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训1 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六种应用

专训1 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六种应用
专训1 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六种应用

专训1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六种应用

名师点金: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四种:SSS,SAS,ASA,AAS;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的判定方法除了上述四种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方法,即“HL”.具体到某一道题目时,要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条件进行观察、分析,选择合适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来解题.

已知一边一角型

应用1:一次全等型

1.如图,在△ABC中,BD=DC,∠1=∠2,求证:AD平分∠BAC.

(第1题)

2.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一点,连接AD,过点B作BE⊥AD于点E,过点C作CF⊥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F,且BE=CF.

求证:AD是△ABC的中线.

(第2题)

应用2:两次全等型

3.如图,∠C=∠D,AC=AD,求证:BC=BD.

(第3题)

4.如图,D是△ABC中BC边上一点,E是AD上一点,EB=EC,∠BAE=∠CAE.求证:∠ABE=∠ACE.

(第4题)

已知两边型

应用3:一次全等型

5.【2016·河北】如图,点B,F,C,E在直线l上(F,C之间不能直接测量),点A,D在l异侧,测得AB=DE,AC=DF,BF=EC.

(1)求证:△ABC≌△DEF;

(2)指出图中所有平行的线段,并说明理由.

(第5题)

应用4:两次全等型

6.如图,AB=CB,AD=CD,E是BD上任意一点.求证:AE=CE.

(第6题)

7.如图,已知AD=AE,AB=AC.求证:BF=FC.

(第7题)

已知两角型

应用5:一次全等型

8.如图,已知∠BDC=∠CEB=90°,BE,CD交于点O,且AO平分∠BAC.求证:OB=OC.

(第8题)

应用6:两次全等型

9.如图,在△ABC与△DCB中,AC与BD交于点E,且∠BAC=∠CDB,∠ACB=∠DBC,分别延长BA与CD交于点F.求证:BF=CF.

(第9题)

答案

1.证明:∵BD=DC,

∴∠DBC=∠DCB.

又∵∠1=∠2,

∴∠1+∠DBC=∠2+∠DCB,

即∠ABC=∠ACB.

∴AB=AC.

在△ABD和△ACD中,

=AC,

1=∠2,

=CD,

∴△ABD≌△ACD(SAS).

∴∠BAD=∠CAD.

即AD平分∠BAC.

2.证明:∵BE⊥AD,CF⊥AD,

∴∠BED=∠CFD=90°.

又∵∠BDE=∠CDF,BE=CF,

∴△DBE≌△DCF.

∴BD=CD.

即D是BC的中点,∴AD是△ABC的中线.

3.证明:过点A作AM⊥BC,AN⊥BD,分别交BC的延长线,BD的延长线于点M,N.

∴∠M=∠N=90°.

∵∠ACB=∠ADB,

∴∠ACM=∠ADN.

在△ACM和△ADN中,

M=∠N,

ACM=∠ADN,

=AD,

∴△ACM≌△ADN(AAS).

∴AM=AN,CM=DN.

在Rt△ABM和Rt△ABN中,

=AB,

=AN,

∴Rt△ABM≌Rt△ABN(HL).

∴BM=BN.

∴BM-CM=BN-DN,即BC=BD.

4.证明:过E作EF⊥AB于F,EG⊥AC于G,则∠AFE=∠AGE=90°.

在△AFE和△AGE中,

AFE=∠AGE,

FAE=∠GAE,

=AE,

∴△AFE≌△AGE(AAS),

∴EF=EG.

在Rt△BFE和Rt△CGE中,

=EC,

=EG,

∴Rt△BFE≌Rt△CGE(HL),

∴∠ABE=∠ACE.

5.(1)证明:∵BF=EC,

∴BF+FC=EC+CF,即BC=EF.

又∵AB=DE,AC=DF,

∴△ABC≌△DEF.

(2)解:AB∥DE,AC∥DF.

理由:∵△ABC≌△DEF,

∴∠ABC=∠DEF,∠ACB=∠DFE.

∴AB∥DE,AC∥DF.

6.证明:在△ABD和△CBD中,

=CB,

=CD,

=BD,

∴△ABD≌△CBD(SSS).

∴∠ABE=∠CBE.

在△ABE和△CBE中,

=CB,

ABE=∠CBE,

=BE,

∴△ABE≌△CBE(SAS).

∴AE=CE.

7.证明:在△ACD和△ABE中,=AD,

A=∠A,

=AC,

∴△ACD≌△ABE(SAS),

∴∠B=∠C.

又∵AD=AE,AB=AC,

∴AB-AD=AC-AE,即BD=CE.在△DBF和△ECF中,

B=∠C,

BFD=∠CFE,

=CE,

∴△DBF≌△ECF(AAS),∴BF=FC. 8.证明:在△DOB与△EOC中,∵∠BDC=∠CEB=90°,

∠DOB=∠EOC,

∴∠B=∠C.

又AO平分∠BAC,

∴∠BAO=∠CAO.

在△ABO与△ACO中,

BAO=∠CAO,

B=∠C,

=AO,

∴△ABO≌△ACO(AAS).

∴OB=OC.

