检验项目测定,除血K+为3.4mmol/L偏低外,其它项目均接近正常,临床以慎重地补钾,并适当减用胰岛素继续治疗。数月后,病人病情得到控制。 讨论题: 1、该患者是否发生了酸碱平衡紊乱?原因和机制是什么? 2、该患者的血气变化如何分析? 3、如何解释该患者血K+的变化?

心功能不全病例讨论 既往史:高血压病史30余年,最高血压220/110mmHg,平时间断服用复方降压片、降压O号等药物,血压控制情况不详。 患者男,80岁主诉:反复胸闷,憋气10年,加重伴喘息1周现病史:患者10年前因胸痛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前间壁心梗,住院治疗1月后好转出院。2月后因受凉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无发热、胸痛,无喘息,伴轻度胸闷、气短,无心悸,无双下肢水肿,无夜间不能平卧。在当地医院就诊,考虑“心功能不全”,经治疗好转。此后,间断服用地高辛、利尿剂。10年间反复出现胸闷、憋气,多于快走或一般家务劳动时出现,时伴咳嗽、咳白黏痰,偶有双下肢水肿,平卧困难,经休息、口服地高辛、速尿等药物后可逐渐缓解。 半月前,进食后出现右肋下疼痛,为隐痛,无放散,伴恶心,曾呕吐数次,为胃内容物,无发热、皮肤巩膜黄染,食欲差,自觉尿量减少1000ml/日。患者未予诊治。一周前,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喘憋、夜间不能平卧,伴双下肢水肿,咳嗽,咳黄色黏痰,痰中少量血丝,无发热。患者自服地高辛、速尿后效果不明显。自发病以来,患者精神弱,食欲差,尿量减少,睡眠欠佳。一天前来医院急诊。 体检:体温:36.3℃呼吸:25次/分脉搏:90次/分 BP:120/90mmHg

病理生理学各章节习题汇总

第一章绪论 一、选择题 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 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 2.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 A.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疾病的原因与条件 C.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 D. 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 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 A.临床观察 B.动物实验 C.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D.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断 E.形态学观察 二、问答题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什么是循证医学? 3.为什么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不能完全用于临床? 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选择题 1.疾病的概念是指( ) A.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 B.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D.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的异常生命活动 E.生命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 2.关于疾病原因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 B.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因素 C.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外因素 D.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 E.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特定因素

3.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条件是左右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因素 B.条件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C.条件是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E.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 4.死亡的概念是指( )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 D.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E.体内所有细胞解体死亡 5.下列哪项是诊断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 A.瞳孔散大或固定 B.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C.自主呼吸停止 D.脑干神经反射消失 E.不可逆性深昏迷 6.疾病发生中体液机制主要指( ) A.病因引起的体液性因子活化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B.病因引起的体液质和量的变化所致调节紊乱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C.病因引起细胞因子活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D.TNFα数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E.IL质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 二、问答题 1.生物性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时具有哪些特点? 2.举例说明疾病中损伤和抗损伤相应的表现和在疾病发展中的意义? 3.试述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神经体液机制? 4.简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复习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高热患者易发生( ) A.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等渗性脱水 D.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E.细胞外液显著丢失 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 ) A.酸中毒 B.氮质血症 C.循环衰竭 D.脑出血 E.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3.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 )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各章节)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1.基本病理过程: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如水肿,缺氧,休克 2.疾病概论(总论):疾病的概念、概括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 3.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精神和社会上都处于完好状态。 4.疾病:是指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自稳态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过程,并出现一系 列功能、代谢、形态结构以及社会行为的异常。 5.病因:病因学中的原因是直接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的因素,常被称为病因。 6.条件:是指在原因的基础上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通常包括机体的内在因素 和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外部因素。 7.死亡:是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临床死亡的标志: 心跳停止、呼吸 停止、各种反射消失 8.脑死亡:枕骨大孔以上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脑死亡的判定标准:颅神经反射消 失、不可逆性昏迷、大脑无反应性、自主呼吸停止、无自主运动、脑电波消失、脑 血液循环完全停止。脑死亡的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 ~ 1.脱水:体液容量明显减少。 2.高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 >150mmol/L,血浆渗透压> 310mOsm/L为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3.低渗性脱水:细胞外液量减少,失钠多于失水,血清[Na+] < 130mmol/L,血浆渗透 压< 280mmol/L为低容量低钠血症 4.等渗性脱水:水钠等比例丢失,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减少不明显,血清[N a+] 仍维持在130- 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为正常血钠性容量不足。 5.水中毒:过多的液体在体内潴留,细胞内液量增加,体液增多伴低钠血症,血清[Na +] < 130mmol/L,血浆渗透压< 280mmol/L。为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多因水潴留所 致,通常无钠的过度丢失。 6.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L的状态,体钾总量减少被称为缺钾或钾丢失。 7.高钾血症:血清钾浓度高于L的状态,一般将血清钾浓度高于l者成为轻度高钾血 症,高于7mmol/l者为重度高钾血症。 8.低镁血症:血清镁低于l。高酶血症:血清镁高于l 9.水肿: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体腔中体液积聚被称为积 水。心性水肿是指心力衰竭诱发的水肿。肾性水肿是因肾原发性疾病引起的全身性 水肿。原发于肝病的体液异常积聚被称为肝性水肿。肺间质中有过量体液积聚和/ 或溢入肺泡腔的病理现象被称为肺水肿。脑组织的液体含量增多引起的脑容量和容 量增加为脑水肿。 、

