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阜宁县第二人民医院

目录

内科、脑卒中专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住院)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骨伤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糖尿病专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

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

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 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病类诊断

(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

痰蒙清窍证

痰热内闭证

元气败脱证

风火上扰证

风痰阻络证

痰热腑实证

阴虚风动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和脑梗死(ICD-10 编码:I63)的患者。

2.病期属于急性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可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3)凝血功能检查。

(4)血压、心电图。

(5)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X线片。

(必要时选择加做颅外段)。

(6)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7)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B超)

(8)头颅影像学检查(CT 或M RI)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M RA、DSA 或C TA、C 反应蛋白、超声心动、高同型半胱氨酸、D-2 聚体、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心理测评及智能测评、双下肢血管B超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中脏腑:醒神开窍为主,按照阳闭、阴闭分证论治,及时扶正固脱。

(2)中经络:以活血通络为主,辨证予以平肝、清热、化痰、通腑、益气、养阴等法。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针灸治疗:生命体征平稳后可尽早应用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4.推拿治疗: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5.中药熏洗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6.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香疗、蜡疗等。

7.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呼吸功能维持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颅内高压和脑水肿、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法等。可参照2010 年中华医学

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8.康复训练:病情平稳后尽早进行康复训练。

9.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主要症状有所改善。

2.病程进入恢复期。

3.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4.初步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康复方案和二级预防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TCD 编码:BNG080、ICD-10 编码:I63)疾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

病分期为急性期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1 天实际住院日:天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恢复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

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

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

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2010 年)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

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临床常见证候:风

火上扰证

痰瘀阻络证

痰热腑实证

阴虚风动证

气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诊疗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2-2008)

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和脑梗死(ICD-10 编码:I63)的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恢复期。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潜血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胸部透视或X线片

(6)经颅多普勒超声T CD(必要时选择加做颅外段)

(7)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B超)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影像学检查(CT、MRI、MRA、 DSA 、C 反应蛋白、超声心动、高同型半胱氨酸、24 小时动态血压监测、D-2 聚体、或C TA 等)

双下肢血管B超等。

(八)治疗方案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以活血通络为主,辨证予以平肝、清

热、化痰、通腑、益气、养阴等法。

(1)风火上扰证:清热平肝,潜阳息风。

(2)痰瘀阻络证:化痰通络。

(3)痰热腑实证:化痰通腑。

(4)阴虚风动证:滋阴息风。

(5)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

2.针灸治疗

3.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选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4.中药熏洗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

5.推拿治疗: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6.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香疗、蜡疗等。

7.内科基础治疗:主要包括呼吸功能维持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颅内高压和脑水肿、合并感染及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法等。可参照《临床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神经病学分册》

8.康复训练:进行规范的康复训练。

9.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病情好转,主要症状有所改善。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的二级预防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严重者可退出本路径。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4.进入路径的患者虽然经过急性期抢救已病情平稳,进入恢复期,但仍然存在意识障碍者,病情较重,会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二、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TCD 编码:BNG080、ICD-10 编码:I63)疾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死)

病分期为恢复期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8 天实际住院日:天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以眩晕为主症的患者。

一、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眩晕(TCD 编码:BNG070)。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

(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第二版,上海科医病证部分》

(2008 年),及《实用中医内科学》

学技术出版社,2009 年)

(粟秀初,黄如训主编,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第(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眩晕》

二版,2008 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眩

晕临床常见证候:

风痰上扰证

阴虚阳亢证

肝火上炎证

痰瘀阻窍证

气血亏虚证

肾精不足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眩晕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

(ZYYXH/T18-2008)

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眩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眩晕(TCD 编码: BNG070)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

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肿瘤、脑外伤、脑梗死、脑出血等引起的眩晕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

(3)心电图

(4)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

(BAEP)

、颈动脉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如颈椎X 线片、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

血管超声、头颅影像学检查、前庭功能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痰上扰证:祛风化痰,健脾和胃。

(2)阴虚阳亢证: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3)肝火上炎证: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4)痰瘀阻窍证:活血化痰,通络开窍。

