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觉训练

视听觉训练
视听觉训练

视知觉能力锻炼

·划消训练

在下面这张图中,要求孩子以第一个图形(红框内)为目标,在后面的图形中,找到跟它一样的图形。

找到一个,就拿铅笔划掉一个,在预定的时间限制下(比如1分钟)完成训练。

操作要点:

要帮助孩子在找图形时练习从左往右、逐行观察的习惯。

否则东找一个西找一个,就算孩子很快全部找对了,也失去了划消训练最核心的意义——训练他从左往右、逐行观察的书面学习习惯。

划消的难度,可以随着孩子的进步一点点不断提升。一个经过训练的 6 岁孩子,可以在 2 分 6 秒完成下面这样的题目:

·舒尔特方格

舒尔特方格是非常经典的视知觉能力和专注力训练工具。

在一张有25 个小方格的表格中,将1~25 的数字打乱顺序填入。让孩子按顺序,以最快的速度将所有数字找出来,找到一个用笔划掉一个。

操作要点:

舒尔特方格有严格的时间要求。

家长可以带孩子先从3x3 的九宫格开始练习,逐步加大难度,根据孩子年纪适当对时间有更高的要求。

一般来说,7~8 岁的孩子能在50 秒左右完成5x5 的方格,并且完全正确。

如果孩子速度已经越来越快,可以让他不用铅笔、直接靠记忆找数字。除了这两个专业训练,纸上迷宫、七巧板拼图、两幅图找不同、涂色游戏、点仿画等,都是能提高孩子视知觉水平的家庭活动。

点仿画要求孩子在看到上方的目标图形后,在下方空白的图形上,画出目标图形,不能有连线错误。当孩子熟练掌握后,可以遮住上方的目标图形,要求孩子在一定时间内,在下方空白的图形上画出正确的连线。

涂色也是视知觉训练很好的工具,5 岁开始,就可以让孩子练习用颜色区分不同物体的涂色方法,而且尽量不要涂出黑色的边。

除了以上静态的训练方法,拍球、投篮、踢毽子这些需要视觉准确度的运动,5 岁后也可以带孩子多做起来了。

这些运动既能锻炼身体,也能提高孩子的视动统合能力。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孩子满 5 周岁,还经常有放东西放不到位、掉地上,拍球困难(拍球困难是指,5 岁孩子连续拍几个球都做不到)

等问题,家长最好去专业的机构寻求帮助。

各种教学媒体的特点

各种教学媒体的特点 我国学者邵瑞珍依据教学传媒所作用的感官通道,把教学传媒分为非投影视觉辅助、投影视觉辅助、听觉辅助、视听辅助。下面,我们单就教学媒体中的辅助媒体作一简单介绍。 (一)非投影类的视觉辅助媒体 这类教学媒体包括实物、模型、图表资料以及用于视觉呈现的设施——黑板及其改进后的呈现板(如磁力板、多目的板)。 黑板是讲授式教学中最常使用的媒体。在授课过程中,它可以用于支持语言交流活动,非常适合用于描述教学的内容。但它最大的缺点就是需要使用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书写,且当教师背对学生书写时,容易失去对学生应有的控制,且无法看到学生对板书内容的反应,影响教学效果。 实物能够将要学习的东西活生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但有时获得实物媒体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且有时实物也不能提供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模型是实物的一种三维代表物,它可以比实物大,比实物小,与实物一样大。能够表现实物的一定特性,且比较经济,还可以根据需要突出实物的某些性质,使学习者获得对实物内在本质的更加深刻的认识。 图表资料是一种经过特殊设计的二维的非照片类的教学媒体,它的特点是可以将所要传达的信息及其相互关系以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出来,有助于学习者把握结构,加深理解,增进记忆。 (二)投影类视觉辅助媒体 这类教学媒体主要包括投影器和各类幻灯机,是通过光和各种放大设备将信息投射到一个平面上以便于学习者观察学习的教学辅助设施。 投影器是目前课堂教学中最为广泛使用的视觉辅助设备。它的优点是:教师可以事先把许多重要的内容写在透明胶片上,因而可以大大节省上课时板书的时间;教师使用投影器时,可以始终面对学生,保持相互之间的交流;投影器可以投射各种类型的透明胶片,并且可以在胶片上加上各种强调记号,便于教师进行教学;投影器操作简便,投影胶片容易制作,便于贮存。但是投影无法对印刷资料和其他的非投影材料进行投影,有时使用起来不太方便,而且投影成像的扭曲也常常发生。 幻灯机与幻灯片配合使用的投影类视觉辅助媒体的特点是:成像清晰,便于观察;幻灯片尺寸小,易存放;自动化程度较投影器高,可以进行远距离遥控;如果需要,还可与录音机配套使用,给幻灯片配上同步的解释。但幻灯机使用时必须使周围环境暗下来,影响了师