9.证明:在△ABC和△DCB中,BAC=∠CDB,

ACB=∠DBC,

=CB,

∴△ABC≌△DCB(AAS).

∴AC=DB.

又∵∠BAC=∠CDB,

∴∠FAC=∠FDB.

在△FAC和△FDB中,F=∠F,

FAC=∠FDB,

=DB,

∴△FAC≌△FDB(AAS).∴BF=CF.

中考专题复习全等三角形(含答案)

中考专题复习全等三角形 知识点总结 一、全等图形、全等三角形: 1.全等图形:能够完全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图形。 2.全等图形的性质:全等多边形的、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三角形是特殊的多边形,因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同样,如果两个三角形的边、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说明: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中线相等,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周长,面积也都相等。 这里要注意:(1)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2)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不一定全等。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边边”或“”)。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边角边”或“”)。 (3)两个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边角”或“”)。 (4)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角角边”或“”)。 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利用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都能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斜边、直角边”或“”). 注意:两边一对角(SSA)和三角(AAA)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3.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高对应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平分线相等。 4、全等三角形的对应中线相等。 5、全等三角形面积相等。 6、全等三角形周长相等。 (以上可以简称: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相等) 三、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该角的角平分线上。 四、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 1.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人教版(精美教案)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松江区民乐学校征丽 一、内容和内容辨析: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初中平面几何学习中的基础和核心内容,是今后研究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方法,是今后研究几何图形不可或缺的工具与方法,因此,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其应用非常重要。本单元共安排了六课时,其中三课时讲述四种判定方法,另三课时讲述如何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正确选择适当的判定方法说明全等,甚至以此达到证明边或角的相等。 本节课内容是七年级下册第十四章第四节“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中的第一课时。在学习这节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利用三角形的三元素画三角形(即两角及其夹边、两边及其夹角、三边、两角及其对边)。借此,学生已知道如何确定三角形的 形状和大小,事实上,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则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的,所以,通过四种画已知三角形的全等三角形的过程,可以总结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四种判定方法。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一是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四种判定方法;二是重点学习“边角边” 的判定方法,掌握这一判定方法说明全等的规范书写格式,并由简至难,了解这种判定方法的应用。 二、目标及目标解析 教学目标: 、了解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四种方法。 、熟练掌握边角边判定方法,熟悉有关基本图形,初步掌握这一判定方法的应用。 、掌握边角边判定方法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规范书写格式,体会说理表达的严密性。目标解析:通过操作、看书和阅读,将全等概念与画三角形概念整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得出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四种判定方法。了解四种判定方法自身的特征和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 对于“边角边”判定方法的学习,学生需要知道“边”、“角”、“边”是如何先后确定三 角形三个顶点的相对位置的,进而掌握这种判定方法的应用一一证明三角形全等。要求学生,其一,会规范书写这一判定方法说明全等,要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密的表达能力;其二,在基本图形中找到需要的条件,初步掌握这一判定方法的应用,这也是我们学习判定方法的目的,为今后解决更复杂的几何问题打好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在学习前面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多欣赏和观察一些基本图形,结合给定条件,发掘基本图形中隐含的等量关系,找到证明全等的三大条件,从而说明全等。 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很多问题的解答是不唯一的,且有些题目是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应用》教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教案 预设 目标 1、全面复习全等三角形及有关性质,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四 个方法。 2、能综合运用各种判定方法来证明线段和角相等。掌握常规的作 辅助线的方法。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综合运用各种判定方法来证明线段和角相等. 难点:常规的作辅助线的方法。 教具 准备 三角尺 教法 学法 讲授、练习 教学 过程 讲解新课 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了用定义,实质上只需要三个条件,注意至少有 一个条件是边,就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在几何 证时中常常不是结论,而通常是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证明两条线 段相等或两个角相等,这恰是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目的所在 课前练习: 1、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A)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面积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C)有一边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D)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如图,在?ABC中,AB=AC,D、E、F依次是各边的中点,AD、BE、CF相交于G,那么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 (A)5对(B)6对(C)7对(D)8对 3、已知:如图,?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D,DE⊥AB于E,且AB=6CM,则?DEB的周长为() (A)4 (B)6 (C)10 (D)以上全不对 二.议一议 P85 得出:1、两边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1、三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三、例题解析 P85例题9 已知:如图2-55,AC与BD相交于点O,且AB=DC,AC=DB。 求证:∠A=∠D P86 例题10 某地在山区修建高速公路时需挖通一条隧道。为估测这条隧道的长度(如图2-56),徐测出这座山A,B间的距离,结合所学知识,你能给出什么好方法吗? 四、练习 1、已知:如图,在?ABC中,AD⊥BC于D,BE⊥AC于E,AD与BE相 交于H,且BH=AC,求∠HCD的度数。 2、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AD, CE⊥AB于E,且∠B+∠D=180?,求证:AE=AD+BD A B C D E H A B D C E 1 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训练

全等三角形判定与性质专题训练 一、全等三角形实际应用问题 1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间的距离,先在过B点的AB的垂线L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在过D点的垂线上取点E,使A、C、E在一条直线上,ED=AB这时,测ED的长就得AB得长,判定△ACB≌△ECD的理由是() A. SAS B. ASA C. SSS D .AAS 2.如图,小强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测量池塘两端M、N的距离,如果△PQO≌△NMO,则只需测出其长度的线段是() A.PO B.PQ C.MO D.MQ