(5)气血亏虚证:补益气血,健运脾胃。

(6)肾精不足证:补肾填精,充养脑髓。

2. 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针灸治疗:急重期配合体针和耳穴治疗。

4.其他疗法:根据患者情况,可选用耳尖放血疗法等。

5.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眩晕症状明显改善,基本痊愈。

2.病情稳定,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了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二、眩晕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眩晕(TCD 编码:BNG070)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 天实际住院日:天

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住院)

(试行)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分级为I级或II级者(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的住院患者。

一、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应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胸痹心痛病(TCD编码:BNX02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ICD-IO编码:120.805),且心绞痛分级为Ⅲ级或Ⅳ级者(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1995年)。

(2)西医诊断:参照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

(3)心绞痛分级标准:参照1972年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标准。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胸痹心痛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胸痹心痛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住院患者的临床常见证候:

心痛发作期:

寒凝血瘀证

气滞血瘀证

心痛缓解期:

气虚血瘀证

气滞血瘀证

痰阻血瘀证

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胸痹急症协作组《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2008)。

l.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且心绞痛分级为Ⅲ级或Ⅳ级者。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Ⅲ级或Ⅳ级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比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症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 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

(3)心肌损伤标志物(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肌红蛋白);

(4)凝血功能检查;

(5)血压、脉搏、心率;

(6)心电图;

(7)胸部X线片;

(8)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

(9)24小时动态心电图。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24小时动态血压、甲状腺功能、B型钠尿肽(BNP),超敏CRP,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冠脉CTA 、经颅多普勒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静息心肌核素显像+负荷心肌核素显像、腹部超声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心痛发作期

①寒凝血瘀证:活血散寒止痛。

①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化瘀。

(2)心痛缓解期:

①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化瘀。

②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化瘀。

③痰阻血瘀证:祛痰活血化瘀。

④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益气养阴、活血化瘀。

⑤热毒血瘀证:解毒活血化瘀。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针灸治疗。

4.穴位贴敷。

5.其他适宜疗法。

6.辨证施护。

(九)完成标准

1.病情稳定,心痛、胸闷、气短等主要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心绞痛分级属于Ⅰ级或Ⅱ级者。

2.没有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3.制定具有中医特色的个体化冠心病治疗及二级预防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急性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肿瘤等其他系统疾病者,需要特殊处理或者住院者。

3.出现急性心衰、心源性休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4.患者及其家属在路径实施过程中发生异议,导致该路径无法正常实施,退出本路径。

胸痹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

胸痹中医临床路径及诊疗方案 胸痹(慢性稳定性心绞痛)是中医优势病种之一。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心绞痛分级为III级或 Ⅳ级者的住院患者。 适应对象包括中医诊断为胸痹心痛病的患者和西医诊断为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 中医诊断的依据是左侧胸部或胸骨中段突发憋闷而痛,疼痛性质为隐痛、胀痛、刺痛、绞痛、灼痛。疼痛常可窜及肩背、前臂、咽喉、胃脘部等,甚者可沿手少阴、手厥阴经循行部位窜至中指或小指,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含硝酸甘油片难以缓解,可见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手足青冷至肘膝关节处甚至XXX死,旦发夕死,常合并心律失常,心功能不 全及休克,多为真心痛表现。突然发病,时作时止,反复发作。持续时间短暂,一般几秒至数十分钟,经休息或服药后可迅速缓解。多见于中年以上,常因情志波动,气侯变化,多饮暴食,劳累过度等而绣发。心电图、白细胞总数、血沉、血清酶学检查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