脑功能视听觉刺激系统

脑功能视听觉刺激系统 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MRI)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利用血氧程度相关效应(Blood oxygenation level-dependent, BOLD)测量来分析人类脑的高级功能。我们利用视觉、听觉、运动、触觉或是认知等刺激来激活脑部的不同区域,同时以具有高分辨率、非侵入性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来检测这些激活区。目前,国际上fMRI技术已广泛的应用于神经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并在已作过大量研究的基础上逐步转入临床应用的阶段,中国各临床研究机构就此热点研究课题也开展了与国际的广泛合作和学术互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已发展成为人类脑功能科学研究必备的工具。 我公司为用户提供一流的fMRI实验刺激系统部件,客户化设计和安装功能磁共振实验必备的全套刺激装置以及今后的特殊功能实验设备的开发任务。整套系统采用完全开放式设计,让被试者非常轻松愉快,而且具有无限的升级潜力。全套系统包括高精度、高亮度的背投式磁共振兼容式投影系统与受检者响应反馈系统;同步系统;高质量、高降噪能力的双路无磁语音系统;高配置的计算机系统;精神和认知心理专用的全套必备软件系统并能提供各类科研支持和培训计划。 脑功能视听觉刺激系统是为进行fMRI实验,与磁共振成像设备配套的实验设备系统。它的主要功能如下。 ?为被试者提供清晰的视觉图象:实验设计者可以根据实验需要通过本系统向被试者显示包含特定信息的文字、图片或影片,给被试者提供一个明确的视觉信息刺激。 ?为被试者提供清晰的语音信息:实验设计者可以根据实验需要通过本系统向被试者输出包含特定信息的声音,给被试者提供一个明确的语音信息刺激。 ?为被试者提供反馈工具:被试者可以根据实验设计者给出的,需要被试者判断回答的图象或语音信息,通过响应控制按键盒给出被试者的反馈信息。

视听媒体辅助教学

第4章视听媒体辅助教学 作为现代教育媒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视听媒体,相对而言是教育媒体中历史比较长的一簇,它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已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使是在因特网技术迅速发展并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的今天,视听媒体在现代教育教学中仍有着不可替代的功能,是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章在介绍教育媒体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着重讨论视听媒体的基本技术与方法。 4.1教育传播媒体 世间万物无时不在进行信息的传递,一切信息的传递都必须依赖着媒体这个中介物。当我们在实施某种教育教学活动时,也必须考虑为更有效地实施这一活动而选择何种教育教学媒体。因此,了解各种教育教学媒体的一般概念和特点,熟悉各种教育教学媒体的基本知识与功能,掌握它们的选择、使用技术与技能,是教育工作者基本的职业素质要求。 4.1.1基本概念 一、媒体 信息是抽象的,它必须呈现出一定的符号形态,才能传播,为受众所感受。人们把可以承载信息的物体称为媒体(Media),它是连接传者与受者双方的中介物,是用以完成传递信息的工具。可以说,没有媒体就没有信息的呈现,没有媒体就不可能进行信息的传递。 从教育传播的角度来看媒体,我们可以认为: ??媒体是教育者进行教育与教学活动的中介手段,是受教育者或任何个体学习的基本条件。 ??媒体研究即是信息通道研究,是整体教育传播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信息的有效传递有赖于媒体的活动,媒体的慎重选用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媒体的演变密切的联系着教育的变革。 二、教育传播媒体 教育传播媒体是传递以教育教学为目的的,载有教育教学信息的物体,是连接教育者与学习者双方的中介物,是人们用来传递和取得教育教学信息的工具。 人类从远古的莽荒社会进步到现代文明社会,教育传播事业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是一种教育教学信息的传递行为,总是离不开教育传播媒体的活动,教育传播媒体也随着教育传播事业的发展而产生、发展。时至今日,教育传播媒体已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品种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二大类,

视听媒体传播教学的应用与建议

视听媒体传播教学的应用与建议 ——高恒 应用: 当代多媒体技术日趋成熟,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教学中也早有应用。在英语教学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方法,如Word、Photoshop、PowerPoint、Flash等软件,制作文字、图片、幻灯片、动画片;录制、编辑声音;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给课堂带来活生生的英语氛围,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运用于导课教学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把他们引入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之中。 二、多媒体教学运用于单词教学。在英语单词教学法改革中,要求教师结合单词创设情景,结合情景讲故事。创设的情景不仅要贴近学生生活,而且涉及的知识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范畴,从而达到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单词、理解词意的目的。为此,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扩大认知范围,尽快理解掌握新单词。 三、多媒体教学运用于讲解语言点,掌握语法知识。现代英语教学中,强调英语听说能力,但语法知识的掌握也不可忽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给老师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加快了教学节奏,避免了学生趁板书时“走神”的现象,也增加了学生们在有限的课堂中的操练时间,同时,利用多媒体生动、形象的画面来呈现语法知识,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大量操练,有助于学生理解语法结构,自然而然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四、多媒体教学运用于强化听力与课文感知。借助多媒体可以反复播放听力材料并辅以动画,达到更好的视听效果;通过多层次的课件效果,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层感知。这样,充分利用了课堂上的有效时间,也培养并发展了学生的主动意识。 五、多媒体教学运用于总结重点、难点、强化知识记忆。 在课堂教学最后的sum up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再现性,把本节课内容像放电影一样,重现在学生眼前。教师随着画面的变换,强调其重点、难点,使学生对重点、难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另外,“还可通过设置新情境,让学生即兴编演,在编演中再次体现本课的重点、难点。 综上所述,利用多媒体技术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了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语言环境,在提高学生听说能力与交际能力上,有着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单词教学中实现单词与情景的最完美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轻松愉快,实现单词记忆的正迁移效应;在课文阅读教学中通过优美的动画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直接感受到外来信息,具有直观性;在语法教学中使语法教学情境化,并扩大教学容量,让学生自始至终都有一种强烈的兴趣与积极参与的愿望。对于普通中学的英语教学来说,教师应努力激发起学生在英语学科上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多媒体的合理运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无疑是推动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 建议:

视听觉训练

视知觉能力锻炼 ·划消训练 在下面这张图中,要求孩子以第一个图形(红框内)为目标,在后面的图形中,找到跟它一样的图形。 找到一个,就拿铅笔划掉一个,在预定的时间限制下(比如1分钟)完成训练。 操作要点: 要帮助孩子在找图形时练习从左往右、逐行观察的习惯。 否则东找一个西找一个,就算孩子很快全部找对了,也失去了划消训练最核心的意义——训练他从左往右、逐行观察的书面学习习惯。 划消的难度,可以随着孩子的进步一点点不断提升。一个经过训练的 6 岁孩子,可以在 2 分 6 秒完成下面这样的题目:

·舒尔特方格 舒尔特方格是非常经典的视知觉能力和专注力训练工具。 在一张有25 个小方格的表格中,将1~25 的数字打乱顺序填入。让孩子按顺序,以最快的速度将所有数字找出来,找到一个用笔划掉一个。 操作要点: 舒尔特方格有严格的时间要求。 家长可以带孩子先从3x3 的九宫格开始练习,逐步加大难度,根据孩子年纪适当对时间有更高的要求。

一般来说,7~8 岁的孩子能在50 秒左右完成5x5 的方格,并且完全正确。 如果孩子速度已经越来越快,可以让他不用铅笔、直接靠记忆找数字。除了这两个专业训练,纸上迷宫、七巧板拼图、两幅图找不同、涂色游戏、点仿画等,都是能提高孩子视知觉水平的家庭活动。

点仿画要求孩子在看到上方的目标图形后,在下方空白的图形上,画出目标图形,不能有连线错误。当孩子熟练掌握后,可以遮住上方的目标图形,要求孩子在一定时间内,在下方空白的图形上画出正确的连线。 涂色也是视知觉训练很好的工具,5 岁开始,就可以让孩子练习用颜色区分不同物体的涂色方法,而且尽量不要涂出黑色的边。 除了以上静态的训练方法,拍球、投篮、踢毽子这些需要视觉准确度的运动,5 岁后也可以带孩子多做起来了。 这些运动既能锻炼身体,也能提高孩子的视动统合能力。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孩子满 5 周岁,还经常有放东西放不到位、掉地上,拍球困难(拍球困难是指,5 岁孩子连续拍几个球都做不到) 等问题,家长最好去专业的机构寻求帮助。

重大研究计划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

附件2: 重大研究计划“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 2008年度项目指南 与人类视听觉感知密切相关的图像、语音和文本(语言)信息在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等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将迅猛增长。这类信息可被人类直接感知和理解,也可用计算机进行处理,但计算机的处理能力远逊于人类且处理效率远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如何借鉴人类的认知机理和相关数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建立新的计算模型和方法,从而大幅度提高计算机对这类信息的理解能力与处理效率,不仅可有力推动信息科学的快速发展,也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一、科学目标 本重大研究计划的总体科学目标是: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充分发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数理科学的交叉优势,从人类的视听觉认知机理出发,研究并构建新的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机对非结构化视听觉感知信息的理解能力和海量异构信息的处理效率,克服图像、语音和文本(语言)信息处理所面临的瓶颈困难,为确保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推动信息服务及相关产业发展以及提高国民生活和健康水平做出重要贡献。具体表现为:在视听觉信息处理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视听觉信息协同计算、自然语言(汉语)理解以及与视听觉认知相关的脑―机接口等三项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集成上述相关研究成果,研制具有自然环境感知与智能行为决策能力的无人驾驶车辆验证平台,主要性能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从而提升我国在视听觉信息处理领域的整体研究实力,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人才与团队,为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提供相关研究环境

与技术支撑。 二、核心科学问题 本重大研究计划将围绕“感知特征提取、表达与整合”、“感知数据的机器学习与理解”和“多模态信息协同计算”等核心科学问题,组织并实施如下四个主要方面的研究工作。 (一)图像与视觉信息计算。 主要研究图像与视觉信息计算的认知机理,视觉基本特征的提取与选择,物体识别与图像内容理解,复杂场景下运动目标的行为分析等。提出若干图像与视觉信息的高效计算模型,取得国际公认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在Nature, Science, IEEE Trans. PAMI等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人才与研究团队。 (二)语音与听觉信息计算。 主要研究听感知机理与音频场景分析,自然环境下的语音识别与合成,口语对话分析与理解等。取得国际上有影响的原创性研究成果,提出若干语音与听觉信息的有效计算模型,在本领域国际权威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人才与研究团队。 (三)自然语言(汉语)理解。 主要研究语言加工的认知机理,语言知识建模和语义计算模型,基于语义理解的机器翻译方法,面向网络的汉语适度理解模型和系列分析工具,支持自然环境下口语对话分析、识别与理解的关键技术等。在国内已有相关成果的基础上,统筹构建大规模高标准汉语语义知识库。将上述研究成果应用到语言(汉语)信息处理典型系统中,显著提高对自然语言(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能力,并在网络信息检索、过滤和知识获取方面得到验证。 (四)多模态信息的协同计算与脑—机接口。