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

亚健康状态-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 某男,33岁,工作勤奋,经常加班,甚至到深夜,久而久之,她逐渐感觉周身疲乏无力,肌肉关节酸痛,食欲不振,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之后,未发现阳性体征与检验结果。 分析题: 1、请问她得身体状况处于何种状态? 2、就是否需要治疗? 参考答案: 1、处于亚健康状态。 2、因为她在体检后没有发现疾病得存在,但又有疲劳、食欲不振等表现,并不属于健康状态,所以她就是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得第三种状态即亚健康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得个体不需要治疗,但需要通过自我调节如适当休息、放松、增加睡眠等逐步消除这些症状,使机体早日恢复健康。 细胞凋亡-病例分析 病史摘要: 患者,王某, 男,47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经连续化疗8周,自觉症状减轻,但食欲减退,轻度脱发,有低热。抽血,分离淋巴细胞作DNA琼脂糖电泳,常规透射电镜检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发现:DNA电泳谱呈梯状条带;电镜检查发现:细胞皱缩,胞膜及细胞器相对完整,核固缩;核酸内切酶活性显著增强。 分析题: 病人淋巴细胞发生什么病理改变?为什么? 参考答案: 病人淋巴细胞发生凋亡改变,依据就是DNA琼脂糖电泳、电镜检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病例分析 王某,男,15个月,因腹泻、呕吐4天入院。发病以来,每天腹泻6~8次,水样便,呕吐4次,不能进食,每日补5%葡萄糖溶液1000ml,尿量减少,腹胀。 体检:精神萎靡,体温37.5℃(肛)(正常36、5-37.7℃),脉搏速弱,150次/分,呼吸浅快,55次/分,血压86/50mmHg(11、5/6、67KPa),皮肤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四肢凉。 实验室检查:血清Na+125mmol/L,血清K+3、2mmol/L。 问:该患儿发生了何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什么? 参考答案: 患儿发生了低渗性脱水与低钾血症。 一、低渗性脱水: 1、病史:呕吐、腹泻、不能进食,4天后才入院,大量失液、只补水,因此从等渗性脱水转变为低渗性脱水。 2、体检:皮肤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为脱水貌得表现。 3、实验室检查:血清Na+125mmol/L(<130mmol/L) 二、低钾血症: 1、病史:呕吐、腹泻、不能进食-----钾摄入不足、消化道丢失钾(小儿失钾得主要途径就是胃肠道);补葡萄糖使细胞外钾转移到细胞内。 2、体检:精神萎靡,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得表现。

十二道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附答案

十二道《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附答案) 病理生理学》病案分析试题 一、病例思考(水电) 患者女性,16岁,因心慌、气短1年,咳嗽、咯血、腹胀和尿少2周入院。 入院后经各种检查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功能Ⅳ级,肺部感染。实验室检查: 血K+4.6mmol/L,Na+144mmol/L,Cl-90mmol/L,HCO- 329mmol/L。住院后给予强心、利尿(氢氯 噻嗪25mg/次,3次/日)、抗感染治疗,并进低盐食物。治疗7天后,腹胀、下肢浮肿基本消失,心衰明显改善。 治疗18天后,心衰基本控制,但一般状况无明显改善,且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嗜唾、全 身软弱无力、腹胀、恶心、呕吐、不思进食及尿少等,并有脱水现象;血 K+2.9mmol/L,Na+112mmol/L,Cl-50.9mmol/L,HCO- 335.7mmol/L。立即给予静脉补充含氯化钾的 葡萄糖盐水。5天后,一般状况明显好转,食欲增加,肌张力恢复,尿量亦逐渐正常;血 K+4.4mmol/L,Na+135mmol/L,Cl-91mmol/L,HCO- 330mmol/L。 讨论题: 1、引起患者出现低血钾、低血钠的原因有哪些? 2、哪些症状与低血钾有关?说明其理由。为什麽需补钾5天后病情才好转? 3、患者是否合并酸碱平衡紊乱?是何原因引起?为何种类型? 二、病例思考(酸碱)