西医诊断的依据是症状,包括疼痛部位、性质、诱因和持续时间。疼痛常为压迫、发闷或紧缩性,也可有烧灼感,但不尖锐,不像针刺或刀扎样痛,偶伴濒死的恐惧感觉,发作时,患者往往不自觉地停止原来的活动,直至症状缓解。发作常由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所激发,饱食、寒冷、吸烟、心功过速、休克等亦可诱发。疼痛出现后常逐步加重,然有在3~5分钟内逐渐消失,一般在停止原来诱发症状的活动后即缓解。舌下含用硝酸甘油也能在几分钟内使之缓解。可数天或数星期发作一次,亦可一日内多次发作。 体征:通常情况下没有异常体征。心绞痛发作时,心率增快,血压升高,表情焦虑,皮肤变冷或出汗,有时会出现第四或第三心音奔马律。有时会出现暂时性心尖部收缩期杂音,第二心音可能会出现逆分裂或交替脉。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心脏X线检查:没有异常发现或心影增大,肺充血等。 2.心电图: A。静息时心电图:大约半数患者在正常范围内,也可能出现阵旧性心肌梗死的改变或非特异性ST段或T波异常,有

优势病种及临床路径工作计划

优势病种及临床路径工作计划 一、引言 优势病种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具有较高病例数和绩效优势的特定疾病类型。为了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制定有效的临床路径工作计划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重点探讨优势病种及临床路径工作计划的相关内容。 二、优势病种的选择 优势病种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病例数、可操作性、患 者需求、医疗资源等。在做出选择时,应充分分析医疗机构的优势和特点,并结合患者需求和资源配置,选择与医疗机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病种作为优势病种。 三、优势病种的特点 每个疾病都有其特定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而所选优势病种也不例外。下面将根据具体疾病类型的不同,介绍其特点和相关工作计划。 1.心脏病的临床路径工作计划 心脏病是一类危害人类生命的疾病,对于心脏病患者来说,优化的临 床路径是至关重要的。心脏病的临床路径工作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心脏病的早期预防和筛查 -心脏病的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心脏病的治疗方案和手术选择 -心脏病的术后护理和康复计划 2.糖尿病的临床路径工作计划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临床路径工作计划对于糖尿病 患者的管理非常重要。糖尿病的临床路径工作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糖尿病的食谱和饮食控制 -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治疗和药物选择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3.癌症的临床路径工作计划 癌症是一类具有较高病例数的严重疾病,良好的临床路径工作计划可 以提高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癌症的临床路径工作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癌症的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 -癌症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案 -癌症患者的术前准备和手术方案 -癌症患者的术后康复和随访计划 四、临床路径工作计划的实施与评估 制定临床路径工作计划只是第一步,更关键的是实施和评估。在实施 临床路径工作计划时,需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和流程,并加强团队协作,确保计划的有效执行。同时,通过不断收集和分析临床数据,可以对临床路径工作计划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不断提高其科学性和可行性。 五、结语 优势病种及临床路径工作计划的制定对于医疗机构和患者来说具有重 要意义。通过合理选择优势病种,制定科学有效的临床路径工作计划,可以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同时,实施和评估临床路径工作计划也是不可或缺的步骤,只有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健康需求。

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价值。在现代医学的发展过程中,中医在许多病种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医院中医科作为一支重要的医疗队伍,具备了治疗许多常见病和疑难杂症的优势。本文将就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加以阐述。 一、肝胆疾病 1、临床路径 (1)初诊:为患者进行病史及身体状况详细询问,综合分析 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2)诊断:通过对患者的抽血检查、肝功能检测等检查,来 诊断肝胆疾病的具体类型和程度。 (3)治疗: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采用针灸、中药、推拿等 中医方法来治疗疾病,并辅以西医药物。 (4)观察: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定期观察,如诊断及时 调整治疗方案。 (5)随访:对治疗完成的患者进行随访,倾听患者宣泄情绪,纠正生活习惯,做好肝胆疾病的预防工作。

2、诊疗方案 (1)肝炎:治疗方案根据实证、表里、振奋解毒规律,选用 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填精补气等治疗方法。 (2)脂肪肝:选用明目、解毒、加强新陈代谢和抗氧化的治 疗方案,辅之以适度的瘦身及运动,对脂肪肝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二、心血管疾病 1、临床路径 (1)初诊:对患者进行身体状况及病史详细询问,采集病例 信息。 (2)辅助检查:通过测量血压、心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等检查,综合分析病情。 (3)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辨证情况,选择中医针灸、推拿、气功等方法,辅之以西医药物治疗。 (4)随访:治疗完成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指导患者注意饮 食和生活习惯,加强运动与锻炼。 2、诊疗方案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阜宁县第二人民医院