中枢神经元听觉信息处理的调制

中枢神经元听觉信息处理的调制 【摘要】:1.大鼠medialprefrontalcortex对听皮层神经元听反应的调制实验在60只成年SD大鼠上进行,使用常规电生理学方法,观察了电刺激大鼠medialprefrontalcodex(mPFC)对听皮层神经元听反应的影响。在122个神经元上观察了电刺激mPFC对听反应的效应。对其中93个神经元作了详细分析发现,有73个神经元的听反应受到易化(39个,41.9%)或抑制(34个,36.6%)。刺激mPFC对听反应的影响存在最佳刺激间隔(bestinter-stimulusinterval,BI),大多数神经元(51个,69%)在10-15ms之间。结果提示,大鼠mPFC对听皮层神经元的听反应有调制作用,这种调制可能是通过多级神经元环路实现的。2.大鼠mPFC对听皮层神经元频率感受野(Receptivefield,RF)可塑性的调制(1)对RF可塑性调制的类型实验在120只成年SD大鼠上进行,使用常规电生理学方法,观察了电刺激大鼠mPFC对听皮层神经元RF可塑性的影响。在226个神经元上观察到,当电刺激mPFC时,有171个神经元的RF可塑性分别受到易化或者抑制性调制,其余的55(24.3%)个神经元的RF可塑性不受电刺激mPFC影响。调制效应分为三种类型,即易化偏转类型(80个神经元,占46.8%,电刺激后偏转时间缩短,恢复时间延长),抑制偏转类型(64个神经元,占37.4%,电刺激后偏转时间延长,恢复时间缩短),和效应不确定型(27个神经元,占15.8%,电刺激后偏转时间及恢复时间都延长或都缩短)。结果提示,大鼠mPFC 可以对听皮层神经元RF可塑性进行调制,这种调制可能是通过多级神经元环路实现的。(2)对

教学媒体的概念及分类

教学媒体的概念及分类 一、教学媒体的概念 “媒体”一词源于拉丁文“Medium”,含义是“两者之间”,即承载、传递信息的媒介和工具。所以,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媒体是信息的载体,表示任何可以在信息源和接受者之间传递信息的物质。 在今天的各类教学活动中,媒体已经成为当然的组成部分,以至于人们常常忽略了“教师”也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媒体”。 Smaldino等人认为,课堂教学中,有六种媒体用的最多,分别是视频、电视、图表(diagram)、印刷资料、计算机和教师。(注)这六大类都符合媒体的定义,当这些媒体用来完成教学任务的时候,就成为教学媒体。 一个多世纪以来,教师一直在使用各种音、视频媒体辅助教学。近年来,教学媒体的队伍中,又新增加计算机、光盘、数字视盘(DVD)、卫星通讯和国际互联网等新的技术门类。 二、教学媒体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教学媒体可以有多种分类方式。 1、按具体—抽象程度分类: 依据表达信息的具体——抽象程度,美国心理学家戴尔把教学媒体分成了10个层次,用戴尔经验之塔来表示。 2、按感官通道分类: 依据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不同,也可以将教学媒体分为非投影视觉媒体、投影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和综合媒体此外,1991年,Kozma提出应该按照媒体采用的技术、支持的符号表示系统和处理能力来定义教学媒体。他强调媒体所支持的符号系统和处理能力对人的学习认知的重要性,提出了

他独特的媒体定义和分类方式。 例如,在习作教学中,没有教材,没有参考资料,借助网络,借声音设境,根据教学需要,同时提供几组音响材料,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组合方式进行思考、领悟、联想、想像,进而发现新问题,产生新见解、新思路、新突破。 如习作前,我录下各种声音:风声、雨声、敲门声、火车的奔驰声、鼓声、笑声、电话铃声、鸟鸣声……然后让学生分辨各种声音来自哪里,有什么特点,用恰当的拟声词记录下来。最后,因势利导:听了这些声音,你想到了什么?准备选哪些声音,想像出哪些情节?根据你挑选的几组音乐准备编成什么样的小故事? 如一位同学《秋天》片段:“高粱喝醉了,摇着黑红黑红的大脸,唱着‘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大豆说话了,像孩子在拍手,咯咯咯地笑了;河里的水,没有了夏日的喧嚣,呼呼呼地入睡了,眨眼间又被游上来的鱼儿摇醒了。”

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李璞译华健校 它们欢娱、调定和限制了我们这个世界的界限,同时它们也正在帮助我们解开大脑的奥秘。 对19世纪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来说,根本不存在有臭味之类的东西。他可能会把20世纪的美国人看成是极为神经质和过分敏感的人,当时在美国,人体臭味是禁忌的,强烈的香味会立即被空气清新剂压下去,一些素以其魅力和治疗威力驰名的香水,在某些场合也是被禁止使用的,以保护那些对多种化学物质极为敏感的人。 的确,在波德莱尔开始其写作的年代,文明对人类的感觉的自然状态造成的严重破坏,技术提供的能力,不仅是去驯服和使之安静,而且也是去挑逗和过度刺激。人造香味和香料欺骗了鼻子和舌头。广告商运用瞬间变幻的图像使人眼花缭乱。报警器的尖啸刺耳声和寻呼机的嘟嘟鸣叫声时刻向听力进行挑战。 在我们运用感觉之时,科学明白指出我们必须给予它们更多的尊重。越来越多的事实记载了更新换代或滥用感觉的惊人后果。科学家正在发现,如果不培育我们的天然能力,就阍影响特准的健康、情感乃至致力。例如,听觉和情绪紧密联系,当一个吃奶的婴儿在其母的怀中仰望时,其中耳肌肉反射地收缩,使他准备听到人语的音调。又如按摩般的抚摸可以减轻疼痛并使注意力集中。我们否认如何冲刷或擦洗,每个人的身体都会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天然气味,犹如指纹一样,人人名异。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气味是在选择性伙伴的一个重要因素。 各种感觉除了它们的欢娱和调定能力外,也对人类大脑各种工作打开了一个窗口。在过去的20年内,对嗅觉、视觉、听觉、触觉和味觉的大量研究已推翻了大多数过去有关大脑如何作用的理论。例如,过去科学家认为大脑在一个人出生时即已定型,以及构成神经中枢的上万亿个联系都是由遗传学所决定的。但是,研究结果发现初生儿脑中绝大部分神经元需要各种感觉的输入,才能使各种感觉相互适当地联系起来。 同样,科学理论直到最近才认为各种感官完成外界大部分信息处理工作:如眼睛观察运动,鼻子辨认气味。但是,现在科学家认识到耳朵、眼睛和手指不过是一个中转站,它们传递一些信号,然后这些信号被加以集中处理。哥伦比亚大学分子生物学家阿克塞尔称:“鼻子并不嗅味,而是由大脑进行嗅味。我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基础知识