3、如图所示,将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A A′,BB′可以绕着点O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具,则A′B′的长等于内槽宽AB,那么判定△OAB≌△OA′B′的理由是()A、SSS B、SAS C、ASA D、HL 4、如图: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是:如图在∠AOB的边OA,OB上分别取OM=ON,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N重合,得到∠AOB的平分线OP,做法中用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 A、SSS B、SAS C、ASA D、HL

5、如图,有两个长度相等的滑梯靠在一面墙上.已知左边滑梯的高度AC 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 DF 相等,则这两个滑梯与地面的夹角∠ABC+∠DFE= 度 6、如图,小明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 A 、带①去, B 、带②去 C 、带③去 D 、①②③都带去

二、证两次全等相关问题 1:如图:已知AB=AE,BC=ED,∠B=∠E,AF⊥CD,F为垂足,求证: CF=DF

小专题(三) 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

小专题(三)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 全等三角形是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的常用方法,在解题中要注意寻找全等三角形,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三角形的重点,又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几何的基础.在具体应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时,要认真分析已知条件,仔细观察图形,弄清已具备了哪些条件,从中找出已知条件和所要说明的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选择适当的说明方法.有些题目中既要用到证全等,又要用到全等的性质,二者相互联合应用.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题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和解题思路. 类型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如图,在方格纸中,以AB为一边作△ABP,使之与△ABC全等,则P1,P2,P3,P4四个点中符合条件的点P有(C)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在△ADB和△ADC中,下列条件:①BD=DC,AB=AC;②∠B=∠C,∠BAD=∠CAD;③∠B=∠C,BD=DC;④∠ADB=∠ADC,BD=DC.能得出△ABD≌△ACD的是①②④.(只填序号) 类型2四种判定全等方法的综合应用 3.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如图,四边形ABCD是一个筝形,其中 AD=CD,AB=CB,詹姆斯在探究筝形的性质时,得到如下结论:①AC⊥BD;②AO=CO=1 AC;③ 2 △ABD≌△CBD.其中正确的结论有(D)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类型3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实际应用 4.有一块长方形的土地ABCD,分别被甲、乙两户承包,一条公路GEFH穿过这块地.为发展经济,决定将这条公路尽量修直,为不影响甲、乙两户土地面积,请你设计一种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解:如图,取EF的中点M,连接GM并延长交FH于点N,GN就是修直后的道路. 类型4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 5.如图,在△ABC中,AB=AC=10 cm,∠B=∠C,BC=8 cm,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 cm/s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 (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 s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2)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 与△CQP全等? 解:(1)△BPD≌△CQP. 理由:因为t=1 s,所以BP=CQ=3×1=3(cm), 因为AB=10 cm,D为AB的中点,所以BD=5 cm. 又因为PC=BC-BP=8-3=5(cm),所以PC=BD. 又因为∠B=∠C,所以△BPD≌△CQP(SAS). (2)因为v P≠v Q,所以BP≠CQ, 又因为△BPD与△CPQ全等,∠B=∠C, 所以BP=PC=4 cm,CQ=BD=5 cm, 所以点P,点Q运动的时间t=BP 3=4 3 (s), 所以v Q=CQ t =54 3 =15 4 (cm/s). 答: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15 4 cm/s时,△BPD与△CQP全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练习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练习 1.已知AD 是⊿ABC 的中线,BE ⊥AD ,CF ⊥AD ,问BE =CF 吗?说明理由。 2.已知AC =BD ,AE =CF ,BE =DF ,问AE ∥CF 吗? 3.已知AB =CD ,BE =DF ,AE =CF ,问AB ∥CD 吗? 4.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AB =CD ,AD =CB ,问AB ∥CD 吗?说明理由。 5.已知∠BAC =∠DAE ,∠1=∠2,BD =CE ,问ABD ≌⊿ACE .吗?为什么? 6.已知CD ∥AB ,DF ∥EB ,DF =EB ,问AF =CE 吗?说明理由。 7.已知BE =CF ,AB =CD , ∠B =∠C .问AF =DE 吗? 8.已知AD =CB , ∠A =∠C ,AE =CF ,问EB ∥DF 吗?说明理由。 9.已知,M 是AB 的中点,∠1=∠2,MC =MD ,问∠C =∠D 吗?说明理由。 A B C D F E C B D E F D C F E A B A D E B C 1 2 A D C E F B A C D B E F B A D F E C