目录 内科、脑卒中专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恢复期中医临床路径 眩晕中医临床路径 胸痹心痛病(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中医临床路径(住院)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 咳嗽(感冒后咳嗽或感染后咳嗽)中医临床路径 骨伤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临床路径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临床路径 糖尿病专科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消渴病(2型糖尿病)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早中期中医临床路径 消渴病肾病(糖尿病肾病)晚期中医临床路径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死的急性期患者。 一、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中风病(TCD 编码:BNG080) 。西 。 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 编码:I63)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中风病中医诊 。 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1995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 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 (2)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3)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上。 3.病类诊断 (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4.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诊疗方案”。 中风病(脑梗死)急性期临床常见证候: 痰蒙清窍证 痰热内闭证 元气败脱证 风火上扰证 风痰阻络证 痰热腑实证 阴虚风动证 气虚血瘀证

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实施方案 (2)

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实施方案 1. 引言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优 势和特点。在医院中,中医优势病种的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可以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疗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本文将介绍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实施方案的流程和要点。 2. 实施方案的流程 2.1 确定优势病种 首先需要在医院内确定中医优势病种。这可以通过医院的 数据分析和临床经验总结得出。一般来说,中医在某些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如肝病、肾病、风湿病等。确定优势病种是制定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基础。 2.2 制定临床路径 临床路径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按照一定的流程和 时间节点进行医疗活动的顺序和内容。制定中医优势病种的临

床路径需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收集相关文献和临床指南,了解该疾病的常规治疗方法和经验 - 结合中医药理论和临床实践,确定中医在该疾病中的治疗方法和关键环节 - 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制定临床路径的流程和时间节点 - 将临床路径与医院的信息系统相结合,实现路径的电子化管理和跟踪 2.3 制定诊疗方案 诊疗方案是指在临床路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制定诊疗方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患者的病情和病因分析 - 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理论 - 中药 的选方和用药原则 - 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的应用 制定诊疗方案需要由中医专家组进行讨论和确定,并在临 床实践中不断优化和调整。 3. 实施方案的要点 3.1 多学科合作 中医优势病种的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需要多 学科的合作。在制定临床路径时,需要由中医专家、西医专家、护理人员等多个学科的人员共同参与,确保路径的科学性和可

2023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实施方案

2023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的实施方案 2023年,医疗科技和现代医学会更加发达,但是中医仍旧是传统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2023年,中国的中医医疗服务将有哪些优势病种需要注意,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又应该如何实施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 一、中医在优势病种的疗效 中医作为一种中华民族传统的医学,有着丰厚的学术积淀和宝贵的临床经验。中医治疗的临床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针对疾病的根本原因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治疗的根本效果。 2.中医注重调理身体的整体状态,提高人体自我调适能力,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3.中医治疗方案因人而异,不仅根据疾病的类型,还会结合病人的整体情况进行调整,更贴切的进行诊疗。

在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疫情期间,中医药被广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中医药在8个省市的疗效观察中显示:中 药联合西医治疗组肺部病变加速吸收的时间显著缩短,体温正常 化时间也显著缩短。 二、临床路径的运用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s)是针对特定疾病所设计出的规范 化医疗流程。开展临床路径管理,不但节约时间和成本,更能提 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将中医药应用到临床路径中,可以规范中医诊疗流程,减少诊 疗风险,降低住院时间、成本和费用,提高疗效和治愈率。例如,对于急性胃炎病患,中医可能会建议采用中成药;临床路径制定 应遵循中医药特点,充分考虑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能最大化 满足患者的需求。 三、中医诊疗方案的制定