多媒体教学的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学在八十年代已经开始出现,但当时是采用多种电子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综合运用与课堂教学。这种教学技术又称多媒体组合教学或电化教学,九十年代起,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及,多媒体计算机已经逐步取代了以往的多种教学媒体的综合使用地位。因此,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特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并借助于预先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来开展的教学活动过程。它又可以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即CAI)。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多种媒体信息,把多媒体的各个要素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通过屏幕或投影机投影显示出来,同时按需要加上声音的配合,以及使用者与计算机之间的人机交互操作,完成教学或训练过程。 二、什么是多媒体教学软件? 多媒体教学软件是一种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表现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它可以用来储存、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能让学生进行交互操作,并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介的教学媒体。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简称为多媒体课件。又称CAI课件。 三、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制作要求 作为多媒体教学软件,必须能正确表达学科的知识内容、反映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具有诊断评价、反馈强化的功能。因此,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和制作,需要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做好教学设计,系统结构模型设计、导航策略设计和交互界面设计等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反复使用,不断修改,才能使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符合教学规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课件的设计还要注意面向不同使用者的通用性。软件的使用要符合一般人的使用习惯,必要时还要在软件中提供使用帮助说明。 四、多媒体教学的发展趋势 九十年代多媒体教学主要形式是采用以教师为主导的多媒体组合教学为主,九十年代中后期,虽然计算机多媒体教学逐渐取代了以前的多种媒体的组合教学,教学效率和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但它还没有完全脱离单一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九十年代的后期和新世纪的到来,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加上“双主”模式的教育思想的运用,一种全新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正在形成和迅速发展。但不管是多媒体教学还是多媒体网络教学,它们都离不开多媒体教学软件。

2个月龄幼儿的视听觉培养

视觉、听觉刺激,促进视听结合: ①妈妈与宝宝脸对脸愉快地说话,对宝宝拍手,让妈妈的脸、声音和响声吸引孩子的注意。 ②用颜色鲜艳的、带响的转铃,飞鸟等玩具通过玩具转动和音响刺激宝宝去看、去听,并用目光去追随。 ③妈妈用带有高对比度图案的图书让宝宝看,或者边看边听书。 听和动作结合训练:妈妈唱着歌或伴音乐抱着宝宝跳舞,吸引宝宝的注意力并且给予韵律和节奏的刺激。这也是本体觉和前庭平衡觉的训练。 视听和动作结合训练:通过“够物”训练可以引起小婴儿注意、兴趣和记忆,同时也是因果关系的训练。训练小婴儿手张开、触摸、主动去抓握,四肢动作从不随意逐渐到随意,手的控制能力逐渐加强,手-眼-脑动作开始协调。 本体觉和前庭平衡觉的训练: ①俯卧时练习抬头从45°到90°;头竖立可以从数秒到数分钟;帮助婴儿左右翻身。 ②家长可以抱着孩子举高或旋转。 ③训练孩子抓握“花铃棒”促使双手张开。 ④婴儿操,触觉—动作训练。 ⑤睡摇篮。 触觉刺激: ①可以用梳子梳理头发,刺激头皮。 ②用“痒痒抓”或各种毛刷轻轻刺激全身。 .corrTxt_01{border-top:1px dashed #F0C8C8;margin-top:10px;}.corrTxt_01 h3{font-weight:bold;padding:5px 0 0 3px;line-height:25px;margin:0;}.corrTxt_01 ul{padding:0 0 0 18px;}.corrTxt_01 ul li{font-size:14px;line-height:%;}.corrTxt_01 a {text-decoration:none;}> 相关阅读:宝宝的视觉行为及发展视觉系统在书写中的作用智力开发从视觉刺激开始开发幼儿视觉的小游戏(图)视觉游戏,你会玩吗?(图)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沈阳理工大学 英语视听训练5

实习大纲: 英语视听训练5实习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英语视听说5 课程编码:070151006 适用专业:英语专业 开课单位:外国语学院 一、实习时间 第五学期5-14周共10周 二、实习地点 理学院 三、实习的目的 本课程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语言真实度较高的各类视听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视”、“听”、“说”的结合,对学生进行听力、口语等英语视听说技能的训练,提高学 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口语表达能力和对语言运用的分析理解能力。以英语录音、录像、电影电视 片等形式进行教学,经过系统的训练,使学生在听力理解方面能理解大意,辨别关键细节,领会 说话人的态度、感情和真实意图,用英语简要地做笔记并利用笔记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在口 语表达方面能运用复述、总结、对话、口头概述、即席演讲等活动形式围绕视听材料进行有针对 性的口语训练,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加深他们对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认 识和了解。 四、实习教学内容及要求 要求: 通过本学期的系统训练,在听力方面要达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四级要求: 听懂英语国家人士关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谈话;听懂中等难度(如TOEFL中的短文),理解大 意,领会作者的态度、感情和真实意图。听懂VOA正常速度和BBC新闻节目的主要内容。能大体 辨别各种英语变体(如美国英语、英国英语、澳大利亚英语);能在15分钟内听写根据已学知识编 写或选用的词数为200个左右、语速为每分钟120个单词的录音材料,错误率不超过8%;能就所 熟悉的话题进行交流;能比较连贯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内容: Unit One: AN Interview with Prince Charles (建议学时数;4学时) 本单元学习认识查尔斯王子。 第一学时: pre-listening 学习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 第二学时: while-listening 学习新单词,看光盘根据光盘内容对各项习题做出回答(包括选择 题,判断正误题,填空题及简短回答问题) 第三学时:post-listening 总结本课所学的重要的句子以及分组对本课的内容并进行讨论。 第四学时:reading-expansion 阅读一篇与本课有关的文章扩大知识面及单词量要求学生能快速 阅读掌握大意,学习一些比较好的词汇。 Unit Two: Exposing the Truth of Abu Ghraib (建议学时数;4学时)