限于篇幅,不再另加病例。病例一、二、和三分别见A型选择题30、31和32。请分别 分析这些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状况。 病例一、某慢性肺气肿患者,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结果如下:pH7.40,PaCO2 8.9kPa(67mmHg),[HCO- 3]40mmol/L,[Na+]140mmol/L,[Cl-]90mmol/L. 病例二:某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因上腹部不适呕吐而急诊入院,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 定结果如下:pH7.40,PaCO25.9kPa(44mmHg),[HCO3-]26mmol/L,[Na+]142mmol/L, [Cl-]96mmol/L。 病例三:某重症肺心病伴下肢浮肿患者应用速尿治疗两周后,作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 结果如下:pH7.34,PaCO28.8kPa(66mmHg),[HCO3-]36mmol/L,[Na+]140mmol/L, [Cl-]75mmol/L. 三、病例思考(缺氧) 患者女性,45岁,菜农。因于当日清晨4时在蔬菜温室为火炉添煤时,昏倒在温室里。2 小时后被其丈夫发现,急诊入院。患者以往身体健康。体检:体温37.5℃,呼吸20次/min,脉搏110次/min,血压13.0/9.33kPa(100/70mmHg).神志不清,口唇呈樱红色。其他无异常发 现。实验室检查:PaO212.6kPa,血氧容量10.8ml%,动脉血氧饱和度95%,HbCO30%。入院后立 即吸O2,不久渐醒。给予纠酸、补液等处理后,病情迅速好转。 请问: 1、致患者神志不清的原因是什么?简述发生机制。 2、缺氧类型是什么?有哪些血氧指标符合? 四、病例思考(发热) 病例一:李××,男,19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1天”入院,有右下腹压痛,结

第二章 疾 病 概 论(病理生理学)

第二章疾病概论(病理生理学) 一、多选题A型题 1.健康是指 A.没有躯体疾病 D.强壮的体魄、健全的精神状态 B.精神饱满、乐观向上 E.有自我保健意识 C.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 [答案]D [题解]健康应是身心健康的总称。不生病或只有心理健康都是不全面的。 2.疾病的概念是 A.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 B.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出现的成套的病理过程 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D.疾病(disease)英文原意为“不舒服” E.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协调发生障碍而有异常活动 [答案]C [题解]疾病本质的概念为在病因作用下,因内外环境失调而发生的不同于健康的异常生命活动。 3.下列关于原因和条件的概念,哪项是错误的 A.有些疾病,只要有原因的作用便可发生 B.对一种疾病来说是原因,而对另一种疾病则可为条件 C.一种疾病引起的某些变化,可成为另一个疾病发生的条件 D.因稳态破坏而发生的内环境紊乱、生命活动障碍不可能是引起某些疾病的“危险因素” E.能够加强原因的作用,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 [答案]D [题解]在病因学中条件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只起促进或迟缓疾病发生的作用。 4.能引起疾病并赋予其特征性、决定其特异性的因素称为 A.疾病的原因 D.疾病的内因

B.疾病的条件 E.疾病的外因 C.疾病的诱因 [答案]A [题解]原因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而且决定了该病的特异性 5.下列有关疾病条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 B.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E.某些条件也可以称为诱因 C.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答案]B [题解]有些疾病发生只有病因,没有明显的条件参与,如刀伤。 6.下列哪一项是发病学的重要规律 A.疾病的经过与归转 D.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程序 B.疾病过程中因果转化 E.疾病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影响 C.疾病过程中原因和条件的关系 [答案]B [题解]因果交替是发病学的重要规律。因为疾病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揭示因果交替就会掌握疾病的发展趋势,把握疾病的主导环节进行治疗。 7.在损伤与抗损伤的发病规律中,以下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A.贯穿疾病的始终 D.相互联系,相互斗争 B.决定疾病的消长和转归 E.疾病的临床症状是损伤的表现 C.同时出现,不断变化 [答案]E [题解]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是损伤表现,有时也是抗损伤表现。 8.在局部和整体的发展规律中,以下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A.任何疾病基本上都是整体疾病 D.全身疾病可以表现在局部 B.只有局部病变的疾病是不存在的 E.全身病变和局部病变何者占主导应具 C.局部病变可以蔓延到全身体分析

(完整word版)《病理生理学》习题集-人卫第8版(精心整理)