在中医医疗中,制定一个切合病情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管理方法需遵循中医的独特理论与方法,并匹配病人的实际情况。 中医药处方是中医临床治疗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中药联合中西医治疗,可针对病情设计合适的中药配方,对全身进行调节,防止疾病复发。例如,济生方治疗冠心病和心绞痛,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200多个医院临床使用过。 总之,在2023年的前瞻中医医疗服务中,中医药的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实施方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医的特色,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运用都会对病患的整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 1.突发性眩晕: 中医优势:中医在治疗突发性眩晕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优势。中医认为突发性眩晕是由于人体的阴阳失调,气血不足或痰湿内蕴引起的,可以通过经络调理和中药治疗来改善症状。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艾灸、中药调理、按摩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加强体内的气血循环,从而减轻眩晕症状。 2.慢性疼痛病: 中医优势:中医在治疗慢性疼痛病方面也有明显的优势。中医认为慢性疼痛是由于人体的气血不畅、经络堵塞引起的,可以通过调理经络和激活体内的气血流动来缓解疼痛。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拔罐、中药调理等。这些方法可以刺激穴位、促进气血流通,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3.焦虑和抑郁症: 中医优势:中医在治疗焦虑和抑郁症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中医认为焦虑和抑郁是由于人体的心脾失调、气血不顺引起的,可以通过调理心脾和疏通气血来缓解症状。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推拿按摩等。这些方法可以改善心脾功能,促进气血循环,从而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 4.高血压: 中医优势:中医在治疗高血压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人体的肝郁气滞、瘀血内蕴引起的,可以通过调理肝气和疏通瘀血

来降低血压。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推拿按摩等。这些方法可以平缓肝气,促进瘀血排出,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5.冠心病: 中医优势:中医在治疗冠心病方面也有明显的优势。中医认为冠心病是由于人体的心脾失调、气血不足引起的,可以通过调理心脾和补充气血来缓解症状。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调理、推拿按摩等。这些方法可以增加心脏供血和氧气供应,从而改善心脏功能,减轻冠心病症状。 总结起来,中医在突发性眩晕、慢性疼痛病、焦虑和抑郁症、高血压和冠心病等病种的临床路径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中药调理、推拿按摩等,这些方法可以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来缓解症状、改善疾病。与西医治疗方法相比,中医治疗更加温和、综合和个体化,更注重整体调理和预防,适合长期治疗和稳定疗效的需要。因此,中医在这些病种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重磅!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

重磅!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范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持续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工作,委托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专家制订了风温肺热病(重症肺炎)等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 都有哪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呢?一起看一看吧~ 风温肺热病 (重症肺炎) 登革热 颤病 (帕金森叠加综合征) 亨特综合征 咳嗽病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痿病 (视神经脊髓炎) 支气管扩张症 风温肺热病 (医院获得性肺炎)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 儿童紫癜性肾炎 肺炎喘嗽 (毛细支气管炎) 小儿腹痛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小儿急乳蛾 (小儿急性扁桃体炎)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无严重并发症 肺炎喘嗽 (支原体肺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 尿频 (神经性尿频) 水肿病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恶阻病 (妊娠剧吐)

盆腔淤血综合征 狼疮性肾炎 纤维肌痛症 病毒性脑炎急性期中医临床路径 呆病 (典型阿尔茨海默病) 痿病 (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神经根神经病) 痿病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痿病 (运动神经元病) 痿病 (重症肌无力) 喉痈 (咽喉部脓肿) 不育症 (精索静脉曲张) 血精

(精囊炎) 子痈 (急慢性睾丸附睾炎) 精癃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石淋 (尿石症) 黄水疮 (脓疱疮) 慢性光化性皮炎 葡萄疫 (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红皮病型银屑病 脓疱型银屑病 前列腺癌(前列腺恶性肿瘤)围手术期 胁痛 (胆囊结石) 乳岩 (乳腺癌巩固期)