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重大研究计划

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重大研究计划 2013年度项目指南 本重大研究计划以社会、经济和国家安全等领域中与人类视听觉信息相关的图像、语音和文本(语言)的认知机制和计算模型为研究对象,以提高计算机对这类复杂感知信息的理解能力和对海量异构信息的处理效率为主要目标,实现相关技术的突破和信息处理方式的改变,为满足社会与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做出贡献。 一、科学目标 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充分发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数理科学的交叉优势,从人的视听觉认知机理出发,研究和构建新的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机对视听觉感知信息的理解能力和非结构化海量信息的处理效率,为推动信息服务及相关产业发展、提高国民生活和健康水平和确保国家安全与公共安全做出重要贡献。具体表现为:在视听觉信息处理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视听觉信息计算以及与视听觉认知相关的脑-机接口等关键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集成上述主要研究成果,研制具有自然环境感知与智能行为决策能力的无人驾驶车辆验证平台,主要性能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人才与团队,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提供相关研究环境与技术支撑。 二、2013年度重点资助领域和研究方向 本重大研究计划自2008年启动至今已资助“重点支持项目”20项、“培育项目”53项和集成项目1项(有关信息参见https://www.360docs.net/doc/1d9881715.html,/)。

目前,重大研究计划“视听觉信息的认知计算”已进入集成升华关键阶段,为了顺利实现本重大研究计划的总体科学目标,2013年度重点研究和支持如下两个领域: (一)基于视听觉认知机理的无人驾驶车辆与行驶环境理解。 针对无人驾驶车辆行驶需求,研究生物视听觉信息处理不同阶段的认知机理和计算模型:包括视听觉信息早期处理(视听觉信息预处理与增强)、中期处理(降维、特征选择与提取)和后期处理(分类、识别与理解)等不同阶段的认知机理与可计算模型。 1.基于视听觉认知机理的无人驾驶车辆。 资助集成项目1项,资助期限3年,资助经费约1100万。 该集成项目要充分集成和体现在本重大研究计划资助下所取得的有关视听觉信息认知机理与计算机视觉方面的重要创新性成果,同时还要集成和体现在本重大研究计划资助下所研发的智能车关键技术与器件(如控制器、激光雷达、传感器和芯片技术等),研制无人驾驶车辆平台,实现复杂交通环境下高性能长距离自主行驶(具体考核指标不低于2012年度集成项目的要求)。本集成项目需在指导专家组的指导下开展相关成果的集成与验证研究。 2.基于生物视觉机理的交通环境理解与目标检测。 资助培育项目1项,资助期限2年,资助经费约100万。 研究基于生物视觉机理及其视觉皮层信息处理机制的交通环境理解新模型和高效视觉信息处理方法,并在上述集成项目中得到可靠验证。 (二)先进脑机接口与脑认知图像重建。 1. 先进脑机接口。 资助重点支持项目1项,资助期限3年,资助经费约250万。

什么样的课才适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举例说明

什么样的课才适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举例说明 目前,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老师们的重视。电脑在教学中的体现主要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旨在通过这种紧扣时代脉搏的手段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由于有的老师使用不当,违反教育规律,结果事与原违。 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的新型手段。顺应文化类型的转轨,教学也要向丰富的视听文化靠拢。这并不是说要放弃传统的读写文化训练,而是在读写的基础上,添加视听的元素,增大课堂容量,增加知识的吸引力、时代感,从而提高教学质量。随着多媒体电脑进入家庭,Internet在未来世纪的普及,传统的教育观念将面临一次革命。为什么孩子大多喜欢玩电脑游戏?因为游戏提供的是有趣的画面、动听的音乐、刺激的挑战……使学生在娱乐中得到丰富的知识,真正做到了“乐学”。例如:《大航海》游戏的情节在一个少年驾船游历世界,在游历过程中游戏向学生提供了各地的地理概况、风土人情、特产、忌讳等等富于知识性、娱乐性的学科文化。在掌握的同时还要求即时应用,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学”与“用”紧密结合,知识直接转化成能力。试想作为老师的我们,在未来世纪里,仍然以粉笔加黑板进行教学的话,首先会使我们的教学失去现代意识和吸引力。作为下一个世纪的教育工作者,若再不融入这种时代更新的步伐,我们会被学生淘汰,我们的学生也会被世界淘汰。因此,在历史的选择面前,我认为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势在必行。 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不仅具有视听功能,还是一种人机交互系统,它要求学习者直接进入教学活动并能从计算机中得到评价信息、决策意见,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个别化学习。同时多媒体计算机对音频、视频信息的处理使教学内容的表达更加生动活泼、有趣。学生边听、边看、边做,更加有效地理解和记忆所学习的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优化。在教育上,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逐渐兴盛,它大大改善了传统CAI的品质。在交互性与画面设计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同时它也带来了有声的计算机学习环境,因此在教育领域成为多媒体应用的主要领域。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领域显示出众多的优势和特点:直观性、互动性、个别性、评价性、延展性等。以直观性为例:媒体的介入,大大缩短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例如在教授三角形相等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来展示两个三角形相等,这样每一位同学都能非常直观地看到三条边和三个角是相等的,加深了同学们的理解和记忆。借助媒体可以在各个空间自由往来,使学生的思维随着媒体的介入在时空中纵横驰骋。若能使互动性、个别性、应用性等原则同时介入,多媒体向我们呈现的将是一个崭新的教学空间。 多媒体辅助教学,其最大的、也是最容易实现的是直观性,若能实现直观性,可以说达到了媒体课件的基本要求。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不容忽视的是