---------------------------------------------------------------最新资料推荐------------------------------------------------------ 《病理生理学》习题集-人卫第8版(精心整理) 《病理生理学》习题集-人卫第 8 版(精心整理) 普通高等 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b ) 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 A.临床观察 B.动物实验 C.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D.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 断 E.形态学观察二、问答题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基 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病理生理学第 8 版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 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 c)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 科学 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 2.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a ) A.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疾病的 原因与条件 C.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 D. 疾病中各种 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 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2.什么是循证医学?【答】所谓循证医学主要是指一切医 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也必 须遵循该原则,因此病理生理学应该运用各种研究手段,获取、分析 和综合从社会群体水平和个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 1/ 20

病理生理学病例讨论作业一

《病理生理学》病例讨论1 患儿刘某,男,1岁半,腹泻5天,近2天来加重,于1997年8月7日入院。据患儿母亲说:患儿于5天前,因饮食不当出现腹泻,为水样便,无脓血,每日6~7次,近2天来加重,每日大便十余次。伴有呕吐,每日3~4次,吐物为乳汁,不能进食,并有口渴、尿少、腹胀、气喘等症状。 体检:T 39℃,R 34次/分,BP 10.7/7.5kPa(80/56mmHg)。患儿发育、营养欠佳,精神萎靡不振。嗜睡,皮肤呈大理石花纹,全身肌肉弛缓,呼吸深快,张口呼吸,唇围发绀,皮肤紧张度下降,弹性减退,皮下脂肪减少,两眼凹陷(前囟下陷),心跳快而弱,肺无异常所见,腹胀,肠鸣音减退,腹壁反射减弱,膝反射迟钝,四肢发凉。 化验:RBC 5.1 ×10 12 /L,Hb 140g/L,WBC 1.98 ×10 9 /L,N 80%,L19%,M 1%,血清K+ 3.3mmol/L,Na+ 140mmol/L,pH 7.20,BE–5mmol/L,AB 18mmol/L,CO 2CP 17.1mmol/L(38Vol/dl),PaCO 24.4kPa(33mmHg),大便为水样便,无脓血,小便400ml/24h。 入院后在输液时发现静脉萎陷,当输入500ml葡萄糖盐水后情况稍有好转,但当晚8时体温又升至39.8℃,患儿出现惊厥,又发生腹泻、呕吐多次,先后补液1000ml,同时加入11.2%乳酸钠及10%KCl,并给予黄连素、氟哌酸等药物,一般情况逐渐好转,反射恢复,大便次数减少,呼吸正常,心律整齐。pH 7.4,AB=SB=23mmol/L,BE 2mmol/L,CO 2 CP 27.5mmol/ L,住院一周后出院。 思考与讨论: 患儿发生了什么类型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诊断依据是什么?出现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是什么? 答:发生了等渗性脱水、低钾血症以及代谢性酸中毒。