2023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实施方案通用

2023医院中医优势病种临床路径和诊疗方 案的实施方案通用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在国内医疗领域有着重要地位。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的疗效,推广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的实施,可以采取以下方案: 1.建立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制定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将现有的中医疗效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建立一套完整的临床诊疗流程和方案,说明各中医治疗环节的概念、原则、方法、技巧、治疗方案等。 2. 建立一支专业中医团队组建专业的中医团队,包括中医师、主治医师和专家组成,由高级中医师负责管理,建立健全中医服务体系和配套工作流程,确保诊疗方案的实现。 3. 推广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加强宣传推广,引导患者主动选择中医治疗,并且为其提供优质的中医服务。同时,定期组织中医临床多学科会诊,交流临床经验,进一步提升中医的临床学术水平。 4. 落实优惠政策为了提高患者体验、提升中医技术、转化临床效果,建议政府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与补贴措施,如采取购置价格优惠、试点降费等措施,鼓励各大医院建设标准化中医科室和中医服务。 5. 加强科技支撑和建设加强中医科技的研究和发展,在临床治疗中逐步引入数字化技术、中医诊疗软件等信息化手段,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提高中医临床诊疗的水平。

【实施步骤】 1. 建立多学科工作组,确定优势病种 2. 制定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 3. 组建专业中医团队 4. 加强宣传推广 5. 落实优惠政策 6. 加强科技支撑和建设 【方案成效】 1. 充分发挥中医的治疗优势,提高患者康复率和满意度 2. 提升中医科学和技术水平,提升国际中医应用质量 3. 加强中医团队的建设和管理,为患者提供更高品质的中医服务 4. 加强宣传推广,营造中医良好的医疗环境 5. 通过临床路径的推行,减少了不必要的检查,杜绝成本的浪费,实现降低医疗费用的效果。

心悸(心律失常_室性早搏)中医优势病种及临床路径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优势病种 及临床路径 (2011年)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 编码:BNX010)。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3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 年A CC/AHA/ESC 制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 (1). 心虚胆怯症:心悸不宁,善惊易怒,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醒,食少纳呆, 恶闻声响,苔薄白,脉细结代。 (2).气虚血瘀症:心悸、胸闷,胸痛阵发,痛无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 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3).水饮凌心症:心悸眩晕,胸闷痞满,渴不欲饮,小便短少,或下肢浮肿,形 寒肢冷,伴恶心、欲吐、流涎,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ZYYXH/T19-2008,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 ZYYXH/T6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 编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302)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3.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EF 值<45%)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 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 (3)心电图 (4)胸部X线片 (5)心脏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脏电生理 检查、心肌核素扫描或心脏核磁、冠状动脉C TA、凝血功能等。 八.中医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心虚胆怯症: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方药:安神定志丸加减。朱砂、龙齿、琥珀、酸枣仁、远志、茯神、人参、茯苓、山药、天冬、生地、熟地、肉桂、五味子。 方药加减:心气虚损明显,重用人参,加黄芪以加强益气之功;兼见心阳不振,用肉桂替换桂枝,加附子以温通心阳;兼心血不足,加阿胶、首乌、龙眼肉以滋养心血;兼心气郁结,加柴胡、郁金、合欢皮、绿萼梅以疏肝解郁;气虚夹湿,加泽泻,重用白术、茯苓;气虚夹瘀,加丹参、川芎、红花、郁金。 (2)气虚血瘀症: 治法:益气养血活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味。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炙甘草、赤芍、柴胡、川芎、桔梗、川牛膝、黄芪、党参、黄精。 方药加减:血虚加何首乌、枸杞子、熟地;阴虚加麦冬、玉竹、女贞子;阳虚加附子、肉桂、淫羊藿;络脉痹阻,胸部窒闷,加沉香、檀香、降香;夹痰浊,胸满闷痛,苔浊腻,加瓜蒌、薤白、半夏、广陈皮;胸痛甚,加乳香、没药、五灵脂、蒲黄、三七粉等。 (3)水饮凌心证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 代表方:苓桂术甘汤加减。茯苓、桂枝、白术、炙甘草。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白疕寻常型银屑病中医诊疗方案 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新泰市中医院皮肤科 一、基本情况 白疕寻常型银屑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3年5月到2013年11月,新泰市中医院皮肤科开展了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工作;期间接受临床路径管理的住院患者共有15例,完成13例,平均住院日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中药薰洗、药浴、紫外光照射、中药湿敷、中药涂药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 完成临床路径的13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3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6例%,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100例100%,中药熏洗治疗12例%,紫外光照射13例100%; 二应用情况分析 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具体