什么是教学媒体教学资源

一、媒体的概念 是的,你答对了。以上图中的绳结就是媒体。或许有人会问绳子不是绑东西用的工具吗?什么时候成媒体了? 媒体到底是什么 呢?读完我们的阅读材料或许你就明白了。 从定义上来说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是人类信息交流的手段。在上图中,绳子每打一个节都代表有重要事情发生,例如:今天酋长来我家吃饭了。“酋长来我家吃饭”就是信息,而巫师用绳子这种工具把信息记录了下来,并给小朋友传递了“那天有重要事情的发生”的信息。在此绳子成了承载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所以,绳子就成为媒体了!!! 二、教学媒体 由媒体的概念可知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时,就被称为教学媒体。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教学媒体的概念: 教学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教学信息的介质或工具。 例如,我们常用的粉笔和黑板,可以用来加工和传递文字形式的教学信息,因此粉笔和黑板就是教学媒体;录音机可以用声音来传递声音形式的教学信息,电视可以传递音视频教学信息,多媒体计算机不但可以传递声音、图像、文本还具有交互功能,这些都是教学媒体。

传递信息是媒体的基本功能,教学媒体的基本功能就是用来传递和存储教学信息的。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多种媒体往往比教师直接口述更为直观、形象,也更为生动有趣。 小资料: 在我国最早有史料记载的教学媒体就是:针灸铜人,设计者王唯一,大约生活在公元11 世纪。他设计的铜人在当时水平是相当高的。铜人与人体实际大小相似,胸腹腔中空,其壁活动,可以移动,腔中铸有心肝肺脾胃肠等内脏。铜人表面铸有经络走向及穴位位置、名称。据记载,当考核学生掌握针刺技术的程度时,先在铜人表面涂上一层黄蜡,向铜人内部灌满水( 一说是水银) ,学生用针扎刺穴位,如果扎得准确,水就会由孔中流出,否则无水流出。设计可谓巧妙。针灸铜人作为教学工具,形象具体,《图经》则作为铜人的文字说明,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三、教学媒体分类和功能 1. 教学媒体的分类 根据媒体作用于人感官的不同,教学媒体可以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以及综合媒体四类。视觉媒体:指只需利用眼睛看得媒体,如书籍、黑板、挂图、模型、幻灯投影等。听觉媒体:指

英语视听训练3教学大纲

《英语视听训练3》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70151003 学时/学分:16/2 一、大纲说明 (一)适用专业:英语 (二)适用教学计划版本: 2017版 二、实习的性质、目的、任务 实习的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语言综合技能课,是加强英语听说、交际能力必需的基础课程。本课程结合了听力、口语课程的一些基本功能,通过对学生进行听力、口语等英语听说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口语表达能力和对语言运用的分析理解能力。 实习的目的: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从视觉,听力,口语三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为英语交际综合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为听,说,读,写,译英语综合能力的训练产生有益的影响。另外,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听说技巧和能力。通过了解和熟悉大量英语视听材料,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听说策略;了解视听材料内容知识,基本结果和情景语境,逐步掌握获取有效信息的听辨能力,提高他们对所听、所看材料的分析、归纳、判断和理解能力;全面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实习的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大量的以交际功能为主线的视听说及交际练习和实践,使学生能听懂慢速的交际对话,掌握会话策略,能用所学的句子、句型就日常生活中的一般情景和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进行较自如地交流,语音,语调基本正确,无重大语法错误,英语表达地道得体。重点培养学生把语言运用到实际涉外交际环境中的能力,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三、实习的组织实施 根据实习的进程,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进行统一上课。 四、实习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学期的听说训练,要求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听力训练,并能听懂题材熟悉、句子结构比较复杂、基本上没有生词、语速为每分钟200词左右的会话、谈话、报道和讲座,抓住中心大意和有关细节,领会作者观点和态度。能就教材内容作简短回答和复述,能就某一给定的话题稍有深度的发言。表达思想基本清楚,逻辑准确,语音语调比较标准。 五、实习内容 Unit One: Pirates of the Internet (学时: 4学时) 本单元学习与网络相关的知识及其英语表达 第一学时: pre-listening 学习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 第二学时: while-listening 学习新单词,看光盘根据光盘内容对各项习题做出回答(包括选择题,判断正误题,填空题及简短回答问题) 第三学时:post-listening 总结本课所学的重要的句子以及分组对网络问题进行讨论。