人卫第八版病理生理学最新最全总结

人卫第八版病理生理学最新最全总结 疾病概论 健康与疾病 一、健康(health)健康不仅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即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适应能力 二、疾病(Disease)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功能、代谢、形态的异常变化,并由 此出现临床的症状和体征。 三、亚健康(Subhealth) 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确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减退,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 状态,又称次健康状态或“第三状态” 病因学(Etiology)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性的因素。 1、生物性致病因素 2.物化因素 4.营养性因素(机体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 5.遗传性因素 6、先天性因素 7、免疫性因素 8、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能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如环境、营养状况、性别、年龄等。 诱因:作用于病因或机体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发病学(Pathogenesis)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损伤与抗损伤(二)因果交替(三)局部与整体 疾病转归 (一)康复(rehabilitation )(二)死亡(Death) 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的永久停止,即脑死亡。 传统的临床死亡标志: 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 脑死亡(brain death):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 标准:自主呼吸停止;不可逆性深昏迷;脑干神经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或固定;脑电波消失;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水、电解质代谢障碍 第一节水、钠代谢 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60% 包括血浆5%、组织液15%和细胞内液40%,因年龄、性别、胖瘦而不同, 二、体液渗透压 l晶体渗透压:晶体物质(主要是电解质)引起的渗透压。数值上接近总渗透压。 2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由蛋白质等大分子产生的渗透压。其中血浆胶体渗透压仅占血浆总渗透压的0.5%,但有维持血容量的作用。 正常血浆渗透压:280~310 mmol/L 三、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平衡 正常血清钠浓度:130 ~150mmol/L 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正常血清钾浓度:3.5 ~5.5mmol/L 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四、.水、钠正常代谢的调节 渴中枢作用:引起渴感,促进饮水。 刺激因素: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 抗利尿激素(ADH)作用: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促释放因素:1)血浆渗透压↑2)有效循环血量↓3)应激醛固酮作用: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Na+,排H+、K+ 促释放因素:(1)有效循环血量↓(2)血Na+降低(3)血K+增高心房利钠肽(ANF) 作用:1)减少肾素分泌2)拮抗血管紧张素缩血管作用3)抑制醛固酮的分泌4)拮抗醛固酮的保钠作用。促释放因素:血容量增加 第二节水、钠代谢紊乱 一、脱水(Dehydration) 概念:多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明显减少(>2%体重),并出现一系列机能、代谢变化的病理过程。 (一) 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 特征:失盐大于失水,血钠小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小于280 mmol/L。 原因和机制: 体液丢失,只补水而未及时补钠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二章疾病概论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生理学第二章疾病概论考点剖析 内容提要: 笔者以王建枝主编的病理生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生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生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二十章。本章为第二章疾病概论。本章考点剖析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22)、简述题(10)、填空题(5)及单项选择题(14)。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等学生学习病理生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 第二章疾病概论 第一节疾病的相关概念 第二节病因学 第三节发病学 第四节疾病的转归 第五节疾病研究的基本方法 重点难点 掌握:疾病、健康、亚健康、衰老、脑死亡、病因、诱因的基本概念。 熟悉:疾病的常见病因及其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疾病的基本调节机制,脑死亡的判断标准,确定脑死亡的意义。 了解:疾病谱,疾病研究的基本方法,传统医学、循证医学、精准医学和转化医学的特征。 一、名词解释(22) 1、疾病: 是指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包括躯体、精神和社会适应)。在疾病过程中,躯体、精神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被破坏,机体进人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环境或社会不相适应的状态。 2、健康: 是指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交往上处于完好状态”。要想保持健康状态,除具有强壮的体魄外,还应具有精神饱满、乐观、勇于克服困难、较强的事业心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 3、亚健康: 指介于健康与疾病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状态。躯体性亚健康状态: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工作效率低等。心理性亚健康状态:焦虑、烦躁、易怒、睡眠不佳等,严重时可伴有胃痛、心悸等表现。社会性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与社会成员的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变大,产生被社会抛弃和遗忘的孤独感。 4、症状与体征: 症状:是指患者主观上的异常感觉,如头晕、头痛、恶心、疲乏无力等; 体征:是医护工作者使用临床检查的各种方法,检查出的疾病的客观表现,如皮疹、伤口、心脏杂音、腹部肿块等;社会行为是指劳动、人际交往等一切作为社会成员的活动。 5、衰老或老化: 是机体在增龄过程中由于形态改变、机能减退、代谢失调而导致机体对外部环境适应力下降的综合状态。老化倾向于描述生理性增龄过程。衰老则指伴有严重退行性变的、快速的病理性老化。 6、疾病谱:

病理生理学经典案例分析

亚健康状态-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 某男,33岁,工作勤奋,经常加班,甚至到深夜,久而久之,他逐渐感觉周身疲乏无力,肌肉关节酸痛,食欲不振,到医院做了全面检查之后,未发现阳性体征和检验结果。 分析题: 1、请问他的身体状况处于何种状态? 2、是否需要治疗? 参考答案: 1、处于亚健康状态。 2、因为他在体检后没有发现疾病的存在,但又有疲劳、食欲不振等表现,并不属于健康状态,所以他是处于疾病和健康之间的第三种状态即亚健康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个体不需要治疗,但需要通过自我调节如适当休息、放松、增加睡眠等逐步消除这些症状,使机体早日恢复健康。 细胞凋亡-病例分析 病史摘要: 患者,王某,男,47岁,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经连续化疗8周,自觉症状减轻,但食欲减退,轻度脱发,有低热。抽血,分离淋巴细胞作DNA琼脂糖电泳,常规透射电镜检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发现:DNA电泳谱呈梯状条带;电镜检查发现:细胞皱缩,胞膜及细胞器相对完整,核固缩;核酸内切酶活性显著增强。 分析题: 病人淋巴细胞发生什么病理改变?为什么? 参考答案: 病人淋巴细胞发生凋亡改变,依据是DNA琼脂糖电泳、电镜检查及核酸内切酶活性测定。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病例分析