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紫外光照射等;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有:中药熏洗、口服中成药、推拿、和其他疗法;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清热凉血法治疗白疕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康复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缓解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中药熏洗方法,适用于白疕静止期和缓解期,鳞屑较厚的患者;2. 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如其他疗法中的一些特色疗法,未被广泛接受;3.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如推拿治疗在医保规定的适应症中不包括白疕; 三、疗效评价与分析 一总体效果评价 完成临床路径的13例患者中,症状改善12例%,体征改善12例%,好转12例%;临床痊愈及好转占病例总数的%; 二疗效评价

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颤病

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 颤病 颤病是一种以肌肉不自主地抖动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在中医理论中, 颤病属于痉挛病证的范畴,可以主要归纳为内因与外因两类。内因主要包 括肝风、肝阳上亢、痰火郁闭、内火亢盛等,而外因主要包括外感风寒湿邪、外伤等。在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中,需要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 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中医临床路径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中医四诊(望、闻、问、切)的系 统评估,以了解患者的整体病情和病机。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 中医诊疗方案。 一、针对肝风所致颤病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 1.中医临床路径: (1)刺激肌肉与经络,疏通气血; (2)平衡肝气,镇定肝风; (3)调整患者的情绪状态。 2.中医诊疗方案: (1)针灸:选择一些适应症的穴位,如足三里、大椎、太冲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2)中药煎煮丸剂:方药有柴胡泻肝汤、阳极散等针对肝风病机的 方剂。

(3)情志调摄: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情感疏导等方法,帮助患者调整情绪,缓解肝气郁结。 二、针对肝阳上亢所致颤病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 1.中医临床路径: (1)调节肝火,降低肝阳上亢; (2)平衡气血,通畅经络。 2.中医诊疗方案: (1)针灸:可选择神阙、曲池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2)中药煎煮丸剂:方药有黄连阿胶汤、曲藤汤等针对肝阳上亢病机的方剂。 (3)调整生活习惯:患者要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 三、针对痰火郁闭所致颤病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 1.中医临床路径: (1)清热化痰,疏通气血; (2)安定心神,缓解情绪。 2.中医诊疗方案: (1)针灸:可选择足三里、心包经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2)中药煎煮丸剂:方药有三子开碁散、瓜蒂散等针对痰火郁闭病机的方剂。

参考模板]]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中医病名(西医病名)中医临床路径 实施方案 科室名称: 实施时间: 每个科室从本科室的三个优势病种中选择一个病种,写出该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各科根据各科实际情况可参考这个实施方案自行增减。

方案摘要 试验目的评价积聚(代偿期肝硬化)【此为医务科选的一个模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的科学性、规范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为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该临床路径提供科学依据 试验设计多中心、随机开放、对照试验。计划共入选病例数600例。 受试人群符合下列诊断人群: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积聚(TCD编码:BNG040)。 西医诊断:肝硬化(ICD-10编码:K 74.601)。(诊断标准参照诊疗方案) 受试者数量受试者共300例,对照者300例。 给药方案按照重点专科协作组验证的积聚的中医治疗方案疗程≤天 疗效评价指标(1)主要疗效指标:中医症状体征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2)次要疗效指标:生化学指标、肝脾影像学指标。 安全性指标 (必要时选择) 血、尿、便常规、肾功能(BUN、Cr)、心电图、不良事件其他指标 (必要时选择) 肝纤维化指标、病原学指标、电子胃镜、肝组织病理检查 卫生经济学指标次均费用、日均费用、治疗费用比例、药物费用比例、中药费用占药物费用比例、中医特色疗法费用比例、耗材费用比例、检查费用比例 试验进度安排:预计6个月内完成临床试验

积聚(代偿期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目的 通过标准的积聚(代偿期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实施,验证积聚中医治疗方案的疗效与安全性,同时考察该路径的卫生经济学因素,为进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该临床路径提供科学依据。 组织管理 (一)领导小组(病种协作组) 1.组成: 组长:副组长:成员: 2.职责: 负责组织领导积聚(代偿期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的实施。 (二)专家组(病种协作组) 1.组成: 2.职责 负责积聚(代偿期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实施的专业技术指导。 (三)试点单位 1.成员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肝病重点专科协作组成员单位。 2.职责 负责完成积聚(代偿期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的具体实施任务。 一、诊断标准: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第七版(田德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积聚是由于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蕴结腹内而致,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