10.已知,AE =DF ,BF =CE ,AE ∥DF ,问AB =CD 吗?说明理由。 11.已知∠1=∠2,∠3=∠4,问AC =AD 吗?说明理由。 12.已知∠E =∠F ,∠1=∠2,AB =CD ,问AE =DF 吗?说明理由。 13.已知ED ⊥AB ,EF ⊥BC ,BD =EF ,问BM =ME 吗?说明理由。 14.在⊿ABC 中,高AD 与BE 相交于点H ,且AD =BD ,问⊿BHD ≌⊿ACD ,为什么? 15.已知∠A =∠D ,AC ∥FD ,AC =FD ,问AB ∥DE 吗?说明理由。 16.已知AC =AB ,AE =AD , ∠1=∠2,问∠3=∠4吗? 17.已知EF ∥BC ,AF =CD ,AB ⊥BC ,DE ⊥EF ,问⊿ABC ≌⊿DEF 吗?说明理由。 A C D B 1 2 3 4 A C D E F 1 2 A B C E H D A C M E F B D A B C E F D A B C E D F A D E B C 1 2 3 4 D C F E A B

专训1 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六种应用

专训1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六种应用 名师点金: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四种:SSS,SAS,ASA,AAS;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的判定方法除了上述四种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方法,即“HL”.具体到某一道题目时,要根据题目所给出的条件进行观察、分析,选择合适的、简单易行的方法来解题. 已知一边一角型 应用1:一次全等型 1.如图,在△ABC中,BD=DC,∠1=∠2,求证:AD平分∠BAC. (第1题) 2.如图,在△ABC中,D是BC边上一点,连接AD,过点B作BE⊥AD于点E,过点C作CF⊥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F,且BE=CF. 求证:AD是△ABC的中线. (第2题)

应用2:两次全等型 3.如图,∠C=∠D,AC=AD,求证:BC=BD. (第3题) 4.如图,D是△ABC中BC边上一点,E是AD上一点,EB=EC,∠BAE=∠CAE.求证:∠ABE=∠ACE. (第4题)

已知两边型 应用3:一次全等型 5.【2016·河北】如图,点B,F,C,E在直线l上(F,C之间不能直接测量),点A,D在l异侧,测得AB=DE,AC=DF,BF=EC. (1)求证:△ABC≌△DEF; (2)指出图中所有平行的线段,并说明理由. (第5题) 应用4:两次全等型 6.如图,AB=CB,AD=CD,E是BD上任意一点.求证:AE=CE. (第6题)

7.如图,已知AD=AE,AB=AC.求证:BF=FC. (第7题) 已知两角型 应用5:一次全等型 8.如图,已知∠BDC=∠CEB=90°,BE,CD交于点O,且AO平分∠BAC.求证:OB=OC. (第8题)

全等三角形判定SAS专题练习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SAS 专题练习 1.如图,AB=AC ,AD=AE ,欲证△ABD ≌△ACE ,可补充条件( ) A.∠1=∠2 B.∠B=∠C C.∠D=∠E D.∠BAE=∠CAD 2.能判定△ABC ≌△A ′B ′C ′的条件是( ) A .AB=A ′ B ′,AC=A ′ C ′,∠C=∠C ′ B. AB=A ′B ′, ∠A=∠A ′,BC=B ′C ′ C. AC=A ′C ′, ∠A=∠A ′,BC=B ′C D. AC=A ′C ′, ∠C=∠C ′,BC=B ′C 3.如图,AB 与CD 交于点O ,OA=OC ,OD=OB ,∠AOD= , 根据_________可得到△AOD ≌△COB ,从而可以得到AD=_________. 4.如图,已知BD=CD ,要根据“SAS”判定△ABD ≌△ACD , 则还需添加的条件是 。 5.如图,AD=BC ,要根据“SAS”判定△ABD ≌△BAC , 则还需添加的条件是 6.如图,已知△ABC 中,AB=AC ,AD 平分∠BAC , 请补充完整过程说明△ABD ≌△ACD 的理由. 解:∵AD 平分∠BAC , ∴∠________=∠_________(角平分线的定义). 在△ABD 和△ACD 中, ∵ ∴△ABD ≌△ACD ( ) 7.如图,AC 与BD 相交于点O ,已知OA=OC ,OB=OD , 求证:△AOB ≌△COD 证明:在△AOB 和△COD 中 ∵

∴△AOB≌△COD( ) 8.已知:如图,AB=CB,∠1=∠2 △ABD 和△CBD 全等吗? 9.已知:如图,AB=AC,AD=AE ,∠1 =∠2 。试说明:△ABD ≌△ACE 。 10.已知:如图,△ABC中, AD⊥BC 于D,AD=BD, DC=DE,∠C=50°。求∠ EBD的度数。

全等三角形判定_专题复习50题[含答案及解析]

全等三角形判定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 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完全一样的依据是() A.SSS B.SAS C.AAS D.ASA 2.方格纸中,每个小格顶点叫做一个格点,以格点连线为边的三角形叫做格点三角形.如图,在4×4的 方格纸中,有两个格点三角形△ABC、△DEF,下列说法中成立的是() A.∠BCA=∠EDF B.∠BCA=∠EFD C.∠BAC=∠EFD D.这两个三角形中,没有相等的角 3.如图所示,△ABD≌△CDB,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ABD和△C DB的面积相等B.△ABD和△CDB的周长相等 C.∠A+∠ABD=∠C+∠CBD D.AD∥BC,且AD=BC 4.下列判断中错误 的是() .. A.有两角和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有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5.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一个锐角对应相等B.两个锐角对应相等 C.一条边对应相等D.两条边对应相等 6.如图,在△ABC和△BDE中,点C在边BD上,边AC交边BE于点F.若AC=BD,AB=ED, BC=BE,则∠ACB等于() A.∠EDB B.∠BED C.∠AFB D.2∠ABF 7.在△ABC和△A/B/C/中,已知∠A=∠A/,AB=A/B/,在下面判断中错误的是( ) A.若添加条件AC=A/C/,则△ABC≌△△A/B/C/