王某,男,15个月,因腹泻、呕吐4天入院。发病以来,每天腹泻6~8次,水样便,呕吐4次,不能进食,每日补5%葡萄糖溶液1000ml,尿量减少,腹胀。 体检:精神萎靡,体温37.5℃(肛)(正常36.5-37.7℃),脉搏速弱,150次/分,呼吸浅快,55次/分,血压86/50mmHg(11.5/6.67KPa),皮肤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四肢凉。 实验室检查:血清Na+125mmol/L,血清K+3.2mmol/L。 问:该患儿发生了何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什么? 参考答案: 患儿发生了低渗性脱水和低钾血症。 一、低渗性脱水: 1、病史:呕吐、腹泻、不能进食,4天后才入院,大量失液、只补水,因此从等渗性脱水转变为低渗性脱水。 2、体检:皮肤弹性减退、两眼凹陷、前囟下陷,为脱水貌的表现。 3、实验室检查:血清Na+125mmol/L(<130mmol/L) 二、低钾血症: 1、病史:呕吐、腹泻、不能进食-----钾摄入不足、消化道丢失钾(小儿失钾的主要途径是胃肠道);补葡萄糖使细胞外钾转移到细胞内。 2、体检:精神萎靡,腹胀,肠鸣音减弱,腹壁反射消失,膝反射迟钝--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的表现。 3、实验室检查:血清K+3.2mmol/L(<3.5mmol/L)

病理生理学人卫第8版(精校修订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第8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 (一) 主要任务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与机制的基础医学学科。 ◆以患病机体为对象 ◆以功能与代谢变化为重点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 (二)地位桥梁学科 (三)内容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各系统病理生理学 1、疾病概论 :又称病理生理学总论,主要论述的是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2、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又称典型病理过程。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3、各系统病理生理学又称病理生理学各论

主要讲述体内重要系统的不同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机制。 如何学好病理生理学 ★概念要清楚 第二节常用研究方法 1. 动物实验:这是病理生理学研究最主要的方法。 ◆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 ◆动物的自发性疾病 2、临床观察:以不损害病人健康为前提,观察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3、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第二章疾病概论 ◆病因学 ◆发病学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 健康(health)的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疾病(disease)的概念:疾病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的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症状(symptom):是指疾病所引起的病人主观感觉的异常。 体征(sign):是指通过各种检查方法在患病机体发现的客观存在的异常。 第二节病因学(etiology) 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及其作用的规律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一) 致病因素的概念:能够引起某一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称为致病因素,简称为病因。 (二) 病因的分类 1、生物性因素: 指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侵袭力(invasiveness):是指致病因素侵入机体并在体内扩散和蔓延的能力。 毒力(toxicity):是指致病因素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的能力。 生物性因素作用于机体具有的特点: (1)有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 (2)病原体必须与机体相互作用才能致病 (3)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各自都可能发生改变。

病理生理学理论纲要-疾病概论

疾病概论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 健康与疾病是一组对应的概念,至今尚无完整的定义,两者间缺乏明确的判断界限。 一、健康健康(Health)是指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State of complete well-being),即:健康至少包含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 二、疾病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Homeostasis) 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三、亚健康亚健康(Sub-health)是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 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并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亚健康的表现形式:疲乏无力,精神不 振;烦躁易怒,失眠焦虑;社会性表现为关系不稳定,心理距离变大,孤独感。 第二节病因学 病因学(eteology)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的科学。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疾病发生的原因简称病因(cause),又可称为致病因素。它是指作用于机体的众多因素中,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病特征的因素。病因在一定条件下发挥致病作用。因此也可以说, 病因是指能引起某一疾病的特定因素,它决定了疾病的特异性。 病因的种类很多,一般分为以下几大类: (一) 生物性因素(二) 理化性因素 (三) 营养性因素(四) 遗传性因素 (五) 先天性因素(六) 免疫因素 (七) 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疾病发生的条件是指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机体内外因素。疾病发生的条件包括: 易感因素:体内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的因素。 诱发因素:体外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疾病发生的条件改变机体的抵抗力和病因的致病力,它们不决定疾病的特异性,也不总是引起疾病的必须因素,但是它们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和病因作用的后果。 第三节发病学