中医中药皮肤科优势病种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

目录 一、诊疗方案 1、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2) 2、蛇串疮(带状疱疹)诊疗方案 (8) 3、湿疮(湿疹)诊疗方案 (13) 二、临床路径 4、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临床路径 (18) 5、蛇串疮(带状疱疹)中医临床路径 (22) 6、湿疮(湿疹)中医临床路径 (27)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2-94)。 (1)皮损初为针尖至扁豆大的炎性红色丘疹,常呈点滴状分布,迅速增大,表面覆盖银白色多层性鳞屑,状如云母。鳞屑剥离后,可见薄膜现象及筛状出血,基底浸润,可有同形反应。陈旧皮疹可呈钱币状、盘状、地图状等。 (2)好发于头皮、四肢伸侧,以肘关节面多见,常泛发全身。 (3)部分病人可见指甲病变,轻者呈点状凹陷,重者甲板增厚,光泽消失。或可见于口腔、阴部粘膜。发于头皮者可见束状毛发。 (4)起病缓慢,易于复发。有明显季节性,一般冬重夏轻。 (5)可有家族史。 (6)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角层内有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堆积,棘层增厚。表皮突呈规则性向下延伸,真皮乳头水肿呈棒状,乳头内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炎性细胞浸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多青壮年发病。部分发病或加重常由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诱发。 (2)好发于头皮、躯干和四肢伸侧,常对称分布,亦有仅局限与某一部位者。 (3)典型皮疹为粟粒至绿豆大红色丘疹、斑丘疹或斑块,可融合成片,边界清楚,周围有炎性红晕,浸润显著,表面覆盖厚积的银白色鳞屑。轻轻刮除鳞屑,可见一层淡红色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刮除薄膜后出现点状出血(Auspitz 征)。白色鳞屑、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是本病的临床特征。皮疹形态多样,可为点滴状、钱币状、地图状、蛎壳状等。 (4)发生于头皮者,发成束状。可有指(趾)甲受累,黏膜损害。 (5)临床分为三期:进行期、静止期、消退期。

外科中医优势病种及临床路径

外科中医优势病种总结 一、头部内伤(脑外伤神经症性反应) 2017年优势病种头部内伤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临床实施1年,通过对486例住院病人的疗效观察,表明本诊疗方案的运用与临床实际贴近,涵盖了临床辨证施治证型,可操作性、实用性强,治疗方法重点采取中医特色疗症状,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头部症状,改善患者疾病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体中医辨证施治和临床疗效情况见附表。 1.1 中医辨证分型情况,见表1 表1 2017年度头部内伤中医辨证分型情况 总病人数(例)气滞血瘀证气血双亏证 486 469 17 1.2症候疗效分析,见表2 表2 2017年度头部内伤症候疗效分析 总病人数(例)治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486 443 43 0 100% 结果总结:1.运用头部内伤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症状缓解快,住院时间缩短,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无副作用,病人乐于接受。 二、肠痈(阑尾炎)

2017年优势病种肠痈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临床实施1年,通过对134例住院病人的疗效观察,表明诊疗方案的运用与临床实际贴近,涵盖了临床辨证施治证型,可操作性、实用性强,治疗方法重点采取中医特色疗症状,可以明显恢复患者肠道功能,改善患者疾病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体中医辨证施治和临床疗效情况见附表。 1.1 中医辨证分型情况,见表1 表1 2017年度肠痈中医辨证分型情况 总病人数(例)瘀滞证湿热证热毒证 134 112 12 10 1.2症候疗效分析,见表2 表2 201年度肠痈疗效分析 总病人数(例)治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134 124 10 0 100% 结果总结:1.运用肠痈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临床症状缓解快,住院时间缩短,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无副作用,病人乐于接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