B.若添加条件BC=B/C/,则△ABC≌△△A/B/C/ C.若添加条件∠B=∠B/,则△ABC≌△△A/B/C/ D.若添加条件∠C=∠C/,则△ABC≌△△A/B/C/ 8.如图,△ABC和△DEF中,AB=DE、∠B=∠DEF,添加下列哪一个条件无法证明△ABC≌△DEF () A.AC∥DF B.∠A=∠D C.AC=DF D.∠ACB=∠F 9.如图,在△ABC中,∠ABC=45°,AC=8cm,F是高AD和BE的交点,则BF的长是() A.4cm B.6cm C.8cm D.9cm 10.在如图所示的5×5方格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是格点三角形(即顶点恰 好是正方形的顶点),则与△ABC有一条公共边且全等的所有格点三角形个数是() A.1 B.2 C.3 D.4 11.如图,点E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上,且EC=2AE,直角三角形FEG的两直角边EF、EG 分别交BC、DC于点M、N.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a,则重叠部分四边形EMCN的面积为() A.a2B.a2C.a2D.a2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应用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应用 深圳市育才二中雷树养(2005.8) 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SAS”) 2.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ASA”) 3.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AAS”) 4.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SSS”) 特别地:斜边和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为”HL”) 二.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1.有两边对应相等时,找夹角或第三边对应相等. 2.有一边和一角对应相等时,找另一角相等或夹等角的另一边相等. 3.有两个角相等时,找一对对应边相等. 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注意事项: 熟练判定方法,要善于寻找图形中的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等隐含条件,如果不能直接找到条件,就要考虑加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 四.三角形全等的主要应用于: 1.证明两线段相等; 2.证明两角相等

五.典型例题: 例1.如图,已知AC=DB,要使得⊿ABC ≌⊿DCB,只需要增加一个条件是 _ ______. (2001年安徽省中考题) 分析:因为BC 是公共边,又已知AC=BD,要使⊿ABC ≌⊿DCB,可利用SSS 或SAS 来说明. 解:AB=DC 或∠ACB=∠DBC 例2.如图,已知AC 、BD 交于点O,AC=BD. 求证:OA=OD 分析:要证明两线相等,可通过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证明等腰三角形来解决.本题直接 证明,条件不足.所以考虑作助线. 证明:连结AD,在⊿ABD 和⊿DCA 中, ∵AB=DC,BD=CA,AD=DA ∴⊿ABD ≌⊿DCA(SSS) ∴∠B=∠C 在⊿AOB 和⊿DOC 中, ∵∠AOB=∠DOC,∠B=∠C,AB=DC ∴⊿AOB ≌⊿DOC(AAS) A B C D O

全等三角形证明题集锦(一)

r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专题训练题 1、如图(1):AD ⊥BC ,垂足为D ,BD=CD .求证:△ABD ≌△ACD . 2、如图(2):AC ∥EF ,AC=EF ,AE=BD .求证:△ABC ≌△EDF . 3、 如图(3):DF=CE ,AD=BC ,∠D=∠C .求证:△AED ≌△BFC . 4、 如图(4):AB=AC ,AD=AE ,AB ⊥AC ,AD ⊥AE .求证:(1)∠B=∠C ,(2)BD=CE 5、如图(5):AB ⊥BD ,ED ⊥BD ,AB=CD ,BC=DE .求证:AC ⊥CE . (图1)D C B A F E D C B A F E (图3)D C B A E (图4)D C B A E D B A

r 6、如图(6):CG=CF,BC=DC,AB=ED,点A、B、C、D、E在同一直线上. 求证:(1)AF=EG,(2)BF∥DG. 7、如图(7):AC⊥BC,BM平分∠ABC且交AC于点M、N是AB的中点且BN=BC. 求证:(1)MN平分∠AMB,(2)∠A=∠CBM. 8、如图(8):A、B、C、D四点在同一直线上,AC=DB,BE∥CF,AE∥DF. 求证:△ABE≌△DCF. 9、如图(9)AE、BC交于点M,F点在AM上,BE∥CF,BE=CF. 求证:AM是△ABC的中线. 10、如图(10)∠BAC=∠DAE,∠ABD=∠ACE,BD=CE.求证:AB=AC. G F E (图6) D C B A N M (图7) C B A F E (图8)D C B A M F E (图9) C B A E (图10) D C B A