十二道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附答案

《十二道《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附答案)》 ?《十二道《病理生理学》病例分析(附答案)》 病理生理学》病案分析试题 一、病例思考(水电) 患者女性,16岁,因心慌、气短1年,咳嗽、咯血、腹胀和尿少2周入院。 入院后经各种检查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心功能Ⅳ级,肺部感染。实验室检查: 血K+4.6mmol/L,Na+144mmol/L,Cl-90mmol/L,HCO- 329mmol/L。住院后给予强心、利尿(氢氯 噻嗪25mg/次,3次/日)、抗感染治疗,并进低盐食物。治疗7天后,腹胀、下肢浮肿基本消 失,心衰明显改善。 治疗18天后,心衰基本控制,但一般状况无明显改善,且出现精神萎靡不振、嗜唾、全 身软弱无力、腹胀、恶心、呕吐、不思进食及尿少等,并有脱水现象;血K+2.9mmol/L,Na+112mmol/L,Cl-50.9mmol/L,HCO- 335.7mmol/L。立即给予静脉补充含氯化钾的 葡萄糖盐水。5天后,一般状况明显好转,食欲增加,肌张力恢复,尿量亦逐渐正常;血 K+4.4mmol/L,Na+135mmol/L,Cl-91mmol/L,HCO- 330mmol/L。 讨论题: 1、引起患者出现低血钾、低血钠的原因有哪些? 2、哪些症状与低血钾有关?说明其理由。为什麽需补钾5天后病情才好转? 3、患者是否合并酸碱平衡紊乱?是何原因引起?为何种类型? 二、病例思考(酸碱) 限于篇幅,不再另加病例。病例一、二、和三分别见A型选择题30、31和32。请分别 分析这些患者体内的酸碱平衡状况。 病例一、某慢性肺气肿患者,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结果如下:pH7.40,PaCO2 8.9kPa(67mmHg),[HCO-

病理生理学复习资料第二章疾病概论

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多选题 [A型题] 1.健康是指 A.没有躯体疾病 D.强壮的体魄、健全的精神状态 B.精神饱满、乐观向上 E.有自我保健意识 C.没有烟、酒等不良嗜好 [答案]D [题解]健康应是身心健康的总称。不生病或只有心理健康都是不全面的。 2.疾病的概念是 A.在致病因素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 B.在病因的作用下机体出现的成套的病理过程 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D.疾病(disease)英文原意为“不舒服” E.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协调发生障碍而有异常活动 [答案]C [题解]疾病本质的概念为在病因作用下,因内外环境失调而发生的不同于健康的异常生命活动。 3.能引起疾病并赋予其特征性、决定其特异性的因素称为 A.疾病的原因 D.疾病的内因 B.疾病的条件 E.疾病的外因 C.疾病的诱因 [答案]A [题解]原因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而且决定了该病的特异性 4.下列有关疾病条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D.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 B.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 E.某些条件也可以称为诱因 C.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 [答案]B [题解]有些疾病发生只有病因,没有明显的条件参与,如刀伤。 5.下列哪一项是发病学的重要规律 A.疾病的经过与归转 D.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程序 B.疾病过程中因果转化 E.疾病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影响 C.疾病过程中原因和条件的关系 [答案]B [题解]因果交替是发病学的重要规律。因为疾病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揭示因果交替就会掌握疾病的发展趋势,把握疾病的主导环节进行治疗。 6.在损伤与抗损伤的发病规律中,以下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A.贯穿疾病的始终 D.相互联系,相互斗争 B.决定疾病的消长和转归 E.疾病的临床症状是损伤的表现 C.同时出现,不断变化 [答案]E [题解]疾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是损伤表现,有时也是抗损伤表现。7.在局部和整体的发展规律中,以下哪种叙述是错误的

病理生理学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属于基本病理过程(C) A.肺炎 B.痢疾 C.缺氧 D.呕吐 E.白血病 2.在疾病发生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是(B) A.疾病的诱因 B.疾病的原因 C.疾病的条件 D.社会环境因素 E.精神心理因素 3.病理生理学是一门(C) A.研究疾病发生原因的学科 B.研究疾病发生条件的学科 C.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D.研究疾病时机体变化的学科 E.研究疾病转归的学科 4.死亡的标志是(D) A.心跳停止 B.呼吸停止 C.各种反射消失 D.脑死亡 E.体内所有细胞死亡 5.霍乱患者易引起下列哪一种紊乱(A)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水肿 E.水中毒 6.急性重症水中毒对机体的主要危害是(A) A.脑水肿,颅内高压 B.血管破裂 C.肾功能衰竭 D.低钾血症 E.稀释性酸中毒 7.尿崩症患者易引起下列哪一种紊乱(A)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水肿 E.水中毒 8.大量丢失体液后只补充葡萄糖溶液会导致(B) A.高渗性脱水 B.低渗性脱水 C.等渗性脱水 D.水中毒 E.高血糖症 9.成人失钾的最重要途径是(C) A.经胃失钾 B.经小肠失钾 C.经肾失钾 D.经皮肤 E.经结肠失钾 10.严重呕吐可引起下列哪一种类型酸碱紊乱(C) 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 E.呼吸性碱中毒水 11.应用大剂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时发生低钾血症的机制是(C) A.醛固酮分泌过多 B.肾脏排钾增多 C.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 D.结肠分泌钾增多 E.经皮肤排钾增多 12.低钾血症时可出现(C) A.正常性酸性尿 B.正常性碱性尿 C.反常性酸性尿 D.反常性碱性尿 E.中性尿 13.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机制是(B) A.增加肺泡通气量 B.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 能力增强D.碳酸酐酶活性增强 C.肾小管泌NH 3 —增加 E.肾小管重吸收HCO 3 14.酸中毒时血钾变化的规律是(A) A.升高B.不变C.降低