艺术视听觉心理分析(无意识知觉理论引论)摘录

艺术心理分析作者:安东.埃伦茨维希 二完形范围外的艺术形式 1 学习美术的人更容易观察从背景上切出的负像形体。例如,人的肘部放在一把扶手椅上,其间会形成一个三角形。还有,学生必须采取一种单一形式去构成光影的块面,它们正好越过了真正图形的轮廓。这些光影的块面又会构成一种跌置在真正图形上面的图案(明暗画法)。学生所学的,相当于一种逆完形原则的知觉技能,将真正的对象分解成为抽象的片段,再重新把它们组成迭置的图案。 2 完形心理学理论提出的完形原则仅仅适用于有意识的表层知觉范围。"深层心理”这个术语与“表层心理”对应,于表层知觉存在着根本区别,肯定存在一种无意识知觉,它不受意识完形(表层完形)的约束,它观察的对象是那些对抗形体组合,例如负像背景或者技法的细微形体,精神分析学认为,深层知觉不仅脱离了表层完形,而且遵循着一种截然不同的形式法则。 例如:当我们的表层心理相当清醒,处于理智的最高张力状态时,只有这个时候,我们的眼睛才会敏锐地注意到我们周围的真实物体,竭力去观察尽可能简洁而单纯的完形。但是,当我们将目光转向我们内心(如戏剧,艺术,白日梦,或是在入睡时的沉梦中)精神能量被从心理表层吸入心理深层,这时我们的视觉就失去了它的敏锐而界限分明的边缘,被观察的形体就变得模糊含混,浑然一体,并且在连绵的流动中断断续续了。 深度视觉中也包括迭置的视觉,而在表层视觉来说,这种迭置的视觉是不可能存在的。在梦中,这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梦中的形象往往似乎包括了几种截然不同的物体形象,例如,同时包括了一辆婴儿车一辆灵柩车和一门大炮,它们的形状似乎一个迭置在另一个上面。儿童心理学家得出结论:在儿童眼里,世界上的物体

视听教育 现代基础教育理论

视听教育(Audio-Visual Education)最早出现于美国。指的是依据教育理论,运用多种媒体,充分发挥视听感官的功能,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具体而言,视听教育是指运用照片、图表、模型、标本、仪器、录音唱片、广播、电视、电影等视听手段进行教学、教育活动,以及直接由视听觉获得知识的教学活动。如参观、旅行、表演、展览、实验、实习等都属于视听教育范围。 目录 1视听教育 2视听教育的初级阶段 ?(一)视觉教学? (二)视听教学 1视听教育编辑 视听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改进教育信息传递的过程,借助视听辅助媒体,使学生迅速获得信息。 视听教育的渊源:在教育领域中长期以来存在着对形式主义和教学中的“言语主义”(Verbalism)的反感情绪。克服学校教学中“言语主义”的弊病是几个世纪以来许多教育家希望改革的一个方面。夸美纽斯、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和杜威等人的著作中都反映出要求这种改革的思想。他们的思想可以看做是视听教育运动产生的渊源。 视听教育产生的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由于工业技术现代化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人们越来越重视实用课程和更新、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社会著名思想家对于各种思想的传播和推动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也同时因为产业革命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形成新的媒体技术手段。综合来说,因素共为以下三点: 1、工业现代化发展而引起的教育需要。

2、教育家教育思想的影响和推动。 3、新的技术手段的发明和应用。 2视听教育的初级阶段编辑 (一)视觉教学 由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的各种新的教育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才形成“视觉教育”的思想。而当时,主要的形式却是学校博物馆通过销售的形式来进行的。 此后电影的发明对视觉教学运动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918~1928年十年间,这场视觉教学运动标志着教育技术的发端。 (二)视听教学 在之前纯视觉的教育媒体逐渐出现了有声的电影或广播录音技术,是原来的视觉教学概念逐渐扩展为视听教学阶段。而其起先于英国(见书本P8详细内容)。 1918~1942年之间为教育技术发展的初期阶段。 四、“二战”期间及战后十年的视听教学(1941-1945-1955) 促进此时视听教学发展的原因有以下四点: 1、工业和军队的训练部门制定了大规模的人才培训计划(新方法)。 2、工业和军事训练中强调绩效能力的培养,目的明确、操作性强;也强调训练者的工作职责(目标性、操作性强)。 3、美国联邦政府为实施教学技术制定了一些列政策,鼓励制作各类教材、广泛实用媒体(政策支持)。 4、美国联邦政府为实施教学技术而巨额拨款(财政支持)。 视觉媒体编辑

视听训练对老年人认知能力的重塑作用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9, 9(4), 764-771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9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1d9881715.html,/journal/ap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1d9881715.html,/10.12677/ap.2019.94094 Modulation of Audiovisual Training on the Cognitive Ability of Older Adults Ao Guo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Faculty of Education, Hubei University, Wuhan Hubei Received: Apr. 6th, 2019; accepted: Apr. 22nd, 2019; published: Apr. 29th, 2019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odulation of audiovisual training on the cognitive ability of older adults. Methods: We combined the time factor with the space factor and investigated the cognitive alteration in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fter audiovisual training, based on the para-digm of simultaneity judgment tasks. Then the basic Cognitive Ability Test was conducted to ana-lyze quantitatively the cognitive ability of different groups in the condition of pretest and posttest. Result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resented significantly better score in working memory of the posttest than pretest,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retest and posttest in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Audiovisual training can enhance the capacity of working memory, which then can remodel the cognitive ability of older adults. Keywords Audiovisual Temporal Simultaneity Judgment Tasks, Time Factor, Space Factor, Working Memory, Audiovisual Training 视听训练对老年人认知能力的重塑作用 郭敖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湖北武汉 收稿日期:2019年4月6日;录用日期:2019年4月22日;发布日期:2019年4月29日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视听训练对老年人认知能力的重塑作用。方法:在经典的视听时序同步性判断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