全等三角形判定公开课教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边角边公开课教 案 授课教师:乐山市市中区关庙中学雷万建 一、背景介绍与教学资料 本教材强调直观和操作,在观察中学会分析,在操作中体验变换。教材的编排淡化概念的识记,强调图形性质的探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今后证明线段相等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必要基础。在教学呈现方式上,改变了“结论——例题——练习”的陈述模式,而采用“问题——探索——发现”等多种研究模式。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适当地进行数学说理,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体验说理的必要性,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学会初步说理。 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边角边”以及利用“判定基本事实证明三角形全等。学生通过自己实验,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方法。由于本节课是学生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的第一课时,所以对学生来讲是一次知识的飞跃,也为下面几节课的探索做铺垫。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 探索、领会“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的过程,能灵活地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和简单推理,并能利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理的推理能力,感悟三角形全等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会用“边角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 2、会正确运用“判定基本事实,在实践观察中正确选择判定三角形的方法。同时 通过作图,论证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既是难点也是关键点。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操作---结论—运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因铺设电线的需要,要在池塘两侧A、B处各埋设一根电线杆(如图),因无法直接量出A、B两点的距离,现有一足够的米尺。怎样测出A、B两杆之间的距离呢。(图见课件)

专题三----全等三角形判定的三种类型

专题三全等三角形判定的三种类型 类型一:已知一边一角型 应用1 一次全等型 1、如图,在ΔABC中,BD=CD,∠1=∠2,求证:AD平分∠BAC. 2、如图,在ΔABC中,D是BC边上一点,连接AD,过点B作BE⊥AD于点E,过点C作CF⊥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F,且BE=CF。求证:AD是ΔABC的中线。 应用2 二次全等型 3、如图,∠C=∠D,AC=AD,求证:BC=BD 4、如图,D是ΔABC中BC边上一点,E是AD上一点,EB=EC,∠BAE=∠CAE.求证:∠ABE=∠ACE.

类型二已知两边型 应用1 一次全等型 5、如图,在RtΔABC中,∠ACB=90o,CA=CB,D是AC上一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AE=BD,BD的延长线与AE交于点F,度猜想BF与A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应用2 两次全等型 6、如图,AB=CB,AD=CD,E是BD上任意一点。求证:AE=CD 7、如图,∠BAC是钝角,AB=AC,点D、E分别在AB、AC上,且CD=BE。求证:∠ADC=∠AEB

类型三已知两角型 应用1 一次全等型 8、如图,已知∠BDC=∠CEB=90O,BE、CD交于点O,且AO平分∠BAC。求证:OB=OC. 应用2 两次全等型 9、如图,在ΔABC与ΔDCB中,AC与BD六于点E,且∠BAC=∠CDB,∠ACB=∠DBC,分别延长BA与CD交于点F。求证:BF=CF。 添加辅助线之倍长中线法 1.1、如图,CB是△AEC的中线,CD是△ABC的中线,且 AB=AC. 求证:①CE=2CD;②CB平分∠DCE. E D C B

5全等三角形判定应用

八年级数学备课组 凤州初级中学八年级数学导学案 备课组成员:范超科 王伟琼 李琴 陈楠 主备人:王伟琼 审核 【课 题】:11.2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应用 课型:习题课 【学习目标】:1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并会应用 2 会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 【学习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 【学习难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 【自主学习】(以下的题目,你能独立完成吗?相信自己,你一定能够做得到。 ) 一、展示问题: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个人思考、展示,教师点评。) 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和2? 【合作学习】 「、合作探究 (团结力量大!小组合作探究,仔细阅读题目,完成下面的问题。 ) 活动1、阅读课本理解课本内容? (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 1.如图,长方形 ABCD& AE 折叠,使点D 落在BC 边上的 A D 活动2、思考问题(仔细阅读课本内容,组内交流,两名学生展示并解答大家的问题) ACB 也 DFE ,且D 与A 是对应顶点,求证( F 、展示交流(交流、展示、评价) 数。 如图,

请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组的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补充和评价。 【归纳训练】 、归纳小结:同学们今天你主要学习了 、基础训练学生当堂完成,可同伴互助,小组交流如图:点B,E,C,F 在一条直线上,AB= DE AC=DF,BE=CF求证/ A=Z D. 三、提升训练多吃点,长胖些 如图AC和BD相较于点0, 0A=0C,0B=0D,求证DC AB 【学习反思】:还有那些地方存在疑问? 自我评价: 小组评价: 教师评价: (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 八年级数学备课组