病理生理学简答题

病理学思考题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失 1.细胞好组织的适应分几类?各有何生物学意义? 2.列举发生于肝细胞的三种变性类型,说明其病变特点及其意义。 3.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肢体发生萎缩,请问哪些因素参与了萎缩? 4.何谓化生?列举几种常见的化生。鳞化可发生于哪些组织和器官? 5.简述坏死的过程及基本病理变化。 6. 简述坏死与凋亡的主要区别。 第三章损伤的修复 1.简述肉芽组织的组成成分及其在修复过程中的意义? 2.某印刷厂切纸工不慎将食指切断,2小时后在医院骨科行断指再植术,术后断指存活,请问有几种组织参与损伤修复?并简述各组织修复及愈合的特点及过程? 3.某患者,右侧小腿皮肤有2*2*3cm溃疡,请推测其伤口的愈合过程。 4.简述瘢痕组织形成对机体的利弊。 第四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淤血有哪些主要后果? 2.简述肺淤血/肝淤血病理特点及发生条件。 3.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及体内各种血栓的形态特点。 4.栓子有哪些类型?哪种最为常见?简述栓子的运行途径。 5.简述血栓形成对机体影响。 6.股静脉血栓形成对局部和全身有何影响? 7.简述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之间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8. 何谓混合血栓?常见于哪些部位? 9. 梗死是否坏死?两者在概念上有何不同?简述梗死的类型及基本特征。 第五章炎症 1.举例说明变质、渗出、增生三者在炎症中的相互关系。 2.为什么说炎症是以防御为主的病理反应? 3简述炎性渗出对机体的利与弊。 4.何谓炎症介质,简述其作用的主要方面。 5.简述炎细胞的来源,分类及功能。 6.简述渗出性炎症的类型及好发部位,病理特点。 7.简述肺脓肿/肛周脓肿的转归。 8.何谓肉芽肿?其基本特征是什么?常由哪些原因引起? 9. 急性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有哪些?其病理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10. 简述急性炎症的结局。 第六章肿瘤 1.何谓肿瘤?简述肿瘤性增生和炎性增生的区别。 2.鳞癌可发生于人体哪些部位?其病变特点是什么?光镜下如何区别分化好的鳞癌? 3.以胃癌为例,说明恶性肿瘤的蔓延和转移,简述转移瘤的特征。

病理生理学总结

疾病概论 健康与疾病 一、健康(health)健康不仅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即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适应能力 二、疾病(Disease)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 发生的功能、代谢、形态的异常变化,并由此出现临床的症状和 体征。 三、亚健康(Subhealth)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确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减退, 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又称次健康 状态或“第三状态” 病因学(Etiology)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性的因素。 1、生物性致病因素2.物化因素4.营养性因素(机体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5.遗传性因素 6、先天性因素 7、免疫性因素 8、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能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如环境、营养状况、性别、年龄等。 诱因:作用于病因或机体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发病学(Pathogenesis)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损伤与抗损伤(二)因果交替(三)局部与整体 疾病转归 (一)康复(rehabilitation)(二)死亡(Death)

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的永久停止,即脑死亡。 传统的临床死亡标志: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 脑死亡(braindeath):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 标准:自主呼吸停止;不可逆性深昏迷;脑干神经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或固定;脑电波消失;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水、电解质代谢障碍 第一节水、钠代谢 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60% 包括血浆5%、组织液15%和细胞内液40%,因年龄、性别、胖瘦而不同, 二、体液渗透压 l晶体渗透压:晶体物质(主要是电解质)引起的渗透压。数值上接近总渗透压。 2胶体渗透压(colloidosmoticpressure): 由蛋白质等大分子产生的渗透压。其中血浆胶体渗透压仅占血浆总渗透压的0.5%,但有维持血容量的作用。 正常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 三、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平衡 正常血清钠浓度:130~150mmol/L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正常血清钾浓度:3.5~5.5mmol/L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四、.水、钠正常代谢的调节 渴中枢作用:引起渴感,促进饮水。 刺激因素: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 抗利尿激素(ADH)作用: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促释放因素:1)血浆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