13.5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设计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一)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学习活动的教学,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我对教材《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内容进行了适当的重组与加工,并设计了很多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力求给学生提供研究、探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与他人合作交流能力,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成功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知识结构上,它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的重要方法,而且后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的平分线等相关内容都要通过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来加以解决;在能力培养上,无论是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可在这部分的教学中得以培养和提高。因此,全等三角形判定的教学对全章乃至以后的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判定内容的第一课时,所以对它的学习自然就成为学生学好几何的切入点之一。 2、学生情况分析 (1)有利因素 从知识铺垫上看, 学生已具备了学习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基础知识;从推理能力上看,七年级教材中已安排了一点几何证明的内容,大部分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证明; 从思维状态上看,初二学生的思维正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具有了强烈的逻辑推理欲望,渴求把直觉思维得到的猜想用推理的手段进行验证; 从小组活动上看,由于平时教学中经常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所以学生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要求,具备一定的与他人合作交流的经验,乐于享受小组成员团结互助、努力探索知识的过程。 (2)不利因素 由于本节课之前学生对几何还处于初步学习阶段,农村中学学生的学习水平又参差不齐,现在要求学生有理有据地推理证明且精练准确地表达推理过程,有一部分学生确实存在困难。 学生对“分类讨论”这一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不深,应用也不够多,而且思维的清晰度和缜密度不够高,所以本节课中学生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过程中对三角形全等条件的分类会存在困难,尤其体现在满足一个条件时为什么要进行分类 和满足三个条件时分类能否分得完全这两点上。 三、教学目标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复习》教学设计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习题课》教学设计 通辽市科左后旗甘旗卡第三初级中学林丽哲 一、关于教学内容和要求的思考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三种题型复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利用题中的已知条件、挖掘“隐含条件”、转化“间接条件”、合理添加“辅助线”来判定三角形全等,充分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使所学的知识能灵活应用到解题当中。要求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这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对中学数学的要求。本节的课题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习题课》是八年级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三种题型中的条件的挖掘、转化与利用也是九年级的重点内容,在八年级学习中适当的安排相应的内容,对于九年级的学习起着渗透的积极作用,学会运用条件的直接与间接的使用、转化解决问题策略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图形变换的兴趣,也巩固了全等的知识。 二、学生情况的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完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来研究的。 2、八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从学生年龄特点来看,初中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积极参与的教学形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形象,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学习目标的确定 1、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能准确、灵活的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 3、通过变式练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解题的严谨性。 四、学习重、难点的分析 重点: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正确的解题。 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解题。 五、教师导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

全等三角形判定公理的应用

全等三角形判定公理的应用 ——培养质疑能力,提高自学水平 郑碧星 本文发表在《指导——自主学习》,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中 有人认为:“指导——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无须再讲授些什么内容,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实际上学生通过他们的自主学习,只能获得基本知识,习得基本技能,亦即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而那些隐含在教材深处的问题,他们是无法解决或不能完全解决的。如何培养质疑能力,提高自学水平呢?下面是一节几何课堂摘录及笔者从中悟到的粗浅体会。 学完“全等三角形判定公理(一)、(二)”后,在理解性 阶段我给出下面一个问题: 如图1,若AC=AB,CE=BD,∠1=∠2,用“边角边”公理 如何证明:△AEC≌ADB?(很多同学纷纷举手,要求上台 板演。) 这时上台板演的三位同学中有两位出现了:由AC=AB, CE=BD,∠A=∠A,得出△AEC≌ADB的错误。 于是,我请同学分小组讨论,不一会观点渐趋一至,认为 上述证法是错误的,原因是“边角边”指的是两边夹角,而“边边角”书本上没有出现,不能当作证明的依据。(学生停留在套用边理的层次上,未能从本质上加以说明)。 这时,有位同学举手发言:书本应该增加“边边角”作为“边角边”的推论,类似于“角角边”可作为“角边角”的推论。所以上面证法是正确的。全班一片寂静,很多同学被这一“惊人发现”弄呆了,究竟是不是书本的疏漏?他们都把征求的眼光投向了我。 我并不急于评判,要求学生按以下步骤作图: 1、作∠MAN=30度 2、在AM上截取AC=4cm 3、以C为圆心,3cm长为半径画弧,找弧与AN的交点, 注意观察交点有几个?(两个,B、D),如图2。 4、连结CB、CD观察、讨论: (1)△ABC和△ADC有什么相等元素? (2)△ABC和△ADC全等吗?前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错在哪里? 这时,全班同学都清楚地看到△ABC和△ADC中有AC=AC,∠A=∠A,CB=CD,三个相等元素,但从图形上△ABC,△ADC并不可能重合,根据全等的定义三角形不全等。前面的说法正确性已经是不讲自明了。 于此,大部分同学真正弄清了“边角边”中夹角的含义,当时,我想已经可以结束对该问题的探讨,但还有两个小组仍意犹未尽,这时我走到他们小组中去, 看到有一位同学正将∠MAN画成直角,按同样的方法画出图形,原 来有关“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HL”已经是呼之欲出了。(如 图3,不过,这时CB>CA因为这时已经下课了, 所以我将这组同学的做法在全班同学中公布,让大家考虑若∠ MAN换成钝角按同样的方法试试看,情况又是如何?我想通过这三 方面的讨论,学生已能清楚地看到所谓“边边角”是否成立?何时成 立?已经远远超出了对“边角边”公理的理解与应用。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看到了学生自己参与探索知识形成过程所

全等三角形判定专题一( 证明题 )

全等三角形判定专题一(证明题) 1、如图,AC=AD,BC=BD,求证:AB平分∠CAD. 2如图,已知: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FB=CE,AC=DF.∠A=∠D=90°;求证:AB∥DE. 3、如图,已知AB=AC,AD=AE.求证:BD=CE. 4如图,在△ABC中,D是∠BAC的平分线上一点,BD⊥AD于D,DE∥AC交AB 于E,请说明AE=BE. 5、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如图所示,其中AB=AD,BC=DC.求证:∠BAC=∠DAC. 6、已知:如图,AB=DC,AB∥DC,求证:AD=BC.

7、如图:点C是AE的中点,∠A=∠ECD,AB=CD,求证:∠B=∠D. 8、如图,BD⊥AC于点D,CE⊥AB于点E,AD=AE.求证:BE=CD. 9、如图所示,已知AE⊥AB,AF⊥AC,AE=AB,AF=AC.求证:EC=BF. 10、已知:如图,点E、F在AD上,且AF=DE,∠B=∠C,AB∥DC.求证:AB=DC. 11已知:如图,CB⊥AD,AE⊥DC,垂足分别B、E,AE、BC相交 于点F,且AB=BC. 求证:△ABF≌△CBD.

12、如图,已知,△ABC和△ADE均为等边三角形,BD、CE交于点F. (1)求证:BD=CE;(2)求锐角∠BFC的度数. 、 13、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BC、AB、AC边上,且BE=CF,BD=CE.(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2)当∠A=40°时,求∠DEF的度数; (3)△DEF可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吗?为什么? 14、已知:如图,AB∥CD,AB=CD,点B、E、F、D在同一直线上,∠A=∠C. 求证:(1)AE=CF;(2)AE∥CF. 15、如图所示,已知AE⊥AB,AF⊥AC,AE=AB,AF=AC. 求证:(1)EC=BF;(2)EC⊥BF.

全等三角形判定的应用 优秀教案

教学设计内容要求教学案例基本信息 对应信息技术主题类别一: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T8简易多媒体环境下的学科教学 T10学科教学资源支持下的课程教学T11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T12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T13技术支持的学生技能训练与指导T14技术支持的总结与复习 开始时间8:00 结束时间8:40 学科数学学段初二年级八年级案例名称利用角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有关问题 教材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课程说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结合方面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因此,作为教育的内容及方式也必须随着改变,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教学已不适应新形式的发展,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有了很大改变,计算机辅助教学早已悄然进入了数学课堂。课堂教学的单一化、程式化势必成为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绊脚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手段介入数学教学之后,给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对丰富和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平台。作为一名教师,应努力学习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大胆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为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信息技术环境软硬件要求及搭建环境情况 电脑多媒体教室 教学资源:幻灯片课件。

全等三角形判定专题训练

全等三角形判定专题训练 (查找隐含着的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一)公共边 1、已知:如图,AD ∥BC ,AD =CB ,你能说明△ADC ≌△CBA 吗? 证明: ∵AD ∥BC (已知) ∴∠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 中 ??? ????∠=∠(公共边) = (已证) (已知) = ∴ ≌ ( ) 2、如图,∠B =∠C ,AD 平分∠BAC ,求证:△ABD ≌△ACD 证明:∵AD 平分∠BAC ( ) ∴∠ =∠ (角平分线的定义) 在△ABD 和△ACD 中 ??? ????∠∠∠=∠(公共边) = (已证)=(已知) ∴△ABD △ACD ( ) 3、如图,已知AB =A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求证:AD 是角平分线吗 证明:∵AD 是BC 边上的中线(已知) ∴ = (中线的定义) 在 中 ∴ ≌ ( ) ∴ =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AD 是角平分线( ) 4、如图,已知21∠=∠,AD=AB ,求证:ABC ??? B C A C B D ?????

5、如图,已知AB=AD,BC=DC,AC和BD相交于点O , (1)求证△ABC≌△ADC (2)求证△ABO≌△ADO 6、已知:如图,∠1=∠2,∠3=∠4。求证:AC=AD (二)公共线段 1、如图,已知AB∥DE,AC∥DF,BF=CE求证△ABC≌△DEF 2、已知AB=DE,BC=EF,AF=DC,求证△ABC≌△DEF (三)公共角或对应角有重叠 1.已知:如图3-43,∠1=∠2,AD=AE.求证:AB=AC.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A B C D O

最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教案

15.2.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明光市魏岗中学任吉平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角边”判定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两个三角形全等地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规律的过程.结合运用过程,进而培养学生有条理的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体会数学充满了探索和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边角边定理 难点:应用边角边定理证明三角形全等,线段、角相等 教学准备 不规则石头、图片、木棍、刻度尺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一、巩固复习,导入新知: 1、什么叫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3、出示一块不规则石块,让学生思考:如何较精确地测出这块石头的长度?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很容易解决此类问题。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出示课题) 二、探究活动: 1、看图回答: 通过上面的各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请你回答如下问题: 有一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一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有两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有一个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2、动手画图,得出结论 由上可以知道有一个或两个元素对应相等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组织学生画图:要求画一个三角形使两边长分别为2cm、3cm其夹角为

60°,同桌之间将两个三角形放在一起看是否全等。 这就是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第一种方法: 三、例题讲解: 例 1.继续回到本节引题:测量石块的长度。教师给出刻度尺及两根细木条,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做出一种工具(卡钳)来测量,学生分小组讨论。如图, 根据SAS,把两根木条的 中点钉在一起,上下两个 三角形全等,只需 量出AB 的距离就是石块的长度。 例2、已知:如图AD ∥BC ,AD=BC ,求证:△ADC ≌△CBA 证明:∵AD ∥BC ,(已知) ∴∠DCA=∠BCA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在△ADC 和△CBA 中, AD=BC ,(已知) ∵ ∠DAC=∠BCA ,(已证)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